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證明靈魂存在的科學實驗;從相對論,量子物理學到超弦理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客觀現實是否存在,或者宇宙是一個幻象?

  原文:Michael Talbot翻譯:魯宓

  1982年,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在巴黎大學由物理學家Alain Aspect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他們進行了一項也許會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Aspect和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裡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違反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關於愛因斯坦及相對論的本質揭示請參考文章《尼古拉·特斯拉——被掩藏的20世紀科技真相(第一節:近代科學的悲情: 特斯拉實證派(軍事派、機密派、務實派)與 愛因斯坦理論派(愚民派、教育派、政治派)》)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線,這個駭人的可能性使一些物理學家試圖用復雜的方式解釋Aspect的發現。但是它也激發了一些更有革命性的解釋。例如,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現代全息理論之父David 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盡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

  要了解為什麼Bohm會做出如此驚人的假設,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什麼是全息攝影相片。全息攝影相片是靠雷射(激光)做出的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相片。要制作一張全息攝影相片,物體首先必須用一道雷射光束照射,然後第二道雷射光束與第一道光束的反射產生繞射的圖案(兩道光束交集的地區),被記錄於底片上。底片洗出後,看起來像是無意義的光圈與條紋組合。但是當底片被另一道雷射光束照射時,一個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就會出現在底片中(這不同於一般印刷式的所謂全息相片,只有狹窄的角度可見立體影像。真正的全息攝影相片是沒有角度限制,而且必須用雷射光才可見影像)。

  影像的立體不是全息攝影唯一特殊之處。如果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被割成兩半,然後用雷射照射,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事實上,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息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

  全息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於部份中」的性質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了解組織與秩序。歷史上的科學多半是基於一種偏見,認為要了解任何事物現象,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全息攝影教導我們,宇宙中可能有事物不會配合這項假設。如果我們試著把某種全息攝影式結構組成的事物分解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份,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用來了解Aspect發現的解釋。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系,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著某種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他說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的實際延伸。

  為了便於理解,Bohm用“魚缸裡的魚”來做比喻:在一個長方體玻璃魚缸中放進一條魚,兩台相互垂直的攝像機"觀察"魚的活動,圖象直接在兩台電視機上播放出來。在電視機裡我們可以看到,"兩"條魚分別作著方向相反、速度相等的游動。如果其中一條魚的狀態改變了,另一條魚的狀態也立即隨之改變。玻姆以此展開對超距作用的解釋:"兩個同謀粒子應當被視為同一高維現實的兩個不同的三維投影,在三維空間看來,二者沒有相互接觸,毫無因果關聯;而實際情況是,兩個粒子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非常類似於上面所說的魚的兩個電視圖像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

  簡而言之: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三維物質世界的獨立個體,實際上是更高維整體的一個投影,我們由於不能理解更高維度的整體性而誤以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個人或物是獨立的個體。

  全息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因為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如同次原子這樣的幻影粒子所組成,所以我們眼中的世間萬物可能源於更深層次的“合一”)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我們不妨設想一種二維世界的生物,他們所能感知和理解的都僅限於二維世界。同樣是上文的那個魚缸,假設有六個二維生物分別處於魚缸的六個面觀察描述魚的運動。當然,他們不能像三維生物那樣,從魚缸的一個面直接[穿行]到另一個面,他們只能沿著魚缸的表面,從一個面[繞行]到另一個面。而且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繞了圈子,在他們看來從魚缸任一面到其它面的空間是平坦的,他們所選擇的是最短距離路線。而他們在相距那麼遠的六個地方所分別看到的魚,理所當然的,是六條不同的魚。然後他們發現,在某兩個位置觀察到的兩條魚之間存在著超距作用:其中一條魚向某個方向游時,另一條魚就向反方向游;當他們對魚施加影響,使其中一條魚突然改變運動狀態時,另一條魚也立即改變運動狀態。它們之間似乎有某種看不見的聯系。(即顯現在“二維平面”的六條獨立的魚其實源自三維世界中的同一條魚,而其中每條魚都包含了整體的信息——即部分包含整體或者說整體“投影”部分,而二維的生物由於感知有限而無法看清這點)

  把上面的論述推廣應用於三維世界生物,不難發現人類理解和表達更高維度事物存在著同樣的困難。准確地說,人類所處的世界並不是三維的,只是人類所能直接感知的領域被局限於三維而已。(僅能感知整體的一部分:光波、聲波等)

  全息理論:物質幻象——「合一」原理的揭示

  超級全像式的宇宙

  除了這種幻象性之外,宇宙也包含著其它更為驚人的特性。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離是一種幻象,這表示在現實的更深層次,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互包含、密切關連的。比如說,在人腦中的一個碳原子中的一個電子,是連接到太陽表面的一個氫原子中的一個質子,而它們又連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鲑魚,所有跳動的心髒,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每個事物都溝通貫穿著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交互貫穿於一個事物(佛教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雖然人類的本性是去分類處理宇宙中的種種現象,一切的分類都是必要的假像,而一切的終極本質是一個無破綻的巨網。

