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老師、諸位同學、諸位嘉賓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來到舉世聞名的劍橋大學,與大家一起討論傳統文化教育與世界和平的關系。記得十年前,二00六年,我到貴校來參觀,並且與漢學院的教授、同學們交流,貴校的麥大維教授是我的好朋友,我們曾經有幾次在一起討論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方面的課題。如今,地球災難頻繁,社會動蕩不安,舉世紛爭不斷,如何才能化解災難促進世界安定和平?問題的根本在人心,必須以倫理、道德、因果、宗教這四種普世教育來端正世道人心。中國古人對教育兩個字是這樣的解釋,「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也」,這是教育的定義,長善是長養孩子們的善心善行,糾正他的錯誤。「育是養子使作善也」,養育孩子使他能夠做個善人。又「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中國歷代都把教育擺在第一,國家種種施政都是為教育服務。所以幾千年來,中國社會長治久安。只是到了最近這一百年,由於戰亂而疏忽,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丟失了。當前第一樁大事就是落實傳統文化教育,這確實能把社會教好,能把人民教好。只要人教好了,一切問題全解決了,地球災難能夠化解,世界社會也能夠達到安定和平。世界上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都離不開四個內容。倫理是講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這些關系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如何我們來在一起生活。第二個是道德問題,倫理的落實就是道德。第三個是因果。第四是宗教。倫理教育,所謂的人與人的關系,古人提出五條,也就是父子關系、夫婦關系、君臣關系、長幼關系、朋友關系,這個五大類把人與人的關系統統都包括了。再向外發展,就是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我們今天講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關系。現在科學家為我們證實,確實有十一度空間存在,我們相信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從理論上來說,多元維次應該是無有窮盡的,決定不止十一個,科學慢慢再發展,我相信將來都能夠證實出來。
關系非常重要,現在的社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疏忽這些關系。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教育,所以在中國幾千年來,國家組織裡面,諸位都知道,宰相下面六部,古時候事務沒有這麼繁雜,只有六個部,第一個部就是教育部,稱為禮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一切是為教育服務,把教育擺在施政的第一個項目,只要把人教好,社會就安定,災難就化解,世界就和平。重要的還有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歸皇上直接管理的。所以在中國,古時候宗教並不多,一個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是道教;從外國請到中國來的,公元六十七年,漢明帝永平十年,佛教正式被中國帝王禮請到中國來。跟中國的緣非常深,一接觸之後,談得很投機,很投緣,佛教正式傳到中國來,這是異族的文化,中國古人心胸廣大,能夠包容。佛教到中國,豐富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國文化也彌補了佛教文化,這印度文化,互補,統統都向上提升了,這是好現象。譬如在中國,我們相信,佛教導我們的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我們今天是難以相信,無法想像的,是他們教學的理念跟教學的方法,我們有幾個人能相信,人不需要學習,自己能夠通達,叫無師自通,有幾個人能相信?確實很少人,難以接受的。但是真有無師自通的。
如果我們讀過佛家的《六祖壇經》,你就明了這個信息,六祖為我們透出來的,他開悟了,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而且很年輕的時候,他開悟的時候二十四歲。是個樵夫,砍柴賣柴的,干這種苦力。這個人很聰明,為什麼他能夠聽《金剛經》?還不是一般經,《金剛經》是般若經裡頭最重要的,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很難得有這個緣分,有幾個真正有學的居士,看到他對於聽經,他的境界、他的體會,感到這個人不是一個平常人,也就是我們講的他是個特殊的天才,這種人才非常難得,難得當時居士看出來了,就勸他到黃梅禅宗五祖道場去學習。他有個母親,這是非常孝順的人,母子相依為命,這些居士們很發心,願意替他照顧母親,照顧他母親的生活,給他安家的費用。於是他到黃梅。
