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佛曲

 

索達吉堪布:阿彌陀經 第二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課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阿彌陀經》的內容比較簡單,大家應該很容易掌握,關鍵是要經常觀修思維。如果經常觀想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這就叫做明觀福田,是往生四因之一。這對欲求往生的人來說意義極大。

  世間的一切所作所為都無有實義,諸如財富、名聲、地位、感情等,許多人特別執著這些世間法,可是再過二三十年他們就會知道,現在為之奔波勞碌的這些對境都會煙消雲散,臨終時一點都用不上,唯有生前所作的善根會跟隨自己的心識,讓自己獲得長遠的快樂。

  很多世間人都自以為人生目標很明確,但從學習大乘佛法者的眼光來看,其實他們的人生目標很迷茫。在座各位在選擇人生目標時應該考慮:什麼是重要的事情?什麼是長遠的利益?在這方面不應該鼠目寸光,應該高瞻遠矚,這樣自己的所作所為才會有意義。

  如今我們在聽法、觀修、念佛,這就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佛法是無比殊勝的對境,任何人如果有緣得受這樣的聖法,就會種下解脫的善根,必將獲得菩提果位。《華嚴經》中有一個教證:“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意思是,如果有眾生沒發過菩提心,後來偶爾聽到佛陀的名號,以此因緣也決定會成就菩提果位。這個教證意義非常深刻,不僅學佛之人要思維其意義,所有追求快樂的人也不得不思維,如果能真正領會其意義,一定有相當大的利益。

  這次我講《阿彌陀經》也沒什麼可發揮的,只是用白話把經文給大家做個解釋,下來以後大家要根據經文進行思維。我希望四眾弟子們經常讀誦這部經典,在讀誦的過程中最好一邊思維其義,一邊產生恭敬心和歡喜心。誦經是漢傳佛教的一個良好傳統,各個寺院都經常讀誦經典。但是光讀誦、不思維是不行的,這和鹦鹉學舌就差不多了。因此大家首先要理解意義,然後一邊讀誦一邊觀想,這樣才能獲得大加持。

  爾時,佛告長老捨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個時候,佛陀告訴長老捨利弗:“從這個娑婆世界往西方越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那裡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如今正住於世間並宣說妙法。”

  此處的“十萬億”是非常多的意思,不一定正好是十萬億個佛土。在玄奘法師的譯本中,這句話譯為:“於是西方去此世界過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極樂。”用通常話來講就是:在娑婆世界西方無數個世界以外,有一個佛剎叫做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授記經》雲:“西方過此億百千剎,有世界名安樂。其國有佛,號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今現在說法。”所說與這裡基本相同,也是從此向西方越過無量世界有一個極樂世界,那裡有一位阿彌陀佛。

  對於修淨土法門者來說,首先要確定極樂世界的存在。如果是利根者,通過比量和教量完全能對此生起定解;如果不是利根者,只要具足信心和恭敬心,根據佛經和傳承上師的教言,也能逐漸相信極樂世界的存在。但個別眾生前世沒有積累過資糧,甚至在三惡道屢屢受苦,轉到人間後依然邪見重重,他們聽到極樂世界很容易產生懷疑,甚至會因不信而加以毀謗。當然,這種人不承認極樂世界是沒有任何依據的,我們從理論上完全可以辯得過他們。在《淨土教言》中,麥彭仁波切用豐富的教證和理證駁斥了種種不承許淨土法的邪說。

  我們應該知道: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所化剎土叫做娑婆世界,這是一個大千世界[1],極樂世界就在無數個這樣的世界以外。用現在的科學儀器是不可能發現極樂世界的,你拿著一個特別大的望遠鏡往西一直看,再怎麼看也看不到極樂世界,即使美國的哈勃望遠鏡也看不到。望遠鏡不要說無數個佛剎,連一個佛剎都無法徹見,所以極樂世界根本不是我們的行境。和佛陀的智慧相比,我們這些人的分別念跟小蟲真的沒有什麼區別。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許多人們不知道的領域,即使現在最著名的天文學家也不可能對宇宙有全面的了知,依靠各種現代科學儀器,他們最多對銀河系或者太陽、月亮的一部分有所了解,除此以外就沒法了解了。總之,對於極樂世界的存在,科學是沒辦法證成的,我們只能依靠內道的教理對此生起信心。在歷史上有無量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而且經論中也有許多有關往生淨土的論述,通過這些完全可以成立極樂世界的存在。

