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三十七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九十三面,從第一行最後一句開始看起:

  【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修勝菩提行。受記當作佛。】

  這首偈子是接著前面講下來的,這是阿彌陀佛贊歎菩薩。十方的菩薩們,他們都來極樂世界參禮阿彌陀佛。這一句偈是講到修行這個行門最殊勝,叫『究竟菩薩道』,這個「究竟」就是圓滿的意思。那「菩薩道」是什麼?菩薩道是無量無邊的,歸納起來可以說是四弘誓願,這是菩薩道的綱領,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當然菩薩道還有六度萬行,那麼我們師父把這無量無邊菩薩的行門歸納起來有五個科目,所謂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五個科目也不難記,這是菩薩行門的綱領,尤其是要修行淨土法門,這個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個就是三福,它是基礎。三福裡頭第一福就講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是基礎的基礎。第一個就是孝養父母,孝道。所以菩薩行門從哪裡開始?從孝道開始。其次就是師道,孝親尊師,這是學佛的大根大本。有了這個基礎,後面那個行門才叫踏實,後面的這些行門也不外乎是孝親尊師的圓滿而已。所以如果我們不好好的修行,不能夠究竟菩薩道,這個孝親尊師都不能叫圓滿。那麼孝親尊師基礎上再擴大,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不殺這是仁道,仁慈的仁,這是孝道師道的擴展。假如不能有慈心,還造殺業、惡業,那就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師長。所以我們師父曾經講過《地藏經》,我也復講過,用廣東話也復講過一次,《地藏經》稱為是大乘佛法的行門的基礎,它講什麼?歸納起來就是孝親尊師。那個地是心地,藏是寶藏,用什麼來開啟我們這個心地寶藏?心地是真如,真心本性,這寶藏裡頭什麼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能生萬法,但是我們不能開啟它。用什麼鑰匙能夠開啟這個寶藏?就是孝親尊師。你這樣才能夠把它開啟,你才得到受用,人人都有這個寶藏,但是我們雖有寶藏,但是不得受用。好比你有一個金礦,可是你還是一個窮光蛋,你還是吃不上飯,為什麼?你沒去開采它。孝親尊師這就是最重要的開采的鑰匙。不孝親不尊師的人,他是決定墮地獄,因為這個人的根本都沒有了,他還能上什麼好地方去?

  那麼三福第一福做到了,再提升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二乘福,前面是人天福,有了人天的基礎,你才能夠上升到二乘。第三福是大乘福,又提升了,「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福總共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利,最後一句勸進行者,這是利他,幫助別人,教化眾生。所以這三福我們一定要做到,然後才能夠進入真正佛法的修學,那就是三學戒定慧,還有菩薩六度,普賢十大願王。抓住這個綱領,那你修學決定成功,你能究竟菩薩道。

  『具諸功德本』,什麼叫功德,我們也得搞清楚,是不是你到了寺院裡面看到那個功德箱,投點錢,就叫修功德了嗎?你就具了功德了?那不一定。你看在南北朝時代,梁武帝這是很有名的佛門的大護法,他是皇帝,用國家的財力來護持佛法,修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了十幾萬人出家,不得了,大護法。達摩祖師從印度來見了梁武帝,梁武帝就問他,他說「你看看我功德大不大?」很傲慢,自己覺得功德很了不起。結果沒想到達摩祖師淡淡的說一句,「並無功德」,沒有功德。梁武帝聽了之後,心裡很不痛快,本來以為達摩祖師能夠贊歎贊歎他,結果說他並無功德。這一生氣就不護他的法,搞得達摩祖師只好到了少林寺去面壁,面壁九年才等到一個慧可,來傳他的法,真不容易。達摩祖師直言,不給你說客氣話的,留下這歷史的公案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功德,讓我們去想,讓我們去悟。

  那麼什麼是真正功德?這個功是講你修行的功夫,德就是講你的收獲,跟得到的那個得是同一個意思,這在古字來講兩個字是通用。功夫是修行,修什麼?修戒,這就是修行。把我們的這些思想行為跟佛經的戒律對照對照,這個戒也包括佛的教誡,我們遵守佛的一切教誡,這叫修行。如果我們的行為有違背的,馬上得改過來、修正過來,這是真修行。不是說你能捐多少錢,供養多少出家人,那未必是修行,那只能叫修福。達摩祖師他講這個話非常直,如果他對梁武帝說你的福德很大,說不定梁武帝還能護他的法,但是沒有功德。為什麼?持戒修行得定了,這就是德。定是什麼?清淨心,是三昧,定了就一定開智慧。所以戒定慧這是功德,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根本,是功,定慧是德。所以功德是這樣修法的。

