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
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都是講這個“欲”的問題。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YIN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的很清楚:“YIN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YIN心而能成道,就像蒸砂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什麼是“無明”?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癡;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YIN欲心”。有了無明,就會發生男女的性“行為”,發生之後,就有了“識”(父精母血的胎兒),有“識”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於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的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為己有。人貪戀財貨異性,而生出種種欲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
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 宣化上人論YIN欲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什麼叫佛法頓教?我今天對你們講一點真話;天天我講經,都沒有講真話給你們聽,今天講少少的。為什麼呢?真話不能講多;講多了你就不信。講少你都不信,講多了,更不信了!因為人不歡喜聽真的話,不歡喜聽真的道理,也不歡喜真真實實去修行,所以我沒有法子給你們講真法。我要等著,等機會,今天好像機會到了,因為講到這個偈頌上,這個道理應該把它揭穿了。 怎麼叫頓法?頓,就教你斷。斷什麼?斷YIN欲心。做得到?做不到?說:“這叫什麼?這有什麼用啊?”你不相信吧!不相信,我就不講了,講多,你更不相信。就是這麼多:你頓斷無明,無明也就是YIN欲心。斷得了?斷不了?斷不了,那你就不想聽真的法。你若能斷,那你就得著頓教法門。 漸,漸是什麼?說:“慢慢的,斷不了喔,我要慢慢來唷!這怎麼放得下啊?不可以的。”這就變成漸了。就是這一點點,明白了嗎?你聰明的人,我給你一點哪,你就斷了;愚癡的人,還捨不得,放不下。說:“這,我不相信這是真法,我不相信這是頓教。”所以我從來就不講嘛!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為你不相信,所以到現在還拖泥帶水,在六道輪回裡轉!你願意轉,你就轉去羅!誰也不勉強你一定不要轉的。 無盡藏比丘尼,認真用功,一天到晚,都是念經、研究佛法,總也不懈怠,是這樣一位比丘尼。所以她現在還是真身,她的肉身並沒有壞。臨終的時候,也是坐著往生;往生後,過了幾年,身體還一點都不壞,也沒有臭,也沒有爛。為什麼呢?就因為她有修行。她盡用功修行,沒有YIN欲心;沒有YIN欲心,雖然是肉身,就變成金剛不壞身,所以坐著就往生了。到現在,無盡藏比丘尼的真身,還在曲江一廟上,廟的名字我忘了;不過我見過無盡藏比丘尼的肉身,非常莊嚴,非常之好。 人有一種YIN欲心,但不要怕,你看楞嚴經的火頭金剛,他本來YIN欲心很重,但以後他能用鍛煉的功失將YIN欲的火變成智慧火,而作火首金剛。所以說YIN欲本是淨性因。你若存一正念,這就是淨性的因,你若存一邪念,那就不清淨。所以,YIN欲的性不是將其斷了,而是將其變成淨性。本來YIN性是不清淨,但要將它變成淨性——正知正見。這就對了。所以說除YIN即是淨性身,除YIN,就得清淨的法身。
【印光大師】
色欲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干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固足為聖為賢。只由打不破此關,反為下愚不肖。兼復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YIN,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YIN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欲生西方,萬無有一也。 (詳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虛雲老和尚】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范。全經著重說一“YIN”字,由這“YIN”字,說出很多文章來。
《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回YIN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詳見《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 【來果禅師】
要知身為YIN本。防YIN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既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 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欲轉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詳見《參禅普說》) 【蕅益大師戒YIN開示】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YIN業尤慘也。人知殺生之報最酷,不知邪YIN報尤酷也。
蓋種種受生,肇端YIN欲;種種造罪,托因有生。YIN為生本,生為罪本。是故三途劇苦,人世余殃,YIN意才萌,一切俱起。YIN習難斷,如火燎原,於極臭處,謬為香美;於極穢處,謬為潔淨。隨處苟合,何異畜生?非道染觸,過於雞犬,此在稍有良心者,便應痛絕。奈何聰明學識之士,甘此喪心無恥邪?
一念欲心,是鐵床銅柱因;一念愛心,是積寒堅冰因。況具行非法,滅理亂常?塵沙劫數,不足盡其辜;千萬億言,不足數其惡。須發大慚懼大誓願,寧火炙刀剜,不與一切男女欲心相觸;寧碎身粉骨,終不與一切男女污穢交媾。設忘正念,更犯前非,必遭毒害橫災,生身陷入地獄,以茲猛決,善自要心,時時忏除往業,切切悔過自新,庶白法可修。
而又勤觀經論格言,以策廢忘;精進對治觀行,以除毒本。不然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必落魔道,永無出期,矧世智辯聰,曾非大器。隨業直墜,百劫千生,受諸燒煮,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請於靜時,仔細思之,於對境努力防之,不然諸佛無下手處,善友其奈爾何哉!
