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第一百一十五頁第一行,從最後一句開始看: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余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這一段經文接著上面的經文而來,教我們要覺悟,要斷惡修善。『世人善惡自不能見』,這個是屬於愚癡,貪瞋癡,這個愚癡非常的可怕,為什麼?不知道善惡,不明了真相,所以往往就造作罪業。在生活當中往往憑著自己的感情、好惡任意妄為,善惡都顛倒了,把善人看作惡人,自己造惡還以為是行善,這些往往有之。所以善惡顛倒這就是愚癡,自己不懂得辨別。
『吉凶禍福』這就是講果報,行善就得福報,造惡就會得禍殃,造惡就是凶,作善就是吉。世間人雖然不懂得善惡報應的道理,但是果報是必定有,他們不明了事實真相,『競各作之』,「競」是競賽,比著來造惡,那這個後果不堪設想。這種惡業有個根本,根本是『身愚神闇』,「身」是指身體的造作,「神」是講精神,這是講愚癡昏昧,即使是學了佛,接觸了正法,也是因為愚癡,不能夠堅持學下去。遇到一些外道、邪教,『轉受余教』,就改變主意學別的教去了,往往誤入邪途。『顛倒相續』,真假不辨、邪正不分,所以就會跟著這些顛倒的邪門外道下去。
像我們近來看到其實真的有不少的邪教,什麼是邪教?不能幫人斷煩惱,反而增加人的煩惱,增加人的迷惑和造業,讓人將來的果報就會更為痛苦,這些就屬於邪教。可是現在人還特別喜歡學,凡人都有一種好奇心,對於所謂的神通感應特別愛好,一說什麼教,這個教它能夠放光,能夠離地三尺,能夠穿牆過壁,大家就特別感興趣。或者是他那邊一發功,你覺得身體好像暖和和的有氣感了,就覺得這個發功的人就不得了,崇尚這些神通感應,實際上這都是屬於外道,心外求法。神通其實自性中本來就有,不是你學來的,只要你把自己的煩惱剪除了,神通就能恢復。自性神通一恢復,那真叫神通廣大,不要說離地三尺、穿牆過壁,那都叫雕蟲小技,你看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能夠瞬間飛往十方無量世界化身去供養諸佛如來,這才是真正神通廣大。所以我們不要追求這些神通,追求神通的往往都會誤入邪途,魔得其便。所以這愚癡,叫『無常根本』。
要拔除這種愚癡的根本,必須要多聽經教,對經教要非常的深入,對事實真相真正明了,那你就有辨別是非邪正的能力,這個很重要。那麼依止善知識就很重要,善知識從哪裡找?確實也不容易。善知識有一個特點就是謙虛,他絕對不會自己自認為善知識,他自己所學都會說從自己的老師那裡得到,我是有師承,不是說自己發明創造,不是說我是教主,你們聽我的,善知識不敢這麼說。他怎麼說?你們聽我的老師的,我們的老師也有師承,這師承一直追溯到上面是釋迦牟尼佛,自己不敢說為人師。
底下經文說,『蒙冥抵突,不信經法』,現代人非常胡塗,「蒙冥」就是迷迷糊糊,「抵突」就是固執,你看胡塗再加上固執,這真的沒辦法救。胡塗要是能不固執,能夠聽勸還行,還有得救,麻煩在於他固執己見,對佛菩薩善知識的教導不能接受。「不信經法」,這是聖賢留下來的經教他不相信,他覺得這都是迷信,他要相信所謂科學,現在人的發明創造他很相信,他不相信聖賢人的創造,聖賢人其實也沒有創造,聖賢人是自性流露出來的,他不相信。佛菩薩在經典裡面的苦口婆心的教訓,他不去學,去學什麼?那些能夠放光的,離地三尺的,能夠發功的,他跟那些人學,追求這些神通,所以這個後果就是誤入邪途。要知道經典它是佛親口所說,這是他老人家親證的境界,是宇宙人生真相圓滿的說明,我們應該相信。
有的人說這經典即使是佛說的,我們能相信佛,可是現在翻譯成中文了,梵文原文的經典也找不到了,那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經典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那翻譯經典的那個人,他杜撰出來的?或者是他翻譯,翻譯得不准確,我們也無從考究。你看現在特別是知識分子很愛提問題,提的問題好像有點道理,然後對經法他就懷疑。要知道,翻譯經典的人,古時候不是普通人能翻譯的,真正有資格翻譯經典的人都是證果的聖人,古德講這些古來的翻經的大德至少是三果以上的聖人,他如果對佛的這些境界沒有幾分契入,他怎麼能翻譯出來?他也不敢翻,翻一定會有錯。所以這些古來的翻經譯經師,那都是佛菩薩化現,來幫助眾生。所以他們翻譯的經典絕對不會有錯,這個我們要懂。那不能夠相信佛菩薩的教誨,對於正法就很難接受。
