尊敬的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六十八頁,第一行看起:
【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這是第十七章的,這裡面是講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它的殊勝美好,不僅是能夠讓我們得到水對身體的滋養,它還能夠演說妙法,使我們聞法得度,開悟證果。上一次我們講這個水所演說的妙法,講到『大慈大悲喜捨聲』,這裡還沒講到,我們今天從這裡開始看起。
「大慈大悲喜捨聲」,這就是所說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所謂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慈是講幫助眾生,對一切眾生我們照顧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真正能得到幸福和快樂,這個是慈。悲,就是看到眾生有苦,這個苦難實際上不管是富貴的人還是貧賤的人,都會有。譬如說貧賤的人得不到衣食飽暖,這是苦。富貴的人雖然有衣食飽暖,生活也很享受,但是常常煩惱,遇到人事上的不如意,遇到種種的令他生煩惱的事,他這個心就不能夠超越,住在煩惱當中,這也是苦難眾生。我們應該怎麼辦?要幫他拔苦,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菩薩慈悲。菩薩沒有自己,一心就想著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那怎麼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是幫助眾生把苦的因拔除,他就離苦,把樂的因開示給他,他就知道怎麼樣子得樂。苦的因是什麼?苦的因就是執著,我執。什麼叫我執?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有控制的念頭,都有占有的念頭,都要按照我的意思去辦,不符合我的意思就生煩惱,這是苦因。那麼佛菩薩開示眾生,把執著放下,這執著放下了,苦因也就拔除了。所以最關鍵的,我們要自己先把自己那個苦因拔除,才有能力幫別人拔除苦因。所以要常常問自己,我這個執著有沒有一天一天的淡化,還是一天一天的增長。當我們起煩惱的時候,立刻就得回頭反省,我執著什麼了?因為如果沒有執著是不會有煩惱的,有煩惱就肯定是因為執著。所以我們就得反省,我到底執著什麼了,從這兒要拔除、要放下,這是離苦之道。
那得樂呢?就是真正生起求佛道、度眾生的心。那麼這個樂,在世間找不到真正的樂,只能夠真正學佛,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就能得樂。所以必須要學佛,佛法當中有真樂。剛才有一位日本的同修跟我聊日本佛教界的情形,確實日本現在佛法的形式還保存,有寺院、莊嚴的道場,也有這些和尚、法師在那裡念經,但是念的是什麼,卻都不明白。法師在日本跟中國不一樣,日本法師是可以結婚的,跟這世間人基本沒啥兩樣,只是他能念經,他有寺院的產業。有一位女住持,她也是很苦惱,她先生去世了,自己也很懷念家庭的生活,所以很苦惱。這個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沒有樂,只有苦?原因她沒有真正得到法味,沒有得到佛法的滋養,所以會羨慕這個世間的樂。
其實世間那個世味不是真樂,古德講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濃」,真正嘗到法味,他能夠把世法放下,對世味不再動心,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統統能夠放下。那這個必須從學佛才能得到,學佛最關鍵的就是真干,你真干才有真體驗,不干,只是聽這個講的佛法的這些知識,這就沒有真實的體驗,換句話說,他不能離苦得樂,考驗一來還是苦,沒有樂。這就是什麼?學佛還不夠,學得不夠。真干,干得也不夠。所以學佛看看自己有沒有功夫,有沒有成就,就是觀察自己的內心,能不能夠永遠保持著清淨的法樂,內心能不能夠不為外界所動搖,外界不管是順自己意思的,還是逆著自己意思的,都能保持著如如不動,這你就有功夫了,這個功夫很淺,但是這已經有很好的受用。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你已經嘗到一些了。再提升是什麼?把順逆的這種分別的念頭都放下,順逆皆順,沒有不順。假如我還分別有順有逆,那還是在波動,心中又起波動,雖然還沒有執著,但是這波動本身也是一種煩惱。我學著不分別不執著,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心還是那樣歡喜,法喜充滿。
所以慈悲的心就是開示眾生,讓眾生真正把這個道理明白了,他就離苦得樂了,而且這個離苦得樂是立竿見影。譬如說我們心中有煩惱了,你來聽一座經,哪怕聽半個小時,你聽完之後,你覺得心就放松了,這個法喜就提起來了,證明佛法幫助人離苦得樂這效果最好。
慈悲底下是喜捨。喜這是指看到眾生離苦得樂,心中生起歡喜心,這叫隨喜。內心裡面沒有嫉妒、沒有瞋恚,看到別人快樂,我心裡也快樂,見人之得如己之得,這叫喜。這心量大!把別人跟自己看成一體,沒有對立的念頭,更加不會產生沖突。如果心量小,那難免會生嫉妒心,這心量小是什麼樣?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他的心量只能容得自己。所以看到別人歡喜,他反而生煩惱,心裡就不平衡,嫉妒。嫉妒對別人未必有傷害,可是對自己的傷害大!所以這嫉妒是最愚癡的人干的。可是這個煩惱卻是現代社會裡的眾生普遍存在的,在佛門也不例外。
