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前言
大乘佛法不僅包含高等哲學,而且包含高等科學。本文嘗試把大乘佛法中關於宇宙由來的描述,結合現代科學做一次分析,從佛教所闡述的“清浄圓明體”的宇宙本來面目,來體會“和諧世界”的真實意義;從“性起繁興[1]”,攬真而成妙有的世界,來體會“眾緣和合”之妙用。希望對建立正確的科學宇宙觀,和促進和諧世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宇宙由震動產生
科學家所觀測到的宇宙,大至星系,小至塵埃,只要是物質,都由一些基本粒子組成。眾所周知,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由誇克組成。科學家認為,誇克和電子不能再分了,是沒有內部結構的點粒子,因此稱為基本粒子,它們是一切物質的基本單位。
那麼不同種類的粒子是如何聯系在一起而構成宇宙中的各種星系、物質和生命的呢?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由於四種類型的基本力,將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結合在一起,而組成了各種物質,並形成了宇宙間的秩序,它們是: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2]。整個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小至原子,大至星球、天體,不外乎是這四種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現代物理學是建立在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可是這兩大理論在解釋這四種基本力的時候,卻產生了矛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關於引力的理論,但卻解釋不了其它三種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3]。愛因斯坦又發明了量子力學,這個理論專門用於解釋微觀世界裡的基本粒子的運動,卻無法解釋引力[4]。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物理學家們通過努力的探索,提出並逐漸完善了一個新理論––弦理論(String Theory)。這個理論有希望解答物理學中的這些難題,也被稱為是最具權威的描述宇宙現象的理論。弦理論認為,在每一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根細細的一維曲線在震動,就像吉他琴弦的震動一樣,這根細線被科學家稱為“弦”。它實際上並不是我們現代科學儀器所能觀測到的實體,而“弦”只是震動或波動的代名詞而已。
震動產生粒子,震動愈劇烈,粒子的能量、質量就愈大,震動得愈輕柔,它的能量和質量就愈小。科學家證明了宇宙完全是震動而產生的,根本沒有實在的物質存在,這就是弦理論的核心。
這種結論跟釋迦牟尼佛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中所說的:“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真是異曲同工。所謂小至微塵,大至世界,原來沒有實體!物質研究到最後,是波動或震動而已。正是《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一語道破:“色即是空” 。
從科學的探索上升到理性世界觀,可以認識到宇宙本體的空性。那麼隨順宇宙空性的法則,應當是沒有矛盾,沒有沖突,沒有對立,沒有控制,沒有占有。因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不可得、畢竟空的。這使我們人類化解沖突,找到了理性的依據。
而科學家“弦”震動之說,又指出不同粒子的性質是由不同震動而形成,電子是一種方式的震動,而誇克又是另一種方式的震動等等,相上千差萬別。於是宇宙就像一首偉大的交響樂,由無數的“弦”震動組合而形成了。
這證明了《心經》所說:“空即是色。”真空即是自性,能現妙有;而這妙有非有,並無實體。佛在《金剛經》中說:“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這裡“一”是指自性,不可分之為二,一切相皆由自性所現,而相的基本構成則純是震動而已;“合”是指和合,由此震動的不同方式,漸次組合成千差萬別的相,故世界是眾緣和合而成。
上升到理性世界觀,人類應該認識到,我們是彼此相依而共存的,是相聚在自性所現的同一個世界裡,我們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正如中國儒家的基礎教育課本《弟子規》中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是隨順宇宙法則的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是眾緣和合之妙用。
日本江本勝博士用十余年的時間做水結晶試驗,一本《生命的答案水知道》記錄了他的心血研究。他發現用愛心、感恩的心,對試驗水祝福,或貼上“愛”字,“感謝,”“和平”的字在試驗瓶上,經過一段時間,水的結晶特別美麗;用“戰爭,”“仇恨”的字貼上,水的結晶特別丑陋。屢試不爽。於是他得出結論:愛與感恩是宇宙的真谛。
水屬礦物,是人類的依報。它也是眾緣和合之物(水分子H2O),它也需要愛與和諧,才能呈現妙有,況人類乎?
