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與山林緣分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說由來已久。但是,也有人認為此乃不實之詞,確切他說,應是:“天下名山僧建多。”從深層意義上看,中國佛教名山,是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的見證,顯示出佛教中國化的歷程,為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互滲交融的結晶。

  許多佛教名山原本都是荒山,僧人來此坐禅修道,逐漸吸引眾多的信徒,才開始了這些地方的開發進程。經過長期的艱苦經營,創造了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人文景觀。王公顯貴、文人墨客等,抱著各自的目的,尋勝而來,或拓建廟宇,或刻石立碑,或吟詩撰文,為佛山增光添彩,佛教在這裡的傳播,是這些荒山野林變成享譽天下的名山的關鍵。

  僧人為什麼選擇山林從事佛教活動呢?從根本上說,既是佛教的性質決定的,又是中國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的制約。佛祖釋迦牟尼致力於探討人生苦難的原因,尋求解脫的途徑和方法,就曾在靈鴛山說法多年。佛教以超凡拔俗勸人,向往脫離塵世的極樂世界。佛門視戒、定、慧“三學”為一有機整體:戒者,戒律,為防非止惡;定者,禅定,求精神專注;慧者,智慧,悟解脫之道。那遠去紅塵的山林,使人清心寡欲,自然是佛家修行最好的處所。同時,寺院在幽靜的山林之中,古樹掩映,雲霧缭繞,更顯出佛的尊嚴和神秘。信徒們登山拜佛,肅穆之感油然而生,也更能表現出虔誠之情。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後,歷經魏晉和南北朝而大發展,至隋唐進入昌盛時期。這期間在同傳統思想的沖突、調和與融合中,彼此相互吸取,相互滲透,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與發展,並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魏晉時期興起的玄學,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就很顯著。當時,人們關於山水的審美意識的演進,在佛教名山的建設和發展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優越的自然環境,也為佛教名山的崛起提供了客觀條件,千姿百態的山林吸引著佛門弟子。位居中國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在這個時期就已聲名遠播了。東晉高僧慧遠,途經浔陽,見廬山秀麗,便留住於此,修道弘法,結交文人,直至老死。被陳、隋兩代皇帝尊為大師的智,住在京城金陵,常感喧鬧嘈雜,不宜坐禅修道,向往清靜的山林。他夢見一山水佳處,有僧人伸手召喚他,於是就上了天台山。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在荒山野林出現的禅院叢林也日益增多。

  中國眾多佛教名山的建設,表現出來的佛教信仰的力量,是今人驚歎和發人深思的。那氣勢雄奇的仙山佛國,那宏偉壯麗的建築群體,那精湛絕倫的藝術創造,這一切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這浩大的難以數計的經費,大多來自民間。它們是善男信女節衣縮食,隨緣樂助的結晶。拿五台山的著名的銅殿來說,僅所用之銅就達十萬斤,是妙峰和尚從萬戶人家化來的。世界上最大的樂山大佛,坐落在凌雲山西壁,面對氓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這一巨大而神奇的工程歷時九十年。海通和尚栉鳳沐雨,歷盡辛酸,化緣二十多年,才籌集起了基金。它的建造歷經艱難,充滿著傳奇色彩。一座座佛山,凝聚著我們先人的祈求和願望。生活充滿矛盾,人生是艱辛的歷程,在坎坷的道路上,先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求助於佛,希望得到菩薩的保佑。他們的精神寄托,構成強大的力量,化為一座座佛山,一代代保存下來了。佛與山的緣分,也是先人對佛的信仰力量的沉積。

 

上一篇:凝固的佛
下一篇:佛事中水陸法會是做什麼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