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個地方要曉得,今天台灣人最有錢,有錢就到處建造寺院,寺院現在太多了,到底有沒有福?從前李老師說:有廟無道不能興教!從前人建寺是真正供養四眾修行的,現在建寺,我們真正想修行、想用功,他不讓我們住,那麼福在哪裡?這都是值得我們反省的。造像,佛菩薩像造得很多,外面一般人說我們迷信,讓這些外道們造更重的口業,說佛教是低級宗教。怎麼是低級宗教?多神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神,一位真神。所以他們認為佛教是低級宗教,泛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面是被人輕視的。不像從前,從前造佛菩薩形像人人恭敬。在中國這個社會,上從帝王下至庶民,沒有一個不敬三寶的。為什麼從前曉得敬,現在不曉得敬?從前出家人能把三寶跟大家講得清楚明白。現在出家人,連自己都不知道了,怎麼能夠把供養佛菩薩形像的功德介紹給社會大眾?這一點很重要。
大陸上佛教會的一些負責人,曾經問過我:法師,你看看我們這個寺廟還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告訴他:你們寺廟平均每天有三千多觀光客,實在是最好的機會教育,這是應當要做的,把佛法介紹給這些觀光的人,他到這裡來看佛像,我們可以介紹這佛像代表什麼意義,我們為什麼要供這佛像?這就是給他上課。進天王殿,我是在上海玉佛寺,我這一次去參觀,我向大家解釋,目的是給旁邊觀光客聽的,告訴他為什麼供養彌勒菩薩,為什麼供養四大天王,彌勒菩薩跟四大天王代表什麼意義,這就是上課,這就是機會教育。玉佛寺知客師聽了之後很歡喜,他說:法師,你說得很有道理。機會教育!應該把那些導游統統召集起來講解給他們聽,讓他們帶觀光客到這寺院來參觀就給他上佛學課程,這個功德多大!我們出家佛弟子沒有盡到弘揚佛法的責任,實在講,弘法利生不必刻意去做,這個機會教育影響就非常大,這就是利益眾生、就是利益社會。所以造像要知道造像真正的意義、造像真實的功德,就不至於讓人家誤會我們這是多神教、泛神教。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一二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12
古時候,修學的環境在山裡。你到中國,道場都是建立在大山裡面,你要想到道場去,你走路要走好幾天,你沒有那個誠意,你就不會去。所以修行人的道場叫「蘭若」,蘭若是印度話「阿蘭若」,翻成中國意思是寂靜處,就是很清淨的一個環境。可是現在交通方便,中國大道場都開了公路上去,游客川流不息,那個道場怎麼能修行?沒法子修行,都變成觀光旅游的勝地。我們用現代經濟眼光來看,很好,我也很贊成。我跟樸老見面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好,替國家賺取外匯,有什麼不好?好事情。真正修行道場,重新建,找那個沒有人去的地方。我們另外找地方建道場,建現代化的學校,建現代化的老人退休村,用這個方法。我早年提倡「彌陀村」,就是二十一世紀新型的道場。古道場應當把它作為觀光旅游,作為機會教育,普度眾生,那是無量功德。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三集) 1998/4/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03
在此地我要向諸位做個簡單的報告,我們光孝寺這一進門來是天王殿,我今天看這四大天王塑得很莊嚴,還沒有完工。天王殿是我們佛教道場第一個建築物,你進門來的時候,第一個就見到天王殿。天王殿裡面教我們什麼?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福,就是我剛才講的,它教學的內容就在此地。大家進佛門來,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是塑造的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出現在中國南宋,跟岳飛同時代。他所代表的,那個形像,肚皮很大,大代表包容,肚量要大,要能容物,要能夠包容,滿面笑容。所以他教給我們,「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對待任何一個人,滿面笑容,一切都能夠包容。這樣的條件才能夠入佛門,才能夠進門。