二、震動起於心
現代科學的“弦”理論給我們很深的啟示,宇宙原來就是由震動而來的。那麼震動又是由什麼產生的呢?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師當年來到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座下有兩名僧人看到堂外風吹幡動,一僧說:“是風動!”另一僧說:“不是,是幡動!” 二人爭執不下。惠能大師走上前去跟他們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這才一語道破一切現象的根源:萬法源於心動。
《華嚴經》[5]中明確地告訴我們,宇宙萬有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
1、唯心所現
此處的“心”是我們本有之真心,人皆有之,在聖體而不增,處凡身而不減。雖有隱顯之殊,而無差別之異。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它是宇宙的本體,在佛法中也叫本性、真如、自性、清浄圓明體、靈知心等名詞。
佛教浄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對“心”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
我們找到了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源頭 –– 自己的一念真心,它不是身體內的肉團心,它也不是能思慮攀緣的意識心,它廣大、圓滿、周遍,能攝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我們終於明白了,在真心之中是眾生平等,因為我們擁有同一個源頭,同一個本體,唐朝賢首國師稱之為“自性清浄圓明體。”我們找到了和諧世界的最高理論依據:和諧相處、平等對待,是隨順真心本性的性德,是隨順宇宙人生的真相。
2、唯識所變
識是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由於念頭的震動,而有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幻相產生。在佛教中,早已有這種科學的闡述:在《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裡面,我們看到一段佛跟彌勒菩薩的問答:“佛即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
佛與彌勒菩薩的對話揭示出,人的心念是不停的波動,在舉手彈指之間,就有320萬億個念頭,驚人的數字!凡人自己根本不能覺察出來,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見到這種心念的微細震動。而且每一念頭都會形成宇宙中的物質世界(“念念成形”)和精神世界(“形皆有識”),生滅速度之快,無法抓住,不能執持。《楞嚴經》[6]上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為念頭相續,所以有宇宙的相在相續。因此,我們的世界的好壞,全由我們念頭決定的。如果我們自私自利、人我是非、貪嗔癡慢的念頭相續,那麼我們的識所變現的世界便是爾虞我詐、對立沖突的五濁惡世。如果我們真誠、清浄、平等、正覺、慈悲的念頭相續,那麼我們的識所變現的世界便是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文明和諧、世界和平。
三、對和諧世界的啟示
由上述可知,宇宙和世界本來是和諧的,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一體的。老子亦曰:“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然而,為何目前世界上國家之間、政黨之間、宗教之間、族群之間的沖突與日俱增?是因為人們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迷失了本心,才會妄起對立和角斗,從心的迷惑產生錯覺和沖突,進而導致外面的對立沖突。
譬如我們戴著有色眼鏡看外面的世界。戴紅色眼鏡的人說世界是紅的;戴藍色眼鏡的人說世界是藍的……於是互相爭吵不休。明白人知道我們必須摘下有色眼鏡,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這些有色眼鏡就是我們心中的迷惑:妄想、分別、執著。
當年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出家修道,遍學名師,而最後放下一切學識知見,入深禅定,在菩提樹下證道後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顚倒執著而不證得[7]”。釋尊這句話道盡了宇宙的玄妙,是十方如來的心髓。一切經典、一切修行法門,莫不從此語流出,一切也莫不流歸此語。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摘下我們心頭的妄想執著的有色眼鏡,先化解自己內心的矛盾沖突,正如中國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的主題辭“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那麼我們的宇宙就永遠在和諧之中了。
中華傳統的童蒙教育課本《三字經》有千古常新的佳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這句話指出三點:一是人人皆有純善的本性,二是因受社會環境貪欲等染污而形成後天的習氣(即是釋尊所說的“妄想執著”),三是必須用教育才能使人回歸本性,保持純善。
正如儒家經典《禮記》中所提倡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因此促進世界和諧化解沖突的下手處,在團結宗教,推動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的教育,使全民皆能化惡為善,轉迷為悟。
日本高僧中村康隆法師在一百零三歲辭世前,他以百歲的修行閱歷在和浄空老法師會談時,說出一句令全場人驚歎的話:“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這與浄老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中所說的同出一轍。浄老說:“宇宙只有一個真神(真如本性),它在佛教中示現為釋迦牟尼佛,在基督教中示現為耶稣,在伊斯蘭教中示現為穆罕默德……現種種妙有,應以什麼身得度者,即現什麼身而為說法”。原來各宗教都出自一個源頭,都是一家人,體同而相異,如黃金做器,器器皆金,真空妙有原來不二。
澳洲浄宗學院在浄老的領導下,多年來積極地為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各宗教、各族群團結而努力,取得喜人的成效。浄老多次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大力提倡宗教教育,用仁慈博愛的宗教教育開啟人心的本善,這種努力是基於浄老五十多年來弘揚大乘佛法,特別是近十一年來宣講《華嚴經》使我們對宇宙真相明了之後建立起信心:宗教是完全可以團結的,人民是可以教好的。
宗教團結之後的第二步工作就是聯合各宗教一起推動“共同倫理道德價值觀教育”。浄老最近從十大宗教[8]的經典中節錄出關於倫理道德因果的金句,匯集成一冊,題為《世界宗教是一家》, 在布裡斯班舉行的國際宗教和平會議上發表流通[9]。所有宗教的教理教義中關於做人的教導都是相同的,都是真善美的教育。這種匯集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希望深入和擴大。我們深信和祝願以所有宗教美好的教育,共同教化世人,必能使各國國泰民安,世界和諧安定!