  現在有些人非常可憐,稍微有一些知識,讀過世間的大學,實際上智慧一點都不成熟,他們經常毀謗淨土法門。懂道理的人知道,其實這些人的毀謗之辭只是自欺欺人,根本無法建立正確的觀點。

  總之,西方無量剎土外有一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在那裡為無量眾生宣說大乘妙法,各位對此要有堅定的信心。如果有了信心,就會往這方面發願回向。就像有些上師的教言中說的那樣,太陽落山的時候,面向西方虔誠地頂禮、觀想,這就是對極樂世界有信心的表現。

  大家對極樂世界一定要有向往心,如果連向往心都沒有,佛陀也不可能抓著耳朵把你拽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用手拽著你,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旁邊幫忙,要強行把你拉到極樂世界,這個過程中你一直哭喊“我不願去啊”,這種情況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自己首先要有願意往生的心。

  怎樣才會願意往生呢?要通過學習淨土法門認識到:娑婆世界是很苦的,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如果想永遠快樂、擁有利益眾生的能力,唯一的選擇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從這個角度考慮後,自然就會產生這樣的心念:作為一個可憐的凡夫人,誰不願意往生淨土?誰願意死死抓住骯髒的對境不放啊?所以我一定要往生淨土!

  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捨利弗,為什麼彼土名叫極樂世界?因為那裡的眾生沒有任何身心的痛苦,唯一感受各種快樂,所以叫做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往昔曾發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意思是,假設我成就佛果,我國土中的人天大眾一定要感受無量的快樂,如果他們不如漏盡比丘入定那樣快樂,那我就不取佛果。如今佛陀的大願已經實現了,所以往生極樂世界者是無比快樂的。

  極樂世界沒有苦苦、變苦、行苦等三大苦,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說:“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彼土永離三苦,不同此土對苦之樂,乃名極樂。”我覺得他對三苦的解釋非常好。

  娑婆世界沒有快樂可言,即使有一點快樂,很快就會變成痛苦。有些道友現在心情很好,過一會兒遇到一點違緣就悶悶不樂了,天天都是愁眉苦臉的。為什麼?這就是娑婆世界。而往生極樂世界後則不同了,任何時候都是很開心的。今天我遇到一個道友,我們講起另一個道友的事,我說:“等他開心的時候跟他交流交流,怎麼樣?”他說:“從來看不到他開心的時候。”有些人就是這樣,也許是因為娑婆世界確實沒有值得開心的,就像以前的朗日塘巴尊者一樣,所以總是覺得世間的一切都令人傷感。

  而極樂世界不是這樣,既沒有剛才講的三種根本苦,也沒有八種支分苦:因為在蓮花中化生,不像我們一樣從母胎中降生,所以沒有生苦;因為歲月無有遷變,所以沒有老苦;因為沒有四大不調的現象,所以沒有病苦;因為那裡壽命無量,所以不會有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近取五蘊苦也是沒有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經常是喜歡的對境不得不離開,不喜歡的對境不得不接觸,各種痛苦隨時會出現。而極樂世界既沒有惡友,也沒有惡劣的環境,身心都極其快樂,始終處於安樂中。世間的眾生為了快樂日日夜夜在奔波,可是真正快樂的有多少?很多人雖然想擁有快樂,可是從小到大一直沒有快樂過。所以身處娑婆世界,諸位不要有很大的期望,我們不可能過得特別快樂,除非是具有一定修行境界的人,就像《虛幻休息》中講的一樣,對世間的一切都看得如夢如幻,那樣才會活得比較快樂。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我們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但也不要以一些小事擾亂自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其實,很多人的痛苦和憂傷都是心過於狹隘導致的。在這方面,不說有大乘佛法的理念,甚至如果有世間的包容心,很多內心的疾病也會得以治愈。我看過一本叫《零極限》的書,作者在這本書中說,人的疾病和痛苦都是自我執著引發的,他建議用四句真言治療這些疾病,即“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覺得他的說法很有道理:如果我們能無條件地愛所有的人,對所有的人說對不起,將一切過失歸於自己,對任何人奉獻感恩心,那又有什麼不開心的呢?既然所有的不快樂都是執著小小的我帶來的,那麼雖然我們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肯定是苦不堪言,但只要能以寬廣的心態面對世界,也會有一些開心的時刻。

