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38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十八頁:

  ◎【二、明己所尚】

  這段序文,「明」是說明,「己」就是蓮池大師自稱,說明他自己所崇尚的,換句話說,在這麼許多法門裡面,他自己是選擇哪一個法門來起修。選擇法門,這裡面包括許多的條件,不是隨便選擇的,如果隨便選擇,那這裡就用不著說了。所以,自己一定要量力,這個法門不但要能適合自己的根性,同時還要不妨礙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修起來才比較方便,否則很不容易成就。為什麼?佛法的修學是以清淨心為宗旨,如果有妨礙,這心就不容易得到清淨。不學佛的時候,心滿清淨,學了佛反而心裡亂糟糟的,這就是選擇法門不妥當,才會有這種反常的現象。

  序【祗承先敕,笃奉斯經,望樂國為家鄉,仰慈尊如怙恃。】

  『先』是老師,近說就是老師,承受老師的教導;如果遠說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教誡的。『敕』,在從前是帝王的聖旨,佛為法王,所以佛的言語往往在經論當中也稱為敕。

  佛在經裡面給我們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在正法時期,只要修戒律就能證果。「像法時期,禅定成就」,像法時期去佛已遠,修戒律很困難,單靠守戒律不能證果,不能開悟,所以要修禅定。「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現在生在末法,蓮池大師也是生在末法,換句話說,我們在現前學佛選擇這個法門就是『祗承』,「祗」是敬,就是敬承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誡,他老人家這樣教給我們的,我們承受、我們接受,依教奉行。『笃奉斯經』,斯經就是指這部經。

  演【斯經贊揚極樂,勸生極樂。】

  這部經特別贊揚西方極樂世界,勸我們往生彌陀淨土,這是這部經教學的宗旨。

  演【故望樂國為家鄉。】

  『樂國』就是極樂世界,要以這個為我們自己的家鄉。

  演【斯經指示彌陀,勸念彌陀,故仰慈尊如怙恃。】

  這部經教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用什麼方法?告訴我們西方世界有佛,佛的名號是阿彌陀。阿彌陀佛曾經發四十八願,願願都是接引十方念佛眾生來生其國,這是把方法教給我們,勸我們念阿彌陀,所以我們敬仰慈尊如怙恃。「怙恃」是父母,我們把阿彌陀佛看作我們自己的父母一樣。下面幾句話很值得我們警惕:

  演【千生流浪,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我們在世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止『千生』,無量劫來不斷的生死輪回。生死輪回是真的。我在美國遇到一個同修,他跟我說明這樁事實,他說他前生可能是住在美國的老華僑,死後到台灣來投生的。他在台灣做生意,第一次到美國,人地生疏。他有一天開車,無意當中經過舊金山灣區南部一個小鎮,他原定的路線不是往那邊走的,不知道怎麼會開錯了方向,開到那個地方。結果一到那個地方就覺得那裡好熟,連小路他都知道。他想:大概從前是在此地挖礦的華僑,要不然,從來沒有來過,為什麼對這裡的街道與房子這麼熟?證明確實有前生。有時候,我們去旅游,突然之間會感覺到那個地方很熟悉,這就證明你過去生曾經到過。由此證明,人實實在在有前世,既有前世當然就有來生,就有後世。所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是真的。

  六道輪回實在講就是『流浪』,自己不能夠安穩的住在一個地方。我們沒有住處,從生下來就忙著一樁事情,就是死,一天比一天接近死亡,壽命一天比一天減少,天天在減少,一直到死亡,人生就是這麼回事情,這是「流浪」。一般宗教認為上天堂就是永生,那是誤會!天堂不是永生。就好比水上的蜉蝣,它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蜉蝣看我們人,這壽命好長,要活幾十年。蜉蝣幾個小時就是一生,看我們人的壽命幾十年、一百年,豈不是像我們看天人一樣!蜉蝣幾個小時,它的感受是一生,我們幾十年當中感受也是一生,它覺得幾個鐘點短暫,我們覺得幾十年也非常短暫,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在他的感受是一樣的短暫,沒有什麼差別。所以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三界裡面找不到一個安樂的處所。你想要想真正找到安樂的處所,必須超越三界,換句話說,要跳出六道輪回,這樣才行,這是說的真實話。

  演【萬劫逃亡,未識何人是我父母。】

  這也是個比喻,好比逃離家鄉,違背了佛,離開父母而出走了。出走之後,沒依靠;父母是我們的依靠,當然你成年是另當別論。如果一個小孩未成年離開父母,那種艱苦的情形我們可想而知。我們今天在六道裡面受盡辛苦,得不到安樂。

