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修行者之所以無法取得成就,皆是因為他們對四共加行的體會不夠深刻,對財色名利、親朋好友、五蘊等等此生的貪執都沒有斷除。由於他們內心還在追求某些此生的利益,因而無法生起出離心,所修的法與內心的追求背道而馳,就像油與水一樣無法相融。
然而,修行一切法的根本,就是要拋棄對此生的所有執著,從而讓佛法完全融入自心。如果越學佛就越遠離佛法,成為“法油子”,是非常可怕的。
“法油子”借用西藏的比喻來說,就如同用水泡過的牛皮,越泡越硬,什麼東西都無法讓它變軟。修行者的心一定要柔軟,我們不能越學佛,心變得越硬。很多經典裡說,修行得好不好,要看內心有沒有像棉花一樣柔軟。如果有了柔軟的心,說明佛法已經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接觸佛法越久,心變得越硬,那就是因為自己修得不如法,已經“中毒”,最終將導致墮入惡道。通常來講,修行有以下六種錯誤,我們可以一一對照自身進行檢驗:
第一,不以自身的煩惱是否得以減輕來判斷自己的修行成績,而以學佛時間的長短來衡量,是錯誤的。
第二,不觀察自心、不反省自己,卻去觀察別人的不足和缺點,是錯誤的。
在沒有修行之前,我們的眼睛是向外看的,習慣於觀察別人的缺點過失,而學佛以後就應該反過來往內觀察。佛教是內道,學佛之後知道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如法,什麼不如法,要用所學的這些標准向內去觀照自己,觀察自己的身口意,發現自己不足和不如法的地方。而不是去觀察他人的身口意,去發現他人不足和不如法的地方,更不要議論他人的是非功過。如果把佛法道理變成衡量別人的標准,那還不如不學佛。如果用佛法道理去對照他人的行為,批評他人由此產生,是非由此產生,誹謗由此產生,甚至邪見也由此產生,這對於修行者而言非常危險,一定要特別注意。
第三,修行或行善時,稍微有一點點功德就自滿,是錯誤的。
第四,心容易散亂,念頭容易丟失,是錯誤的。
比如在面對名聞利養的誘惑時,我們的心很容易會動搖,被它牽動,不自覺地就會去追求,這時候該怎麼辦呢?要反過來去觀察妙欲的過患,想象這些有漏的快樂,最後只會導致痛苦,於是心就不易散亂了。
第五,毫無意義的閒聊,是錯誤的。
盡量避免接觸一些無聊之人,尤其是惡人,因為他們所說的無聊話語,既會浪費我們修行的時間,又會障礙我們的解脫之路。
第六,世間事太過繁忙,對於修行者來說也不是好事。
有些人認為,世間事和佛法修行並不對立,可以結合起來,一起獲得成功,做到兩全其美,實際上這很不現實。
松贊干布和許多漢地的皇帝們,能夠在佛法和世間法上都獲得圓滿成就,是因為這些聖者擁有強大的正見和超凡的智慧,而我們凡夫則無法擁有,所以切忌把世間事與佛法混在一起來做。
雖然我們目前暫時還擺脫不了世間俗事,譬如工作的責任、家庭的責任等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學會漸漸放下世間之事,盡量在修行方面多用功,這樣才能達到不錯的效果。如果既想取得世間法的成功,做腰纏萬貫的老板或位高權重的領導,還想同時獲得如菩薩或阿羅漢一般的成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不過難度是相當大的。對於我們凡夫而言,幾乎不可能做得到。而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最後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佛法無法成就,事業也毫無作為。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身為凡夫的我們,如果產生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是源自對於無常的體會還不夠,若是不加以修正,最後很可能會成為法油子。
因而我們千萬不能把佛法等同於世間的知識,雖然現在科技特別發達,資訊特別豐富,世間知識很容易學到,但佛法卻一定要融入自心。就像吃東西一樣,吃下後一定要漸漸消化,若不然就很可能變成法油子。一旦成了法油子,還不如不學佛的人。佛法不會加深剛強難化的程度,而是起到調伏的作用,所以不學佛的人還可以用佛法來調伏,但是法油子的修行,反而使佛法成為加深剛強難化的助緣。
成為法油子還不甚嚴重,若是成為魔鬼那就可怕多了。在西藏,有一些格西把所有的經典、五部大論等等都研究得很通透,佛學知識非常豐富、非常淵博,但卻沒有調伏自心,傲慢和忌妒愈加強烈,使得所學的佛法無法實修,佛法知識反而障礙了修證、增長了煩惱,以至於死後變成了魔鬼。這種魔鬼頭上長著大耳朵,上肢像馬蹄,依舊穿著僧人的衣衫,在舉辦大法會時也一樣會參加,但是它會把袈裟披在頭上,因為擔心大耳朵會被人發現。有時候我們修大白傘蓋或獅面空行母法時,會雙手擊掌。然而對於魔鬼來說,這些法它都會背,所以也會跟著我們擊掌,但它的雙手是馬蹄,所以擊掌時會“咵咵”作響,異常明顯。
蔣貢仁波切在《了義炬》中也告誡我們,若是不好好思維四共加行,就很可能成為法油子,甚至是魔鬼,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