  下面介紹極樂世界的國土莊嚴,從欄楯寶樹、水池蓮花、天降花雨、有情無情皆出法音等方面次第說明。對於極樂世界的整個狀況,大家可以通過看唐卡來了解,藏地有許多很好的唐卡,基本上都是按照《阿彌陀經》畫的。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捨利弗,極樂國土有無量無邊的宮殿,每座宮殿周圍都有七重欄楯[2]、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圍繞,這些都是四寶質地的,因為具足如是莊嚴,所以彼國名為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一切都具有特殊寓意,像此處的“四寶”代表常樂我淨四德,“七重”代表七覺支。為什麼我們要求大家觀想極樂世界?原因就在於此。

  極樂世界沒有任何不清淨的法,就像一個美麗的花園一樣。當然,極樂世界跟人間的花園還是有很大區別。人間的花園再怎麼好,畢竟還有不清淨之處,有時我們在花園裡能看到一些好看的花,但如果仔細觀察,在花瓣上還是能發現灰塵,而極樂世界沒有任何不清淨的法。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捨利弗,極樂世界有七寶水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都是以金沙布地。

  《觀經》中說,七寶池中的八功德水都是從如意寶珠中流出來的。

  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水池的四邊有階道,都是黃金、白銀、琉璃、玻璃[3]所成,水池上有樓閣,這些樓閣也以黃金、白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紅寶石)、瑪瑙而嚴飾。水池中處處是大如車輪的蓮花,蓮花有青黃赤白四種顏色,青色的發出青光,黃色的發出黃光,赤色的發出赤光,白色的發出白光,這些蓮花微妙香潔。捨利弗,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在玄奘法師的譯本中,對蓮花的描述是:“青形青顯,青光青影。黃形黃顯,黃光黃影。赤形赤顯,赤光赤影。白形白顯,白光白影。四形四顯,四光四影。”藏文本也是這樣,每朵蓮花都有四種特點,如青蓮花形狀是青色的,顯現的顏色是青色的,發出的光是青色的,影子也是青色的。

  世間的蓮花不同,雖然花可以是青色的,但是發不出青色的光,影子也不是青色的,跟極樂世界的蓮花有很大差別。我去過杭州,西湖裡面有很多蓮花,雖然看起來既漂亮又干淨,但是一摸卻有很多灰塵,而且也發不出光。

  在極樂世界的蓮花中,青色的是優缽羅花,它發出青色的光;黃色的是拘勿頭花,它發出黃色的光;赤色的是缽頭摩花,它發出赤色的光;白色的是芬陀利花,它發出白色的光。這些蓮花都具有微妙香潔[4]四種功德。

  關於七寶,此處說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在其他經典中,對七寶的說法有所不同。《般若經》中說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沒有玻璃和赤珠,珊瑚和琥珀則在內。藏族人特別喜歡珊瑚和琥珀,所以也把這兩者算在七寶中。《法華經》對七寶說法又不同,是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珍珠、玫瑰。

  玫瑰應該是紅寶石。原來法王如意寶去新加坡時經常念九本尊心咒,所以需要紅色的念珠。為了買紅寶石,我們天天去逛珠寶店,幾乎將新加坡的珠寶店都逛遍了,最後好不容易買到一個紅寶石。當時有個新加坡的小乘比丘,他的法衣是斯裡蘭卡式的,他說穿著那種法衣不方便去珠寶店,所以不敢和我們逛珠寶店。法王去印度時,在南方某個城市也說需要紅寶石念珠,當時也買了一些紅寶石,回國後法王將那串念珠分給學院的道友念咒了。

  至於八功德水,我在前面給大家介紹過,各位應該有印象。在《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中,對八種功德的說法稍微有點不同:一、澄清,即無有雜垢。二、清冷,特別清淨、涼爽。三、甘美。四、輕軟,即喝後感覺很輕軟,這一點我們也許感覺不到,有些雲南人喝茶時說:“嗯,輕”、“重”,馬上能感覺出水質的沉重和輕軟。五、潤澤。六、安和,飲用後身心安樂和適。七、除患,飲用後遣除饑渴等無量過患。八、增益,飲用後能長養諸根四大,增上種種殊勝善根。