譬如說有法師講經說法,講得很好,法緣殊勝,讓眾生都能夠生歡喜心,生覺悟心,我們看到了應該生歡喜、隨喜。你能隨喜,你的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樣大,你省心,他弘法很辛苦,你不用辛苦,你只要隨喜,你功德跟他一樣。你看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不干?偏偏倒過來要嫉妒他,甚至要障礙他。看到他得到信眾的恭敬供養,心裡不平衡,自己名聞利養心也很重,所以看到這個就生瞋恚,生起惡念,障礙人弘法,那個罪業那個大!等於是什麼?斷了眾生聞法的機緣,斷眾生的法身慧命。斷慧命的這個罪業比斷人身命的罪業更重,為什麼?你把一個人殺了,斷了他的身命,他又輪回投胎,二十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可是斷人的慧命,他不能聞正法,他去學習邪法,產生邪思邪念,造作惡業,將來墮落,不能回頭,墮落到三惡道,那是永劫都出不來,你看看這個罪業多大。他墮落我們肯定也跟著墮落,甚至比他墮落得更深,因為他墮落是因我而起的,那我的罪業比他重,他從地獄裡出來,我才能夠出來。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把嫉妒放下,放下嫉妒,才有可能讓正法興起來。
我曾經讀經典,就看到一部經就講末法時期眾生的現象,法為什麼變成末法?其實法本身沒有興衰,眾生他的根性、他的煩惱,有利鈍輕重不同,就顯得法好像有興衰。末法時期眾生鈍根的多,煩惱重,尤其是嫉妒障礙。嫉妒障礙一生起來了,那就是毀滅佛法。末法時期,這是佛經上講的,佛門四眾裡頭就很多這種嫉妒障礙。確實佛經裡說得沒錯,你看我們師父上人五十多年弘法,遭遇多少嫉妒障礙,歷盡千辛萬苦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那麼弘法的人在末法時期要有大願,擔當起弘法利生的使命,首先要能接受考驗,接受什麼考驗?人家的嫉妒障礙。要是這個關過不了,那就不能弘法。就像我們師父老人家,不管人家怎麼障礙,自己還是锲而不捨,相信三寶加持,有護法神護佑,最終還是能夠走上平坦大道。可是這中間難免會有很多的曲折,心裡要有准備。但是我們發心正,自然感得佛菩薩來加持,一定會化險為夷、逢凶化吉,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捨,就是慈悲喜捨最後一個字,這個捨字是什麼?剛才講了這三個字,慈、悲、喜,這三種心要把它捨掉。如果我們弘法利生、廣度眾生,心裡還有個慈心、悲心、喜心,這個心存在心裡,那心也不清淨,你還有這些念頭。六祖惠能大師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地本來清淨,哪有什麼慈、悲、喜?所以把這個念頭也要捨掉,那心地是真正干淨了。對於苦難的眾生,我們要悲、要慈。對於眾生離苦得樂,我們要隨喜,可是不能有這些念頭,要把我、人之相放下。如果說我在度眾生,我在使眾生離苦得樂,你看你是不是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四相具足,要把這四相捨掉。《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捨四相、捨四見。前半部《金剛經》教我們捨四相,後半部是捨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個見是什麼?我們的念頭,有這個念頭都不行,都得放下,這才是真正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那麼這四無量心,為什麼叫無量心?因為這四種心可以引發無量的福報,這個心是因,福報是果。四無量心是凡聖皆有,凡夫裡頭有,譬如說天人,他們修十善、修四無量心,他們有。但是這個四無量心比起佛菩薩來講,這個境界就低很多,因為什麼?他們沒有離四相和四見。佛菩薩修這個四無量心,他離四相、離四見了,他得到的福報沒有希求來生人天福報,他這個福報都捨了。可是天人他不肯捨福報,所以在天道他還是有這個福報,有漏的福報。所以我們要學佛,我們的層次要往上提升,福報都不希求。也就是我們不希求三界六道的果報,我們所希求的是出三界、生淨土,希求的是自性原有的性德,自性裡面本來具足一切福報,你不求它自然都有。這是講到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下面經文講到『甘露灌頂受位聲』,這也是七寶池八功德水裡面宣揚的妙法。「甘露」是比喻,比喻什麼?在我們這世間我們也能夠得到甘露,就是上等的飲料,喝起來非常甜美,而且對身體有很好的滋養。天人有甘露,所以天人喝這種甘露,他可以長生不老。這種甘露比喻什麼?比喻不生不滅的法門,你喝了這個甘露能夠長生不老,就比喻不生不滅。
「灌頂受位」這是講什麼?受位就好像世間太子繼位,受位了,登基做了皇帝。這也是比喻等覺菩薩他要成佛了,佛是法王,菩薩是法王子,等覺是後補佛,所以他等於是法王太子,他來登基了就是做法王。這是非常隆重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諸佛都會給這位等覺菩薩灌頂,所以叫灌頂受位,接受佛的這個位置,主持教化一方。譬如說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教化眾生,他的教化區域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區域,所以他在此世界成佛的時候,十方諸佛給他灌頂。密宗裡面很講究灌頂,活佛喇嘛拿著楊枝水,給你頭上點一點,灑一灑,這個灌頂。問題是我們灌了頂之後,有沒有真正開智慧,有沒有真正斷煩惱?如果沒斷煩惱、沒開智慧,那你這個灌頂只是個形式,沒有實質內容。
要知道,灌頂那種儀式是表法,表什麼意思?灌是指諸佛大悲加持,頂是什麼?代表至高無上的法門,就像人的頭頂最高。所以灌頂是什麼意思?諸佛以大慈悲心將至高無上的法門傳授給你,這叫灌頂。我們把這個意思得弄明白,不能搞迷信。只搞形式,不知道意思,就得不到利益。我們看到經文這裡講,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水波產生的音聲就有甘露灌頂受位聲,這個聲就是宣揚諸佛至高無上的法門給你。什麼是諸佛最高無上的法門?告訴諸位,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一生成佛這個法門,淨土法門這就是至高無上灌頂大法,都在《無量壽經》裡,在《阿彌陀經》裡。如果我們能夠好好的去讀誦《無量壽經》,去聞法,聽《無量壽經》,這樣,諸佛正在給你灌頂,你還用去找什麼活佛給你灌頂嗎?那真正是諸佛如來給你灌。所以這個法門是十方諸佛同贊,千經萬論共指,一切諸佛都贊歎的法門。對於修持這個法門的眾生,一切諸佛都護念,這《阿彌陀經》裡講得很清楚。
