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佛曲

 

印恆法師:淨土與穢土,未來與當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與穢土,未來與當下——由《阿彌陀經》說起

  印恆

  淨土法門可以說是目前佛教界最具影響的法門,在居士團體當中尤其受到重視。淨土宗的經典我們大多耳熟能詳,而《阿彌陀經》是其中最流行的一部,由姚秦鸠摩羅什法師翻譯,內容非常簡短,義理卻非常深。所以,古今很多人不僅可以背誦其經文,而且對其義理也非常通達,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下面我就以《阿彌陀經》為主談談“淨土”、“穢土”。

  所謂“淨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而“穢土”就是指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我想通過這兩者強烈的對比,談談如何讓我們的心安住在我們現在具體的生活的問題。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這裡的“土”指的是佛都、世界和虛空,不是娑婆世間的土——極樂世界沒有土。這裡的“淨”指的是莊嚴、清淨、富饒和解脫。就像經典上講的:

  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街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這是國土的殊勝,要靠我們大家去觀想,平時我們會想東想西,念經可能泛泛念過去。我們應該去觀想極樂世界的莊嚴,並使之印在我們的腦海當中。另外一個殊勝,就是說法的殊勝,往生的人都能夠在那裡聽法、解脫,就連那裡的動物都是那樣。經典上講,那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作,因為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經典中是怎麼講的呢?大家都非常熟悉: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那裡的鳥類就類似我們現在的念佛***,是我們的一個增上緣。《佛說無量壽經》上講道:

  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大眾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得解脫。

  就是說在那裡我們能聽到阿彌陀佛親自給我們講法,我們聞法歡喜,就可以得到解脫,這就是我們要往生淨土的根本原因。從這一點講,極樂世界比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殊勝多了—我們現在屬於“八難”當中的“佛前佛後”,就是指不出生於佛世,不能親自聽說講法。

  極樂世界的道體也非常莊嚴,《大阿彌陀經》上講道:

  阿彌陀佛剎中,皆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皆壽命無央數劫,皆洞視徹聽,遙相瞻見。遙相聞語聲。皆求善道者無復異人。其面目皆端正淨好無復丑陋。其體性皆智慧勇健無復庸愚。

  那裡的人都非常莊嚴,相貌非常端正,這是極樂世界另一個殊勝之處。

  以上簡單介紹了一下極樂世界的殊勝,那麼,我們再對比一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穢土,就是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阿彌陀經》語),所謂五濁,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等是。

  劫濁:當人的壽命從8萬歲減到2萬歲以後,種種渾濁的事情就發生了,各種渾濁的思想也發生了。人壽減至30歲的時候,饑馑災起—饑荒;減到20歲的時候,疾疫災起—疾病;減到10歲的時候,刀兵災起,戰亂就發生了。

  見濁:指邪見熾盛,世人不求善道。放眼世界,我們現在看看,芸芸眾生,真正具有正知見的人是非常少的,大多都是世俗的心態。

  煩惱濁:指眾生貪欲很多,斗爭堅固,谄曲虛诓,心存惱亂,這個很清楚,50年不到的時間,我們這個世界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每次死傷都是幾千萬人。—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苦。

  眾生濁:指眾生有很多瞋恚,不守道德,不信因果,不作功德,不修佛法,不持正戒,簡而言之,就是說我們的貪欲很重,造惡的人很多,如法如律的人非常少。命濁:又叫做壽濁,從最早的8萬歲減到我們現在的80歲,這是整體的普遍性的下降。

  其他的就不用多說了,就從這五條,還有我們切身的感受來看看,戰爭、災難、瘟疫、暴亂、恐怖主義、環境惡化、人心不古、生存成本的提高、生活幸福感的下降,這一切都讓我們厭離穢土、求生淨土—這個世界一天、一分、一秒都不想待,就像韋提希夫人一樣,那種心情是非常迫切的。

  但是在往生之前,我們必須做好兩件事情:一是要求上品上生;二是要繼續修學佛法。因為下品下生要在蓮花中包十二大劫,然後才能聽佛說法,得無生法忍。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我們要盡量避免,所以必須盡量提高往生品位。另外,堅持修行也是能夠往生的保障,因為《彌陀經》上也說了: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如果是上品上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會親自來接我們,很快就能聽佛講經說法,當即就得無生法忍。這是非常殊勝的。怎樣才能上品上生呢?《佛說觀無量壽經》上說道: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往生。

  《佛說無量壽經》上講得就更難,裡面講上輩往生要出家,中輩往生的要求是:

  大修功德,信受佛語,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此佛,隨方參修。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缯燃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其剎。

  所以總的來說,在往生之前,我們是閒不住的,我們是有事情可以做的。如果我們去做,我們修行,我們學佛的形象,各方面就會有很大的改觀。就會顯得非常積極、非常向上,社會就會對我們高看一等。如果我們的言行中散發的都是無奈、悲傷、沒辦法等消極的信息,別人就會遠離我們,因而遠離佛法。這就說明我們做得不夠、做得不好,我們對佛法沒有根本的理解。其實經典上也告訴了我們,我們當下應該怎麼樣生活,如何擁有生活的技能,如何合理地分配勞動所得。這都需要我們去好好地學習。

  另外,還要繼續修學佛法。或許就有人問了,我已經念佛求往生了,我還要修什麼呢?永明延壽大師的一句話大家都知道,就是“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就是如果我們在有淨土的基礎上修禅,如虎帶角,事半功倍。這就成為我們往生的資糧(往生把握),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說明,我們為什麼還要修禅、還要學教。因為我們生活在塵世當中,事務太多各種事務,讓我們的心過於忙碌,很容易不知不覺地就黏附上去,產生各種執著了。富有會執著,貧困一樣會執著。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要斬斷這種相續,保持正念正知。如果說我們坐禅坐得好,學教學得好,得定得境界,這就增強了我們對佛教的信心,對佛法就不會再懷疑,因為我們有覺受了。如果修得更好些,得一果、二果乃至四果,那對於解脫就是百分之百的事情。有了這樣的保險,有了這樣的把握,那心裡就踏實多了。如果得了初果,最多七返人天。如果得了四果,當下就解脫了,不用那麼擔心。

  淨土和穢土的概念,我們要理解透、要把握好,當下的生活更要處理好。未來和當下的生活兩不耽誤,和諧統一,互相增上,這樣才能體會淨土學人的智慧和佛法的益處。

 

上一篇:文定法師:《阿彌陀經》論要
下一篇:來定法師:《佛說阿彌陀經》學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