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欲不可縱,知足常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禮記》上說:“欲不可縱”,不可以放縱自己的情欲。因為一個人一旦放縱了自己的情欲,情欲就會像決了口的洪水一樣,不可遏制,連自己想改都無能為力,改不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說,很多人喜歡抽煙、喜歡喝酒、好色,他知不知道這個不好呢?都知道吸毒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危害。但是一旦沾染上這個習氣,他明知道不好,都很難改正。所以,中國人明白這個道理,就設置了禮來節度人們不合適的欲望。說實在話,這個禮不是約束我們、限制我們的,它實實在在是保護我們的,讓我們不要沾染上這些習氣,最後想改也改不了,非常地痛苦。

  《尚書》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弗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內興起了迷戀女色之風,在外又沉迷於打獵、游玩沒有止境,喜歡飲酒不加節制,還愛聽靡靡之音,住著又高又大的房屋,房屋的牆壁上還雕刻著花紋,以上這六種情況如果有一種出現,就沒有不滅亡的。古人說得很肯定,他判斷一個人的榮辱禍福就是從這些微小的細節上去觀察。如果我們在這六種情況之中,有一種出現了,我們就知道自己必敗無疑。

  看一看現在的世間,很多人沉迷於靡靡之音、卡拉OK 、KTV包間,喜歡飲酒沒有節制,還迷戀女色,住的房屋奢侈浪費,這六種情況幾乎全都存在,這樣的人怎麼能夠不滅亡呢?所以,我們不必等到一個腐敗分子锒铛入獄的時候才感覺到驚訝,其實從他以前的所作所為之中,我們早就能夠判斷出他必有這一天來臨,只是或早或晚而已。這也是警誡我們,不要被物欲所蒙蔽。中國人有一句話叫“知足常樂”。如果一個人不知足,他有再多的錢、再好的官位,他都不能夠快樂。為什麼呢?一個人掙了一萬塊錢的時候,他看到還有人掙十萬塊錢的,掙得比他多,過得比他好,他這個心就攀比,不知足了,他又去拼命掙。掙到了十萬塊錢的時候,結果發現,還有掙一百萬塊錢的人,住的房子比他的大,開的車比他的豪華,他又不知足了,又去拼命掙。結果掙到了一百萬,一看,還有一千萬的人過得比他好。掙到了一千萬,看到還有上億的人。即使賺到了上億,他也沒有知足,反而看到了還有世界首富過得比他好。這樣的人沒有滿足,總是沉浸在對物欲的追求上,他的心永遠也樂不起來。

  而且,並不是錢越多,人就過得越幸福。現在的人都問,為什麼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裡的生活水平是指物質生活水平),但是為什麼人們的幸福感卻越來越差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誤以為只要我們有錢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就會更幸福。這一個假設是不成立的。為什麼說不成立呢?因為一個人的幸福感,它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內心的感受怎麼能夠靠外來的東西彌補、填充呢?

  所以,我們看《論語》的時候,發現孔老夫子的弟子顏回,“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吃飯都沒有飯碗,喝水都沒有杯子,住在非常簡陋的巷子裡,別人都不堪忍受這種生活條件的艱苦,但是顏回卻樂在其中。他樂在何處呢?他樂在道中。因為他是一個求道之人,在學道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那種發自內心的、像泉水般湧出的喜悅,古人把這叫做“法喜充滿”,也有人說“禅悅為食”。這些人都是在修道的過程中,體會出了這種法喜。有一句話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你去卡拉OK一下,和朋友聚餐、聊聊天,哪有學道的快樂呢?但是一般人沒有體會到這種法喜,也沒有體會到學道的快樂,所以理解不了顏回樂在何處,甚至很多人還嘲笑顏回。所以,我們現在對古人的批判,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古人站在二十層樓,而我們是站在兩層樓,我們看不到古人所看到的境界,反而要把他拉回到兩層,說你所看到的就是我所看到的境界。

  當一個人把錢看得很重的時候,他越有錢,這些錢反而越成為他的負擔,為這些財富患得患失。所以,有時有錢的人並沒有比沒錢的人活得更快樂。我們發現現在社會上得焦慮症、憂郁症的人,很多人都是有錢的人,不是沒錢的人。那怎麼辦呢?學習傳統文化,就會讓人有錢,也有幸福,甚至沒錢也有幸福。其中告訴我們,貧賤的時候就安於貧賤,富貴的時候也能夠安於富貴。這就是說,有財富也不要放在心上,能夠知足常樂。這就是這一段所講的,欲望不過節,就能夠養性知足。

 

上一篇:決定壽命長短的誤區:飲食和運動。那究竟是什麼?
下一篇:簡樸就是順應自然規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