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八十九頁,最後一行: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這一段的經文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們的日常生活狀況,向下的經文從二十六品開始,都是介紹菩薩們的情形,一直到第三十一品。這裡講菩薩『禮供聽法』,「禮」是頂禮,「供」是供養,頂禮和供養阿彌陀佛;聽法,親自聽到彌陀講經說法,這個是非常殊勝的因緣。這一段經文雖然是釋迦牟尼佛世尊為我們轉述的,等於我們自己聽聞阿彌陀佛講法是一樣的。首先經文是介紹他方世界的菩薩們供養阿彌陀佛,我們來看經文:
【復次阿難。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為欲瞻禮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各以香華幢幡寶蓋。往詣佛所。恭敬供養。聽受經法。宣布道化。稱贊佛土功德莊嚴。】
這一段屬於長行,後面有偈頌。佛在此地告訴我們,這是敘述他方世界菩薩眾到極樂世界參禮阿彌陀佛,這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最後五願的成就。最後五願是講十方菩薩們所發的大願,他們也來親近彌陀,聞名得忍,現證不退。這裡的經文是將彌陀的願,結合實際情況來說出來了,證明阿彌陀佛的願全都兌現了。這裡叫著阿難尊者,說到,『十方世界諸菩薩眾』,這十方世界的菩薩們,除非是機緣沒成熟,沒聽聞彌陀名號功德的,那就當然沒辦法了。只要聽聞了彌陀名號功德,他肯定能夠相信,他肯定會對這個法門生起歡喜敬重之心,他肯定樂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參拜阿彌陀佛,那麼這些菩薩們有這個能力,他能夠去到西方極樂世界。
他要去『瞻禮』,「瞻」就是去看望,「禮」是禮拜,『極樂世界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當然去參拜阿彌陀佛總不能空手去,得拿一點禮物。所以這裡講,『各以香華幢幡寶蓋』,這是舉出幾種菩薩所帶的禮品,這是禮節,這跟我們這個世界差不多,這是要供養阿彌陀佛。當然這些「香華幢幡寶蓋」都有它表法的意義,前面說了很多,這裡略略提一提。香它代表戒定慧,代表信,我們有聽過「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什麼?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是五分法身香。我們能夠如是修習,這就是真香,以真香來供養阿彌陀佛,自己勤修戒定慧,這就是真正的供養。那麼還代表信,清淨的信心,我們上一支香,這是將自己清淨的信心引發出來。「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是《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它是道的源頭,功德的母親。母親是表能生,生功德,長養一切善根,這是香。花代表因,我們修因證果,所以菩薩修什麼因?六度萬行,他得到的果就是佛果。尤其是在這個經上,花代表的因行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麼果就是此生不退成佛,你必定往生淨土。幢幡寶蓋,都代表傳播佛法、弘揚佛法,尤其是這個淨土法門,能夠幫助一切眾生當生成佛。菩薩致力於自利利他的工作,以此來做為法供養。所以這些禮物都是表達這個意思,表法的。
『往詣佛所』,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恭敬供養,聽受經法』,對阿彌陀佛修這個供養,供養最重要的是恭敬心,一分恭敬得一分的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的利益。聽受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聽完之後再回到自己的國土上,『宣布道化』,「宣布」就是宣傳流布,把這個淨土法門向十方眾生去宣講。把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告訴一切眾生,這個彌陀本願功德就是「道」,它能夠帶給眾生真實利益,像本經所說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個叫「化」。底下說『稱贊佛土功德莊嚴』,這一句就非常明了,菩薩回到自己的國土上干什麼?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稱贊佛土功德莊嚴」,這個佛土專指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十方菩薩從極樂世界重回自己的國土,我們講乘願再來的,他一定是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宣揚這一個淨土法門,勸導一切眾生求生淨土。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這個「世尊」是指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為我們敘述,用偈頌的體裁來記述、來轉述。這裡下面總共有十七首半的偈頌,偈頌這裡是五言頌,五個字為一句,四句為一首。整個偈頌裡面可以分成幾個大的段落,概略可以分為四個大段,前面一個大段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贊歎十方菩薩的,第二個段落是阿彌陀佛贊歎十方菩薩的,我們先看這兩段,這兩段經文很長。首先來看前面兩首的偈頌:
【東方諸佛剎。數如恆河沙。恆沙菩薩眾。往禮無量壽。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鹹以尊重心。奉諸珍妙供。】