  那「功德本」?本是根本,你要能抓住功德的根本,那你修功德就容易了。功德的根本在這部經上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你能夠從早到晚念這句佛號不間斷,你叫具足功德本。你看你戒定慧統統具足了,你念阿彌陀佛沒有任何的妄想,當然也不可能有惡念,你戒圓滿了。你念頭都沒有任何的不善,你行為、你的語言肯定都會善,不會有不善,戒圓滿了。你的心定在這句佛號上,念佛三昧,這就是定圓滿了。定久了肯定開智慧,智慧是什麼?明心見性,煩惱斷了,智慧開了,這叫理一心不亂。所以大家別小看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覺得這句佛號太簡單了,怎麼就能具諸功德本?真的是這樣,《華嚴經》上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句佛號就圓圓滿滿含攝《大方廣佛華嚴經》,含攝一切諸佛所說的法,這叫一即一切,一就是一句佛號,一切是諸佛講的一切法,統統具足。所以能夠念住這句阿彌陀佛佛號,你圓圓滿滿得到一切諸佛之法,這是可見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底下說『修勝菩提行,受記當作佛』,這個「勝」是殊勝,「菩提行」,這個行就是行,菩提行,是什麼?在淨土宗來講就是信願持名,你能夠真信切願求生淨土,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就是最殊勝的菩提行,你能夠這一生成佛去,往生就不退成佛。「受記當作佛」,這還了得!不是說你往生之後才當作佛,你現在你要真正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你現在就當作佛了,為什麼?你現在一定往生,一定往生就一定成佛。所以我們這部經一定要熟讀深思,這個經義一定要明了,平常讀的時候把心定在這個經文上修戒定慧,還有要聽經聞法,把這個經裡面的道理要弄清楚。然後常常對照自己的心行,用經做標准,看看哪裡自己不符合,不符合的要去改。你不讀經、不聽經,你不容易發現自己的過失,身上毛病習氣一大堆,可能自己找不出來,一聽經,一讀經,就看出來了。所以經就好像一面鏡子,這是純善的鏡子,這是標准,讓我們一看,我自己知道哪裡有過失了,要改。那麼對於經義要圓解、圓融,解得要圓融,那麼你用起來的時候才能夠活潑,才能夠得利,才能夠有真正的智慧。我們再看底下一首偈子: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這首偈子是阿彌陀佛的開示,最後的一首偈子。這個意思不難懂,乍看起來好像跟前面有一首偈子雷同,前面有一首是講到,「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這個「必成如是剎」是一樣,而且意思也非常相似。前面講的主要教我們離相,離一切相,一切法猶如夢幻響,這就是一切相。那麼此地這首偈子,『通達諸法性』,「通」是沒有障礙,「達」是明達,徹底明了了真相,「諸法性」主要是講體性,前面講相,這裡講性,性是什麼?本體。這個本體底下講到的『一切空無我』,這就是從體上講,「一切」是一切法,宇宙一切現象,有情無情一切眾生都是什麼?空,無我。為什麼說空?因為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是你的念頭生出來的。那念頭,念念不住,停不下來,它也沒有實體,說老實話,你根本沒有辦法保持,念念都在生滅相續。你說我把那一念留在那兒,停在那兒,不可能,每一念就產生現象,整個宇宙就是這一念出生的。那麼念頭滅了,宇宙也就滅了。然後第二念又生起來了,第二個宇宙又生起來了,前念跟後念之間那個時間非常短暫。《仁王經》裡面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彈指那時間太短,還不到一秒鐘,就有六十剎那,這是時間單位,很短,每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是講念頭的生滅,生了又滅,太快了。

  《菩薩處胎經》裡講得就更加真實了,《仁王經》講的可能都是佛的方便說,《菩薩處胎經》講得更真實,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百千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兆是一萬億,這麼多個念頭的生滅就在一彈指間,這是講的更真實。所以念頭生滅太快了,你也留不住。你想留住那個念頭,你這一想那一念出來,那念頭不知生滅了多少次了,這是細念,不是講你那個想法那種很粗的念頭,不是,這是很細的念頭。每一念出生一個法界、一個宇宙,那念念相續,所以宇宙在相續而已。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其實是一個相續的假相,不是真相。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你要放下,知道這一切法真的是空,宇宙是念頭生的,念頭保不住,宇宙怎麼能保住?隨這個念生了又滅,滅了又生,空的。

  而且「無我」,無我是講沒有自性、沒有主宰,宗教裡面講說宇宙萬物是神創造的,其實不是神創造的,是你自己念頭創造的,它沒有真正的主宰。說主宰,說念頭做主宰還勉強可以,其實念頭也主宰不了,為什麼?它念念生滅,你說哪一個念頭在主宰?根本沒有。這一彈指就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你說哪個念頭是主宰?所以無我,整個宇宙無我。從微觀的看,一切物質都無我,你說這些桌子椅子它怎麼來的?因緣和合,桌子這是由木板,由這些玻璃、釘子把它釘起來的,油漆再一塗上,構成這麼一個桌子的體,但實際上是什麼?它實質是一些木板,一些材料,合在一起就叫桌子。如果它散了,這些材料還是那些材料,但是就不叫桌子了。所以桌子你說滅了嗎?把它組合起來,桌子生了嗎?桌子沒有主宰、沒有自性,所以叫無我。一切法一切物都是這樣,空、無我。明白這個我們就不執著了,對一切法統統都不執著,破我執、破法執,你的心就清淨了,沒有染污了。

