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九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六十八頁,第一行第四個字開始看起:

  【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先看到這裡。這是我們去年年底講到這一段,意思還沒講完,中間十二月三十號跟師父上人出行,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弘法,前天才回來。所以我們繼續來講解這一段。這一段是說極樂世界水能夠說法,這個水它的波浪能夠揚起『無量微妙音聲』,這些聲在世間沒辦法聽到,這是七寶池八功德水它的殊勝功德。『佛法僧聲』,這就是三寶,前面我們有提到。『波羅蜜聲』,這是講菩薩六度,六波羅蜜。『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這都是講到如來果地上的那個境界。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十力無畏聲』,「十力」是指佛在果地上有十種特殊的能力,「十」字實際上它不是指數字,而是表法的,像《華嚴經》通常是以十來表圓滿。這裡是講佛在果地上的德能那是無量無邊的,用這個十來歸納,歸納成十大類,當然每一類都是含攝無盡。在《教乘法數》上,或者是《三藏法數》上,我們都能夠查到十力、無畏,它是怎麼個講法。首先講十力,如來十力,第一叫「是處非處智力」,這個「處」這是講佛法的名詞術語,處是到處的處,是什麼意思?就是講道理。是處,就是正確的道理,非處就是不正確的道理。是處和非處就是講是非的道理。也就是說,如來對於宇宙當中一切人事物怎麼發生的,從哪裡來的,怎麼樣去發展變化,最終又去到哪裡,這些種種的理論現象,佛都知道,這是如來自性本有的真實智慧。尤其是法界種種的因緣果報,都非常的明了。

  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總不離開因緣果報。這六道裡面當然是因緣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麼華藏世界、一真法界裡面也是不出因果的關系。所以天台智者大師他把宇宙人生歸納成「十如是」,十如是展開來叫「百界千如」,也就是宇宙之間一切萬物的體、相、作用都說得很清楚很透徹。對這個百界千如一切的因緣果報的道理都明了了,這叫是處非處智力。當然菩薩也明了,但是明了得不夠圓滿。佛是究竟圓滿的明了。例如在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個道理,一個這樣的事例,說有一個樵夫,這是久遠劫前,上山打柴,結果遇到了老虎,他很害怕,就爬到樹上,念了一聲「南無佛」。結果很多阿羅漢甚至權教菩薩都不知道過去有這麼一樁事情,因為這是太久太久之前了,他們智力達不到。結果釋迦牟尼佛把這個事情說出來,說這個樵夫當年就是稱了一句南無佛,這一生他有緣再遇到佛法。他善根成熟,在釋迦牟尼佛會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說一切都是有因緣果報,只是我們凡夫看不出來。譬如說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看到某人行善積德、心地很好,但是他卻是貧病交加,沒有福報,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為什麼這個人行善積德還沒有什麼好報?又看到有人造惡多端,無惡不作,但是他還享著福,這是什麼道理?凡人確確實實會有這樣的困惑,這是什麼?智慧不足。如果你去問佛,佛就會告訴你,這個造惡還在享福的人是他過去生中,佛會告訴你哪一生哪一世他做了什麼善事,他做了很多的善事,所以這一生他有福,享著過去生中的福。可是他這一生不懂得修福,甚至作惡,肯定是將他前生的福報大大的折損,所以他這一生把福享盡了他就會墮落,他就會受苦。他這一生享的福那不是一生修來的,多生多世。可是他如果不懂得再積福,多生的福一生就享盡了,甚至幾年就享盡,後頭的果報等著他。

  那些行善而還沒有得到好報的人,過去生中因為造作了惡因,這一生所以我們講命運不好,一生窮困潦倒。可是他的心善、行為善,到來生後世他的福報就很大,這一生把這個業債了了,來生就享福。這是什麼?如來有這樣的智慧和能力看出三世因果,不能只看這一世。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要好好的去修福,積德行善一定有好報。就像《了凡四訓》裡面給我們講到,袁了凡先生,他自己積功累德全家都行善,改造了自己的命運。原來的命運是被孔先生算定了,並不好,又沒有功名,又沒有富貴,還沒有兒女,這個命,又是短命,真的是很不好的命。但是他自己明白了道理,知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所以他把命運徹底改過來。那改過來則現在享福了,那是花報,花報這一生享,來生享的是果報,有好花必定有好果,而且果報比花報更為殊勝,這是第一種,如來十力第一種是是處非處智力。

  第二種叫「業智力」,作業的業,這個業就是造作。在造作的時候,就叫做事,造完了,事情造完了之後,那個結果、那個影響就叫做業。那造作有很多,身口意都有造作。口是言語,身是行為,意是起心動念,都是造作。所以什麼樣的造作都會有業,只要造作就會留下來業,叫作業。因此我們就知道,起心動念都會有後果。實在講我們這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雖然好像很小,甚至動一個念頭,它的影響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好像在太平洋裡面我們扔下一塊石頭,這石頭掉到海裡,在海面上湧起了波浪,這個波浪就會慢慢的它會普及到整個太平洋,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想想不難理解。因此我們言語行為起心動念的造作,都會影響到整個法界。善的造作就是善業,惡的造作叫惡業,那麼沒有善沒有惡的,無所謂善惡的,像穿衣吃飯這些很平常沒有什麼善惡的叫無記業,哪一個不造業?統統都在造業。眾生造的業太復雜,所以他的果報也是非常的復雜,佛有這樣的智慧和能力,能夠了解一切眾生三世因果,一切眾生的業因果報,這叫做業智力。

