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第一百一十九頁,第一行: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
這一段經文是給我們說明我們這一個世間的真實狀況。這個『若曹』就是講你們大家,『當知』,應當知道。『十方人民』,這不僅是娑婆世界,其它的世界也有類似的情況,都有三界六道。三界當中只有苦,沒有樂,我們感受到的樂,只是苦暫時停歇,那個不是真的樂。如果不是佛在這裡提醒我們,可能我們就把這件事情疏忽了,感覺到在這個人生當中還不錯,還挺快樂,這個是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
『永劫以來』,這是講在時間上非常的長遠,沒有辦法來計算。『輾轉五道』,這個「五道」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六道,五道是沒有阿修羅,是包括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總共五道。如果說六道,就在天當中分出阿修羅道。那麼阿修羅實際上天道有、人道有,餓鬼道、畜生道都有,地獄道裡沒有,因為阿修羅他是有福,地獄裡面的人沒有福。阿修羅雖然有福,可是他們沒有德,在修福的時候,有嫉妒心、有瞋恚心。譬如說你做好事,做著做著不耐煩了,這就是瞋恚心,這瞋恚心修福最後就變成阿修羅。要是修的福、行的善比我更大,我就起嫉妒,這都是阿修羅的因。阿修羅道福報雖然大,但是造業也大,阿修羅死了以後一般都是墮地獄。那麼這個五道當中,天道他是享福的,可是不懂得修福,他太快樂,把修福修慧這個事情忘掉了。三惡道又太苦了,沒有這個時間,沒有這個精神來修福,他也不會造很多的業,他只是受報。唯獨是人道苦樂參半,說苦也不算很苦,比三惡道要好多,說快樂也比不上天。人道壽命比較短,在五道當中壽命最短。那麼說老實話幸虧壽命短,如果壽命長,造業也就多了。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假如沒遇到佛法,那造多少業!
這個五道當中實際上都是『憂苦不絕』,天道雖然享福,可是福享到頭了,他就要墮落,墮落那就憂苦了,他以前愈快樂,死的時候愈苦。不像三惡道的眾生,苦到頭了,死的時候他樂,他出離了。所以你看看這有生死就有苦。生死,佛告訴我們,實際上只是身體的生死,我們的靈性是不生不滅的。那麼有這個身,確實這就是苦的根源。你想想就是人吧,這人身,是很大的一個拖累,你餓了就覺得苦了,就得吃飯,困了就得睡覺,不睡覺也很苦,所以有這個身體你就有苦,生老病死那都是因為有身。
底下又講『生時苦痛』,這是先說生老病死這個生。生老病死人人都不能避免,生之苦我們可能都忘記了,剛剛出生的時候,其實在投胎的時候就開始苦。佛告訴我們,投胎都是找有緣的父母,這個緣不外乎四種緣,討債的、還債的、報恩的、報怨的,沒有緣不會感召到一家人。我們自己如果有兒女,大概也就知道自己的兒女是討債的還是還債來的,報恩的還是報怨的,大概你也就曉得了。有的人也跟我提過這樣的問題,我這個兒女怎麼都是報怨來的,真是冤親債主,讓我很苦惱,不孝順。那我就提醒他,為什麼你會感召這個報怨的人來?你想想你對別人是施恩多,還是施怨多?如果我對旁邊的人常常都愛護、常常都關懷,用善心善意對待周邊的一切眾生,那你肯定感召來報恩的來,為什麼?你心地善良,那你肯定感召那個心地善良的小孩投胎你家,這叫物以類聚。假如我一天到晚看到這個也不順眼,那個也看不慣,整天就是生怨氣,那你不招感冤親債主,誰招感?所以報恩報怨的全是自己感召的。
那麼神識遇到有緣的父母來投胎,投胎一入胎那就沒有自由了。沒入胎前這個神識是到處的游動,這叫中陰身的時候,到處游動。這樁事情孔老夫子都知道,你看他在《易經系辭傳》裡面說了,「精氣為物,游魂為變」,精氣是講父精母血結合的這個受精卵,這是生命的一個載體;游魂就是神識,為變,入胎了,變成一個生命,變成人身,這個事情孔老夫子也知道。那麼一入胎之後就不能再動了,不能自由了,佛比喻胎獄,把胎比喻成地獄一樣,非常的痛苦,得受十月懷胎的這個罪。不僅是母親十月懷胎苦,肚子裡的孩子也苦。你看這個孩子在肚子裡面動彈不得,母親喝一口熱茶,他就感覺到像火燒一樣;母親喝一杯涼水,他就感覺到像寒冰一樣;母親要是動得比較厲害一點,他就覺得好像是地震、海嘯了。那麼長大,慢慢長大,這頭朝下,腳朝上,倒懸著,這很辛苦的。你不信你自己試一試,找一個大木桶,然後你自己抱著這個膝蹲進去,然後別人把這個桶口朝下這麼一蓋,把你蓋在裡頭,你就在這木桶裡待一天,你試試看,看是什麼感覺。這一天都受不了,更何況十個月。所以這個用胎獄來作喻,一點沒有。十月懷胎終於熬到頭了,然後一朝分娩,一生出來,嬰兒的皮膚非常的細嫩,接觸到外面的空氣,就感覺到像針刺一樣,非常的苦。所以一出生之後那嬰兒都哇哇大哭,為什麼哭?因為他苦!如果他快樂,他應該笑,你們有沒有見到嬰兒笑瞇瞇的出來?沒有,都是哭,苦啊苦啊,要苦一輩子!你看,生的時候苦。
