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土法門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34集 2014年11月16日 講於 香港
菩薩得無量辯才,辯才也屬於德能,統統是自性裡頭具足的,既然見性了,“性”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由自性生。
所以,見性之人,對於一切法沒有不明了的道理,不需要學自然開悟了,人不問,不知道;一問全知道了,沒有障礙,這個是事實。可是今天我們給別人講,人家不相信:哪有不學就會的?!天下沒有這種人,天下有,不多,你沒見過。
在佛門裡面頭一個給我們表演的,釋迦牟尼佛。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佛十九歲,放棄王位繼承權,放棄宮廷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出家去了,他去當苦行僧去了。這個表演,大乘講的二障,第一個煩惱障,他放下煩惱障。他代表的是社會大眾裡頭數量最多的知識分子,廣學多聞,他去參學。印度是宗教之國,是哲學的王國,在那個時代,智慧、宗教,印度是世界第一,他哪一家都去學過,學了十二年,不能解決問題,把它放下了。這個放下什麼?所知障,二障放下了。放下所知障,到畢缽羅樹下去打坐,去入定,在定中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開悟了。開悟之後,他就教學,一生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今天結集成為經藏,流通在中國少部分。因為那個時候,貝葉經厚,分量太大,交通工具沒有,馱不動,傳到中國來的不多,玄奘大師傳的是最多的,有個馬隊替他來背經書,還是精挑細選,大概帶了一千多卷回來,不容易!
這些經典佛從哪學來的?一個都沒有,無論是大部經、小部經、論典、戒律,都是從他說出來的,沒人教他,說法自在。這個榜樣我們要記住,為什麼?智慧、德能包括辯才,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啟發自性,把自性東西找出來,用不完,自性外頭沒有。
自性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清淨是小乘,平等是大乘,那個覺就是智慧。小乘開小智慧,大乘開大智慧,佛陀教育的目的就是開悟。
中國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是不是老師教你?老師不必要教你,老師干什麼?老師就是督促你,一遍一遍讀,讀到最後意思明白了,你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對,這就畢業了。你所見到的跟老師所見到的,是一不是二,沒錯,心愈清淨,見得愈透徹,見得愈廣愈深。老師是學生的好榜樣,學生讀書,老師也在讀書。
讀書是修什麼?修定,所以不能求解意思,一求解的意思,定沒有了。定生慧,不是胡思亂想生智慧,那生不了智慧的。
這種方法佛門有,大乘有,中國老祖宗有,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老祖宗一接觸都歡喜,為什麼?理念相同。“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入定,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遍不開悟,兩千遍;兩千遍不開悟,三千遍,定了就開悟了。小定小悟;大定大悟;徹底開悟了,那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全知道了,不但你這一部經,一切經全通了,任何典籍學過沒有學過的、念過沒有念過的,全懂,一點障礙都沒有。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多少人向他請教,他給人解答,全沒學過,這個我們要知道,統統從自性流出來,妙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