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十七)無厭足王寄第七無寄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唐於阗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十七)無厭足王寄第七無寄行

  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能攝受我。能守護我。令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如是思惟。生歡喜心。淨信心。廣大心。怡暢心。踴躍心。欣慶心。勝妙心。寂靜心。莊嚴心。無著心。無礙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徧往佛剎心。見佛莊嚴心。不捨十力心。

  這時候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的教導,而這樣想道:「善知識能攝受我,教化我,能守護我,令我於無上正等正覺無有退轉。」善財童子作這樣思惟時,便生出歡喜心、淨信心、廣大心、怡暢心、踴躍心、欣慶心、勝妙心、寂靜的修行心、莊嚴佛法的心、無著的解脫心、無礙的圓滿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於法的心、徧往佛剎心、見佛莊嚴心,以及不捨佛十力的神通心。

  漸次游行。經歷國土村邑聚落。至多羅幢城。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诤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YIN。亦令禁止妄言兩舌惡口绮語。又使遠離貪瞋邪見。時善財童子。依眾人語。尋即往詣。

  於是善財童子漸漸次第向南行去,經歷國土村邑聚落,才抵達多羅幢城,便向人尋問無厭足王所居住的處所。眾人回答說:「這位大王現在正殿中,坐在師子座上,宣布法化,調御一切眾生。可治理的眾生,他便治理。可攝受的眾生,他便攝受。還處罰他們的罪惡,判決他們的爭訟,撫育孤苦衰弱的人民,皆令他們永遠斷除殺、盜、邪YIN,也令他們禁止打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又使他們遠離貪、瞋和邪見。」這時候善財童子依照眾人的話,便立刻前往尋找無厭足王的處所。

  這是寄第七行——無著行,亦是十度中的方便波羅蜜。無著是表示方便涉有,不迷於空,事理無滯,不捨不受。多羅,是明淨的意思。幢,是建立的意思。這是表示無著行,依般若淨明,建立勝行。王名無厭足者,表示如幻方便,教化眾生而無所著,所以沒有疲厭心。

  遙見彼王坐那羅延金剛之座。阿僧祇寶以為其足。無量寶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覆其上。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為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以為耳珰。相對垂下。無價摩尼以為璎珞。莊嚴其頸。天妙摩尼以為印钏。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為其蓋。眾寶間錯以為輪輻。大瑠璃寶以為其竿。光味摩尼以為其臍。雜寶為鈴恆出妙音。放大光明周徧十方。如是寶蓋而覆其上。阿那羅王有大力勢。能伏他眾無能與敵。以離垢缯而系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繞。共理王事。

  善財童子抵至無厭足王所住的宮殿時,遠遠便看見無厭足王坐在那羅延金剛座上,有阿僧祇那麼多的寶貝,作為金剛座的腳足,有無量寶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蓋在上面。又有如意摩尼作為無厭足王的寶冠,來莊嚴他的頭首。有閻浮檀金作成半月的形狀,來莊嚴無厭足王的額頭。有帝青的摩尼寶作為無厭足王的耳珰,相對垂下。又有無價的摩尼,作為璎珞,來莊嚴無厭足王的頸項。又以天妙摩尼作為印钏,來莊嚴無厭足王的手臂。有閻浮檀金作為他的寶蓋。眾寶互相間錯,成為輪輻。有大瑠璃寶作為他的竿,有光味摩尼作為他的臍。雜寶為鈴,恆常發出美妙的悅音,放大光明,周徧十方。像以上種種的寶蓋,而彌覆在上面。阿那羅無厭足王有大力勢,能調伏其他一切眾生,無人能與他敵對。他以離垢的缯帶,系在他的頭頂上。有十千那麼多的大臣,前後圍繞著他,共同治理王事。

  其前復有十萬猛卒。形貌丑惡。衣服褊陋。執持器仗。攘臂瞋目。眾生見者無不恐怖。無量眾生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煮。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在無厭足王的前面,又有十萬凶猛的兵卒。他們的形貌丑惡,衣服褊劣弊陋,手裡裡執持器仗,搖攘著手臂,瞪著一雙瞋恨的眼睛。眾生看見,沒有不生恐怖之心。其國內有無量眾生,觸犯國王的教敕。或者偷盜他人的物品,或者傷害他人的生命,或者侵犯他人的妻子,或者生出邪知邪見,或者起瞋恨心,或者懷貪心和嫉妒心。眾生如有作這種種的惡業,他們的身體,將被五縛所綁,而往詣無厭足王的處所。按照他們所犯的罪,而治理處罰他們。或者砍斷他們的手腳,或者割掉他們的耳鼻,或者挖出他們的眼睛,或者斬斷他們的頭,或者剝他們的皮,或者分解他們的肢體,或以沸湯煮他們,或以大火焚燒他們,或驅逐他們到高山上,然後把他們推下山去。像這樣無量的楚毒使罪人們發聲號叫,就好像在眾合成的大地獄中,慘不忍睹。

