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慧法師:《金剛經》淺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修正版--- 淨慧法師

序 言
以前發表的淨慧法師淺釋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根據錄音整理。經淨慧法師認證,重新核對校勘,不影響淺釋內容原義。如果前後有文字不符時,以此為准。
敬請諸位法友同仁涵諒。
特此說明!

智慈愧拜

佛歷二五五三年八月
西歷二零零九年十月





諸位法師,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阿彌陀佛!一句口頭禅,四字洪名結法緣。聽經聞法是一種因緣,這種因緣就像大家見面,是一種緣分。過去生中我們曾經是朋友,結過善緣;所以,才有今天共同聽經聞法。如果結惡緣,不能以這種因緣相聚。這是我今生第一次公開講法。緣起是在座兩位修行人要去南方住茅棚,再三請法;我不得不應請講法。講此經是隨機選定的,希望諸位起歡喜心。同時,我不需要諸位一文錢供養。

我講法的原則;一是,佛願將法體之肉供眾生果腹,我願將心滴之血供眾生飲漿;二是,我們到一起互相探討、互相交流;三是,如語者、實語者。別人講法,講理悟、講體悟,我還講證悟;就是證到哪裡,說哪裡話。凡是我講的都是自己走過的路,而且把佛經和修證過程結合起來,我不講別人怎麼說的。請諸位認證一下,看我所講和實際修道是否相符。

我是什麼人不重要,能不能把佛法的真實義理講出來才重要。如果講出來了,諸位聽了覺得好,可以隨便聽、隨便問。我歡迎諸位提問,把我問倒。我學佛二十六年,見過很多修行人,到現在還沒有一人能在證悟上把我問倒。這不是驕慢,而是激勵諸位超過我。

有的法師講法很好,但是知見不一樣。在座修學淨土的比較多,講靜坐都熟悉。有的法師講,靜坐就是消除自己的散亂心;還應為調整身心。《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說,修行人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非常重要。靜坐時,根塵不偶,因緣不立;遠離煩惱,一心念佛。眼耳鼻舌身意用靜坐念佛來都攝。這樣才能靜下來,修行身心。佛住世時,十人修行,十人得度;像法時代,百人修行,十人得度。為什麼?不去靜坐念佛,都修塔造廟,修功德去了。

有人問,一本經書,一句佛號,四字洪名,不用靜坐,能往生嗎?能往生。在佛法末時後五百歲可以往生;現在世肯定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到哪不一定。為什麼?神識沒得到淨化,充滿業力,中陰身沒得到解脫,無明一點沒破,能往生到哪兒去?如果我說謬了,我墮拔舌地獄。所謂“帶業往生”,是業報剩的非常少,微微寥寥,一百的罪業,了去九十九,還剩一點,可以帶業往生。否則,什麼時候了去罪業,還完欠賬,才有資格談往生。我再跟諸位講,未圓滿不來果位的情況下,不可能往生。菩薩是怎麼修證的?由一果羅漢、二果羅漢進入三果羅漢圓滿後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往生極樂世界或兜率內院;屬於帶業往生。否則,繼續修行證四果羅漢。發菩提心的四果羅漢為大阿羅漢,也可以往生佛淨土;屬於無業往生。不發菩提心的四果羅漢為鈍根阿羅漢,去享天福,請八萬四千大劫的長假,還要墮落。三果以下的羅漢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如讀小學,沒讀高中、大學就想讀研究生一樣,不可能。所以,修行人必須從當下開始,靜坐念佛,六字洪名,淨念相繼,必然往生。末法時代的眾生,一本經書、一句佛號,萬人修道,一人得度。修行人不講其他法師講得對錯,只講證悟不同,知見不同;如吃鮮桃,沒吃到就不知滋味如何,說不出真實的義理。
我再講一下,極樂世界是精神世界還是物質世界。我可以准確地告訴諸位,極樂世界是物質世界。佛經上說瑪瑙、金銀、七寶池、八功德水、蓮花化生,這些都是物質的。今生的肉體也是物質的,是神識業報感召來的。佛的願力是救度沉輪眾生,願力所成就不同星球,就是娑婆世界。業報感召到這個國土,好了就感召到另外一個星球,或天人身,或極樂世界等。極樂世界的菩薩是變異生死,不受輪回;人的神識受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是神識輪回,不是肉體輪回;往生極樂世界是神識往生,不是肉體往生,肉體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實有物質世界,不是虛無精神世界。極樂世界在銀河系的西方,中間隔著很多佛國土,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

娑婆世界好不好?我們智慧不開,不能到報身盧捨那佛的佛國土那裡去,報身佛的佛國土和極樂世界無二無別,包括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只是我們見不到娑婆世界清淨的一面。《妙法蓮華經》中【地下湧出品】,湧出滿三千大千世界的菩薩,這些菩薩都是報身佛周圍的菩薩。所以,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一樣都有淨土,佛經上說的一點都不差。佛經上說的極樂世界是三輩九品,不同品位菩薩所居,就如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名稱一樣,極樂世界是一個總稱。阿彌陀佛化身在這個極樂世界,其報身在安養世界。在極樂世界修到上品上生,再化生出來是十地菩薩,這些十地菩薩圍繞在阿彌陀佛的報身周圍。

現在佛是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等,本師釋迦牟尼佛是過去佛,那麼現在世界有沒有佛?有。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還在,法還在,這是其一;其二,我們在毗盧遮那佛的法性身之中,法性身包含娑婆世界。有人會問,你怎麼知道的?如果有修證的人,不用證得其它果位,當證得定境時,會立即感到和宇宙相通,自己的心和佛的法性接上流,會感到娑婆世界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有證悟的人,就不會這麼問。我二十年前就證得了,開始心量像房子那麼大,接著像地球那麼大,然後就無窮大。我們在佛的法性身之中,山河大地無處不是佛法,處處都是般若。但是,有很多龍、神主持各種事物,還有諸天王主宰各自的星球,不同星球法不同而已。地球太陽東升西落,包括一個蘋果都是法,有主樹神主持的結果。有人說,現在是末法時代。我告訴諸位,現在的佛法和佛住世時的法一樣,只是人沒去修、沒去行,身口意受外部環境牽引,五蘊熾盛,才感覺是末法。佛法還是正法時代的佛法,若依法修道,現在和佛住世一模一樣,這就是正法久住。修行人必須知道實相;誰若老老實實靜坐修行一百天,就會感應到。對修行人來講,用時間修道;時間最重要,花錢買不著。修行人要念滋在滋,不論在家、出家,做好份內的事,對得起工錢或供養,再利用時間靜坐念佛,抓緊時間修行。修行重要,修行靠身體,用身體去爭取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證出世間常樂我淨。

有的人念阿彌陀佛沒幾天,一見藥師佛好,就改念藥師佛,用攀緣心念佛,不知實相。實相是,佛佛平等,界界相同。阿彌陀佛在藥師佛那裡是護法,藥師佛在極樂世界也是護法,佛佛互為護法,不存在相,不存在誰大誰小等。要破相、離相念佛。往生藥師佛佛國土的有兩種人;一是,報身願求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的修行人。二是,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成就法性身的菩薩。後一種很難往生東方藥師佛佛國土;其報身必須先到極樂世界去成就,化身必須到兜率內院去成就。

