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雲繼夢法師:修行上最重要的,就是要除滅煩惱的基因。怎麼除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一句的文法跟前面有點不太一樣,經文應該是有缺漏。它前面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這裡則告訴大家為何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呢?應該是須菩提這樣提問,佛陀再答:“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為人演說”要能夠“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各位懂吧?我看大概都不懂,否則怎麼每次去為別人說佛法,說到後來都爭得面紅耳赤?這就是取於相,非常動啊!不是如如不動。與他人談佛論法,為什麼弄到後來會吵架呢?就是著相了嘛!經文這裡說“不取於相”,可是你又懷疑:“我到底要如何跟別人講,才能不取於相?講了不就取相了嗎? ”問題就在這裡,工夫也在這裡,關鍵在於你能否“隨緣”。你若一開始即抱持“我來為你講佛法,我就是要講佛法”的念頭,各位,你只是要講你的佛法,錯了!

  佛所說的佛法,是說“對方”想要聽的法,而不是“我”要講的法,要記住這個差別呢!現在大家會跟別人起沖突的原因往往就是“講我想要講的”。你會不會說別人想要聽的,而不是發洩你要講的?你必須去講人家能入耳的,而不是拿自己想說的拼命去灌輸給別人。個性耿直的人最常發生這種狀況,他不懂得拐彎抹角,這樣就是這樣,他沒辦法靈活轉個彎去表達。其實,要表達的意思不都一樣?但他就是不懂得轉,以致於常跟別人吵架,所以我們才會去勸:“唉呀!不要跟他吵,他是好意的,其實他是好人。”那個好人總是會得罪人家。哪有得罪人家的好人?但我們就常犯這種毛病。

  佛陀不是這樣了,他隨眾生根器而予以開導、啟發。因此佛有沒有說法?沒有,因為都是眾生要聽的,不是他要說的。佛陀講經四十九年,卻又“不說個字”,因為他並未講他自己要講的,他是說眾生要聽的。你能否體會這一點呢?

  大家務必了解這一點,談佛法要談他人想聽的,他喜歡什麼,你就透過他所喜歡的去啟發他,讓他達到止於至善就對了。何必那麼霸道、那麼專制,非得要講你的,還讓人家跟著你走?倘若你有福報,這點尚可做得到,否則講到最後,唯有你獨行,沒有人會跟著你走。

  所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有沒有講?有啊!為人演說,但我自心不動,這句話非常有意義。各位,學佛學不成不要緊,但這句話要是能學得成,你就賺到啦!學一點,說別人想聽的,不要只發洩自己想講的,否則一定沖突、吵架。從今以後回去想想,跟太太或先生談話,也要記住這個原則去做,明白嗎?

  “何以故?”為什麼要說他要聽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再怎麼說都是有為法,講“你要講的”是有為法,說“他要聽的”也是有為法,反正都屬有為法,為何還要執著呢?這樣,你就了解了。這句話在此順得很美,然而一般人都不是這樣引用,以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背一遍就功德勝彼。要知道,能說他人想聽的,才會其福勝彼,否則光顧著自己暢所欲言,沒有福.因為你執著。

  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乃因“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執著自己想說的,告訴他:“佛法有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回你:“開玩笑!錢有多好用,你知道嗎?什麼夢幻泡影!”那你就沒功德了,沒有福德了。你必須順著他,他因為股票直直落而煩惱財產縮水,你提醒他:“兄弟呀!該賺的都賺了,該賠的也賠了,無所謂嘛,賺是有為法,賠也是有為法。你煩是有為法,不煩也是有為法。煩,一天是二十四小時,不煩,也是二十四小時,不管如何,都是夢幻泡影啦!”他一聽,心裡登時寬松一些,他心結一開,你就得福報了,這才叫其福勝彼。