經文字面的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了,這是為我們敘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參拜阿彌陀佛。這個『恆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當時釋迦牟尼佛常常在恆河流域弘法,所以經文裡面常用恆河做比喻。「恆河沙」是代表無量無邊,恆河裡頭多少沙?數不完。這是形容菩薩的數目之多,都要去禮拜供養阿彌陀佛。東方如是,南方、北方、西方,四維上下都如此,這是講到六方,實際上涵蓋了十方。後面兩句講的『鹹以尊重心』,「鹹」就是全部,全部的菩薩都以尊重的心來供養無量壽佛,供養當中這個「尊重心」是非常重要。這個供養包括的范圍是非常的廣,有財供養、有法供養、有無畏供養。這裡所提到的『珍妙供』屬於財供養,這是表法,實際上無量壽佛不需要財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所以要用法供養,這個財供養那都是屬於禮節。再看底下的經文:
【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究達神通慧。游入深法門。】
這一首是總歎佛德,贊歎無量壽佛。這個『暢』就是舒暢,心情很歡喜、很舒暢。發出來的『和雅音』,這是贊美音聲的美妙,這是和雅的音,和諧、文雅、美妙的音聲。那麼菩薩們贊歎,歌歎佛德,『歌歎最勝尊』,「最勝尊」就是阿彌陀佛。本經裡面講的無量壽佛是諸佛都稱贊他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最勝尊,超過其它一切諸佛。那麼菩薩們贊佛當然是法供養,贊佛的用意是讓一切眾生對阿彌陀佛生起敬仰之心,欽敬,生起親近彌陀的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究達神通慧』,「究」是究竟,「達」是通達,也就是說究竟圓滿通達神通智慧,這是講阿彌陀佛成佛了,成佛之後他的智慧神通超過諸佛,他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那是諸佛剎土當中最殊勝的。『游入深法門』,這個「深法門」就是指真如本性,我們常看到經上講,窮徹法源、徹法底源,這是阿彌陀佛把它做到了,真如本性完全證得,沒有絲毫的障礙,然後他才能夠為一切眾生建立這樣殊勝平等成佛的法門。那麼這個法門超勝一切法門,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聞佛聖德名。安穩得大利。種種供養中。勤修無懈倦。】
這一首偈子是專頌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聞佛聖德名』,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叫「聖德名」,我們講萬德洪名。聽到這句佛號就『安穩得大利』,「安穩」是講心清淨,穩是穩妥,安是安全,安全穩妥這是心能夠清淨下來,只有心清淨才能夠得到大利。那麼這個「聞」很重要,這是講菩薩三慧之一,一般講聞思修三慧。菩薩的聞思修三慧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不是講次第,它是圓融的,一次就圓滿。一般講三學,戒、定、慧那是有次第,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有次第的去修學。但是開了慧之後,聞思修這三個都是智慧,那就是圓融的了。
所以三學三慧,三學它是對權小二乘講的,那麼一旦開了智慧這個就圓融了,就是菩薩的三慧,圓解圓修,這是專指大乘。戒定慧它通小乘,當然也通大乘,戒定慧三學稱為是佛法的修學總綱領,通大小乘。聞思修這個聞字是講接觸,接觸用六根來接觸,眼見色叫聞,耳聽聲也叫聞,鼻嗅香、舌嘗味、身觸物、意思法,六根接觸六塵都叫聞。從接觸上來講,一接觸就明了、就不迷,那麼立刻就能夠把智慧用到生活當中,它是一次過完成,所以就接觸來講這叫聞慧。就明了來講,這叫做思慧,思是明了。就不犯過失來說,這叫修慧。所以聞思修這是同時完成,不講次第的。
我們讀經,實在講三學、三慧、三資糧都是一次完成,戒定慧是三學,一次完成。讀經的時候,你看你心專注在這個經文上,這個就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戒律圓滿了;你的心定在經文上,不打妄想,定也得到了;讀經的時候讀得很清楚、很明白,沒有讀錯,這個智慧你也得到,所以讀經是戒定慧一次完成。同時聞思修也是一次完成,接觸就明了,明了就變成自己的境界,當然這是什麼?開慧以後,你讀經是如此,所以這是菩薩所修的。因此聞佛聖德名,這個聞字是真正明了。明了了之後你得到的大利就不可思議!這個大利是講什麼?講你成佛了,往生不退成佛,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的。所以這一部《無量壽經》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入學習專注的學習,你在修戒定慧,等到你開了智慧,那你就安穩得大利,安安穩穩這一生當中,你往生不退作佛。所以我們要多在這個經典上用功,要熟讀,要深解義趣,只要能專,你就能得定,只要得定,你就能開智慧。所以菩薩三慧你也能夠修。
『種種供養中』,此地講「種種供養」就不是說財供養了,前面說「奉諸珍妙供」那是財供養,這裡講的供養肯定是法供養。你看這裡說『勤修無懈倦』,菩薩修法供養,像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講到的七種法供養,第一,如說修行供養,勤修善根供養,這些等等,前面已經跟大家說過了,勤修不倦。那麼真正最殊勝的法供養是什麼?跟諸位講就是一心念佛名號、一心讀誦深解《無量壽經》,這就是法供養。要「勤修無懈倦」,不能懈怠、不能夠厭倦,因為這個供養是最殊勝的,它幫助你一生作佛,七種供養都含攝在其中。