這部經典是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翻譯的,要感謝這位法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禅宗開悟之經,學密、學淨之人稱這部經為破相之經。金剛是一種比喻;般若即智慧;金剛般若比喻無形的智慧堅不可摧;波羅蜜是智慧的彼岸。諸位可能不信,無形智慧怎麼破壞不了呢?人身上最硬的地方是骨頭,骨頭聽神經的,神經受意識支配,意識是無形的。誰能把意識拿出來?意識讓人向東人就向東,讓人向西人就向西。所以,無形的智慧最堅硬,破一切相。宇宙的萬事萬物都可以被智慧轉化,才可稱智慧的彼岸。諸佛具足大智慧,倒駕慈航的佛位菩薩也具足大智慧,普通的修行人不具足大智慧。此經經名了義,經義究竟,六祖大師聽一遍就開悟了。

此經是大乘經典,請法的是須菩提。須菩提雖現聲聞像,已發菩提心,是新發意菩薩。新發意菩薩和阿羅漢有什麼區別?發心不一樣,功德不一樣。發菩提心的阿羅漢為大阿羅漢,為新發意菩薩,可出三界;未發菩提心的阿羅漢為鈍根阿羅漢,不能出三界。菩薩和阿羅漢的區別更大,品位前菩薩成就須一大阿僧祇劫,從品位菩薩至成佛須二大阿僧祇劫。但是,啟修就有成就的那一天,三大阿僧祇劫畢竟還是有限的時間;若不修行,時間無始無終,輪回永無停止。菩薩遍布這個世界,現不同身、不同像,法化有緣人;遵佛旨,該現世時現世,不該現世時不現世。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捨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經開頭是“如是我聞”,結尾多是“依教奉行”。一些人只記住如是我聞,忘了依教奉行;只知守戒,不知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持戒。佛制戒律,就如世間的法律一樣,是修行人身心行作的底線。一個守法的人不會去做違法的事,沒有騙人、害人的心,法律對他還有用嗎?沒用了。守戒不是被動的不殺生、不飲酒、不偷盜等,戒律是最低的標准。好好修行、靜坐念佛,心裡不用總想守戒,行上持戒就可以了。佛住世時,修行人多是托缽乞食,住山洞、樹下,一日一食,過午不食,行頭陀行。乞食就是破相,不生驕慢心;讓眾生種福田,把眾生當父母想。佛住世,弟子都不生驕慢之心,我們有沒有驕慢心呢?現在修行人有福,有的出家人一日三餐,滿面紅光。有的出家人輕視在家人,只記住讓眾生種福田;也有在家人輕視出家人,為厭世而出家。出家、在家,只是相不同,承傳佛法因緣中;在弘傳佛法上是一,不是二。一時、地點、聽眾這裡略去不講。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谛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有位德高望重的長老須菩提向佛請法,這位須菩提長老現聲聞像,實是新發意菩薩。發菩提心的修行人,如何能保持住、不退轉、其心堅固呢?

保持所發菩提心不退轉很難,首見利己差別念,再付代價無報還。捨利弗發菩提心,常保持不住。這就是品位前菩薩須一大阿僧祇劫的根本。原因是降伏不住其心,順逆多起妄心,淡化所發真心。盡管這麼難,但在行上退轉,道不退轉;心退轉,性不退轉。沒有一位新發意菩薩從菩提道中退出,都在魔難中成就。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告須菩提說,應如是降伏其心。保持心不生妄念、保持清淨願心,讓三界所有眾生都證入佛道,遠離諸有。

眾生分胎、卵、濕、化,有色與無色,有想與無想等。這些眾生充滿世間,貪著諸有,迷戀觸樂,受生六道,無有出期。菩薩由於聽聞佛法,累世修行,是眾生的榜樣,菩薩不但要出離,而且要帶領眾生出離。有了菩提願心,其力堅固,才能破除各種魔障。新發意菩薩已知世間諸有無常,出世間有道可成,入世間有眾生可度。同時,不為成道而成道,不為度眾生而度眾生,成道與度眾生都是因緣的事。因為眾生不是人度,是佛、法、願、緣度眾生;不為佛度眾生,是為報佛恩,度脫自己的父母。眾生業感萬千像,一體同悲人不詳。

有人問,發菩提心有那麼難嗎?有一位居士見其母身體不好,勸她靜坐念佛,恢復健康,心情愉快。家人卻不理解,紛紛指責,不給老人買肉吃都已經不孝了,還勸信佛?多苦啊。這位居士在眾親屬的指責下,長時間痛哭,百嘴莫辯。讓父母念佛是好事,怎麼都不理解呢?還得像做了壞事一樣,向親友道歉。這還沒像捨利弗那樣,挖了左眼要右眼呢。發菩提心就這麼難,想保持住就難上加難。遇到困難時,發菩提心的人,在行上暫時不做了,是行退;心裡想,這樣的事先放一放吧,是心退;但是菩提道、菩提性不退。從新發意菩薩至成佛,廣度無量眾生。因為菩薩能以佛法化度眾生,成佛有佛國土接引眾生,讓有緣眾生得以化度,才能度脫無量無邊眾生。而發菩提心、行菩提道的菩薩,又無眾生可度。眾生的像是無常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真常的。佛度眾生,度的是眾生的佛性,不是眾生的身像,這是度眾生的實質。若不明白這個實質,就是“我度眾生、人度眾生”,“有眾生”、“有我”,“度眾生的身命”,這就是佛說的有四相。四相是無常相,人身之我不是真我,常住佛性才是真我,是心現假像示現世間,接引的是人常住自性和眾生所有佛性,不是眾生的身命。如果心中有四相者,沒有明心見性,不知佛法真谛,不能成為菩薩,其心不能稱菩提心,其行不能稱菩薩行。根源在於自心未脫離諸有,未掙脫魔綱,未證得解脫。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告須菩提說,菩薩所行之事,雖在世間,隨順世間法則,應無所執著而行布施。

布施分法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的功德大於財布施。法布施是供養眾生之慧命,使其慧命增長;財布施是供養眾生身命,使其身命增長。菩薩行人的財布施是為法布施服務,讓眾生得到財布施後,心生歡喜,能接受法布施。這樣的布施不貪求眾生的財物回報,不執著眾生的音聲贊歎,以無欲無求之心或報恩之心布施;既報佛恩,又報眾生恩,這才是無所執著而行布施。

法布施和財布施實際不離身命財的代價,不是口上說的、心裡想的,而是要實打實去行做的。布施是菩薩六度萬行之首,平常人做不到,偈雲,日夜忙碌只為錢,財寶富貴人人貪。誰肯將錢送別人,無求布施難上難。人修布施為圓滿,內財外財一起捐。一切的一一一切,無有休止窮極限。菩薩這種無欲、無求、無相、無受的布施,功德不可稱量、不可思議,已得佛壽命財增長。而著相布施、有欲有求布施,其功德被有所限,為有限福德。有限福德要在諸有世界得到回報,在眾生境界是好事;在菩薩境界,是可怕的事。一是,耽誤不起時間;二是,受輪回之苦。諸有在因果律中,無著才能擺脫因果律。眾生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懷疑天下會有這樣的人嗎?會做這樣的事嗎?而菩薩行人卻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再正常不過。有人執著聽法是為眾生而聽;我講,聽法是在為自己而聽,眾生在哪裡,只有自利才能利眾生,自己無利,何利眾生。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告須菩提說,想一想,能以色身見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色身見佛。為什麼呢?真佛離色相,無相是真佛;離相無著色,見性乃真佛。眾生非眾生,身相非身相;眾生著身相,身相是眾生。