——《蕅益大師全集》
【寶靜大師】
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於此茫茫欲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綢缪,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吾侪凡夫,應當猛省而討斥之…(詳見《修習止觀坐禅法要講述》)
世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在生死,由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
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吾等現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於無量劫中為恩愛奴。
所謂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 (《寶靜大師全集》) 【蓮池大師】蓮池大師七筆勾 鳳侶鸾俦,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兩相守,緣盡還分手。 嗏,為你兩綢缪,披枷帶杻,觑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慈舟大師】
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想。唯有“YIN”,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想的,這個業是不能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YIN戒,我YIN他(她),他(她)也YIN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YIN才好。
《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的修行。(《慈舟法師開示錄》) 廣欽老和尚和宣化上人
【廣欽老和尚】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我們這裡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惜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有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
愛情惜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回。 (《廣欽上人行持語錄》) 【妙蓮長老】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回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徑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YIN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個大苦趣呀!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斷愛,千萬不可再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那就決定要斷YIN欲,斷YIN欲才是出世之道。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YIN,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YIN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詳見《五戒是良師》)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願往生呢?可是這裡頭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願有兩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要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的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厮守,死在一起。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就決定成就了。(詳見《法海釋疑》)
當有人拉你(你)作惡或找你(你)麻煩時,沒有關系!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
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你)自己啊!(詳見《往生有分》) 【忏雲老法師】對治欲念 眼觀色、起心動念;耳聽歌舞倡伎。眼看舞,耳聽唱,戴香華鬘、香塗身種種的,都是人假相,哪有些真的!眾生就執著。所以就唯識上講:但有唯識、但有識,哪有實在的些東西!我們本來投胎那一天,就是渾渾沌沌來投胎、因為業力所使。胎胞大了,五官都有了,在母胎中就有。母親要是喝熱的,胎兒的頭上像滾水燙的一樣;母親洗衣服,胎兒壓得膨脹出來再壓,都是受苦的。所以小孩兒生下來就哭,沒有一個小孩生下來「嘎嘎嘎嘎!」就笑,都是生下來就哭。人之初、還性本善,漸漸長大了,欲念越晚出現越好,一者發育年齡欲念晚出現好;二者出現的力量很薄弱,很淡薄就過去了,也是好。末法時期有的就濃厚。濃厚就常常有佛法熏習,有咒降欲魔,有佛號、有經典,拜佛、繞佛、打坐種種,自修、大家再同修種種,作種種的觀法:作不淨觀是對待的;作空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好! 等著把身體看破了,穿什麼衣服,穿的鞋不是高跟鞋、是高底鞋那麼高,越南式的大褲子,化妝、頭發種種一切,完了,說這是中國第一小姐,這是見惑、迷惑。中國第一小姐,一下子踩了百步蛇,踩了一腳,百步蛇回頭咬她一口,這簡直就了不得了,百步蛇咬人了,趕快往病院送,趕快開刀,把咬的那地方割下來。百步蛇這方面呢,被人踩了,百步蛇它爸爸媽媽、百步蛇哥哥姊姊都出來了:嘿!那家ㄚ頭、那小子可惡的,踩我們孩子。兩下你踩我、我踩你,都惹出事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天下本自太平,沒有這些。不以為自己穿得怎麼美、自己化妝怎麼美,也不曉得這是西洋人,老祖母那時候說黃頭發藍眼珠子,活像個鬼一樣,現在人就同化了,西洋人以為西洋人美,黃種人也以為西洋人美,都是隨那個風習,不隨那個就好。要是對達摩祖師說怎麼美怎麼美,達摩祖師根本聽都不聽!無所謂美。你聽老遠像跑的一樣,廁所門一開、進去了,就聽到「澼瀝噗噜、澼瀝噗噜,咚!咚!咚!」是小姐拉屎。還有呢,過年吃多了又吐,眾生就這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天下太平,要是看破了就好了。 這些都看破了,不以為扭扭捏捏地什麼穿戴、怎樣摩登、怎麼新穎。英國還有一個著名的女子演戲,演戲為了顯得腰越細越好,用帶子把腰勒得最緊最緊,出來一亮相,滿舞台全體上千人都喊好。扭扭捏捏的,演完這出戲下去了,小姐叫帶子勒死了,上下血脈不通時間久了。大家越叫好、小姐越扭,扭扭捏捏地,這出戲唱完了,小姐就死了。眾生就迷惑顛倒。
要是破了身見,身見叫見惑,以我的身體為見,或是以為他小姐的身體扭扭捏捏的怎麼美,形容叫柳葉的眉、秋波的眼睛、櫻桃小口。百步蛇也是櫻桃小口,眾生就那麼顛倒。要破了見惑就證初果。初果還有欲,還有男女之欲、不過淡薄,可是還有。把欲的迷惑,好比由九十九度減成三十三度,由初果的須陀洹減到相當程度,就是二果的斯陀含、三果的阿那含。三果阿那含、還有欲。等著都沒有了,才證四果阿羅漢。 過去有一段實事:這個小孩聰明伶俐、又很乖,十七歲得病要死了,父母就哭:這麼好的孩子、賢孝的兒子,怎麼我們夫婦沒有福報?孩子正成長、很乖、十七歲,就要死了!這小孩就說話了:爸爸媽媽!我是斯陀含、二果的斯陀含,我現在要回天上,勸父母不要哭。父母一聽:喔!他自己知道自己、他是二果。這就較比好,就解脫。 你看這欲念很難破啊!見惑破了,不感覺過年穿什麼衣服美、或是高貴,也不看他西裝筆挺,也不看她扭扭捏捏、高跟鞋多高,破了這些審美眼,審美那個點破了,就證初果、破見惑,有人掉了鈔票、美金,大家都爭,阿難尊者跟隨著佛,佛說:那是什麼?阿難說:錢啊!佛說:那是百步蛇。見惑要破了那樣就好了。五欲中這個欲也是如此。 見惑破了之後,再破思惑。見惑破了,思惑還要思惟、要想,以為怎麼好;轉過來,根本不想。所以佛門弟子早晨三點半就打板,起來先拜佛、也是運動,接著念楞嚴咒,降伏欲念。接著念佛,念佛一定念到一心不亂,念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時候再發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乃至恆順眾生、普皆回向。功課最初三拜,心展開;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等著功課要作完了: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能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能把生滅心要是統理,念念生滅的心就是大眾,能統理一切無礙了才好。這時候每天還要求,早上求韋馱菩薩護法、晚上求伽藍菩薩護法,還確實的。去年前年,蛇好多,還都是百步蛇、雨傘節那一類的毒蛇,廁所也有、院子也有,以至於從門縫進來,以後我說怎麼好?寺裡就提議晚上多念兩遍大悲咒、念三遍祝伽藍,早晨多念兩遍善天女咒祝韋馱,從那以後,很少有蛇了。所以,佛法得要講靈感,確實有靈感,佛經裡處處都是講靈感。從那以後蛇很少很少!以後又出來一條,我就指著OO師說:皈依!皈依!以後就特別乖。 南無阿彌陀佛! 敬錄自忏雲老法師開示錄《蓮音》 【廣化法師】生死輪回YIN為首