進門你見到的是四天王,四天王第一位東方天王,持國天王,持國就是教孝。持是保持,國是比喻的意思,小能夠持身、持家,保持自己一生幸福快樂,保護家庭美滿,保護社會安全,保護國家富強,保護世界和平,他就代表這個目標。用什麼方法?把孝道發揚光大,負責盡分,我們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是什麼樣的身分,我們要盡到我的職責。譬如說你在家庭,你對兒女你是父母的身分,你對於你的父母你是兒女的身分,你對兄弟,或者是對弟弟你是哥哥身分,對哥哥你是弟弟的身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五倫十義,這是說你把本分統統做到了,這在家庭叫孝養父母。然後再發揚到社會,剛才我講的五個層次統統都做到了,我們的孝敬愈來愈廣大,東方天王教給我們這些。南方天王是增長天王,南方代表智慧,代表尊師重道,老師給我們智慧。西方天王是廣目,北方天王是多聞,這兩位天王教給我們是手段,用什麼樣的方法,什麼樣的手段,能夠把孝親尊師做到圓滿?他教給我們要多聽、要多看,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以,天王殿是給我們上第一堂課,最基礎的修學方法在這個地方建立。
四天王手上拿的道具都代表很深的意義。東方天王手上拿的是樂器,我們通常塑的是琵琶。它代表什麼意思?世法講中庸之道,佛法講中道第一義,要用中;換句話說,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你看琵琶調的弦,調緊它就斷掉了,松了它就不響,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我們做人,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太過分,也不能不及,這叫中道。他手上拿的這個是表這個意思,所以儒家用中庸,佛法用中道。南方天王他是講智慧,他手上拿的是劍,智慧之劍。他表法是教我們進步,日新又新,不但智慧天天要增長,德行天天要增高,乃至於我們生活品質,就是現在講的生活水平,也要一天比一天提升,都有進步,表這個意思。
西方天王廣目,廣目是教我們多看,現在我們講的旅游、觀光考察,就是西方天王教給我們的。你能夠到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去看看,去了解他們的狀況,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家園。所以佛法實在講,非常符合科學的精神,它不是閉門造車,不是教你在家胡思亂想,它是確確實實有事實的、理論的依據。他手上拿的是一條龍,龍代表什麼?代表這個社會是千變萬化,龍是善於變化的。變化太大太大,我們有智慧能夠控制全局,能夠了解它的變化,能夠降伏它,降龍伏虎,是取這個意思。另外一個手上拿的是一個飛馬,這個東西用現代話來講就好說得多,那是什麼東西?那是戰斗機,那是飛彈,以這個武力來除暴安良,它取這個意思,這是西方天王所代表的。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傘蓋,傘是防止污染。今天我們曉得這個世間染污非常的嚴重,心理上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乃至於生理上的污染,可以說嚴重到很大的程度,這在過去歷史上所沒有的。所以他代表是防止污染,手上拿的道具是取這個意思。
你如果真正了解佛菩薩塑的形像,它的表態,手上所拿的這些東西,你知道它完全是教我們。我們明白了,一句話不說,看一看,這個課就上圓滿了。我們四眾同修如果對於佛法藝術它表達教育的思想與技巧都能夠理解的話,現在國內、國外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他們來的時候我們樣樣給他們介紹,樣樣給他們講解,這就是機會教育,統統給他們上了課,他們全都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才知道佛教之偉大,佛教教學的善巧,佛教教學藝術化的高明,這都是我們的責任。其他的,因為時間的關系,我不能一一向諸位介紹。
在此地跟諸位簡單報告,我們講義第十八頁。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叫三寶。現在我們真正理解三皈的意義的人不多,不但今天對它誤會的人多,即使在過去,恐怕也在所不免。何以見得?因為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的,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傳授三皈,他老人家沒有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說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是這麼說法的。這樣說法確確實實叫我們感覺到很新鮮,不至於迷失了方向。