佛說,一切色相都是無常虛妄相,若能破無常虛妄相,證知佛性真常,才能見佛真身。

這裡須菩提與佛都以肉身面對面,相互身見,怎麼會說“不能以身相見佛”呢?這個世界就是生滅法則,有生就有死,有誕生就有涅槃,佛也不違背這個法則。試想,當初須菩提和佛見面,現在還能見面否?身相見不到了。佛的真身,我們色身見不到。當人有證悟時,心一定見得到。佛還要親自加持,但不是人的色身見,而是人的心識見。眾生的肉身無時不處於生滅之中,將來都得扔在這個世界。劫盡時,地球都要化作一道流星,消失在宇宙之中;又依佛願力,重新化現,生滅無常。

人身充滿業報,神識充滿業力。佛的真身是純淨的,性無染污,智慧無礙。智慧無礙是證得的,不是想出來的。世人聰明,什麼都懂,這不是智慧。智慧不是用思維想問題,用眼睛見問題,用耳朵聽問題,而是人心空諸相問題。於定空三昧中,即能觀察世與出世諸法空相,又能觀察世與出世諸法實相,才是智慧。世間空相為無有掛礙,出世間空相為我性真空;世間實相為相有想有,出世間實相是空有妙有。智慧是誰修誰得,不修免談。修行若不從靜坐念佛修起,天天喊修行,仍然是在說佛法,沒有開始;只有開始靜坐念佛,才是開始修行。色身包括思維,是虛妄不實的,本身就是生滅法。

怎樣理解諸相非相?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是色相。存在即有相有,見聞覺知;又有想有,非有非無。以色相存在是諸法實相的一個方面,無色相存在是諸法實相的另一個方面。有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用諸法空相否定諸法實相,或用諸法實相否定諸法空相;二者既可合二為一,又可一分為二。有人問,《心經》中說諸法空相,那什麼是諸法實相呢?我告訴諸位,定中觀察的色相是諸法空相;沒有入定的人,不能觀察到諸法空相。人挨打知道疼是實相,有病吃藥也是實相,吃飯喝水等也是實相;空氣、電波、光能被人覺知等,這都是世間的諸法實相。還有,六道眾生的識體,既不能被見聞覺知,又可以被見聞覺知;這也是世間的諸法實相。在世間,若說諸法空相,能讓太陽倒轉嗎?偈雲,幻想成真是科學,世間萬態可改變。自然法則有宰主,諸法實相不能偏。現代文明有史前,盛極一時無常現。央劫循環無終始,諸法空性人不見。非相就是諸法空性,從理性上講,物體是無常的,比如塑料瓶,喝完水扔掉,回收後又把它變成原料。從空性上講,定境現前,一念不起,心和佛的法性身接上流,這個世界的星塵物色都不見,只感覺到自心沒有邊際,小而無內,大而無外。凡夫只知諸法空理,不知諸法空相。能入深禅次定的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才談得上諸法空相。

心中自有佛性,“吾心即佛”是世間說,諸相非相時才了見佛性。首先,覺知的是佛的法性身;然後,觀察宇宙人生真相,知見覺十方諸佛與菩薩是真實存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等,定中觀察,就如人見人這樣真實。修行人的證悟是真實的,同樣是肉體,凡夫是業報之身,生老病死,在八苦之中纏繞;聖人的肉體每時每刻處在極樂狀態,法喜充滿,沒有煩惱,見山河大地都是佛法,萬物都在說法,佛像都在表法。所以,聖人的肉體才是世間淨土,時刻處在常樂我淨狀態。用人的思維想一千年、一萬年也想不出來是什麼狀態。只有修行證得時,才知是什麼狀態,“獨一樂自享”,別人無法理解。佛教不是宗教,把佛教誤為宗教太渺小;世間的萬態包括科技發展,只見到佛法的末梢,未見到佛法的本源。要回過身來見,主山、主地、主海、主樹、主空、主夜、主晝等神,都在起作用;人讓桃子長在玉米桿上不可能,這是兩種神分管的。說到諸法空相,淨土宗有一公案,有一人特別傻或心眼不太多,在那站著念佛就“走了”,有沒有這樣人?有,但是,幾萬個修行人中有一個,那是特例。什麼是傻?思維特別簡單,就知念一句佛號,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美與丑,世間一切相都沒有,一切法也沒有。現在人一個比一個聰明,一個比一個靈光,哪有一個傻的?用一個特例說人人可以做到,不可能。所以,修行人要知道實相。讓誰傻也傻不了,裝不了,因為不能達到諸法空相。

有的人認為洞察世事就是開悟,那是沒開過悟,不懂什麼境界是開悟。開悟是識得自我,即自己的神識看到自己的肉體,或躺或坐,神識離體輕明。開悟的人知道開始修行了,可不像世俗人,聽誰講得好不好,有沒有道理,語言生不生動等,全都放下。知道體內有神識,知道地獄輪回苦;世間萬事都可捨棄,就是修行萬萬不能捨棄。所以,禅宗人講開悟是修行的開始,而不是結束。禅宗人修到開悟時快馬加鞭,一刻不敢停,爭分奪秒,時間比什麼都寶貴。淨土人證得念佛三昧,做夢時高飛,而且往自己的心裡飛;開始是向外飛,飛的一尺來高至空中,當能往自己的心裡飛,找不到邊際,覺不出大小時,才有把握往生。為什麼?因為自性非常大。臨開悟前,有時見物體模糊不清;若開悟後,有時見物體是移動的,不是物體在動,如放電影,片子在動,人物沒動。總之,看破假像佛,才見真性佛。

【正信稀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佛告須菩提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的人,不僅於一、二、三、四、五佛種諸善根,而與無量諸佛種諸善根。

正法時代的修行人,一部分是從兜率內院隨佛弘法而來,另一部分修行人業報尚輕,佛緣較重,信奉此經不為難。像法與末法的修行人,受正法影響,仍有一部分人依正法修行,也能信奉此經。而末法後五百歲,是末法中的末法,修行人已無參禅靜坐之說,修行人甚為稀有。現代人對“末法時的末法”不好理解,實際現代就已顯現。人若想修行,天魔與妖邪、魔眾一起來,如“仙上身”,人生是非,諸事不順等。所以,那個時代的人無法參禅靜坐,其它經典也隕沒了,只剩下一本經書、一句佛號。

在末法時代的末法時,若有眾生對此經章句真信、不生疑惑,得無量福德,佛知佛見。為什麼呢?那時仍有菩薩示現世間,於無量劫來已無四相,已不執著語言文字、諸法相,深知深信佛法,不隨世間“無佛法”之說,性已解脫,心不取諸有之相,已知“過河不能再背船行走”之理,法中無我,諸有無我。所以,對佛法深信不疑。另外,乘願再來,在踐行佛前所發誓願,隨順世間,弘法利生,不是受業再來。菩薩行人知道,那時仍有一些與佛有緣的人能夠化度、需要化度。現在人也有不相信佛法的,特別是大乘經典。因為現在人以“我”為中心;說話、辦事以“利益”為中心,只做利益自己的事,誰要批評我、妨礙我,我跟他斗個沒完。不論出家、在家,都有這樣的人和事,類似於末法中的末法,這樣的人不能得度。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告須菩提說,想一想,佛為成佛而成佛嗎?佛為說法而說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無有定法才是佛的無上正等正覺。

