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菩提甘露158:種福田從播種到收獲的四個步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你想把種子放在好的土壤裡,就把錢給父母親。

  觀察你的母親,父親需要什麼。或者是幫助過你家的人,所有你在學校遇到過的老師們,還有教給你工作方面技巧的師傅們。以及家裡的親戚們,這些都是種種子非常好的地方。

  種種子好的地方有以下3種人

  (1)曾經給過你幫助的人(恩田)

  (2)處在緊急狀況的人(悲田)

  (3)正在幫助許多人的人(福田)

  我們要懷著真誠助人的心進行給予,收獲更多的錢後,我會把更多的錢給更多的人。

  當你給予金錢,收獲更多的錢後,你必須拿出一部分進行再投資,不斷地種新的種子,農夫都知道收獲的糧食不能全部吃光,要留種子播種。

  在佛教徒裡有一個專用術語叫隨喜自己的功德。

  福報的多寡,以宿業為主因,今生的努力奮斗為輔助條件。

  所謂的競爭,其實也不是勝過了別人,而是實現了自己的福報。

  若只在外緣上下功夫,明爭暗斗、斤斤計較,能夠獲得的也只是小利,真正的大福報是由廣大心量、勤行布施而來,要多在自己的發心上下功夫。

  如何積累福報呢?孝親尊師、扶危救困、助人為樂、恭敬三寶。

  佛法教我們修福修慧的正確方法。

  福報不是從外在爭取而來的,而是由廣行布施而來。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福祿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但行善業,福報不求自來。

  生活寬裕是善果,受用它並不是錯,但要注意不可為此而生貪戀、驕慢、放逸之念。

  要知道,今生的福報是過去修行而來,享受福報猶如提取存款,因此一方面要惜福,另一方面要繼續行善積福。

  佛陀在經典當中一再的強調:少欲知足是安樂的根源。

  佛陀在經典上說:「多欲為苦;少欲知足,身心安樂。」

  中國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經》。

  《易經》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說:「禍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樂的一面,也有它災難的一面,這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得到的,而這二個東西是經常存在的,禍中有福、福中有禍,所以福報不能享盡,《易經》的思想是這樣子的。

  就是說一個人會痛苦,基本上的因素就是:我們對人生有一種錯誤的期待,我們總希望人生應該要十全十美,我的身體應該要健康、外表要莊嚴、別人對我都非常的好,各種的人事因緣都風平浪靜。

  我們一個人少欲知足,就是你有智慧的觀察:其實人生帶一點缺陷,這個人生才能夠正常而持久。

  諸位要知道,我們前生造了善業,但是也造了罪業,我們必須讓罪業有釋放的管道。

  這句話你要聽懂,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少欲知足。

  就是說,你一定要讓罪業有釋放的管道;你把罪業釋放的管道全部塞住,那不吉祥的事情就即將會出現,樂極就會生悲!

  你要能這樣子想,你很自然的就少欲知足,不追求圓滿,這個地方有缺陷是正常的,人生本來就有缺陷,遲早要去了解這個真相。

  知道禍福相依,帶有一點缺陷,這個人生才是真實的。

 

 

上一篇:菩提甘露157:居家事父母,治家養妻子,不為空入行,是為最吉祥
下一篇:菩提甘露159:選擇對象,以人品為第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