  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連時間與空間都不再是基本不變的。因為在一個沒有分離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觀念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的魚,只是一種更深秩序的投影。這種更深的現實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當下一念。這意味著,只要有適當的工具,就有可能進入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現實層次中(時光旅行),取出遙遠過去和未來的影像(其實每個人都有這種回溯過去和預測未來的功能)。

  這種超級全像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永遠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為了方便討論,假設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根源,至少它包括了過去和未來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雪花到誇粒子,從藍鯨到伽瑪射線。它可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一切。(阿卡西記錄)雖然Bohm承認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像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但肯定包括著更多。如他所言,也許這種超級全像式結構的現實層次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限多的發展」。

  頭腦以全息攝影的方式儲存記憶

  Bohm不是唯一發現宇宙是一個全息攝影式幻象的研究者。在腦部研究的領域中,史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Karl Pribram也分別獨立地相信現實的全息式本質。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因而被全息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近幾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的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Karl 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聲明:反對動物實驗),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復雜技能。唯一的問題是當時沒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種奇怪的「整體存在於每一部份」的記憶儲存本質。

  到了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接觸到全息攝影的觀念,才發現了腦神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解釋。Pribram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沖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布整個全息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Pribram相信頭腦本身就是一個全息攝影機。

  Pribram的理論也解釋了人類頭腦如何能在那麼小的空間中儲藏那麼多的記憶。曾經有人估計人類頭腦在人的一生中能夠記憶約一百億位(bits)的資料(大約是五套大英百科全書)。相似的,除了其它功能之外,全息攝影也具有驚人的資料儲存容量—只要改變兩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許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范過,在一立方厘米的方塊底片上可以儲存一百億位的資料。

  如果腦部是根據全息攝影的原理來操作,我們就比較容易了解我們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從我們那龐大的記憶倉庫中取出所需的任何資料。如果一個朋友要你告訴他,當他說「斑馬」這個字時,你會想到什麼。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尋某種巨大的腦部字母檔案才能得到一個答案。相反地,一些聯想,如「條紋」,「馬」,和「非洲野生動物」等會立刻跳入你的腦中。的確,人類思考過程的一項最驚人的特征是,每一件數據都似乎與其它所有資料相互連接。——這也是全息攝影幻象的另一項基本特性。因為全息攝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與其它部份交互關連著,這也許是大自然交互關連系統的最終極例子。

  頭腦通過全息式原理來感知世界

  全息理論:物質幻象——「合一」原理的揭示

  請判斷一下,畫面中間的AB兩點所在的方塊,哪個亮,哪個暗。如果我告訴你,它們的的亮度是一樣,你相信嗎?

  圖片左上角,我把它們都取下來放到一起了,再看看吧。如果會PS的朋友,可以測一下它們的亮度和色彩,會發現亮度和色彩是一樣的,即R=G=B=107。

  我們是不是發現了,看東西是眼睛看到以後,大腦進行分析後的結果?而不是東西本來的樣子?

  在Pribram的全息式腦部模型的啟發下,記憶的儲存不只是腦部科學唯一稍獲解答的謎。另一項謎題是腦部如何翻譯它從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動(光波,聲波,等等),使之成為我們知覺的具體世界。記錄與解讀波動正是全息攝影最擅長的。正如全息攝影像是某種鏡頭,某種轉譯的工具,能把顯然無意義的波動圖案轉變為連貫的影像,Pribram相信腦部也有一個鏡頭,使用全息式原理來數據式地把經由感官收到的(整體中的部分)波動轉變為我們內在知覺的世界。

  有大量的證據顯示,腦部是使用全息式原理來進行操作。事實上,Pribram的理論得到了越來越多腦神經學家的支持。阿根廷籍的意大利腦神經研究者Hugo Zucarelli最近把全息式模型應用到聽覺的世界中。他迷惑於人腦在即使只有一只耳朵有聽覺的情況下,也能夠不用轉頭就偵測出聲音的來源方向。Zucarelli發現全息式原理可以解釋這種能力。Zucarelli也發展出全息式音響的科技,一種錄音的技術,能夠幾乎真實無誤地重新復制出聲音現象。

  Pribram相信我們的腦部根據外在波動的輸入,以數學方式建立出「堅硬」的現實。這種想法也得到許多實驗上的支持。實驗發現,我們感官對於波動的敏感度要比我們先前所認為的遠為強烈。例如,研究者發現我們的視覺對聲波也很敏感,我們的嗅覺是與我們現在稱為oamic的波動有關,而甚至我們體內的細胞也對很廣大范圍的波動敏感。如此的發現使我們推論,只有在全息式的知覺領域中,這種波動才能被整理歸類為正常的知覺。

