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寂靜法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長家庭教育智慧,要讓孩子獨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把孩子當做私有財產,用私愛去傷害孩子的心靈,父母需要做的是滋養孩子的愛心,培養孩子的志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教育孩子的關鍵是教育好父母。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手上。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由於大多數家庭都只有 一個孩子,我們大概連改錯的機會也沒有,連補償的機會也沒有,所以我們只有把這個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寂靜心語:“成功人士切忌”名利成了功,子孫成了空。表面是功臣,實際是罪人!)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你了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范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  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2、重新認識母愛和父愛

  母愛和父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愛注重培養孩子: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愛注重培養孩子: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愛呈遞減趨勢,父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愛占80%,父愛占20%。

  小學低年級:母愛占70%,父愛占30%。

  小學中年級:母愛占60%,父愛占40%。

  小學高年級:母愛占50%,父愛占50%。

  初中階段:母愛占40%,父愛占60%。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愛應該適當增加。  

  三、給家長的“8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後,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績,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於言教。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後,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

  不要培養“超級嬰兒”。

  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上一篇:希阿榮博堪布:信佛就是相信因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下一篇:如孝法師:禅修讓我們找回生命的彈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