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四十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看經本第一百一十二頁,倒數第二行:

  【勸谕策進第三十三。】

  這一品經文是接著上面的一品說下來,說明我們這個世間,尤其是現前這個社會,可以說每一個地方都充滿著染污,由此而產生了種種的天災人禍,這些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就是這一個月當中我們就看到,天災有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嘯,還有由此而產生的核電廠的爆炸、核污染,人禍呢?就是這兩天英國、美國、法國出兵打利比亞,戰爭。所以佛稱這個世間叫五濁惡世,這一點都不過分。佛在這品經裡面就給我們把眾生的惡因、苦報認識清楚,然後勸勉我們求生淨土,得到真正的解脫,這是『勸谕策進第三十三』,佛要教誨我們的。我們來看經文: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悭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我們先看到這裡。這裡面佛告訴我們,『世人』,就是我們世間的凡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迷失得非常厲害,真的是顛倒造業。對於是非邪正真妄,甚至利害都不能夠辨別。所以他們『共爭不急之務』,「不急」就是不要緊的事情,不要緊的事大家都忙著爭,要緊的事情卻把它忘到腦後。什麼是不要緊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東西不要緊,因為這些東西即使我們得到了,那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解脫,不能得到自在,反而過得是很辛苦。如果我們名利心很重,是自己給自己增加很大的壓力。但是這世間你看誰不爭這些東西?真的是共爭不急之務,搞什麼?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不是說上帝、神造出來的,是自己造出來的,迷惑、造業、受報。

  我們自己要反省,到底我們現在干的是不是要緊的事情?不能說「世人共爭不急之務」,這是世人干的,好像自己就沒干。講老實話,現在這世間唯一要緊的事情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除這樁事情之外,其它的都叫不急之務。大家想想是不是?你要忙著賺錢,即使賺到億萬身家,最後你能帶走一分一毫嗎?尤其是大災難現在這麼多,災難一來了,你買的樓也好,豪華的家具也好,銀行的存款也好,到時候可能都帶不走,甚至連命都丟掉。所以想想何苦要這麼迷惑顛倒?為什麼不趁著現在一息尚存,還有生命、還有時光,努力的修行淨業。淨業你能帶得走,這句阿彌陀佛你念得熟了,這個是你的功夫,臨命終的時候你能見佛能得生淨土。一得生淨土那就是永脫輪回,而且一生不退成佛,這才是我們應該爭取的!不急之務趕緊放下,該急的趕緊要提起來。佛號一句接一句,這個得急,這個要緊。自己念佛求生淨土同時,遇到有緣的眾生,也是義不容辭的去幫助他們,這叫積功累德。沒有緣我們決定不攀緣,有緣那我們也不能夠拒絕緣,拒絕緣也是攀緣。所以隨緣就是見到緣來了就做,沒有緣就放下。心始終是保持清淨的,一塵不染,對這個世間什麼都不執著,連好事都不執著,這叫放得下。要是放不下,那你往生恐怕就往生不了,那是障礙。所以我們看到眼前的災難,其實這些災難都是對我們的預警,提醒念佛人趕緊要修要緊的那樁事情,不要學世間迷惑顛倒的眾生,干那些不急之務。

  『於此劇惡極苦之中』,這個「劇惡」就是嚴重的十惡業,身體造作殺生、偷盜、邪YIN,口造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起貪、瞋、癡、慢,這是嚴重的惡業。可以說現在這個時代的眾生造作惡業,恐怕有人類歷史記載以來都屬於最重的,所以感得的天災人禍頻繁。這都是自己造業,自己受報。所以我們看到災難,明了其中的因果,你看現在日本也有官員敢說話,說這次大災難,地震、海嘯,是上天對我們這些罪民的懲罰,這是業力的感召。這個話一點沒錯,日本人他們自己說。所以要真正幫助世間化解災難,唯有是幫助眾生改邪歸正、斷惡修善,這是根本的解決方法。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方法。因此聖賢教育太重要!它是從人心上改,把人心扭轉過來了,人能回頭,災難就能化解。這個是對世間人來講就是要緊的急務,對自己往生淨土是要緊的急務,幫助眾生,讓眾生回頭、讓眾生覺悟,這個要緊,消災免難,這也是迫在眉睫。

  所以眾生在這個「劇惡極苦之中」,極苦是劇惡的果報,確實我們看到那個極苦,你看這海嘯死了多少人?前幾天的數字是六千多人,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增加。造成的這個核電廠的爆炸,核污染,那個後遺症也是不堪設想,這都是極苦。可是眾生還在癡迷,還在爭,還不肯回頭,那這個事態就嚴重了,想必這災難肯定是愈來愈嚴重。

  所以『勤身營務,以自給濟』,都是為自私自利著想,所思所慮、所言所行都是為自己,從來沒有想到為眾生。為自己那是勤勞,天天都忙,兢兢業業,可是為眾生的事一點都不放在心上。這些人說想在這個大災難當中逃過,估計是有困難。且不要說世間迷惑顛倒的人,先看看咱們自己,學佛人,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到底還是不是為自己?還是為眾生?自己扪心自問,以前沒學佛,那當然是為自私自利,現在學佛了有沒有改了?我現在念佛趕緊往生,這災難來了,我不能在這個災難中受苦,趕緊念佛往生。這個念頭有沒有自私自利?大家仔細琢磨琢磨?災難不來了就不念佛,災難來了,趕緊,聽說極樂世界是很好的避難所,到那兒避難去吧,眾生撒手不管了,先自己保命要緊。這樣的心態念佛能不能往生?告訴諸位老實話,不能往生,為什麼?沒發菩提心。往生淨土,你看我們之前學過的,第二十四品三輩往生都有同一個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這是往生正因,根本在於發菩提心。如果只有一向專念,你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個十萬、二十萬,但是沒發菩提心,也不得往生。

