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忍進相與低昂,則埙鳴篪奏。】
菩薩行裡面舉出兩樁,「忍辱」、「精進」,這是六度裡面的兩種。六度是菩薩生活行為的規范,就是標准,有六條。六條裡面特別指出這兩條,這個特別指出是專門為修淨土人而說的,也就是說明,我們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就是把這兩個字疏忽了。為什麼?不能忍受,小小一點不如意就放棄,那怎麼會成功?
演【忍者,惡罵捶打,皆悉能忍,猶如大地,猶如橋梁,任一切踐踏,而不起一念,故曰低。】
我們能不能做到?諸位總要記住一句話,一切境界不能忍,這個人不能成就。什麼人有成就?什麼都能忍受的,這種人有成就。菩薩行裡面先要忍逆境,換句話說,要在最惡劣的環境裡面斷自己的瞋恚心,瞋恚心沒有了,不墮地獄。所以修行的時候,為什麼要修逆境?大迦葉尊者,是富貴人家出身,他出家之後修苦行,忍人之不能忍。今天這個社會,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成就快,淘汰也快!不能忍就淘汰,能忍就成就了。常常惡罵我們的人,捶打我們的人,侮辱我們的人,對於一個真正修行人來說是大善知識,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怎麼消除?就是他替我們消除了。你看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甘露火王就是這樣的善知識。一天到晚找麻煩,稍微不如意就又打又罵還要來殺你,殺還不痛快殺,凌遲處死,慢慢的叫你死。那是大善知識,那是忍辱波羅蜜的老師,忍辱波羅蜜就是這個教法。你要是能受得了,在這個境界裡頭學不動心,瞋恚斷掉了;不經過這一關,瞋恚不容易斷。瞋恚意念很深,平常你自己不能發覺,境界現前自然就會流露出來。
所以必須在逆境裡把瞋恚心斷掉,我們心才得清淨。瞋恚心真正斷除,就是忍辱波羅蜜修成,再修順境,順境裡面修什麼?斷貪心,斷貪愛。所以一般人修行先從逆境裡面容易成就,一開頭走順境不容易成就。諸位要是冷靜觀察一下,自古以來古今中外,你看英雄豪傑真正出人頭地這些人物,差不多都是清寒子弟。你看看歷史上,幾個是富家子弟出身?太少了。順境往往把人的志氣毀滅,逆境容易磨煉人。所以教我們學大地,地藏王菩薩代表忍辱波羅蜜,大地任人踐踏,他能夠受得了。
演【進者,曉夜忘疲,精進不懈,猶如一人與萬人敵,勇猛直前,故曰昂。】
「進」是精進。有許多人,好像他也很用功,他也天天進,但是他不是精進,他是雜進,勇猛雜進,勇猛亂進,那怎麼會成功?不能成功!純而不雜,一門深入,這才叫精進。學得東西太多太雜,那不行。曉夜忘疲,精進不懈,勇猛直前,什麼力量推動他?跟諸位說,法喜,他修行愈修愈歡喜,這個力量在推動他。如果修學得不到法喜,決定走岔路了。如果你路子走得不錯的話,一定有法喜,法喜充滿,真正快樂,真正自在。如果學佛愈學愈苦,那是錯了,路子決定走錯了。學佛的人一定是愈學愈快樂,愈學心地愈清淨,愈學心量愈廣大,確確實實把煩惱憂慮統統逐漸淡忘了,到最後找都找不到了。這個人他怎麼不快樂?一切理事通達明了,而不起一念,這就與性德相應了。一切通達明了,還有妄念,這不是佛菩薩,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忍辱跟精進也是同時的:
演【正忍辱時,正精進;愈精進時,愈忍辱。】
這裡頭有真正的法味,有真實的受用。換句話說,不精進的人不能忍,不能忍的人沒有精進,這個是一定的道理。
演【埙鳴篪奏者,埙,土為之,篪,竹為之,二器互相唱和。】
這是《詩經》裡頭有一段記載。埙與篪都是古時候的樂器。「埙」是泥土做的,好像壺一樣,底下有幾個孔,吹的;「篪」是竹子做的。這兩種樂器可以互相唱和。「詩雲: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伯」是哥哥,「仲」是弟弟,這是比喻兄弟和睦。
演【今此忍進,低昂互造,如埙篪之互為高下也。】
就像埙篪這兩種樂器,一個樂器聲音低,一個樂器聲音高,兩個互相調和。所以他卑下不是真正卑下,那叫勇猛精進;雖然勇猛精進,他的態度很低,他沒有驕慢,沒有傲慢。這個意義非常的微妙,非常的圓滿,希望同修們細心去體會,一定要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也就是學了一定要應用在生活,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就會得到真實的利益。在生活當中,在日常人事環境裡面,我們自己真正得清淨心,真正成就慈悲,忍進具足,這樣才能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一五三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