近年來,色情泛濫,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時有所聞。男女色欲,本是凡夫眾生多生多劫的習性,若是誰個不犯色欲,可能早就出六道輪回了。佛經說:“生死輪回的根本,欲為第一。”旨哉言乎! 佛教將YIN欲分為正YIN與邪YIN:正YIN指正式的夫婦,在家信徒不犯罪;邪YIN指男女苟合,那是無論出家在家,皆不可犯;若是犯了,決受到最嚴厲的報應。 儒道兩家皆說“萬惡YIN為首”,可見YIN欲是儒釋道三教皆嚴加厲禁的。現時一般青年男女,不知道YIN欲過害,所以整天談情說愛,捻花惹草。而電影、戲劇、文藝、歌曲等,又在渲染愛情故事,播送艷曲情詞,推波助瀾,怎能怨青年男女沉迷欲海,不肯回頭呢?!倘若有人能剀切宣說耽荒色欲的禍害,讓青年男女知道了,無論如何,亦不敢再犯邪YIN了。 呂洞賓警世詩: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摧人骨髓枯! 被YIN欲之劍斬殺的愚夫,究竟有多少呢?《印光大師文鈔》說:“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苦,無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此可知天下多半是犯YIN欲而枉死的人。 YIN欲是一切犯罪的根源:第一、犯YIN易遭殺身之禍,奸YIN有夫之婦,多被其本夫捉奸打殺,若奸YIN處女、寡婦或YIN女,亦多被情敵拈酸吃醋而殺害,試調查殺人案件,大多數與YIN欲有關-‘十場命案九場奸’,故曰‘YIN遭殺’。第二、男女YIN樂,必須花費金錢,而錢財有限,欲壑無底,故好YIN之人,必犯偷盜劫財以及詐騙等罪。第三、YIN欲過度,身體虧損,於是飲酒食肉滋補,乃及服毒提神等等。一犯上YIN,而殺盜服毒眾罪皆犯。故佛說:“雖YIN欲而生,不如貞節而死。” 以因果報應來說,犯YIN的惡報最重,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男盜女YIN,近報在身,遠在兒孫。神明鑒察,毫發不紊。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有人和人通奸,以為行蹤秘密,無人知道。《聊齋志異》說:“人知之,損汝德;人不知,損汝壽。”這損壽一事,便是‘神明鑒察,毫發不紊’的明證。試看纣王及陳後主等‘拔山蓋世之才,遭此亡身喪國’;司馬相如與柳耆卿等‘錦心繡口之士,因茲敗節墮名’古今這許多犯YIN的英雄文士,誰能逃出因果惡報?噫,可不戒哉! 誓斷YIN欲,持戒念佛,同生極樂國!
祖師開示篇
一、戒YIN欲 中峰國師 報君今日是十五 遙觀落日知懸鼓 收拾身心歸去來 藕花世界無諸苦 報君今日是十六 念佛須當戒YIN欲 YIN欲斷時生死斷 便是如來親眷屬 ——中峰國師淨土偈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 當念只因情未撇,無邊生死自羁留。 ——《卍續藏經》第一二二冊786上
蕅益大師(淨土宗第九代祖師)
思(編者按:疑作恩,待查)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切莫把未爛骷髅認作真。 ——賦四念處並序(《蕅益大師全集》第十八冊)頁11641
哀哉三界,愛欲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 蓮華國土,永離塵情;此緣能斷,彼質斯成。 ——《蕅益大師淨土集·卷下》頁211-212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YIN業尤慘也。 人知殺生之報最酷,不知邪YIN報尤酷也。 蓋種種受生,肇端YIN欲;種種造罪,托因有生。YIN為生本,生為罪本。是故三途劇苦,人世余殃,YIN意才萌,一切俱起。YIN習難斷,如火燎原,於極臭處,謬為香美;於極穢處,謬為潔淨。隨處苟合,何異畜生?非道染觸,過於雞犬,此在稍有良心者,便應痛絕。奈何聰明學識之士,甘此喪心無恥邪? 一念欲心,是鐵床銅柱因;一念愛心,是積寒堅冰因。況具行非法,滅理亂常? 塵沙劫數,不足盡其辜;千萬億言,不足數其惡。須發大慚懼大誓願,寧火炙刀剜,不與一切男女欲心相觸;寧碎身粉骨,終不與一切男女污穢交媾。設忘正念,更犯前非,必遭毒害橫災,生身陷入地獄,以茲猛決,善自要心,時時忏除往業,切切悔過自新,庶白法可修。 而又勤觀經論格言,以策廢忘;精進對治觀行,以除毒本。不然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必落魔道,永無出期,矧世智辯聰,曾非大器。隨業直墜,百劫千生,受諸燒煮,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請於靜時,仔細思之,於對境努力防之,不然諸佛無下手處,善友其奈爾何哉! ——《蕅益大師全集》第十七冊頁10860
慈舟大師(近代律宗高僧)
殺盜YIN妄這四戒中,殺戒自不殺人,還可以讓人殺我。盜妄都可以自不作,讓人作的因緣。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想。唯有YIN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想的,這個業是不能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YIN戒,我YIN他,他也YIN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YIN才好。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30
《梵網經》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YIN’,有判既是菩薩‘正YIN’也要斷的。就看我們從‘緩’從‘急’,從‘緩’先戒邪YIN,從‘急’則全斷YIN欲。究竟從‘緩’對不對呢?‘緩’是不能了生死的。說是不對,佛又何必說五戒只戒邪YIN呢?因為佛是觀機施教,看你根機淺就說緩,所以說‘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攝受門’、‘折服門’。此是‘攝受門’,用權巧方便,使漸離YIN欲而不斷YIN是世法,就佛法說是應斷的。諸位有未入佛門的,先斷邪YIN。入了門知佛法味,就要斷YIN,究竟斷YIN,方斷生死根源。戒都有連帶關系,能‘究竟斷YIN’即犯無罪的殺戒。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30
西域是有佛法地方,有喜慶喪事,必齋僧祈福。佛在世以供佛為第一福田,佛涅槃後,佛法寄托僧,以供僧為第一福田。一家辦喜事,在街上到處覓僧人,找著一位辟支佛應供。受人財施應有法施,為說偈曰:‘可歎眾生苦,孫兒娶祖母。豬羊席上坐,六親鍋裡煮。’這樣看起來,人在世間,有何意味?孫兒娶祖母,是軟冤家相纏。豬羊席上坐,六親鍋裡煮,是強冤家相遇。冤冤相報,酬償不已。《楞嚴經》雲:‘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對於不同志的眷屬,要起敬起孝,善為勸說同修佛法。如實在不能勸歸到同修,則只有一刀兩斷,各修各的。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的修行。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35
可是業多得很,造業的也多得很,如祖祖相傳的恐無後嗣,子女婚嫁,就是YIN業,YIN欲熾盛,失於正常,種種所作,無非增長生死。以此一業推想,盡未來際,恐無由擺脫,就是發心擺脫也很少啊!可是學佛法就發出擺脫業的特別思想,尊重大方廣三善根,求斷欲業,了生脫死。所以要證解脫德,非學戒不可。戒是制約,業為持戒的心理所制約,一切惡業不起,才可得到解脫,復還心的用大。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96
附:慈舟老法師以七旬有三之高年,嚴持戒律,教育後學,演講無虛日,朝暮禮佛三四百拜,精進勇猛,實為希有。己丑佛成道日,於福州捨利院,倡念《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一永日。翌日起接連念佛二七,用報佛恩。是日,老人開示凡三次,此其一爾。皆事理融通稱性之談。精神旺壯,愧煞全堂青年同仁。惜錄者庸劣,不能使奧旨圓音畢露,供養於閱者之前,是一深大遺憾。而同道等,苟能因此微分之紀錄,鹹起如老人之積極為法,則於新佛教之建設中,未始非無小補。(庚寅臘月一埋學人謹記)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85