  什麼叫發菩提心?這我們之前說得很多,簡單的說就是四弘誓願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發菩提心。眾生現在有苦難,我們要度他們,度就是幫助,幫助首先第一個幫他們斷惡修善,他才能離苦得樂,然後再一個層次就是幫他們破迷開悟,第三個層次是幫他們轉凡成聖。你這個菩提心真發起來了,你就是臨終十念一樣能往生,為什麼?你的心跟佛心相應,這個心要是不發,光在這個念佛功夫上使勁,不行,蕅益大師講的,縱然你念得風吹不動,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一般,最後還是不得生。因為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只做到後半句,前半句你沒做到。所以我們即使是念佛,不是為自己念,要為苦難眾生來念,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是為自己去那裡避難,去那享受,也不是這個,是去那裡能夠趕緊得到佛力的加持,具足神通智慧,幫助更多的苦難眾生。

  現前如果已經可以幫助眾生的時候,這個我們不能夠拒絕,拒絕了,你說你那心是真的嗎?現在你能幫助都不幫助,你說將來往生再幫助,我看不可靠。為什麼要往生?往生是現在我沒辦法幫助眾生的時候,那我當然應該早點往生,早點往生,乘願再來,我有能力,又有這個緣分,我就能幫助眾生。幫助眾生既要自己有能力,又要有緣分,缺一不可。你光有能力沒有緣,沒條件,那你能力再高也幫不上;你有緣但是沒能力,也更幫不上,所以兩者得具足。這兩者缺一,那就趕緊求生淨土,至少你這個能力會更強,然後你在極樂世界觀察有沒有緣分,哪裡有緣你就在哪裡示現。所以我們學佛了要改這個心,從自私自利徹底回頭,把自己放下,把我放下,如果還有我,告訴你,你肯定就有災難。什麼人能夠不受災難?無我的人不受災難。無我了,誰受災難?是不是?沒人受了。

  這個經文上講,『尊卑、貧富、少長、男女』,這是包含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確實你看看,是不是都在爭名逐利?甚至父子至親都在爭。這個豪門恩怨我們也看得多,你看看那個澳門的賭王,家裡你看老父親還在,這兒女們就開始搶奪了,全是為自己。『累念積慮,為心走使』,這是講處心積慮,念念所想的都是為自己,損人利己,不顧社會的安危。這個話有人問是不是說得太嚴重了?我們學佛人還不至於如此吧?是,社會上有人是這樣,我們學得都很久了,不至於說損人利己、不顧社會安危吧?其實我們冷靜想一想,這個世界災難怎麼來的?學佛人知道,災難都是人心感召,貪瞋癡慢感召的,貪心感水災,瞋恚感火災,愚癡感風災,傲慢不平感地震,人的煩惱變現出來的災難。

  我們問問自己會不會還起煩惱?如果自己還起煩惱,我們是加重這個世界的災難,不是化解,是加重,這不就是不顧社會安危?這不是損人利己嗎?講老實話,損人也不利己。我們知道,念佛能夠化解災難,幫助眾生回頭能夠化解災難,這個事情我們有沒有去做?如果念佛還中斷,淨念不能相繼,我們都應該在佛前忏悔,為什麼我們自己這個菩提心都發不起來,看到社會眾生都這麼苦,我們還在打妄想,還在分別執著,這慈悲心哪裡去了?這個念佛能念成功嗎?所以我們真正希望能夠不再作凡夫,要作佛菩薩,我就奉勸諸位,一切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要再「累念積慮,為心走使」,那些不相干的事不想,帶不走的東西都放下,就念佛,一心念佛,幫助化解世間災難。什麼時候你念佛功夫成片了,你就有化解災難的能力。你要是念佛還不能成片,對不起,你不僅說化解不了災難,你自己的災難恐怕也免除不了,那叫定業難逃。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這是講現在人老想著不動產,沒有樓的時候就買樓,沒錢買樓還貸款。買了一棟還覺得不夠,再買,想著哪裡的地皮將來會炒高了,趕緊去那先下手為強。想的都是這些。『眷屬財物』,「眷屬」是什麼?父母、妻子、兒女這些都放不下,財物也是一樣放不下。對於自己的得失斤斤計較,即使是說做弘法利生聖賢教育的事業還是患得患失,你看這事麻不麻煩?難道現在這些災難的預警還不夠嗎?什麼時候能夠覺悟?什麼時候能夠不再迷惑顛倒?

  『有無同憂』,這就是患得患失,有也憂,沒有也憂,操心的全都是身外物,一天到晚心神不安,那個心靜不下來,甚至晚上睡覺都得吃安眠藥才能睡得著,我想香港不少人是這樣的,為什麼?憂,憂慮多,晚上睡不著。那當然身體也就不好,憂傷脾,現在春天大家得好好補脾,補脾怎麼樣?少憂慮你就補脾了。憂多的人頭發都白,憂能使人老。你看我們師父老人家,八十五高齡,精神還這麼飽滿,精力這麼充沛,他長壽健康的秘訣在哪?就是無憂無慮,心地清淨。有什麼好憂的?全是夢幻泡影,你真正認識到這個事實真相,真的沒什麼可憂,該來的就來,不該來的你想也沒用,何必去憂。

  『有一少一』,有一樣想著第二樣,想著那樣還沒有。像世間人有了一棟房子,看到別人有兩棟房子,自己又想著我得買多一棟;自己賺了一千萬,想著別人還有一億;自己穿著新衣服,看到他穿的衣服比我還好看,特別是可能女同胞這上面特別講究,都是這樣天天在那攀比,很苦!