  演【斯經指出,敢不懸望而企仰耶。】

  究竟那個安穩的家鄉在哪裡?真正能靠得住的父母是誰?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裡面給我們指出來了,指出來之後,我們應該要期望、要景仰,這個才對。

  疏【既揣鈍根,事必師古。祗者,敬也。世主玉音,法王金口,均名曰敕。笃奉者,奉之至也。】

  這一段是解釋序文的前面兩句。『揣』是揣摩,也就是自己認真的反省、檢點。如果我們根性很鈍,換句話說,不是一個很聰明的利根,我們必須效法古人,『事必師古』,「事」就是師法,以古人為老師。如果你有特殊的聰明智慧,那是另當別論;如果是中下之人都要以古人為老師,這是決定有成就。像孟夫子師孔子,蕅益大師師蓮池大師,都是師古,都是以古人為自己的修學模范、典型。『世主』是指世間帝王。世間帝王他的命令、他的意思,稱之為『敕』,敕就是一般人講聖旨。佛是法王,『法王金口』,金有兩種說法:從表法上說,尊貴的意思;從事相上說,佛身是金色,所以稱之為金口。『笃奉』就是奉行到極處,換句話說,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絕對不打折扣。

  演【既揣鈍根者,為人不可不自揣。】

  這句話說得很好。前面講人應當要自量,量力而為,事無大小,必定有成就。所以一定要自己揣摩自己,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生活環境,以及我們現前這個時代背景,都要了解,從多方面來思考,然後決定自己的道路,我這個路應該要怎麼走法,這一生才不至於空過,於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要有成就。當然這個成就是以出世間法為第一,世間法的成就那就是幫助別人,出世間法的成就是成就自己的淨業。講到幫助別人,方式很多,《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些善知識代表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全是菩薩,全都是學佛。所以學佛不一定要出家,不一定要住在寺廟裡面。你在公司行號或者是政府機關,乃至於在你自己家庭裡面,你只要如法,都是道場、都是菩薩,都能成佛,都能往生。諸位要想通達理解,一定要讀《華嚴經》。所以,自揣非常的重要。

  演【自揣若果利根,則丈夫自有沖霄志,不向如來行處行。】

  果然是一等的利根,行!他確實可以超佛越祖,頓悟、頓證。可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太少了!我們不要說別人,在中國佛教史裡面,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師這樣的人,惠能大師以前沒有見到有這麼一個人,大師以後一直到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了,也沒有見到一個這樣的人,這是真正的利根。所以《壇經》可以讀,決定不能學,為什麼?我們不是那種根性,學不到的。參禅會開悟,不見得!不相信,你拿《壇經》來看,六祖當年在世,跟他在一起參禅的人有幾千人,他主持曹溪三十七年,跟他學的有幾十萬人,真正開悟的只有四十三個而已!所以你參禅未必能開悟,真正不容易!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學密,你要是學得頭腦很正常,就算你很走運了。我看很多學密的,學了幾年,精神都不正常了,麻煩大了。所以,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的根性。世間法裡面不能夠投機取巧,何況佛法!即身成佛在理論上不錯,事上不然。事上即身成佛,我告訴諸位,只有這部經,只有念佛法門。念佛,哪怕你是下品下生也是即身成佛,這是真的。所以這部經十方諸佛都贊歎,十方諸佛都幫助弘揚。

  演【今既鈍根,必須師古。】

  現在我們不是利根,頓超超不了,我們的根性非常遲鈍,而且業障深重。怎麼知道自己業障深重?譬如我們念佛念了這麼久,不但不能得一心,連功夫成片都得不到。不但功夫成片沒有得到,就算你念一支香,這一支香一個半鐘點當中還要打好幾次妄想,這不就業障深重!連一個半鐘點都不能成一片,都還要打妄想,這就是業障深重之相。我們自己要覺悟,既有業障,那就一定要師法古人。

  今人問題很多很多,我們不能說某個人好,某個人不好,不要說人家的是非,個人修個人的,他修他的,我修我的,彼此不相干。過去我跟李老師的時候,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他教我兩句話:第一、不要贊歎別人,第二、不要毀謗別人。我聽了以後,有點疑惑,贊歎別人是好事,為什麼不能贊歎別人?想了一、兩個星期,想通了,確實不能贊歎人。贊歎比毀謗傷害人還要厲害,毀謗會叫人生煩惱,贊歎同樣也叫人生煩惱。大家對他一贊歎,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統統生起來了,他的道行不能再前進,只有往後退。什麼人可以贊歎?八風吹不動的人,你可以贊歎他,你也可以毀謗他。你毀謗他,他不生氣,你贊歎他,他也不以為然,他如如不動。這種人,行!所以要想害一個人,你就盡量捧他,盡量贊歎他。所以修行,起心動念、言詞舉止都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往往自己做錯了,自己還以為自己是對的,這個在佛法叫愚癡。