好了,生出來了,不斷的長大,身體不斷的老化,也停止不了的。像我們在孩提時代就覺得時間挺長的,愈長大就覺得時間愈短,以前盼著春節,盼來盼去都盼不來,現在春節一個接一個的快得很。愈到晚年,你就覺得時光愈快。自己老苦要受,行動不方便了,頭腦不靈活了,慢慢如果有病了,還要人照顧,這都很苦的,苦和痛。你說我不想要老苦,那也不行,你非得有。你要是不想要老苦,那你只能短命,那你不想短命,你就得受老苦,所以老人都很苦。很多人說我們沒老過,就不能夠體會老人家的苦,這是真話。所以如果能夠好好的照顧老人,這就是修大功德了,這是修無畏布施。老人不僅要讓他的物質生活要充足,衣食飽暖這個要保證,而且更重要的要有精神生活,如果光有物質生活沒精神生活那也很苦。
我們也曾經去過老人院看,老人院條件最好的可以說是澳洲,那麼澳洲的老人真的是算有福報,老人院照顧得很好。我們去參觀老人院的時候看到,老人家房間裡面都有按電鈴,隨時一按的時候,服務員就來了。三餐都是保證的,自己喜歡的時候也可以自己再出去外面溜達溜達,或者是在房間裡看看電視、看看書,另外有病的時候那都有不同的級別的那種服務。如果臥床不起的,那個床本身它那個澳洲非常發達,那個床墊本身就有感濕器,你這尿床的時候,它這個感濕器就發出訊號,服務員就來換尿布。所以這個物質生活方面確實很周到,但是還是缺乏精神生活。有的老人因為他天天都享受,沒什麼好想的,一天到晚就坐在那兒發呆,然後看看隔壁的房間裡的人被抬出去了,過兩天又看看,自己的一個好朋友也送火葬場了,想想什麼時候輪到自己?所以坐吃等死這個感受也不好受,所以精神生活也很重要。那麼讓老人有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是有信仰,要給他教學,古人講「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學是無止境的,到老了如果不學頭腦就僵化了,那會得老年癡呆症,所以愈到老,愈得學。所以我們這裡有老菩薩就做好樣子,老人了還得要聽經聞法,這是什麼?你不會老化,至少不會老化得那麼快,你的這個頭腦還能比較的清醒,那最好的當然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也曾經去過念佛的老人院,那一個個老人都精神抖擻,天天都繞佛,繞一天都不累,他們什麼?很有沖勁,為什麼?他們有目標,有方向,所以有動力。人如果一生沒有方向目標了,那心死了,這是最可悲哀的。所以照顧老人確實要在物質、精神兩方面細心的去照顧。我們師父上人提倡修養老樂園這個理念,彌陀村這個理念,這就是最好的老人院,讓老人能夠安享晚年,能夠放下一切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年輕人如果能夠發心照顧老人,這就是修很大的福報。照顧老人的,你自己不會有老苦,你修無畏布施,修無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長壽,等你老的時候真的動不了了,也會很多人照顧你。
下面說『病極苦痛』,這是有病的時候,尤其是重病,自己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需要人家來照料,這個也很苦。很多人也不想得病,為什麼偏偏得病?病的根源在哪裡?病的根源還是因為心不清淨。你想不得病,心要清淨才行。清淨是什麼?對一切法都不要有控制的心,不要有占有的心,不要有貪瞋癡慢,不要有這些是非恩怨。心這些牽掛都要放下,放下,你的心才得清淨。如果你不肯放下,那你心就很難清淨,心不清淨,身也就會得毛病,特別是中年以後就會發現了。四十歲前可能你還沒覺得,四十歲以後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不行,什麼毛病都產生。那是什麼?前面四十年心地不清淨得到的這個果報。
所以我們想要身得到輕安健康,心要清淨。尤其是要放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特別是欲望,欲望太濃了,那就往往會有很多的病。另外是什麼?脾氣大的也會很多病。所以要把自己的心,這些煩惱要調伏、要放下。那我們想說到臨終的時候,不要有病苦,自在往生,最關鍵的就是你現在就得放下。我們也送過不少人往生,給臨終助念,往往看到臨終人有病苦的,都是因為他平常沒放下。你想要自在往生,甚至預知時至,沒有別的方法,只有放下。現在如果早放下,你的心清淨,你甚至很早就能夠預知什麼時候往生,要不然這個死的苦痛就得受。『死極苦痛』,這個苦真的是到極點了,佛比喻說猶如生龜脫殼,那烏龜活的你把牠的肉體從殼裡面拔出來,你想想牠多痛苦。人的神識從肉體裡出來也是一樣,除非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那是蒙佛力加持,那可以一下子就走了,一點苦都沒有。像我們前幾天二月十五剛送走的這個淨悟老法師,她就是,她臨終還是有苦,她有病,但是頭腦算清醒,念著阿彌陀佛,念著「佛」就走了,這是什麼?決定是往生。如果說他臨終的時候沒有念佛,沒看到佛來接,即使你給他助念也不能保證他一定往生。所以這個死的痛苦,我們還沒死過,所以沒這個感受,可是佛給我們這樣講我們得相信,你再去看看那些臨終的人就在眼前,你要警覺。所以我為什麼很喜歡去助念?助念真有好處,讓自己有高度警覺心,看到別人走,想想自己走的時候怎麼辦?這是自利,自利利他。