  我認識深圳的一位企業家,他聽了我講課之後好像有所覺悟,然後我是到深圳去講課,他就說希望送我,送我到香港,請了一部車專門來送我,在路上跟我談,他說,「真是今天聽你的課就覺得以前的想法全錯了」。這企業家做得很不錯,賺了不少錢,公司還想上市,想著你看我那些朋友的公司都上市了,我這公司還沒上市,一天到晚就在跟人比,跟人競賽,頭發都白了,晚上睡覺都不好,眼睛都有毛病。我告訴他,你這個肝火太盛,肝火一個是什麼?晚睡覺,天天干到很晚,為什麼?就是為了這些不急之務,然後這公司裡頭員工多,經常發脾氣,員工不聽話他發就脾氣,肝火很盛,眼睛就不好,肝開竅於目。

  這就是『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這不是幸福,不是快樂。什麼是幸福快樂?我跟他講,像我這樣,一無所有,是幸福快樂。我是!我這個你看又名下沒有財產,沒有銀行賬號,沒有存款,真的除了自己幾件衣服,自己的一些個人私人用品之外,一無所有,但是我生活快樂。我晚上絕不用吃安眠藥睡覺,頭一挨枕頭,五分鐘之內就睡著,一點憂慮都沒有,心安理得。我看他們挺苦的,他們愈有錢愈苦,不像我這沒錢的快樂。所以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才是福報。那些身外物,那些銀行存款,那些數字,那都是虛妄的東西,那僅僅是數字而已,是不是?你能帶走嗎?給你過過手罷了,到時候人臨命終的時候,身體都帶不走,何況其余?所以人為什麼要這麼愚癡?所以寧願貧而樂,不要富而苦。當然這個快樂與貧富不相干,貧能樂,富也能樂,只要你能放下,你要放不下,那就苦。只要有一樣放不下,那一樣就是苦的根源,你就會因它而苦,為什麼不把這個苦因放下?真正放下了,你才能做到老實念佛。你不放下,肯定不老實,那心胡思亂想很多,不能得清淨。

  所以下面說,『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這世間人拼命的苦苦追求身外之物,「適小具有」,就是求到一點點,又想多一些,永遠不能夠滿足。你看像過去,剛剛改革開放,萬元戶就不得了,你家有一萬塊錢,那就是大富的人了。現在一萬塊錢都算貧人,現在什麼?要一億。你看過去一萬塊錢就覺得真是了不得,現在一億都覺得不夠,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有了一億,又擔心,我還得買保險,怎麼讓我的資產保值,你看就是憂慮著這些無常的事。

  『水火盜賊,怨家債主』,問題是你真正賺來的錢不是你的,這裡講的,財為五家所有,你看水,水災,海嘯是水災;火災,核電廠爆炸了,都燒掉了;盜賊,像這黑社會把你綁架了,綁票了,你有錢,最後你就是成為了黑社會的這個目標;還有冤家債主,包括什麼?你的自己的親人,不肖子孫。澳門的賭王我們就看到,很明顯,澳門這算是十大首富之一,你看他的錢財是他的嗎?最後還不是給冤親債主奪過去了?還有什麼?還有官府,就是我們在賺錢的過程中犯法了,用不正當的手段賺取來的不義之財,最後東窗事發,被官府抓拿。你看現在中國十大首富裡面好像好幾位現在都在監牢獄裡蹲著。所以你想想,那些東西真的沒有說給你帶來幸福,反而給你帶來種種的苦惱折磨。

  『焚漂劫奪』,這是講災難。火燒、水漂,還有天災,這是天災,還有人禍,戰爭。美國你看打伊拉克,打完,現在八年之後現在又開始跟英法打利比亞,干什麼?大家想一想,為正義嗎?替天行道嗎?還是在搞劫奪!如果伊拉克沒有石油,如果利比亞沒有石油,這戰爭還會打嗎?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於身外之物真得要放下,我們要修的福,不希望說要賺多少財富。財富不是你的,福才是你的,有福可以不要有錢。我就是,我是沒錢,但是福還是有一點,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我們要求也不高,一天吃兩頓足夠了,有一個小房子暫住,房子不是我所有,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這好!你有所有權你得為它操心,是不是?房子得打理,房租水電都得你去交,我們沒有,沒有好,什麼都不操心,這叫有福!那有錢的人反而可能沒福,沒我有福。就像剛才我講的這深圳企業家,我感覺到好像他沒有我有福報,因為什麼?他比我年紀大不了多少,但是頭發都白了,身體又不好,一天操心的事沒完,你說這是有福嗎?最後這一些財富都要『消散磨滅』的。

  所以我勸大家,如果現在有錢,我們要把錢變成福。怎麼變成福?你去布施。我們師父過去,只要有錢立刻就布施,他做三種布施,第一種印經,流通法寶,這是最殊勝的布施,因為佛法送給眾生,眾生聽聞之後能夠覺悟,這是真正的布施,法布施。第二個,他去放生,放生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能得健康長壽,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你能得財富,這都是福報。我們如果想希望得到健康長壽、財富,還有聰明智慧,那你就得修這三種布施。我們師父還有做一種什麼?幫助那些病苦的人、貧病之人,貧窮的,特別是現在災難多,災民很多,那我們就應該發心幫助這些。為什麼?你要想到,有一天我們自己遇到災難,是不是很希望別人來幫助我們?我們今天有一口飯吃,得想到別人沒飯吃;我們有衣服穿,得想到那海嘯過後,很多老人就在避難所裡凍死了,沒有衣服穿,那我們就要多修布施。你有福,走到哪兒都有福,即使災難來了,共業裡頭還有別業,你有福的人就不會受苦。沒福的人,縱使是銀行裡的數字後頭的那個零再多,那都是個零,沒用。