底下講『心無遠慮,各欲快意』,對於佛在經上講的來生後世懷疑,他覺得這個可能是不是佛故意說出來讓我們斷惡修善的,不一定是真的,他有這些懷疑。不相信有來世就是沒有遠慮,所以他就造作罪業,他無所謂。現在確實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有來世,這是經上面講到的就是這種人。「各欲快意」,他貪圖享受,及時行樂,來生沒有,我們現在不享受白不享受,所以窮凶極欲的去享受。最後是怎麼樣?造作罪業,必定會墮三惡道,墮了三惡道那可不是好玩的,一墮進去很容易,但是你想再出來那個比登天還難!譬如說餓鬼道,餓鬼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我們兩個道有時差,他們這個鬼道的壽命你看十二天就是我們的一年,因為他是一天等於我們一個月,可是鬼道的壽命是一千歲,你想想墮到餓鬼道當中那可真是長壽,那個長壽是苦!那地獄道就更可怕!你看李炳老的《佛學十四講》裡頭就有介紹,地獄裡面,不知道是哪一個地獄,他講的地獄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年,一天就是二千七百年。所以我們這個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在地獄裡你看還不到兩天。墮進去那個壽命可不得了,那真是萬萬歲,你想想真正是長劫受苦。那畜生道?畜生道也不例外,不是說那畜生壽命有多長,而是你墮到畜生道之後,因為愚癡,牠就執著自己的色身是自己,所以死了以後還要找這個色身,又重新投胎投在同一類身。這經上就講,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裡面講法,結果在修理房子的時候,在門口看到一窩螞蟻,他就笑了,旁邊弟子就問他,「今天世尊為什麼看到螞蟻會笑?」佛就說了,「你看這些螞蟻太可憐了!這七尊佛出世都過去了,他們現在還是螞蟻」,捨身受身都沒換過身體,死了以後還做螞蟻,生生世世做螞蟻,七尊佛出世了,你想想平均來講一尊佛三大阿僧祇劫的話,七尊佛二十一個阿僧祇劫。所以你看這三惡道墮進去之後,想出來真太不容易。人道時間太短,人身是最難得的,人生又是最容易覺悟,所以人身是最寶貴的,我們應該趁著這樣短暫的光陰趕緊好好學佛,現在聞到淨土法門了,要努力求生淨土,可不能耽擱時光。錯過了機會,那想來生再遇到人身,再遇佛法,很不容易!
下面說,『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這是連著下來,講完愚癡,講瞋恚。貪於財色是貪婪,你看貪瞋癡,這是三毒煩惱,這三毒煩惱支配著我們造業,這個造業沒有能夠停得下來,終不休止,天天造、年年造,甚至遇到果報現前了還不肯回頭。你看看日本的海嘯地震,這是什麼果報?地震是不平、傲慢;海嘯海水,水災是貪婪,當然也是有殺業,你看看日本的一個專門賣魚翅的這個基地整個就被海嘯給淹滅了。我們看到這種情形還不回頭,還要繼續造業嗎?不肯休止,那真的是太可悲了。「哀哉可傷」,是佛菩薩的感歎。佛菩薩有沒有能力救我們?實在講,如果我們不接受,佛菩薩也救不了我們,我們怎麼接受?我們要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能夠自己回頭改邪歸正,這就能得救。如果死不悔改,那佛菩薩也無可奈何。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
『先人』就是講我們的祖先,父母、爺爺奶奶乃至曾祖父母,如果沒有學正法,沒有學聖賢教育,他們也不知道,也不能夠辨別是非邪正,所以難免也造罪業。『不識道德』,沒學過,沒人去教他們,所以他們也沒有辦法跟自己的兒女後代去教。所以『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個不能怪他們。那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眾生愚迷造業,我們也不能怪他們,為什麼?他們也是沒人教,沒人教他們,那他們造罪業就很正常,如果說沒人教他自己就能夠會,不會造罪業的,這種人就不是凡人了,那都是佛菩薩再來。所以這是什麼?佛勸我們對這些愚迷造業的人我們要原諒,他們造的種種的殺盜YIN妄的罪業,毀謗正法的罪業,我們知道他們很可憐,沒有緣分接觸到正法。
那我們如果沒接觸正法,很可能跟他們也一樣。你看祖師大德當中也有這樣示現的,蕅益大師在年輕的時候,少年氣盛,讀了孔子公的書,接觸到了程朱理學,受到了這個影響,所以毀謗佛法、造作罪業,最後他覺悟,出家了,修行成就,做祖師。近代的印光大師也是這樣示現的,那這是什麼?由於這世間沒有人去極力的弘揚正法,所以邪知邪見就有市場,就會影響很多的人。那麼過去我們不懂,造作了罪業,現在接觸正法之後能夠誠心的忏悔,後不再造了,你也一樣能夠念佛得生淨土。最怕就是不肯回頭。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這就是死不肯悔改的,對於生死輪回不相信。你看朱熹朱夫子他就是不相信有輪回,他批判。可是輪回確實是事實,你看到現在科學發達了,西方國家,美國、英國、歐美這些心理學家、精神學家、死亡醫學這些專家,他們用大量的實例證明人確實有輪回。現在心理學家還發明了一套催眠的技術,可以幫助任何人來做催眠,回憶到自己的前生,我自己也去做過,我都能回憶起六、七世,這真的是一點兒不虛。所以這個六道輪回確實真有,不是假的。那麼以為人死了就永遠消失了,沒有輪回,這叫斷見,這是邪見。另外一種以為有輪回,可是人死了之後還是人,生生世世都不會變的,狗死了還是狗,這叫常見,斷常二見都是邪見,都不叫正見。佛告訴我們輪回當中善惡業力主宰,它是可變的,你這生行善你就到善道,這生作惡就會墮惡道。那在惡道當中一念善心生起來了,他就會脫離惡道到善道,在善道當中享福造業,他就會墮惡道。所以死生之趣、善惡之道它是不斷的變化,這是事實,絕對不是說佛菩薩故意編一套這樣的理論來欺騙老百姓、愚弄老百姓,不是,這是絕對真實。那都不肯相信的話,還說聖賢佛菩薩所講的沒有道理,沒有什麼輪回,這叫顛倒。那佛教我們其實你也不用去做催眠,你仔細去觀察觀察,身邊的這些事情,你細心去體會,你都能看到,善惡報應,絲毫不爽。