到黃梅見了五祖之後,五祖就問他,你到我這來想求什麼?他所答的跟一般人就不一樣,一般人學佛,你為什麼學佛?總是求名聞利養,求家人平安,求這些而來學佛的。惠能大師他的回答說,我是來求作佛的,這就不一樣了。五祖問他,你來學什麼、要什麼?我來作佛,你看這種口氣。幾句話的問對,五祖就知道他,就吩咐他,到碓房去舂米、去破柴,去做苦工,現在叫義工,他們在柴房裡面做義工,八個月。實際上,我們凡夫沒有一個人知道,只有惠能自己知道,那是什麼?那是參禅,他這禅不在禅堂,不跟大眾在一起,他很特殊,他就在舂米破柴裡面參禅。
八個月的時間,五祖看出來了,平常不說話,不打招呼,看出來了,他功夫純熟了,宣告大眾他要傳法,希望道場裡面每個人都可以寫一首偈給他看,如果真的開悟了,他給他做印證,衣缽就傳給他。這個話宣布之後,沒有人寫,為什麼?大家都看准繼承五祖的肯定是神秀,神秀能講十二部大經,在道場裡面他是老和尚的助教,等於說助教一樣,這種身分,肯定是他,所以沒有人寫。神秀自己也知道,人之所以不肯寫偈子,一定都是為了他,逼著他不能不寫。所以神秀寫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寫這首偈。這首偈貼出來之後,他也不敢送給五祖,怕五祖責備他,這個境界還不行,還是凡夫境界,沒有開悟,他自己也曉得。這首偈他貼到牆上,所以寺院大眾都看到了,傳到五祖耳邊,五祖來看,看了之後也贊歎,這個偈子寫得不錯,大家能夠依這個偈子修行都能有成就。五祖就找神秀,問他,偈子是不是他寫的?他承認了。五祖囑咐他,你再寫一首來看看。
這種信息傳得很快,在廟裡很快,惠能在碓房裡面聽到人念這個偈,他就請同僚帶他到貼偈子的地方,他說我也去拜拜,種一點善根。其實他知道,一聽這個偈子,沒開悟。他到這裡拜了之後,他就把這個偈子改了幾個字,也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惠能寫的。立刻就轟動了,五祖出來一看,把這個東西擦掉,告訴大眾,沒開悟,也沒開悟,大家把這個風波壓下去了。晚上五祖就召見他,也非常技巧,都記載在《壇經》裡面,約的半夜三更到方丈室見面。在方丈室,半夜沒有人知道,給他講《金剛經》,大概講到三分之一,我們講講《金剛經》大意,他真的開悟了,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二十個字把自性為我們描繪出來,得到五祖的首肯,給他印證,五祖把衣缽就給他了。
他這二十個字非常重要,本性什麼樣子?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是清淨的,自性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真心。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真心,但是真心都迷了,現在用的是妄心,妄心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真心沒有。真心是清淨的、平等的,覺而不迷的,《無量壽經》的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我們如果會用清淨平等覺,那你就是佛。大乘教裡佛講得很清楚,佛跟眾生的差別是什麼?佛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佛,完全用的是自性,真心,佛知佛見。如果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叫菩薩。再降一級,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叫阿羅漢。如果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就叫六道凡夫。
所以佛真的它不是宗教,它是什麼?它是教育,它教什麼?教我們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你本來是佛。所以像《華嚴》、《法華》這些大乘經上佛肯定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成佛沒有什麼了不起,不稀奇,你本來是佛,就是你現在不能把自性守住,你見色聞聲,起心動念隨之就來了,這樣變成凡夫,這樣就搞六道輪回,只要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一個不搞六道輪回,輪回出不去。佛把這個事實真相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有人要問,初學是免不了的,佛是什麼?誰能講得清楚、能講得明白?實在講,講清楚、講明白就一個字,佛是什麼?佛是覺悟。佛陀這個名詞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覺者,覺悟的人。換句話說,凡夫是迷失自性的人,這是六道凡夫;佛是覺悟自性的人,明心見性,他第一個明白了,你看真心是清淨、是平等的。
第二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沒有想到自性,「不生不滅」。所有一切現象都是生滅的,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星球有成住壞空,這就是說無常,它是剎那剎那在生滅。佛在大乘教裡告訴我們,要把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認識清楚、搞明白,假的要放下,這個放下就是不要放在心上,就對了。放在心上就錯了,就變成凡夫;不放在心上,就成阿羅漢、成佛了,佛法就這麼簡單。