  我們聽凌孜會長給我們講到,就是原來葉劍英元帥的,這是葉帥的女兒,過去在香港做生意,認識當地的一些富豪,說到有一位船王,臨死的時候在加護病房裡面痛苦得不得了,全身插滿了管子。凌會長去看他,他不能說話,就是用手示意一下,指一指那個桌面上,那裡放著一些手巾,凌會長明白了,把那紙巾遞給他,他拿到之後萬分的感謝。凌會長出來之後就覺得很感慨,這是多少個億的身家,那銀行裡的鈔票都不知道多少,到臨死的時候這麼多的鈔票還不如這一張紙巾管用。你就想想,所以有錢趕緊修福要緊,這個重要。

  那麼這法布施是最殊勝,為什麼?幫助改善人心,這個是根本解決眾生的苦難。那我們現在要做這樁事情,像我,我沒錢,不做財布施了,我們做什麼?內財布施,我們有體力、有頭腦,我們就什麼?鑽研經教,每天講課,用自己的身體,這是內財布施。天天來講,希望有一個人聽,他一個人覺悟也好,那當然聽的人愈多,覺悟的人愈多就愈好。現在我們只能做這樣布施了,但是這個布施最殊勝,那包括什麼?我們來共同護持流通經典,現在光盤還有網絡弘法,這個真正能夠在現階段可以轉化眾生的災難。

  底下這一段說,『心悭意固,無能縱捨』,「悭」是悭貪、吝啬,就是捨不得,有錢捨不得布施。「意固」,固是固執,很頑固,執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對聖賢的教誨都不能接受。「無能縱捨」是什麼?放不下,不肯捨,有嚴重的我執,執著這個身體,執著身體以外的自己的一切的財物,還有兒女、眷屬,一樣都不能捨。

  可是問題來了,一樣不能捨,可是你也是一樣都帶不走。所以『命終棄捐,莫誰隨者』,這是古人講的,「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帶走的就是自己的惡業,悭貪惡業,將來就得做餓鬼。為什麼不帶善業走?為什麼不帶淨業走?什麼叫淨業?你在修善的時候不著相就是淨業,如果著相了就叫善業。善業的果報在人天,這是六道裡頭的,淨業的果報不在六道,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修淨業,修善、布施不著相。古人講的三輪體空,不著我在布施這個相,不著他在接受我布施的相,也不執著我在布施什麼東西這個相,沒有這個相。好比說我們在這講課,如果說,你看我在,我能講,我講給你聽,你就得度了,這講的都是《無量壽經》,你看是不是著相?有我在講這個我相,還有眾生在聽這個人相,講的是《無量壽經》,這是中間物的相,三輪沒空。這個充其量只叫善業,不是淨業。那你得到的福而已,往生還是沒指望,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靠福能去的,當然不能少福,但是不能光靠福就可以。了生死、出三界這個事情,福不能救,這個我們要懂得。什麼能救?你真正放下了,不著相,心地清淨,一心一意就求生淨土,這就能救。

  『貧富同然,憂苦萬端』,這是講世間人不明白道理,造的都是劇惡,受的都是極苦。貧人、富人都如此,無一例外。到命終之後,就要墮三惡道去了,三惡道裡頭是「憂苦萬端」,那可真的不是人間的苦可以比擬的。下面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一百一十三頁最後一行: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诤。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這裡是世尊勸勉我們,要敦倫盡分、閒邪存誠。這個『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這都是講到倫常的關系。儒家對倫常非常的重視,五倫的關系這個不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它是自然如是。像父子、兄弟、夫婦,這都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肯定都會有父子;現在即使是中國計劃生育獨生子,但是也有表兄弟、堂兄弟;夫婦,這些家庭裡面的關系這是天然的;還有家庭外面的,有君臣,這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朋友,這都是加在一起,五倫。那麼這五倫關系要是處理好,就能得到和諧。所以和諧社會怎麼做?就是把五倫關系處理好就行,就是和諧社會。

  五倫關系之始在於夫婦,人倫之始,這是一家裡面的一室,一個房間裡面,夫妻兩個人這是最小的一個單位。然後就有父子,生兒育女就有父子、有兄弟,就有個家族。我們要和諧家庭,首先應該和諧夫婦,夫婦不和諧了,家庭、社會肯定就不和諧,所以為什麼現在我們的社會這麼多不和諧,這麼多的沖突?你看大的,國家與國家沖突、種族與種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這麼多的沖突,其根本在哪裡?在家,家不和諧,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像一個人體一樣,由不同的所有這些大小家庭組合而成。如果家庭都不和諧了,社會當然就亂了。那你看現在社會的離婚率有多少?美國早就超過一半了,甚至還有每一年的結婚人數少於離婚人數,換句話說,這個結婚速度趕不上離婚速度,這真的是你看社會焉能不亂?所以在現在必須要提倡家庭倫理教育,尤其是夫婦之間,夫義婦聽,做先生的要有道義、恩義、情義,做太太的要溫順合作,這就是女德,婦德。