底下說『惡臭不淨,無可樂者』,這是講我們的身體,你看要是一個禮拜不洗澡,身上就有臭味很難聞,這是什麼?所謂新陳代謝,身體的細胞都要排那些污垢,排出來的東西要是不洗干淨,那確實就會變成「惡臭」。臭是果,惡是因,為什麼我們身上會排這些臭的東西?因為我們的心中有污垢,那就是惡,有惡念!什麼是惡念?自私自利就是惡念。凡事先想自己,不想別人,那就是惡念。那我們想一想,這一天到晚想別人的多,還是想自己的多?你要是想自己多,那難怪身上就有惡臭,愈是造惡的人,身上味道愈難聞。一個人修善積德,他身上還比較清爽一些,如果能夠持戒念佛的人,這個心清淨,身也就比較清淨。所以這世間哪有什麼可樂?「無可樂者」。萬法無常,都在剎那剎那的生滅,根本都不是真實的。你要想在這裡頭得到快樂,告訴你,這打妄想!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
『宜』是應該,你應該要下定決心,要『決斷』,決斷生死,要出離六道輪回,生死輪回是太苦了,我們一定要有出離心。有出離心的人就叫覺悟,如果在這世間還不想出離,還覺得這世間還很有滋味,還有很多很多沒干完的事,很多很多的想法,很多很多的計劃,這種人沒有覺悟,當然他也就不可能決斷了。甚至學佛了的人,剛學佛的時候發心勇猛,真的是非常的精進,用心也很純正,可是學著學著,受到社會的各種染污、各種誘惑,心就開始退了。一退可能好多年都不能夠回頭,這是真的。
你看看,我自己就是例子。我二十四歲那年,在達拉斯,師父上人主持佛七,在佛七上開示,並且給最後一批悟字輩的法師剃度,當時我在場,看到那些報名剃度的人,我心裡都很想參加,那時候心很勇猛。師父上人鼓勵我好好學佛,送我一套《華嚴經》。我當時從我的寮房三步一拜,拜到師父座下接受《華嚴經》,發願要好好的讀《華嚴》,好好學《華嚴》,將來要弘法利生。二十四歲,我那時候在美國讀書。結果那時候因緣沒有成熟,沒出家。把《華嚴經》捧回自己宿捨讀,讀啊讀,覺得這個經典的意思也不明了,慢慢就覺得好像沒有那個趣味了。那學校功課也很忙,忙著做這些世間的事,所以拿博士,拿完博士在美國大學教書,教書在美國教了四年,然後又到澳洲,澳洲又是大學教書教了四年,你看這又好多年了。當然這中間都有聽經,但必定是被這世法染著,到了二00六年才開始真正覺悟,那也是師父上人的慈悲接引,鼓勵我發心,要走弘法利生的道路。這個願我幾乎都忘掉了,十多年了,師父再提起來的時候,才觸動了原來的善根,然後就堅定不移要把這個工作放下。辭了工作以後,跟著師父上人學經教,學到現在將近五年了,天天很努力的學,所以把那個善根又重新補足了,又有點像二十四歲那個時候,又想出家了,這種心才把它重新喚回來。十多年了,二十四歲到今年我三十八,虛歲三十九,十四年,那個善根就被埋藏住,不容易把它重新發掘。所以要決斷,不可以猶豫,不可以拖泥帶水,特別是了生死、出三界這個大事,沒有堅定的決心斬斷世緣,怎麼可能成功?對世間你只要有一樣放不下,那你臨終的時候都是障礙。
所以佛勸我們要『洗除心垢』,我就感覺到我的心垢很厚重,雖然是很早就開始接觸佛法,已經比很多人要好了,但是在這世間上染污了這幾十年,那心垢也是很厚,垢就是染污。現在覺悟了,要去洗,要想洗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洗掉的,你想染了幾十年了,哪能說幾天就能洗干淨?我辭掉工作了天天干、天天學經教,學了五年,心垢還有很多。心垢本來沒有,本來是清淨本然的自性,現在這自性全被這些垢障給擋住了,那我們要慢慢的洗,慢慢的開發自己的自性。用什麼方法來洗最好?那最好的方法可以說就是執持名號,這個方法快。佛講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幫你洗除心垢的,把你的真心顯發出來,他的目標都是一樣,就是明心見性,把這個垢障洗干淨了就明心見性了。有的人用參禅,有的人用持咒,這都是方法。那麼參禅,說老實話也不容易,為什麼?參禅你要有專門的環境,要有很清淨的環境,你在禅堂裡面用功,那麼一離開禅堂可能這個功夫就斷了。那麼持咒也是,密宗講持咒有很多的儀規,修行起來也有不方便。相比之下念佛法門是最方便的,念阿彌陀佛,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隨時隨處你都可以用功,你佛號可以不間斷。所以這個法門來得方便,更何況他有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靠自力更靠佛力。其它的法門靠自力就很難。所以為什麼我們這麼多法門當中選擇淨土,這是最方便最容易,而且證的果位也是究竟圓滿的,你一往生極樂世界,你就證得阿惟越致菩薩,你就一生不退作佛。在極樂世界什麼心垢都洗除干淨了。