『更相瞻視』,這是教你對世間生死善惡的報應,你去冷靜觀察。你看今天上午我去參加我們協會一位同修的父親的助念,他父親已經走了,在醫院裡走的,今天早上我趕去助念的時候,當然是有點晚,看到他僵直的在那裡躺著,就感受到他很苦。你看死生這些場景我們只要留意觀察觀察,可以覺悟。我們是到香港島那邊的殡儀館,那個殡儀館好幾層樓,每一層樓都有一個靈堂,都有好多靈堂,大家租,天天那生意也挺紅火,可能一個堂一天都可以租出去好幾次,不同家都可以用。那裡有很多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的,你就看看生離死別的場景,無常,像我們這同修的父親本來都好好的,說前幾天還來我們這兒念佛的,結果突然心髒病發作就去世了。
所以更相瞻視,『且自見之』,再想想你自己,自己周邊的人。『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這都是我們不難看到的事實,父子、兄弟、夫婦,至親,生離死別,那是誰也顧不上誰。這些痛苦我們自己要去體會體會,了解一下這個生死無常。所以今天上午我就去,也是一種體會,哭泣有什麼用?『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死了的人跟生者要分手、要別離,互相之間無限的眷戀,放不下。放不下更苦,帶著這種纏縛、這種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這在六道當中都是什麼?愛欲、情執,這都是「纏縛」,把我們綁在六道當中死死的不能出離,生生世世都解不開這個結。每一生遇到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愛戀、不同的纏縛,可是一輪回又忘了,第二生再來過。
『思想恩好,不離情欲』,都是什麼?感情用事!從來沒有理智的想一想,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不知道,這裡講『不能深思熟計』,沒有去想,沒有去思考一下人生,人生幻夢一場,不是真的。這個夢的時間也很短,幾十年一轉眼就過去了,過去之後又進行無休止的輪回。這一生如果你有福報,你享受,那是等於做好夢,好夢完了的時候你就會更悲慘,你更會憂慮,捨不得,可是業力牽引,捨不得也帶不走,你就得自己獨自上路。如果這一生是沒有福報,冤親債主很多,這是惡夢,惡夢我們也不能覺悟,還不肯放下。所以佛教我們真正要「深思熟計」,計就是你要計度,好好的去尋思一下,為什麼不覺悟,不『專精行道』?這個「專精行道」就是指學佛,學佛人這個因緣也不容易遇到,為什麼?如果是太貧苦的人,學道沒有心思學,他這兩餐飯都保證不了,吃不飽穿不暖,生活非常的艱苦,你還讓他有心思學什麼佛?那富貴的人學道也很難,為什麼?天天享受,他覺得人生並沒有你說的那麼苦,極樂世界我也沒看到,我現在就覺得挺快樂,他就不想學道。一直等到臨命終的時候,那個時候害怕,憂慮煩惱,來不及了。所以學道的人都是什麼?最好的都是小康之家,又不是什麼大富,但是也不會太貧苦,衣食都能保證,而且有空余的時間,這個很重要!如果沒有閒暇,沒有空余時間,那學佛也很難。你看在香港真正學佛的人很少,到廟裡面磕頭燒香去種福田的有,但是真正學道的很少,都是希求福報,求升官發財,求平安,種種都是求這些福報,沒有說真正想了生死,太少了。所以你看香港七百萬人口,你說能來聽《無量壽經》的有幾個人?在座的你看我們這椅子連一半都沒坐滿。所以大家都是幸運兒,你們這七百萬人口當中,你們很幸運,他們很苦,他們是愚迷,不懂得專精行道。
『年壽旋盡,無可奈何』,一轉眼功夫,到臨命終了,他還有很多很多沒干完的事情,很多很多恩怨沒有解開,這就要去了,措手不及,手忙腳亂,可是生前不學道,死的時候當然是無可奈何!有一位同修曾經告訴過我,說一個大學的教授,過去他也有善根,還聽我們師父上人講經,聽得也很歡喜。大家勸他,你要多花點時間學佛聽經,不要搞那麼多的事務。他很忙,在大學裡教書也很忙,如果說除了這份工作還出去外面炒羹,炒羹就是找外快,那就更忙了,兼職,去給什麼企業做咨詢、做顧問,這都是收外快,所以一天到晚很忙,沒時間學佛。他說現在還不忙,現在能做我就盡量做,等到我退休以後再學佛。結果沒等到退休,四十五歲就死了。你看「年壽旋盡,無可奈何」。現在有時光不及時學佛,你想說等以後再學,以後就晚了,一口氣不來,那自己就得要受善惡業力的牽引去投胎、去輪回。所以這些事情我們看在眼裡很受觸動。為什麼我早早的趕緊把這個工作辭掉,現在專職來學佛,就怕沒時間了,一轉眼你看我也三十九了,我剛開始接觸佛法十九歲,二十年過去了,回頭想想這一轉眼功夫,沒成就,煩惱一品都沒斷,往生極樂世界還沒把握,這還了得!趕緊得放下,趕緊得學,了生死要緊。還有沒有二十年,不可知,再過二十年我就六十歲了,你怎麼知道你一定能活到六十歲?說退休以後再學,那個危險太大,所以趕緊要及時回頭。專精行道,專是一門深入,不管你學哪一個法門,你只要能專精,你就可以成就。如果不專,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那也是浪費時光。我是二00六年把世法放下了,放下世法學佛法,學儒釋道,學的也不少,這前後五年,我自己統計統計,講的經典專題上百種,講時超過兩千小時,學的是不少,當然主要都是為了扎根。扎根扎得差不多了,也就真的要一門深入了,也不能老扎根,老扎根你就不能專精也很難成就,所以到現在我也就立定志向,把這《論語》講完之後,未來就是一部《無量壽經》,要專,專才能夠成就,如果學得雜了,還沒學成,這個臨終時期到了,那也是枉然,也是無可奈何。所以現在一切都要放下,我們就專在淨土上,念佛念經要念到心清淨,你才有把握往生。
