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喻但持佛名,隨彼根行,九品往生,皆不退故。】
念佛功夫深淺,不在於念佛號多少。我一天念十萬聲,他念九萬聲,那我比他就高,不見得!我念十萬聲伏不住煩惱,沒用處,他一天只念十聲,他那個十聲念得心平氣和,念得五欲三毒無量煩惱、偏乘外道一切見病統統伏得住,這個十念的功夫比十萬聲高,它管用。功夫淺深在這個地方看,不在於多少,在於佛號得不得力,能不能伏煩惱,能不能斷煩惱。
如果他念得能斷煩惱,比伏煩惱的功夫又高了;如果念到見性,比斷煩惱的功夫又高了。念到見性是理一心,念到斷煩惱是事一心,念到伏煩惱是功夫成片。煩惱伏不住就不能往生,能伏煩惱就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疏忽了。『隨彼根行』,「根」是根器,「行」就是他修行的成就、成果,果報是『九品往生』,品位高下完全看你這句佛號得力不得力。
儒家講「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他心裡沒有冤家對頭;這是世間法。佛菩薩大慈大悲,哪裡有看不順眼的人?我們覺得人家看我們不順眼,其實是自己心裡作祟,是自己造成的。六祖大師常教誡人,修行人一定要內省,要反省。所以他能成功,他不見別人過,他只見自己過,他能夠成佛成祖。
在我們中國,大舜為什麼能成為大聖人?他就是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他的父親,他的後母,他後母生的弟弟,你們讀歷史,一家人虐待他,處心積慮都想把他害死。那個環境,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相處,舜他怎麼能處呢?他常常想,他沒有覺得他們三個人不對,只覺得自己做得不對,為什麼不能得到別人的歡心?為什麼不能得到別人的同情?他專想自己,把別人忘記了,他認為他的父親、後母、弟弟都是好人,總是自己不對。所以到最後,一家人都被他感化。
當時皇帝堯王聽到這樁事情,召見他。這樣的人都能感化,他要是做皇帝豈不能感化一國嗎?所以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皇帝位置讓給他。這種功夫就是菩薩修行的功夫,六祖所說的「真正修道人,不見他人過」,為什麼不見?他就是內省。這個內省不得了,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成就自己的清淨心、慈悲心、平等心。所以這是互為增上緣,舜要是家裡沒有這三個人,他不能成聖人。他為什麼能成聖人?就是這三個人幫他忙的。
我們念《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提婆達多是惡人,不是好人!經上講,提婆達多跟釋迦牟尼佛這個冤家對頭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可是釋迦牟尼佛對他非常感激,如果不是提婆達多,他不能成佛。因為有這麼個冤家對頭,他就跟大舜一樣,時時能夠內省,成就自己的道心,成就自己的道業。所以提婆達多幫助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這個也是無量的功德。提婆達多墮地獄,他因為害佛,出佛身血,存心要把釋迦牟尼佛謀害,這個罪業墮地獄。佛派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到地獄去探訪他,回來之後,釋迦牟尼佛問他:他在地獄怎麼樣?快樂得不得了,像在天宮一樣。他幫助釋迦牟尼佛成佛,雖然在阿鼻地獄,他那個地獄特別,享受跟天宮一樣,福報太大了。各有各的報,惡有惡報,福有福報。阿鼻地獄裡還有福報,這個不可思議!諸位如果真正能夠明達這些事理,你在順逆境界裡面自然就心平氣和,你的功夫才能上軌道,你才能得利益。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六十三集) 19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