  第三種叫「定智力」,定是禅定的定。佛家常說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定是樞紐。要增長智慧,必須要有定,從定裡面產生的智慧才叫真實智慧。如果不是從定心裡頭產生的,那些想法那不是智慧,那叫世

  智辯聰。這個定就是清淨心,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定。一切眾生都有或多或少的這種定,有的定是真的,有的定是假的,定也有真妄之別。譬如說世間禅定,我們講四禅八定,這個定就不是真實,為什麼?佛把真和假怎麼劃分?這有一個標准,這個標准是什麼?一切會變的都是假的,真的是不會變的。世間禅定縱然你修到了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這個是最高的禅定,你的壽命是八萬大劫,可是八萬大劫以後,定力失掉了還是要墮落,還是要輪回,所以這個定就不是真的。

  真的定不會失去。譬如說阿羅漢,他證得的是九次第定,第九定,比世間的四禅八定又提升了。到第九定他就不會再退轉,不會再輪回了,這叫出三界。所以阿羅漢所證得的第九定才算是真的。當然證得阿羅漢那個定再往上還有更深的定,阿羅漢屬於四聖法界,他上面有緣覺、有菩薩、有佛。再超出十法界,就是超越了四聖法界,還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那才是真正的大定。佛對這些世間出世間無量的禅定、種種的境界,都非常的明了,這叫定智力。他對這些禅定都明了,卻是特別贊歎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所以佛講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也就是一切禅定當中念佛所得到的禅定是最殊勝,不僅它殊勝,人人都能得到,最方便修行,而且得到的時間非常快速。你認真來修的話,你可能三年五載就得到,再努力修行的,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你就能得到一心不亂。你看這念佛三昧真的不難,只要你肯真干。

  第四個十力是講「根智力」,根就是眾生的根性,一切眾生根性都有差別,不一樣。講經說法的人就要去了解眾生的根性,根性高的,他的領悟力好,你一說他就明白了,根性差的你怎麼說他都不明白。那麼你怎麼能夠講法講到讓所有的人都能聽明白?我們學講經的人得學這套本事,因為講經跟在大學裡講課完全不一樣。我原來是在大學裡教書的,同一個班裡面的學生大家程度相齊,我教過本科班,教過碩士班,也教過博士班,那都是大家程度基本相同,不會相去很遠,那個好教。可是你在佛門裡面講課那就完全不一樣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種文化程度的,甚至三教九流的統統都有,你怎麼能夠讓每一個人聽到都歡喜,都能夠得到受用,這個確確實實是一樁難事情。師父也常常教導我們,這是他老師傳授給他的一個方法,你怎麼能夠讓大家都能夠受用,說到大家心裡去?譬如說有人聽經,聽著聽著他就很法喜,聽完之後他跟這個法師講,你講的正是我心裡想要聽的,你正好說到了我的毛病,你正好解決了我的困惑,這個我們也有時候會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講也沒有說故意對哪一個人講,可是他聽到好像就是這法師對我講。我們聽師父講經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正好自己有一個困惑的時候,一聽經,甚至打開光盤,師父正好講這段就是解決我心中的疑問。這是什麼緣故?這叫感應。

  這個感應一個是講經的人要有至誠心,所謂是至誠感通。我們自己沒有像如來那種根智力,懂得眾生根機,但是我們發起至誠心,毫不為自己,而是慈悲眾生,讓眾生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發起這種真實的慈悲心。上台講經,這就好像不是自己講了,佛菩薩借著自己這個身體向眾生說法。所以眾生聽到之後他就覺悟,他就歡喜,他得到受用。還有聽的人本身也要有至誠心,才能夠感應道交,如果講的人有至誠心,聽的人沒有至誠心,那他聽不懂,這不是講的人不行,聽的人聽不懂,他這個心有障礙。所以這個所謂師資道合,台上的台下的互相都要有感應,那就是要用至誠。所以我們不懂得觀機,對眾生根機不明白,只有用這種方法。等到自己真正有智慧有能力了,這就可以觀機說法,觀機的這個能力也是從我們至誠心當中得來的,佛菩薩那是至誠,至誠心裡面沒有妄念,心地完全是清淨的,這個時候就有感應。所以懂得觀機,就好教了,就好像一個醫生他會看病,給病人診斷,診斷得很准確,你害的這個病你怎麼來的,這個病什麼時候得的,怎麼個得的,你清楚,你下藥才能夠藥到病除,這叫對症下藥。

  那麼佛講了那麼多的經,講了八萬四千種法門,確確實實都是對不同根性的眾生說的。當時的眾生聽了佛講他就覺悟了,他就病好了。開悟了,證果了,這就等於病好了。後人這些弟子們把它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我們現在看到這麼多的經典,這個頭也大了,我到底應該學哪一部經,我學哪一個法門,哪一部經對我的根機,哪個法門能治我的病?自己又不明白了,佛也不在,也不能問佛。然後請教一個善知識,那善知識未必會觀機,他給你指的這個方向未必是正確,怎麼辦?佛當年也就預想到了,真是大慈大悲,知道我們末法眾生確確實實不懂得選擇法門,所以釋迦牟尼佛特別告訴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要依淨土得度,給我們開出淨土法門。這個法門叫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你就不要擔心,自己這根機到底適不適合學淨土?肯定適合,三根普被,叫上、中、下三根,無論你是哪一類的,全部適合。所以一切眾生都適合修淨土法門,這個法門契一切眾生的根機。