  我自己本身看了《印光大師文鈔》,看到這個女德的教育,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對女德教育非常強調,讓我當時還覺得納悶,印光老和尚一個出家人,怎麼這麼強調女德教育?他怎麼說?女德、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根本。後來我再尋思尋思,終於琢磨出一點道理。印光大師講,世界為什麼會亂?因為沒有賢才,沒有賢人,全都是搞自私自利的人,全是損人利己的人,沒有賢人社會就亂。賢人誰培養?靠賢母培養。賢母怎麼來的?賢妻來的。賢妻怎麼來的?賢女來的。賢女怎麼來的?女德教出來的。這才知道,原來女德、母教是天下太平之根本。最近我們師父特別寫了這個墨寶,「天下太平之根本」。有一本小冊子,在我們協會流通,大家可以請回去看,你一翻開,全是講女德教育、母教、家庭教育。

  所以學佛人要重視家庭倫理,敦倫盡分。如果家庭不和睦了,那自己得忏悔反省,我是在破壞社會太平,要能夠去忍耐,去能夠和諧。和諧沒有別的,只要自己能夠降低姿式,自己能夠忍耐、能夠忍讓,那自然就會和諧。那家庭和諧了,由夫婦而父子、而兄弟、而君臣朋友,自然都能和諧。

  那我們問,和諧最大的障礙在哪裡?儒家講和為貴,佛家講六和敬,六和僧團,和諧怎麼才能夠實現?和諧最重要的是要求我跟別人和,絕不要求別人跟我和,這是最重要的。如果說我要求別人跟我和,那對不起,你肯定會跟人家不和。要求別人,這已經跟人家對立了,你怎麼能和?那我不要求別人和,要求自己跟別人和,那就是什麼?你心裡面已經沒有對立,所以和諧得從我自己內心做起,把內心裡面的一切對立、沖突、矛盾化解,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對立了,不再起矛盾了,那你就和了,內心和了,外面家庭也和了,社會也和了,這就是大學之道,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太平的平,和平的平,天下和平就是和諧世界。

  所以學佛人從自己做起,絕沒有控制別人的心,絕沒有說要求別人要符合我的意思,這不可以有,這種念頭就是破壞和諧。尤其是要推動聖賢教育,這是我們每一個學佛弟子應有的義務,現在國家領導人也在提倡和諧世界,我們怎麼幫助和諧世界?你真的能幫助,只要你自己做到內心和諧,那你就和諧世界。

  『當相敬愛,無相憎嫉』,內心裡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沒有對立的念頭,還要生起關愛、敬愛一切眾生的念頭。那一般來講,「敬愛」那些好人、善人,或者自己的親人,比較容易,他對我好,我敬愛他,這是很自然,他敬愛我,我敬愛他。問題在於什麼?他要是不敬愛我,反過來他還要侮辱我、打罵我、傷害我,那我還敬不敬愛他?還是要敬愛,不能搞對立,他對我,不管他怎麼樣對待我,是他的事情,可是我一定要守住敬愛對方這個原則。他對我不好,我就當作還債,我前世欠了他的,他對我這樣,肯定是我前世對他是這樣,否則他不會對我這樣。然後我們現在要化解,從內心裡化解。如果內心不化解,表面上化解,沒有用。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上講的「和大怨必有余怨」,和大怨,什麼叫大怨?像美國現在已經在伊拉克撤軍了,表面上起來和大怨了,戰爭可以停止了,但是必有余怨,余怨是什麼?人心那種怨氣化解不了的,這是從大國來講。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譬如說我打了人,之後再向他道歉,即使是道歉了,他內心裡都會有疙瘩,都會有不平。那什麼時候他要報復我的時候,我又不能夠跟他起對立,一起對立,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就得要守住,絕不跟任何人對立和結怨,原諒一切人、寬恕一切人、敬愛一切人,這個重要!要是還有怨,那你心就在地震,那這社會、這世界就有地震了,地震怎麼來的?怨來的,不平來的,絲毫的怨都不可以有。

  學佛的人明了因果,有什麼可怨的?全是因緣果報而已。你真正明白因果了,這就是孔子說的知天命,什麼叫天命?具體而言就是因果。所以知天命之人,不怨天不尤人,他真做到了。只有敬人愛人,敬愛別人,修善因,不再造惡因了。

  什麼是惡因?這底下講的,憎疾是惡因。「無相憎疾」,不可以互相的憎恨、嫉妒,這是瞋恚的業,憎恨、嫉妒造的業特別重。憎恨是什麼?別人對不起我的時候,往往會起憎恨。嫉妒,別人未必會對不起我,但是他比我好,我就看他不順眼,這就是嫉妒。這都是極惡的念頭,要放下。

  『有無相通,無得貪惜』,這是斷貪業,前面是斷瞋恚,這裡是斷貪愛。貪愛怎麼斷?靠布施,布施真的能夠斷貪愛。我學佛之後,跟我母親常常修布施,反正有錢我們就盡量的做印經、放生、救濟這些貧苦、支持失學兒童等等,反正常常修財布施,就發現財布施修得多,財不缺乏,這個什麼時候見到?我媽媽像她並不是有錢,存款很少,可是你看她在去年在雲南買房子,她把自己廣州的房子賣了,搬到雲南去住。這個房子不賣,她沒有這個錢,那邊房子怎麼買?靠貸款,我媽又不想貸款,正發愁了,我說試試看,結果廣州這房子剛剛一跟中介一上市,馬上,三天之內就有人現金交易,把錢送到,那邊還沒買房子,這邊房子已經確定可以賣了,現金交易,她立刻就拿這筆錢就買,六十五萬,賣的這個房子六十五萬,剛好買的房子也是六十五萬,一點兒不缺。這就是感應,常常修財布施的人,用錢的時候他就有錢,平時好像沒啥錢,該用的時候他就有,真的會是這樣。

