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准備:調整坐姿、呼吸、心
我們今天系統地講講禅修該如何修。
調整坐姿,調整呼吸,調整心,這是禅修的三個前期准備動作,一定要做到位。接下來把注意力和呼吸合二為一,鍛煉專注。這個時候你難免會有念頭生起,它切斷了你的功夫,所以你要不斷地回來,保持著足夠的耐心,讓心去培養身心的和諧。
所謂的身,就是中樞神經的反應區(人中),所謂的心就是你的注意力,它們兩個合二為一,需要借助呼吸來完成,所以要培養專注力。
按照平常設計的禅修課程,我們最少需要三天時間。當進行到第三天的時候,你大概就會知道身心合一是什麼樣的狀況了。
心是有事情做的,雖然還有妄念生起,但是相對來講已經達到了聚精會神,就是說專注力已經夠用了。當專注力夠用的時候,你才會去觀察感受。大家可以照這個次第練習、修行,觀察感受。
學會觀察感受
觀察感受也有細分,感受分三種:苦的感受、樂的感受和不苦不樂的感受(也叫做捨受)。什麼叫做苦的感受?比如說坐禅,首先會腿疼,這實際上叫做苦的感受。在你的每一座中,你已經會鍛煉專注力了,當你的專注力在人中已經很集中的時候,也就是你有些專注力的時候,上座再溫習功課,溫習五分鐘,觀察感受五分鐘,再回過頭來數呼吸五分鐘,然後再觀察感受。
比如說你的右腿疼,你去看一下是右腿的哪個部分疼。你整條腿可能都不舒服,但是你會發現,你仔細去看也看不到具體是哪個點在疼。比如你覺得膝蓋疼,或者是腿的根部疼,你仔細去看疼在哪個地方,這個時候就叫做觀察。要在專注力的掩護下去觀察。
你去觀察感受的時候,還不知道感受的具體情況,這時候你選一個點,大概取指甲蓋那麼大,把它當做你觀察的對境,弄清楚它,心集中在這個點上。
因為有專注力的原因,所以往這裡集中的心是穩定的。你先看清楚這一個點,感覺這個點剛才很疼,而現在去看的時候,這個感受是在發生變化的,好像反應沒有那麼強烈了。這就是我們從感受當中得到的第一種智慧——無常。
可是在我們沒有觀察它之前,我們會認為這個點是一直在痛的,它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這是什麼原因?不是身體痛,是心痛。因為心過度緊張,所以這裡痛。這樣你就剝離了第一層的有關心的自我執著。當你得到它是變化的這一概念的時候,你就生起來第一個智慧,它叫做“面對面的智慧”、體驗的智慧。它不是語言概念上的,它來源於你的體驗,說明你的禅修在有秩序地朝著良好的方向往前發展。
那麼你回過頭來,再仔細地看它,它還在變化,又疼得厲害,這時候還是要放松,去看看哪個點在疼。內心不斷地鎖定你的目標,客觀地描述它,不要加任何主觀的成分,也不要去想如何解決這個疼。當你想要解決它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緊張地培養它。你沒有客觀地看到它,你得到的疼的概念是心在疼,是心裡面的感受,也叫做制造出來的感受,不是事實的感受。這個時候你就會獲得真實的觀智——觀察的智慧。
為心找到一個目標
所謂的智慧都是客觀的、內心平穩的一種真實反應的顯現,這個就是功夫。那麼你在這個座位上,這時候就有事情可做了。即使讓你坐一個小時,也許很疼,可是那個疼正在幫助你的禅修進行深入。反而是沒有痛感的時候,你不知道禅修是什麼,心無所事事,不是打妄想就是昏昏欲睡,因為心失去目標了,失聯了。心不可以沒有目標,不可以沒有吃的,它吃的就是對境。
就好像我們把眼睛閉上就很容易昏昏欲睡,為什麼?心失去了它的目標。眼睛是心和外界目標建立聯系的途徑,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雖然閉著眼,但是我們的心是一直擁有它的食糧,也就是它禅修的對境、它的感受。
感受這個東西,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可是我們從來沒有招呼過它。比如,感受雖然生起來了,但我們的心只是知道這裡不舒服,又馬上跑到別處去看別的目標了。這個感受永遠沒有被照顧過,它就像一個小孩一樣,從來沒有得到過安全感。因此它就會在我們的大腦記憶裡面,留下一個標記。
對於明天的生活我們就會惶恐不安——“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總是內心不安。”這是因為昨天有一個潛在的影響,它還在記憶深處保存著,沒有消磁。
這樣的人生如果一直累積下去,到最後就像一個房間裡面堆滿了磚頭,沒有空間了,生命堆滿了種種種種的記憶,腦細胞就報廢了,它沒有辦法恢復彈性,你永遠會是緊張的。
何謂正確的用功
心的專注正是通過感受獲得了對境,獲得了成長,這就是正確的用功。
首先,要懂得去感受它的無常。你會發現這種感受的變化不因你所謂的想控制、想改變而受到左右。感受它是不可主宰的,我們所有的感受都是不可主宰的,它生的因緣成熟,它就會生起來。它生的因緣不成熟,它就會無常。它一直在按照它的軌道進行。
其次,你就會看到這種內在的苦受,它是不可主宰的,所以我們人就會從另外一個顛倒當中獲得解放。就好像你要求醫生給你吃片止痛藥來改變自己的感受,事實上你不可以控制它,雖然你吃了止痛藥,疼的感受是沒有了,但是身體發出疼的信號是說明那個地方有病,那個病還在持續地往前發展。
我們的生命力、免疫力也是如此。當你不干擾它的時候,它會有自動的修復功能。所有的感受,都沒有我們臨終前的感受強烈,那是全體神經元素大量的爆發、死亡,那是很痛苦的。現在我們作為一個健康的人去禅修,事實上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承受的。如果你冷靜地看待你的對境,明確地知道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你一定會獲得進步。
沒有一個人是懦夫,每一個佛陀提供的法都是可以實踐的。所以我們要有這個勇氣,勇氣的前提是你要有正確的方法。很多人沒有正確的方法,所以把事情搞得很復雜。當你知道它無常、無我,你就獲得了內心的一種智慧——完全了解它是怎麼回事,它無法再迷惑你。這就是定力和智慧。
再一次觀察感受
隨著你再一次對感受的觀察,這種定力和智慧會更加明確。你的內心會非常滿足,因為生命它回歸到了最自然的一種純粹和寧靜,這就是法——一種內在的清涼,它可以讓你的身心得到活力,得到自信,得到一切正面的情緒。
這個不叫做空,也不叫做有,而是一種專注的、充滿了生機的、充滿了靈動的生命的力量,也是心的力量。到最後你會發現,心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一會兒把它拉長,一會兒把它拉短,不斷地在消耗它、摩擦它,所以心會萎縮,會變得不完整,會變得充滿了概念,就好像水變成了冰一樣,它沒有辦法回歸到自己的本體。在變成冰的過程當中,它會摻雜很多東西,木頭、石頭都被凍在裡面的,很多概念就像這樣介入到我們的生命中,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潛在的威脅。
老年人就是這樣的,他們一生有很多的記憶、看法、主意,到最後就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當中,沒有辦法恢復生命的彈性。所以我們可能沒有取得成就,可是我們每天保任的這個功夫,拜大自然的所賜,依靠我們自己擁有生命的這種因緣,我們也許沒有讓這一期生命變得更高貴,但是不失來的時候的那種高貴,至少沒有退步。這一生時時刻刻做到對心的保護,這就是對自己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