一心修學,實在講你就能夠像佛門中常說的有求必應,這個經太殊勝了,你心裡面所求的,佛都加持你,你能夠得到最圓滿的結果。一心念佛,業障都消除了,你一切的災難都能夠脫離。這個經實在是講太殊勝了,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你能夠依這部經修學,必得諸佛所護念。所以我們對這個經一定要生起真實的信心,以尊重心,像菩薩這樣以尊重心來供養,如果心有懷疑,尊重心就生不起來,一定要把疑慮統統放下。放下的方法就是要對這個經文的意思深入去體會、去明了,這樣你的尊重心生起來了,你依教奉行,那個利益就非常的殊勝。底下經文我們再看:
【觀彼殊勝剎。微妙難思議。功德普莊嚴。諸佛國難比。因發無上心。願速成菩提。】
前面四句是贊歎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觀彼殊勝剎』這個就是講極樂世界,「剎」就是世界。『微妙難思議』,這個極樂世界依報的莊嚴是不可思議,前面經文已經說得很多了,四十八大願裡面我們有詳細的解釋,而且後面從第十一品開始介紹到二十二品,都是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那真正是不可思議。『功德普莊嚴』,這是講為什麼極樂世界有如是莊嚴,這是因為功德,誰的功德?彌陀本願功德,使西方極樂世界這樣莊嚴。不僅是彌陀功德莊嚴,還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每一位菩薩他們的功德莊嚴。那麼當然也有十方世界到那裡參拜彌陀的菩薩們,這些菩薩們跟阿彌陀佛都是同心同願、同德同行,用這些功德莊嚴淨土,所以能令西方極樂世界正報、依報如是莊嚴。
『諸佛國難比』,這是真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裡面,唯獨是西方極樂世界最為殊勝。那麼菩薩對於阿彌陀佛本願功德、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看得很清楚,「觀彼殊勝剎」這個觀字是看得很明了。所以能夠怎麼樣?發起無上心,『因發無上心,願速成菩提』。這些菩薩當然不是普通菩薩,都是法身大士,他才有能力去參與彌陀法會。那麼他對彌陀功德看得很清楚,當然要看清楚也是諸佛加持他,不加持,說老實話還是不甚明了。那看清楚、看明白的,這都是因為佛加持,連等覺菩薩尚且都需要佛加持,因為這個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彌陀本願功德,是諸佛所行境界,不是九界眾生可能信解的,這是《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給我們所說的。這些菩薩們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本願功德都看清楚、看明白了,就發起無上心。這個無上心是真正仰慕阿彌陀佛的心,發願也來親近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對於這個經、對於這個法門有沒有生起這顆無上心?有沒有生起無量的歡喜心,發願認真的修行?能不能夠對這個法門深信不疑?對於求生淨土的願是否堅定,在任何境界當中都不動搖?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能不能往生,關鍵看你是不是真信切願。如果是真的,那你決定往生。什麼是真的?真的不退,退的那個是假的,真心哪會退?無論在什麼境界都不會退。這顆心怎麼才能發出來?就像這些菩薩給我們示現的,要清楚明白,對於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對於彌陀本願功德你得清楚明白,你自然就發起這顆無上心。那怎麼才能清楚明白?你《無量壽經》得認真學習,你得認真聽講,深解義趣,你才能夠明白,明白了你那個心是真的。那麼聽明白了,發起這個心之後,還得在生活當中去歷煉,要經受考驗、經受磨煉。那麼這顆無上心發起來了,這就是無上菩提心。
發願親近彌陀,到那裡干什麼?「願速成菩提」,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為別的,是為了快速成佛,到西方極樂世界說老實話你成佛速度是最快的。如果不是最快的,那《華嚴經》裡面的普賢菩薩何必還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差一步成佛的了,他在華藏世界也能成佛,何必還要換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普賢行願品」裡面講到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他發願要往生安樂剎,那就是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說「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他這十大願王在哪成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之後就成就了,也就是說他就成佛了,一見佛就成佛,所以這個成佛的速度那真是太快了!速成菩提,這是給我們示現。
我們這些凡夫要是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何年何月才能成佛?真的渺渺無期。那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才能快速?原因是到極樂世界你不退轉了。我們在這個世界想成佛為什麼這麼慢、這麼難?因為我們會退轉,這個世界退緣太多。這一生好好修行,好不容易進了一步,結果第二生馬上退了十步,退緣太多了。你別說一生來算,一天一天來看,你試一試,你今天聽《無量壽經》聽得很歡喜,發願念阿彌陀佛了,一天念十萬,你看你能堅持幾天?這要堅持很不容易,你能堅持一天、兩天可以,堅持一個月、兩個月就不容易,你堅持一年,我看這種人就很少。念第一天十萬佛號,第二天變成八萬了,第三天變五萬了,第四天就變成一萬了,第五天恐怕都不想念了,退了。