諸佛願力不同,所度眾生也不同,國土因眾生有所區別。如極樂世界無聲聞、緣覺,乃至無六道眾生。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要度我們這些眾生,願力所化三界,才有聲聞、緣覺,乃至六道眾生,這就是無有定法。佛無定法可說,根據眾生的根基不同、業報不同而說法,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菩薩法,不說聲聞、緣覺、六道輪回無常法。釋迦牟尼佛要示現三乘法,雖然接引、化度的都是佛性,但是眾生所感之身有所區別;所以,說法有所區別。把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說之法拿到這個世界,眾生不能受持;把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所說之法拿到極樂世界,也不適用於諸菩薩。不能用這部經去評論另一部經,用這部經的章句去衡量那部經的章句。佛說法對象不同,所說法有所區別,但唯一佛乘統攝三乘,這是隨順世間說;出世間是無為法,無為法有三乘差別,聲聞、緣覺也修無為法,而成聖道,未出世間又可能出世間。菩薩在無為中又有所為,妙有續慧命,而證無上菩提。外道也修無為法,他們的無為法是世間的無為,不是出世間的無為。世間的無為是不受世間的是非煩惱所縛,擺脫世間煩惱而成仙,求長壽快樂。不能修行出世間的無為法,不能證聖。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告須菩提說,想一想,若有人用很多七寶供養三寶或施捨於人,福德多否?福德多少就不是功德,功德是福德性,不可說多少,不能用多少衡量。福德有報盡之日,功德無報,卻永恆相隨。若有人於此經中受持四句偈,或為他人說,不求功德,是無相供養,是法供養,是身、命、內財供養,勝於七寶布施福德。

此經與其它大乘經典一樣,開示佛真身常法、常僧,告訴我們破四相、破法相、破非法相、破非非法相。也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文字相,不要向紙上覓佛法,不要向人中找真佛,只能向人中尋善知識。要向自性尋佛法僧三寶,才不枉聽聞此經一回。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說,證果之人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是什麼感受。

證一果羅漢還有七返生死;二果羅漢有一返生死;三果羅漢是不來果,滿三果後可直接發菩提心,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四果羅漢為成道果,發菩提心為大阿羅漢,為無業往生極樂世界。這些證果之人若是想,我是幾果羅漢,那就不是證果之人。想的不是證果多麼尊貴、多麼偉大,而是如何報佛恩、行佛法,自利利他,遠離諸有,離苦得樂。因為證果的人知諸法實相,眾生父母我為子,度眾生是為自己度。偈雲,無道時求道,有道時無道。不空時求空,真空時不空。求道可得道,得道不覺道。求空可證空,證空方悟道。證果的人根本都沒有證果那個想法,不覺有道而實證道。有人覺得吃素沒吃肉,沒造殺業,如何如何。我告訴諸位,農民要保護莊稼,捨小保大,必須灑施農藥,一用藥蟲子死了,多少眾生為這口糧食、果菜等喪失生命。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離不開牛、馬、羊、雞等,一切生物相互依存,這是生物鏈。如果貓沒了,老鼠橫行,人類就不得安寧。那些為人而死的眾生,都是冤親債主。要知道度眾生是為自己度,若不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時都來障道,挎筐提簍的來要帳,怨親債主都來清算帳,想往生?不行!把欠帳還完再往生;再去成佛。修行人想往生,必須發菩提心,在佛前發下大願,將來要度脫這些眾生,而且現在要念經、放生等做一些善事,求得眾生的諒解,才不障道。我再講在座一位僧人的真人真事,她想求法修行,有一個鬼來障道,對法師說,“你要度她,得先度我。因為在唐朝時,她做主考官,貪贓枉法使我失去功名,參軍死於玄武門之變。我跟她數世,不得救度。”這位法師先依法收這個鬼為弟子,送往地府任職,然後才滿這位僧人所願。人說三兩句話,開悟的人就知道修到什麼程度,什麼道次。人境雙亡心自寂,無心道果自然成。爭論墮落於名相,依法苦行心自明。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須菩提說,想一想,佛在燃燈佛所有無所得?

今天我們聽聞此經有所得沒有?我告訴諸位,在自性上無所得。現在,聽經聞法是讓我們明白以命修性,通過修身、修口、修意改變心態,心得到端正後,性覆的無明減少。有所得沒有,在性上一絲也沒增加,一絲也沒減少。但是在做人這一段,是通過有命、有壽,再通過造作來修心性。若認為這個身體不怎麼樣,離開這個身體修行就沒門兒。我們在南瞻部洲,在四大洲中最不好的就是此洲,人平均壽命為七、八十歲,但是能修行。因為這個地方最苦,只有最苦的人能知修行,出離這個苦。富貴修道難,“我有錢,什麼也不缺”,染著於今生的快樂,享受錢帶來的物欲。一提修行,認為是吃苦,不願去做。事實上,肉體上得到的快樂非常有限,而且非常低級;只有肉體徹底改變,使身體得到應該得到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人只知手是勞作的,卻不知聖人的手能發出無限的舒暢和快樂。所以,修行人百分之百是為自己修行,一旦證得這個快樂,他人搶不去,分享不了,不可替代。
如何莊嚴佛淨土?阿彌陀佛淨土早莊嚴好了,不需要我莊嚴。只需要我生其心,有這種想法,讓我的心性知道,將來要成就自性的國土,莊嚴自性的法界,而不是莊嚴佛淨土,是莊嚴自性佛的淨土。三魂七魄在哪裡?一魂七魄住於肉體,三魂被三界所攝,七魄受五行所控,只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談得上莊嚴自性的佛淨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不應在色相上生其心,拋開色相。修行人有一句話是“心不輕仁”,就是對世界上任何眾生都不輕視。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在這講經可以,讓我去砌牆,我不會;讓我去做木活,我也不會。蒼蠅會飛,它待在髒的地方有抗病能力,我就不如它。動物有各自的本能特性,都有一種神力在主持,不可輕視。人只不過是善惡業對半,有人身可以修行,失去人身,再想得人身的時候就非常非常的難。眾生感召的業報萬千像,無量無邊,得人身的眾生才有多少?非常有限。所以,不應在色、聲、香、味、觸、法上而生其心,要遠離諸相而生其心。這種“生其心”就是讓人發起求道之心,今天不發起求道之心,永遠不能成道;今天發有求道之心,將來就能證道。最起碼能得一個修持方法,一門深入下去,肯定有回音,肯定有回報。