憨山大師(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雲:‘念佛了生死’。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念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雲:‘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欲之過也。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翻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卻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
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中見得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則無一事無一念不是生死活計,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時,只說念不切,不知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看,這一聲佛果能敵得這愛麼?果然斷得這愛麼?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
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境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時節也,豈更有別妙法哉!(示念佛切要,在雲棲為聞子將子母氏說) ——《憨山大師法語》頁86-88
無明生死根株,只在現前一念。如人周行十方,盡生平力而不已者,將謂已涉千萬途程,殊不知未離腳跟一步也。是知歷劫妄想遷流,生死輪轉,實未離當人一念爾。若能日用現前見聞覺知,念念生處著力觑破,生處不生,則歷劫生死情根,當下頓斷,其實不假他力也。佛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豈虛語哉?老人指示父母未生前一句,著力參看,他日當有自信之時也。(示孫诜白) ——《憨山大師法語》頁96
一修淨土,不必求悟明心性,專以念佛觀想為正行,又以布施齋僧,修諸福田功德,以為莊嚴佛土之助。其念佛心中,雖發願往生,然必要知,先斷生死之根,方有速效。如何是生死之根?即今貪著世間,種種受用,及美色、YIN聲,滋味口體,一切皆是苦本。及一切嗔怒忿恨之心,及執著癡愛之心,與一切邪魔外道,邪師所說,邪教之法。 ——《憨山大師法語》頁125-126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雲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面皮,如此驢年無受用時。直須勇猛,更莫遲疑。(示淨心居士) ——《憨山大師法語》頁105
永明延壽大師(淨土宗第六代祖師)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斷絕妄緣,對世間一切愛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饒未明道眼,自然成就淨身。若逢真正導師,切須勤心親近,假使參而未徹,學而未成,歷在耳根,永為道種,世世不落惡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頭來,一聞千悟。 須通道,真善知識是人中最大因緣。能化眾生得見佛性,深嗟末世诳說一禅,只學虛頭,全無實解。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YIN無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墮阿鼻,受得地獄業又入畜生餓鬼,百千萬劫無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為正。 若不自忏自悔自修,諸佛出來也無救爾處,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若見端正男女如死屍相似,便可行YIN;若見己財如糞土相似,便可偷盜。饒爾煉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順汝意在,直待證無量聖身,始可行世間逆順事,古聖施設豈有他心,只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賺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廣行遮護。千經所說萬論所陳,若不去YIN,斷一切清淨種。若不去酒,斷一切智慧種。若不去盜,斷一切福德種。若不去肉,斷一切慈悲種。三世諸佛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暢。如何後學略不聽從,自毀正因,反行魔說。只為宿薰業種,生遇邪師,善力易清,惡根難拔,豈不見古聖道,見一魔事如萬箭攢心,聞一魔事如千錐□耳,速須遠離(編者按:□疑作立,待查),不可見聞,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
——《大正藏》第四十冊頁993中-下
蓮池大師(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暨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憎愛 語雲: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忽緣變而情遷,轉愛為憎,憎而又憎,向之愛安之在哉?轉憎為愛,亦復如是。是故愛不必喜,憎不必怒,夢事空花,本非實故。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分類略編》頁18
輪回根本 《圓覺》謂輪回以愛欲為根本,而此愛欲,百計制之,莫可除滅,蓋贲育無所施其勇,良平無所用其智,而離婁公輸無所著其明巧者也。雖‘不淨觀’正彼對治,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只見其淨,不見其不淨,觀法精微,鮮克成就。然則竟如之何?經雲:欲生於汝意,以思想生,今觀此想復從何生,研之究之,又研究之,研之不休,究之不已,老鼠牛角,當必有倒斷處。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分類略編》頁22
蓮池大師七筆勾出西湖勝跡 鳳侶鸾俦,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缪,披枷帶杻,觑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性梵法師《往生淨土傳輯要》頁81
欲為生人根本,斷之誠難,有不淨觀治其標也。反究欲念起處,治其本也,今只消究念佛者就是,持名念佛,且專一持名,但禮佛時,作觀可也。 ——《卍續藏經》第一○九冊頁146下
截流大師(淨土宗第十代祖師) 今時淨業人,終日念佛忏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懈,惑習現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情識,銷铄無余。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裡,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或曰,彼居士勇猛精進如是,豈復牽於愛情,不幾於無病而授藥乎?予曰,不然!古人雲:愛不重不生娑婆。又雲: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五通仙人,累劫精勤,尚以欲漏未除,隳其功行,故知未登聖果以還,鮮有不被其系累者。居士果世念輕微,道心勇銳,見欲避如火坑,憶佛如戀慈母,豈不起居輕利轉益強健乎!總之,煩惱無盡,而生死根本,則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是故先佛經中,處處诃責,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於生死岸頭,庶得解脫也。居士其勉之哉!(示耕野居士) ——《卍續藏經》第一○九冊頁394-395上
注:截流大師言‘今時淨業人,終日念佛忏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即終日發願念佛求忏悔求往生,而仍不能往生滿願,最根本的原因是‘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祖師之示,願猛醒!共勉之!
