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圓融,佛法是容納,佛法是恆順眾生的。有佛法才能圓融,才能容納,才能恆順眾生。不管站在世俗的角度,還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只要你有圓融不了,容納不了,恆順不了的,就會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痛苦。
學佛修行是一種解脫,受戒持戒是一種放松。如果學佛修行、受戒持戒變成了一種痛苦,那就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不是真正的受戒持戒。只有受戒持戒,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完全放松下來。佛沒有讓我們控制自己,更不會讓我們受苦受累。不管好壞,佛希望我們都能容納,這樣才會輕松、自在。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自己還沒有修好,是自己的問題。
圓融與容納能否令自己造業,那要看發心與動機。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去容納與圓融的,那就是造惡業;如果是為了眾生,為了他人,沒有我執我愛、自私自利,那就是行善。
很多修行人為了自己持戒而傷害與自己最有緣分的眾生,讓他們起煩惱造業。這樣持戒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對自己的修行是一種障礙,對他人也是一種障礙。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考慮到他人,不能傷害他人。
有時候受一種戒,卻犯了另一種戒。比如,受了別解脫戒,卻犯了饒益眾生、恆順眾生的菩薩戒。只要你會調整心,就不會犯戒。如果犯戒了,忏悔就可以了。修持大乘佛法完全看發心,沒有自私自利的心,真心地善待一切眾生,為了眾生怎麼做都行。用一顆真誠心、慈悲心來感化周圍的人、感化一切眾生,他人自然而然就會改變。倘若自己都無法改變,還能改變別人嗎?
學佛修行就是要圓融、容納、恆順眾生,那樣眾人肯定會理解你、尊重你,不可能排斥你,看不起你。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眾生都崇拜他,尊重他,因為他做得好,會恆順眾生。有智慧、有方便的人,怎麼做都行、都好;沒有智慧、沒有方便的人,怎麼做都不行、都不好。在知道應該怎樣做的前提下調整好心態,只要沒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為恆順眾生,不會有任何的罪過,不會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