修學淨土的人,必須要從靜坐念佛開始,達到淨念。念佛法門最方便、最穩妥,但也是最難的。有人會說,佛不是說法法平等嗎?那是方便說。《優婆塞戒經》中,有難入易出、易入難出、易入易出等不同法門。今生修道,今生就成就,確有其事,多為密行之人。難入難出,是人的根基。淨土法門就是易入難出,誰都可以修;但是,末法時代,萬人修道,一人得度。只有都攝六根,靜坐念佛一路下去,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成就。罵打不生氣了,忍字頭上一把刀,只有求道之心,就這麼生其心,破一切假相。現在正值壯年,百年之後,還能如何?身體也得留在這個世界上;再過一百年,各位的去處都不一樣,千差萬別。各在哪層天,哪一趣,《救亡經》說的非常清楚。若定中去過地獄,就知實相和《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所說一模一樣,上面有飛叉,地下有鐵驢、鐵狗,一日之內萬死萬生。有個人生前做官,揮霍老百姓的錢像潑水似的,死後墮挖心拋腑小地獄,想求暫時的休息都不可以。我與他有緣去地獄見他,生前做人時的風采蕩然無存,地獄可不論人生前是誰,只有業隨身。有人想,“有錢能使鬼推磨”,死後多燒點大寶、紙錢吧。我告訴諸位,燒什麼都白燒,閻羅王都是法身大士,是菩薩在那執掌呢。菩薩要是貪圖人燒的大寶、紙錢,就不是菩薩了。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佛告須菩提說,出世間的“無為”供養,是無四相的具體表現。

道家講的“無為”是世間的無為,而無出世間的無為,修到“世間第一法”為止不前,仍屬有為。

佛說,無為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的功德,大於有為的無法比喻的功德。用世上恆河沙的財寶供養佛,不如受持四句偈,或為人說這四句偈。為什麼?因為這能幫人播下菩提的種子,今生得不到成熟,將來有成熟的一天。今天聽聞此經的善因都種到人的八識田裡,早晚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所以,受持此經或為人說四句偈,福報大於用三千大千世界的寶藏供養佛。用寶藏供養佛福報甚多,於自性又無功德。受持四句偈或為人說不求功德就是功德。有功德想就落有為法,就不是功德。修行人供養乞討的人,就是行無為法,但也不要刻意去做。有為只是人天福報,總有享盡的一天。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告須菩提說,現在有讀誦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的人,一定是行菩薩道的人。關鍵能受持,無四相的受持,實際與菩薩修六度萬行是一回事。此經為大乘經典,如佛法身住世,人天皆應供養,自然也供養讀誦受持此經之人。

今天講此經,有很多天人來擁護道場,也尊重道場每一位聽經聞法的人。我們見不到,但能感知到。道場的清香告訴我們,天人正在擁護道場。在座有很多在家人,於末法時代仍可修得大成就;出家人相對容易修行,更容易成就。但會有魔子魔民相擾,破壞佛法,不得不慎。在相上有出家、在家之分,在出世間的證悟上、在性上無相。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告須菩提說,此經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般若波羅蜜”是世間比喻,在出世間無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相。在性上具足智慧,無“智慧”之名,無“彼岸”之說。本性具足,何有金剛不壞!這裡佛只隨順世間,用“金剛、般若、彼岸”比喻本無四相的真如自性。
佛隨順世間,根據眾生業力而有所說。在出世間,在佛真如法性那裡,無法可說,無一句法可說。眾生愚迷,執著文字般若、紙上三十二相,不知佛真如法性。文字般若、紙上如來在無常力之下,很快不復存在,而佛真如法性,佛性之法,佛性真僧,無常力永遠不能破壞。佛的三十二相,是示現給眾生見的,讓眾生起歡喜心而求道;證悟後方知真佛無相,有相不真常。所以,有佛入涅槃,無涅槃佛。佛的真如法性本來就沒有誕生、涅槃,只是隨順世間眾生根基而示現。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稀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稀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薩,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這時,須菩提流著眼淚對佛說,此經太好了,沒有聽聞過。若有人聽聞此經,堅信不疑,去修禅定而求證悟,要知道這樣的人能成就唯一佛乘。

只有定能生慧,慧出三界,無定無慧,不能出三界,不能成就佛乘。為什麼禅宗對“定”這麼重視!有禅有定生智慧,才出世間、破四相、明心見性。定從參禅靜坐中來,無坐無定。現在人不理解真相,拿一句“行住坐臥都是禅”來比喻參禅不須坐,是誤人誤己之說。“行住坐臥都是禅”是聖人的證悟語,在有定力的智慧下,才有“行住坐臥都是禅”。如無定的智慧,“行住坐臥都是禅”是一句空話、虛辭、虛空鳥跡。現在還有人說,靜坐是外道。不知外道的坐和佛教的靜坐有本質區別,所依法不同,戒行不同,坐姿不同,所參不同,證悟境界不同等,能說白菜和蘿卜是一回事嗎?

佛告須菩提說,正法時代中受持此部經不難;末法時代中能信受此經太難;能聽聞此經的人都太少了。因為現在人的名聞利養心太重,我執我見太重,四相具足,利益為天。何況佛法末時後五百歲能信受此經,更難、更稀有。只有菩薩行人在正法、像法、末法乃至後五百歲都擁護、受持此經乃至其它大乘經典,以無四相修行,為引領眾生求道。

現代人也喜歡此經與大乘經典,但是有一部分人在作樣子,圖虛名,連聲聞、緣覺的道都沒修,就好大喜功,眼高手低,如同孩童戲言“我是科學家”。我歡迎眾生讀誦、受持此經,但是要從聲聞、緣覺開始修行。有證悟後才能破四相,遠離四相,知無四相,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否則,就如水中月,鏡中花。很多人沒有一天靜坐念佛的功夫,妄談佛理、妄談大乘,沙漠上種水稻,空想無收。大乘經典或無四相,是定生智慧後的悟入、證入,才會有大乘人的大乘境界。

世間有兩種人值得憐憫,一種人聽聞此經或其它大乘經典心生驚怖,不敢相信,認為釋迦牟尼佛也是人,所說經典也是那麼一說,不會有真信之人,更不會有受持之人。另一種人從文字上讀這部經、讀那部經,而行上不求證悟,把佛經作為花瓶擺設,空閒欣賞之物,或依佛住房、依佛吃飯、依佛穿衣。前一種人是愚癡,善根不足而成為可憐憫者;後一種是懈怠、放逸,不知啟修而為可憐憫者。只有真修實證的人,才不驚、不怖、不畏。

世間的忍辱是有相忍辱,心字頭上一把刀,忍無可忍箭上弦。有相忍辱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有的流淚或歎氣,總認為有理可講,有辱可忍。在出世間的忍辱上,無“忍辱到極限”這麼一說,因性上無名相,無辱可忍,一切都是佛法般若,都是助我成道。往昔佛修忍辱仙人時,心無四相,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時,不生嗔恨,還發願成佛後,第一個度他,感謝幫助早日成道。這就是菩薩行人的“離一切相而生其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不在順逆二境中有所染著。如果行人不離相忍辱、不離相布施,是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見名聞利養,不見出世間無為功德。得一時快,而不離千劫苦。佛是如語者實語者,贊歎離相發菩提心的人,才是真正發菩提心,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為佛護念。