  他正當心煩意亂,你若叨絮道:“老早叫你不要買,偏偏不聽,貪心嘛!抓雞不著蝕把米,自作自受嘛!不過不要緊,反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樣講,他不跟你翻臉才怪!記得!揀人家中聽的來講,並不是件簡單的事。社會上很多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是唬人的伎倆,而我們則以“關懷”為出發點,為他的心靈解套,不管什麼狀況,都站在他的立場為其設想,這是一種慈悲。

  前幾章提過,了解自心,乃是智慧,了解別人的心,乃是慈悲。了解他人的心,就需要關懷他,站在他的立場,否則你從何關懷?怎麼了解他?這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以其立場為出發點來關懷他,才能知道他的心是什麼狀況,慈悲也就現前了。所以這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純粹是慈悲的展現,不止是智慧。這雖是“般若性空”的一種表達方式,但也是慈悲的展現。你依此而行,會發現它真的是不可思議。

  經文至此末尾,真有畫龍點睛之妙,回過頭來,畫下句點,卻是個驚歎號啊!經的正文至此可說已經結束,最後一句話帶回來站在眾生立場設想,《金剛經》始終不離眾生。其實這部經在整個“般若部”裡,只是其中一段,前、後都有經文,而這句話只在這裡被引用出來,意示《金剛經》的部分至此結束,後面則屬流通分了。正文至此,不僅文句美,涵義更是非常完美。你必須有所了解,否則弄到最後就只會背那四句偈,只見文句之勝,而無由體會其涵義之美。《金剛經》至此結束,下面為各位另作一點補充。

  《金剛經》全名應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連金剛那麼硬的東西都能斷,故稱“能斷金剛”亦即金剛那麼堅固都能破的意思。“金剛”在當時是最堅硬之物,現代稱“鑽石”,故《金剛經》英文譯成Diamond Sutra。如今聽說祖母綠比金剛還堅硬,這我們不管,但需由此處體會,煩惱對人而言實在是硬如金剛。人人都想斷煩惱,問題就是沒辦法,頂多做到“壓住”煩惱而已。

  你很煩惱時,有人邀請你:“走!出去散散步。”這只能算伏住煩惱而已,因為眼前這個煩惱即使除掉了,將來還是會再生,所以問題不在於這個已產生的煩惱,而是你本身就有孳生煩惱的基因,而學佛就是要斷除這個。人有兩種基因,一個是孳生煩惱的基因,一個是拒絕接受煩惱的基因。你能否拒絕接受煩惱,煩惱一生即不接受,任隨它去,你能嗎?不負責任的人看來似乎可以,不過那稱不上不受,而是根本沒有責任感。

  修行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除滅煩惱的基因。怎麼除呢?就是前面所提過的修行方法。斷除孳生煩惱基因的這種智慧,就叫做無漏智。眾生煩惱無數,猶豫不決、三心二意、鑽牛角尖、嫉妒、懷疑、嗔恨、貪心……凡此皆是有漏煩惱,修行的重點、關鍵就是要懂得把它除掉。

  學了《金剛經》這個法,應該要懂得於其中抓一點工具,也就是其語言模式,那個三段論法——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法相,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這種語言模式必須帶著。我只是隨手舉個例子而已,你可以就這類語言模式中自選一個帶著,用以訓練自己去認知、去深入《金剛經》的思維模式。

  很多人都學《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之中佛陀有三十四個捨利弗的提稱,那個情境有如釋迦牟尼佛對著捨利弗不斷地耳提面命:“捨利弗!……”你就把接在“捨利弗”下面的那句經文背起來,當成疑情去參,任何一句皆可,這對你會有極大的助益,生命品質會因此一步步成長。《金剛經》也可運用此法。