專精,還要行道。行道是講日常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你要把佛的教誨落實,不是說我專精去學這個經教,學是學,每天生活還是生活,根本沒變樣,那不叫行道,修行跟生活不是兩樁事,是一樁事。如果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肯改習氣,不能夠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即使你專在那個經典上,只是學個語言文字,也不得受用,最後往生極樂世界也沒有把握,為什麼?你煩惱習氣一點都不肯斷,你還是放不下,放不下,這個極樂世界你就很難往生。所以專精就得行道,行道是講要改過自新,真肯改。
年壽旋盡,無可奈何,不要等到年老了再學,年紀老了確實學起來不容易,我們這老菩薩可能也有體會,譬如說想讀經,眼睛花、體力衰,精神頭不夠了,真不容易。但雖然不容易,我們也要咬緊牙關,要提起精進,這生死大事,不辦不行,年紀老了更要專,愈專愈好,可千萬別搞雜,一搞雜了,那真叫搞砸了!往生極樂世界就砸了,去不了了。所以我們奉勸年紀大的同修就一部《無量壽經》或者是一部《阿彌陀經》,一句佛號夠了,再學第二部恐怕來不及了,所以《無量壽經》重復的聽,聽完一遍再聽一遍,因為記性不好,所以要重復聽。
我認識一位七十歲的老人家那真的好學,他也是富貴人家,可是學佛學正法也是學得很認真。他說自己記性不好,所以什麼?光盤老放著聽,而且就專聽一片光盤,在家裡就聽那個光盤,到汽車裡,汽車也放那個光盤,走到哪裡那就是專聽,不要聽多,這樣的話他就能夠記得住,記得住,你在生活上才能用得上。那我們年輕的人也不能夠掉以輕心,古來的祖師大德你看有成就的都是年輕人,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大徹大悟,蕅益大師也是二十四歲開悟的,中峰國師我們都很熟悉,他二十七歲開悟,釋迦牟尼佛算比較晚一點,三十歲大徹大悟。你看真正修行開悟證果都是二、三十歲人,到四十、五十就很難了。到四十、五十那就得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經教就不要學多,就學一門。
所以我現在快四十了,那不能夠掉以輕心,真的是要一門深入。過去年輕的時候,還想學這個想學那個,到幾年前,我還在打妄想,說以後我把《華嚴》講一遍,《法華》也得講一遍,《楞嚴經》也得講一遍,把這些大乘經論都要講出來。現在想一想那真的是打妄想,自己生死還沒了,你好高骛遠,那你自己沒入境界,你講出來的沒人聽你的,不如我們就把心定下來老實專精在《無量壽經》上。除了經教以外,更重要的還是念佛,平時我們念佛很少,早晚課念念佛,平常走路,不做事的時候散念,用念佛器記數念,但是這個念佛我感覺到還是不太夠,以後有機會應該好好閉關打佛七。我們對經教要很深入,對《無量壽經》很徹底的明了了,然後打佛七,這一個七下來可能就能夠成片。當然這是需要有經教的基礎,就是你的信心真正是踏實,願望是懇切的,然後念佛要克期取證,克定日期,七天之內達到念佛三昧,這樣的修學就好。一達到三昧了那就不退轉。
現在我們都可能會退轉,為什麼?沒到三昧,遇到境界誘惑的時候可能還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甚至會產生惡念,那就會退轉,所以我們天天不敢離開經教,就怕自己退轉。尤其是在這裡,香港這個地區誘惑、污染很重,要是一天離開經教,恐怕那個道心就下降了,而且你還不知不覺,很可怕,到時真的起了大煩惱,造了大罪業的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經教不能斷,念佛要加強。那我們這此地,每個月月末一天一夜,晚上通宵念,念佛,這很好。兩天念佛,一個是十四念到十五,第二個三十念到初一,所以我們要發心。還有一種念佛是什麼?幫人助念,這也是很好的念佛方法,自利利他。我們感覺到幫人助念的時候那個念佛特別誠,為什麼?你要幫助他,你不敢懈怠。所以只要親戚朋友認識的人,甚至不認識的人,有這個機會最好幫他助念。今天上午我就去殡儀館助念,我發現殡儀館是最好的念佛堂,很大,每個堂口都相當於我們這個九樓念佛堂一樣大,可能還比這個大,把那個屍體擺在中央,大家繞佛,繞著屍體念,太殊勝了!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大家繞著這個屍體念,那個生死的心切,看到這旁邊就有一個樣擺在這兒,將來我要是到那兒的時候怎麼辦?那個念佛特別起勁,好!很專注。今天念的還是小的堂口,一樓的殡儀館,一樓的是大堂口,可以幾百人在那兒念佛,所以將來如果有人發心,可以成立一個什麼念佛小組,專門為殡儀館同修去念,看看能不能夠發心,去殡儀館聯系聯系,我們提供免費的念佛超度服務,你只要召我們來,我們就給你念,免費。大家同修要發心,這麼好的念佛堂你看擺著不用,多可惜!你去殡儀館念佛,那比在平常其它地方念佛確實那個效果要好,那時你那個警覺心就生起來了。你看香港好幾個殡儀館,是吧,所以你不愁沒有地方念佛,只要你肯念,哪兒不是道場?底下說:
【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迷惑顛倒的人多,真正覺悟的人少。
【各懷殺毒。】
這是因為迷惑,心裡面常懷著瞋恚,常懷著嫉妒,甚至殺害的心。
【惡氣冥冥。】
惡戾之氣,這個一般有一點氣功的能力的人他就能看出來,發現這個人氣色灰暗,看上去惡氣騰騰,或者是一股陰暗之氣,一看這種人肯定是造惡很多,或者心裡想的事都是惡念。所以表現出這個磁場都不好。
【為妄興事。】
這個『妄』是妄想,『興事』是什麼?造業。天天打妄想,造業。底下說「違逆天地」,這個天地鬼神都在監察我們的善惡,而我們所造作的,往往都是十惡業,跟天地鬼神相背逆。我們把這段經文讀下來:
【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那這種人的下場『恣意罪極』,因為他窮凶極惡的造罪業,所以天地『奪其壽』。這我們讀《太上感應篇》就知道,如果人造惡,大惡的奪紀,紀是十二年,小惡奪算,算是一百天,這個壽命奪盡了,人就夭折。那麼夭折之後,『下入惡道,無有出期』。剛才我們講到惡道容易入,很難出,想出來非常非常困難,所以佛在此地也提醒我們。我們看底下經文: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若曹』就是講你們大家,這是漢朝的時候那個話,漢朝時候講大家就是若曹,就是講大家要深思熟計,要認真的思考一下生死的問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死往何去,那是看你這一生造作的惡業還是善業哪個多。那我們就要『遠離眾惡』,眾惡具體來講是十惡業。身殺盜YIN;口妄語,就是欺騙人;兩舌就是挑撥是非;绮語是花言巧語;惡口是講話粗魯粗暴;意是貪瞋癡,這十惡業我們要遠離。那十惡翻過來就是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這是身三善;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是口的四種善;不貪、不瞋、不癡是意的三種善,我們要認真的去修這十善業道,不要為了眼前的享受而忘記修來生。所以佛提醒我們,『愛欲榮華,不可常保』,世間人所貪圖的無非就是愛欲榮華,可是這個愛欲榮華能得到嗎?得不到的。如果說得到了,它不會失去,可是這些愛欲榮華只是昙花一現,不可能常保。有福報的人可能能夠享受個幾十年,一直到老死,這很有福報。福報差一點的可能到老就淒涼,甚至福報更小的,二、三年這愛欲榮華就不保了。現在我們看到災難多,要提高警覺心,對於這些生活享受不要去追求,『皆當別離,無可樂者』,其實你想想,有什麼可樂?五欲的追求最後都是苦。
所以生活盡量的要清淡、淡薄,人能夠保得住平安這就是福,多的我們都不想,應該想什麼?『當勤精進,生安樂國』,這是我們應該想、應該干的。安樂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應該勤奮精進的求生極樂世界,只有在極樂世界才能真正找到快樂,在這個五濁惡世裡面沒有真正的快樂。那麼到了極樂世界,『智能明達,功德殊勝』,這是前面經文講了很多,你一到極樂世界就做阿惟越致菩薩,你的智能、你的神通道力,那是阿彌陀佛加持你,跟七地以上的菩薩沒有兩樣。「明」這裡是明了,「達」是通達,這個智慧你能明了的、通達的不是說一個世界、兩個世界,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就是太殊勝了!殊勝無比,無量的功德。所以佛真的是你看在經上多少次苦口婆心的勸我們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不要隨著自己這個妄想心,隨著自己五欲六塵的這種欲望貪圖而虧負了佛的教誡、佛的經戒。經是佛的教誨、戒是佛的行持,我們要以這個經戒做為自己修行的標准,依教奉行,不能夠落在人後。要跟世間人比就比這個,比我們有沒有落實佛陀教誨,比我們念佛功夫怎麼樣,其它的不要比,其它的只有讓。要跟誰比?要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眾菩薩們比,你看他們都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為什麼還在這裡打轉轉?他也是凡人修成的,我現在是凡人,我為什麼修不成?我為什麼甘落人後?所以要奮發圖強,把握好這個因緣,真正這一生成就自己,去極樂世界作佛、作菩薩。這一品經文就講到此地。下面我們再看第三十四品: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這一品經文是彌勒菩薩代表我們接受世尊的開示之後,提出他的聽經的心得,他是『心得開明』,這個意思就是心開意解了。彌勒菩薩在這裡是給我們做示現、做榜樣,其實他對佛講的這些道理何嘗不明白?他在這裡給我們做一個樣子。