所以這個世界想成佛是太不容易了,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那麼好在你發願求生淨土,阿彌陀佛不看你念佛號有多少,關鍵看你是不是真信切願求生淨土,真信切願的人臨終十念都能往生。不是真信切願,你念佛念得再好,但是你這世間還放不下,那也沒用,還是往生不了。當然我們在這是鼓勵大家要勇猛精進的念佛,為什麼?你放下之後,你肯定佛號不願意間斷,因為只有佛號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都是帶不走的。所以我們帶得走的要緊緊抓住,帶不走的那些趕緊放下,省得被拖累了。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應時無量尊。微笑現金容。光明從口出。遍照十方國。回光還繞佛。三匝從頂入。菩薩見此光。即證不退位。時會一切眾。互慶生歡喜。】
這一段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他說出在西方極樂世界法會的狀況,當然這種情景只有釋迦牟尼佛見到,我們這些凡夫沒辦法見到,我們沒有天眼。不僅是我們見不到,連阿羅漢、一般權教菩薩都沒有這個能力見到。阿羅漢的天眼他只能是見一個大千世界,菩薩的天眼比阿羅漢要強,見到會大一些,但是也見不到十萬億佛國土之外的極樂世界,一個佛土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釋迦牟尼佛在給我們講述極樂世界的盛況,讓我們聽了之後生起向往之心,雖然見不到,但是心向往之。
『應時無量尊』,這是講菩薩,這是十方菩薩,那都是菩薩摩诃薩,法身大士,他們去拜見阿彌陀佛,這是感應道交,阿彌陀佛非常的歡喜。「應時」就是感應道交之時,師資道合之時,佛是老師,菩薩們是學生,學生親近老師,來受教,「無量尊」就是阿彌陀佛,此時此刻『微笑現金容』,這個應時就是現前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釋迦牟尼佛當時在講法的時候,就在那個時刻,我們也不要把它看死了,是不是這是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耆阇崛山中講法的那個時候?那你這樣想把這個時刻看死了,真正你會聽的,那是什麼時候?就是現在,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三千年前在講,現在還在講,看你能不能夠入他的境界。你心要是清淨下來,那你也能入他的境界。
過去隋朝智者大師,這是隋唐人,他當時學《法華經》,講《法華經》,講著講著他就入法華三昧,入了法華三昧,他到了也是耆阇崛山中,《法華經》跟《無量壽經》講經的地點是一樣的,親耳聽到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他在那座下聽了一會。聽完之後他出定了,跟大家講,「原來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到現在還沒散會,還在講,我剛剛聽完一座」。這叫應時。所以我們要是真正生起對這個法門的尊重心、清淨心,把心定下來,一個雜念沒有,你也能入這個境界。不僅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你還能夠像這些十方菩薩一樣也入彌陀淨土,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參拜阿彌陀佛。這時候看到阿彌陀佛「微笑現金容」,微笑是表示歡迎你,歡迎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來,你來了他跟你點頭,說「來得好,來得太好了!」然後就准備給你講法。講法,沒講法之前先放光,『光明從口出』,放光是加持來參與法會的菩薩們,「光」代表智慧,「從口出」是無上智慧從口流出來,那所說的法都是大智慧的言語。
這個光『遍照十方國』,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當然也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在內,彌陀口中放的光都遍照。一般凡夫沒辦法見到這個佛光,佛光現在就照在我們這裡,我們為什麼見不到?這是我們自己本身有業障,障礙了佛光。什麼是業障?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業障,換句話說,你的心不清淨,所以見不到佛光。要是心清淨下來之後,你現前就能夠見到佛光,跟這些菩薩們沒兩樣,也看到佛光遍照。那麼這些光,『回光還繞佛,三匝從頂入』,你看光明從彌陀口中放出來,遍照十方之後,又回過頭繞佛三匝,「回光還繞佛」,這個光能夠圍著佛繞三圈,然後從佛的頂上入進去。這種動作、這種狀態實際上是表法的,這個「頂」是講無上的頂法,佛頂。密宗常常灌頂,這個頂都是表法,表什麼?無上甚深微妙法,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法門了。那你問,跟我具體講,到底這個法是什麼法?無上頂法到底是什麼?給他說破,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無上頂法。彌陀口中宣說,對誰說?十方一切眾生,所以光遍照十方,然後又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回到阿彌陀佛這裡。所以口說出來,頂又入進去。因此你要是讀誦《無量壽經》,你就在得到彌陀光明的加持。不僅得到彌陀光明加持,也得十方一切諸佛的加持,諸佛都宣說這個妙法。
所以我們說希求諸佛灌頂,什麼法門你能夠得到諸佛灌頂?就是這部《無量壽經》,你好好認真的讀誦,讀誦的當下就是諸佛給你灌頂,就幫你消業障,而且你讀誦增福增慧、增長善根。那麼這些菩薩他在極樂世界聽什麼?也是聽受《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經是一切諸佛所說一切法的可以說是總綱領。那麼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它有一個總題目,這是佛講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那這部經就是《無量壽經》,這個中本的《華嚴》,那你想想這是不是無上的頂法?