『言行忠信,表裡相應』,這是佛教我們做人,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言語要以「忠信」為准則,忠就是心要中正,不偏不倚。如果心有自私自利,那就是偏了,你肯定有不忠。一定是大公無私的人才能做到忠,他無我,無我這心就正了。信是言語、行為要有誠信。忠信有個根本,根本是什麼?孝敬,孝敬是根,忠信是外表。你看「表裡相應」,表是表現在外,人家可以看到的,言行別人看不到。裡是內心,這裡是講的心行要一致,心口要一致,那真的要從孝敬來下手。所以你看三福當中,第一福頭兩句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教孝敬,這是學佛的大根大本。佛法的成就,就是孝敬的成就而已。假如佛的教誨我們不能落實,我們不是洗除心垢,而是天天染污自己的真心,那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這就不孝不敬。言行不忠信,那就是不孝敬。那麼那個心垢,垢是污染,往往都是由於情執而來,情執是垢污。我們天天如果還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的去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就不是洗除心垢了,是增長心垢。那障礙,所謂業障就增加了。所以佛在這裡勸我們,天天改過自新。底下經文說: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
你自己能夠洗除心垢,你就叫『自度』了,佛教我們先要自度,才能夠度他。如果我們自己不能自度,想要幫助別人,不可能。譬如說你自己要是沒往生的把握,你說你幫助自己的父母往生,這個不可靠,因為佛講的,不能自度而能度他,無有是處。所以你想真正幫助父母往生極樂世界,那你自己先要拿到往生的把握。那怎麼才能拿到往生把握?我們說得太多了,你要放下。你不肯放下,就往生沒把握,往生不是說你念佛念多少,即使你一天念二十萬佛號,你要不肯放下,等於沒用。只是念的時候口善而已,比罵人好,念佛總是比罵人好,口善。心呢?心沒有放下。所以我們自己要先要成就。那麼你真放下了,你這個功夫很容易成片,這句阿彌陀佛很容易就能夠不斷,功夫高一點,也不用很高,《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用不到一心不亂,只要功夫成片到上品,你就有自在往生的能力,這個每個人在這一生都能達到。所謂自在往生,就是你知道什麼時候走,甚至你可以隨時隨處走,想要在這世間多留幾年可以,想要早點走也可以。
有的人說我很想往生,如果阿彌陀佛現在來我就會走。問題是你知不知道什麼時候阿彌陀佛來?你不知道,那說明你沒這個能力,你生死不自在,那要修。你看我們的師公李炳南老居士,他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就生死自在了,他在大庭廣眾下就告訴大家,我自己拿到往生把握了。我們相信他絕對不是打妄語,沒有真本事他哪敢這麼說?拿到往生把握不難,你只要有功夫成片就可以。那麼李炳老是九十七歲才往生的,你看七十多歲,二十多年前就知道自己能往生。往生前兩年他宣布,說我講經再講兩年就不講了。大家聽到李炳老這麼一說不知道什麼意思,跑去問我們師父,我們師父說,他是兩年之後往生。因為李炳老在這個世間唯有一個目的,就是講經說法,假如說他兩年之後不講了,那就是兩年之後往生。果不然,真的兩年之後往生。你看兩年之前他就預知時至,這心就清淨,所以他有這個感知。心不清淨,沒有這個感知。不僅是感知什麼時候往生,其實你很多事情你都知道,你有預感,你自己會提早做安排,不要等到臨幾天前,再臨急臨忙的去做准備,那就不太自在。所以這個預知時至是愈早愈好,及時做准備。
你能夠有自度的能力了,那麼你也不能夠丟下眾生不管,這時候我就勸你最好多待在世間別走,為什麼?你在世間能夠幫助眾生,你『轉相拯濟』,你能在這世間多帶幾個人往生。像劉素雲居士,師父給好印證了,得念佛三昧了,那是決定有把握往生,那我們就啟請她老人家別那麼快走。師父上人那肯定更是功夫在她之上,他也是自在往生,那我們也要請佛住世,啟請師父上人多住世,別那麼快走,「拯濟」苦難眾生,拯是拯救,濟是濟度。尤其是現在這災難這麼多,確實要這些大菩薩們在這世間救度眾生。如果菩薩都走了,那眾生就更苦了,就好像沒有依靠一樣。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經文,自己要發心,不能說我去靠別人,我去靠師父,你這樣想就麻煩了,你永遠不能自度。靠自己!我自己要拿到往生把握,我自己要做眾生的依靠,你要有這種承當。
在本經裡面,前面我們讀到經文,「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你即使供養恆沙聖人,那是修福,修福不如你自己堅勇求生淨土。要求往生,這個要緊!這是自度。你做再多的好事,假如不能往生,還搞六道輪回,那你所修的善只是變成人天的福報,那個福會有享完的時候,享完了又墮落。所以我們一定要以自度為我們的重心。假如自己沒真正得度,就是沒有真正把握往生,那我就不能把全部的精神、時間放到度化眾生上,這不可以的。要把主要的精力、時間放在自度上,放在自己念佛、研習經教上,信願行三資糧要具足。等你自度了以後,你就可以全副時間、精力用於度眾生,當然那也會受影響,但是影響要有個底限,底限是什麼?你一定能往生,哪怕是下下品往生也行,但是不能夠比下下品再低了,不能往生我去度眾生,那個犧牲就太大了,這也是佛不贊成的。