  物質世界是大幻象

  但是當Pribram的全息式腦部模型與Bohm的理論放在一起時,才顯現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因為如果這個世界的堅固只是一種次要的現實,而真正「存在」的是一團全息攝影式的波動,而如果頭腦也具有全息式結構,只從這團波動中取出部份的波動,數學式地轉換成感官知覺,那麼客觀現實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客觀現實就停止了存在。正如東方宗教的教義,物質世界是一種maya,一種幻象。雖然我們也許以為我們是實質的生物,活在一個實質的世界中,這也是一個幻象。我們其實是漂浮在一個充滿波動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們從這個大海中抽取出來,並轉變成實質世界的波動,只是這個超級全息式幻象的許多波動之一。

  這種對於現實的驚人新觀點,Bohm與Pribram的合成理論,被稱為全息式模型理論(holographic paradigm)。雖然一些科學家持懷疑態度,但這個理論風靡了世界。一群人數逐漸增加的研究者相信,這也許是科學到目前為止,關於現實最准確的模型。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可以解釋許多科學以前未能解釋的神秘現象,甚至使“超自然”也成為自然的一部份。

  許多研究者,包括Bohm與Pribram,注意到許多超心理學的現象在全息式模型理論下變得較為容易了解。在這個宇宙中,個別的頭腦實際上是一個大全息結構的個別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連結的,心電感應其實就是進入了全息式的層次。如果一個分別的個體A的意念能夠傳送到個體B的腦中,如果這兩個分離的個體原來已經是連接的,這種現象就很容易了解。同樣的,以精神力量來移動遠處事物的能力(psychokinesis)也變得比較不神秘,因為在一個具有無限連接的宇宙中,個體與被移動的物體已經是一體的。

  Bohm與Prigram也指出,許多宗教或神秘經驗,如與宇宙合一的超越體驗,或許也是因為進入了全息式領域之中。如他們所言,也許過去許多偉大的神秘體驗者所談論的一種“宇宙一體”的感覺,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進入他們心靈中一切真正與宇宙合一的那部份。

  全息式模型理論的應用

  如Stanialav Grof(馬裡蘭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及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最近所言,如果心靈的確是一個整體的一部份,這個整體像一個巨大的迷宮,不僅連接一切心靈,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同時也連接一切原子,一切生物,及時間與空間本身的無限(阿卡西記錄),那麼心靈偶爾會涉足於這個迷宮中,產生超個人的經驗,就似乎不足為奇了。

  全息式模型理論也可以應用到所謂的基礎科學,如生物學。維琴尼亞州Intermont大學的心理學家Keith Floyd指出,如果現實世界只是一個全息式的幻象,那就不能再說腦部產生意識,而是意識創造了腦部以及身體,還有環繞著我們四周的一切,被我們當成實質的世界,都是意識所創造的。

  如此對世界和生物結構的觀點逆轉,使研究者指出醫學及我們對於醫療程序的了解也可被全息式模型理論所改變。如果身體的實質結構只不過是意識的全息式投射,那麼,我們每個人對於自身健康的責任就要大大超過目前醫學知識所容許的。現在我們視之為奇跡式的疾病康復,就可以得到解釋:由於意識的改變,而影響了全息式身體的改變。同樣的,令人爭議的新醫療技術,如意念的想象,之所以會如此有效,是因為在全息式的領域中,意念的影像是與「現實」一樣的真實而有效。

  也許我們公認什麼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只是因為我們所謂共識下的現實,是架構於人類的潛意識中一切心靈都相互連接的領域。

  如果這是真實的,這會是全息式模型理論中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因為這表示許多的“超自然”經驗之所以是不尋常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設計我們的心靈來相信如此經驗是真實的。在全息式的宇宙中,我們改變現實結構的可能是無止境的。目前我們所知覺的“現實”只是一幅畫布,等待我們著手畫任何我們想要的圖畫。任何事都有可能,從用意念的力量來彎曲湯匙(我們一般人做不到這些只是由於功能處於蒙蔽狀態,就象聾人聽不到聲音不是包括耳朵在內的聽音系統不存在了,而是功能障礙),到人類學家Castaneda與亞基印地安巫士Don Juan的奇幻經驗——物體的消失與具現化的表演。因為這並不比我們在夢中創造現實的作法更為神奇!

  的確,甚至連我們過去對現實最基本的看法都成為可疑的,因為在一個全息式的宇宙中,如Pribram指出,甚至連隨機偶發的事件都可視為是根據全息式原理,因此是經過(自然規律)安排的。世界上沒有偶然和巧合,同步的或有意義的巧合都不是意外,而現實的一切都可視為一種隱喻,因為連最偶然的事件都隱藏著因果的平衡和必然。

  不管Bohm和Pribram的全息式模型理論會不會被科學界接受,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對於許多科學家的思考產生了深刻影響。就算將來可能發現全息式模型理論並不足以解釋次原子粒子之間的瞬間通訊現象,至少,如倫敦Birbeck大學的物理學家Basil Hiley所言,Aspect的發現顯示我們“必須准備對現實采取革命性的新觀點”。

  摘自:《證明靈魂存在的科學實驗;從相對論,量子物理學到超弦理論》

 

上一篇:滿一上師:佛、佛法、佛教的基本概念
下一篇:蔡禮旭:領導者對下屬說的話要冷靜判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