那我們怎麼才能得到心開意解?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夠改過自新、依教奉行,你就能夠對經文心開意解。如果你學了這些經教,你不能夠落實生活,不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那最後你就不可能心開意解,甚至你可能愈學愈苦惱、愈迷惑。一個人,迷惑的人,你可以從他面相就能看出來,他表現出來的樣子好像總是在那裡懷疑憂郁,他好像這心打著個結,開不了。那個心開意解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心中沒有疑惑,他整個眉眼都是開展,神清氣爽,你看他沒什麼煩惱,一天很快樂,我們講這個人很放得開,這就是什麼?他有心開意解,那我們要去學習。我們來看經文: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這一段是彌勒菩薩報告他的感受,他說『佛語教戒』,佛所說的教戒,這個范圍就很廣,這個「戒」不僅是說那個律儀戒,不是那個戒條的那個戒律而已,它包括的范圍很廣,佛所有的經論概括起來,戒定慧三學統統包括在內。戒學是指律儀這方面的戒律,當然還有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戒本身也很寬廣;定學這是講經教,教我們修定,教我們放下;慧學這是教我們開智慧。佛的這些種種的教戒,我們都要遵守,這些教戒『甚深甚善』,「深」是講的理很深,「善」是講方法非常善巧,那麼甚深甚善之法,無過於是念佛法門。這是特別法門,它的理極深,你要把這個道理真正搞清楚,沒有用上三、五年經教上的功夫,你真的很難搞懂。你看像這樣我跟著師父上人學經教,從開始聽經到現在都十幾年了,對這個理才漸漸明白一些了,還不算明白得透徹。要透徹明了淨土法門的道理,那真的要深入到《華嚴經》,《華嚴經》是經中之王,道理雖然很深,但是方法非常善巧,它簡單方便,你看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多簡單!真的任何一個法門沒有它簡單,你修起來又容易,你走路也可以念佛,吃飯、睡覺、穿衣,從早到晚都可以念佛,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固定的處所,只要你不用動腦子的時候就念佛。腦子盡量少動,動腦子都叫打妄想,少打妄想,多念阿彌陀佛。那麼我們師父老人家在建立淨宗學會的時候,這是說話二十多年前了,老人家剛在美國倡導建立淨宗學會,就提出修學淨土的五個科目,這個可以做為這個行門上的一個輔助,主修就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在助修上就是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也等於是將甚深甚善的經教作歸納總結了。
第一個是「三福」,三福細說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經我們師父有講過一遍,留有光盤,我也在此地,二00七年的時候分別用國語、粵語都講過,復講,這是什麼?我們修學的根基,大乘佛法的基礎就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它也是淨土法門的基礎,所以三福很重要。我這裡就不展開來說了,大家也應該很明了。第二個科目是「六和」,六和敬。第三是「三學」、第四是「六度」、第五是「十大願王」。這些我們都要認真的去學,學了以後,最重要的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你才能夠得受用。
彌勒菩薩這裡又說,『皆蒙慈恩,解脫憂苦』,這個「皆蒙慈恩」是誰蒙慈恩?蒙誰的恩?蒙佛的恩。誰蒙恩?那實在講,九法界一切眾生都蒙佛恩,下至六道眾生,上至聲聞、緣覺、菩薩甚至是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實際上講,即使超越十法界了,像《華嚴經》裡面講到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真佛了,天台宗講的分證即佛,真佛不是假佛,這些佛也蒙慈恩,他們蒙究竟圓滿佛的恩德,像釋迦牟尼佛,像阿彌陀佛,這是究竟圓滿佛。
『佛為法王』,這個「佛」就是指圓滿的佛,斷盡了無明習氣這樣的究竟佛,幫助一切眾生解脫憂苦。而解脫憂苦的法門最殊勝的莫過於淨土法門。所以十方諸佛,這是指圓滿佛,都勸導眾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那麼圓滿佛叫法王,於一切法得自在。