  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修菩薩道。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眾生乃至斷命。曾不顧懼未來惡道。雲何於此而欲求法。發大悲心救護眾生。

  善財童子看見這種殘忍恐怖的情形之後,便這樣想道:「我是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來求菩薩行,修菩薩道。現在這位無厭足王毀滅一切諸善法,作出極大的罪業,逼迫惱害眾生,乃至斷送他們的生命,也不曾顧慮或畏懼將來要受果報,而墮入惡道。我又怎能在他這地方求法,發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呢?」所以善財童子有時候對善知識,也會生起懷疑心。

  作是念時。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天曰。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能引導汝至無險難安隱之處。

  當善財童子正在打這種懷疑的妄想之時,在空中有位天人,便告訴他說:「善男子啊!你應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的教化啊!」善財童子一聽,便向上仰視而說:「我是常常憶念普眼長者的教化,從來也不敢忘記。」天人又說:「善男子啊!你千萬不要厭倦而離開善知識對你所說的話。善知識,他能引導你到無險難和安隱的地方。」

  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守護眾生智不可思議。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調伏眾生智不可思議。

  天人又接著說:「善男子啊!菩薩善巧方便的智慧,是不可思議。你勿對善知識生出懷疑啊!菩薩攝受眾生的智慧,也是不可思議。菩薩護念眾生的智慧,也是不可思議。菩薩能觀機逗教,應病予藥,成熟眾生的智慧,也是不可思議。菩薩守護眾生的智慧,也是不可思議。菩薩救度解脫眾生的智慧,也是不可思議。菩薩調伏一切剛強眾生的智慧,也是不可思議。所以你不要再有懷疑心了。善知識不會只為自己著想,他的所行所作,皆是為了教化眾生。」

  在修道過程中,常會遇到不同的境界,有時認識不清而喪失本來的意志,故我常說:「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觌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這是說我們修道人要經過很多考驗,才能有所成就,而證得真正智慧。像善財童子這樣有大智慧的人,仍會對善知識起懷疑,更何況我們博地凡夫呢?能真正認識善知識的教化,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眾生的習氣,你對他們講真實的道理,多數不一定會接受。如果對他們說一些邪見、是非、不正當的話,他們就很容易接受。由此可知,修道不是一件容易事。菩薩的境界多數是不可思議的,可是凡夫一舉一動都要把它想一想,以分別心來分析考慮一番。實際上,這種分別的功能,是第六識在作怪,而不是真正的智慧。你如果以真正的智慧,來判斷分別事相,便可以了解前因後果。如果以識神來分別,有時就會發生錯誤。菩薩有時會運用逆行誅殺眾生,反而生無量福,得無上菩提。但是這只有大菩薩,方堪任此事。此事有二種:①實行——是能了知前人必定作無間罪業。用無別方便,令離此惡,唯可斷命,使其不作。又知前人若捨命之後,必生善道。又菩薩自念我行殺已,必墮地獄,為彼受苦。彼雖現受輕苦,必得樂果。②變化——即是在此文中,無厭足王所現的幻境不是真實,而是菩薩如幻三昧變化出來的種種境界,以來調伏一切剛強犯罪的眾生。

  時善財童子聞此語已。即詣王所。頂禮其足。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這時候善財童子聽了這話之後,便立即往詣無厭足王的處所,向他頂禮叩頭,頭面禮足,然後說:「大聖者啊!我已先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而尚未知道菩薩怎樣學習菩薩行?怎樣修菩薩道?我聽普眼長者為我介紹,說您聖者,善能教誨一切眾生,願您為我演說。」

  時阿那羅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宮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應觀我所住宮殿。善財如語即徧觀察。見其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七寶為牆周帀圍繞。百千眾寶以為樓閣。種種莊嚴悉皆妙好。不思議摩尼寶網羅覆其上。十億侍女端正殊絕。威儀進止皆悉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先起後臥軟意承旨。