  修行法門很多,現在我做個總結,提醒各位用這樣一個方法,就把經文背起來,如“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你也可以背誦“佛說法相,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那麼,第一個法相是什麼?第二個法相是什麼?第三個法相是什麼?我們生活在世間這麼久,有時會發現人生真的非常奧妙。我剛開始學佛,拜廣欽老和尚為師,十幾年間,我前後請問他“如何學佛”三次,三次他都用閩南語回答:“念佛!念佛!”我就覺得奇怪,再怎麼問,都是這個答案,別人去問,他也是這麼說。後來我才發現,他所說的念佛,其實並非一般所謂的念佛,這就必須自己去參了。生命的縱深需要自己去開發,不能光停留在表相上。

  人生的生活亦然,愈親近的人愈會吵架,因為都一直活在表相上。我們應該從家人間的關系開始訓練自己,深入去了解家人所說的話,愈能深入,愈會感受到那份幸福與自在。假如你感受不到,那表示你根本尚未深人。現今社會,很多夫妻或父子形同陌路,彼此互不了解。因此我鼓勵各位參加華藏工程,想要彼此更深入認知,一定要推動家庭華藏工程。參加華藏工程,對於人性的了解、自己內心的認知,及對於他人之心的認知與感受,這方面的能力會迅速增長。

  你不要以為我們在課堂上講的,你看看、聽聽就都懂了。其實,這裡面的理論既多且深且廣,再過十年,我再講一遍,還會更精彩。這裡面的縱深極深邃,愈到後來,我們對生命的體驗與了解更是蟠然有異、迥然不同,希望各位真正去感受它。接著看經文最後的結語。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是流水文,從經文結構來說,稱之為“流通分”,乃結論的意思,本文至此為止,理論講完了的意思。

  今天有同修問了兩個問題,我先來回答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師父曾說,需要找一尊佛,記住其法身,及結手印。如此是否與《金剛經》的不生法相有所沖突?”這是密法的修法,你照著這個規矩修,兩者是不一樣的。“不生法相”乃就空性的立場言,“不生法相”即能進入本體,而密法的修行則是從本體起作用。也就是說“不生法相,是名法相,即非法相;非法相,是名法相”,從“非法相”進入“法相”的這種修法,叫做密法。它把什麼秘密傳下來?就是“空性”部分的秘密,亦即必須先證得空性。假如沒有證得,直接要從這裡修法也可以,但必須有一個要件作為前提,就是絕對服從上師的指導。

  我們北傳佛教通常不這樣強調,因為有“如何證得空性”的這個部分,然而西藏密法絕不教你如何證得空性,藏密不教這個。基本上,我們唐密是證得空性後再修的,而在證空之前的修法,通常都用禅法;禅法完成後,基於禅的這種性空再修“妙有”——真空修妙有這個密法——此乃北傳與藏傳兩者間最大的差別。當然一般傳密法的人也不會這樣告訴你,他們也有空性,那就遵從其說法,因為這是法門的差異。

  接著回答第二個問題:數息是息入息出一循環數一?還是息入數一,息出數二?

  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法、兩個階段。息入息出一循環數一,再循環數二,然後一數到十,這叫“數法”,是第一個階段的方法。“數法”完成以後,才進入第二個階段的“隨法”。“隨法”就是息入盡數一,息出盡數二,只有“一、二;一、二……”所以這是兩個階段的修法,不一樣的。

  各位學習的過程中,務必要聽清楚上師的指導。竟然還有人說:“吐一口氣,就開始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吸一口氣又開始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後哀歎道:“師父,我好累喔!”因為你沒有搞清楚嘛!師父指導什麼,先弄清楚再修,否則就亂修一通。所以,修行一定要依止善知識,不要四處道聽途說,今天禮拜一到這個道場,禮拜二到那個道場,然後回家抱罡踏斗。你務必要在一個道場好好修一個法,把整個關鍵、要領全盤弄清楚。修行不能急,不要想著今天在這裡修,明天到那裡修,一個禮拜就可以修學完成,人家所說的我一體兼備了。若是這樣,你會修得七零八落,接不起一個標准。

  這個息入息出,一循環數一。用白話來說明即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或者“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者“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數十個或數十一個都不要緊。但你會發現,中國話才能這樣數,因為它的特色就是單音,單音才能數,用英文就沒辦法了。