『菩薩見此光』,「見此光」就是得到了光的加持,就得到了《無量壽經》的深妙的義理。所以『即證不退位』,這些菩薩都是根熟的眾生,他根性成熟,成佛的機緣到來了,所以聞到《無量壽經》,現前就證得不退位。這個「不退位」是圓證三不退,也就是說阿惟越致菩薩。那麼我們來問,我們現前當然比不上這些菩薩,菩薩能夠親自到西方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宣說妙法,那我們這些凡夫,能不能夠也像菩薩們一樣現證不退位?即證不退位?我們師父在講經的時候告訴我們,你能夠以堅定的清淨的信心受持《無量壽經》,依教奉行,你現在也證得不退位。這是真的,你當下就能證得,為什麼?你對於淨土法門生起堅定的信心,你能夠發願求生淨土,那必定你念佛不會間斷。
有信有願,必定有行,這個行就是念佛,一句佛號你不會間斷,對於這個經文的義理你就能領會了。那麼你現前當然就證得不退,為什麼?你決定往生,你往生就是不退成佛,不是說你臨終的時候才不退,現在就不退。所以這種念佛人,行住坐臥他這句佛號都不會間斷,即使是工作很忙,但是他的心都是很清淨,要動腦子的時候他就去動腦子,去專心的工作。工作辦完了,立刻把工作放下,佛號提起來,絕對不會牽掛任何的事情,他的心裡面沒有雜念,完全專注在念佛上,求生淨土的願絕對不會退。
底下經文說,『時會一切眾,互慶生歡喜』,這些菩薩們個個都證得三不退,當然無量的歡喜。這「一切眾」,包括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也包括十方來的一切菩薩們,他們都在那裡慶祝、歡喜,為什麼?已經證得三不退,這一生一定成佛。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佛語梵雷震。八音暢妙聲。】
這是世尊贊歎阿彌陀佛說法,佛與佛之間互相贊歎,這個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這世俗的人往往很容易互相嫉妒,互相瞧不起。古人講「文人相輕」,輕就是互相的輕視,「同行相忌」,同行之間會嫉妒,這都是大煩惱、大業障,所以我們見不到佛光,證不到不退位。那佛與佛之間互相贊歎。那麼我們弘法利生,如果能夠互相贊歎、互相鼓勵,法就興起來了。古德有說,「若欲佛法興,除非僧贊僧」。弘法的人互相贊歎,這法就興起來了。世尊在這裡贊歎阿彌陀佛,『佛語梵雷震』,就是阿彌陀佛所說的法叫梵音,「梵」是清淨的意思,那阿彌陀佛說法可以說是清淨無染,所以叫梵音。不僅不染世法,連出世法都不染。「雷震」是比喻,比喻打雷,雷聲很響,這是遠聞的意思,大眾,很遠的大眾都能夠聽到,遠到哪兒?十方世界,都能聽到阿彌陀佛說法。那當然要聽到,必定是自己業障消除,你業障重的就聽不到。這個『八音暢妙聲』,要聽到佛講的音聲,剛才講到的,一定是自己業障消除,心地清淨,這個時候就能聞到,你的六根沒有障礙。六根它的本來的作用是遍法界虛空界,都能夠接觸,都能夠明了,就是現在我們染污太嚴重,什麼是染污?佛給我們講,一個是法執,一個是我執,這二執是最嚴重的染污。尤其是我執,我執是起心動念想到一個我,想到自己,這是染污的大根大本,什麼事情都從我的角度來出發。所以有這個我執,決定出不了三界。如果法執不斷,就決定不能見性。
我們怎麼能斷法執、我執?用淨土念佛法門,這個法門實際上不需要你真正斷這兩種執著,你只要能夠把它控制住就行了。念佛它殊勝就在這裡,凡夫都有能力能夠做到,要斷我執這是阿羅漢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但是你念佛你可以把它控制住,就不讓它起現行。所以念佛的時候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這句佛號上,不要走神,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不間斷。因為一間斷,這妄想分別執著,我法二執就起來了,很容易起來。所以念佛人就是用這句佛號控制妄念,你要有能力把妄念控制住,你就是功夫得力了。那麼功夫,一般講功夫成片你就能夠有能力往生,這個時候妄念徹底壓住了,不會跑出來。根據這個功夫的深淺,分為三輩九品,功夫成片的人實際上往生極樂世界叫凡聖同居土,分成三輩九品。上品的功夫有能力自在往生,前面這個二十四、二十五品經文談到的上輩往生,這種人功夫好,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他自在,隨心所欲。而且你想怎麼樣走都可以,你坐著走也行,站著走也行。那麼中品功夫也是不錯的,我們這一生都能夠達到中上品往生,只要你能夠認真的來修行。
整個佛法,整個一切的經論,教我們什麼?修清淨心,把這個我法二執統統都掃除干淨了,你就成佛了。那麼淨土法門它就從清淨心來入手,等到你心地清淨了、業障消除了,你六根原有的能力完全恢復了,你就能聽到阿彌陀佛跟你說法,而且音聲很響亮,「佛語梵雷震」,這個雷震既有響亮的意思,還有警覺的意思,就是提起我們高度的警覺。所以聽經聞法能讓我們的警覺性提起來,天天都聽,你天天都保持高度的警覺性,你這就不退轉。你要是隔個幾天不聽,你這警覺性就下來了,我非常有這種感受,真的經不可一日不聽。