  那麼《無量壽經》又是淨土法門裡面的第一經,佛預言將來法滅度的時候,本經將會在世多留一百年,這個是佛加持的。也就是在這一百年當中,有的人看到這部經典還能夠生起信心,還能夠依教奉行,還能夠往生淨土,所以這一部經殊勝!度未來九千年末法眾生,而且最後一百年這部經是唯一留存在世間,最後滅的。那麼我們師父也非常肯定的說,這部經是什麼經?就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所以我們有幸在這麼早就獲得這個會集本,這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未來九千年眾生都要靠這一個會集本來得度。所以師父上人一生就在弘揚這部經,這是惠以九千年末法眾生真實之利。師父也鼓勵我,專修專弘這部經。我也這麼發願,這一生就是專門弘揚《無量壽經》,讓更多的末法眾生有機緣當生得度,所以我們共同來弘揚。弘揚,首先自己依教奉行。

  十力第五是「解智力」。這個解是指眾生種種的知解,如來能夠知道一切眾生種種知解,他有這個能力。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種種的愛好、種種的欲望,各個不相同,佛都懂。所以他對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應機說法,都能讓眾生得歡喜心,他歡喜了他就容易覺悟。

  第六個是講「界智力」,界是法界那個界,世界的界,這個界是講每一個眾生的境界各個不相同。佛都知道每一個眾生什麼樣的境界,造的什麼樣的業,有共業有別業。實際上所謂共業就是大家相同,大家相同的還是各別的,還是別業,剛好是每個人的別業都相同或者相似,那麼佛就講共業。譬如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長在地球上,我們都是地球的眾生,所以都有共業。地球的安危直接關系到我們個人的安危,這就是共業。但是我們各自都有別業。就好像在講堂裡面假如點了很多蠟燭,這蠟燭有光,這個光發出來之後照亮了講堂,而且光光互照。你說那個光明裡面,肯定每一支蠟燭的光都有,這叫共業。但是每一支蠟燭的光又是各自個別的,你把這個蠟燭熄滅了,光就少了一些。所以每一個蠟燭它有自己的光,但是光又交融在一起,這就是共業。那麼實際上講到業,只有別業,沒有所謂的共業,共業都是什麼?每一個人各自別業相似或者相同的這麼一個結果。

  譬如說我自己,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見到這麼多的人,這個境界怎麼來的?佛告訴我們,這一切境界如夢幻泡影,就像作夢一樣。我們作夢的這個心變現出眼前的作夢的境界。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那試問你這個夢境是誰造的?你作夢見到的山河大地,這麼多的人,這個地球,這麼多的眾生,誰造的?上帝造的嗎?還是有一個什麼神明主宰在創造?都不是,你自己念頭創造。所以你就自己這麼一個個別的業,變現出眼前的所有的眾生。等到你夢醒了之後,這眾生就消失,夢境沒有了。那我現在在這個夢境當中看到每一個眾生跟我好像有共業,實際上只有自己的別業,你跟誰共?沒人跟你共,就是自己。所以懂得這個道理,就明白了,佛給我們一切的教誨,制定的一切戒律都是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別人。為什麼不要求別人,只要求自己?因為事實真相沒有別人,哪有別人?只有自己。小乘是講獨善其身,他是自己持戒修行,不要求別人。大乘他是處眾,跟一切眾生交往,還是要求自己應該怎麼跟人交往,要求自己做,不要求別人做。所以無論小乘大乘都是要求自己,沒有要求別人。如果說有要求別人要怎麼做怎麼做,那就不是佛法,那是世間法。

  所以大家一定記住,佛法跟世間法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法只要求自己,絕不要求別人。譬如說你持戒,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這只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別人。如果說我自己持戒持得很好,看到那個人犯戒,這個人又作惡了,心裡就看別人怎麼怎麼樣,生驕慢心看不起別人,甚至還會去批評別人、毀謗他們,這個持戒根本就不能得定。佛講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那這個人持戒,愈持戒心愈不清淨,看到這個人破戒那個人犯戒,那他自己完全是做相反了。所以這個原因就在於他去要求別人,看人家的過失,自己心不清淨。六祖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修道的人怎麼還會看別人有什麼過失?他只看自己的過失,只是改自己的過失,絕不會要求別人。又譬如說我們師父現在倡導大家修六和敬,建六和僧團,這個六和敬也是一樣只要求自己做,不能要求別人做。你要是要求別人,你肯定跟人不和,六和敬就破壞了。只要求自己跟別人和,不能要求別人跟自己和,這才有可能做到六和敬。那每一個人都是這樣,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這世界就太平了。這個世界為什麼現在這麼不太平?個個都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這麻煩就多,沖突就很多。

  十力第七種叫「至處智力」。至是達到,處是那個地方,就是你達到了什麼樣的境界。你修學任何的法門,達到什麼樣的一種成就,佛都知道。這是修學的結果。譬如說我們修十善、四無量心,佛告訴我們,能夠修十善、四無量心的人將來能生天,天道這是他所達到的成就,佛知道。那麼你修四谛法,你將來能得到阿羅漢果。你修十二因緣,將來能夠得緣覺。你修六度萬行,你會作菩薩。你念阿彌陀佛,你將來能成佛。你看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果,佛都知道,這叫至處智力。那我們想做什麼?是想做天,還是阿羅漢,還是緣覺,還是菩薩,還是佛?當然是希望做最高的,成佛!