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色欲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干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固足為聖為賢。只由打不破此關,反為下愚不肖,兼復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YIN,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YIN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淨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於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姊妹女,則理制於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鸩毒,烈百千倍。於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不淨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爾。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
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裹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戰兢干惕,痛除此習,則唯見其姿質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沒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試一思及,心神驚怖。然欲於見境不起染心,須於未見境時,常作上三種想,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否則縱不見境,意地仍復纏綿,終被YIN欲習氣所縛。固宜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方可有自由分。(正)復甬江某居士書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3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為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爾。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指色欲),世無有二。亦有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YIN乎!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5
YIN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YIN,最易犯者唯殺。二者之中,YIN則稍知自愛者,猶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淨,了無絲毫蒂芥者,唯斷惑證真之阿羅漢方能之爾,余則愛染習氣,雖有厚薄不同,要皆纏綿固結於心識之中,從劫至劫,莫能解脫。(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438
愛妻愛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惡。養成禍胎,或至蕩產滅門者,皆由貪與愛之私欲所致也。若將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淨盡,則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須夤緣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識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則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則,盡平生力,不奈彼何。縱讀盡世間書,也只成得一個依草附木,隨波逐浪漢。甚矣,私欲之物之禍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冤家,決不令彼暫存吾心,則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正知顯而意誠、心正、身修,順流而導,勢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奮克念之功,遂致從劫至劫,隨私欲轉。輪回六道,了無出期。可不哀哉?然專以格致為訓,不以因果相輔而導者,或難奮發大心,勵志修持也。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89
貪者,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欲界眾生,皆由YIN欲而生,YIN欲由愛而生。若能將自身他身,從外至內,一一谛觀:則但見垢汗涕唾,發毛爪齒,骨肉膿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屍,污如圊廁。誰於此物,而生貪愛?貪愛既息,則心地清淨。以清淨心,念佛名號,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覺;事半功倍,利益難思。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83
男女居室,原為上繼祖宗父母之香煙。已有幾個兒女,便可不致有後嗣之慮。若猶不肯息YIN欲,則便為不自愛,並不愛其妻之忍人矣。況汝與宗德皆欲修淨業,生西方。若男女情欲不能斷,則淨念便被欲念夾雜,不易得益矣。汝且勿謂光為僧人,尚論人夫婦房室事。須知世間有作為人,皆須節欲,況學佛之人乎?況宗德生已損傷,不生之人乎!(復馬宗道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頁592
人未有不願自己及與子孫悉皆長壽安樂者,若於色欲不知戒慎,則適得其反,誠可痛傷。故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於色欲之能寡與否,居其多半。不慧絕無救世之力,願存壽世之心,爰增輯刊布此書(即《壽康寶鑒》),以期自愛而並愛其子若孫者,得是編而詳閱之,則利害之關,明若觀火。內而戒勖子孫,外而戒勖同倫。又祈展轉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鹹獲壽康,是所馨香而禱祝者。
人從色欲而生,故其習偏濃。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聖王以愛民之故,即夫婦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於道路,冀免誤送性命之虞;其慈愛為何如也。及至後世,不但國家政令不復提及,即父母與兒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數少年,誤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閱世數旬,見聞頗多,不禁悲傷。因募印此書,冀諸同倫,鹹獲壽康。所願得此書者,各各詳閱,展轉流通,勿令徒費心思錢財,而毫無實益,則幸甚幸甚!(壽康寶鑒題辭一及二)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頁844-845
一切事業,以身為本,身若受虧,事俱消隕。傷身之事,種種不一,最酷烈者,莫過YIN欲。是以君子,持身如玉,閒邪存誠,夙夜兢惕,如是制心,欲念不起,何況邪YIN?蔑倫越理。世有愚夫,不知此義,每致縱欲,不遵禮制貪暫時樂,受長劫苦,減算折福,尚其小爾。以故前賢,敬輯此編。冀諸同倫,共樂性天。不慧有感,增訂流傳,高懸殷鑒,以拯青年。 ——釋印光撰‘普為印施《壽康寶鑒》及展轉流通贊揚勸閱諸善士回向頌曰’
天為大父,地為大母。一切男女,皆天地之子女,皆吾之同胞。既是同胞,當盡友愛,保護扶持,以期各得其所。如是,則為天地之肖子,無忝所生矣。既能保護扶持天地之子女,則天地必常保護扶持於其人,令其福深壽永,諸凡如意也。倘或肆意橫行,欺淩天地之子女,則其折福減壽,滅門絕嗣。一氣不來,永墮惡道,經百千劫,莫復人身者,乃自取其禍,非天地之不慈也。
余且勿論。即如妻女姊妹,人各共有。人若熟視己之妻女姊妹,己則憤心怒氣,即欲毆擊。何見人之妻女姊妹,稍有姿色,心即妄起YIN念,意欲污辱乎哉?夫同為天地之子女,是吾同胞。若於同胞起不正念,則是污辱天地之子女,欺侮同胞。其人尚得自立於天地之間,而猶謂之為人乎!況夫婦之道,與乎三綱五常。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其有人倫也。人若行蔑理亂倫之事,則是以人身行禽獸事。身雖為人,實則禽獸不如也。何也?以禽獸不知倫理,人知倫理。知倫理而復蔑倫理,斯居禽獸之下矣。
然一切眾生,由YIN欲生,故其習偏濃。須深提防,作親、作怨、作不淨想,庶可息滅邪念,而淳全正念矣。怨與不淨,前序已明。茲特約親而為發揮,冀諸閱者,同敦天倫,毋懷惡念。《四十二章》經,示人見諸女雲,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梵網經》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當生孝順心,慈悲心。如是則尚保護扶持之不暇,何可以起惡劣心,而欲污辱乎?