  又捨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佛陀又告訴捨利弗:“極樂世界經常有天人的奏樂,那裡以黃金為地,白天三次、夜晚三次降下天界的曼陀羅花。那裡的眾生經常早上各自拿著盛滿鮮花的花器,到其他剎土供養無數佛陀,等吃飯時再回到本國,之後吃飯經行。捨利弗,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衣祴”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義,但此處是指花籃等器具。有些講義中將其解釋為衣服,說極樂世界的眾生用衣服供養佛陀,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鸠摩羅什的譯文中說,極樂世界的菩薩吃飯時回到本國,吃完飯後行持各自的行為。玄奘的譯文沒有這種說法,他的譯法為“每晨朝時持此天華,於一食頃飛至他方無量世界……還至本處。”意思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每天早晨拿著天花,在吃一頓飯這麼短的時間飛到其他佛國,供養無數的佛陀,然後回到本處。我覺得這樣比較容易理解,藏文譯本中也是這麼說的。

  當然,按鸠摩羅什大師的譯法——“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也是可以的,畢竟極樂世界也有吃飯等行為。《無量壽經》中說,極樂世界的眾生要吃飯時,七寶缽盂自然現前,吃完飯後自然消失。不像我們一樣,天天都要洗碗,而且越洗越髒。有些人覺得特別煩:吃一頓飯還要洗碗,干脆不洗了!好幾天一直放在那裡,吃飯時拿來直接吃,吃完後又放在那裡。我們這裡有些“瑜伽士”境界很不錯,我看過個別道友的碗,一點都不執著。

  對於“飯食經行”,有些法師解釋為吃完飯以後邊走邊誦經。漢地有“飯後百步行”的說法,所以這樣解釋也可以吧。但藏文中沒有這種說法,藏文譯本中說,在各個剎土的佛陀面前供養以後就飛回自己的國土。

  經文中提到晝夜六時,其實極樂世界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因為那裡沒有日月星辰,但由於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白天晚上的概念,所以針對眾生的心,佛陀根據鳥兒是否鳴叫、花朵開啟閉合也安立了晝夜的概念。

  經中還講到黃金為地。在不同的經中,對此也有不同說法。《無量壽經》說:“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車磲瑪瑙合成為地。”《觀經》則說:“見琉璃地,內外映徹。”對於這些不同的說法,以前我們引用蕅益大師的觀點做過解釋,即極樂世界的大地本體是黃金,以七寶為裝飾。或者也可以這樣解釋,觀待不同的眾生,極樂世界的大地或者現為七寶,或者現為黃金。其實如果有時間,大家應該將《阿彌陀經》、《觀經》、《無量壽經》進行對照,這樣對照研究後,對極樂世界的整個狀況就會有徹底的了解。

  本來七寶是昂貴的珍寶,但現在也有個別人對七寶並不是特別珍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有一個叫“阿拉伯塔”的賓館,這家賓館開業於1999年,是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級賓館。我認識的有些佛教徒在裡面住過。為了建這個賓館,投資者花了好多億美元,首先填海造了一座人工島,然後在島上建了這座賓館。自從賓館建成後,吸引了全世界的富豪入住。據說賓館內部極其奢華,全部設備都是黃金做的,甚至馬桶都是黃金做的。所以,現在個別富人對七寶也不一定特別珍視。但極樂世界的七寶跟人間的七寶完全不同,在價值、質量上都有很大差別。

  一般來說世間人對珍寶非常耽著,都覺得這是最好的東西,所以為了度化這些眾生,阿彌陀佛令其剎土遍滿七寶。當然,從了義的觀點來說,當人的心清淨到一定程度時,所見到的世界就會遍滿七寶,所以極樂世界的七寶也可以說是清淨心的顯現。總之,不管從針對人們的執著還是心識清淨角度而言,極樂世界遍滿七寶都有甚深的意義。

  復次捨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佛陀又告訴捨利弗:“極樂世界有各種奇妙雜色之鳥,如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5],這些鳥晝夜六時發出悅耳的叫聲,這些聲音宣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法[6],眾生聽到這些聲音後,自然生起憶念佛陀、正法、僧眾的清淨心念。”

  在我們這裡,聽到鳥叫就不同了。尤其在修禅定的時候,如果聽到烏鴉“哇哇哇”叫,心裡會感覺不舒服,有一種討厭的心態。而極樂世界不是這樣,聽到鳥叫聲能自然引發憶念三寶的清淨心念。

  當然,我們這個世間也有例外,如果是聖者或者有一定境界的人,聽到任何聲音都能引發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在無上密法中,也有一些這方面的修法。人和人差別很大,對某些人來說,即使聽到別人念經的聲音都感覺很刺耳,別人宣講佛法反而會讓他產生煩惱;但如果是境界比較不錯的人,不要說聽到別人念經或者宣講佛法,甚至聽到別人講一些特別難聽的語言,相續中也會產生對三寶的憶念。

  捨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佛陀告誡說:“捨利弗,你不要認為這些飛禽是惡業所感的旁生,為什麼呢?因為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

  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第一願說:“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意思是,我得到佛果時,如果我的國土中有地獄、餓鬼、旁生,那我就不取正覺。既然阿彌陀佛的剎土沒有三惡趣,所以上述飛禽不可能是惡趣眾生。那它們到底是什麼呢?