  怎麼成佛?《華嚴經》上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懂得這個道理,你也有這種智慧,至處智慧,至處智力。有的人說了,我也念佛,我念一輩子佛了,怎麼西方極樂世界好像連點消息都沒有。我們也見到有人是念了一輩子佛,到最後往生還是手忙腳亂,去不了極樂世界,難道佛講錯了嗎?念佛成佛是錯了嗎?佛沒講錯,是我們自己錯會了意思。什麼叫念佛?怎麼個念法?這個我們要懂得。是不是口裡在念就叫念佛?古德有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光是口念心不念,枉然,沒效果。那我們這念佛到底怎麼個念法?你看念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今心是佛,你這個心要跟佛相應才行。換句話說,就是本經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首先是發菩提心,這菩提心你發了沒有?什麼叫菩提心你首先得懂,菩提是覺悟,它是梵文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悟,覺悟的心。覺悟什麼?第一個要覺悟的,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六道可畏。在六道輪回這裡頭很恐怖,太苦了,我這一生遇到佛法非常不容易,壽命短暫,那要趕緊修行,一心一意要離開六道,要求生淨土。你有這種覺悟,你就是發菩提心。所以真正發起這個心,你就知道唯有念佛才能得救。因此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敢再間斷,這一生最大的一樁事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其它統統都要放下,沒什麼大不了的,放下,死心塌地去念佛,這一種人就是真正覺悟了。那麼他的果報必定是西方極樂世界,沒別的地方。這是講到至處智力,佛給我們講道理,勸我們求生淨土,絕不欺騙我們。

  第八,「宿命智力」。這是講佛他宿命通是圓滿的,對每一個眾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未來無量劫,佛都明白、都清楚。實在講,《無量壽經》也講,我們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到極樂世界就得這樣的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統統得到,而且這個能力幾乎是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了。所以這個宿命智力,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就立刻得到,不管你是上上品往生還是下下品往生,同樣都得到。

  底下第九是「天眼智力」,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都跟佛一樣,天眼洞視。舉出天眼,實際上講他六根能力都圓滿的恢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狀況你能看得很清楚,這叫天眼智力。再廣大再遙遠的宇宙裡面的星系你能看得很清楚,再微小的我們現在講的微生物,甚至是分子、原子、電子、小粒子,你都能看得很清楚,而且不用顯微鏡,你就能夠看到。所以這個是天眼洞視。不僅如此,佛跟我們講,在我們這身上每一個毛端,每一個毛孔,這裡頭都有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這個科學家他看不到,顯微鏡也看不到,誰能看到?普賢菩薩他能看到,在微塵裡頭有世界。這微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基本粒子、光子,小得不能再小了,這裡面竟然有無量無邊的宇宙含藏在裡頭。這宇宙當中的每一個微塵又含藏著無量無邊的宇宙,叫重重無盡的法界,普賢菩薩能夠看到,而且他能夠入到這裡頭去廣度眾生,這個能力真的叫圓滿。

  佛有,你要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也有,所以在極樂世界叫普賢菩薩的法界,每一個眾生他的能力都是圓圓滿滿,這是阿彌陀佛加持的結果。所以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有能力度眾生了,譬如說你看到過去生中哪一生這些冤親債主、家親眷屬,不管他是造惡的、造善的,淪落到哪一道,你看到了,你有能力去幫助他們。你看到他們如果因緣成熟了,你就一定去度他們。什麼叫因緣成熟?就是你一說他就能聽,他就老實聽話真干,這緣成熟了。那你肯定是化身到他面前來度。就像「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為他說法,這個能力太大了,遠遠比《西游記》裡孫悟空七十二變那能力大多了!你可以變無量無邊的身,孫悟空才七十二變,你是無量無邊。

  第十種,最後的一種叫「漏盡智力」,這個漏就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煩惱斷盡。小乘阿羅漢果就是斷了煩惱,他斷的是見思煩惱,所以他們也得到了漏盡通,但是這個漏盡通是有限的,他只斷了見思煩惱,但是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他沒斷,所以他實際上還是有漏,不是無漏。真正到無漏,那是法身菩薩將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都斷了,那就真正叫漏盡,換句話說這就是圓教的如來果地。所以這個漏盡智力專門是指圓教佛果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所以這叫十力,只有佛果地上才圓滿具足,菩薩也有十力,但是不圓滿。

  底下講「無畏」,這無畏也是指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叫四無畏,有四種無畏,這特別是說佛與一切大眾說法這個無畏之德。說法有的人會有畏懼心,說我不行,我自己都做不好,我還說什麼?有的人他是處眾的時候他就害怕,你讓他上台發表演說,他腿都軟了,顫抖,這是什麼?上台講他不自在,他有畏懼。那麼講經說法要把這種畏懼心理克服,克服這個心理就是沒別的,多練習。你看我自己本人,我從小我母親就讓我練習處眾講話,一開始在家族當中,每逢老人的生日或者是節假日我們大家一起聚會,我媽都讓我出來表演節目,發表演說,朗誦詩詞,從小練得比較好。但是畢竟在處眾當中講話還是心裡有淡淡的畏懼,會緊張,講經說法特別是遇到大場面,剛開始上台是緊張。大家如果看我早幾年講的那些光盤你就能看到,我第一次講是二00二年六月,師父叫我第一次在攝影棚錄制光盤,講「生命輪回的科研成果報告」,講了一個小時,你看那個光盤,嚴肅得不得了,面部表情很嚴肅,實際上那腿都在抖,對著攝影機還不知怎麼講,對人講還好一點,對攝影機講不出來。照著念吧,幸虧有講稿,講稿是准備得很認真,花了四十個小時准備那一小時的講稿,只照著念,所以非常的呆板,這都是緊張造成的。