如果有人問我,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究竟講些什麼,用一句話回答?我過去干過這個事情,有一年過農歷年,我在台灣,這大概四十多年前,也是有一個跟我學佛的一個同學,他在輔仁大學任教,輔仁大學的教授,過年夫妻兩個來看我,告訴我,輔大底下的一年開一堂佛學課程,「普賢菩薩行願品」,《華嚴經》這一品,這個部分,由他來主講。我聽了很歡喜,我就問他一句話,我說你學佛有五、六年了,你學得不錯了,我要問你,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講的是什麼?不准羅嗦,一句話回答我。他想了大概五六分鐘,告訴我,我沒辦法。反過頭來問我。我說《般若經》上有一句話,「諸法實相」,行不行?他一想,點頭,的確是行。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現象的真相,佛是把真相揭穿了,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今天都迷在假相裡面,這個假相就像作夢一樣,我們都在夢中。明白真相的時候,他夢醒了,他知道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就一個字,空,體是實相,不可得。變出來的現象也是假相,為什麼?剎那生滅。我們今天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於意的分別執著,末那的執著,意識的分別,都不是真的,全是假的。
彌勒菩薩在經上跟釋迦牟尼佛有一段對話,是佛問他,實際上,他們這些問答都是教化我們的,讓我們聽的。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法相唯識的祖師,佛問他,「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面有多少微細的念頭?有多少物質現象?有多少念頭的現象?佛這一句話問了三個問題,經文是「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經文是這麼寫法。這就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多少個念頭,多少個物質現象,多少個念頭的現象,現在科學家講信息。彌勒菩薩回答,「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百千是十萬,乘十萬,答出來是三百二十兆,這個一彈指裡面有這麼多的念頭。念頭就是生滅,生滅多少次,這個念頭,前念滅了,後念生了,在這一彈指當中,它生滅多少次?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我們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年歲大,體力也衰了,大概可以彈五次;年輕人體力好的,他告訴我,可以彈七次,那麼三百二十兆乘七,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你能知道嗎?這是什麼?這是現前我們所看、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一切現象,全是假的。所以佛大乘教上常告訴我們,「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這都是講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佛陀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是離苦得樂,佛教育的目標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失真相,我們對這個真相不知道,完全迷在裡頭,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呢?真的是一無所知。其實真跟妄是一體,分不開的,妄在哪裡?妄在真裡頭,真在哪裡?真在妄裡頭,妙絕了!這個境界,大乘教上常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能不能說得出來?說不出來,能不能想像?想不出來,想不到、說不出,事實的真相。不能想的,佛教我們想;不能說的,佛幫我們說,這是善巧方便。所以,學佛法要聽,看經也好、聽講也好,要聽裡面講的真實義,不能在語言文字上分別,語言文字是假的,是它的工具,根本不是它的內容,這一著就難了。
你要是會了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確實得大受用,這個受用就是離苦得樂,你真正離苦得樂。離苦得樂的人一定是開悟的人。所以苦從迷來的,樂從覺悟來的,覺悟法喜充滿。佛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這個方法就是教學,用教學的方法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斷掉了,樂就現前了,他用這個方法,這是佛陀教學的理念,是真實的智慧。所以我們學佛不是學文字,六祖沒有學過一部經,他開悟之後一切都通了,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去問他,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你學了多少年沒開悟,你聽他一講就明白了,這些東西這是秘訣。