  捨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佛陀解釋說:“捨利弗,極樂世界尚且沒有惡趣的名稱,更何況有真正的惡趣眾生呢?這些飛禽都是阿彌陀佛為了令法音宣流,以神通變化出來的。”

  所以大家要清楚,極樂世界的飛禽以及它們發出的聲音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

  捨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捨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佛陀又說:“捨利弗,極樂世界微風吹動時,寶樹寶羅網都發出微妙的聲音,這些聲音就像百千種樂器同時奏響,聽到聲音的人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不會產生任何煩惱。捨利弗,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如果是在娑婆世界,狂風在耳邊“嗚嗚”吹起來時,會有害怕或者憂傷的感覺,聽到有些飛禽發出叫聲後,心裡也會不舒服,而極樂世界沒有這些不悅意的聲音,所以穢土和淨土的差別確實很大。

  《極樂願文》中說:“欲聞時出妙法音,不欲之時即不聞。”《大阿彌陀經》中也說:“其欲聞者辄獨聞之,不欲聞者寂無所聞。”因此,在極樂世界,想聽聲音就能聽到欲聞之聲,不想聽聲音就寂靜無聲。換句話說,自己想怎麼樣就會怎麼樣。這就是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

  在阿彌陀佛的加持下,聽到飛禽叫、風吹動等聲音後,每個眾生會感受到不同的法樂。《普賢行願品》中說:“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極樂世界就是如此,那裡的每一個聲音都具足如海的聲音,有些是念佛的聲音,有些是念法的聲音,有些是念僧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後相續中會產生各種善念。總之,隨每個眾生的不同意樂,極樂世界的任何聲音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利益。

  如果對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做一個概括,就是不管聽到聲音還是見到色法,總之五根緣任何對境都會產生無比的快樂。而且這種快樂不同於世間的樂受:世間的樂受是不究竟的,喜歡抽煙的人覺得抽煙很舒服,喜歡喝酒的人覺得喝酒後迷迷糊糊很舒服,其實這種安樂對自他都是有害的;而極樂世界的安樂則不同,暫時、究竟都是快樂的,而且對自他都是有利益的。

  大家應該真正認識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人的心是很容易改變的,如果一個人知道了某個對境的價值,心自然而然會趨向它,如果不知道對境的價值,則不會對其有興趣。比如你向別人說起美國、法國的國土莊嚴,原來對方對這些國家沒有好感,後來已經懂得那裡的山清水秀,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興趣。學習淨土法門也是同樣,我們對淨土的功德莊嚴也應該有所了解,這樣就會對淨土產生興趣。當然,你聽了一堂課以後,不一定馬上會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但只要長期學習這方面的經論,你的相續就會逐漸轉變:邪見和分別念慢慢會消失,信心和歡喜心慢慢會增上,這樣違緣逐漸隱沒、順緣逐漸具足,就有機會往生極樂世界了。

  思考題:

  1、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剎土名為極樂世界?請結合教證加以說明。

  2、請從各方面概述極樂國土的功德莊嚴。

  3、請解釋極樂世界遍滿珍寶的原因?

  4、極樂世界的鳥是否為惡趣眾生?為什麼?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一個四大部洲、日月諸天在內的世界稱為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2] 即欄桿,縱為欄,橫為楯。

  [3] 不是世間的玻璃,是一種類似水晶的珍寶,有紫白紅碧四種顏色。

  [4] 《阿彌陀經要解》雲:微妙香潔,略歎蓮華四德。質而非形曰微。無礙曰妙。非形則非塵,故潔也。

  [5] 玄奘的譯文中還有鵝、雁等。

  [6] 玄奘的譯文中還提到了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藏文譯本跟鸠摩羅什的譯法一樣。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阿彌陀經 第三課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阿彌陀經 第一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