  真正到了現在,攝影棚講也好,面對幾千人的聽眾講也好,確實心已經不會再有畏懼了,也不會再有緊張了,那是經過多年的訓練。從二00二年六月到今年二0一一年,頭尾十年的時間,基本練出來了。所以師父講講經不能間斷,真的有道理。不間斷的講,我還在大學裡也是當教授,也是跟學生們上課,這都是練習。辭掉大學職務,現在專心講,天天講,講得比在大學的時候更多,所以練出來了。曾經有一位法師還向我請教,他說你怎麼能夠在台上講得好像很自然,這個有說有笑,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歡喜的時候歡喜,還挺自如的,他問我怎麼能夠表演得這麼好?我說這也不是表演,這是練多了自然就會,你的身心就放松,就像跟大家一起談天,我們一起共同研討佛法。甚至在攝影棚裡對攝影機講,也如入無人之境,有沒有人講都可以,都能談笑出來,很自然的,練出來的。但是佛這種四無所畏,那不是靠練就能練出來,他這個境界高,真正是有真實的智慧德行,他就得到。

  四無所畏第一種,「一切智無畏」。這是佛成就了圓滿的智慧,確實盡虛空遍法界他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當然他就沒有畏懼了。第二種叫「漏盡無畏」,漏就是煩惱,他煩惱斷盡了,真的斷盡了,所以他在大眾當中他能夠果斷的宣稱自己已經斷盡一切煩惱,自己成佛了,他不是騙人,他是真的。確確實實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了,這是漏盡了,這是名符其實。

  確實這一點,我看了之後我也很羨慕,但是這一生恐怕很難達到。你說我們講經說法講得讓人信服,那你自己要做到,你自己真正斷煩惱,你教人斷煩惱,大家聽了之後肯定就依教奉行。可是我們自己確實煩惱沒斷,有貪瞋癡,雖然是一年比一年減少,甚至不太容易起現行了,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就發現心地是比以前清淨多了,貪欲、瞋恚這兩個最重的煩惱基本不太怎麼起現行了,可能說念頭還在,但是它不會太持續,很快就能警覺,很快就能把它放下。但是自己知道,雖然能夠基本控制住,但是沒有斷,它根還在。所以還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所以現在要謹慎,不能讓這個煩惱起現行,念佛功夫要不斷提升,讓這個煩惱愈伏愈深,不讓它起來。可是自己不敢說自己斷煩惱了,沒斷,更不敢說自己證果了,開悟了,成什麼佛菩薩了,那叫大妄語!可是我們也聽過有些人講,他是某某菩薩再來,甚至說某佛再來的,菩薩都不夠高了,還得佛,大言不慚,說了還不走。古德祖師大德確實也有佛菩薩再來的,可是身分暴露之後他就走了,就往生了,那是真的。他說了還不走,那就是假的,所以不能夠上當受騙。真正修行人,你看印光大師,實際上他真正是菩薩再來的,我們都曉得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但是你看他多麼謙虛,說自己是業障深重的凡夫,這就是真正的大德,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怎麼敢說自己已經斷煩惱?

  第三種無畏叫「障道無所畏」,障道是一切的惡業、煩惱、迷惑,這都是障道。如來這一切的障道法都斷了,所以他不會畏懼這些,即使是在因緣果報當中,他也無所畏,他不會有畏懼。

  第四種是「盡苦道無所畏」。盡苦,就是把苦都斷盡。那麼要斷盡這個苦必須要走正道,就像四谛法說的苦集滅道,要把這個苦斷了,你得修正道,最後滅煩惱就滅苦了。佛是過來人,他真正滅盡煩惱了,所以他跟我們講這些盡苦之正道,說得是斬釘截鐵,非常的肯定,因為他已經做到了,讓我們聽了一點懷疑都沒有。如果說自己沒做到,你去說,難免有懷疑,就是你說的時候好像模稜兩可,不能夠很肯定,因為你自己沒到那個境界,你是道聽塗說,人雲亦雲,所以他就會有畏懼,說得不那麼肯定。所以要講經說法,師父強調最重要的你自己要做到,做到了再說,就很肯定。譬如說你教人做一個孝子,你弘揚孝道,你自己要當孝子。你做到了孝道,你教別人,那是把你的經驗、心得跟人分享,大家聽了之後就會受感動,他就會依教奉行。又譬如說你教人布施,教人捨,那你自己肯不肯捨?你還放不下,你教人怎麼放下?所以你講那個話肯定也是心裡虛的,講的那個話好像不太能著地,教化的效果就有限了。所以講經說法,我們走這條路,真的只有自己真實做到,才能夠教化眾生。師父教我們「看得破,放得下」,教我們從布施下手,那我們要做到徹底,這世間包括出世間法,都要捨得干干淨淨。