  所以布施,常布施,布施習慣了,你對錢財一點不會執著。像我在二00六年底放棄工作,在一般人看這是大事,你工作這麼好,大學裡當教授,又是終身制,這個鐵飯碗,有房子有車,這麼好的生活你怎麼一下子就放棄了?別人覺得好了不得,我們倒真的沒覺得了不得,心裡很平靜,沒覺得好像轟轟烈烈的事,為什麼?因為平時已經布施慣了,再布施多一點也沒覺得什麼,很習慣、很自然。真的身無分文都一點不會憂慮,這就是什麼?修財布施你就會有這樣的一種體驗,所以像我以後真的不會擔心物質上缺乏,一點不擔心。災難來了,我相信我會有得吃、有得穿,為什麼?我修這個布施,修善因就得善果。再者我倒還不是很想說留在世間很長命,真的災難來了,我還倒想早點走,如果說阿彌陀佛來接我,我趕快走,阿彌陀佛不來接我,我就肯定衣食無憂,這是我心裡很有信心的,這信心哪來的?就是有感覺,這感覺是你布施得到的感覺,相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所以自己有的趕快,多余的一定要布施,別人沒有,自己有,就應該去跟人分享,「有無相通」。自己要是有,別人沒有,這就產生不平。所謂一家飽暖千家怨,你大富大貴,為富不仁,一毛不拔,是吧,人家都在那個餓死的生命線上,你還不去伸出援手,你看那個怨氣有多大!過去我父親小的時候在廣東鄉下農村,他生活那是真是艱苦,所有的人都很艱苦,這一個村裡面就有一、二戶是地主,大地主,那是很有錢的,那有錢,其中有一戶不肯布施。我爸跟我講,他家有個小地主,一個少年,很奢華,纨褲子弟,他說那個臘腸他寧願扔到湖裡面喂魚,也不肯布施窮人一頓飯。結果後來解放,解放之後不是有斗地主、土地改革嗎?結果村裡斗地主,人民百姓翻身了,斗地主了,你說還會拿哪一家來斗?肯定把他先提溜出來去斗,沒收他的財產。結果後來那個扔臘腸的小地主餓死街頭,落得這個下場。所以自己有財富、有福報不肯去布施,最後結果那就是這麼悲慘。

  常常布施的人,他貪愛心就很少,「無得貪惜」,貪是貪心,惜是悭惜、吝啬,貪愛吝啬會很少,這是煩惱,這是造罪業。我現在就感覺到自己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境界,當然這是微不足道的,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估計你們可能也會有,現在我感覺到,別人一送我的東西,我第一個念頭不是想自己怎麼用,我馬上想著這個東西我得給誰?我得往哪送?第一個念頭真的就是這樣想。我感到這是個好境界,什麼?沒有貪惜了。當然大的沒有了,小的肯定還會有,煩惱還沒斷盡,是吧?但是至少大的貪愛、悭惜沒有了。這個不難,你只要真干,干上幾年,你也有同樣的這個心力,這個心力能生福報,善心生福報。你第一個念頭想著給自己用,那個是消福報,不是長福報。第一個念頭先想別人用,長福報。所以說種福種福,你得怎麼種?你這個念頭想別人,別想自己。

  底下經文說,『言色常和,莫相違戾』,這是講我們的修養,語言要溫和,態度、顏色要柔和,能夠和顏悅色待人,對任何的人都能夠包容、都能夠忍耐、都能夠關懷、都能夠照顧,跟一切人都能和。一個人要是「言色常和」,這個人我們說他有親和力,佛法講他有攝受眾生的能力,別人看到他就願意跟他在一起,就覺得在他旁邊感覺得很溫暖、很溫馨。那種常常違戾的人,違戾是什麼?不能夠忍讓,常常跟人較力、跟人沖突,那種人身上帶刺,人家跟他講都離得遠遠的,挨近一點都覺得全身不舒服,我們講這個人身上有戾氣,這個戾氣就是什麼?反正說不出來,你總感覺到在他旁邊不舒服,好像他這是整天板著面孔,好像要罵人似的,所以總想著離他遠遠的。

  『或時心诤,有所恚怒』,這是講不和,不和肯定是先從心起來的,心起了跟人的爭執、跟人的對立,這一念雖然很小,但是如果不馬上注意、不馬上放下,這個念頭就念念相續。那麼一個偶然的因緣可能就引起恚怒,瞋恚心就發起來,恚是內心,怒是表面,在外面那個發作。這個恚怒不得了,結怨,冤家債主就是這樣結來的。可能一句話說出去了,跟對方結怨了,或者一個行為跟對方結怨了,這一結怨,心裡就種下了這種怨業的種子。

  那麼『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你看偶爾一個小小的念頭,「或時心诤」這個或就是偶爾一次,有這麼一次小小的念頭,你沒注意,不能馬上化解的話,心裡有點不痛快,這是瞋恚。完了它就會輾轉增勝,最後怨恨的心起來了,仇恨的心起來了,甚至付諸於行動,跟眾生結下大怨。這一生結了之後,互相之間那個怨積結在心中,來世碰了又遇到什麼緣,繼續在那裡互相的報嘗,所以「轉劇」,轉劇是那個怨恨愈來愈厲害,最後是沒辦法化解。