  然後還要什麼?『專求淨佛土』,不能說這一切法無我、空的,什麼都不干了,那你就墮入了偏空涅盤,偏空也不對,何況我們還沒斷煩惱,還沒有證得偏空涅盤,偏空涅盤是阿羅漢。明知一切法是空、是無我,你放下一切法,但是要提起佛號,專求淨佛土,求往生。雖然佛土也是無我、是空,但是我們現在煩惱沒斷,必須要到淨佛土去。你要在這個娑婆世界,這叫穢土,跟你說句老實話,你肯定要墮落、要輪回,煩惱沒斷,貪瞋癡慢會隨著境界就會起現行,你說是一切法空無我,到時就忘了,見到人罵你的時候,你能夠想到說一切法空無我嗎?即使你提了起來,心裡還會動念頭,你還會覺得不太爽快。修養極高的人尚且都會有習氣、有念頭,我們還未必有這個修養。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這冤親債主來割截他的身體,你像忍辱仙人這樣,你能保證連念頭都不動嗎?太難了!那怎麼辦?就只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我們煩惱習氣不能斷,可是我們就一心念佛。你說我不動念頭難,我動念頭,我動什麼念頭?「專求淨佛土」,動這個念頭,這個就容易多了,『必成如是剎』,首先你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這裡還得提醒大家一下,專字的重要,專求,專是什麼?一心一意,沒別的想法,就這一個想法,我這一生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極樂世界,世間一切名利財富統統放下,那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是執著它,那你肯定就被它拖累了,所以專求重要。所以我們一生真要干的事情就是念佛、念《無量壽經》,學佛也得專,其它的法門也要放下,也是只求極樂世界,只修淨土法門,那你這個心就清淨了。其它的法門好不好?好,那是什麼?根性高的人,他們是大德,他們去修,要承認我自己是凡夫,總之我是這樣想的,我都不如別人,別人能修那些法門,他能成就;我修那法門,我決定成就不了,為什麼?我煩惱習氣重,修那些法門功夫不得力,所以我只好認真老實念佛,憑佛力接引往生。

  等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我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了,那我不會亞於他們,他們比不上我,那個時候,我能夠分身到十方世界廣度眾生,那是八地以上的菩薩。然後也要志求淨土,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建立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等於是共享資源,共享極樂世界來接引眾生。阿彌陀佛說法就講到此地,這是世尊為我們轉述阿彌陀佛所說的法,因為世尊看到極樂世界,聽到彌陀說法,他給我們轉述。底下釋迦牟尼佛講法了,我們來看經文:

  【聞法樂受行。得至清淨處。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這是佛給我們說明菩薩聽法所得到的利益。『聞法樂受行』,這個「聞法」是講十方世界來的菩薩來聽阿彌陀佛說法,聽了之後非常歡喜,「樂受行」,這個樂讀去聲,是好樂那個樂,也就是說很歡喜接受奉行。『得至清淨處』,「清淨處」就是清淨心,心清淨就佛土清淨,這是聽法之後得到的果報,當然聽法一定要樂受行,你得依教奉行,聽了之後你不肯去奉行,那聽了是白聽,你得不到清淨處。所以我們聽經聞法最重要的,要落實到自己的生活,沒別的,就是看破放下,在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就練看破放下,不執著,你的心就清淨了。

  下面『必於無量尊』,「無量尊」就是阿彌陀佛。『受記成等覺』,你看這又講「受記」,證明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成佛。那麼成佛之前就是等覺位,這些菩薩已經證得等覺的果位了,那是補處佛了,等著後補,什麼時候遇到緣成熟了,這些等覺菩薩就能夠示現到那個世界成佛。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無邊殊勝剎。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轉。】

  這是講聞名不退,這些菩薩們聞法得到的三不退的利益。『無邊殊勝剎』,這是講十方諸佛剎土。『其佛本願力』,「其佛」是講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佛,這些佛沒有一尊不勸一切眾生求生淨土,沒有一尊不勸大眾念《無量壽經》,給大家講《無量壽經》的,那麼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諸佛的「本願力」。那麼聽到的人,就是佛的學生,『聞名欲往生』,「聞名」,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也就是聽到《無量壽經》,聞名不是只是聽到那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聞跟聽還是不一樣,聞是你真聽懂了,是把《無量壽經》的義理你弄明白了。那有什麼樣的效果?你肯定「欲往生」,你就會生起信願求生淨土。『自致不退轉』,說老實話,現在就證得三不退了,你不會退轉了。所以你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裡頭,講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得忍,這說明什麼?你只要能聞名,必得阿彌陀佛這一些願的加持,你就能夠生起信願,求生淨土,這個就很重要。連信願的生起都要靠佛的加持。

  那佛怎麼加持你?因為你聞名了,你把《無量壽經》聽懂了,理搞清楚了之後,佛加持你,你信願就生起來了。信願生起來之後,你就決定往生。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這經文上顯示的,這是阿彌陀佛以及諸佛的本願力加持你,「自至不退轉」,現在就是三不退的菩薩。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各發菩提心。捨彼輪回身。俱令登彼岸。】

  這是佛給我們贊歎這些菩薩,菩薩興起『至願』,「至」是講到極處,「願」到了極處了,那麼這個願是什麼願?菩薩的願當然是為了廣度一切眾生成佛,這個願叫至願。那麼具體來講怎麼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成佛?當然這個法門最殊勝、最方便,所以菩薩興起至願,『願己國無異』,「國無」,自己的國、自己的國土無異於極樂世界,換句話說,這些菩薩也都是在十方世界勸導眾生往生淨土,他們也是專修專弘淨土法門。那麼我們自己也要發這個心,「願己國無異」,自己的國土也要像極樂世界一樣。那怎麼能做到?《觀經》上告訴我們,「心淨則佛土淨」,你的心清淨,你的國土就清淨,極樂世界正是清淨心所變現的國土。所以我們要想自己國,自己的國土無異於極樂世界,那就得認真的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境由心造,境隨心轉。所以當我們在這個處境當中看到不如意的事情,那我們就要回頭去忏悔,肯定是我自己的心不清淨。如果心清淨怎麼能見到這些不如意?所以凡是見到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叫修行。