『尊超群聖』,這個「聖」是指所謂的三賢十聖,這是指十地菩薩叫聖,賢就是指地前的菩薩,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位。那麼群聖是包括所有的賢聖,當然都不如圓滿佛那樣的功德殊勝。所以佛,法王,是尊超群聖,最尊貴的。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法王的這種智慧德能是無有邊際、究竟圓滿,這個「光明」是指智慧,當然也有佛放光,這個光照徹十方法界。佛的這個六根的能力洞徹十方,「達」是通達,沒有邊際,這是六根能力圓滿的恢復了。那麼這種能力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是只有佛才有,我們沒有,這是我們的本能,自性本來如是,只是佛這些德能現前了,起作用了,我們這些德能被障覆住,什麼東西障礙著我們這些德能的顯現?佛告訴我們有兩種障礙,一個叫所知障,一個叫煩惱障,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就是所知障,執著就是煩惱障,這兩種障礙,障礙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還有相好,相好是福報。那麼這二障要是能夠去除,自性德能自然就顯現。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殊勝,雖然我們這個煩惱障、所知障沒有斷盡,或者說一品都沒斷,但是蒙阿彌陀佛加持,你在那個法界當中煩惱障、所知障自然不起來。所以也能夠近似的恢復了自性的這些德能,這就是佛力加持你。
『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這是講佛,天人大導師!這一切就包括九法界一切眾生。佛往往是在人道裡示現,示現成佛,所以天、人兩道當中都尊佛為最貴、最高的,所謂第一義天,他真的能夠成為一切眾生的導師。這以上都是贊歎佛,贊歎佛也是贊歎自己的性德,自己本來就像佛的性德是一樣的。
下面就是自己慶幸得遇佛陀這種因緣,『今得值佛』,這就非常難得了。佛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那人身真的是易失而難得,失去是很容易的,墮三惡道是太容易,尤其是現代社會,你看哪個不造業?個個都造業,個個都得墮三惡道。但是墮了三惡道想再出來重得人身,這是難於上青天,得了人身我們還遇到佛法這更不容易了。這個經上說,寧願自己墮地獄,受這種種種苦,也不能夠失去聽聞佛法的機緣,可見得菩薩對於這個學佛的機緣多麼看重!那我們要珍惜機會,學佛的這個因緣不是常常有,一有,一得到,趕緊抓住。譬如說我們這裡協會現在很殊勝,天天有講經,這個因緣不是說很長久,很難講,第一個,天災人禍來了,可能這個因緣就中斷了;第二個,如果有很多的這種自己的障礙,不能來這裡聽經,自己的緣不行,也斷了。反正因緣都在多變,現在有這個因緣要趕緊把握住,你要想成就,沒有別的,只要能把握住因緣就可以。
那麼佛法我們聞到了,聞到了已經很不容易了,這裡講『復聞無量壽聲』,這就更不容易了,「無量壽聲」就是指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德。這句名號要聞到不難,我相信只要是華人,大概都聽過這句名號,但是聞名號的人多,聞名號功德的人就很少,甚至學佛多年的人也未必真正對名號功德認識。夏蓮居老居士說過,這個名號功德是「億萬人中一二知」,真的要知道這個名號功德,那人是太少了,億萬當中是挑一。所以不懂名號功德,那我們的往生的信願就很難踏實,你想要真信切願,有把握往生,必須要對名號功德深刻的認識。
這是三大難關,彌勒菩薩跟當時與會的大眾都突破了,所以非常的歡喜,說『靡不歡喜,心得開明』,真高興,心裡叫茅塞頓開,所以一片光明。彌勒菩薩這幾句話代表與會大眾說的,聽了釋迦牟尼佛講法,講這個淨土法門真的是「心得開明」。那我們?我們自己現在聽到這個法門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沒有說心得開明?如果有,那你聽懂了;如果你沒有,就證明你還沒聽懂,怎麼辦?繼續聽,重復的聽,聽懂為止。真正心得開明的人,他就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他腦袋裡不會想別的了,這世間任何的事對他來講都不重要,他只想求生淨土,心沒有迷惑了。佛在下面經文裡面告訴我們,既是對彌勒菩薩的贊歎,也是鼓勵,最重要是鼓勵我們。
【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游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佛在這裡告訴彌勒菩薩,說到,『敬於佛者,是為大善』,世出世間一切的善,哪個最大?在這裡講敬佛。這個敬佛不是只在形式上敬佛,說我每天都給佛上香、頂禮、供花、供水,這是不是敬佛?不一定,如果只在這形式上做,但是心裡還是搞貪瞋癡,還是人我是非,還是煩惱習氣起用,這不是敬佛,為什麼?因為你心上沒有佛,佛在上面供著,心裡沒有,那怎麼叫敬佛?敬佛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所以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如果用兩個字來貫穿,一以貫之,是什麼?孝敬,佛講什麼?就是講孝敬,孝敬的圓滿就成佛。那我們如果對佛的教誨不能夠依教奉行,譬如說佛教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我們還在分別執著;教我們斷貪瞋癡慢,我們心裡面還常常起貪瞋癡慢,這就是對佛一點孝敬都沒有,對父母也沒有孝敬,為什麼?德行有虧缺就對不起父母。所以,佛教最重視的就是孝親尊師,而且只是孝親尊師的圓滿而已。那說老實話,真正做到孝親尊師,這種人是法身大士,他沒有過失。那我們凡夫,想要在一生當中落實圓滿這個孝敬,那唯有一條出路,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一天到晚心裡面除了念佛之外沒有其它妄念,這是真孝敬,為什麼?這是佛所希望你做到的。
