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五逆十惡之流臨終十念與平常十念有何不同?謗法之人也能帶業往生?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除此念外,絕無他念。
謗法之人知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准繩。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
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至心念佛數聲,隨即命終者,亦得往生。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35頁 復岳仙峤居士書)
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約平時說。以五逆罪大,謗法不信,此種罪障,豈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滅乎。《觀經》五逆十惡,將欲命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此不論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止十聲,或不及十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除此念外,絕無他念。雖非親證一心不亂,然其心畢竟了無異念。當此之時,絕無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參之心相,故不言及謗法。即平素謗法之人,亦必如墮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謗耶?《往生論》謂謗法者,決定不生。以既謗正法,自無正信,何能往生?此極勸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准繩。與儒教尚不合,況佛以一切眾生同具佛性,皆當成佛乎。《書》雲:“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20頁 復陳薪儒居士書)
282、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念佛為什麼能往生?
全仗佛力。
須知十方佛土,必須到此念佛地位,方可往生。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數萬斤大石裝於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沉。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念佛法門,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三界,接引往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81頁 復周志誠居士書二)
283、念佛往生有實驗證明嗎?
看《淨土聖賢錄》。
至於念佛實驗,豈不能折伏科學者讒口。汝何不看《淨土聖賢錄》,是諸人之臨終實驗,何不許人談。而今之談佛者,又何必捨此種實驗,而徒歎束手。真是懷抱夜明珠,徒自恨黑暗。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03頁 復蔡契誠居士書九)
284、為什麼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容易?
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無量劫來所造罪業,更是無量無邊。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求生西方,仗佛力加被,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今幸遇淨土法門,當生信發願,求生西方,則不負佛恩。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馑疾疫等災。若未遇佛法,且復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得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0頁 復智正居士之母書)
285、為什麼說求來生不求往生的人是世間罪人之中之罪人?
求來生不求往生,乃是邪執謬見。乃是破壞佛法之邪見,及引一切人起邪執謬見。其罪極大極重。以其心與佛相反,復能誤一切人故也。
佛言世間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見。破戒之罪尚輕,破見之罪甚重。何謂破見,即如汝所說,求來生不求往生,乃是邪執謬見。乃是破壞佛法之邪見,及引一切人起邪執謬見。其罪極大極重。以其心與佛相反,復能誤一切人故也。我說這些話,汝且莫當造謠言騙汝。我要是騙汝,當有所為。我不為名利勢力,平白騙汝一素不相識,只見一面之老太婆,豈不成了癡子呆子了麼?因為汝想念相信我,以我為師。汝子對你說,你不信。教我對你說,要你現生就要了生脫死,永離世間一切苦,常享極樂一切樂。汝要知好歹。我如此與你說,你要不聽,還照自己愚癡心相,即為忘恩負義。不要說辜負了佛的度眾生恩,並辜負了我這一番不惜精神與汝說這許多話的苦心了。你要發起決定求生西方心,又要教兒女媳婦孫子及親戚朋友,同皆發決定現生即生西方心。則教人之功德,輔助自己修心之功德,臨命終時,即蒙阿彌陀佛親垂接引你登九品蓮台之最上品矣。我若騙你,便是佛騙人。何以故,我乃依佛之意與汝說故。佛豈有騙人之理乎?汝宜盡捨從前之下劣知見心,則定規得生西方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1頁 復智正居士之母書)
286、臨終所見之佛是什麼佛?
臨終見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歸於自心,而謂無佛來迎之事。
問,有雲見佛者,乃心佛,非西方佛。若然,則往生時,心佛現前乎,抑彌陀佛來接耶?
答,臨終見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歸於自心,而謂無佛來迎之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27頁 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287、為什麼念佛時間不長的人也能往生?
佛之念眾生,甚於眾生之念佛。須知往生西方,全仗佛力。倘有真信切願,十念尚能往生。固不須論修持之久暫也。
或以後生小子,念佛未久,何以便得往生。須知往生西方,全仗佛力。倘有真信切願,十念尚能往生,況荷生從事淨業,已有年余乎。《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雲:“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第十九願雲:“若有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第二十願雲:“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由此三願觀之,知佛之念眾生,甚於眾生之念佛。
凡臨終人,果具信願念佛求生之誠,又得眷屬誡勖助念之力,於斯佛正垂慈接引之時,若無頑冥無知眷屬破壞,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固不須論修持之久暫也。十念尚生,況年余乎?況眷屬眾僧之相助乎?如人墮海,忽遇救船。有相助者,則上船,有相破者,仍墮海。生死存亡,只在瞬息間耳。於此上船一助一破既不疑,又何於助念破壞生疑乎?於此生疑,即不信佛言。縱修持力深,亦難往生。何以故,以有此疑情,便與佛不相應故。既與佛不相應,則何能承佛慈力乎?凡修淨業者,必須深明此義,則不負佛恩,不虛己願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95頁 沈荷生生西決疑)
288、對念佛往生不生一念疑惑之心,有何殊勝利益?
果能生死心切,對念佛往生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張善和,張鐘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4頁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289、念佛人怎麼做才可以保證決定往生?
《夢東語錄》,《彌陀要解》,死心依從。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號。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
若欲即俗修真,以有限光陰,兼營世事,又期即生定了生死者,則光不妨以聞於古人者,轉以告閣下也。夢東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倘能於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號。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如於淨土一法,不能死盡偷心,決志修持,於主敬存誠,克己復禮等,猶欲以不執著,為疏散放逸作遮護之巧符,則其所得之利益,固非光劣知劣見所得而知也。余則光蕪鈔中已備言之,故不多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94頁 復尤弘如居士書)
第四章 所有修持,回向西方
290、回向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滅事也,回而向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屬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即發願立誓,決定所趨之名詞耳。
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義。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此即回因向果之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此即回自向他之義。回向之義,大矣哉!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別有所期,亦必須又復回向淨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37頁 復愚僧居士書)
每日功課回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願,方為與三種回向相合。三種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92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