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善根者,觀經,則如上第三福發菩提心;大本,則三輩往生,皆言發菩提心。據此,則發凡夫心,是謂無善根;發聲聞心,不發菩提心者,是謂少善根也。】
《演義》給我們解釋,首先解釋『善根』,引用《觀無量壽佛經》與《無量壽經》,『大本』就是《無量壽經》,這兩部經裡面所說的。《觀經》三福,第三福第一句就是「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根據兩部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這就是真正的善根。『發凡夫心』,這是沒善根。什麼叫發凡夫心?
演【發凡夫心者,修五戒十善求生人道天中等,是謂無善根者。】
就是求生人道天道,這是無善根。
演【以十善等,是三界有漏因果,不出輪回故。】
這一點我們千萬不要輕易看過,為什麼?很冷靜、很仔細的去反省一下,我們現在發的是什麼心?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實在說,很多念佛人發的是凡夫心,沒有發菩提心。雖然天天念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那是口皮上的發心,心裡是實在不想去。所以,口頭上的菩提心是不管用的。要真正發心願生西方,那才是無上的菩提心;不但是菩提心,那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心很難發,為什麼?真正發菩提心的人,頭腦裡絕對不會有是非人我,統統捨掉了,一心一意就想西方極樂世界。不起心動念則已,起心動念都是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都是想阿彌陀佛從因地一直到成佛度眾生種種修行功德,他想這些事情。他怎麼會去想這個世間是非人我?怎麼可能再去想利害得失?不可能有這個念頭。如果還有這個念頭,諸位要知道,沒有菩提心,發的是凡夫心,這一生縱然念得很勤快,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等到你哪一生、哪一劫再遇到,真正發菩提心了,就能往生;不是真正發菩提心是決定不能往生。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法門沒有過失,經教也沒有過失,過失是在我們自己本身,我們沒有去照做!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不但是三界有漏因果,說老實話,我們動的念頭,惡念多、善念少,總覺得別人對不起我,總覺得這個社會對不起我,這種觀念就是三途之因。天天在造三途因,哪有不受三惡道的果報?五戒十善,中國人講的倫常道德,念念都是倫常道德,這是人天因;念念是貪瞋癡慢、是非人我,那是餓鬼、畜生、地獄因。我們天天在造這個,一心念佛想求生淨土,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發聲聞心,不發菩提心』,這是『少善根』。經上明明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聲聞心是厭離心,厭離心在我們淨宗裡面也講,「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是對的。聲聞心是厭離娑婆,他不想往生極樂,他想求證涅盤,能不能證得涅盤?也行!但是實在不容易。小乘人修定,小乘包括聲聞、緣覺,要修到第九定才能超越三界,證得偏真涅盤。三昧成就了,智慧沒開,沒有見性,無明沒有破,定功的能力可以伏見思煩惱,不能破塵沙、無明,破塵沙、無明一定要般若智慧。所以小乘人的定功,確實我們一般講,斷了見思煩惱,塵沙、無明沒斷,所以不能見性,這種人善根少。權教菩薩雖然修定修慧,自行化他,不肯發心求生淨土,給諸位說,也是少善根。此地沒說,我把他補充出來,那還是少善根。善根不容易!我剛才講最低的標准:念念為佛教、念念為利益眾生。為佛教裡面,念念為淨土,為什麼?淨土法門在佛法裡面是第一殊勝的法門,這才是無上菩提心。認識這個法門的人很少,真的是不多,為什麼少?少善根,他沒有善根,他怎能認識這個法門?
在座的諸位同修,遇到這個法門,真是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你是多生多劫種植善根,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才有機會聽到、讀到。讀到能信,證明你的善根成熟;讀了還不相信,不能說你沒有善根,你的善根沒成熟。沒成熟,像哪些人?像《無量壽經》講的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沒成熟。換句話說,他們只供養四百億佛,善根還不夠;真正一聽就接受,那是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我們在經上讀到,阿闍王子那些人,他們聽佛介紹淨土法門,只說希望我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只發這個願,沒有發一個堅定的信願:我這一生決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他沒發這個願,只說我將來成佛也跟阿彌陀佛一樣,那到哪一生、哪一劫還不曉得。所以這個不算是善根成熟。善根成熟,那你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決定超過四百億,真正不簡單!經文裡面這些句子,你要細細去讀,決定不能含糊籠統看過。說老實話,佛把事實真相完全告訴我們,有很多人不能相信!我們一聽就了解,他為什麼不相信?他也許跟阿闍王子一樣,只供養四百億佛,他還少,還不夠!那個人一聽就相信,一聽就歡喜、就依教奉行,我們知道這個人善根成熟了,他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