大乘佛法到中國來,把這些方法理念帶到中國,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儒家的教學重視戒定慧三學,戒就是方法,你依照這個方法你能得定,這就是你的清淨心、平等心能夠現前,它目的在此地。所謂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絕對不是叫你去背書的,不是的,他用讀誦的方法修禅定,知識分子喜歡讀書,用讀書的方法修禅定,這個是很巧妙的,我們學起來歡喜。讀的遍數多了,把妄想念掉了,把雜念念掉了,清淨心念出來了,平等心念出來了,後面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所以背誦,念多了背誦,背誦是它的副作用,不是主要的目的,那是附帶的,他才不管你背不背,不問這個,主要是你有沒有得清淨心,你有沒有把那個妄想念頭念掉,這個東西是障礙自性,讓自性不能夠現前,道理在此地。
所以他提出來的學習方式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學東西只能學一門,學一門容易得定,學兩門就有分別、就有比較,就沒法子得定。所以一定是一門,這一門當中得三昧就得定了,開悟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不但佛所講的經都通了,所有十方諸佛如來講的經你全通了。為什麼?不離自性,你見了性,一切法從自性生的。所以能大師講絕了,你看第二,剛才有說了,自性不生不滅,它不是生滅法,它就是真的,妄心是生滅法,阿賴耶是生滅,自性不生不滅。
第三句,「本自具足」,智慧、德能、相好從哪來的?是自性本有的,外頭沒有,外面去學,學的是知識;從自己悟出來的,這是智慧。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沒人教你,豁然開悟。所以古時候有老師教人,只教你念,一天念多少遍,教你把妄想先慢慢控制住,放下,目的在此地,到哪一天你忽然明白了,你把這個經的意思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給你印證,沒錯,你開悟了。是這種教學法,很特殊。佛教傳到中國來,這個方法好,妙!我們儒家學去了,道家也學去了,所以變成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教學的唯一方法,大家都遵守。這是跟現在全世界所有學校裡面,統統沒有用這個方法,但是中國古時候私塾裡頭教學用這個方法。私塾,一個老師帶上三、四十個學生,大概三十幾個差不多,沒有超過四十的,學生太多老師照顧不到,最理想的是十個人,十個學生。用這種方法確實能夠幫助人開悟,有善根的人行;沒有善根的,天資很笨的,開不了悟的,那就真的叫你背書。背書干什麼?將來以後你在社會上能夠學一項手藝,能夠生活,這些東西幫助你學習,你認識字,用意在此地。
所以這個方法是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人接受,也真的用了兩千年。這兩千年當中有沒有效果?有,出了不少聖賢君子。儒家的教學是聖人、賢人、君子,聖人跟佛教教學裡頭佛陀是同等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儒有沒有?有,我們相信孔子,大徹大悟;孟子,大徹大悟。如果不是大徹大悟,像《論語》、《大學》、《中庸》,他怎麼能說得出來?這真理。二千五百年前所說的,現在管用,二千五百年之後還管用。所以湯恩比博士說,佛教提升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也彌補了佛法的缺陷。這得到互補,大家都提升,都向上提升,這好事,這不是壞事。
所以我們從這些年的學習,深深感悟到,世界上所有宗教的那些聖賢全都是開悟的,耶稣開悟的,穆罕默德開悟的,穆罕默德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說一部《古蘭經》,別人給他記錄寫下來,成為伊斯蘭教主要的經典,那不開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宗教創始人,所有的各個族群裡面的聖賢,全是開悟。我們從惠能大師這個五句話裡面,我們可以相信,這做我們相信的依據,那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自性裡頭統統有,不在外頭,只要你把心定下來,你真的能夠一個妄念都沒有,一念不生,智慧就現前。智慧現前是什麼樣子?自己喜悅,法喜充滿,真正生歡喜心,處事待人接物你會做得面面都周到,任何人給你提出問題,你不必去想像,自然就回答。為什麼?人家提問題是感,自性它就應,感應道交,自然的,不是去思索、去想想這問題我要怎麼答覆你,那就落到意識去了,那跟自性不相干的。這些各個宗派裡面的聖人,祖師大德,像禅宗,過去祖師他真開悟了,現在找不到了。
前些年,黃念祖老居士還在,那個時候我每年都會回中國二、三次,去看看這些老人,老朋友,現在一個個都走了。黃念祖老居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非常難得。他告訴我,他說中國,新中國建國六十年,我們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中國建國六十年,我到北京去訪問他,他告訴我,禅宗裡頭學禅的,有得定的,沒有開悟;密宗裡面三密相印,真正有成就的,大成就的,只有六個,六十年當中只有六個人,他知道的,真難。最後告訴大家,往後真正成就就是念佛往生淨土。脫離六道輪回,真正離苦;你沒有脫離六道輪回,眼前痛苦輕一點,不是斷了,不是離了,出不了,輪回是苦的根源,你沒辦法。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極樂世界沒有苦,它樂的什麼?沒有苦就叫極樂,就這個意思。六道裡頭哪有不苦的,往生到天道,天比人間樂,是沒錯,但是他有壽命,壽命到了之後他還是會墮落,所以這是大問題。佛法真的是大學問,淨宗在佛法裡頭,難信易行。