佛在這裡勸我們『實當念佛』,你看看佛在這裡勸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佛勸他,你要念佛。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哪裡是說沒文化的老太太才去念的?很多人瞧不起念佛法門,這是老太婆教,他就喜歡搞大經大論,喜歡談玄說妙,沒想到佛對於真正開悟,大徹大悟的人講,告訴他什麼?念佛!這是佛所傳的最圓滿、最真實的大法,彌勒菩薩有資格堪受。我們也能念佛,那我們也有彌勒菩薩的根性。你要聽了這個法門你不願意念,不相信這個念佛法門,或者是看不起,覺得它是下下根人才學的,我這上根利智,我要學那個大經大論,那怎麼辦?佛只好給你講大經大論,希望把你講通了,你能夠回歸到念佛。
所以『截斷狐疑』,不要再疑慮,這個法門確確實實能夠讓我們一生不退成佛。這個「狐疑」的狐是狐狸,狐狸的疑心是最重的,用牠來做比喻,比喻我們的疑心斷不了,還懷疑,懷疑這個法門,懷疑弘揚這個法門的善知識。那有疑慮,心不清淨,心不清淨就很難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所以佛勸我們斷疑生信,淨土法門最重要的是信,信願行三資糧,你看第一個是信,所以要截斷狐疑。
除了斷疑之外,還要『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這是教我們斷煩惱,這個世間、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要有貪愛,不要有欲望,這些愛欲是生死根本。這所謂見思煩惱,見是指五種惡見,所謂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見取見是在果上的邪見,戒取見是因上的邪見,就是因和果上面的一種成見,這都是錯誤的知見,要去掉。還有思煩惱,貪、瞋、癡、慢、疑,思煩惱當中特別提出截斷狐疑。「愛欲」就是貪瞋癡慢,這些要斷掉、要根除,不要留,留一點都可能是障礙。要「杜眾惡緣」,杜就是要防范、要杜絕,即使是小小的一個念頭,是惡念,都要把它杜絕掉,不能讓它相續、不能讓它滋長。這個惡源,惡的源頭那就是念頭,起心動念不善,那都要改過來。古人修行那就是認真改過,今天有過失,決定不可以留到明天才改,今天就要改!這才是杜眾惡源。對於世間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
『游步三界,無所罣礙』,在三界當中,「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這三界當中出入,這是什麼?乘願再來的人,「無所罣礙」,就是得大自在了。那你要是也能做到截斷狐疑、拔諸愛欲,你就斷見思煩惱了,那你在三界當中也是游步三界、無所罣礙,這阿羅漢就做到了,他能在三界當中示現,但是他不迷惑,不會重返六道輪回。西方極樂世界就更了不得,菩薩們隨時隨地來到三界當中示現,廣度眾生,沒有任何的迷惑顛倒。
他們來這裡干什麼?『開示正道,度未度者』,他們來是度眾生的,給眾生「開示正道」,開是開啟,讓眾生覺悟,啟發他。示是給他做示現,做樣子給他看。這所謂三轉法輪,第一個是示轉,先要示現,示現了,有的人看明白了覺悟了,有的人還沒看明白,那怎麼辦?要勸轉,勸就是開,勸他覺悟、勸他回頭。那有的人勸都不相信,怎麼辦?作證轉,給他做證明,讓他回歸到正道上。正道的標准在哪裡?標准是三寶,三寶我們在這不講佛法僧,我們講自性三寶,覺、正、淨,就是我們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三寶,你能夠得到清淨平等覺了,你就是一個得度的人。「度未度者」,沒得度的要使他得度,沒得到清淨平等覺的要讓他得清淨平等覺。所以這都是什麼?菩薩善巧方便,誘導眾生覺悟。
那我們也要學菩薩,對那些還沒學佛的人,我們要善巧接引他,認識佛法,跟他們講清楚佛法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佛陀的教育超越國界、超越宗教,什麼人都可以來學,這一門學問也是有教無類的,宗教徒都可以學,因為它不是宗教,跟任何宗教沒有抵觸,勸導大家來認識佛教。認識之後你還得什麼?讓他認識淨土,淨土法門能夠真正讓他這一生得到清淨平等覺,能夠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究竟圓滿的法門,這真正是得度。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個經文就先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