  我在二00六把工作辭掉,把所有這些財產都捨掉,跟師父來學經教。現在我跟師父也匯報說,我上一次到澳洲還有點衣物,把那衣物全部都捐出去了,到現在就是我那個小房間,在香港小房間裡還有一點這些衣物,基本上快到一無所有的境界了。身外物基本捨到干淨,那麼還有什麼?現在有點捨不得的就是書,這書得來不容易,今天我還跟一個同修講,什麼時候我把這書都放下了,我就該往生了。現在講經說法你得有參考書,參考數據當然要很多,這個還得要去繼續,但是心中不能去執著它。這個是為眾生,眾生需要我們就用它,我們自己不能執著,不能整天想著帶著走,這個不可以,而且這書是公家的,不是自己的。這樣子心態就好,世間法要捨得干淨。出世法,這麼多的法門你也只能選一樣,我也選定了,就選淨土法門,就選《無量壽經》,其它統統放下,這個心才能夠清淨。清淨心中自然生智慧,所以你講經說法的時候,可能原來准備的到時候都用不上,你所講的是什麼?清淨心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過去谛閒老法師,這是天台宗的祖師,民國時代人,他講經,記載上有講到他是講《圓覺經》,當時在底下聽的很多大居士,江味農老居士為谛閒法師做了整理,《圓覺經親聞記》,整理出來之後,給谛閒法師看,谛閒法師看了說,「這是我講的嗎?我講得有這麼好嗎?」自己都不相信,跟他自己准備的講義都不一樣,上台講的跟講義完全不同。這是什麼?清淨心流露出來,看到眾生的根機,至誠感通,自然他就流露出來,對眾生最契機的這些說法。所以講經說法最重要的你要修行,你要入境界,你才能講得好。這是講到十力無畏聲,極樂世界的水波都揚起這種聲,讓你聽到了自然就入境界,自然就開悟證果,太殊勝了!

  底下還有『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水波裡面講經說法,它講到「無性無作無我聲」,什麼叫無性?什麼叫無作?什麼叫無我?這我們要說一說。佛經上講,一切諸法都是無性的,性是講體,沒有自體,換句話說,萬法皆空。沒有自體,所以一切法都是空的。《金剛經》裡面有一句話說是「一合相」,這個「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這是講到宇宙裡面萬法的真相,這一切萬法就是萬物怎麼來的?它是組合而來的,叫一合相,合就是組合。現在科學裡頭發現所有的物質都由分子、原子組成,這是合。一是什麼?一是講那個極微細的基本的粒子,用物理學家的話來講,基本粒子,就是最小不可再分的那個物質單位。

  現在科學家發現這個基本粒子,原來以為是誇克、是電子最小的,現在發現誇克、電子裡面還有東西,科學家稱為是弦振動,像琴弦,弦在振動,振動產生的粒子。那麼這個振動可以說為是一了。佛經裡面講,「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不動的,真心本不動搖,可是識就動,識是妄心,有念頭,念頭一起就動了,就會變化出物質。這個粒子就是動產生的,什麼動?現在量子力學家他們也知道,德國的普朗克博士,這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就說這個世間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是來源於意識的振動。你看他都知道了是念頭動,那個念頭就是一。所以一合相是念頭所變現出來的各種的因緣又聚合而成,產生了物質,組合起來的這個相,這個相就出生。什麼時候這個因緣散開了,相就沒有了。所以一切萬法都是緣聚緣散而已,這是真相,所以沒有生滅。所謂的生滅是我們凡夫的錯覺,我們看到這個東西生了,產生了,實際上是緣聚合。這個東西也是當下沒有自性沒有自體,你不能說它生,它沒有,緣散的時候這個東西就滅了,我們看到滅了,實際上它也沒有滅,本來沒有生,當然也沒有滅。

  所以如果你真正明了了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你就是證得無生法忍。像植物、礦物,我們知道是一切緣聚合的,是物質的東西聚合而成。像這個桌子,這桌子是木頭,是樹木這個緣組合而成,這個木頭的分子、原子,各種基本粒子它組合而成這個木頭。那講到動物、人也是一樣,可是動物和人跟植物礦物有不同,動物和人是有情生命,他自己有思想,他有念頭,他有感受,換句話說,他有靈魂,他有神識,神識在投胎、在輪回。這又怎麼回事?神識不是物質,它怎麼個合法?它也能合,物質跟精神層面它也能合,像我們這個肉體,為什麼現在是活著的人?這是因為有一個神識在我這個肉體裡頭,如果神識走了,這肉體就是跟那個礦物植物一樣,它也是死的一個物質,就變成無情生命,無情的眾生,我們叫屍體了,不叫人體。

  我們打一個比方來講,譬如說收音機,收音機它裡頭有各種的零件,有芯片,這些都是物質的,各種零件組合而成一個收音機,把它組合而成之後它就能夠接收電波,它就能夠接收這些電台的訊號,它就能夠發出聲音,它就能夠講話,它就有音樂,它有作用。這是什麼?各種緣聚合而成,這是物質的體。然後還有一個電波,電波好比是神識一樣,那個神識入到了這個物體當中,它就能夠開始播放聲音。如果緣散了,這個收音機的零件全部拆散了,雖然電波還在,可是它不能產生播放聲音的效果了,沒有這個作用。那我們就說這個身體死了。所以我們這個身體就好比一個錄音機,我們的神識好比是那個電磁波,現在肉體活著,這是它那個各種組織可以合在一起活動,它就能夠接收這種神識,所以我們有作用。那身體不能再動了,老了,該死了,死了之後,神識離開了。神識本身它沒有滅,只是這個肉體的這個緣在聚散而已,所以你懂得這個道理就知道一切法無生無滅。

