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舟大師(1877—1958),俗姓梁,出家後法名普海,字慈舟。他是湖北隨縣人,清光緒三年(1877年)生。他的父親諱禮簡,法名真法,母親黃氏,法名寂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慈舟出生於佛教家庭,所以他幼年除受傳統教育、攻讀儒書外,還隨著父母禮佛誦經。他自幼穎悟過人,年始弱冠,補縣學生員——中了秀才。以家境不裕,乃設塾授徒,從事地方教育工作,有10余年之久。於授讀之余,研究佛經,時有出家之志,而以雙親老邁不克如願。後來,他父親逝世,他再求母親允許他出家,得到他母親的同意,乃在宣統二年(1910年),投隨縣佛洹寺,依元照和尚剃度,是年34歲。他的妻子平時也隨他禮佛誦經,於他出家同時,也投尼庵出家。
慈舟出家的當年冬天,到漢陽歸元寺從大繪和尚受具足戒。之後在隨縣天齊寺靜修讀經。1913年夏,他到揚州長生寺親近元藏老和尚,聽老和尚講《楞嚴經》。到了冬天,他到鎮江焦山江天寺參禅,有所領悟。
1914年,慈舟考入月霞法師創辦的華嚴大學正科班就讀,隨月霞法師專究華嚴教義。1916年畢業。
從華嚴大學畢業後,他行腳參訪,朝禮普陀、九華等名山。1917年,他隨侍月霞法師到湖北漢陽,月霞在歸元寺講《楞嚴經》,在武昌為居士講《大乘起信論》,首開武漢講經的風氣,慈舟亦隨眾聽講。
1918年春,慈舟應河南信陽賢首山之請,到信陽開講《大乘起信論》,這是他講經弘法之始。講經圓滿,與慕西法師結伴朝禮五台山,歸途道經北京。時,北京講經會禮請谛閒法師講《圓覺經》,慈舟、慕西二人亦隨眾聽講。1919年,回到武昌普度寺靜修,次年在歸元寺聽德安法師講《觀經疏鈔》。
1920年,早年從上海華嚴大學畢業的三位同學——了塵、戒塵和慈舟為了繼承乃師遺教(月霞法師已於1917年冬季,在西湖玉泉寺圓寂),在漢口九華寺內創辦了“華嚴大學”專弘華嚴教義。招收學生一班,到1923年春天學生畢業,學校亦即結束。這一所華嚴大學,由於學生中沒有什麼特殊的人才,所以對後來的影響不大,不過這對慈舟來說,即是他辦僧教育的開始。
九華寺的華嚴大學結束後,慈舟受請擔任漢口棲隱寺住持。是年夏天,他應杭州靈隱寺約請,到靈隱寺開辦“明教學院”。尚未開學,因“江浙戰爭”的爆發而中止。他也由杭州到了上海,在雲山寺講《普賢菩薩行願品》。講經結束,到常熟虞山興福寺,幫忙惠宗和尚辦理“法界學院”。這是月霞法師在1917年創辦的,月霞圓寂後,由應慈主持,後來由持松主持,常惺、蕙庭、現月等,都在學院任過教。慈舟到學院的時間,是1923年冬天,他在院授課的時間不到兩年,1925年到河南開封講《地藏經》,1926年到安徽當塗講《般若經》。1928年應鎮江竹林寺之請,主講於竹林佛學院。年余之後,因病體不支,回到蘇州靈巖山調養,病愈後,任靈巖山住持,開建“常年打七”念佛堂。
1930年,他應武漢佛教人士之請,到漢口佛教會、武昌佛教會各講《大乘起信論》一部。
1931年春,又應武昌洪山寶通寺之請,講《圓覺經》。是年冬,應虛雲老和尚的邀請,到福建鼓山籌辦“法界學院”。1933年,法界學院正式開學,慈舟在院內講《華嚴經》,到1936年春講經圓滿,復在福州城內的法海寺,再辦“法界學院”。是年在青島興建湛山寺的倓虛法師,邀請他到湛山寺講演《比丘戒相》,他乃前往青島,在湛江寺講戒,並倡導結夏安居的古制,教風為之一振。
1936年冬,受請膺任北平淨蓮寺住持,他乃將在福州法海寺辦的法界學院遷到北平淨蓮寺。
1937年2月,在學院開講《華嚴經》,到1939年秋天始圓滿。在這段時間內,他曾先後到北平的廣濟寺、拈花寺、居士林,以及天津、濟南等處宣講經論。1942年,於結夏安居時,為眾宣講《普賢菩薩行願品》。1943年春,到天津佛教功德林講《阿彌陀經》。
1947年,福建陳大蓮居土請他前往講經,他赴福建途中,道經上海,訪興慈、持松諸同學,駐錫普濟寺。居半月,轉赴福州,駐錫捨利院。由於福州的海潮寺、地藏庵等寺院住持的堅留,他隨在福州停留下來。1948年春天,鼓山湧泉寺請他再恢復法界學院,而閩北的陳大蓮居土又一再催請,他乃率著學僧數人赴閩北,到邵武縣,住錫雙泉寺,於此結夏,並為寺眾及四方參學的人講《四分律戒本》及《四谛要義》。結夏期滿,赴陳大蓮居士的家鄉泰寧縣。抵達縣城,縣民手持香華,迎之於城郊外,人潮長達二裡,所過之處,鞭炮聲不絕於耳,盛況空前。他乃於城內天王寺講《普門品》,復至城南古台巖,在巖洞中講《大乘起信論》。
1949年春,應香港佛教界之請,擬赴港講經,乃離泰寧抵福州。因受戰事影響不能到香港,即在捨利院為四眾講《梵網經》及《四分律要義》。1958年彌陀誕辰日,他在安養精捨捨報西歸,世壽82歲,僧臘48年。
慈舟法師的畢生行願,教弘賢首,律持四分,行宗淨土,數十年南北弘化,澤被眾生。他持律嚴謹,雖游方弘化途中亦不中辍。
他遺留的著作有《起信論述記》、《金剛經講義》、《菩薩戒疏本疏》、《心經講錄及述意》、《阿彌陀經講記》、《八大人覺經講錄》、《普賢行願品聞記》、《開示錄》等多種,後為人輯成《慈舟大師法匯》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