  「至成大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小,個人;大,國家,都是業因果報而已。所以這個我們要懂得,真正學佛,不能再跟任何人結怨,不要怕吃虧,什麼都能忍讓,吃虧是福。上當,上當是消業障,絕不要怕說自己損失什麼,不會損失,損失就是還債,該還的就得還,還完了不就沒有債了嗎?如果說我沒欠他的債,他來傷害我,他欠我的,他欠我的將來他得還,還我也不要,跟一切眾生不起對立。不起對立,那你叫放下了,這世間就沒有什麼可以束縛你的。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這世間人沒有智慧,不明白是非邪正,往往都是縱情縱欲,他的一切的行為都是憑自己的喜好、愛憎。他沒有理性、沒有智慧,感情用事,所以很容易就跟別人起這種對立、沖突,甚至互相傷害、殺害。

  『雖不臨時,應急想破』,在這個境界現前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夠立刻提起正念,又變得是什麼?凡夫的那種習氣起來了,跟對方起怨恨了,那個將來的果報就注定了。所以你要「應急想破」,想破是看破,他來找我麻煩,那都是前世的冤家,冤仇宜解不宜結,這叫應急想破。那麼這個業債就到此為止,你不會說下生還要還,不需要,這一生就還完了,我不再造新業了,往往是什麼?冤親債主都不是外人,全是自家人,自家人裡面起矛盾的多,父子、兄弟、夫婦眷屬,起矛盾沖突,那是什麼?那都是感召來的。

  佛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外乎四種緣,第一個報恩的,第二是報怨的,第三是討債的,第四是還債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這四種。在名義上是有五倫,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君臣,但是實質上就是個業因果報,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心要放寬一點。看到這個來討債的,趕緊還債,逆來順受;來報怨的,報怨的我絕不跟他再生怨,他對我有怨,我對他沒有怨。那我們專門是施恩於人,你常常施恩那就有人報恩。為什麼現在這些人都是在歎冤家特別多,冤家路窄,不是冤家不對頭,常常遇到冤家,你想想,你這一生跟人結怨的多,還是跟人施恩的多?你只是跟人結怨,不跟人施恩,那當然來到你跟前的都是報怨的,沒有報恩的,生兒育女那全都是討債鬼,都是冤家。

  所以你怎麼轉變這個業?多施恩德,施恩愈廣大愈好。如果你能夠施恩給一個人,將來這個人給你報恩;假如你施恩給一萬人,那這一萬人來給你報恩;甚至你能夠施恩給千萬、億萬人,乃至天下後世萬世,那你這個福報將來是享不盡,全是來給你報恩的人。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可以做?有!聖賢教育,這就是真正施恩於天下萬世,特別現在通訊工具發達,網絡、衛星、媒體、傳媒的工具這麼有效率,好的東西、好的教育傳遍全世界不難,我們好好做這個工作,真的是施恩於天下萬世,那個福報是無有窮盡。

  底下經文說『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這個話說的是事實。你看人生活在世間,那都是愛欲,沒有愛欲不可能來作人,不可能在六道輪回當中受身,為什麼會來到六道?因為你有愛欲,愛欲愈重,生命層次愈低,最低的是地獄。地獄是什麼?愛欲最重的,完全是感情用事,他沒有理性,所以造業特別重。愛欲愈輕的,他的生命層次愈高,天道愛欲是最少的。這愛欲當中,最重的一個就是YIN欲心,男女之欲,當然五欲都是很重,財色名食睡,而最難斷的就是色這個欲,六道眾生都有,所謂欲界的眾生都有。

  如果沒有欲了就不在欲界,在色界、無色界。色界、無色界他欲沒斷,他伏住了,他用禅定的功夫伏住,但是功夫失去之後,他這些煩惱又會起來,他沒出六道,一定要出了六道,才叫真正離欲。你看這個天道,欲界六層天,四王天他這個欲跟人道差不多,飲食男女,只是他的福報大,享受很好。再往上忉利天,這個欲念就降了很多,那男女之欲,就是互相擁抱。再往上夜摩天,夜摩天這個又降低了很多,互相握握手,這就是了。再往上最高的他化自在天,欲念低到就很淡薄,男女之欲是什麼?相互一笑。愈往下的欲望就愈重,禽獸那是很重的,那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都是。地獄道的人你看看經上講的抱柱地獄、鐵床地獄,抱柱地獄怎麼來的?那個YIN欲心特別重的人,男子,看到了燒得通紅的鐵柱就以為是美女,就上去抱,這一抱,全身焦爛,火嘛,就死了。死了之後陰風一吹,他又蘇醒了,一蘇醒了之後,又看那個柱子又是看到是美女,業力使然,又抱,又死。這《地藏經》上講的,「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從來不能覺悟,不知道那就是鐵柱,那是火海,還往下跳。其實我們這世間YIN欲心重的人都是這樣的,明知那是火坑都要往下跳,明知是地獄的火柱,都要往上抱,這不是跟地獄那個眾生一樣的?

  所以人在愛欲之中生死輪回受這個業報,「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真的都是自作自受,沒有人能代替你。這個六道當中,那真的叫孤苦伶仃。這一生遇到了家親眷屬,即使是再恩愛,到臨命終的時候,講老實話,眷屬分離那個痛苦只有自己能受,恩愛這樣帶著纏縛,在六道裡受生,非常的苦。結果第二生因為投了胎,前生的事都忘了,眷屬都忘記了,還是一個人,又有新的眷屬,又是到臨命終的時候,恩愛又得要隔斷,只有你一個人去生死,誰能陪你?所以真正明白了,這個六道當中是「苦樂自當,無有代者」。那就要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你絕對不會孤單,為什麼?你宿命通,你到極樂世界一看,這都是我過去生中哪一生哪一世的家親眷屬、同參道友,全都認識,所以極樂世界可熱鬧。無量無邊的這些大眾都會跟自己有緣,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的事全記起來了。如果你要是不去往生,你在六道裡,那才叫孤獨。所以佛在這裡勸導我們,要放下,放下六道當中的情執、愛欲,這個東西把我們害慘了,無量劫來受苦就是因為這個。