以上是水說法。老實說這水也是阿彌陀佛變現的,換句話說那水也是阿彌陀佛,所以整個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是阿彌陀佛變現的。所以極樂國土叫身土不二,阿彌陀佛的身,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不二,土即是身,身即是土,所以我們一往生等於整個就融入在阿彌陀佛當中。不僅身土不二,而且自他不二,換句話說,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你,你看這個法門多麼殊勝,雖然我們一品煩惱都沒斷,是十足的凡夫,念阿彌陀佛得生極樂世界了,你就跟阿彌陀佛基本是一樣了,不可思議。底下經文是告訴我們聞法所得到的利益,我們來看經文,第四行第六個字開始看: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這是講你在極樂世界聽到剛才那水聲所宣揚的妙法,每一種聲都圓圓滿滿的把佛法給你宣揚出來,你聽的也聽得很圓滿。聽了之後有什麼利益?『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這四句就是真實利益。所以聞法它真正的利益是什麼?讓我們的心清淨。那我們自己要問一問,我聽《無量壽經》有沒有得到這個利益?心地有沒有清淨?如果說聞了法,聽的時候聽得挺好,這一出講堂,還是煩惱起現行,這等於什麼?就好比考試老不及格,念書是念得挺用功,但是一考都不及格,這是聞法沒真聞。所以心清淨,這是聞法的效果。
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效果怎麼辦?那要好好反省,可能是兩個原因,第一個聞法聞得不夠,聽得太少。譬如說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我可能只有半個小時聞法,其它二十三點半,二十三點五個小時都是造輪回業。所以那半個小時聞的那個法它是有力量,但是敵不過我們煩惱的力量,心就不清淨。那怎麼對治?得加大分量,你得要加大這個聞法的時間,你譬如說增加到兩個小時,看能不能夠降伏煩惱。兩個小時都不夠,那就增加到四個小時,逐漸增加。劉素雲老師人家在家裡一天聽十個小時經,一聽就聽了十年,當然她就心清淨了。所以聞法的利益就是「其心清淨」,這是必然的效果。有的人說我聽經也聽很多,一天到晚都開著那個DVD機,從早到晚二十四小時都在那播,那為什麼我還心不清淨,我還會起煩惱?這第二個原因,不是你放DVD機放的時間不夠長,也不能說你沒聞,你也聞了,可能你也坐在那兒好好的聽,可是什麼?誠敬心不夠,就是左耳入,右耳出,沒有真正吸收消化。
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同樣是聞法,譬如說我們這裡講《無量壽經》,大家在底下聽,聽兩個小時,同樣是兩個小時時間的投入,有的人得利益大,有的人得利益小。聞的法都一樣,為什麼得的利益不一樣?就是自己誠敬心不一樣。如果我們有誠敬心,我們得的利益就大!六祖惠能大師他沒聽過什麼經,真正聽人講經就是到了黃梅五祖會下,舂米舂了八個月,然後有一天晚上到五祖方丈室,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了半部,《金剛經》也不長,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到一半,大概也不到兩個小時,惠能大師大徹大悟了!就成佛了。這個利益多大!為什麼?人家聽的時候真正有誠敬心,專注,不打妄想,一聽他能開悟。所以老師看學生,看這個學生能不能夠傳承老師的法,從哪兒看?就看這個學生誠敬心怎麼樣,如果這個學生對老師真正真誠恭敬,這個人堪受大法,他是個法器。不是說老師希望學生恭敬他,如果他有這個念頭,這老師就是凡夫,他不是聖人,老師才不要別人恭敬。他為什麼要用這個來做標准來要求學生?這是學生能夠受益。恭敬老師的人,他必定是敬重老師的道,尊師重道。他有這個誠敬,他自然就得利益。從這裡我們要反省,我們在佛法當中得到的利益有多少?聽我們師父講經也聽,得到利益有多少?就要好好的反省。
那麼真正的利益,這裡講的「心清淨,無諸分別」。分別什麼?善惡、好丑、是非、高下等等都是分別,有分別的心,就是對立。譬如說看到某人是好人,某人(這個人)不善,某人很高,他的道行很高,某人不行,只會說不會做。這是什麼?自己心生分別。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丑,好丑在於心」,外面哪有什麼好丑、是非、善惡、高下?全是你自己心現的,是自己的分別心現的。所以當看到外面有順逆的境界,這個時候不是在批判那個境界的好丑,是應該怎麼樣?反求諸己,我這個生的分別心錯了。所以怎麼樣?就得從聞法中得來,一聽經一下明白了,我這生分別心了,我不能夠去批評境界。
有的人甚至還說,我學不好,都是因為老師沒好好教,還批評老師。這個誠敬心沒有了,是非分別的心就起來了,那是什麼?自己增加煩惱、增加業障。極樂世界就沒有這個,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心都是清淨的,沒有分別,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所以極樂世界人人都是上善之人,什麼叫上善?他心裡就沒有不善,這個人就是上善,純淨純善,像《十善業道經》裡講的,菩薩「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如果我還看到某人不善,這個事不好,這都是不善,夾雜在心中,把心也污染了,本來心地純淨純善,現在搞得不善了,你看這多傻!把自己的心變成垃圾桶,裝的都是不善。極樂世界人不傻,心裡不裝不善,只是裝善。所以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好人是佛菩薩,他給我做好榜樣;壞人也是佛菩薩,他來考驗我,讓我提升境界。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你真正入這個境界,你現前就是極樂世界。