明有一生患YIN,不能自制,問於王龍溪。龍溪曰,譬如有人謂汝曰,此中有名妓,汝可搴帏就之。汝從其言,則汝母女姊妹也。汝此時一片YIN心,還息否?曰:息矣。龍溪曰,然則YIN本是空,汝自認做真爾。人果肯將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視之,則不但YIN欲惡念無由而生,而生死輪回,亦當由茲頓出矣。(不可錄敦倫理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471-473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辄喪身殒命,而人多樂於從事,以身殉之,雖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縱情欲事,探花折柳,竊玉偷香,滅理亂倫,敗家辱祖,惡名播於鄉裡,毒氣遺於子孫,生不盡其天年,死永墮於惡道者,姑置勿論。即夫婦之倫,倘一沉湎,由茲而死者,何可勝數?本圖快樂,卒致死亡,鳏寡苦況,實多自取,豈全屬命應爾哉?彼昵情床第者,已屬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諱,冒昧從事,致遭死亡者,亦復甚多。故《禮記·月令》有振铎布告,令戒容止之政(容止,即動靜,謂房事也),古聖王愛民之忱,可謂無微不至矣(忌諱,《壽康寶鑒》詳言之,俱宜購閱)。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無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爾。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世無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 亦有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YIN乎!夫婦正YIN,前已略說利害,今且不論。
至於邪YIN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艷女來奔,妖姬獻媚,君子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臨,皇天眷佑;小人視為莫大之幸福而納之,必致災星莅止,鬼神誅戮。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故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世人苟於女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則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來生貞良之眷屬,斷送於俄頃之歡娛也。哀哉!安士先生《欲海回狂》一書,分門別類,縷析條陳,以雅俗同觀之筆,述勸誡俱摯之文。於古今不YIN獲福,犯YIN致禍之事,原原委委,詳悉備書,大聲疾呼,不遺余力,暮鼓晨鐘,發人深省,直欲使舉世同倫,鹹享福樂,各盡天年而後已,須知其書,雖為戒YIN而設,其義與道,則舉凡經國治世,修身齊家,窮理盡性,了生脫死之法,悉皆圓具。若善為領會,神而明之,則左右逢源,觸目是道,其憂世救民之心,可謂至深切矣……
又祈父誨其子,兄勉其弟,師誡其徒,友告其侶,俾得人人知其禍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YIN,即夫婦正YIN,亦知撙節,將見鳏寡孤獨,從茲日少,富壽康寧,人各悉得,身家由茲清吉,國界於以安寧,穢德轉為懿德,災殃變作祯祥。畢竟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得此美滿之效果,仁人君子,諒皆當仁不讓而樂為之也。爰述大義,以貢同仁。(欲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86-588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後嗣滅絕,家道傾頹,凶神莅止者。此舉世人之常情,雖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縱至愚之人,斷無幸災樂禍,厭福惡吉者。
而好色貪YIN之人,心之所期,與身之所行,適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彼縱情花柳,唯此是圖者,姑勿論。即夫婦之倫,若一貪湎,必致喪身殒命。亦有並不過貪,但由不知忌諱(忌諱種種,詳示書後,此不備書),冒昧從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憐愍。以故前賢輯《不可錄》,備明色欲之害,其戒YIN窒欲之格言,福善禍YIN之證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諱之時處人事,不憚繁瑣,縷析條陳,俾閱者知所警戒,其覺世救民之心,可謂懇切周摯矣。而印光復為增訂,以名《壽康寶鑒》,復為募印廣布者,蓋以有痛於心而不容已也……
孟子曰,養心者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時尚宜節欲,況大病始愈乎?……而古今來福最大者,莫過皇帝,福大壽亦當大,試詳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壽,豈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諱,以自促其壽乎?
而世之大聰明人,每多不壽,其殆懵懂於此而致然乎,光常謂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貪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間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光流通《壽康寶鑒》之所以也。(壽康寶鑒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88-591
人禀天地陰陽之氣,受父母精血之質而生。其初生以至三、四歲,一舉一動,皆須父母撫育。自後雖能自行動,而諸凡事理,皆須父母安排教導,否則便不能生存於世。及其年長,則父母為之擇配,俾得享男女居室之樂,以期內外相輔,得以奉父母而盡子職,綿世系而防老死。此天地固然之道,聖人法天制禮,俾人各守□倫,以盡人道與子道爾。若不依聖人之禮,與父母之命,唯以兩情愛戀而為夫婦,則與禽獸何異?彼不知好歹者,專效歐洲惡風,盛倡自由結婚,何不倡初生即不受父母撫育教導,而自由成立為人乎?彼若能一生於世,即自由成立,絕不受父母撫育教導,則自由結婚,實為至當之理事。若不能如此,唯年長能以自力致男女愛戀為標准者,即為逆天悖理侮聖蔑倫之極重罪人。以其心行,與禽獸無殊焉!無錫楊章甫居士,作文辟之,因為序引,以發所未發,冀倡此說者,鹹覺悟雲。(辟自由結婚邪說文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92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嗔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114
弘一大師(近代律宗高僧)
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所轉;矧多念乎?