  例如英文字母F (f)的發音就是雙音,"H”也是雙音。雙音在數的時候,心裡會澎湃、難以寧靜,你看,three 、 four 、 five 、 six 、seven 、eight皆屬雙音,雙音就不能“點”,它那個一、二、三、四,只是讓你“點”一下,表示讓“心”專注在那個地方。心即“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這呼吸上面。

  它的重點不在於一、二、三、四數幾遍等多寡的間題,而在於透過一、二、三、四把心攝在呼吸上,在呼吸的循環過程中,對於其粗、細、長、短、冷、熱,感覺得清清楚楚。你在感覺這呼吸狀態時,呼吸是一個身體,謂之“息身”。經由此一“息身”的了解之後,它會盡虛空遍法界,將你的境界展開。之後,還會感受到這個“息身”的變化對“色身”變化的影響,就在此時,你的身體健康全然調整了。我們必須去體會這個部分。

  數“一、二、三、四”,這部分我們稱作技術面,是修行的一點技術而已。真正修行的重點不在技術面,而在工程面,在於如何推動工程。“工程”就是你對這個息的觀察、它變化的狀況,掌握住最初第一個階段——身體的變化相應於呼吸變化的影響。也就是說,坐的時候呼吸是如何,走路時呼吸怎樣,跑步時呼吸又是怎麼樣。所以參禅有三個動作,一是坐著,一是行香,一是跑香。不但行香、跑香,還要再打你一下,讓你嚇一跳,那時你要去看呼吸的變化,知道嗎?所以打你絕不是打好玩的,是要讓你嚇一跳,讓你去注意呼吸的變化,因為靜態時你會疏於留意嘛!是在此訓練,讓你去感受,而你能否體會這個?

  然後,再其次看“透過呼吸的變化影響色身”。這你可能很難感受到,我舉個例子。現在各位坐著,知道坐著的呼吸狀況是如何,對吧?但你明不明了跑步時的呼吸狀態?跑步時呼吸會起變化,你發現坐著時呼吸較慢,跑步時呼吸較快,這是“身體的變化影響呼吸”。現在我坐這裡,身體沒有變化,但透過呼吸的變化影響身體,可不可以?可以嘛!這是另一種狀況,屬第二個階段。

  現在你從坐著的呼吸,逐漸加快速度,變成跑步的呼吸,告訴你,你馬上就減肥了。這個工夫不止跑步,你以跑百米的速度來坐,告訴你,差不多就能飛起來了、浮起來了,知道嗎?各位沒受過訓練,回去不要自己亂坐,否則會得心髒病。經過如此長期訓練,你便會捉住那個要領。輕功從哪裡來,就是這樣來的,你以為“臥虎藏龍”裡的輕功都是隨便轉兩下就轉出來了?那是演戲。事實上,透過氣功、輕功、外丹功、內丹功……是可以做到,這些種種功,透過訓練絕對可以達到,但,皆非佛法。

  我們從修行與訓練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這些變化,但這些不過都屬第一階段而已,後面還有五個部分:數法、隨法、止法……你該怎麼學?如果只是坐著好玩,那某某法就可以了。我們這個法跟別人不同,別的法對我們來講是小兒科,是幼稚園玩游戲。

  真正的法在這個地方!你看,進入“隨法”以後,還有“止法”,“止”即止住妄想、止住欲望。然後“觀法”,觀境會現前,生命境界現前,那更是迥然不同了。不要光從那些特異功能上面去看,那都是小節目。這也不是數一、二、三的問題,一、二、三只是個技術,你是運用一、二、三……點一下,讓心不至於跑掉、不至於散亂掉,僅此而已;真正是把心用在那個地方,要去學的是這個部分,那才是真正法門所在。

 

上一篇:素食能使人身心愉快,生歡喜心
下一篇:元音老人:烏臼消得恁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