那麼無諸分別底下又說「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正直,沒有虛偽、沒有委曲,一心就希望幫助眾生。幫助眾生他也不執著幫助,度眾生不執著度眾生。就像《金剛經》裡講的,度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實無有一切眾生得滅度,他沒度,所謂度眾生,是名度眾生,實無度眾生,他心地清淨。為什麼說沒有度眾生?明明都在度,度得很辛苦,你看師父老人家度了五十多年,難道不叫度眾生嗎?我們看他在度眾生,他心裡面沒有度眾生的念頭,為什麼?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那還要你度嗎?我們好好想一想,他本來就是佛,我們還度他什麼?他是示現出來讓我生菩提心、生慈悲心,努力修行,最後當我們成佛的時候一看,這都是佛示現的,如果不是他這樣示現,我還真發不起這個心,那我也自己不能得度,原來不是我度他,是他在度我。平等心生起來了,生佛平等,眾生就是佛,平等平等,哪有什麼眾生?你有這個念頭,就叫覺悟了,這是普賢行願。
普賢行第一個,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這諸佛包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就是現在的眾生,普賢菩薩為什麼不說禮敬眾生,他說禮敬諸佛?因為普賢菩薩心裡根本沒眾生,他只有佛,他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就是我們這些眾生看到佛也是眾生,你看糟不糟糕?還看不起別人,心不平等。所以我們學佛怎麼才能夠最快速度契入?建立這個心態,看一切人都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一切事都是佛示現的,都是好事。佛給你安排的事哪不是好事?那你還會有抱怨嗎?還會怨天尤人嗎?不可能。這煩惱就斷了,心立刻就清淨。
「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這個善根不是指世間那個善根,世間善根是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這個極樂世界人當然早就斷了。這裡講的善根是菩薩善根,出世間的善根,這善根是什麼?精進。菩薩唯一善根就是精進,無論在什麼樣的境界裡頭,他都保持正念,保持心地清淨平等覺,這就是精進。這心裡真正是念佛,念佛是念什麼?念清淨平等覺。如果心清淨平等覺失去了,口在念佛,不管用,那個不是真念佛。所以真正精進這是善根,用不著老師來勸勉,用不著善知識在那裡鞭策,自己就勇猛精進真干。還要別人去鞭策,人家不鞭策了自己就懈怠,這種人怎麼能成就?學佛靠自己,老師帶進門,修行靠個人。底下經文上講,我們來看經文: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辄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
這幾句話是講在極樂世界聞法的狀況。『隨其所聞』,這是什麼?隨你自己的心,你愛聽什麼法就聽什麼法。『與法相應』,你這個念頭起心動念、行為造作都跟法相應,所以你法喜充滿。所以極樂世界的狀況告訴我們,你要常聞法,自然就與法相應。與法相應就能夠法喜充滿,這是極樂。那麼常聞法這個條件在我們這世間真不容易,我們也有同修很希望聞法,很希望善知識常住在這裡,常住在身邊天天給他講經說法,這當然是大福報,那真不容易,有幾個人有這麼大福報?你說我們大家都喜歡跟著淨空老法師,可是有幾個人能跟得上?我算是真的福報算很大了,能夠常常跟著老法師,那也不能天天跟,像現在老人家在澳洲,我也就跟不上了。老人家要我在香港講《無量壽經》,我就不能跟著去澳洲了。所以在這個世界確確實實聞法的條件很不容易得來,這是要有大善根、大福德,還要有殊勝的因緣才能夠成熟。我們要是得到這種因緣,可不能輕易放過,要十分的珍惜,珍惜這一生得度的機會。那麼在極樂世界聞法就方便了,什麼聲音聽來都是法,那水波,那風吹樹葉,那鳥在叫,全是法,全是阿彌陀佛給你講法,所以「隨其所聞」都「與法相應」。
有的同修說,在極樂世界老是要聽法這也滿痛苦的。怎麼辦?其實阿彌陀佛給我們設計的非常自在的一種修學環境,『其願聞者,辄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你看多自在!你願意聽什麼經,你聽到的就是那個經,譬如說我很喜歡《華嚴經》,可以,你耳朵聽的就是《華嚴經》。我很喜歡《法華經》,你就聽的《法華經》,而且彼此之間互不干擾,你看「辄獨聞之」,獨就是你自己,你自己聽到的是你自己愛聽的,兩個人手拉著手,你聽的是《華嚴經》,我聽的是《法華經》,互不干擾,這多好!現在我們這世界辦不到,科技發達了,現在近似的能夠做到,就是你可以帶著耳機聽,你聽你的《華嚴經》,我聽我的《法華經》,每個人戴著耳機聽,這還能近似做到,但總得戴耳機,藉這個科學儀器。極樂世界用不著這個科學儀器,所以那個科技水平非常發達,你念頭一起它就馬上現前。
有人說那我聽總有聽累的時候怎麼辦?你不想聽的時候「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所以累不著,你始終是保持最高的積極性,你不會厭煩。在這個世界你老聽老聽,可能你會厭煩,我想放松一下行不行?在極樂世界你想放松就可以放松。放松也不會退轉,這殊勝!我們這世界一放松往往會退轉。譬如說春節快到了,很多人就想著到哪兒玩,到哪兒去購物,去Happy一下,這是什麼?聞法就中斷了,這一中斷難免會退轉。所以這個世界退緣太多,外面的境界誘惑全是讓你退轉的。所以自己就得提高警覺心,出門玩最好都帶上光盤,帶上個DVD機,或者是MP3,要常常聽,別間斷,只有常聞法才能夠不退轉。底下我們再看:
【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一句是講的梵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可以翻為無上菩提心。在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他們的菩提心是永不退,那要成佛,就一點不難了,因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這個因不退,果就很圓滿,很快就圓滿。在這個世界恰恰相反,剛才講到的,你這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都是在引誘你退菩提心。譬如說你出去商店逛一圈,哎呀這服裝真好看!立刻就想,這起了貪心了,貪心一起,菩提心就沒了。又譬如說今天遇到不如意的事,不滿了,不平了,起了瞋恚心了,瞋恚心一起,這菩提心也沒了。所以在這個世界修行真難!好不容易進一步,立刻就遇到這個退緣退了九步,所以我們真正要發起厭離心,對這娑婆世界要希求趕緊離開,換個環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裡能夠不退轉。能夠不退,當然你能夠一生圓滿成佛。底下這一段經文是講蓮花化生,我們來看: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十方世界』,包括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國土,當然也包括咱們這個娑婆世界。這個世界往生的人跟十方世界一樣,往生之後,『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那麼這個世界不是胎生,極樂世界不是胎生。跟娑婆世界不一樣,娑婆世界咱們人道胎生,父母受精卵逐漸長大,十個月懷胎,一朝分娩出來,這叫很不淨。極樂世界它沒有這些不淨,它不用父母,蓮花化生。即使是極樂世界邊地也是一樣,都是蓮花化生,只是邊地生出來之後五百歲裡頭不能見到佛,就是所謂的邊地疑城裡頭的,所謂的胎生,還是蓮花化生的。後面我們讀到第四十品、第四十一品,我們就會講到。這蓮花都在七寶池當中,我們在這裡念佛發心要求生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頭就長出一棵蓮花,這蓮花上面還有我們的名字,我們自己認真的念佛,這蓮花就愈開愈大。阿彌陀佛在我們臨命終時就拿著這個蓮花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就在這個蓮花中化生,『自然化生』,一點痛苦都沒有。
胎生很苦,你看看這個世界那小孩出生,一出生就哇哇大哭,為什麼他哭?他苦,不苦他應該笑,他不會哭。孩子都喜歡笑,為什麼一生出來就哇哇大哭?太苦了,在娘胎裡面憋了十個月,那真不容易,那滋味不好受。你們自己回去可以試驗試驗,把自己蜷縮在大木桶裡頭,蜷個三個小時,不要十個月了,你看看那滋味好不好受?一朝分娩的時候,胎兒出生的時候,猶如通過夾山地獄,一出來細嫩的皮膚接觸到空氣就像針刺一樣那麼疼痛。然後慢慢長大,父母含辛茹苦,抱持養育,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對父母要知恩報恩,父母恩德很大,為我們受了很多的苦難。這個世間因為有父母胎生,所以自然對父母對家裡人就有情執,還有夫妻之間也有情執,因此煩惱就多,煩惱很大一部分都是情執而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沒有夫妻,沒有女人,這裡的女人要生到極樂世界她是轉男身去,而且沒有父母,也就沒有所謂的五倫關系。這裡講五倫,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特色,這是地球上的人的特色,有父子、有兄弟、有夫婦、有君臣、有朋友,那裡極樂世界沒有五倫,只有一倫,是什麼?師生,阿彌陀佛是老師,其它都是學生。當然學生裡頭有師兄弟,就這個關系。所以非常清淨,不會有情執,煩惱當然就不起了。
『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這是講極樂世界他的色身,極樂世界的人有身體,他不是無色界,他是有身體。可是他的身體「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這是我們講的最健康的身體,這八個字是用來形容如來果地上的身相。那麼到了極樂世界哪怕是下下品往生的人,他都跟佛同一個身相,這太殊勝了!所以那個世界真的叫平等世界,生佛平等。就像我們這種人現在念佛到了極樂世界,一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化生不用從小到大長大,一下化出來就跟佛一模一樣,跟阿彌陀佛同樣的身相,這個不止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無量的相好。所以這個法門這麼殊勝,真的是難信,我們凡夫都不敢相信。不光是凡夫不相信,真的阿羅漢、權教菩薩都不相信,為什麼?因為他還有分別,他還起心動念,有這些分別的念頭,他認為佛和眾生就有區別,沒想到這真的是平等一真的法界,所以這個世界,經上常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底下說『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這是說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這是在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裡面第一願就講到,「國無惡道願」,在這兌現了,極樂世界沒有三途,三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是果報。這三途的因是什麼?地獄主要的業因是瞋恚,瞋恚包括很多了,心裡面有嫉妒、有不平、有怨恨,這都是瞋恚。假如我們心裡還有這些念頭,趕緊得放下,趕緊提起佛號,不能讓它相續,為什麼?這是地獄的業因。餓鬼道的業因是悭貪,貪婪吝啬,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癡。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貪瞋癡,當然他就不會有三惡道了。這些「惡惱」,惡是惡業,惱是煩惱,惡惱是因,「苦難」是果,在極樂世界連這些惡惱苦難之名都聽不到,更何況受這些苦?所以我們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向這些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學習,要放下心中貪瞋癡惡惱,這樣念佛才能夠相應。如果心裡還有貪瞋癡,這一天念十萬佛號都是枉然。