結束語
和諧世界,眾緣和合。和諧的旋律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去合奏!我們每一個言行、每一個心念,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宗教、每一個國家都是這個世界裡不同的“琴弦”,讓我們共同演奏出一首偉大的和諧交響樂!
注釋:
[1]語出《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唐朝大薦福寺翻經沙門賢首國師法藏述。大意是:由自性而現世界萬物之妙有。
[2]“引力”源於物體質量的相互吸引,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電磁力”是由粒子的電荷產生的,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 “強力”主要是把誇克結合在一起的力,所以也叫核力,強力像電磁力一樣,也起源於電荷,不過只是誇克間的電荷。“弱力”的作用是改變粒子而不對粒子產生推和拉的效應,像核聚變和核裂變這兩個過程都是受弱力支配的。這四種強弱懸殊、性質各異的基本力完全控制了宇宙。
[3]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本身是有形狀的,沒有任何物質或能量存在時,空間應該是平直光滑的。當一個大質量的物體進入空間以後,平直的空間就發生了彎曲凹陷,所謂引力就是因為這樣的空間彎曲而導致的。比如地球在繞著太陽的軌道上運行,是因為地球滾入了太陽周邊彎曲空間的一道“溝谷”,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作用。然而在微觀世界裡,空間根本就不是平滑的,而是有無數的粒子在劇烈且永不停息地運動,因此空間的幾何形變解釋不了其它三種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
[4]量子力學認為:基本力是由粒子的交換而來的,例如,電磁力是由光子交換而來,兩個帶電粒子通過交換小小的光子而相互作用,如同兩人通過傳球而相互影響各自的運動狀態。強力和弱力相互作用也是如此。在微觀世界裡,粒子的自身質量不僅小到幾乎沒有,還總是在雜亂無章地運動,因此量子理論顯然無法涵蓋引力。
[5]《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在菩提樹下定中宣講的。佛法傳入中國之後,《華嚴經》在東晉和唐朝期間經過三次翻譯,分別有六十卷、八十卷和四十卷的版本,中文版的《華嚴經》是現今世界上唯一最完備的版本。《華嚴經》自古在大乘佛教中公認為“根本法輪”,有“經中之王”的美譽,是佛門一乘了義的經典,它對宇宙人生真相有圓滿的講述。專家們認為它不僅是高等哲學概論,也是一部高等科學概論。
[6]《楞嚴經》的全題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7] 語出《華嚴經》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8]此十大宗教為:巴哈伊教(Baha’i),佛教(Buddhism),天主教(Catholicism),基督教(Christianity),儒教(Confucianism),印度教(Hinduism)、伊斯蘭教(Islam),猶太教(Judaism),錫克教(Sikhism),道教(Taoism)。
[9]2009年2月18-20日,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浄宗學院共同在布裡斯班舉辦了“世界宗教是一家”的國際宗教和平會議,澳大利亞和亞太地區170多個團體的三百多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邀請浄空老法師做主題發言。中國人民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和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派出聯合代表團參加了會議。
(作者系澳洲浄宗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