大師接著又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由此可知,佛講三自皈是在《華嚴經.淨行品》裡面所講的,自皈依佛,三皈都是自,自是自性;換句話說,佛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修學的方針,不是教我們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在佛門裡稱為外道。所以佛家講外道,不是罵人的,不是毀謗人的,是說你從心外求法,這個就錯了。所以佛法稱為內學,內是從心性裡面去求,是依自性三寶,而不是依外面的。歸是回歸,是回頭,佛門常講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回過頭來依自性覺,就是要依自己的覺性,這是第一條。
第二,是要從邪知邪見回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思想、見解,就是正知正見,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個叫皈依法。從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心,這個叫皈依僧。所以僧的意思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佛教給我們皈依覺,就是覺而不迷;皈依正,正而不邪;皈依淨,淨而不染,這叫做三自皈,可見得佛教裡面確確實實沒有迷信。實在說能大師的《壇經》裡面,曹溪原本的第五章講得非常的詳細,層次分明。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修行證果,他都把要領給我們圓圓滿滿的提示出來。特別是三自皈這一段,講得非常的精彩,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由此可知,三皈是佛門共同的科目,無論是大乘、小乘,無論是任何宗派,無量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教學的方計,違背這個三自皈的方針,就不是佛法。但是諸位要記住,三自皈的方針,三皈是建立在淨業三福的基礎上。由此可知,佛法確確實實是古人所講的方便多門,不拘形式,特別是在大乘佛法裡面。形式重不重要?要看在什麼時候,看在什麼地區。在古時候對於儀式非常隆重,社會非常的安定,大家很有空閒的時候,這農業社會,沒有繁瑣的儀式,顯示不出教學的隆重,是應該的。今天時代在變,佛法,前面跟諸位說過,南方增長天王是代表進步、精進,日新又新。所以佛法嚴格的講,它永遠是在時代的前端,領導這個時代的。但是現在佛法很可惜,不但不能領導時代,現在恐怕追時代都追不上,這個可惜,落在時代的後面了。不是佛法的過失,實在講是我們四眾弟子的過失,我們沒有能把佛法發揚光大。所以希望我們大家努力更努力,恢復佛陀教學的精神,還再能夠站在時代的前端。因此,佛法一定要明了它的現代化,它的本土化,這個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做到現代化跟本土化,佛的教育才能普遍推行到世間每個地區,每個角落。
我們想像,今天我在六榕寺,我去看了雲峰老和尚,我看到六榕寺的寶塔。老和尚說得很好,跟我們介紹,印度的塔形狀是圓形的,到中國的塔就變成八卦形的,八方形的。這是什麼?佛法傳到中國來就中國化,就是本土化、現代化。我們中國造塔沒有造印度那個樣子,在中國的道場,建成宮殿式的房子,沒有建出印度式那個房子。由此可知,兩千年前,公元六十七年,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迎請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到中國來,帶著經書、佛像,在中國啟建道場,這一啟建就落實在本土化,落實在現代化。那個現代化是漢朝後漢時代,照那個時候的情況建立的道場。經典的翻譯亦復如是。《四十二章經》不是一部經,像我們現在編寫的雜志一樣,是把佛大小乘經典裡面的要義,適合於中國人的需求,把它摘錄出來,編成一個小冊子。裡面一共四十二段,就稱之為《四十二章經》,不是佛說過這部經,這些都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我們要想佛教再恢復到時代的頂端,領導這個時代,那你就一定要認識佛陀教育現代化的精神,與本土化的重要的措施,我們才能夠把佛教在這個時代發揚光大,才能把它傳遍到全球每個國家地區。中國古時候的人,心目當中最尊敬的是帝王。由於古時候交通不方便,傳播工具沒有,所以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村莊距離很近的地方,二、三十裡的地點,不相往來的都常常見到,不像現在交通這麼發達,真的是地球縮小了。