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中華伏羲始祖教導中華兒女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華伏羲始祖

  孝就是百行之首,萬善之源。所以為人之子女者,始終奉事父母必須盡其孝。故事親至孝,乃為人子之道。但孝親必須心存誠敬,否則,雖有三餐之養,亦非孝也。如家之飼養犬馬,亦日以三餐,養親若不致其誠敬,則無異於犬馬之養也。無違親心,盡其禮而盡其心。始終如一,不棄初志,以盡其誠,而承歡親心。

  人乃受父精母血而孕育,母懷胎之後,行住坐臥均不能安舒。有時頭暈目花,飲食無味,三餐難進。富家者,家有傭人,母則免受家事操作之苦。若貧家者,雖大腹便便,亦必須幫助家計,受盡風霜之苦。

  十月懷胎既滿,在生產之時,腹中疼痛,可比刀割一樣。有時痛得昏迷不醒,又恐孩兒難產而憂心,母之苦痛,實有口難言矣。

  俗語說:“生得過,燒酒香;生不過,四塊板。”

  就是說,若是平安生產,就可得到雞酒來補身的香味;若難產不幸的話,所得到的,僅是四塊木材所做的棺木而已,猶言生產之危險也。及至安產後,方得放下心懷。

  十月懷胎已過,繼之而來的三年乳哺,所食是吸收母親之血液。現世雖以乳粉代替人乳,但兒若染病之時,父母之憂急更難以言狀,寢食難安,處處看醫生,不怕屎尿之穢臭,照顧其健康,不惜金錢,不怕辛勞,無微不至。

  可謂父母劬勞之恩,如天之高,似海之深也。兒女至七、八歲,則送入學校讀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之勞心,可謂極矣。及至學業成就,步入社會,至婚嫁之期,父母又再為兒子勞心,求淑女為媳婦,求賢婿為東床,一旦男婚女嫁之後,父母年事已老矣。

  豈知兒子長大成人,不知孝敬父母者眾,做事累及父母憂煩。不能奉養父母,只顧妻女,置父母於不顧。自己既有經濟基礎,住在都市高樓大廈,而將老邁之父母,放置於鄉村之草茅小屋,日限制其生活費用,自己則奢華浪費,罔顧父母劬勞之恩。

  世有如是者,可謂不孝極矣。慈烏尚有反哺之義,羔羊有跪乳之德,人豈可不如禽獸乎。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善哉,斯言。勸為人之子者,當及時事親盡孝,則不致追忏之憾。

  然而,世人竟有不念父母生育養育之恩,父母在生之日,不知奉養,刻薄以待,及至父母病亡,則大事鋪張葬儀,用三牲五牲以拜祭,惟恐失其面子,出殡之日,花去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者,亦所不惜。

  如此之敬奉,雖有佳肴美酒,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後之厚禮,不如在生以菽水承歡也。

  願世人應予了悟,為人子者,為人媳婦,應孝敬父母,孝敬翁姑(公婆)。你若知孝敬父母翁姑,則你子女媳婦定必孝敬你,此所謂孝恩不忘也。

  人生在世,雖然說是世傳世,父母傳我,我傳子,子傳孫,此乃上天造化之理,不是人人自作之孽。但養兒待老,積谷防饑,豈是無謂乎。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

  乃勸為人之子女者,應當及時事親盡孝,則不致思欲孝養父母,而父母已亡,追忏已晚矣。

  孝應以和顏悅色,出其真誠以事其親,始得謂孝。倘父母有過失,為人子女者,應以悅色柔順的態度來勸解,冀使父母自行悔過,以免陷於罪之深,而遺憾終身。或見其親,頑固不化,反而受親之怒責。為人子女雖受苦於身心,亦應無怨無恨,不變顏色,婉轉而勸之,至於改過而止。

  所以大孝至誠,可驚天地,可感鬼神。凡有大孝之子,天地神明必皆佑之。自古至今,孝者甚眾,如昔有二十四孝,皆可作為楷模。

  以俗觀道,道亦是俗;以道觀俗,俗即是道。因為人生百年,有貧有富,有貴有賤,有榮有辱,有閒有苦,然若一息不來,則萬事皆休,故若以道之角度觀之,一切皆悉混然為一,何來貧富?何來貴賤?何來榮辱?何來長短?何來得失?何來生死?