所以念佛為什麼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功夫不能成片,我們往生沒有把握,為什麼?就是這些惡業種子老是起現行,放不下。那怎麼對治?還是要用阿彌陀佛去對治,當這個念頭一起,立刻阿彌陀佛壓下去,讓阿彌陀佛成片,不能讓貪瞋癡成片。果然你能夠念到阿彌陀佛的佛號能夠壓住煩惱,不管是遇到什麼境界考驗,你都不生瞋恚、不生貪欲、不生愚癡、不生傲慢,這些煩惱都壓住,佛號成片,你就有把握往生,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就能往生。如果功夫不成片,對不起,往生可能沒指望。所以這個不可以掉以輕心,要真干,特別現在災難多,黃泉路上無老少,誰知道我們是不是出門旅游的時候一下完了,災難到了,自己恐怕就要到來世了,就得要常常提起警覺心,佛號不能讓它間斷,不能讓煩惱夾雜進來。要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作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去辦,沒有任何事比這個事更重要。
不管別人怎麼對我,哪怕那個人來加害於我,我都能夠忍受,都不跟他計較,不生怨恨心。你跟他起怨恨那怎麼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來世就跟他卷到一塊兒去了,你永遠搞六道輪回。為什麼要再搞六道輪回?我們在這個世間即使你再苦,能苦個幾年?忍一忍,幾十年過去了,極樂世界我們就得到了,就永脫輪回了。所以愈苦我們愈要提起求生淨土的心,希望愈早往生愈好。所以這個苦難也不是壞事,它等於什麼?逼著我要趕緊往生,要是太享受了,沒有苦,那恐怕這個心還不夠切,所以這不是好事嗎?所以我們看到那些得了重病的人,往往他念佛念得很切,為什麼?他都是預知時至了,醫生告訴他的,你的壽命只有三個月了,他就使勁了,為什麼?生死心切,被痛苦所逼,所以他那個念佛就懇切。我們念佛為什麼還悠哉游哉?廣東話講的,還沒死過,沒到死到臨頭,所以這個心,痛切的心生不起來。那這是要多聽經聞法,要覺悟,你才能夠深信切願。
底下經文說『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極樂世界風吹樹木,流水潺潺,全都是妙法,自然快樂的聲音,這個自然是什麼?自性性德自然流露,完全是得到性德的受用。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性德的受用,那個快樂,世間是沒有辦法比擬的,所以叫極樂。這個極,就是找不到更好的詞形容這個樂,只好叫極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我們受的這個性德的受用,那是享受阿彌陀佛的性德,因為自己還沒證得自性,還沒有真正開花見佛,所以享受的是阿彌陀佛的性德。等到什麼時候自己花開見佛了,你自己得到受用,那是你自己的。但是那個世界沒有關系,沒有彼此,阿彌陀佛跟自己是不二,所以你也不必去分別,說哪個是阿彌陀佛的,哪個是我的?別分別。
我們現在念佛求生淨土,到了極樂世界就得到這種受用,憑什麼?我們說何德何能?德不配位,沒證得自性居然享受性德的受用,憑什麼?就憑你一心念佛,你的心同阿彌陀佛,你的願同阿彌陀佛,你的行同阿彌陀佛,所以你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性德受用你就得到了。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學什麼?學跟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是什麼心,我們也要存什麼心,哪怕是只有少分相應也行。說實在的,你現前有少分相應,你現前就得到受用。昨天有位同修來看我,跟我講,他說怎麼就感覺到你沒有煩惱似的,這麼快樂。他可能看到我總是笑容滿面。我也說也是,我也無憂無慮,沒什麼可憂慮的,為什麼?我這個身家全都放下了,原來的財產我都把它布施掉了,我的銀行存款也都沒有了,自己基本上到一無所有了,你說我還憂慮個什麼?沒啥可憂慮。天天就是鑽研經教,每天跟大家講《無量壽經》,我就得鑽研《無量壽經》,心裡就得想著阿彌陀佛,想著極樂世界,你看這多好!自然就有幾點相應,所以自然馬上就得到受用,受用是什麼?你真快樂,這個快樂不是你世間所得到的名聞利養,那種樂跟這個樂完全不一樣,那個樂比不上這個法樂。所以佛法一定要自己真修實干,你去體驗。
那麼在極樂世界,為什麼『彼國名為極樂』?這前面說的就是原因,說老實話,極樂世界的莊嚴殊勝,語言是沒辦法表達,佛是很善巧,給我們說出這幾個例子,已經讓我們羨慕不已了!我們再看底下一章的經文:
【超世希有第十八。】
那麼這一章是世尊給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還有極樂世界的人的威德神通。佛也很善巧,他用比較的方法,讓我們去體會,因為極樂世界的人的威德神通,我們沒辦法想象,佛用這種比喻讓我們稍稍能體會一點。請看經文: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鹹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無論是在色身、在容貌,在日常生活的受用,都跟佛是平等的,所以『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就是每一個人都包括。極樂世界它有四土三輩九品,這裡沒有分,他說「所有眾生」,也就是說,哪怕你是凡聖同居土裡頭下下品往生的人都能得到,乃至於邊地疑城的人都能得到。『容色微妙』,「容」是容貌,「色」是顏色。微妙到什麼程度?『超世希有』,十方世界任何的眾生都比不上,這是世間眾生都比不上的,這真正叫稀有。那麼超世稀有一般都是講佛的,佛以下都不如佛,所以稱為超世稀有。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的眾生,他的容貌顏色跟佛是一樣。『鹹同一類,無差別相』,這是講跟阿彌陀佛相貌都是一樣的,所以大家的相貌沒有區別,所以《無量壽經》前面第六品,彌陀四十八願裡頭講到的「身無差別願」,在這裡我們就看到落實了,這個彌陀的願,願願都不虛。