  『普念度一切』,這個「普」是普遍、平等,如果我們的心還有高下,就不是普念了,還分善惡好丑,這就不是普念了,就不能「度一切」了,看到那善人我就多度他,惡人我就遠離他,心不平等。『各發菩提心』,得要發起真正的菩提心,就是成佛道的心。那我們現在要發,不是說等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兒才發,不行,你要不發菩提心,你到不了極樂世界,心得現在就發。發了菩提心干什麼?度眾生。我說我沒有能力度眾生,不要緊,但是心要發,現在我們是有心無力,將來到極樂世界就有力了,可是心要一樣。所以發起菩提心之後,自度度他,自己要認真修行,每天讀《無量壽經》、聽《無量壽經》,依教奉行,然後遇到有緣人,我們要多跟他結緣,送他一本《無量壽經》,送他一片光盤,介紹他來學習,給他種善根,這就是菩提心。表現呢?要有行為的表現,這是真的。『捨彼輪回身』,這就是決定要超越六道輪回,我們這一生不能再搞輪回了,搞夠了,要『俱令登彼岸』,自己要到極樂世界去,「彼岸」就是極樂世界,而且幫助一切有緣眾生也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彼岸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你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真實的彼岸。你說你了脫生死、出三界、證阿羅漢,還未必能夠是圓滿的彼岸,他證得了涅盤,是偏空涅盤,不是究竟涅盤。第二個意思,彼岸就是指極樂世界。說老實話,你一到極樂世界就超越十法界了,超越了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十法界的這些境界,你決定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個好處真是說之不盡。下面我們再看偈子:

  【奉事萬億佛。飛化遍諸剎。恭敬歡喜去。還到贍養國。】

  『奉事萬億佛』,這個「萬億」不是數字,它是代表無量無邊一切諸佛。我們能奉事這麼多佛嗎?真的能。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去奉事諸佛,當然奉事諸佛是為了求法、為了提升,親近佛陀,我們提升就快。那萬億佛,我怎麼去得了這麼多地方?一個佛在一個佛土裡頭,這是萬億佛土,那是什麼?你分身去,你絕對不可能去完一個再一個,那時間用得太長了!你是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去供養奉事無量無邊佛。『飛化遍諸剎』,「飛」是飛行,「化」就是化身,你速度非常快,每一個身瞬間就到了諸佛國土。你念頭一動,我要供養諸佛,你的身已經在那個佛的面前,非常的快速,所以「遍諸剎」,遍滿一切諸佛剎土。那麼供養完畢,聽完法了,『恭敬歡喜去,還到贍養國』,這「贍養國」就是極樂世界,所以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真是太殊勝了,天天干什麼?供養諸佛,到處旅行,旅行時間不用很長,瞬間就到了,然後瞬間又回來了。供養佛之後歡喜離開,回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來親近阿彌陀佛。所以極樂世界的那個生活狀況,真是令我們羨慕不已。那我們羨慕,就得真干,發心努力的修信願行,放下這世間一切,求生淨土。那麼這一章的經文就講到這裡。下面再看底下一章:

  【歌歎佛德第二十七。】

  這一章經文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們,前面主要是介紹十方菩薩到極樂世界去供養阿彌陀佛。這一章主要是講極樂世界的菩薩去供養十方諸佛,這有去的、有來的,極樂世界可熱鬧了!那麼為什麼特別提到極樂世界要到他方、十方諸佛剎土去供佛?其實這裡頭有緣故,要知道我們如果這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了,我們也是這麼做。極樂世界的菩薩都不忘本,我們為什麼能到極樂世界?一想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如果沒有他的介紹,我還不認識極樂世界,還不知道彌陀本願,那我怎麼能來?現在來了就得要回去報恩,不能忘本,飲水思源,所以要回到自己的原來的國土那裡供養佛。

  那有的人說了,這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了,我上哪裡找釋迦牟尼佛?其實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叫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地區有多大?一個世界實際上是一個銀河系,這是黃念祖老居士做過考證,是一個銀河系,三千大千世界這是講三個千相乘,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區域全是釋迦牟尼佛教化區。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裡面很小很小的一個星球,他不可能只到我們這個地方,還有其它的星球上他也會示現,佛本身是不生不滅的,哪裡有緣他就在哪示現。所以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入滅?沒有入滅!你看前面經文上都有講到,「於此中下而現滅度」,佛是對誰示現滅度?對中下根人,中根、下根的,不知道佛根本是不生不滅的,只看到了佛的身體,是要去世了,就以為佛入滅了,佛哪有生滅?上根的人就知道佛沒有生滅,所以佛示現滅度只是對中下根人。所以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想再回來供養釋迦牟尼佛,隨時可以!不僅供養,你還『歌歎佛德』,歌頌贊歎。當然歌頌贊歎本身也是教化眾生,所以這是知恩報恩,極樂世界的菩薩們都給我們做這樣的榜樣。我們再來一起看經文: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供養諸佛。】

  這一開頭是世尊告訴阿難尊者,這是下面介紹極樂世界的人事狀況,『彼國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菩薩,全是阿惟越致菩薩。那麼這些菩薩們『承佛威神』,「承佛」就是指阿彌陀佛,仰承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做什麼?『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供養諸佛』。所以極樂世界的菩薩到他方世界供養佛,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論加持,大家是平等的,等覺菩薩也要受到加持,那我們這些凡夫,現在一品煩惱都沒斷,帶業往生的,到了極樂世界也一樣受加持,也一樣有這個能力「於一食頃」,就是吃頓飯的工夫就能夠遍供諸佛,到諸佛剎土承事供養諸佛如來,這太殊勝了!