  然而人生並非“數點扁舟向斜陽”那般詩意、簡單、直觀。人生也無法避開風俗塵世,故所謂生活離凡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身若喻為藕根,則心就似蓮花,根在泥中而花在虛空矣!故悟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聖境也。

  天界所有聖、佛、仙、神,均是凡人修成正果,而逍遙於極樂之天堂也。

  總之,一分耕作,自有一分收獲,道果越深者,其果位越高也。

  歷代忠臣、孝子、義士、節婦,其歸真後,在天界各有果位,享受極樂,或受敕命,莅任凡間神位等,享受人間之香祀,則上可蔭祖先,下可蔭子孫,代代顯貴也。

  如在世不修,一味行惡,一旦墜入地獄,再受輪回為禽、為獸,或永不超生,不但其自身受苦,還累及祖先與子孫永不脫離苦境,此乃行善與為惡之別也。

  所以,在此短暫之人生,應予寶惜,多修善德,流芳千古,始不枉為人也。

  上古之人,心正無邪,性純不雜,所以成真證聖者多。

  無如末世人心,習惡多端,逞強斗智,昧卻天良,迷了世俗。

  失本來之面目,喪固有之精神;

  視榮華如性命,看道德若泥塗;

  不識尋真放假,焉知返本還原。

  日失此心,時迷斯性,朝來醉死,暮到偷生。

  孽海茫茫,無時得度。

  吾今悲憫眾生,演說玄機妙理,期望人人開悟;

  勿戀紅塵景色,莫貪濁世榮華;

  早捨情緣,速拋名利。

  富則施財濟困,貧而俟命待時;

  依本分以修心,守己身而樂道;

  不作虧心之事,不為害理之條。

  家樂天倫,父慈子孝;

  身修聖道,性見心明;

  男效忠良,女慕節貞。

  勿殺生而圖口福,勿縱欲以引身災。

  常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百行以孝為原。

  應識精神氣血,培乎性靈,毋容虧損,萬惡以YIN為首。

  夫修身之道,莫大於寡欲;而養性之功,不外乎無貪。

  一舉一動,不生邪念;

  養我靈台,時時清淨;

  與月同明,與水同清。

  不為塵情蔽塞,不因俗事牽纏;

  靜則存心養性,動而利物濟人。

  累功積德,以感天神;

  勿乖行止,勿背倫常;

  居常處變,笃守道心。

  善養浩然正氣,堅修偉矣真靈;

  見惡如履薄冰,見害如臨深淵。

  心嚴四勿,道法三無。

  立世效聖賢之道,出塵學仙佛之風;

  作堂堂之丈夫,為謙謙之君子。

  清夜問心,仰不愧天;

  閒日省身,俯不怍人。

  品雅行優,樂我天真;

  身安命立,超人性德。

  更能希聖希天,言滿天下無口過,道滿心中無好惡。

  行不亂其所為,以至公而無私,以大我而無類。

  三心盡了,四相齊空。

  若如斯以行道,自然仙佛地位可期。  

  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延續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是因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可惜的是,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亟需我們在中華大地上恢復傳承。

  物質生活富裕的今天,傳統的東西並不意味著落後,因為智慧、真理是永恆的,歷久彌新的,就像太陽每日常新,給萬物生靈帶來光明和希望。古聖先賢的教育,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就像和煦的陽光,普照寰宇,帶給人類幸福和美滿。

  老祖宗怎麼教我們的?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東西跟現代科學研究所發現的完全相同。這是什麼?性德,這是人的本性,中國人所謂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麼?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是善。你能夠守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開這些,你身心健康,你家庭美滿,你幸福快樂;你居住這個地方,社會安定,社會祥和,風調雨順,什麼災難都沒有。為什麼?你隨順性德,性德是最美好的。性德,我們一般也稱為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不會有災害。

  儒教以恢復本性,利國利民(親民),止於至善而成聖為教化目標。儒教之教義,就是解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心的和諧相處之道。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聖人說:“我只轉述古聖先賢的道理而不創作,深信而且愛好古道”。孔聖人集華夏先祖教育之大成,儒教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先聖的道德傳統,是中華傳統教育的核心。

  宗聖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聖人之道,可以概況為“忠恕”。

  【盡己之心謂之忠】心上有中,意指不偏不倚,中正無私,盡心盡力,無半點虛心假意,心專誠一。

  【推己及人謂之恕】如下有心,時時處處要從他人的角度去設想,人我一體,仁慈博愛,捨己利民。遇事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化凡心為聖心,化自私為大公,則恕道常在矣。

  忠恕,就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一個保證,也是為人本具之良心!

