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佛曲

 

來定法師:《佛說阿彌陀經》學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盡的悲心——《佛說阿彌陀經》學記

  來定

  當我們走進這樣一個神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沒有戰火紛飛的殺戮,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沒有饑寒交迫的苦難,也沒有生離死別的怆悲。有的,是流光溢彩的萬物,珍禽出和雅音的祥瑞,平等無爭的和合,還有永不衰老的青春。這不是神話,也不是夢想,當我們打開阿彌陀經的時候,就打開了極樂世界的大門,當我們靜靜持誦這部經典的時候,阿彌陀佛的慈悲,便化為甘露,緩緩流過我們的心頭。

  《佛說阿彌陀經》言簡意赅,義蘊深廣。佛於方等會上無問自說,暢佛本懷,於大悲心中,任運流出這部經典,從此也開啟了淨土法門以名號度眾生的一大事因緣。

  本經以單人立名,以實相為體,以信願持名為宗,以往生不退為力用,以大乘生酥為教相。

  本經雖言辭簡略,卻蘊含著阿彌陀佛無盡的悲心。下面,就我個人在學、修此經過程中,所感悟到的一點點心得體會,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個問題:經題深義

  本經原名為《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我們平時所讀的譯本,為姚秦時期鸠摩羅什法師所譯,他將經題立名為《佛說阿彌陀經》。此經題看似平常,卻深契兩土世尊的度生本懷。

  “佛”是本土教化之主釋迦牟尼佛,他乘五百大願,來此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講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法,折服剛強難化眾生,令生厭離穢土之心。

  “阿彌陀”是極樂世界的接引導師無量光佛,以四十八願莊嚴極樂淨土,以六字名號,攝受沉溺有情,以常、樂、我、淨的淨土,攝受苦難的眾生,令生欣求淨土之心。

  釋迦如來象嚴厲的父親,阿彌陀佛如慈悲的母親。兩土世尊此遣彼喚,開折攝二門。無非是為了催發眾生的出離之心,示故鄉本有風月,指出歸鄉的徑路。

  佛心殷切如此,我等有幸聽聞如是妙法,自應生稀有難遭之想,對兩土世尊生起深重感恩之心,看破凡塵的虛幻,谛觀淨域的真常。於佛誠谛之語,聞後便信,信後便行,心心念念皆策馳西歸,纖毫之善亦應回向淨土。只有今生往生淨土,方不辜負兩土世尊的悲心!

  第二個問題:當***者誰?

  如果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阿彌陀經》中的當***者是誰呢?

  一定會有人回答:當然是捨利弗尊者了,這還用問嗎?

  這個回答不錯。但是,從更深的一層來講,捨利弗只是代表我們每一個眾生作當***眾的,佛講此經真正的當***眾是你、是我、是一切有緣聽聞此法的眾生。

  從前,有一個莊松居士,他住在寺院裡面,平時為寺院裡工作,閒下來的時候就專心念佛。寺院裡有個小沙彌知道他沒文化,不認識字,就想要戲弄他。小沙彌找到莊松說:“莊松,你為我誦《阿彌陀經》好嗎?”莊松說:“當然可以,不過想要聽經,得發恭敬心,你得跪在佛前,這樣我才能為你誦經。”小沙彌想要看他的笑話,就按莊松說的做,跪到了佛前。這時莊松就開始誦經了:“如是我聞,一時佛說……莊松,我要救你!莊松,我要救你!莊松,我要救你……”這樣一直念了一兩個小時,小沙彌跪得實在受不了了,就央求莊松快些念完。於是莊松就讓小沙彌起來,並給他講說了阿彌陀佛的度生本願,和經文中真實的道理。後來寺院的住持聽說了這件事之後,非常贊歎,說:“在我們寺院裡,最會讀阿彌陀經的人就是莊松。”

  通過這個故事,大家可能會認識到,整部《阿彌陀經》,其實就是對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講的。

  第三個問題:是誰在說?

  如果問:《佛說阿彌陀經》是誰說的?所得到的答案會是肯定的,佛說嘛,當然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了!這話也不錯,但是本師之所以講說淨土法門,稱揚阿彌陀佛,贊歎極樂淨土,這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為了隨順阿彌陀佛因地的大願。阿彌陀佛因地時發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彌陀之所以發大誓願,令名號功德廣傳法界,只是為了讓我們這些流浪的游子,早日回歸故裡。

  第四個問題:於今十劫

  有的人聽了這個小標題可能會說:十劫就十劫了嘛,難道這裡還有什麼深義不成?