世人很難理解菩薩行人的境界,誰殺了他,他要感謝誰,因為是幫他早日得了解脫,還清欠債。而世人執著於我身、執著於金銀財寶等諸有相,別說殺他、打他,說一句不順耳的話,都心生嗔恨,欲報復而後快,這就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古聖先賢把《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稱為金、銀、銅三輪王,而沒有把《大藏經》和此經列為王。這是以乘為綱,以修為目,綱舉目張,目張綱起。就是以菩薩修戒定慧方法為代表,稱銅輪王;以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為代表,稱銀輪王;以證菩薩道,化度無量眾生為代表,稱金輪王。其它大乘經典為綱下之目,綱目為一,互為妙用。

佛告須菩提說,受持此經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就有很多人供奉此經,每日讀誦此經。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修行?他們說,供奉、讀誦此經可以祛病,讓身體健康。他們雖不明佛理,但屬善行。

佛說,一日三次以無量身供養佛千萬億劫,其福德不如有人聽聞此經後,堅信不逆,讀誦、受持並為人解說之功德。做到聞此經堅信不逆的人,是受持此經,悟入大乘經典境界,證知佛性的人,才能廣為人說此經實義,共同悟入大乘境界,破著相之苦,破著想之苦,破急躁之魔,破求通之魔。這樣的人才承擔得起佛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其功德才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此經是佛為發菩提心者所說,欲成就菩提者所說。所以,人天供養此經,護持擁護此經之人。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 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佛告須菩提說,若有人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輕賤,說明此人前世業報深重,應墮三途。所以,才感召今世為人輕賤。但是,有讀誦受持此經的功德,雖被人輕賤,前世所造罪業則為消失,被法空所空掉,而證入佛道。

佛說,讀誦受持此經的功德要比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大的多,特別在末法時代,功德更是不可思議。若說功德這麼大,恐怕有人心狂意亂,有所懷疑。說我們怎麼沒見到功德呢?沒見到功德才是有功德,見到功德則落入有為。當知讀誦受持此經的功德、果報同樣不可思議;果報是受持此經,證入佛道。

因行苦真,果必成就,實相念佛,為受持此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兩彰,心佛雙泯,為實相念佛。末法時代,甚至有人認為靜坐就著魔,這是不明佛理,訛傳之說。一些修行人多著魔,著魔者多是急求感通,希求境界,瞞昧因果,不求明師,不通教義之人。行人要知一念分十法界,一念貪為餓鬼,一念嗔為地獄,一念癡為畜生,一念慢疑為修羅,一念誠為人道,一念十善為天人,一念四谛為聲聞,一念十二因緣為緣覺,一念六度萬行為菩薩,久行正知正見正行必成佛道。若以我為中心,處處在在“我”大於一切,與什麼善行都逆著來,就落魔道。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佛告須菩提說,我應度脫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得度者而住,而降伏其心。

佛說,若人有四相、著四相,心被相困,行被相擾,實非菩薩;若有法得,昔於燃燈佛所,燃燈佛就不與我授記。已無有法得故,證得佛道,燃燈佛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這是諸法實義,因為成佛不從諸相有中得,不從諸想有中得,是自心證入中道,自性無所得,功德圓滿才能成佛。世間所言一切法者,皆是佛法;出世間自性解脫,無一切法。若有人說,“我當度脫無量眾生”,要知這不是菩薩,未證人法二空。若有人說,“我當莊嚴佛淨土”,不知莊嚴自性佛淨土,要知這也不是菩薩,未證人法二空。要知證人法二空的菩薩,無四相,離相生心。在出世間上,無世間眾生可度,眾生自度;無佛淨土可莊嚴,自性莊嚴。

“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這是真實話,離相的話。說我修行,佛度我了嗎?我這個肉體最後要留在這個世界,佛沒度我這個肉體,這個肉體是眾生,度的是我這個心性。自性和我身有什麼關系,和我身修行有什麼關系?講性命雙修就是解決這個問難。不修自己的身心,自性解脫不了,必須修身心才能自度自性。通過有限的時間自修身心,才能度脫無限真常的自性,二者是相依而存又相分各立的關系。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說,一體同觀只有佛所化之身才能具足,是佛肉身依真苦行,證悟到佛法性身的智慧,報身的願力,化身的妙用,才有釋迦牟尼佛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一體同觀。肉眼能分明照見色境。天眼對遠、廣、微細事物皆得明見。慧眼是照見空理的智慧。法眼是審細了知、差別諸法、洞觀如幻緣起的慧力。佛眼是究竟證知諸法真性的慧力。一體同觀是佛身清淨,離欲所得,五通凡夫(外道)所不能得,聲聞緣覺亦不能得。

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了不可得。眾生種種心歸於無明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心不常住,心歸無心,心空性現。世間眾生的各種心隨業流轉,修行人的清淨心、慈悲心、菩提心等也是由當下一念心善業累積,功德成就。三心了不可得,就是讓我們不著相有生心,不著想有生心。

眾生之願心不敵愛力,佛念不敵欲念,信心不敵疑心,心隨境轉。拿著無明找煩惱,三心常變常有,一心化為百千種心。證悟無心,自稱“活死人”,“墓中僧”,或“無心道人”等,已證心空,悟三心了不可得,性本自具。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佛告須菩提說,無相法界,三心了不可得,不著相有生心。用七寶施捨還有福德嗎?無福德才說福德多。
世間福德有享盡之日,非想非非想處天人福德有時,無非還是地獄人。世間所修福德是為修心服務,無福德身心不能修行。然後在心上把福德空去,空心入道。為功德而功德,為修善而修善,為度眾生而度眾生,為成道而成道,就會把心留在三界;度眾生就把心留在世間,善業就把心留作天民,道業落入有為果,福德便成了西行的包袱,越背越重,不得解脫。偈雲,忍之無忍是真忍,善之無善是真善。無有功德真功德,空中妙有是真空。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佛告須菩提說,佛之肉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隨順世間示現,是無量功德成就。佛像具足的肉身也要隨世間示現入涅槃,這就是佛教菩薩離相見佛,無相真佛。

人現在能以肉眼見佛肉身嗎?不可能。佛之肉身已入涅槃,人的肉身色目不能見佛真身,此世界佛真身常住。偈雲,“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耀於生死。”釋迦牟尼佛因地名為善慧菩薩,亦名忍辱仙人;在兜率內院時為聖善菩薩,亦名護明菩薩,無量劫來早已成佛。來此世界示現為:“我生胎盆盡,是嚴後來身。我已得解脫,當復度眾生。”世人若執著佛肉身色相具足就無人學佛了,我身好壞也不過如此,學佛修道又有什麼意義?所以,知真佛而修道,見自性而明佛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佛告須菩提說,若有人說,佛有法所說就是謗佛,眾生非眾生。佛在世間所說之法,是隨順世間眾生根基所說,讓不同業報之人聞思修,用世間法修出世間。而在出世間,真佛無言語、無音聲、無白紙黑字,法字了不可得。所謂“幻化無因亦無生,皆到自然見如是。諸法無非自化生,幻化無生無所畏。”世人一聽“無法可說”就著兩邊兒,一著文字,二著斷滅。不求了業修慧,證知真常之法,性成真常之僧。