  六道當中都是自作業、自受報,沒有人能代替我們受報,連佛都沒辦法代替我們,如果能代替我們,他早就代替了,不代替就不是慈悲了,代替不了!得自己受。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和眾生一個是覺悟的,一個是迷惑,全是什麼?就看你這個心,你心覺了,你就是佛;心迷了,那就是眾生,這沒得代的。佛能夠幫助我們,只不過是讓我們覺悟,他用教誨來啟發我們,讓我們覺悟而已,絕不可能說代替我們去受報。

  底下講,『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這是六道當中的眾生,他們造善造惡,變化很快,而且變化很大,這每一生因為遇的緣不同,遇到善緣他就修善,修的善可以修得很大,真正是做出利國利民的事業、普度眾生的事業。可是如果某一世他沒有接觸到正法,受到了惡的因緣的牽引,他因為前生做了大的福報,他享福,那造的惡業就重。你看希特勒發動二次世界大戰,殺多少人,那他福報很大,福報不大的話,他殺一個人自己就沒命了,他能殺百萬人、上千萬人,自己還沒事,福報太大了,絕對不是一生一世,是多生多世修來的福報,可是造的惡就大,福報愈大,造惡愈大,那絕對是最苦最慘的地獄,現在還在那個地獄裡頭。所以這個變化確實是太大了,完全是看緣,所以就有不同的道路。這道路,根據自己的善惡業力驅使,我們這一生行善比較多,將來到善道;造惡多,將來就到惡道,貪業重去餓鬼,瞋恚心重就到地獄,愚癡的墮畜生。

  到哪一道關鍵在於哪裡?在你的臨終的時候的那一念,臨終那一念叫引業,這個業引導我們去投胎,就是如果我們是貪瞋癡這一念,就是墮三惡道。墮到三惡道當中,這還有滿業,滿業是受生以後,各人福報不一樣。墮三惡道的也有很有福報的,你看那些寵物,那是畜生道,寵物可有福報了,有衣服穿,天天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不是?還有病了有醫院,還專門的給,像坐飛機都有那個特等艙給牠們,這是大福報,什麼時候修的?前生修的,但是什麼?引業,臨終最後一念牠是愚癡,迷惑顛倒,所以牠就墮到畜生道。所以臨終是關鍵。我們如果不想說到三惡道,有福可不能到三惡道去享,享那福是太冤枉了,胡裡胡塗的去享福,享完了就得墮落,所以我們這生要保證臨終那一念正念,如果臨終還是念阿彌陀佛,那決定往生。

  我們前兩天送走的那位比丘尼法師,那就很顯然臨終是念著佛走的,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她在走之前都三次見阿彌陀佛,我去給她助念的時候我問她,妳還有什麼牽掛的沒有?她說沒有,什麼牽掛的都沒有。我問她,妳有沒有信心往生極樂世界?她說百分之百信心。這一看,這不用再送了,肯定往生。送她什麼?不是我們幫她,是她幫我們,她幫我們種善根,做個好樣子給我們看,讓我們增長信心。她說阿彌陀佛告訴她,二月中午往生,二月中午?大家還在猜是哪一天中午?現在是農歷二月,二月哪一天中午?後來往生那一天,二月十五的中午十二點多,原來是二月中、午,二月中是二月十五的午時往生的,已經告訴你了,預知時至,准確到哪一時辰,這是好榜樣!她就是什麼?真的放下,臨終一念往生,保證自己在臨終的時候意不顛倒,那就要放下。所以各人道路不同,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都得看自己,誰都幫不上忙,自己得對自己負責任。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這是佛最後勸勉我們,我們現在身體還健康,還強壯的時候,要努力的修善,斷惡修善,不能再等,你還等什麼?特別是現在我們眼看這麼多的災難,你還等什麼?只要有緣能修善,要努力的去修,不能放過機會,放過機會了,說再下次再碰上這種機會,沒有了,那就是受報了,沒有再次機會了。現在眾生苦、災難多,要修善,而且修大善,其實很容易,這也是歷史上很難見到的這麼樣的因緣,為什麼?你現在是做的是雪中送炭的工作,最需要,他不明白他最需要,但是他實際上最需要,你真幫助他,你修的這個福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古人。在古時候眾生沒造這麼重的罪業,沒這麼多天災人禍,所以那時候想說幫助眾生,也是修福,修福的那個福少,太平盛世、大同世界裡頭,你想說修福,這個不容易,大家不需要你去幫助。現在不同,現在太需要幫助,你這個時候修的福那真的是過去古時候修的福的百千倍,緊緊抓住這個機會,「欲何待乎」?修善積功累德,把這些功德都回向自己求生極樂世界,回向給苦難眾生,不要想著自己享福,你享福,那完了,將來你是有大富大貴,甚至你能生天,但是福總有享盡的時候,所以我們現在拼命修福,但絕不享福,這是聰明人。

  要享什麼時候享?臨終的時候享,臨終的時候,就像我們見到這位比丘尼,她意不顛倒、心不貪戀、清清楚楚,每次問她,妳有沒有信心往生?有!妳心裡有沒有佛號?有!這就是福報。到臨終的時候迷惑顛倒、不省人事,昏迷,像個植物人一樣,沒有福報,這福報享完了就沒了。所以我們要修福不享福,福留在臨終的時候幫助我們、護持我們順利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真正智慧。所以佛在這裡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讓我們斷惡修善,要求生淨土。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當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來一起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上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四十五集)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四十三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