  我看了這個都羨慕極了,我現在說,你說別說太遠了,別說佛了,就是想要見見我們師父上人,想要親近他老人家,現在他都不在我們身邊,他現在在澳洲。師父老人家要我不要離開香港,在這裡講經不斷,說香港需要人講經,可以幫助消災免難,讓我定在這兒,其實我心裡好想去見見師父。結果你看沒有化身,如果有化身就好了,這邊一邊給大家講著,一邊就在師父身邊聽法了,多好!現在是分身無術,麻煩。那麼有時很多同修,也有很多問題也來問我們,我們看到他這樣也是有著很多煩惱的,甚至很痛苦的,來求我們幫助他解決,我們也很願意幫助他解決,但也是分身無術,也沒有這個能力,只能是什麼?跟他講一講佛法,勸他來多聽經,不聽經你肯定會有煩惱。那我就做不到說,每個人想聽經,我分個身去你那裡跟你講,現在做不到。到極樂世界那就真正做到了,你有多少眾生都行,無量無邊眾生就現無量無邊身。現在只能是近似的去做,怎麼做?送片光盤給你,光盤那就是分身,打開電視你就看到分身,打開電視機網絡,你也就看到分身。我們現在也只能看到師父的分身,天天聽師父講經,就看到師父的這個化身,但是他是平面的,不是立體的,而且只有他對我說,我也不能問他,對吧?沒有那麼殊勝。所以極樂世界那就是真正的殊勝。

  在小本《阿彌陀經》上也講到類似的情形,經文上講,「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就是吃一頓飯的功夫,跟這兒講的「一食頃」是一樣的,「還到本國,飯食經行」,這就是跟此地講的「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是一樣的。所以這大小經,《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是同部,是一部經。這些菩薩們都是由於信願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這樣殊勝的待遇,我們講待遇,阿彌陀佛給的待遇。那麼供養這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實際上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值遇的,曾經供養過的,曾經聽他們說過法的,所以這才有緣再去承事供養。所以經上講你要往生極樂世界那不是偶然的,已經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才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所以聽了這個法門你能相信,你能依教奉行,你願意去求生淨土。所以一般的人沒有這樣的善根,他不相信。你可以嘗試一下,就在我們這尖沙咀,下樓去,跟他們講一講,找幾個路人,問他你相不相信極樂世界?你願不願意去極樂世界?恐怕他會瞪你一眼,「這新年正月還沒過完,別講這不吉利的話」。不信,沒善根,沒辦法。所以我們這一生能相信,你要知道,我們也不是普通人,都是過去生中久修善根者,那我們現在又遇到淨土法門了,可不能再錯過機會了。如果你錯過機會,這一生也只是修修善根而已,無量劫都是修修善根而已,從來沒真正去往生,這就是太遺憾了!所以這一生要咬緊牙關,一切放下,專求淨土,最後你就這一生一定得度。再看底下經文:

  【華香幢幡。供養之具。應念即至。皆現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

  這節是講供具,『華香幢幡』這都是供養佛的東西。因為我們要去看望禮拜諸佛,諸佛是我們的老師,那學生見老師,總得帶點禮物。孔子也是這麼說,要有束修之禮,所以帶上這些禮物去供養。實際上這些禮物要不要你花錢去買?不需要,極樂世界根本不需要用錢,你想什麼,『應念即至』,這個比共產主義還要好,共產主義還不能夠應念即至,你想什麼,你想個面包,面包就來了嗎?還未必吧,你還得去勞作,還得去耕種,種了小麥,和了面,才做面包。你到極樂世界什麼都是隨心所欲,應念即至,『皆現手中』。那麼實際上大乘教裡面教我們一切法由心想生,這個道理我們能明白,但是事上做不到,你想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嗎?確實這個事上有障礙,不能做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只是理懂了,事有障礙。極樂世界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看一切法心想生,真的,一動念頭,這些珍寶器具全在手上。『珍妙殊特,非世所有』,這些珍寶是珍奇寶物,殊勝、特別,不是世間能夠看得到的,世間的寶物比起極樂世界的寶物那差遠了,這是什麼?也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心不清淨,所以寶物也不清淨。譬如說黃金,最純最純的黃金它還是有雜質,不可能有純金的,那麼一切的寶物都是如此,白玉,說白玉無瑕,能夠無瑕嗎?你去研究,用化學來研究研究,它肯定有瑕。但是極樂世界真的就是無瑕,沒有染污、沒有雜質,為什麼?那裡的眾生心清淨,清淨的純度極高,不像我們這裡的心不清淨,所以一切法都是心想生,物品的由來都是心想生。底下經文又說:

  【以奉諸佛。及菩薩眾。】

  這些菩薩們帶著禮物去供養佛,供養佛當然也不能忘了佛的弟子們,這些『菩薩眾』是弟子。你到十方剎土供養佛,你帶著禮物,只供養佛,不供養菩薩弟子,好像這也不好看,也得跟他們結緣。那你可能會考慮到了,我帶不了這麼多,你看現在我們這個飛機去美國,頂多是一個人行李是三十二公斤,頭等艙也就是帶多一些,那也是有限的,那我去極樂世界這麼遠的距離能帶這麼多嗎?那你就多慮了,因為極樂世界的菩薩不用帶,剛才講的,應念即至,你要供養多少,隨你的意。那菩薩眾是無量無邊,你就有無量無邊的珍寶,每人一份,一個都不缺,太殊勝了!那麼底下經文又說:

  【其所散華。即於空中。合為一華。華皆向下。端圓周匝。化成華蓋。】

  極樂世界的菩薩帶去的供具許許多多,這裡舉一個例子,前面講的花香幢幡都是供具,那麼就用花來講吧,其余的就可以類推了,都是這樣的殊勝。那麼花,這些花散出去,『即於空中,合為一華』,在空中它能夠聚合,眾多的花能成為一個花。當然這種現象,都有它表法的意思,這些財供養當中都有法供養的意思。花代表因,因為有花才會結果,這就代表因。那麼眾花是代表無量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這裡講的花合成一花,無量法門合成一個,這一個是什麼?就是淨土法門,所以淨土法門就涵蓋一切法門,代表這個意思。《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他第一位參訪的善知識吉祥雲比丘,他在別峰經行,干什麼?念佛,經行念佛,修般舟三昧,他一走,就走九十天不休息,叫般舟三昧,那是菩薩,我們修不了。然後吉祥雲比丘跟善財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在《華嚴經》裡面是代表圓滿,圓滿無量無邊的一切法門都是念佛法門,這也就跟這裡講的是一樣。

  『華皆向下』,因為這個花是在空中,人在那花底下,你要欣賞那個花,那花就得向下,因為往上你就看不到花,你看到花瓣什麼的,要看清楚,那花就向下讓你看,非常善解人意。那個花『端圓周匝』,「端」是方方正正的,有方方正正的,還有圓形的,各式各樣,「周匝」就是遍布在空中。『化成華蓋』,花向下就像一個傘蓋一樣,罩著我們底下的人。這個「蓋」,古時候常常在隊伍裡面,特別是高官的,皇上他們出來都有傘蓋,這個傘蓋主要是防灰塵,有時候下雨它也能遮擋雨水,那麼這代表什麼?代表防止污染。那我們心有污染,我們也要懂得防范,花蓋代表這個意思。譬如說六度,這是菩薩的因行,這是花,蓋是防止污染,防什麼?六度是對治和防范我們的煩惱,譬如說第一布施,修布施能夠防止悭貪,悭貪是污染;持戒是防止惡業;忍辱那是防止瞋恚;精進防止懈怠;禅定防止散亂;智慧防止愚癡,所以這個菩薩六度你看就是防范污染,因此這就是花蓋代表的意思。其實佛講的一切法門都是防范,防止我們生煩惱,幫助我們斷煩惱。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百千光色。色色異香。香氣普熏。】

  這三句講花的光色,還有香味。這個『色』,顏色,『光』是光明,這花就是寶,花蓋就是七寶所成,它不單只是有顏色,還有光明,這個我們世界上的寶物就沒辦法有這樣的殊勝。譬如說什麼祖母綠、金剛鑽,它有顏色,可是它沒有光明,鑽石發的光那是反光,不是它自己發光。可是極樂世界它這些寶物統統放光明,不僅有光明,它還有香味,真正是經上講的香光莊嚴的世界。那麼這些香跟色搭配在一起,『色色異香』,『香氣』還『普熏』十方世界,聞到這個香都能開悟。那麼底下經文講到花蓋的那個量有多大:

  【蓋之小者。滿十由旬。如是轉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的花蓋真是不得了!小的來說都『滿十由旬』,一由旬一般講四十裡,也有講是八十裡。就講四十裡吧,十由旬就是四百裡,這花夠大的了。還『如是轉倍』,一倍一倍的增大,譬如十由旬,變成二十由旬,三十由旬,這麼一倍一倍的增大。『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那我們會問了,為什麼花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其實不難體會,這一切法由心想生,當我們想這花蓋是來供佛的,當我們想佛,想一尊佛,譬如說想到釋迦牟尼佛,這花蓋是專門供養釋迦牟尼佛的,然後又想到一尊,在過去生中又遇到一尊佛,譬如說迦葉佛我們曾經遇過,那個花蓋又大一些,又能供養兩尊佛。如是你想到一尊,這個花就大一圈,這個量就大一些,一直擴大,「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這個花就有點像天上的雲彩一樣,會愈變愈大。下面經文說:

  【隨其前後。以次化沒。若不更以新華重散。前所散華終不復落。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

  『隨其前後,以次化沒』,這是講供養的花,大家可以也去觀想,我們好像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到他方世界供養諸佛,那花供養的時候,就在那空中像傘蓋一樣蓋著。等到我們要走了,供養完畢,那花就要散去了,然後又有新的人來供養。這極樂世界菩薩很多很多,不是光你這一個,譬如說我們在座的十多人,一起都往生了,那我們都是聽釋迦牟尼佛佛法這一生得度的,將來我們要供養諸佛的時候,咱們就排好隊,長者先,幼者後,先年長的人先供養釋迦牟尼佛,他供養完了,花就散掉了,然後第二個人又上去,花又出來了,那是另外一個新花,「以次化沒」,就這樣按照秩序一點都不亂。『若不更以新華重散』,好了,供養完了,最後一個人都供養完了,這花在那兒,花蓋在空中,那麼如果沒有新的人來供養,沒有新花重散,『前所散華終不復落』,那花就一直待在那兒,直到再下一個人來供養,那前面的花就消散,就是這麼殊勝。『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你看這花有光有色有香,還不夠,還有天樂配上,這天樂也是你去供養的,你用神通力把這天樂奏起來了,天樂用來干嘛?『以微妙音歌歎佛德』,你隨著這種妙音樂來高歌一曲,那時候你不要怕五音不全,你唱的那是妙音,微妙音。所以我是五音不全的人,我就很想早點到極樂世界去,那我就會有金嗓子,唱起那歌是微妙音,干什麼的?供養佛的。