眾生業感萬千像,隨業流轉斷滅身。千年前身今何見,我今肉身存何年。所以,眾生非眾生,眾生性隨業現眾生。眾生見人生人,羊生羊,鳥生鳥,便認為眾生不變。不知昨日的人,今日的羊,明日的鳥,因業而相互轉化,像同本不同,業同人不同,迷誤本性,流轉六道;所以,眾生是名眾生。昨日人已覺,今性已解脫;眾生中無我,覺了自然明。證道之人知佛真法不在文字上,而在證悟上;修得世間法,證得是出世間的智慧,在文字上找不到出世間的智慧。肉身思維無法理解出世間之法,離開世間法又求不得出世間之法,出世間的智慧是在世間修道參悟而證得。色身不常住,唯性乃是真。業轉迷不知,性覺是彼岸。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說,佛於法無所得,真性無法,性中無他物,佛性無上正等正覺,自性具足,不從外來,乃為真得。有法可得,被法所縛;無法可得,方為解脫。

有人問,既然如此,講佛法是“頭上安頭,腳上安腳”。實則把出世間法和世間法搞顛倒了。這裡是出世間法,拿出世間法往世間法上安,是多余的。世間法是依法修道,依法證入,依法破四相,證得出世間。在世間借假修真,心上功德增長,性上了無一法可得。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告須菩提說,以無相清淨心、無染著心在世間行一切善法,為淨心善行。眾生之性在世間平等無二,無高下,在凡不減,在聖不多。世間善法依相行善,相非真相,離相真心,性上無善惡。世間依相行善才有六度萬行,依相離相為真行。無相無行為虛無,落入空道。

在這裡,有人不理解在達摩祖師時代,禅宗為什麼以《楞伽經》為宗,六祖惠能後以此經為宗。一句話,道可漸修;理可頓悟。《楞伽經》是漸修,此經是頓悟。《楞伽經》說得也非常好,禅分四種:凡夫禅;觀察禅(聲聞、緣覺);攀緣如禅(菩薩禅);如來禅。聲聞緣覺煩惱、業習之根不斷,未達漏盡;所以,不離分段生死。菩薩意生身分三種,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意生身;無行作意生身。意生身是得如幻三昧,通達究竟力,明白自我,救攝饒益一切眾生,猶如大地載育眾生。眾生有外五無間,內五無間。外五無間在地獄,內五無間指貪愛為母;無明為父;迷境識;行做癡;名聞利養。身有二障,煩惱障和智障。心有兩種煩惱,見惑和思惑。兩種死,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人可造業,性不造業。佛有兩種法通,說通和自宗通。世間有七種無常;名無常;行無常;性無常;事無常;因無常;造作無常;色無常。魔分三類;人魔;外魔;心魔。而此經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立刻悟真如實性。理頓悟後,尚需漸修,離開漸修基礎,很難證入頓悟。惠能頓悟不是多數人做得到的。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須菩提說,若有人以無量七寶供養佛和眾生,不及有人受持讀誦或為他人說此經或四句偈所得福德千萬億分之一。世人認為這是空說,供養三寶或赈災捐款一百億元人民幣還不如一個人空說此經或四句偈嗎?所以,不敢相信。

佛說的是實相,供養一百億元是有為供養,福德將被諸漏在無限長的時間內漏失掉,其人仍為分段生死。妄心不真,一世名聞,幾世福報,六塵所擾,五毒不減,落入諸有,空費時日,不出輪回。而能受持此經者,能除妄心,能轉六塵,能離五毒,出離諸有,解脫自在,成就聖道,饒益無量眾生。何況能為他人讀誦、解說此經?世間的福德與出世間的功德誰大,不言而喻。當然,既能離相供養一百億,又能受持、讀誦或為他人說此經或四句偈,功德更大,為世間稀有。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佛告須菩提說,千萬別以為佛有度眾生之念,想都不要這樣想。因為實相無有一個眾生是佛度,都是眾生自覺佛性,自度至彼岸。不是佛將某一眾生送到彼岸,阿彌陀佛接引也是接引覺悟眾生。若說有眾生是佛度者,是佛有四相;而佛無四相,不可這麼說。佛示現世間,依佛法度化眾生,轉迷為覺,是眾生依佛法自己轉迷為覺,不是佛把眾生轉迷為覺。現在世間有人自稱是佛,說“我是佛,我能度人。”此是魔說,不可相信。因為釋迦牟尼所示現肉身佛都不能把眾生的煩惱、業報一筆勾銷,把充滿煩惱業報、不具足功德的眾生直接送往佛淨土,不能如是化度眾生。

佛說,我釋迦牟尼,此非真我;不要執著有我,若執著有我、妄作有我,便是凡夫。所說凡夫也不是真正的凡夫,是迷而不覺的眾生。釋迦牟尼佛肉身今何在?唯捨利留存世間,唯像留存世間,世間所留又不常住,還會被無常力化為虛無。這裡的我是我性真常,無相真佛常住,沒有任何無常力可以破壞。真佛、真法、真僧是我性具足,性是真我。凡夫之人是心迷眾生,貪著諸有,造諸惡業,不得出離三界,雖是非想非非處天人或聲聞四果,也是大凡夫,漏根未盡。在世間依佛法而修,積聚無量功德,覺悟自性真常而出世間者,還是凡夫嗎?佛性無凡聖,眾生一般同,只是迷與覺,覺了自聖淨。佛度眾生非佛度,依教去奉行;法度眾生非法度,心性轉萬法。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告須菩提說,不應以三十二相來觀想判定是不是佛,轉輪聖王也具三十二相。清淨法身是福德力、慧德力二力圓滿所成,這是以相不能觀想判定的。佛現三十二相是隨順世間,真佛無相。所以,不能以肉身色目見佛,不能以肉身音聲求佛。若有人這樣做,是心往外求,不見自性,心外求法,不能見佛。有相有破不真常,有聲有求有為法。

有人會說,觀世音菩薩不是天天循聲救苦嗎?這裡怎麼又有不能用音聲求佛了?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間音聲,救度眾生脫離三災八難之苦。不能自己不修持,賴上觀世音菩薩化身,把自己弄到極樂世界去。現在這個時代,眾生攀緣心重,一聽哪位法師有名,就去追星,我之所以隱世就是這個緣故。又有人問,佛法不在言說上,不在文字上,那到底在哪裡呢?方便說,在傳承上,在修持上,在心念上,在證悟上,在解脫上,在彼岸上;實相說,法無定法,無法可說。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佛告須菩提說,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也不要想以不具足相觀如來。具足與不具足是兩邊兒,仍是世間相。具足相觀為著相,以不具足相想為偏法,都落入有為。菩提心、菩提行、菩提相都為世間說;出世間自性菩提圓融,哪有心、行、相?