  這時候阿那羅無厭足王治理王城事情之後,便拉著善財童子的手,引入宮殿中,命令與他同坐,然後告訴他說:「善男子啊!你應該觀察我所住的宮殿,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善財童子聽了無厭足王的話,便即刻向四周普徧觀察。看見無厭足王所住的宮殿,廣大無比,甚至比萬佛聖城還大,都是以妙寶之所和合造成。宮殿的牆壁,皆以七寶(金、銀、瑠璃、砗磲、赤珠、碼碯)合成,周帀圍繞。以百千的眾寶,作為宮殿的樓閣。種種的莊嚴,悉皆妙好。有不思議的摩尼寶作成的網羅,彌覆在宮殿上面。又有十億的侍女,她們的相貌端正,殊勝絕倫,無人能比。她們的行住坐臥四大威儀,應進則進,應止則止,一舉一動,皆悉可觀,令人歡喜。凡是她們所作,都是非常巧妙。或者站立,或者坐臥,皆溫和柔軟,來承事無厭足王的意旨。

  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意雲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雲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

  這時候阿那羅王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啊!你的意思如何呢?有何意見?假如我真的去作像前邊判案子的種種惡業,我又如何得到像這樣快樂的果報呢?這樣的色身?美女的眷屬?這樣富貴充足?這樣自在快樂呢?」

  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

  善男子啊!你知道嗎?我已得到入菩薩如虛幻解脫的三昧,所以能游戲神通變化不可思議。

  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余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善男子啊!我這國土中所有的眾生,多行殺業和偷盜,乃至邪YIN。如果我用其他方便法,而不用嚴刑峻法、凌厲苛刻的手段,他們是不會駭怕的,不能令他們捨離惡業。我為了調伏這些剛強難調的眾生的緣故,便以神通變化做惡人,造種種罪業,受種種苦。你知道前面你所看見的惡人,皆是我變化出來,互相造罪業,而不是真實的。他們都是如幻解脫三昧的一種表法。我令一切作惡眾生,見到這種嚴厲的處罰之後,心裡便生恐怖,而尋求改過自新,不願再造惡業了。他們看見造惡業所受的果報,心裡便生出厭離的念頭,生出怯弱心,不敢再造惡業。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把十惡亦改成十善了。斷除一切惡業,不再殺生、偷盜、妄語、邪YIN、飲酒了,而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薩思想。

  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

  善男子啊!我以這種變化惡人,造種種業,受種種苦的善巧方便的緣故,令一切諸眾生捨離十惡業(殺、盜、YIN、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瞋、癡),而住於十善道中,得到究竟的快樂,究竟的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上。

  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善男子。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我的身語意三業,從來沒有惱害過一個眾生。善男子啊!像我這樣心的人,我寧願盡未來際受無間地獄的苦,也始終不會發生一念這種害人的心,乃至對一只蚊子或者一只螞蟻,令它們受到傷害而做苦事。況且是人呢?因為人是福田,能生長一切諸善法啊!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如諸菩薩摩诃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菩薩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間悉皆如影。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礙法門。修行帝網一切諸行。以無礙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羅尼已得自在。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啊!我唯得到這種如幻解脫的法門,如果像一切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們得到無生法忍,所謂「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他們知道三界二十五有、四惡趣,悉皆如幻如化,而菩薩所修行的法門,也都是如幻如化。你不要生出執著,以為這就是行菩薩道了。一切世間的事情,悉皆如影,沒有實體。有些人明明知道一切世間,悉皆如影,雖然學了那麼多年的佛法,仍是放不下,無明還是很重。所有一切法,悉皆如作夢似的,故勿生出法執。他們能進入真實相無礙的法門,修行六度萬行,猶如帝釋天網羅的一切諸行。他們能以無礙的智慧,修行於境界,所謂「對境無心」,而不生一切執著。他們能普入一切平等的三昧,於陀羅尼這種總持法得自在。而我又怎能知道這種深妙的法,演說他們的功德行呢?我現為你介紹另一位善知識,他將為你解釋更多的道理。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繞無數帀。辭退而去。

  善男子!從我此處再向南方行去,有一座城市,名叫妙光。此城國王名叫大光。你可以到他那兒請問:「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修菩薩道?他將為你演說,令你明白多一點。」這時候,善財童子,向無厭足王叩頭頂禮於其足下,然後向右繞無數帀之後,便告辭而退。向南走去,再去尋訪下一位善知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上一篇:宣化上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十六)普眼長者寄第六善現行
下一篇:宣化上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十八)大光王寄第八難得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