這個「八音暢妙聲」,要詳細說一說這八音,佛講法的音聲稱為八音,是講八種意思。第一種是講佛的音聲是最好的,叫妙音,世出世間一切音聲都沒辦法跟佛講的這個音聲相比。這是好到什麼程度,我們只能說無法形容,你真正到了極樂世界,你聽到阿彌陀佛講經那個音聲,你就知道怎麼回事,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個意思是講這個音聲是一切眾生都容易明了。這個音聲雖然好,可是我們聽不懂那也沒用,佛講經說法肯定能讓我們懂的,不會說談玄說妙。如果說講出來的談玄說妙,我們聽了覺得很高深,但是根本聽不懂,這個沒啥意思。實際上講,最容易明了的法門才是最殊勝的法門。像淨土法門,其實你說它深那是無比的深,你說它淺也是很淺很淺,誰都懂,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她也懂,念阿彌陀佛,誰不懂?深淺由人。程度深的人聽到這個法門他能聽得很深,這一句佛號那就是諸佛所說一切法。程度淺的人他聽了,他覺得很滿足,他也夠了,也能依教奉行,所以這個是什麼?佛音,妙音。因此我們給人家介紹佛法要看他的根性,要契理契機,不能夠講得過於深,他聽不懂,他就不感興趣了;也不能講得太淺了,太淺他會生輕視,恰到好處。
譬如說我們師父在美國住過不少年,他對那些美國人講淨土法門就講得很淺顯,因為講深了他們也不知道、不明白。跟他們講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他會問,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師父就跟他講三個意思:第一是長壽,你看無量壽是長壽;第二是快樂,到了極樂世界是極樂,快樂;第三是清淨,淨土。那問你,長壽你要不要?要!快樂你要不要?要!清淨呢?清淨也要。那你就念阿彌陀佛。你看多麼簡單明了!那這一句佛號,你要能念,實際上,整部《無量壽經》,整部《華嚴經》都在其中。你念《無量壽經》至少得一個小時把它念下來,念《華嚴經》得至少兩個禮拜,每天念八個小時,你得念兩個禮拜才能念完。那你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看這一下子就念完了,所以這句彌陀名號,深可以說無量深,裡頭含有無量義,淺又個個都能受持,所以這是講到這個八音裡面容易明了。那麼你念佛念到心清淨了,實際上諸佛心要你都明了,這是究竟圓滿的大法。
第三層意思,八音是講調和,調和什麼?一般講調和我們的性情,調和情緒。凡人都有情緒,情緒是什麼?是業障、是煩惱,這東西很麻煩,人一有情緒,他就會生煩惱。所以情緒要懂得控制,我們講一個人的修養,修養好怎麼看?就是看他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不能調和自己的性情。古聖先賢的學問就是教我們調和性情,儒釋道都不例外。大乘的經教,裡頭有戒律,戒律是調身的,經文是調心的,讓我們心清淨。儒家也不例外,儒家講究以禮調身,禮是規矩,就像佛的戒律一樣,它調和我們的身體,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禮。那麼調心用什麼調?用樂,音樂,美好的音樂讓我們的心安寧,能陶冶我們的情緒。所以古聖先王以禮樂治天下,實在講現在西方的國家用法律來治天下,比起禮樂來講要差一等,法律它沒有辦法調和你的身心,禮樂調和你的身心,讓你煩惱輕、智慧長。
那麼佛門也有樂,叫梵呗,你看做的法會裡面它唱的那種調子就是梵呗,梵是清淨,這種音樂其實音調都很簡單,讓你唱了之後,你整個心就安定下來,這都是調和你的性情。那麼經文裡面像偈頌,那都是什麼?可以你把它編成歌譜來唱。所以有的同修也曾經問我,說能不能讓我寫點歌詞,他編一些樂譜來唱?其實還用自己編嗎?經文裡面的偈頌都可以編成樂譜你來唱,那麼唱起來當然那個音調一定是要非常的讓我們的心能安定,千萬不能夠用現代的這種流行曲那種樂,那個聽了之後讓人浮躁。
第四種意思,八音第四種是柔軟,柔軟音。身心調和之後必定能夠柔軟,柔軟就能慈悲,柔軟的反面是剛強,剛強是什麼?個性很強,這是什麼?煩惱,所以一個個性很強的人他煩惱就很多。強的人是不肯服輸,很強勢,讓人覺得跟他在一起壓力很重,那這一種人往往是什麼?自己身體也會很多病。憨山大師有一個詩文就講到,「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你看那個弓箭愈硬的弓很容易被拉斷,就是它彈性不夠;那個鋼刀口很容易傷的,這是提醒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柔和,不要太剛硬。
第五是講不誤,不誤音,這是沒有錯誤。佛講經說法決定沒有錯誤,因為佛是通達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對於一切真相究竟明了,怎麼可能有錯誤?