眾生若以相發菩提心,相破而法斷,相滅而法滅。這裡法斷滅是眾生心中欲出世間菩提之法斷滅,非世間法斷滅。真正發菩提心的人,實知世間佛像幻化像,隨順眾生示現像。佛真常,法真常,僧真常,性無諸法斷滅相。

佛住世時,有一弟子說,我見佛具足三十二相,才發心出家修行,對此如何理解。那裡說的出家修行,是眾生的攀緣心、好奇心、善心等;而這裡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明心見性之人所發,是聖人所發,這二者不是一回事。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佛告須菩提說,若有菩薩以無量世界諸寶施捨於人,其功德不如有人證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的功德。因為菩薩不貪著福德,才說不受福德。

施捨所用諸寶是外財,持用外財是暫時的,外財無常。外財只能滿足眾生貪愛之心或救濟身命,雖不著相施捨,仍屬菩薩修福德。若菩薩證知一切法空,我性離諸法。偈雲,覺悟有情因緣事,法忍四像存世間,這樣能成就法忍。所謂“法忍”,一能忍受順逆二境,勝諸魔事。因為欲火無煙可燒人心靈;嗔水無形可毀人道行;癡風無聲可摧人功德。二能忍耐孤獨寂寞,遠離凡心,老實修道,無為而入。入分理入、行入。理入是修定慧禅觀,證得無自無他,無有分別,凡聖等一,寂然無為。不是讀幾部佛經就是理入。行入是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為法行。三能忍住以怨報德,以惡報善。欲度眾生離苦得樂,眾生不理解,還要诋毀、憤怒等,此時的眾生若有苦難還要救度,不捨一切眾生。四能忍得世間法無忍之忍。如一位修行人弘法一生,年邁住漏雨茅棚,身染重病,饑渴無藥。這時有人問他,“你苦不苦?”他說,“我身心有苦而性無苦;我身心痛而性無痛;我身心饑餓而性無饑餓;我身心寒冷而性無寒冷。”身心成就世間法無忍之忍,性出世間。忍的功德是菩薩的功德,難以成就,還必須去成就。菩薩有忍才成就慈悲,救度眾生世間苦,憐憫眾生輪回苦,以身示范,隨因緣教化眾生轉迷為覺,出離苦海,這就是菩薩的功德。菩薩如此忍,不貪、不求、不著、不受世間福德,是真功德。一位報身在佛淨土的菩薩,本身就具足功德,證得菩提時,功德自然圓滿。功德圓滿的菩提者,願力成就世界,無量諸寶是佛法性身幻化之物,載育眾生,法化眾生。所以,菩薩行人不要停留在物化布施上,還要六度萬行成就於忍,成就於慈悲,成就於清淨,成就於菩提。

【威儀寂淨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告須菩提說,如果有人說,佛想來就來,想去就去,想坐就坐,想臥就臥,這樣的人沒有理解佛說的真義。因為如來,無有一處固定的地方來,也無有一處固定的地方去,這樣才稱如來。

佛已證得自在,有願力在世間隨因緣示現自在。若人只見世間示現自在,而不知出世間真自在,就被四相所著。不知佛自在真身,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世間示現自在者,要隨順世間示現涅槃,自在者不常住。而出世間自在者,無相無著,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真常久住。偈雲,身示現佛,木雕銅鑄佛,三十二相具,非是真性佛。真性無相佛,來去自在佛,眾生迷不見,娑婆常住佛。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佛告須菩提說,若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星球碾碎為微塵,想一想,微塵是不是很多。

須菩提回答,很多。

佛說,若實有這麼多微塵,佛就不說微塵多。因為,佛說微塵多,就不是微塵多,是名義上的微塵多。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如此。因為,若實有世界,是一真如法界。一真如法界也是如此。一真如法界相,本來不該說,但要隨順世間,在法理上滿足眾生所求。

娑婆世界有無數三千大千世界,由無數星球組成,是實有世界,是物質世界。但娑婆世界是賢劫千佛願力所成,如阿彌陀佛十劫坐道場,願力所成極樂世界一樣。在蓮花藏世界海裡,即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各星系成因有多種說法。但在佛教裡,眾生造作業報多種多樣,無量無邊,不可稱量。佛有願力,要化度無量無邊業報眾生,就要所成不同的星球、星系,如賢劫的娑婆世界。設有三界、六道,不同業報的眾生感召不同的星球受報。現在是賢劫千佛第四尊釋迦牟尼佛住世,佛的法性身毗盧遮那佛住持娑婆世界,即一真如法界。偈雲,毗盧遮那法性身,娑婆世界一小真。森羅萬象法中物,虛空無礙性如真。這就是娑婆世界的一合相。整個蓮花藏世界海,佛佛法身同,虛空互相通。眾生含靈動,覺者一真行。這是宇宙的一真如法界,即蓮花藏世界海一合相。

地球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各星球有不同時間的成、住、壞、空。娑婆世界賢劫千佛願力盡時,此娑婆世界壞掉,化入虛空,不復存在。又根據星宿劫千佛願力組合新的世界,不同的星球。是色有相的物質星球,在一道流光中消失,三千大千世界在不同時間也是如此。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一合相世界都不真常,是非世界,是非一合相。眾生的貪著能止住嗎?是貪而不止,著而無住。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告須菩提說,若有人說,佛雖說無四相,但仍然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或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想一想,這樣的人能理解佛所說真實義嗎?

須菩提回答,是人沒理解佛所說真實義。因為佛說四見非真實四見,仍是假名四見。見知見解屬知識、屬虛妄,滅盡不生,方證無上菩提。四見落入五蘊,以色見色是變相的著四相。四見是法見、見心,不是見性,不是性見。法見不離,見心不破,仍落諸有,四相具著。所以,佛說四見非四見,假名四見。

佛又對須菩提說,發菩提心的人對世間一切諸法及法相,應該如此離相證知,離四見而見本性,信受解悟,證自性真如,不住法生心,不著諸法之相。因為法中無我,法相非真,一切法及法相,由此世界而生,由諸眾生業報所感。此世界在無限時間的無常力破壞下,不能久住,何況諸法及諸法相。所以,非法相,假名法相。佛為接引眾生,說出破眾生心上諸法法相、見相,最後連承載法相的世界都破除掉,讓眾生無所執著,無所處執著,這才是佛的般若實性。讓發菩提心的人依般若實性而住,而生其心,降伏其心。佛在此經此處所論,達佛經三藏十二部“登山絕頂我為峰”的高度。智慧無礙,慈悲平廣。總之,見聞覺知諸法相,如露如電不真常。於無著處生其住,於無我處生其心。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告須菩提說,若有發菩提心的人,能按此經乃至四句偈等所行,能受持、讀誦或為人說,其福廣大,要勝於有人用無量世界七寶持用施捨所得之福。因為能受持此經、發菩提心的人,已不著相,離於諸相,無相可取,保持平常心、清淨心、平等心等如如不動的慈悲心。因為這樣的人已證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是不真實。眾生著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流轉,如露亦如電般生死,異形換態。魔王著有為法,既現天魔身,如夢幻泡影般魔其有成就者;又住伽藍,如露亦如電般破壞佛法,贊歎有為名聞,受用有為利養。邪不侵正,魔王魔法等在正法的慧日下如夢幻泡影,在正法無為空寂中,如露亦如電。一切有為法,乃至一切有為世界,像晨露一樣,在慧日的照耀下,短暫而不常住,如空中閃電一樣,流失而不真常。所以,發菩提心並受持此經的人,能證知佛性常住,自性是佛,無為而為,空有妙有。

佛說完此經,世間四眾及天人、阿修羅等,歡喜願聞,信受奉行。

諸位所提疑問,我已在講經中分別作答,不另解說。

感謝諸位請法,感謝諸位擁護道場。


回 向

天仙不墜 國主清寧
世界和平 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 念佛同音
智心圓成 同證佛境


講於佛歷二五五零年八月
西歷二零零六年九月
 

上一篇:淨慧法師:《心經》淺釋
下一篇:淨慧法師:達摩與明心見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