你看過去天台智者大師,他擔任寺院的執事,帶領大家修行,這對他有沒有影響?會有影響,但是人家保證能往生。所以他臨終的時候弟子們問他,你往生極樂世界是什麼品位?智者大師說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中品,這個品位不算高,以他的這樣的一種德行,這種對經教的深入,他完全可以上上品,但是因為執事,做很多的事情,影響自己修行,所以品位降低了,功夫不夠,品位就降低。但是他有個底限,一定能保證往生才行。然後幫助眾生,你也才能夠幫得更得力。那麼幫助眾生最重要的就是把佛法介紹給他們,尤其在現在,災難為什麼這麼多?我們知道,因為眾生造業感召的。拯濟,第一個你要讓他回頭,別再造業了,這是第一步的拯濟,首先把他們從災難當中拯濟出來。用什麼方法?用教學,尤其是因果教育,因果教育挽救世道人心最有效,印光大師說的。印光大師是民國初年的人,距我們現在將近一百年,他說,若要挽救世道人心,如果捨離因果教育,哪怕聖賢佛菩薩再來也沒辦法。換句話說,你想要拯救人心,只有靠因果教育,把因果報應的道理和事實要給大家講清楚。人懂得了因果自然生敬畏心,他不敢造業了,知道造業必定受報應,他就會收斂,這是拯救現前社會災難的最好的途徑。然後要把佛法介紹給他,首先得讓他回頭,回頭之後,他才肯學佛,他心安了才能學佛。災難化解了,佛法才能興盛,所以我們師父老人家現在極力提倡大家要念佛,回向這個世間消災免難。如果這世間都是災難,我們想要學佛也很難成就,沒有這個環境。那麼眾生接受佛法之後,還要給他介紹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殊勝方便的,而且又究竟圓滿的法門,讓他一生能成就。這是對不同根性的眾生一步一步的去接引他,讓他的根機愈來愈成熟。
底下說『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這兩句是講我們如何用心,「至心」就是真心,「求願」就是希望自己的願能夠得到兌現、得到滿足,那我們有什麼願?只有求生淨土的大願,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眾生。現階段以自度為主,方便度眾生,隨緣來度眾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那就以度眾生為主,這是我們的願。除了這個願可別再有別的願了,別再想著什麼升官、發財、事業順利、將來兒女成群,這些東西都是娑婆世界裡頭的,要放下,放下不一定說你什麼都不做,你做還得要做,敦倫盡分,但是心可不能執著,一執著就壞了。
「積累善本」,這是講積功累德,斷惡修善。那麼善,我們常常都提到淨業三福,善的標准在淨業三福,你把淨業三福做到了,才可以稱為是善男子善女人,這是大乘經典裡面講善男子善女人的標准。那詳細的說明淨業三福的就是《地藏經》,所以《地藏經》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為什麼?它是我們這個《無量壽經》的基礎,也是一切大乘法門的基礎,它就是讓我們修三福。那麼三福是善,善之本是什麼?本是根本,善的根本就是一句名號。你能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念不停,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你這三福全落實。你所修的正是大勢至菩薩的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善本。
『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我們現在已經得到善本了,關鍵是看我們肯不肯修,肯修決定成就,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而且根本不難,是易行道。遇到易行道你不能成就,那只能怪自己,自己什麼?懈怠、因循、自欺。修道人最怕是自欺,自欺是什麼?自己不肯真干,遇到了這麼好的法門當面錯過,不肯精進努力,對不起自己,這叫自欺。所以佛勸我們雖然一世精進勤苦,只是「須臾間耳」。這一世就是我們一生,縱然你活到一百歲,不也就是一百年嗎?一彈指間就過完了,要精進、要努力的修行,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現在再苦再累,熬過去了,一轉眼工夫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了。所以這個光陰似箭,我們可不能夠浪費時間,不能讓光陰空過,要努力去念佛,要真正的修善積德。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你看我們一世精進勤苦,換來的是『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太值得了!無量壽國就是極樂世界,短短這幾十年光陰過去了,一生到極樂世界,那是「快樂無極」,沒有邊際的快樂,極樂。這個極樂是沒有苦的樂,沒有苦就叫極樂。我們這世間不能沒有苦,你看三界裡有三苦,欲界裡有八苦,我們都離不開。把這個三苦、八苦離開了,那就是快樂無極。為什麼不肯努力?為什麼不能真干?