  上回,這是一月一號,十二月三十一號到一月一號,到新加坡去講課,那是新加坡淨宗學會請我們,胡小林老師、劉素雲老師跟我三位,跟著師父上人去那裡講課。那麼講課之前有個晚宴,叫每個人上台講五分鐘話,我呢,因為五分鐘時間很短,要講就在課程裡面講了,我就給大家唱一首「恩師頌」,當然我這歌喉實在是不可恭維,大家聽了,反正歌詞可能大家挺感動,但是歌聲不怎麼樣。所以下了台之後,有一個同學就來對我說,說你的詞寫得很好,不過我唱歌可以跟你比試比試。那我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我這歌聲實在是不怎麼樣。所以我就想,早點到極樂世界就好了,我就能夠以微妙音歌歎師德了,我們師父的德行我們也能歌歎,那時候你准愛聽我唱歌。所以這唱歌是一種感情抒發和流露,是知恩報恩。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都是這樣,你看他們到了極樂世界感過去這些佛的教化的恩德,所以用歌聲、用妙音,來贊佛,來歌頌佛。當然也是勸導一切眾生都來聽佛教誨,信受奉行,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向下經文:

  【經須臾間。還其本國。都悉集會七寶講堂。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

  『經須臾間,還其本國』,這是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們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供養佛,既供養佛,也供養菩薩眾,也廣度眾生。這樣去一回要多長時間?「經須臾間」,這時間很短暫,繞這一圈辦這麼多的事情,你看很快就辦完了,實在講我們說他能力很高,神通廣大。然後「還其本國」,他也是飛回來的,化身去,化身又收回來,真身在極樂世界沒動過,化身去了又回來,一頓飯的工夫。那供養完佛了,怎麼了?還得回到極樂世界來親近阿彌陀佛,始終不能離開佛,這才能夠成就得快。阿彌陀佛也給他們開示,講經說法,上課了,『都悉集會七寶講堂』,都到講堂裡面會集了。『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這是阿彌陀佛給他們講經說法,你親自聽阿彌陀佛說法。『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這是妙法,你都很歡喜。正是《論語》上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聽法是很歡喜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我們聽懂了、覺悟了、斷煩惱了、除習氣了,那更歡喜。「心解得道」,心地開解,你得道了,這個道是菩薩道是佛道。所以從此可以看到,極樂世界大家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天天都上課,阿彌陀佛給他們天天講經說法,一天都不間斷,所以他們進步這麼快。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不退,不退轉?原因就是這裡他天天上課、天天聽經,聽經就是提醒自己,要斷煩惱。我們的煩惱無量無邊,從通過聽經不斷的明白,不斷的洗刷自己的錯誤。所以我們現在想要真正不退轉,真的一天不可不聽經,古人講的,三日不讀聖賢書,則面目可憎。現在這個時代跟古人就不一樣了,比古人的社會要污染太多了,一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甚至我感覺到半日不讀聖賢書都面目可憎,那念頭就會起來了。所以天天聽課、天天熏習,這才能不退轉。要知道在現在這個社會,這麼大的污染,這麼多的誘惑,一般凡人肯定退轉、肯定墮落。即使你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讀過聖賢書,可是你現在如果不讀,肯定退轉,這是我們師父常講的,自己想想是不是?真是這樣。你試試一個禮拜不聽經,你看看是不是煩惱就多了?甚至惡念都能起來。內有煩惱,外有誘惑,內外交感,豈能不墮落?所以在這個時代當中說不墮落的人,那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了。誰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得當阿惟越致菩薩,唯有一個方法,就用極樂世界的方法,天天聽經、天天聞法不間斷,阿彌陀佛就是這樣來教學的,阿彌陀佛是天天演暢妙法。所以我們現在想想我們師父上人也是天天演暢妙法,目的只有一個是讓我們能夠不退。這是他老人家無限慈悲,八十五高齡還每天四個小時講經不間斷,真的不辭疲厭。

  李炳南老先生是我們師父的老師,也是這麼做,真的一生講經說法不間斷,一直到九十七歲往生,往生前一個禮拜還上台講經,雖然當時身體已經很虛弱,還把最後一部經講完。在場的人沒有不落淚的,真正是李炳老自己寫的那首詩所表達的,「不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這是講的蠟燭、那油燈,心腸是熱的,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光明代表覺悟、代表智慧,讓眾生破迷開悟,不惜自己犧牲奉獻。蠟燭成灰淚始干,一直到最後終了,這是師父上人也是這樣示現,以佛心為己心,以佛行為己行。所以師父老人家每天都四小時,我們這後生晚輩更不敢懶散懈怠了。我現在都做不到一天四個小時,我是隔天四個小時,一個禮拜二十二個小時。我們師父一個禮拜二十八個小時,比我多六個小時,八十五高齡,我們是三十八,年齡還不到他的一半。所以真是在老人家面前都生慚愧心,唯有什麼?自己努力修學,不辭疲厭,好好的講經供養大眾,報師父上人的恩。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實時香風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

  『實時』就是此時此刻,『香風吹七寶樹』,那風是香的,你聞到那個香味都能開悟,吹著七寶樹,樹木都是七寶所成,這是無情的眾生,都能出什麼?『五音聲』,五音這是中國古代用五音來代表這個旋律、音階,宮商角征羽這是五音。現在在五音基礎上又加了兩個半音叫七音,西方的樂譜都是用七音。那麼七音組合在一起,或者五音組合在一起就能夠變成一曲美妙的旋律,非常悅耳,就像交響樂一樣。那個七寶樹,這樹上都是七寶,風一吹互相碰撞,就好像風鈴叮叮當當的響起美妙的音樂。