  今人到底哪個是真善知識?哪個是假善知識?我們搞不清楚。我把《楞嚴經》比喻作照妖鏡,如果熟讀《楞嚴經》,這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你一眼就看穿,你能夠認識。可是畢竟在佛法上還是要有點基礎才行,如果沒有基礎,現在妖魔鬼怪也在講《楞嚴經》,這個糟糕了,的確邪正不辨,這個麻煩大了。所以蓮池大師在五百年前就指示我們,教我們以古人為師,這決定可靠。我們今天學《彌陀經疏鈔》,以誰為老師?以蓮池大師為老師,這是五百年前的古人。學《彌陀經要解》,以蕅益大師為老師,蕅益是蓮池的學生,是私淑弟子。

  演【師古二字出尚書,謂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也。】

  我們要學『先覺』之人,他比我們先覺悟,他成就在我們之先,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范,我們應當跟他學,這個是對的。在近代大家所公認的一位真正善知識,印光大師,他距離我們近,他是清末民初的人,凡是親近印光大師的,成就的人很多。在台灣也有不少人曾經親近過他,臨終往生的瑞相都非常好。台中李老師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李老師就教給我,以印光大師為老師,為榜樣,他叫我學他。而且特別提醒我: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這兩個都是佛門的大居士,文章寫得好,佛法也好,會講又會寫,沒成就,不能往生!變成了佛學家,而不是學佛,所以不可以學這兩個人。真正在淨土上有成就的,我們要學他,這是我們應努力的方向。

  譬如我們這次遇到的史宏熹居士,他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即使我們念佛也成功了,將來也往生,但是往生的時候是害病的,那我們就不如他,他沒害病。我們往生的時候,到快斷氣的時候,才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那我們不如他,他早幾天就曉得了。這種往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需要人助念。也許有人問,他是怎麼修的?其實他也是凡夫,跟我們完全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他在洛杉矶住老人公寓,他修行的方法,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的特點就是他真正放得下,兒女很多,他一概什麼事都不管。見到兒女就像見到客人一樣,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那是你們的事情。所以,他念佛功夫才能成片。正如同本經裡所講,只有一念無有第二念,二六時中就是一句佛號。

  從前祖師念佛堂,靈巖山的念佛堂,二六時中佛號是不斷的,時時刻刻提醒你二六時中佛號不能間斷。晚上怎麼辦?晚上是輪流念,總有幾個人輪流值班。現在可以放錄音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在那裡念,不要人值班。現在雖然有機器可以利用,我們沒有善根,為什麼?不用它,還是中斷。在從前必須是念佛堂幾百個人在一起共修才能做得到,才可以分班,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在念。現在我們沒有那個福報,但是我們現在可以利用機器,一個人也能做到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去做!我在美國教誡同修,我都提醒他們,你們省吃儉用,什麼都可以節省,這個錄音機不能節省,一定要買。一定要多買幾個帶子,多錄幾卷阿彌陀佛,日夜不斷的在那裡放,這個不可以中斷。

  有一些同修念的很得力,很有受用。曾經有一個同修,他在一次車禍當中受了一點傷,所以常常頭痛,醫治了三年都醫不好,常常犯頭痛。他來問我,我就教他念佛,我叫他買一個隨身聽,用耳機套在身上念佛。過了一、兩個月,他跟我說:很有效,頭不痛了。為什麼?他全心全意注意阿彌陀佛,頭縱然痛,他忘掉了,確實能收到效果。所以,一定要多念佛。

  疏【樂國言家鄉者,寂滅淨土,乃當人安身立命處。而捨離故裡,飄泊他鄉,游子伶仃,唯有思歸一念而已。】

  這一段意思深,也非常的切要。我們看《演義》注解:

  演【寂滅淨土下。】

  『以下』就是剛才我們念的這一段。

  演【實就理說。】

  全是講念佛的理論。

  演【但飄泊思歸。】

  這就好比游子在外面流浪,時間久了總是想家,想回來。

  演【亦可雙約事理。】

  就事、就理都可以說,有事、有理。

  演【寂滅淨土,即常寂光土也。此乃當人故鄉田地,是安我法身,立我慧命處。】

  這純粹是理。這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我們真正的故鄉在哪裡?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真」就不是虛妄的。「一」不好懂,這個一不是數目字,要是落在數字裡面,那就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這個「一」是個代名詞,表法的。這個「一」是代表法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依正莊嚴總相,我們用「一」這個字來做代表。佛門像這類似的字樣很多,譬如「大方廣」,「大」不是大小之大,它不是相對的,相對的是第二義,不是第一義;離開大小,這真正是大。離開了善惡,真善;所以善不是善惡之善,淨也不是染淨之淨。譬如我們講覺,是在講真正的覺,不是覺迷之覺,覺迷之覺還是迷,還是不覺。邪正之正還是不正,那是比較正,不是純正。邪正兩邊都打掉,那是真正的正。落在一邊都不行,總是兩邊。

  『常寂光』這三個字都是表法,「常」代表法身,「寂」代表解脫,「光」代表般若。法身、解脫、般若,這就是一切大乘經裡面常講的「三德密藏」,用常、寂、光三個字來作代表。我們學佛主要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證得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脫,那就與十方諸佛沒有兩樣。所以成佛,實際上就是證得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脫。法身沒有生滅,所以叫常,不生不滅。法身是寂靜的,是一念不生,這是清淨到了極處。本經的修行方法,專門在「寂」上用功夫,寂是定。本經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就是寂、定,心不顛倒就是光、智慧。有人說淨土法門有定沒有慧,這話講不通的。這部經專攻的就是要求證寂光。寂光證得,「常」當然也證得了,這三樁東西,一個得到,三個都得到,一而三,三而一。

  『當人故鄉田地』,「當人」是當事人,念佛的人,本人,常寂光淨土是我們自己的「故鄉田地」,這是比喻,禅家把它比喻做「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人,是自己。『是安我法身、立我慧命之處』,我法身慧命真正寄托之處,是在常寂光淨土。

  演【捨離飄泊。】

  這也是比喻。

  演【迷自本心。】

  『本心』就是常寂光,我們把自己的常寂光迷失了。諸位要記住,迷失並不是真正的失掉,真正的失掉,那麻煩就大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迷失,迷失就是自己有,自己不知道,自己不會用。你要是覺,常寂光你就會用了,就得到了;你要是迷,你不會用它,雖有常寂光,等於沒有常寂光,這是迷自本心。迷的相:

  演【隨逐六塵。】

  『六塵』是外面境界:色、聲、香、味、觸、法。『隨逐六塵』,你這個心隨著境界轉,這是迷。

  演【約事。】

  如果就事上來說,這迷的相是什麼?

  演【則是不願往生,貪戀此土。】

  這就是隨逐六塵具體的說明。什麼叫隨逐六塵?你不願往生,你對這個世界還貪戀,還有留戀,這是迷。要曉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干什麼?證常寂光土,證自性的常寂光,是為這個。因此,對於這個世間任何事物都不可以貪戀,只要有一絲毫貪戀就是障礙,貪戀就是業障。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業障有沒有消除?其實自己業障消除,自己清清楚楚,不要去問別人。問別人,功夫高的能看得出來,從哪裡看?看你現在輕安自在,你這個業障消除了。看你一天到晚愁眉苦臉,業障當然重,這是一定的道理。自己反省就會曉得,如果自己身心清淨,一切都能放得下,你的業障消除了;如果還牽腸掛肚,那你的業障很重。史居士往生,實在講沒有別的,他就是放得下,所以他才能預知時至。他要是放不下,有一個牽掛,就不行了,那就真的被障礙住了。

  所以,真正要想往生,什麼都要放下,隨緣度日,老實念佛!不要說是世間事情要放下,出世間事情也要放下,弘法利生這個事情也得要放下,隨緣做,不要攀緣。攀緣就是放不下,這個要知道。隨緣而不攀緣,機會來了,我們做,沒有這個機會,不去找事。古人所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事來了要做,不來就不找,這個心才清淨。心清淨,這一生就作佛了。心不清淨,事情做得再多,跟諸位說,人天福報而已!不管你做多少,建多少功、立多少業,人天福報。如果因地不真,不但不是福報還是罪業,那就更不值得了。所以,不但罪業我們不做,人天福報我們也不為,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去跟已經往生的人比一比,這才是對的。