有幾個人一生到過京城?有幾個人一生能夠瞻仰過皇宮?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希有。於是佛教到中國來,佛是帝王師,歷代的帝王都是三寶弟子,歸依佛陀,接受佛教教育。而且以他的地位、威勢來幫助佛教教育的推廣,使佛教教育能夠普遍的利益國民。於是乎凡是佛教的道場,一律都仿照皇宮的建築,使宮殿在全國每個角落裡面都出現。中國人看到這個建築自自然然就走進來,當然一進來,就接受到佛教非常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就能夠得到。
再看看佛教的造像,我們所造的佛像,你看中國所塑造的佛像是中國人的樣子,我們一看很熟悉。我們這個道場跟六榕寺都有泰國的佛像,諸位仔細到那裡一看,泰國佛像樣子就是泰國人,一看就看出來。你再看看日本的佛像,塑造的就像日本人,西藏的佛像就像西藏人。諸位要知道,佛沒有定相,《楞嚴》上說得很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普門品》裡面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每個國家地區他所想像的佛身都不一樣,各如其想,他想什麼樣子,佛就變現什麼樣子,讓他生歡喜心。這也是佛菩薩形像的現代化與本土化,何況建築!何況教學!在形像上可以隨時變改的,隨時變的,他的精神、原理永遠不變。精神、原理講到最深總持的法門,就是孝敬兩個字,這是永遠不會變更的,方向(就是方針、要領)是覺、正、淨,這是永遠不變的。
因此,我們在外國弘法,許多中國法師在外國建道場,也建成中國宮殿式的,我看到很難過。難過的什麼?第一個,他們花的錢太多。在外國建中國宮殿式的道場,建材都沒有,要在中國運去、要在韓國運去,那個費用很高很高的。花錢多,建成中國古代式的道場,外國人走到那裡去一看,它是外國的文化,代溝就有了,外國人不會進來。縱然進來也是觀光的性質,沒有一個到這裡來學習的心理,這就是不知道佛陀教育的本土化跟現代化。所以我常常提倡,也勸一些法師們,我們在外國建道場,一定要建築外國現代化的建築。外國人一看,他心裡歡喜,他自然就走進來了,不要勸他,不要去找他,他看到這個建築物他就想進來。進來什麼?進來他是來學習的,他不是來觀光的,這個建築能夠攝受眾生,它有這個含義在那裡。而不能說我這個建築拒人於千裡之外,那個錯了,都是要明了的。
佛像,佛像也要畫外國人的面孔,他就有一種親切之感,一看佛像、菩薩像,我們在美國都是美國人,他就非常歡喜。一看到是中國人,他心裡總是「我要學這個教,還要去學做中國人」,他心裡就難過了。所以我們的像造成美國人,他一看到心裡歡喜,「這是我們自己的佛,我們自己的菩薩」,他就很容易接受。所以我在美國建的道場,我這個道場形式是外國的建築,裡面的佛像,我是心裡想,天天想這個佛像是外國人的面孔,想也想不來,沒人替我做。道場建好之後,有個人送了我西方三聖,我天天在想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人送來的,到現在還不曉得。油畫像,畫得很大很高,供養在我道場裡面。當中阿彌陀佛是印度人,一看就是印度人,觀音菩薩是中國人,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非常非常理想。
尤其是大勢至菩薩,太好了。為什麼?大勢至菩薩是我們淨土宗初祖。諸位知道,我們中國人講淨土宗初祖只知道是慧遠大師,慧遠大師是中國淨土宗初祖。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淨土宗初祖,你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最初講的《華嚴經》,在華嚴會上提倡淨土法門,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是法界初祖,你們讀《楞嚴經》就曉得,他與五十二同倫,他是法界初祖。所以淨土宗法界初祖是大勢至菩薩,娑婆初祖是普賢菩薩,中國的初祖是慧遠大師,這是我們都應該要清清楚楚知道的。所以這個三尊佛像供養在那個地方,我看到很歡喜,我天天在想,還居然就變成事實了。我們的道場星期六對外國人開放,給外國人傳播佛法的教育,希望他們能接受,希望淨宗佛法在國外能夠普遍的宣揚,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
阿彌陀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第一集) 1992/4 中國廣州光孝寺 檔名:01-0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