  實際上,這四個字不但具有深義,而且重量非同小可,可以說是字字滴血,聲聲帶淚!這十劫,是彌陀世尊默默守望我們每個游子的漫長歲月,也是我們每一個沉淪中的眾生辜負佛恩的十劫呀!

  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為了我們所有的眾生稱性發出了四十八大願,願願莊嚴淨土,願願攝受眾生。發願之後又經兆載永劫的時間廣修六度萬行……這裡有個問題,菩薩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圓成佛道,為什麼阿彌陀佛在因地中卻修了那麼久遠的時間呢?原因有兩個:

  第一,既然有超勝諸佛的大願,就要有超勝諸佛的大行。想要建立超勝十方的淨土,就要以無量的功德去莊嚴這個淨土。

  第二,阿彌陀佛在兆載永劫的因地中,示現種種身份,這也是為了和我們每一個眾生都結下深厚的緣分啊!曾經,我們和阿彌陀佛互為父子、師徒、同學、眷屬,關系密不可分,雖然我們忘失了這一段段的記憶,可是阿彌陀佛卻始終記憶猶新。他成佛,是為了我們每一個人而成佛,成佛後,他就垂手深淵之中,想要拉我們這些親人出離生死的苦海,接引到無憂惱處。

  可我們卻游戲於火宅之中,不肯出離,而阿彌陀佛十劫以來從來未曾放棄,一直都在尋找救度我們的***會。

  只要我們捨報時,稱念他的名字十聲,乃至一聲,他就會抓住這個***會,接引我們回歸到本有的家鄉。

  十劫了!滄海桑田,桑田滄海,我們不知疲倦地在六道當中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而阿彌陀佛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母親,從來沒有中斷過對我們這些游子的思念,一直默默地守望在村頭,盼望著我們這些漂泊的游子能夠回家。

  母憶游子望眼欲穿,我念彌陀歸心似箭。如果我們肯放下漂泊異鄉的塵勞,踏上歸鄉的征程,不再蹉跎歲月,不再空耗年華,那麼慈母就在我們心中,故鄉就在眼前。

  一部《阿彌陀經》,展開來就是阿彌陀佛無盡的悲心,合攏就是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就是我們回家的船票。只要執持這張船票不失,就可以登上彌陀的大願之船,就路還家,母子相見,慶喜何極?

  第五點體會:如何持名?

  持名,是往生西方的重要條件之一,如何持名,是關系到我們是否能夠順利往生的關鍵因素。

  生死是血腥的戰場,無量劫來,我們在這個戰場上,或者屢戰屢敗,或者不戰而降。包圍我們的敵軍,是無量的煩惱。今生,我們要做浴血奮戰的勇士,決心要突破煩惱的敵軍,沖出無邊的生死戰場。對淨土的信心,使我們的戰馬。忍辱,是我們腳下堅實的大地。而“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就是我們手中的寶刀。寶刀揮舞處,敵軍紛紛退散,名號執持時,煩惱煙消雲滅。只要我們沖出百步之外,就會有一位老將接應我們,帶我們遠離戰場——我們的百年生涯,就是這一百步,這位威武的老將,就是阿彌陀佛。

  那麼,如何能將這句佛號持好呢?這要理解“執持”二字的內蘊道理。

  我們可以把生死比喻成是湍急的河流,我們無量劫裡都在這條河裡頭出頭沒,常沒常流轉,苦不堪言。其他諸佛教給我們出離生死河流的方法,是教導我們游泳,讓我們靠自力解脫生死。而阿彌陀佛則拋給我們一條結實的纜繩,只要我們抓住這根繩子就能仗佛的力量出離生死的河流。這條纜繩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當我們抓住這條纜繩的時候,一定要牢牢地抓住,稍一松手,就會被滾滾的湍流所吞沒。我們執持佛號就是這個道理,一定要在心中執持不失,如果忘失了佛號,就會被五欲六塵的洪流所吞沒。所以,我們要抓緊阿彌陀佛名號這條救命的繩子,一定不要放手,這就是執持。

  這是行法,再說一下心法。

  持名還有心法嗎?有的,這種心法,是母子相憶的一種感動,是浪子思鄉的一種掛念。

  曾經有人問我:“念佛應該用什麼心去念?”

  我回答他的只有一句話:“用你最真誠的呼喚,去觸碰阿彌陀佛大悲的心弦!”

 

 

上一篇:印恆法師:淨土與穢土,未來與當下
下一篇:鐘茂森:大乘佛法的科學宇宙觀對和諧世界的啟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