『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這是講你永遠脫離六道輪回了。你要再回到六道裡頭就不是凡夫身了,那是菩薩身,你是乘願再來的,願力受生,不是業力受生。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你才能真正幫助一切的眾生,現在我們雖然有一個善心想幫助眾生,但是很難幫,而且幫助都不圓滿,往往是事與願違,一個是自己智慧能力不足,一個是眾生業力深重,你幫不了他。那如果幫不了那就趕緊念佛求往生,一往生到極樂世界,你要回來幫就方便了,你在極樂世界看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跟你有緣的人,他們現在在哪一道上,在受苦還是受樂,你完全看到,你清清楚楚,那你慈悲心很重,你想趕緊幫助他們,行不行?可以,你一往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磕個頭,說「阿彌陀佛,我很憐憫這些苦難眾生,可不可以讓我立刻就回去乘願再來、廣度眾生?」阿彌陀佛一點頭,准你,去吧!你立刻就六種神通具足,那你回頭來的時候可真的是大菩薩,阿惟越致菩薩,你在六道當中也沒有生死的苦,雖然示現的跟他們同類身,但是你不會有苦受,你拔除了生死之本了。生死之本是什麼?就是執著,你沒有執著,你也沒有分別,哪來的苦?沒有苦惱之患了。你不會害怕苦,你知道那個苦是空的,是因為執著妄想而生。你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哪來的苦?
『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在極樂世界壽命之長,不可計劫,時間太長久了。而且是不老,你說壽命長了,老那也很辛苦,現在人恭祝你長命百歲,很多老人可能聽了,我不要長命百歲,我夠辛苦的了,早點走更好。為什麼?有老苦、有病苦,那個長命確實不是樂,不是幸福。要老,健康才值得,不健康的老那真的是生不如死。在極樂世界不一樣,極樂世界那真長壽,壽命千萬劫,但是永遠年輕,真的叫長生不老。那福報之大,前面經文我們看過了,自在隨意,得大自在,一切是隨心所欲。後面佛勸勉我們,我們來看經文:
【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
這是教我們應該各人精進,『求心所願』,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且遇到有緣的人也願意幫助他們認識淨土,這也是我們應該有的心願,那我們自度度他。『無得疑悔,自為過咎』,對於經教不可以懷疑,尤其是對這個淨土法門。這個淨土法門最重要的是信心,有懷疑了那是大障礙。那麼修這個法門也不要後悔,看到別人修的法門好,你覺得那個人修得很不錯,我應該改修他的法門,這就悔了,這就中斷了,往生可能就不可靠。那一般的人往往都有兩種疑惑,第一種懷疑,經上講的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接引我們往生,這事可不可靠?阿彌陀佛縱然有,他接這麼多的眾生接得過來嗎?懷疑佛,懷疑極樂世界,但是他也念佛,他念佛也很精進。聽別人說念佛好,他就使勁念,反正他心裡想,念佛要是能往生極樂世界,真的像經上講的那麼好,那當然好,萬一不能往生那就算了,反正我也沒虧什麼。他這麼個想法,試試看吧,用這種心態。這種心不健全,念佛精進這是很好,能不能往生?如果他念到心清淨,他念到功夫成片,心清淨,這種人他能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邊地疑城,後面經文我們會講到,主要是因為帶著懷疑來念佛。
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面談到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有懷疑,縱然是不間斷、不夾雜,你只能往生邊地。如果你念不到不夾雜、不間斷,那往生不了,這個我們要懂。所以懷疑是很大的障礙,而且這是「自為過咎」,自己設的障礙。這個咎也是過失的意思,自己自取的過失。那麼往生到邊地,這邊地也很不錯,那個境界跟夜摩天,跟天那種境界享受是一樣的,只是他們不能夠見佛,不能聞法,時間有多長?五百年,五百年當中他們在裡頭悶著,邊地疑城,五百年之後他自己忏悔了,知道自己懷疑是錯誤的,然後一忏悔就能出來了,就能見佛。那這『五百歲受諸厄也』,這個「厄」是什麼?厄運,在極樂世界本來是功德殊勝,無量的智慧德能現前了,但是他沒有,這是邊地疑城。那麼剛才講的疑惑第一種懷疑佛。
第二種他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曾經造過很多的罪業,業障深重,恐怕是往生不了。這個情形,我奶奶有這個問題,她總說自己脾氣不好,而且過去也墮過胎,造過不少業,自己恐怕不能往生了,她懷疑自己。我就勸她,我說,「妳不可以這樣懷疑,要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有能力接妳,妳再重的業,這個業好比是一片雪花,阿彌陀佛的願力好比是一個大的煉鋼熔爐,幾千度高溫,這雪花還沒有進到這個熔爐裡頭早就消散了,妳可以帶業往生,是多重的業都能帶,這是阿彌陀佛願力深重」。慢慢去開導她,不可以相信自己業障重不能往生。所以這種情形,我們遇到了要懂得開解,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家人,讓他們真正生起信心。那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彌勒菩薩是我們聽眾的代表,他在這裡說的這幾句話也是代表我們說,這個話我們自己想想,是不是我自己的心裡話?