  『無量妙華,隨風四散』,這風不僅吹樹,還吹著花,那花有的在空中,有的在樹上,這一吹,那樹上的花也吹下來了,空中的花就在飄舞。「隨風四散」,散花,那個散花也不是很零亂,它有一定的圖案,有一定的規矩。『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你看這是無情眾生聽到阿彌陀佛說法都受感動,它也來供養,證明極樂世界這個法界不可思議,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同體的,那樹、花、風都是阿彌陀佛法身,所以都能夠作供養。那麼這些音聲光色,都有表法,都能讓我們看到聽到就生覺悟心。所以極樂世界叫六塵說法,你走到哪兒,不管在哪裡,身在何處都聽到法音,所以你不可能退轉,你不想聽都不行,都有,當然你也不會不想聽,這是法音讓你無量歡喜,法喜充滿。你說我實在可能會累吧?你要真累,所不欲聞,了無所聞,那你就不聽也可以,不聽什麼音聲都沒有,寂靜之音也能讓你覺悟。那個寂靜也是六塵,外面的境界,寂靜的境界也是讓你開悟的,所以你不退轉。「如是不絕」,這個供養是不絕的,讓我們常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這些極樂世界的有情無情眾生,有情眾生你看阿彌陀佛、諸大菩薩,甚至連鳥都是阿彌陀佛變現的,都給你說法。無情眾生這一切的樹木花草,都是時刻提醒你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一切諸天。皆赍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前後往來。熙怡快樂。】

  這是極樂世界大眾的日常生活狀況,可以說是真正的幸福美滿,你聽到了這個真是哪能說不想去?你看『一切諸天,皆赍百千華香』,這「天」是天神,實際上就是菩薩,不是真正六道裡面的天。你看《華嚴經》、《地藏經》裡面都講到天神,那些天神都是菩薩示現,為了度眾生,他示現天神的身分。那麼這些天神用他的神通,「皆赍百千華香」,這個赍是送給眾生的意思,把這花香,百千的花和香,還有『萬種伎樂』,「伎樂」就是歌舞,拿來做什麼?『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這些供具、歌舞,都是供養阿彌陀佛的,當然也是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那麼你看看,極樂世界非常的活潑、非常的開放,載歌載舞來供養。這在佛門裡面特別是出家人,那歌舞是不允許的,譬如說唱歌伎樂,那是娛樂、享受,那怎麼可以?修行人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心地要清淨,一塵不染,怎麼還染著這些伎樂歌舞?極樂世界它就開放了,為什麼?在我們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有貪瞋癡的習氣,如果遇到了這些染緣,歌舞看了之後就會生起貪愛心,就迷上去了,出不來了。所以你看小乘戒律裡面特別嚴格的戒這些,出家《沙彌律儀》裡面,沙彌十戒,就不允許有歌舞,不能歌舞倡伎故往觀聽,你故意想去聽去看都不可以。

  那麼在家人有持八關齋戒的,也是要受這個,八關齋戒總共是九條戒,除了前面五戒,不殺盜YIN妄酒之外,這個YIN是不YIN欲,跟出家人一樣的戒律,八關齋戒就是一天一夜過出家的生活。所以除了這前面五戒,還有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不能打扮,像用的這些香什麼的都不可以用了,什麼女孩子擦口紅、噴香水都不可以,化妝品都不行,洗澡都不能用香皂,這是以苦為師,斷對身的執著。還有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那是斷享受的心、娛樂的心,能夠把自己的道心護住。還有不坐高廣大床,高廣大床一睡上去、一坐上去,享受的心就生起來了。最後不非時食,就是過了中午就不可以吃飯,不可以吃任何的東西,甚至有色的飲料都不可以喝,八關齋戒。那麼在家如果受了菩薩戒的,每個月六齋日就得受八關齋戒,這是戒上,戒律規定。所以我現在是受了菩薩戒,搭了這菩薩幔衣,那至少我們在這個戒條上得好好持。所以今天正好是齋日,我就受八關齋。這些都是嚴格防范過失,幫助你心清淨。那麼我們是凡人,我們要承認不是菩薩,所以必須要嚴持戒律,等以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可以放開,那你歌舞什麼享受都隨意,說老實話你不會生染著心,你只是念阿彌陀佛,念念覺悟。現在不行,現在就得用戒律來嚴持,讓自己平平安安度過余生,往生淨土。所以現在我們這個階段要懂得,現在是初級階段、小學階段,等你上了大學,這些規矩就可以放開。小學什麼都得規定好,你沒成年,什麼都得守規矩,嚴加管教。等你將來長大了就放松了,你自己能自律了,遇到這些染著的東西你不動心了,那才可以放開。那麼最後經文總結:

  【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這是總結,講這些極樂世界菩薩們的受用功德全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不僅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還有你自己,『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如果說我們自己沒有曾經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也不可能有這個善根,那阿彌陀佛也不能夠說加持得我們這麼順利。所以他老人家提拔我們,我們還要有一定條件,那就是我們自己善根要具足,也就是說你要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你這善根才叫足。那麼加持你,讓你「善根相續」,繼續增長。『無缺減故』,就是沒有欠缺、沒有減少,讓你的善根愈來愈圓滿。那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是要天天聽經聞法、天天念佛、天天改過自新。改過自新叫『善修習故』,「修習」修什麼?就是改過,把錯誤的過失改過來就叫修習,用什麼做標准?就用《無量壽經》做標准。『善攝取故』,「攝取」是幫助眾生,不僅自己要做,還要幫助眾生要做,自度度他。『善成就故』,這成就自己也成就眾生,自他二利,讓自己的身心一天比一天清淨。只要我們大家認真的修行,功夫不會白修,你的效果一定能見到,天天進步。這樣極樂世界就會往生愈來愈有把握。

  這一章我們就講到此地,就圓滿了。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上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三十八集)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三十六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