  那麼講到無性,在佛經上常提到三無性,三性三無性。第一個叫依他起性,又稱為生無性,這個依他起就是講生無性,一切萬物依他就是依一切種種因緣來生起,它不能自生,所以它自己是無生。我們也稱為緣生法,依一切無量因緣,它生起這麼一個事物,這叫依他起。譬如說一條繩子,我們講麻繩,是用不同的那些麻把它編織而成,麻把它編織在一起,這繩子出現了,我們講繩生了,這是依他起了,依這個麻而起,可是它自己沒有生,哪有真正的繩子生了?繩離不開那個麻。

  第二種叫遍計所執性,遍計所執性又稱為相無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遍計所執就是指抽象的概念,它不是真實存在,它是一種抽象的一種想法。就好像我們講過去、現在、未來,講時間、講空間,這都是屬於我們的抽象概念,不是真有這麼一個相。它不是依他起,它是我們自己執著而生,遍計所執,這是一種幻相、錯覺。愛因斯坦也告訴我們,時間空間都是人類的錯覺,這就是遍計所執。那麼用剛才的那個例子,用麻織成一個繩子,那個繩子不是真的,是依他起。那你看到這個繩子,譬如說晚上看到地上有條繩子,你就誤以為它是一條蛇,這是古人講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這看到蛇了,其實不是蛇,那是一條繩子,可是因為自己遍計所執,這種抽象的妄念把它執著成是一條蛇,其實不是蛇,那是錯上又加錯,妄上又加妄,這是第二種。

  第三種叫圓成實性,又稱為勝義無性。圓成實就是講真如本性,這個真如本性是離一切相,它是講到一切萬法的本體。如果能夠透過相認識到體,這種人就叫做開悟,他見性,這叫勝義無性。他知道這一切法根源之所在,根源就是自性,而自性又無相,所以叫勝義無性。這個開悟證果的人,當然是非常稀少,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執著,眾生執著放不下。凡夫有我執、有法執,執著有個我,執著有一切法,以為都是真的,這都是錯誤的看法想法。阿羅漢比凡夫要了不起,他能放下我執,知道自己這個身體不是我,也知道一切法也無我,沒有自性。但是他破了我執,沒有破法執。如果真正破法執,這種人那是圓教初住位的菩薩,法執破了一品。如果統統都破盡了,這就是如來果地。破法執的人是圓教初住位,他也能夠示現成佛,破了法執,哪怕破一品他就能成佛,天台家稱為「分證即佛」,他也能夠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遍法界虛空界示現成佛。

  我們這學佛的人,佛菩薩也感歎,圓機難遇,圓教的根機非常難遇到。天台家把佛法分為藏通別圓四教,藏教、通教這個根機有,藏教是小乘,通教是通小乘、通大乘。別教是純屬大乘,區別於小乘,叫別教,別教這個根機的人就少了,大乘根機的人少了,還是有,尤其是中國,中國人大乘根機的人多,為什麼?這也得力於儒家、道家的教化。可是圓教根機的人那就少,圓是圓滿,圓教的人是什麼樣子的?這種人什麼都不執著,一切事情大而化之,不會放在心上,所以他分別執著很少,對一切人事物計較得很少,所以他悟性很高,很容易入境界。

  佛告訴我們三性,又講到三無性,這都是為了斷我們的執著,我們學佛往往是很容易執著這些名相,所以佛破我們的名相,讓我們把一切執著都放下,逐漸提升我們的根性,慢慢入圓教的根性,這是講無性。

  無作呢?是講無為的意思。佛法《百法明門論》裡面,把一切法分為有為法和無為法。什麼叫有為法?有為就是無常的,有作為的,這都是無常的,包括起心動念造作,都是有為法。所以唯識裡面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都是有為法。無為法是無所作為,這無所作為它才是長久,就是永恆的,這是無為法,不變的。像這個定,清淨心,這是無為法,你得到了定之後,你就無所作為。你有作為有起心動念,這就不是定。這個定也要有一定的標准,要定到什麼程度,換句話說,你真正要定到煩惱斷,那你是真正的無為法。我們凡夫能不能夠修這個無為法?也就是能不能這一生斷煩惱,真正得到清淨心?可以,但是凡夫,特別是末法時期只有靠念佛法門,你能夠念阿彌陀佛,老實念去,這也是無為法。為什麼這麼說?雖然我們現在煩惱沒斷,可是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將來一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古德講的,極樂無為涅盤。涅盤是梵語,就是不生不滅,超過一切有為之相,遠離一切有為的造作,這極樂世界是唯一清淨,叫做「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是無為涅盤的境界。所以我們凡夫靠念佛法門也能夠得到無為法,這是無作法門。