彌勒菩薩說,『受佛明誨,專精修學』,接受了佛陀的明白的教誨,有沒有真正明白?有沒有真正的覺悟?如果是真正明白覺悟的,一定是『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你肯定是專,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專學《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師父教我們,這《無量壽經》首先念上三千遍,念得滾瓜爛熟,把它背熟了,這是第一步,咱們有沒有做?第二個,念熟了之後要深解義趣,你得聽經聞法,然後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才能提得起這些經文的教誨,你才能夠力行,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千萬別再懷疑了。懷疑如果還有,那就要多聽經,把這懷疑給斷掉,斷疑生信,那你就真有福,你極樂世界才能真去得了。那麼這一章經文我們就講到此地。下面我們來看第三十五品的經文: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這一品經文是世尊為我們說明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社會種種的惡苦的情形,這三千年前說的情況,我們現在看看這個社會確實跟佛講的一樣,真是五濁惡世,眾生苦不堪言。我們來看經文: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首先佛是贊歎彌勒菩薩,以及當時在法會上的這些菩薩弟子們,說你們能在這個世間『端心正意』,這是嚴持戒律,為世間做最好的榜樣,這個是非常的難得。眾生由於愚迷,不辨善惡、不辨是非,甚至連利害都不能分別,所以造作很多的罪業。那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跟這些眾生接觸,能不能夠不受他的污染?能不能夠也跟這些菩薩們一樣端心正意,『不為眾惡』?這確實不容易,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這個惡眾生在一起,難免受他們的影響。如何能保持我不受污染、不會墮落?我們師父老講,只有一個方式,那就是你天天經教不斷,天天跟佛菩薩學習,聽佛菩薩的教誨,才可能保住你不為眾惡,不去干壞事,不會墮落。所以在這個世間你能夠天天不離經教的,你就可以不墮落,那就是『甚為大德』,這就是我們世間的大善知識了。如果離開經教,哪怕是很短的時間,三個月,你要是不學經教了,你肯定會墮落。這我自己就有體會,我用不上三個月,三天就肯定完蛋了。假如說你要是三個月不聽,你行嗎?煩惱一定起現行,這個世間就是濁惡,想修行、想進步太難,想墮落太容易了。所以這第一句經文佛告訴我們,等於是這一品經文的總綱領,非常重要。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再造惡。什麼叫惡?想自己就是惡,你不能再想自己,你要想到正法,要想到苦難眾生。如果是什麼事情都是要隨著我的意思去辦,那是想自己,用自己的好惡來決定你自己的行為,那就是作眾惡,把自己放下,我要想著為正法為眾生,做什麼能夠真正為佛法為眾生我才做。要是跟佛法和幫助眾生有抵觸的,甚至不相干的我們都不做。底下具體給我們說明: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這是佛說明為什麼在這個世間,你能夠「端心正意,不為眾惡」就是大德,因為『十方世界』都是『善多惡少』,比較容易『開化』。這是講我們娑婆世界現在特別的濁惡,比起他方世界來講,真的是濁惡到極處。其它的諸佛世界比我們這兒好,沒有那麼濁惡,眾生沒有像我們這裡的眾生那麼樣的不道德,那麼樣的自私自利,所以在那個世界裡要教他們比較容易,他們也不會墮落得很厲害。我們這兒不一樣,我們這兒墮落起來是一日千裡。那麼十方世界是他們因為善很多、惡很少,環境不會受污染,就容易「開化」,佛菩薩去教化那裡的眾生,開是開導,化是教化,開是因,化是果,眾生聽了佛陀的教誨就能覺悟,就有轉變,這就是化。
這裡底下說『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五惡世間」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時代是不是?你說眾生自私自利是不是到極處?我是聽說這新聞報導上講,說有一個人開車撞傷了人,結果撞傷之後本來他自己就應該感覺到非常的歉意,應該趕緊做補救措施,這才是個正常人。結果沒想到他下了車之後,就把那被他撞傷的人就殺了,為什麼?他覺得這個人如果活著會對他帶來很多麻煩,干脆先下手為強把她干掉。這是最近發生的事情,讓我們聽了簡直是怵目驚心!現在人你看自私自利到這個極點了,覺得有麻煩就把他殺掉。那人與人之間是這樣的一個心理狀態,到大的范圍,國與國之間也是這個心理,那大國看到小國,小國不聽我的,不把石油給我,我就打你,這麼麻煩,把你干掉了就不麻煩了,他也是這個心理。所以你看現在的人心比十年前就差很多,那個人心之巨變真叫「劇苦」,劇苦就是因為人心險惡而得來的。那再過十年,如果地球還在,十年之後地球在不在不保險了,假如地球還在,你再想想那時候的人心,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覺得麻煩就把你干掉,那以後就是哪個國家覺得你這很麻煩,一個原子彈把你掃平了就不麻煩了。