  忠恕為孔聖人立教之真旨,人倫以忠恕為根本。

  人倫就是五倫,五倫大道是人倫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礎。人倫道德源自於中華始祖三皇,是治國安天下的綱領,人人當知,人人當行,如此才能圓滿人道而達聖道。

  人倫道德,就是人道之根本,也是為人最根本的道德。能守人道,則是君子,才堪做人。人倫不缺,就是善人。道德是人之根本,也是人所應行的正道。 

  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臣有義:居上位者(君)要以禮對人,下位者(臣)要奉上以忠以敬,君仁而臣忠,則君安而臣樂也。

  父子有親:父母教化子女當仁愛教導;孩子侍奉父母要孝順恭敬,父慈子孝,則父子有親也。

  夫婦有別:夫敬愛賢妻,妻敬愛夫君,相敬如賓,家有諸事商議而行,家和萬事興,自然白頭偕老也。所謂夫婦有別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YIN亂,而破壞人倫道德。雖是自己之夫或妻,身為夫者應待其妻如待友,為妻者須事其夫如事賓客。

  長幼有序:敬老愛幼。年長者,須盡其責務,以教愛幼輩;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長輩。長幼各守其道,而不亂綱常,則一團和氣,盡享天倫之樂也。

  朋友有信:朋友之間,善事助而成之,惡事勸而改之,以信義相往來,不論貧富,一視同仁。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逢有事,則能盡心竭力相顧相助,此即是仁義道德之益友也。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綱者,綱領也。何謂之綱領,即上領導下,而歸向光明之善路,於遵奉道德,服從人倫也。

  1.君為臣綱:居上位者(長官領導),要樹立良好的榜樣,無有偏私之情,領導愛護下屬,若有疏失過錯,則虛心接受部下勸谏。身為下位之人,須順承上位之領導,有差錯則急速改正,才合於君臣之道。

  2.父為子綱:長輩做好模范,晚輩自然會明理而知孝敬。若有疏失,也要謙虛聽取晚輩之勸解。晚輩之人,須要遵從上輩之教導,若有過錯,則聽勸改悔。

  3.夫為妻綱:丈夫要作道德模范,妻子要助夫成德,夫妻二人要克盡孝道,教養子女,有事商議,家庭自會美滿幸福。夫婦要能歡喜接受對方之勸谏,多為對方著想,同時互助互愛,體諒對方,一家人相處必會安樂祥和。

  五常: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之德,乃人道之綱領,為聖為賢,全得五常之道,世人若失棄五常之道,則為惡,就無仁、無義、無禮、無智、無信實,已成愚癡之人矣。

  仁:孟子曰:“仁者人也,親親(敬愛父母)為大。”仁愛之心,天生俱來,仁愛即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正道。仁心就是聖人之心,眾生本是一體所化,同是兄弟姐妹,要慈悲為懷,濟人之困,利樂有情,救度眾生。

  義:符合道義,履行義務的意思。知恩則報,見善則行,於心無愧。

  禮:表達真誠恭敬之心,卑己而尊人。禮節是天地間自然之順序,也是人與人相處的規范,重視禮節的人,必能遠離一切YIN亂背德之行為。

  智:本性無惡,有過必改,有善必行,學習聖賢,濟世救人。

  信:人言為信,誠實無欺,為修道之准繩。若人守信,則是正人君子。

  四維:禮、義、廉、恥。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人先天至善本性所賦,故稱為性德。

  孝:父母深恩昊天罔極,行孝尚不能報答於萬一。鳥獸尚知孝親,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人為萬物之靈,更應該盡孝道。不孝父母之人,雖有行善之功,亦不能贖其不孝父母之罪。

  悌:長輩當關愛晚輩,年幼者要敬順年長者,這樣家庭就不會失和。對於晚輩來說,禮敬長兄是人道之所在。

  忠:真誠心就是忠,愛心就是恕,能忠心待人則為君子,恕就是入聖之道,對自己良心無虧就是忠。

  信:處世的原則就是真誠之心,誠信便是真心,有信才能受人尊重。

  禮:謙卑之心就是禮貌,心謙有禮就可以現出真心。

  義:人若有感恩心,就是有義。

  廉:沒有貪求就是廉。

  恥:羞惡改過之心就是恥。

  倫理道德,又叫人道,人能遵守人倫,就是走向聖賢的大道。

  儒教不立門戶,以正心誠意修身為本,五倫八德為歸,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用。為了澤及蒼生,儒教不限門牆,不拘信仰,志在化天下為大同,育萬民成聖賢。只要平時落實先聖教誨,力行忠恕之道,落實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在家作孝子賢孫,工作中盡職盡責,心行造作不違反禮教,則不愧為賢人君子。更能樂善好施,立身行道,宣揚聖賢之理,則今生成就完美之人生,將來還可以安享大同之幸福。故可以說儒教乃是先天至善之教育,人人需要此理,教教皆需依此而修。可見儒教乃是根本之教,萬世開太平之綱紀也。


 

上一篇:大行能仁普賢菩薩慈訓
下一篇:傷痛不一定“被療愈”,放下就是完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