——幽溪大師(錄自弘一大師《晚晴集》或《卍續藏經》第一○九冊頁726下-727上) 若生恩愛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淨土?遠離此愛。若生嗔恚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淨土?得離此嗔。若受苦時,當念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淨土之樂,無央無待。凡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一切時處,無非淨土之助行也。 ——幽溪大師(錄自弘一大師《晚晴集》或《卍續藏經》第一○九冊頁728下-729上)
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道業未成,無常至速!急宜斂跡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西方確指》(錄自弘一大師《晚晴集》) 按:此語原是勉人專修淨土,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在此不妨引為‘強順人情’的去結婚生子;‘勉就世故’的去殺盜YIN妄,亦無不可也。 虛雲老和尚(禅宗沩仰第八代祖師)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范。全經著重說‘YIN’字,由這‘YIN’字,說出很多文章來。 ——《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13 阿難遇摩登伽女,並非做不得主,這是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拾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回YIN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 ——《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31 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注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 ——《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頁78
我忏悔,不過比你們癡長幾歲,弄到一個虛名,你們以為我有什麼長處,以我為宗就苦了!我比《楞嚴》所說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師更不如。所以每每叫你們參學的要帶眼識人,又要有雙好耳,聽法能辨邪正,然後將所見所聞的,放進一個好肚裡,比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會走錯路,不上偽善知識的當。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哪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經前後所說,著重在一個‘YIN’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YIN,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YIN,必落魔道!’看《楞嚴經》若不歸宗(指‘YIN’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後文消前文,以前文貫後文,前後照應,則全經義理,了然在目,依經作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悟道的很多。溫州仙巖安禅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時破句讀雲:‘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此忽有悟入。後人語師雲:‘破句讀了也!’師雲:‘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44-145
《楞嚴經》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色界已無YIN欲,還有色身。《楞嚴經》說:‘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但無粗色,非無細色。’《淨名疏》雲:‘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有色。’《涅槃》雲:‘無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楞嚴經》雲:‘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三界輪回YIN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可見有YIN就有生死,斷YIN就斷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壽命,長短不同。非非想處天,壽長八萬大劫,還是免不了生死輪回。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12
《楞嚴經》中說凡說聖,說悟說魔,皆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皆空,最後說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上,YIN色是生死根本;殺盜YIN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輪回。 ——《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52
來果禅師(禅宗臨濟第四十六代祖師) 參禅人,要知身為YIN本。經上雲:皆因YIN欲,而正性命。愛欲為因,愛命為果;欲因愛生,命因欲有。佛經親囑,何敢稍違?大凡辦道行人,防YIN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即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大關我人生命財產。命即法身慧命,財即七聖功德財,誠非細事。參禅得力時,有問曰:‘既能得力,何防之有?’是知工夫得力,不防YIN而YIN自淨;有防YIN念,難做工夫。中下行人參禅用工,防YIN尚防不勝防,犯YIN何止一犯再犯?有防YIN之念,未稱得力工夫,再若犯YIN,自稱法門罪輩。 防YIN之形態者,三業未動,已見YIN心,七惡賓士,YIN池水溢。見女色,動YIN心,過可能赦;見男色,動YIN念,逆罪難逃。有觸摩身手者,有口吻彼口者,有私送愛物者,有私訂YIN約者,有YIN‘人口’者,有YIN‘坐股’者,有‘勒逼’YIN者,有‘互愛’YIN者。獨男色互YIN罪與七逆同科,判處阿鼻四大劫罪。僧與女YIN,判處阿鼻一大劫罪,逆YIN亦四大劫罪。世間人雲:‘萬惡YIN為首,百善孝為先。’況僧人乎?世間一夫一妻為正YIN無過,若有一時半刻二妻,為邪YIN,有過;若一妻一夫是正YIN無過,若一妻有一時半刻二夫,為邪YIN,有過。守戒僧人,邪YIN、正YIN一律持淨,稍有不淨,時至即下三途受罪。果能想YIN戒持淨,不稍違犯者,只有參禅一法根本鏟除。何以?禅正參時,絕人我相,何物為YIN物乎?禅能參透,先斷生死命根,不但YIN根、YIN種俱絕,連下YIN種之地徹底掀揚,小則成羅漢,中則成菩薩,大則成諸佛是也。 ——《參禅普說》頁69-70