所以在這樣的世間當中,那個眾生的苦難就太多了。所以災難為什麼這麼頻繁?全是惡業招感。所謂看一葉而知秋,一個例子你就能想到現在社會的人心是什麼樣子的,那你就可以預卜將來那個苦難、災難是愈來愈嚴重。這個根本原因在什麼?沒有聖賢教育,沒有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人心都學壞了。只要有這個教育,人心就能變好。人學好也不難,你得給他好的這些教學內容,人性本善,只要你真正接觸了這些好的這些教學內容,很快就能變過來。所以我們自己覺悟了,真的也要有這個義務去幫助眾生也覺悟。所以我自己也是發心,這一生專門從事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真正能夠最快速度的轉化人心,這是幫助世人離苦得樂的究竟法。這個五惡世間的五惡,本品的經文就是下面會說到,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講五戒所對應的五惡,殺、盜、YIN、妄、酒,這是一種說法。這殺盜YIN妄我們底下看到的經文很明顯,酒這是最後一個段落的酒,有的古德看法是說這是講十惡裡頭的意惡貪、瞋、癡,這兩種說法都很好。合在一起看,這五惡實際上也包含了十惡,殺盜YIN妄這是身和口的惡,意有三惡,合在一起十惡。所以這一品經是教我們修五戒十善,這才能夠遠離劇苦,巨大的苦難。而真正究竟離苦得樂就是求生極樂世界,你想在這個世間真正得到樂是不可能。下面經文我們再看: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降生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他為什麼要示現成佛?目的就是『教化群生』,所以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教導眾生認識宇宙人生真相,他明了了人生真相以後,他才能離苦得樂。這個「群生」包含的范圍就很廣,不光是人,包含九法界一切眾生,讓他們怎麼樣?『令捨五惡』,把殺、盜、YIN、妄、酒斷掉,把十惡永除。那麼「捨五惡」就能『去五痛』,這個「痛」是苦痛,在我們這世間所受的苦,你看日本的海嘯、地震,這人就受苦。為什麼會有苦?這個把根本的原因說出來不好聽,什麼原因?就是因為眾生造惡業,那過去的罪業就不說了,日本曾經在侵華戰爭中所造的這些罪業,《易經》上講「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個余殃還沒報應,先輩造下的罪業,子孫得受報應。那還有一個是現前這些人也在造惡業。你看看這次海嘯當中被摧毀的一個城市叫氣仙沼市,這是日本一個最大的漁業基地,它是世界四大漁業基地之一。我們看到那些圖片,它那些魚類的加工廠,那鲨魚屍體堆積如山,鲨魚抓上來之後,先把魚翅給砍了,然後就開始破膛,清理這些裡頭的內髒再賣,那個殺生的場面慘不忍睹,血流遍地。所以這次海嘯我們看到那個圖,這個城市整個被毀了,被水淹、被火燒,這是五痛五燒,都是因為五惡得來的,尤其是殺業。那五痛是現報,五燒是來生,要到惡道裡面去報,這個五燒尤其是講地獄,地獄裡面都是猛火。所以佛勸我們要離開五惡這個因,才能離開五痛五燒的果。
『降化其意』,這個「降」是降伏,這個「意」是念頭,自己心中所想,想什麼?現在人想的自私自利、貪瞋癡慢、欲望,想這些,這些要把它降伏掉,讓自己的心地回歸到清淨、純善。『令持五善,獲其福德』,這個五惡的反面就是「五善」,離開了惡就是善,因為善是自性中本有的,你把惡給去掉了,那就是善。斷惡修善,要努力去做,你才能獲得福德。福的基礎在德,如果是沒有德,那個福保不住。我們看到很多現前大富大貴的人家,往往不是富不過三代了,富不過三十年,這一代就完了。你去看看那些造惡業的人,他可能有大富大貴,可是他沒到命終,福就給享完了,享完之後會出現什麼情形?他遭災難了,生有重病,或者什麼?家裡不和,爭斗、爭財產,或者是什麼?他可能因為犯罪被抓起來,锒铛入獄。中國也曾經評過幾個首富,有好幾個都在監獄裡蹲著。這是說明什麼?福如果沒有德做根基,那福很快就享盡。所以修福最重要是積德,積德能夠讓你保住你的福報。為什麼古人講富不過三代?因為第一代人他積德,他有福;第二代享福了,他就忘了積德;到第三代沒有德了,光是來這裡窮凶極欲的來享受,很快就敗家了。現在因果報應特別快,真的不用等來世,你在這一世就能看分曉了,快則三、五年,遲的也就是十幾、二十年就能看到。凡是說積善之家那肯定是會有很好的福報,災難來了也不會受很大的損失。那不積德,不肯修福,不肯布施,災難來了他是首當其沖,那就苦了。
所以這是佛教我們斷惡修善的原則,真正對因果報應要深信不疑,你這個斷惡修善就很自然,凡是因為不肯、不能夠相信因果,那就是他不能夠斷惡修善,他斷惡修善也不會徹底。那麼更有甚者是什麼?不僅不肯斷惡,還遮掩自己的惡,文過飾非,給自己申辯,不肯忏悔,那惡就斷不了,然後他也不肯修善。或者是什麼?他修的那個善為了沽名釣譽,扮成一個慈善家的模樣出來,向世人證明,你看我修多少布施,我做多少慈善,生怕別人不知道,希望媒體使勁報導。而且他布施的時候用傲慢的心,高高在上,好像要別人來跪著接受他的布施才行,用這個心態,這都不是修善,這實際上都是造惡,損自己的福。做那麼一點點布施,是有一點福,馬上這個福就報了,這新聞媒體一報導,他福就報掉了,出了名了,名也是福。你看《了凡四訓》講,名亦福也,造物所忌,天地鬼神忌恨的是那個老是愛出名的人,往往這些世間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你去冷眼觀察一下這個世間,那些所謂的大慈善家,沽名釣譽的,你看看他有幾個好死的?你冷靜觀察不難發現,真是「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以一切要從真實心中做去,不可以搞邪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要懂。
好,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來一起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