  演【思歸一念,是念念稱理,而觀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也。】

  這是講你真正發心用功。『思歸』就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一天到晚打妄想回頭。我一天到晚打妄想,現在不妄想了,我把這念頭歸一,『一』是什麼?阿彌陀佛。我沒有第二個念頭,只有這一念,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實在講,不起念也不行,不起念就無明,起念是邪見,這個事情麻煩!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既不是無明又不是邪見,這叫正念分明。

  演【約事,則是常憶常念,字字分明,句句接續,行住坐臥,唯此一念,無第二念也。】

  這個非常的重要。我過去講經提到過,六十歲以後一定要收心,要給自己往生淨土打算,不能再打閒岔了。講經說法、建道場度眾生讓年輕人去做,我們現在是以西方淨土為第一個要緊的事情,其余的事情不干了。除了《彌陀經》跟《四十華嚴》,其他的我不講了。為什麼?生死事大,不要把我往生給耽誤了,那就太冤枉,不值得!人家來找我講經,要是拿錢來,「法師,我這裡好幾億,我們來建個道場。」那是魔障,為什麼?看到你要往生,找這些來把你攔住、堵住,讓你去不了。我不上他的當!我現在是念佛第一,沒有第二,只有第一。經只講一部,除這一部不會講了。

  『大事未明』,生死大事還沒得消息,這是未明;預知時至,這明了、清楚了。你們看《六祖壇經》,六祖大師在圓寂一年前就知道了,他明!他在一年前就派徒弟到國恩寺建塔,預備他將來火化後要放到那個地方。他是一個月之前向大眾宣布他要走了,一年前就把一切後事都准備好了,那是大事已明。我們現在沒消息,大事未明,不得了!『如喪考妣』,如同父母過世一樣,悲痛不已。大家要把這個當作最慎重的一樁大事來看,年輕的時候打個閒岔無所謂,現在不能打閒岔。下面大師引古人兩句話說:

  演【古雲:身雖未到蓮花土,先送心歸極樂天。】

  現在身體還在,還沒到極樂世界,心已經去了,念念都在西方淨土。諸位想想,果然心去了,哪有不去的道理?一定會去!這一次我們大專講座,《普賢行願品》是講念佛法門,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再講一個《彌陀經》的綱要,把淨土理論、方法、境界簡單扼要的說明,使我們在菩提道上真正找到一個方向,真正找到一條出離三界的道路。

  演【又雲:西方勝友待多時,收拾身心早歸去。】

  『勝友』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那等很久了,等我們去。『待多時』,很久,不是幾個鐘點、幾天,也不是幾十年,是等了多少生多少劫,生生世世在等,你都不來!這一世我們明白了,我們應當回頭,不要讓他再等待了。彌陀垂手在那裡接引我們,我們應當『收拾身心早歸去』。

  疏【慈尊言怙恃者,父曰吾怙,母曰吾恃。】

  『怙恃』是稱父母的。

  疏【佛以大慈大悲接引眾生,是懷我以聖胎,飼我以法乳,即今內外身心,莫不荷其恩力而得成立。】

  這幾句話是事實,但是很少人能夠知道。

  演【佛以大慈下,雙約事理。】

  這一段有事有理。

  演【約事,則四十八願,廣度有情,是接引眾生。】

  這是從事上講的。

  演【此方念佛,彼土標名,是懷我以聖胎。】

  我們這個地方的人,一發心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名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會生一朵蓮花,這朵蓮花上有自己的名字。舊金山有一個同修,他從前是台大畢業的,移民住在舊金山,他念佛的時候就看到蓮花,蓮花上有他自己的名字。他看到之後,沒有告訴任何人,我到那邊去講經,他告訴我。我勸勉他:這是非常好的瑞相,應該努力,這一生決定不落空。《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記載,古人有不少看到自己蓮花的。這就是『聖胎』,將來我們這裡命終之後,阿彌陀佛來接引,就是拿這個蓮花來接引我們。

  演【水鳥樹林,鹹宣妙法,是飼我以法乳。】

  這是長養聖胎,這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在現前,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二六時中不間斷,這就是『法乳』。佛號不可以中斷,這是比什麼都要緊。

  演【佛慈加被,身心精進,不退菩提,是荷其恩力而得成立也。】

  我們今天這一會,大家在此地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能精進、能不退,這都是阿彌陀佛神力冥冥當中加持著,我們才能得到。有許多人問我講經的事情,我說:講經如果得不到佛力加持,誰能講經?上了台是佛菩薩神力加持,藉這個身口說出來而已。所以心一定要清淨,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這樣才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夏天多吃七種食物防曬黑
下一篇: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