『但因順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這個「余方」就是指他方世界,在他方世界往生來的人,可能身分不一樣,有從他方世界人道來的,有從天道來的,都不一樣。那麼極樂世界他也就隨順他方世界的說法,有天人之名,實際上統統都是菩薩。所以我們看到經上有講到,極樂世界有聲聞、緣覺、天人,那是什麼?「順余方俗」,隨順他方世界的風俗習慣。他方世界,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六道,有四聖法界,佛為了跟我們這邊講得清楚,他就要講天人、聲聞、緣覺。當然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所以就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但是地獄、餓鬼、畜生裡頭的眾生,他們念佛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一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容色也是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也是超世稀有,這個真的是平等法。為什麼會有「天人之名」的區別?那只是一般來講,剛才講到的,是你從他方世界哪一道來的,你從天道來的就說你是天,你從人道來的就說你是人。還有一層意思,這是從他自身斷煩惱的功夫上來講,如果我們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這是人道,或者是天道,這是屬於凡夫,那稱我們做天人。如果我們把見思煩惱斷了,那就稱我們叫聲聞,從這個意義上說的。實際上雖然像我們這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品煩惱都沒斷,可是蒙阿彌陀佛加持,煩惱不會起來,不僅見思煩惱不起,塵沙、無明煩惱也不起。所以我們的這個受用,真的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這是佛加持的。底下佛給我們用比較的方法,讓我們去想象、去體會,請看經文說: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寧可類乎。】
釋迦牟尼佛在這兒告訴阿難,也就是告訴我們,『譬如』,這是比喻,『世間貧苦乞人』,我們就講乞丐,這是貧苦到極處的人,最沒有福報的。在帝王旁邊站著,這兩個人一看,肯定是天壤之別,很不一樣。帝王的福報多大,你看他的相貌,你看他的容色、他的服飾、他的氣質,這一看都是大富大貴之相,乞丐當然跟他是沒得比了。所以『面貌形狀寧可類乎?』那怎麼能比?不是一類。再下面佛又說:
【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我們這個世間大富大貴的帝王,在古代這個帝王確實是大福報,整個國家都是他的。現在總統這個福報都不如古代的帝王,總統任期只是四年,一屆還得要重新競選,選不上就得換屆。所以他不能夠擁有整個國家,總統的福報也算是很大的。在歷史上我們看到中國歷史,帝王裡面福報最大的可能應該算乾隆皇帝,他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還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是五代同堂,而且他治理的那個國家那真的是盛世。《乾隆大藏經》在他手上完成,《四庫全書》也是在他手上完成,對於文化貢獻也是很大。他自己也是熱愛學習聖賢文化,所以用聖賢的智慧來治理國家,真的是國家非常的太平。而且當時的疆土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北至西伯利亞,西至伊朗、伊拉克,南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全是中國國土,比現在的中國的疆土大一倍,還不止。所以乾隆皇帝雖然我們沒看見他,那我們可以想到,他那個相貌真的是大福報。
這種『帝王若比轉輪聖王』,來相比,『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那他就相對著「鄙陋」了,轉輪聖王就好比是那個帝王,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帝王就好比一個乞丐,這兩個也不能再比。轉輪聖王他這個福報就更大,轉輪聖王不是生活在我們地球上,但是他也是人道,人道裡面福報最大的。轉輪聖王如果是金輪王,他有金銀銅鐵四個輪王,他們的交通工具是個輪,也是他們的武器,他們坐著輪可以遍游四天下,四天下是多大?用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他金輪聖王管轄區域,你看他的區域多大!不是十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對不起,我說錯了,一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是三千大千世界,是娑婆世界,一個銀河系也不得了!這些轉輪聖王福報這麼大,底下經文又說:
【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丑劣。】
這繼續比,在世間福報最大的『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沒有人能跟他比,可是他跟天王來比又比下去了。跟『忉利天王』,忉利天王他是天道的,第二天,一般來講就是民間所說的玉皇大帝,宗教裡面講的上帝,實際上多半是指忉利天天主。他也叫帝釋天。這個轉輪聖王跟忉利天王一比,他就好像乞丐比皇帝一樣。下面經文又說:
【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這又比,帝釋天就是忉利天王,跟第六天比起來,第六天是欲界最高的那層天,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最高,福德在欲界裡面最大。他化自在天王那個福報當然遠超過忉利天,所以相比,『雖百千倍不相類也』,這也比下去了。忉利天的福報、威德、相好,比起他化自在天王,那就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已。底下又說:
【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這是講第六天王,比起極樂世界的『菩薩聲聞』,這個「菩薩」和「聲聞」,實際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菩薩,聲聞是就他自己自分修證功夫上來講,他只斷了見思惑,還沒有斷塵沙惑。即使是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那個容色威德,跟忉利天比,超過萬億倍。所以第六天王『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就是比不上。遠比那個乞丐在帝王旁邊那個差距要大。從這兒我們自己去體會,極樂世界菩薩們的那個相好,那個福德,那是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形容佛,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在人道來比,因為什麼?轉輪聖王也是人道,他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近似,他的身相跟佛的相都差不多,但是佛的相還是比他好。可是佛在我們人間示現不能示現太好,也就最多像轉輪聖王就了不起了,所以這個身叫什麼?劣應身,不是勝應身。這是佛隨順此方眾生的心量、根性,而示現的相。如果你說示現太好了,示現個忉利天身,那這些眾生一看,行了,我都比不上你了,當然你是佛,我是不能成佛了,他就退心了。所以要示現的跟他差不多,比他好一點,不能好太多,這就好。極樂世界那個身那真的是無量相好。這裡講的是正報莊嚴,底下講他所處的宮殿衣服飲食,這是依報莊嚴,經文上講: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
這是講生活必需品,你所住的宮殿,身上穿的衣服,受用的飲食,就是衣食住行,這是依報。『猶如他化自在天王』,就是第六天王。這第六天王,欲界裡面他的受用最好。為什麼叫他化自在天?因為他相對第五天化樂天來講,化樂天他已經很自在了,他要什麼,他能夠自己變化出來,譬如說你要一瓶可樂,一下就化出個可樂,你不用去排隊買。你要一個什麼鮮花水果什麼的,只要需要,你就化現出來,你有這個神通。也就是說他們這個科技水平相當發達,他能夠把能量合成為物質。現在我們這個世界能夠把物質變成能量,譬如說我把這個柴火燒了就變成熱量,熱能,這是什麼?把物質轉化成能量。但是要把能量轉化成物質,現在我們科技水平還辦不到。按理論上講,物質和能量是守恆的,應該互相能轉化。可是在實際操作上,你把能量變化物質,你說我想吃面包,能不能把能量變成面包給我吃?你變不出來。
現在我聽說澳洲國立大學有一位教授已經能夠把能量化成物質,做了個實驗,他能夠成功的把能量變成光子,光子屬於物質,他能夠做出,這是第一步。變成光子跟變成面包還是相距很遠,對吧?這化樂天人他就行,他可以變化,而且不用科技的儀器,他直接用他的神通。他化自在天又比化樂天更殊勝了,他想吃什麼,他不用自己想,不用自己來變化,那個化樂天人變化出來供養他,就更自在了,都不用自己去變化,所以叫他化。極樂世界的菩薩實際上比他化自在天王更自在,為什麼?因為他化自在天是要靠化樂天來化出來給他供養,極樂世界誰給他化?阿彌陀佛給他化,阿彌陀佛的神通當然遠大於化樂天人。所以猶如他化自在天王,實際上超過他。底下經文說:
【至於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所以極樂世界的『威德、階位』,「階」是階級,「位」是品位,極樂世界有三輩九品,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不管是哪個階位的菩薩都一樣,『神通變化』,他都有這樣的大的神通,什麼神通?經上前面講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這些「神通變化」這種能力,一切天人都比不上,而且是超過天人的神通『百千萬億,不可計倍』,這真是不可思議!底下經文說:
【阿難應知。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這是佛叮囑告訴阿難你『應知』,應當知道,『無量壽佛』的『極樂國土』這麼樣的功德,這樣的莊嚴,真叫『不可思議』。實際上最不可思議的還不止是這些依正莊嚴,那是什麼?我們這些凡夫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這才是真正不可思議!要知道,圓證三不退是什麼地位?圓教裡頭講到的八地以上的菩薩。這三不退,第一是位不退,初信位菩薩就證得位不退,他不會退到三惡道,到了七信位以上他就出三界了。那麼小乘證阿羅漢果,然後是什麼?行不退,回小向大。大乘菩薩他行不退是什麼?不會退到小乘,這是行不退。到念不退,那是圓教初住位,天台宗講到的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那是圓初住的法身大士,那只能叫三不退,還不能叫圓證三不退。真正到圓,圓滿的證得三不退,那是八地菩薩,這個地位太高了!八地以上就是九地、十地,十一地就是等覺,最後就是圓滿,就是圓滿妙覺位的佛。所以這麼樣高的位次,我們這些博地凡夫竟然一往生就得到,真的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一般通途法門講,第一個阿僧祇劫證得滿三賢位;第二個阿僧祇劫,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八地、九地、十地。花三個阿僧祇劫才能證得的,我們一往生就證得,真正不可思議!所以真正明了這個功德利益,我們一定要發起真實的信願,一心念佛,這個世間一切都放下,求生極樂世界,知道這個因緣真的如清朝彭際清居士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可不能錯過。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第十八品也就講到此地圓滿。那麼禮拜三我們繼續來給大家講下一品的經文。今天有講得不妥之處,請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