  我們在現在怎麼能做到?現在可以學,譬如說我們身體還在世間,這要遵循世間的一切規律。這個身體有它的規律,你要遵循這種作息,健康的作息,待人處事接物也要守著這個規矩,這叫禮。在五倫關系當中,你要盡自己的義務、盡自己的本分,這叫敦倫盡分,你就在這裡頭隨順世間的一切善法,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可是你在隨順世間法的時候,心地是清淨的,一塵不染,二六時中,就抓住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念阿彌陀佛不間斷。那你在這個世間也是修無為法,你在這世間也是無作。雖然你也做事,你也說話,也待人處事接物,但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你心是清淨的,你沒有任何染著。做事是有為法,對,有為也是無為,無為也是有為,有為無為是一不是二,這個是圓教。你在這個世間生活得很快樂、很活潑、很自在,但是你真正是修清淨心。對大眾,一接觸大眾自然生起大慈大悲,見到誰有需要幫助,你立刻去幫助他,這個慈悲心完全是自己清淨心中流露出來的,你不是刻意去造作,自然就是這樣。這個境界要自己去體驗,你自己認真的念佛,認真的依教奉行,減少妄念,慢慢你就有所體驗了。

  現在我似乎有一點這樣的體驗,起心動念確實比以往少很多,但是事情還照做,做得比以前更積極。現在弘法利生,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備課。十二月三十號跟師父老人家出行三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這很辛苦,到每個地方都有講課,可是心地好像還是很清淨,沒有什麼想法。最明顯的一個是在印度尼西亞的時候,我們跟著師父到泗水,從雅加達飛到泗水,泗水跟雅加達距離大概一個小時的飛機的路程,到了泗水跟師父去祭拜瓦西德前總統,一周年的紀念。結果當晚泗水的淨宗同修忽然說要請師父去講演,結果師父有點累了,於是就叫我去代課,臨時安排,上場前十分鐘讓我上去。這以往我會很緊張,上台講什麼?沒准備。結果現在上台也不緊張,坐到那個座位上就知道該說些什麼,就體會到什麼叫作而無作,你就清淨心,遇到這個緣你就有這個慈悲,希望能夠幫助眾生覺悟。當時泗水很多這些華人,都很樂意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去介紹一下傳統文化,我就給他做介紹。講完之後大家都跟我講,說講得很精彩,我也不知道自己講了些什麼,大家就聽到還有點受用。

  結果我在印度尼西亞的時候我晚上有一天晚上做了個夢,這可能是我很久以來都有這個困惑,就是困惑什麼?自度和度他的困惑,這個關系怎麼圓融,自度你自己修清淨心,度他呢?度他是慈悲。你怎麼樣能夠又自度還不妨礙度他,度他也不妨礙自度。有的人很慈悲去幫助眾生,結果心不清淨,生煩惱,做好事做得很煩惱,這是度他不能自度。有的人自己就自己修清淨心了,即使別人需要他幫助他也不去幫助,怕妨礙自己清淨心,妨礙念佛中斷,實際上他念佛也還是很多妄念,根本沒有清淨心。自度和度他怎麼圓融?結果晚上做了個夢,夢到師父跟我講,師父勸我要發起大慈悲心,就在夢中跟我講法,勸我要發心救世,挽救這個世間苦難眾生。當時我在夢中我就請教師父,我們現在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我原話我忘了,這夢裡的話。我們去幫助別人,那我們自己會不會受影響?我們自己念佛時間少了,自己功夫不得力了,該怎麼辦?師父就好像在夢中就是這麼講的,不會,你念佛往生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然後是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就是發起救世的心,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你要發起來,有這個緣你要去做。譬如說眾生喜歡聽你講法,那你得講,不能不講,不講是你不慈悲,除非大家不願意聽我講,那我就可以不講,那更好,不那麼累了,但是有人聽,哪怕是只有一個人聽都得講。那麼講法幫助眾生,會不會影響你自己的清淨心?絕對不會,你自己還是一句佛號不要間斷,這個不間斷是心不間斷,哪怕是晚上睡覺,睡覺你還不離阿彌陀佛,你還能夢到阿彌陀佛,你根本沒離開過阿彌陀佛,你心裡老想著佛。白天你跟人講經說法,雖然好像心裡佛號斷了,其實沒斷,因為你那個心是佛心,佛沒有離開你的心,你的心也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那不講法的時候心裡就是阿彌陀佛,這佛號就提起來。所以一點不矛盾,自度和度他真的是一不是二,有為和無為,有作和無作,都是一不是二,這是圓教一乘法門,這念佛法門讓我們能夠可以體驗到。

  無作講完了,剩下是無我。這個我,佛講了很多定義,講了八個定義,真實的就是最重要這個無我是講沒有主宰,也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宰,這叫無我。實際上我們知道,我們這個身體確實自己做不了主,你要是能做主,你可以讓它不老嗎?你能讓它不病嗎?你能讓它不死嗎?你不能,做不了主。實際上這個身體也不是真實的存在,剛才講的沒有自體,所以《心經》上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這是講我們有情眾生五蘊組合的,色受想行識,色是講物質的身體,受想行識是講我們的心,識是心的本體,受、想、行是心的作用,也就是色法和心法、物質和精神,統統都沒有自體,所以五蘊皆空,哪有我的存在?你真正明了了,這個我執就放下了。不僅自己這身體不是我,一切萬法都沒有我,所以真正是無我。西方極樂世界水聲都宣揚這種佛法,無性無作無我聲。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一段還沒講完,到下一次,禮拜三再跟大家做匯報。今天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上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三十集)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二十八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