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何謂四禅八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小乘說戒、定、慧,是以定為中心,得定自然戒、慧皆在其中矣!大乘說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大體上也是指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的行修,然後才達到由禅定而般若。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不論大乘菩薩道,或小乘聲聞緣覺聖賢等,都要由禅定而來。那麼大小乘的差別又在哪裡?他們的修行方法,皆由禅定而得,只是願力的不同,以及行為見解的不同。小乘所見者淺,利他利世的願力淺薄,境界便甚狹小;大乘則見解深厚,利他利世的願力充沛,所以境界也大。以人世間觀念說,小乘是自利的、薄情的、自私的;大乘是大公無私的、多情的。“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由至情至性擴而充之,即大慈大悲。人的自私之情,是由愛欲所發生,佛菩薩也由此我而成,但其愛欲化為至情至性的大慈大悲,故佛菩薩者,大多情人也。但無論如何,修持皆須禅定,這絕不會錯。當然!禅定不止是盤腿打坐。

  初禅:心一境性,離生喜樂。中國人配合氣脈的道理,歸納初禅為念住。說到禅定,前幾天說的問題皆來了。由東漢到唐宋之間的大師們,不光是三藏大師,一般的禅師,很多不僅定力好,而且神通具足。當然不是特地去修神通,一個真得道的人,一定具有神通,只是不用罷了。但若自稱得道,而實際上卻沒有神變的能力,那就說不過去,所謂的得道,就大成問題了。但你可以反問我,《大智度論》龍樹菩薩說羅漢有兩種:一種神通具足;一種見空性是到家了,卻沒有神通。結果都是一樣,而且他未說出無神通者是否可稱完備。好!但你但你必相信六祖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既然見性透徹,何人又缺此一面而不具足呢?至少可認為雖見道,但所見不透徹,此其一。而且自古以來,到底有幾人真得定了呢?此其二。

  同輩中能得初禅,心一境性,已是寥寥可數,更遑論定生喜樂。誰能定生喜樂來呢?天哪!大家打坐腿麻得不得了,痛苦不堪,心一境性也許誰能做到不敢說,但定生喜樂則似還未見過,則談何修持呢?何處是喜?何處是樂呢?如此則初禅都未到。念佛者念到一心不亂,參禅要到一念不生,未悟者只一句話頭孤零零的,悟了的只悟到本來面目現前,完全定住,心一境性,定久了,就定生喜樂。(這在佛經上都有,可是散在各經中,沒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看出來。)定久了,要達到定生喜與樂,才是初禅。喜是心理的,樂是生理的。如某老當年到達定生喜樂沒有?不敢說,反正他很愛打坐就是,倒是處道中人,還有些似乎到相似的定境,但可惜見地不真,無可奈何!

  初禅到達後,願力大、智慧大。要理事配合了始為初地。

  二禅定生喜樂,身心如同離開,與物理世界脫開一般,有一種遠離的感覺。現在你們打坐時,雖在理上都知道了“我”,見到意識清淨,但非本來面目,解脫不開身體的感覺,解脫不開時間空間,物理世界的觀念習氣。要離開這些觀念,才得離生喜樂。中國人綜合經驗來說出入息停止了,名為氣住,始能達到離生喜樂。如此,中國道家說,人服氣可以才生不老,可以辟谷。印度瑜伽術也有此同樣說法,但還沒有中國多,如法師昨天表演道家功夫的一套,在印度瑜伽術中也有此功夫,謂之腹貼背。現在世界上有很多煉道家或瑜伽術有功夫者,可達到氣住的地步,但要注意這並非二禅。二禅是禅定的功夫深厚了,然後達到出入息自然停止,並不是以氣功勉力達到,這是一個關鍵,非常重要。所以做學問必須要仔細,不能混淆而談,必須有科學精神。如此出入息自然停止了,達到氣住,才能離生喜樂。光想求證果位,不用功不行,要一步一步地努力。