最難得的是南陽,中國的南陽,諸葛亮出生的地方,有個來佛寺,這裡面有三個人,這都距離我們不遠,他們念佛成就往生了。我們最近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印成書,做成光碟,《來佛三聖永思集》,這些東西學佛的同學一定要看。還有一部書也是最近整理出來的,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這兩樣東西分量都不大,但是需要十個小時,你整個讀一遍要十個小時。《報恩談》裡面是黃念祖老居士,可以說它是一生學佛的總結的報告,這個裡頭把禅、教、密、淨,大乘、小乘,所有的疑問都給我們解釋到了,太難得了。我們要是對佛教裡頭有任何問題,你去念這部書,裡面都有答案。這兩樣東西不能不念,佛號不能不念。
今天社會動亂,大家見到了,地球上災難這麼多,你也看到的,怎麼形成的?念頭形成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人心裡想什麼?如果心裡面都是想善的,純淨純善,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哪裡會有動亂、會有災難?於是我們明白了,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你要真正相信,念力能治病,不需要靠醫生,不需要靠醫藥,什麼病都能治。不但能治病,能夠化解災難,能夠幫助社會安定和平,念力,這是科學。我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科學再往上提升,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頭一個問題,物質是什麼?這個問題解決了,德國的科學家提出來的,也是用了一生的精力,物質是什麼?得力於現代這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單位。這麼多年來繼續不斷的研究,知道原子可以打破,看到組成原子的有原子核、有中子、有電子。這個東西還能打破,一直分,分到最後,最後佛經上的名詞叫極微色,是不是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微中子?應該類似,微中子再分,物質就沒有了,看到什麼?物質沒有了,空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所以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它不是宗教,被科學家承認,高等科學。
我學佛我是從哲學入門的,老師是哲學家,我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那一年我二十六歲。最後一個單元,老師授課的是「佛經哲學」。我非常驚訝,我說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味它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什麼都拜的,多神教、泛神教,這是宗教裡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佛經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在這一個單元裡面認識佛教,接觸佛教。老師告訴我,今天的佛教不在寺廟。我說在哪裡?他說在經典,你要直接到經典裡找。他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寺院庵堂,出家修行的人都是有德行、有學問的,你想學的時候他會教你。
現在這些出家人不學了,他們把經教捨棄了。所以今天想學佛必須要走「其義自見」,要走這條路子。走這個路子什麼?最重要是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你要真正相信佛經上沒有一句話、沒有一個字是欺騙人的,都是真言,真實語。你依教奉行你會成就,锲而不捨。不要用思考,不懂了,懷疑去了,研究研究,愈研究就愈遠離。不能研究,就是多念,我不懂不怕,我就念,一千遍不開悟,沒懂的,我念兩千遍,兩千遍不懂,我念三千遍,一定有悟處,這個很妙!許多老和尚,真正有智慧的,我們向他請教,沒有一個不點頭,而且多半都是用這個方法開悟的,那不是徹悟,不是大悟,小悟,小悟就能夠應付我們現在面前這些問題,小悟就可以應付。小悟,實在講,還不到阿羅漢的程度,大悟那就是中國人所講的賢人,徹悟那就是聖人。所以聖難,賢其次,小悟幾乎一般人只要按照這個方法去學,都能得到,真能解決問題。