第六種是講不女音,女音就是女子那種嬌滴滴的那種聲音,聽起來讓人覺得很肉麻,不好聽,那麼聽這種音聲跟心性不相應。佛講經的聲音那都是聲如洪鐘,帶有陽剛之聲,沒有那種女音。
第七是尊慧音,你聽了這種聲音之後,你生起尊重心,你的智慧能夠增長。
第八是深遠音,這種音聲很深很遠,深是聽了之後很讓人感動,感動很深。遠是什麼?講時間長遠,聽了之後回味無窮,這個就好像古人講的余音繞梁,讓人聽了之後久久不能夠忘記。這個是講的如來八音。當然八音還有其它很多種說法,這一種說法是最普遍的。
底下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所說的法,是阿彌陀佛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的,因為我們聽不到,得世尊給我們轉述才行,是阿彌陀佛對十方菩薩的開示。這種情形讓我想起我們師父上人,師父上人在哪裡,大家都雲集,都很願意來親近師父,聽師父說法。當然這個場面跟極樂世界是沒辦法比,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十方諸菩薩們都來雲集聽法。那我們現在親近師父上人先體會一下這個味道,將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之後,你就感受更加的深入了。我們來看經文: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
這第一句是贊揚,阿彌陀佛贊揚十方來雲集的菩薩們,說你們從十方世界來到極樂世界來,這個『正士』是對菩薩的尊稱,「正」是正知正見,「士」是講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是知識分子。可是從前讀書人稱為士,這個比現在講的知識分子實際上要更好,這稱呼上更好,知識分子你只有知識,未必有德行,未必有真實的學問,但是士人首先第一個講要有德行,其次才是學問。孔老夫子講到的四科的教學,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德行和言語是擺在最重要的,頭兩位。那麼德行當中,孔老夫子講究五倫關系要和諧,這就是德行,所謂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五倫十義。在這五種關系當中,你要遵守自己的義務,行自己的本分,然後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德目要做到,那麼這是士人首先要達到的標准。
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為士人有個定義,講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最重要的第一個你行己有恥,有恥心,恥心就是我們講的慚愧心。作惡懂得慚愧,這種人有救,他的良心還沒有泯滅。那真有慚愧心、有恥心的就不願意再作惡了,能行己有恥,自己修身立德不犯過失。然後他能夠完成他的任務,過去為國君出使,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能很好的完成出使的任務,這是要靠他的學問。有德行、有學問、有能力,這種人才叫士人。那麼現在我們應該多提倡人倫道德的教育,首先鼓勵大家讀聖賢書,做有德行、有修養、有學問的人,這叫士人,然後才能成為君子、成為聖賢。這裡的士是對菩薩尊稱,叫正士,正知正見,那個德行學問非常的高的這類人,菩薩也有的稱為大士。
『吾悉知彼願』,這個「吾」是阿彌陀佛自稱,阿彌陀佛說我都曉得你們的心願。當然阿彌陀佛他心遍知,他心通圓滿了,所以所有眾生的心願他都知道。當然我們的心願阿彌陀佛也知道。你自己的心願是什麼?你說我心願想往生極樂世界,怎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那有兩種原因不來接我,第一種,我們的願是假的不是真的,那阿彌陀佛不會來的。你說是想往生,可是你自己的行為跟你的心裡、口頭上說的不相應,那個心願是假的,怎麼個不相應?對這個世界都不肯放下,還執著人我是非,還有貪瞋癡慢,甚至還有跟人對立沖突,這哪是真的?第二種原因是你真正已經證得一心不亂,你有往生的把握了,但是你跟這個世界的緣還沒盡,什麼緣?法緣,你還能夠幫助這個世間的眾生也得生淨土,那麼現在你就有義務留在這個世間幫助眾生。這種人就不是普通人了,阿彌陀佛他也暫時不會這麼快接你,等到你度眾生的緣盡了,佛就來了。那這種人一定是在世間做眾生最好的榜樣。下面經文說:
【志求嚴淨土。受記當作佛。】
阿彌陀佛知道十方菩薩來淨土的目的,他們也來志求淨土,就是希望莊嚴淨土,這個『嚴』是莊嚴,他的志向是希望能夠莊嚴淨土,我們每天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要怎麼個莊嚴法?要以功德莊嚴。那我們問了,我們有什麼功德?功德是戒定慧,你能斷惡修善,修習定慧,這就是功德。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了,這就是功德,用這個功德來莊嚴淨土。這部《無量壽經》裡頭的這些內容,所講的都是阿彌陀佛莊嚴淨土,我們要認真的學習,也是『志求嚴淨土,受記當作佛』,到極樂世界做什麼去的?是希望成佛去的,接受阿彌陀佛的授記。「受記」是預言,佛告訴你,你將來什麼時候成佛,在哪裡成佛,你的名號是什麼,你能度多少眾生,給你預言,叫授記。
底下經文講到修行的綱領,十方諸佛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佛給他們講修行的綱領,這個話是阿彌陀佛親口說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轉述的,我們要認真的聽取,為什麼?現在先聽釋迦牟尼佛轉述阿彌陀佛的法,將來能夠親身聽阿彌陀佛的親口講法,我們來看經文: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