  再進一步的三禅“離喜妙樂”,離喜即離心境上的喜悅,只有定境之樂,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無處不樂,故大乘經典說菩薩內觸妙樂,然後才可捨欲界粗觸之樂,不到達此地步,休妄言無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眾生,哪個不是因欲念而來的?中國人綜合經驗,謂三禅為脈住(這在佛經上是看不到的)。心髒脈搏接近停止了,此與瑜伽術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後者是用妄想之念力控制,使之停止,而三禅是妄念不起,自自然然地就達到的,此是大關鍵,不可不察。故訪道要有眼光,世俗以為有道者,其實此道非彼道。脈雖住了,然身上暖壽不減,到三禅後,出入息停止,漸漸心髒脈搏接近停止了,但全身暖而柔軟,連筋骨都軟化了(此時不可碰它),如嬰兒之體,如老子所說: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即如嬰兒之體,內觸妙樂,可以返還童真天地的境界。

  再進一步到四禅,其境界“捨念清淨”,既然氣住脈停,如何還有念呢?此是指身見,人我執的小我的念,再捨此我之妄心,才進到相似無我的大我。所以上午告訴你們“念佛是誰?”“是我!”乃理上事,還必須在事上證到才行,還早得很哩!必要在捨念之後才得清淨。《楞嚴經》所說的:“清淨圓明,含裹十方”,有些人認為在理上一悟即可到達,即行了,哪有這種事?光是理上悟到是抵不住事的。現在是什麼時代!得拿出修證的證據才行。故《楞嚴經》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不修持還行嗎?口頭佛法誰不會說?本來如此嘛!但我們既然全心全意深入地學佛法,就應該求證嘛!

  說明了四禅以後,還有四個定境,合起來稱為四禅八定:(一)色無邊處定。色代表光明及物理世界,即色法,是很抽象的觀念,精神有時也包括在內。此境界將四大:地水火風都化空了,能與宇宙相通,色無邊際。現在我們打坐,都不超出肉身四大的范圍,如何能有神通?眼識所及要到無邊際處才算數。

  (二)空無邊處定。現在有些人打坐不是空空洞洞的境界嗎?但空的邊際只是在此色殼子的范圍,更不能包括此虛空,如何能說到求證呢?

  (三)識無邊處定。識即意識精神,可在剎那之間,超越十萬八千裡無邊處,放之彌於六合,收之退藏於密。

  (四)非想非非想處定。非現有思想,也非說其無作用,是有作用的,百千萬億化身皆可辦到,是妄想又非妄想,也可看到的。

  以上即是四禅八定,所謂九次第定,是加一滅盡定。這是大阿羅漢進果用的,一切境界皆滅盡、丟盡,住在清淨境界,暫不再來,即如剛才XX法師他說的:躲在涅槃境界中不再來了。許多行者也都以為住山洞中,了生死,就可以達究竟了。慢說你還沒有修到,即使做了,還是小乘羅漢境界,是有余依涅?,習氣未盡,阿賴耶識中的習氣種子未淨,縱然一定可定上八萬四千劫,還是要出定的,不要以為不得了。而且須知時間的觀念是相對的,在宇宙本體言,不過一彈指時間,如平常打坐境界好時,半小時如一剎那頃,若功夫差時,五分鐘時間就覺悠長得很,好不難受。何以羅漢進了果位,縱使經過八萬四千劫還要出定?到時為何非要出定不可?這又是一個問題。出定以後仍要回心向大乘,發心發大願,才能上證菩提大道,否則一轉娘胎再來,生在大富大貴之家,至多智慧、品德高超一些,可是若在富貴場中迷誤了,再來時也許會轉到下三道中去了。地上菩薩,未到不退轉位者,以及大阿羅漢,都還有隔陰之迷的掛礙。





 

上一篇:如何擺脫小我控制的七個步驟?
下一篇:人最難的是無法去除自己的七情六欲!忍得住,世界就是你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