至於佛法,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這個太明顯了。在歷代,在中國可以說儒釋道是一家,單獨學一家不學另外的很少,學儒的,他讀佛經,他也讀道教經典;學道的,他也讀佛經,他也學儒;學佛的人沒有不讀四書五經的,沒有不學老莊的。外表是服裝不一樣,裡面是統統都學,他能貫通,所以他能夠融洽,這是正確的。你像《大學》,這是最普通的一本書,念的人很多,可是義理深廣無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真如自性,我們的自性迷了,不明了,現在上面加了個明字,那個明是動詞,就是恢復明德,就是明心見性。就把儒提升跟佛一樣高了,你用這個來講。「在親民」,親民是什麼?佛法講的大慈大悲。在「止於至善」,至善是什麼?離苦得樂。你看佛法這一解釋,這個《大學》就變成佛經了。所以用佛可以解釋任何典籍,古人所傳的,古人所留下來的《四庫全書》,當然《四庫全書》是聖人行的、賢人行的、君子行的。聖人是大徹大悟,賢人是大悟,下面是小悟,沒有小悟寫不出這麼好的東西,不能傳世。所以,中國的學術是培養什麼人才?培養聖賢君子,最高的是聖人,其次的是賢人,再其次的是君子,聖賢君子多了,這個社會就太平了,好人多了,災難自然就化解了,這個我們要知道。
修學落實,《大學》前面三個是綱領,三綱,下面有八目,那就是我們實際生活。第一個是教我們放下欲望,格物,物就是欲望,物欲,物質生活適可而止。孔子的生活很簡單,平民生活,這大聖人,大徹大悟。釋迦牟尼佛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王位,他出家了,做苦行僧,自動的把物質欲望降低了,這個非常難得,給我們做榜樣,我們要適可而止。心地清淨,這裡頭有樂趣,很多人不知道,愈清淨愈有法喜,叫法喜充滿。起心動念不想自己,想苦難眾生,慈悲心自然現前。我們能幫助多少,那要看眾生的福報,眾生有福,佛菩薩幫助我們就多;眾生沒有福報,他幫不上忙。所以這些道理我們自己都要懂。格物、致知,智慧從哪來的?你欲望少了就生智慧,欲望太多了,智慧就沒有了,智慧就不能現前。所以要開智慧,學一樣東西,一門深入,一門深入那是戒律,那是手段、是方法,它的目的是叫我們得三昧,得到三昧的目的是希望從三昧來開悟,終極的目標是開悟,開悟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能大師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句話重要,說明真心是不動的。起心動念,心動了;分別執著,心動了,心動了那是妄心,真心變成妄心。所以禅定變成修行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我們講樞紐,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統統修的是禅定。所以《金剛經》上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都是幫助你得定,只要能得三昧,就是正確的,三昧久了,豁然開悟,終極的目標是叫你開悟。這就是為什麼要修定,因為自性是本定,自性本來就是定的,你不修定的話,你就跟自性相違背,心一定要叫它定下來,定下來他就成就。他有疑問,這個不行,要破迷開悟,不能有疑惑,不能有分別、不能有執著,真心現前。這都是學習佛法的重要綱領,重要的原則,我們能掌握住,無論學哪個宗派,無論學哪個法門,統統會有成就。看初學的時候好像是很苦,其實他學久了養成習慣,他就得自在,真快樂。然後看到眾生,芸芸眾生,他們的日常生活,那真是在造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因變現出六道輪回,六道輪回不是真的,也是假的。所以「覺後空空無大千」。
能大師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從哪來的?念頭生的。這個現在量子力學家把它當作一個命題來研究,現在這些出版的東西報告很多,確實念頭產生的。不但九法界是念頭產生的,佛也不例外。佛從哪裡來的?也從心想生,離開心想,也沒有佛可成。所以佛法深廣,真的是無盡。我們這一生最感激的就是老師,啟蒙的老師,他要不是這樣介紹給我,我們對這個不認識。認識之後,我們堅定決心一直走下去,就會有成就。尤其佛教,對人類、對九法界有什麼貢獻?就是說法,說法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這就是對九法界眾生最大的貢獻。所以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你看十九歲放棄王位出家,這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求學,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都學過,把它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他表演給我們看,這兩種障礙放下就好修定了,所以到菩提樹下入定,入定就開悟了。開悟之後,開悟是什麼?就是一切都通達了,什麼都知道了,沒有障礙了,無師自通,全通了,這就出來教學。七十九歲過世的,圓寂的,整整教學四十九年,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更微細的榜樣,我們細心去體會,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建道場?我是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所以我這一生沒有道場,學了六十多年,恍然大悟,有道場不容易開悟。為什麼?有煩惱,你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錢,你有這麼多煩惱,你那個心很不容易定下來;沒有道場,什麼都沒有,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什麼妄念都沒有,容易得定。這個我們要細心觀察,細心去體會。我們愈體會到深處,對於釋迦牟尼佛愈感激、愈感恩,他的榜樣太好了。從前佛法傳到中國來,道場是國家建的,不是出家人自己去化緣建道場,國家建的。國家建的由國家派人管理,出家人住在這裡什麼事都不管,這是正確的,出家人一管事的時候就沒有不墮落。這個我們都要知道,祖師大德留給我們的樣子。