首先要覺悟,諸佛所說的法就是覺悟之法,『覺了』,「覺」是覺悟,不迷,「了」是了達,對『一切法』,這裡講的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明了、都覺悟,覺悟什麼?『猶如夢幻響』,不僅世法是夢幻響,佛法也是夢幻響,沒有一法是真實的。這個「夢」我們曉得,晚上都作夢,夢都不是真的,雖然不是真的,但是它真有,而且你有感受,這是講空有不二。「幻」是講幻術,就是變魔術,幻術也不是真的。這個「響」是講回音,像我們在山谷裡面長嘯一聲就有回音,那叫響,那也不是真的,所以這是《金剛經》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講般若智慧。般若為佛母,一切諸佛都從般若生,也就是真實的智慧。如果我們沒有真實智慧,我們就不能成就,所以這兩句就講到般若智慧。
底下講『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這是講菩薩的弘願。一般通途法門上講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那麼諸佛一切的大願總不出這四弘誓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也離不開這四弘誓願,只是四弘誓願的具體落實而已。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就是幫助的意思,一切眾生都要幫助他們。那要幫助眾生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無量無邊的,要懂得以智慧來運用。運用得很恰當,眾生就得度,如果運用得不恰當,不僅度不了眾生,還很可能讓眾生生煩惱。我想可能在座的同修也有同感,譬如說你看那個人根性還沒成熟,那就不能夠馬上就勸他,你放下一切,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太急躁了。他可能就生煩惱了,你想我死?所以就不能夠這樣強來,這要懂得善巧方便,先你得接引他,讓他慢慢的認識佛法、認識淨土,讓他自然產生求生的大願,所以一定要依智慧。
所以首先自己要有智慧,怎麼有智慧?第二願所說的,斷煩惱,有煩惱就沒智慧,沒煩惱就有智慧,煩惱跟智慧是兩面,正反面,要轉煩惱成智慧。然後要學法門,斷煩惱得根本智慧,學法門得到的是後得智慧,那是幫助度眾生的智慧。法門為什麼要學?不是為自己。為自己,一門就夠了,那一門是幫你斷煩惱的。像我們現在為什麼強調一門深入?那是幫我們斷煩惱,我們要是斷不了煩惱怎麼度眾生?所以如果我們煩惱不斷,佛不允許我們學法門。你要法門無量誓願學,必定是在煩惱斷了以後,你開了智慧了,你這時候才能學法門。學法門是為了成佛道,滿度眾生的的大願。所以這四弘誓願是菩薩修行的動力。這一般世間人他要做一項工作,他得也有動力才行,沒有動力他就不肯干,那什麼是動力?世間人都為兩個字,名和利,名利在推動他很認真的很努力的工作。如果說沒有名又沒有利,我看他肯定不干了。那菩薩名利早就放下了,他為什麼這麼辛苦這麼努力的去工作?是因為他有這個四弘誓願的推動。
『必成如是剎』,菩薩發大願要度眾生要成佛道,那要滿足這個願怎麼來做最好?這裡講「必成如是剎」,這如是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菩薩想要度眾生,最好、最方便的法門就是也像阿彌陀佛一樣,也建立西方極樂世界,讓自己居住的國土跟極樂世界沒兩樣,自己也像阿彌陀佛一樣,接引法界眾生來往生淨土。那麼實際上講這個諸佛淨土是一,你成佛了之後,你的淨土也是極樂淨土,你也必定是以淨土法門接引眾生。底下我們再看一句經文:
【知土如影像。恆發弘誓心。】
這兩句,前一句是講志,後一句是講願。『知土如影像』,這是講般若智慧,就是前面講到的般若,猶如夢幻響,知道一切法空,這個「影」和「像」都是形容空。影,影子,我們在光明底下看到的影子,那是假的,不是自己的身體,是假的。像,照鏡子,那像也是假的,不是真身,是假的。那麼用這個來做比喻,這一切法是不真實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菩薩沒有執著任何的法。雖然知道一切法空,可是他也不執著空,不像阿羅漢,阿羅漢他執著空,他證得偏空涅盤,這佛也是批評的,所以經上你看佛批評這些小乘人叫焦芽敗種,墮涅盤坑,這只能自利,不能利他。那菩薩,自利也利他,他怎麼做?知土如影像,知道淨土也是空,一切法皆空,淨土也不例外。可是他『恆發弘誓心』,「恆」是永恆,不間斷,他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是菩薩的弘誓,他要求生淨土,他要建立淨土。他不執著空,深知一切法空,又不執著空,空有二邊都不執著,妙契中道。這是淨土宗的宗旨,就像《維摩經》上也有這樣的話,「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菩薩要教化眾生,他要做表率,明知一切法空,但是他卻努力的修淨土。這個恆發就是念念不間斷的發願求生淨土。真正恆發弘誓心往生淨土的人,佛號是不肯間斷的,他這個秘訣他得到了,秘訣就是信願念佛,這是淨土的秘訣。
這個功夫要不間斷,必須要六根從外面的境界裡收回來,要都攝六根,眼見外面的境界,見如不見,不要被它外面境界轉。所以修行人看自己,不要去看別人,看別人看到這些是非好丑,心裡就生煩惱,就有意見,心就有不平,這就不清淨。所以要把心收回來,都攝六根,那麼你這個佛號才能夠不間斷。只要真有弘誓心的人,那這一生肯定得往生,一切魔擾亂不了他。我們現在這個五濁惡世妖魔鬼怪特別多,這妖魔鬼怪是哪些?實際上很多人都很喜歡,譬如說電視、網絡,那些不善的內容,外面這些誘惑的境界都是妖魔鬼怪。你不認識它,你會喜歡得不得了;你認識了它,不為它所動,心裡面一心向往極樂世界,知道外面境界全是夢幻泡影,全是假的,不真實的,把它放下。
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這個經文就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先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