佛法在中國唐朝是最盛的時代,那個時候,馬祖、百丈建立叢林,那就是正式把佛法的教學學校化,叢林就是大學,你從它的組織上去看,跟現在大學沒兩樣。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首座就是現在的教務長,管教學的,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名稱不一樣,跟學校職事分工完全相同。方東美先生告訴我,我記憶得很深,他說中國佛教的復興一定要回歸叢林制度,也就是要辦大學,用古老的叢林那些規矩。百丈清規《大藏經》裡頭有,還是依照這個辦法,斟酌,因為現在時代不一樣,生活方式不相同,可以調整一些,但是以那個為基礎、為根本,這就對了。我們今天有這麼多年輕的同學在此地,希望同學們真正發心,無論是學佛、學儒、學道,都是承傳傳統文化,我們要接受傳統文化,要學習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落實到我們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你會做人做得很圓滿,你會身心快樂,真是身心健康,少病少惱。用在家庭裡面,家庭和睦;用在事業上,事業順利。這有很多同學家庭已經這樣做,得到這個成果,我們都看到了。
中國古時候大家庭,那是社會型態,現在是小家庭,大家庭沒有了。抗戰時期農村裡面還有,我在大家庭裡面還住了大概有六、七年,我的印象都還在。現在不可能再恢復,不可能恢復,所以我就想到,企業家,希望企業繼承中國的家庭美德。蘇州吳念博居士他的公司就是用中國大家庭這種理念來管理,管得非常好,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把這些東西一定要學習到,如果我們不能落實,不能做到,那是空談,那個沒用處,一定要做到。企業真的把中國傳統家庭美德繼承下來,我相信中國必有千年盛世出現,像漢、唐一樣,這個貢獻就非常大。我們自己學習的點點滴滴奉獻給國家,也奉獻給全世界全人類。如果過個再有一、二年的發展,我希望他們在國內能有二十家,像固鍀一樣,二十家,落實傳統文化,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是這個企業是一家人,老板是家長,員工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員工的父母是自己的父母,員工的兒女是自己的後代,要照顧到。所以企業自己有養老院,這老有所歸,自己有子弟學校,教育員工的子弟,使他們都能夠接受到倫理、道德、因果跟聖賢教育。這樣員工把公司看作家庭,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別人的事情,他會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這個公司不需要定什麼規章來管理,不需要,自自然然形成一個團結的力量。要有人去做,做出榜樣來,大家看到就歡喜,就能學習。
我們這一次到英國來,也聽到有一些同學想建一個大道場,團結全國的宗教。這個構想非常好,我們在澳洲圖文巴開始做了。我們做的規模小,這個地方做的規模大。我不敢做大,大恐怕做不成功,小小的做,做個小模型,小的模式,大家能看到之後,慢慢再把它擴充,再推廣,我做的是一個城市,圖文巴的小城,做這個城市。現在也相當可觀了,我給他們建一個道場,叫活動中心,圖文巴宗教活動中心,每個宗教在這個裡頭學習,在這個裡面互相學習,在這個裡頭講經教學。眾神,我提出來,眾神,所有的眾神是一體,宗教是一家,我們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互相尊重,相親相愛,沒有分別,互助合作。讓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十二萬人,八十多個族群,十幾個宗教,一百多種語言,我們生活像一家人一樣。
這就是告訴全世界,不同文化可以共同生活,不同的宗教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樣,不至於發生矛盾、發生沖突,沒有這個事情,我們做試驗,沒有人不歡喜。我們還邀請聯合國的這些大使到我們那邊去參觀,讓他們親眼看到,鼓勵大家到這來考察,到這邊來參學,都要做一個好榜樣。這個地方規模很大,那是全世界的,我們是一個小城。但是我們終極的目標是希望全世界宗教大團結,把這個世界戰爭永遠消除,沖突統統化解,帶給社會安定和諧,帶給地球永遠的太平盛世,地球上永遠不會再發生災難,根據佛法這些道理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人人都能放下自己,都能想到別人,為眾生謀福利,不為個人,我們的地球會變成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我們發心在地球上建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跟極樂世界將來會聯盟,個個都往生淨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