參禅人,立志孤高、回絕人世、只身孤詣、以道為侶者,才是參禅人行履。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欲轉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尚對不起自己,至是以道為我至親,以禅為我至友,其他不但不顧,加以遠離。非遠離不能脫愛染窠臼,非真參不能絕生死幽巢。與人講一句有益的話,尚與道違,無益之語,豈可得乎?古有慈明等結伴一同參汾陽昭祖,將至門外,被澆一頓冷水,立即私溜二、三個。至晚汾陽弄葷菜一席,各人默默不食,獨慈明一人,聽其指吃則吃。次早一跑,只剩慈明一人。汾陽曰:‘我用一席水飯祭走這些孤魂野鬼,只留一個人在。’若照這樣,打同參尚不能同行大法、同了生死、同開道場、同行度世,何稱同參?半點委屈一受,各顧各人性命,任何不顧,悲乎!不過逞一時熱鬧而已,終是空過光陰,真與道違也。
近今之世,打同參者,你愛我之人格,我喜你之清嚴,午夜商談,深為合意。即二人發願,寫血表,立願書,同在佛前發宏誓願,或生死不離,或你死我死,或同患難,或同參禅;血表化後,你的戒牒歸我收,我的願書歸你收,情深義厚,出入同行。一進禅堂,或當行單,見到你與他親,我生嫉妒,或你要朝山,我要拜海;先是言語不和,次則人情稍疏,再則你交我的戒牒,我還你的願文,甚至於你一拳,我一腳。嗚呼!這好同參,恐一年未到。嗟夫!何愚之甚!參禅正要斷情絕愛,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禅豈能參乎?至囑有志之人,知識之士,萬莫有此愚弄,唐喪光陰不淺。 ——《參禅普說》頁86-87
YIN戒因緣者。《涅槃經》雲:‘如一羅剎,隨渡海者,總乞浮囊,渡者答言:“寧捨身命,囊不可得。”羅剎復言:“不肯全施,可惠其半?”彼人亦不肯與。如是轉展,乃至乞微塵許,彼人亦不肯與。菩薩持戒,亦復如是,煩惱破戒,羅剎勸化菩薩,令犯重戒,護余輕者,菩薩不隨,乃至勸化輕戒,菩薩亦不隨。何以故?菩薩持重戒及輕戒,敬重堅固,等無差別。’然而世人因YIN欲殺身亡家,既出俗為僧,豈可再犯?而世人者,及周幽喪國,晉獻亡家,YIN女騎頸,天廟焚身,皆YIN所致。自古至今,受惑者不少,被害者良多。
如《八師經》雲:‘佛告梵志曰:“YIN人婦女,或為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刑,手足分離,禍及門族;或為王法收捕著獄,酷毒掠治,身自當罪。死入地獄,臥於鐵床,或抱銅柱,獄卒燃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當受畜生。若後為人,閨門YIN亂,遠佛違法,不親聖賢,常懷恐怖,多危少安。”復說偈曰:“YIN為不淨行,迷惑失正道;形銷魂魄驚,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癡荒,死復墮惡道;吾用(編者按:用字存疑,待查)畏是患,棄家樂山薮。”’故《大論》雲:‘人(編者按:人字存疑,待查)道慚愧人,持缽攝眾生;雲何縱欲情,沉溺於五情?已捨五欲樂,棄之而不顧;如何還欲得,如愚自食唾?’故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YIN,則不隨其生死相續;YIN心不除,塵不可出,必使YIN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十界因果錄》頁84-85 我等日用中,現前一念殺、盜、YIN、妄等戒,其名雖持,而實一切戒盡犯。或YIN心頓發,或欲火逼身,竟難止伏;或睡或坐,或立或行,即用自手觸捋小便,其心觀想前行YIN樣,弄精失出,貪圖適意;或見年幼僧俗男女,即用身手觸彼身分;或握手生歡,身耽YIN業;或外現威儀,弊專YIN惡;或與僧尼及女士等通致往來,心耽YIN色;或與俗人結拜干親;或僧房屋安居女眷及養雞犬;或將三寶、衣服、財物私取俗家混用;或專看YIN戲,喜造YIN書。如此極惡重罪,若不改悔,命終生大叫喚地獄。 ——《十界因果錄》頁31
谛閒大師(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祖師)
問:對於正室,是否亦當隔離,其不能隔離,是否不能成道?
答:若謂了生脫死,是戒YIN為第一義,《楞嚴經》雲:‘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YIN,必落魔道。’故知欲成辦道業,必以戒YIN為第一義,若為宗嗣起見,欲罷不能,見子後宜節欲,見孫已宜絕欲,以皆弗獲已之言也,不可不知! ——谛閒大師(節錄自《谛閒大師遺集》第五冊頁58)
寶靜大師(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師)
佛言‘多欲為苦’者,‘欲’希須為義,謂於所樂之境,希求而不捨也。‘多’者謂其欲樂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一切塵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為苦?六根對六塵,任運貪著,如磁石吸鐵,不期然而然。當知塵本非欲,而其中別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須欲之心。然萬境本閒,唯人自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雖多,總數不出五種:一、色欲。謂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間寶物,玄黃朱赤紫,種種妙色,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於此可愛之色,悅情適意,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皆為色所迷。故《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也。二、財欲。世間一切金銀財寶,養身之資,無論男女老幼,誰不生貪著?戀戀不捨?是為財欲。三、名聞欲。謂不貪色、不貪財,唯貪求名譽,謂有聲名可以顯親榮己,以致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四、曰飲食欲。貪著種種飲食,佳肴美味,乃至貪口腹殘殺生靈,故名‘食欲’。五、睡眠欲。謂終日情識昏昧而睡眠,眾生不了,終日竟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如來說是:‘可憐憫者。’此之謂乎。
當知有欲便有苦,無欲則無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於六塵,若根不緣,則塵無所偶。若根塵脫黏,則當下靈光獨耀,五根為內賊,五塵為外賊,滅功德、損法財悉由此內外五大賊之所劫奪,宜生厭離之心。謂‘色欲’如熱金丸,持之則燒。古今俊傑英雄,多被色欲所迷,如周幽王之愛褒姒,因此喪身亡國。頻婆娑羅王以色欲故,身入怨國,在YIN女梵摩房中。優田王以色欲故,截五百仙人首。古時多少昏君悉因色欲而敗國亡家,當知色害尤深,令人狂醉,生死根本,良有以也。
聲欲如塗毒鼓,聞之則死,故宜遠離。《婆沙》中雲:佛未出時帝釋常詣提波延那仙人所,聽聞法要,夫人捨脂,心懷疑念,帝釋捨我欲往余女,遂隱行車上,到仙人所。帝釋見之,乃謂曰:‘仙人不喜見女,汝可還去。’捨脂不肯,帝釋即以蓮荷莖打之,捨脂乃以軟語而謝帝釋,諸仙聞女聲起欲,髻螺落地失通。又如印度雪山有五百仙人修道,甄迦羅女於雪山沐而歌,仙人聞其歌聲,遂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主,以是之故,須呵聲塵。
香欲如憋龍氣,臭之則斃,開結使門,杜真正路,百年持戒能一時壞,唯此香塵。《大論》雲:昔有羅漢,入龍宮受食,缽有余粒,令沙彌洗滌,余剩米飯,嗅嘗之,甚香味,後潛入師座之龍床,手捉床腳,俱入龍宮,龍謂何故將未得道者帶來?師言不覺。沙彌見龍女美妙端正無比,生大染著,遂發大願,奪取龍宮。出宮後,一心精修施戒,願早做龍王。是時繞寺,足下水出,自知龍業已成,即以袈娑覆頭,入池而死,竟為大龍。其未死之前,師友呵之,謂我心決,師及僧眾在池前歎雲,由著香故,致使爾也。彼以貪故,竟甘為畜類之龍王,其顛倒錯謬,可謂至愚。
味欲如沸蜜湯,飲之則爛舌,眾生因貪口福,而殘殺生靈,造彌天大罪,傷理喪德,斷大慈悲,皆此味欲。昔有一愛酪沙彌心常愛食乳酪之味,凡檀越供僧之酪,沙彌每得余殘,心心愛著不捨,死墮酪中為蟲。師得道果,僧分酪時雲,徐徐莫傷愛酪沙彌,人問其故,答言:此蟲本是我小沙彌,以愛酪故,生此酪中,為是義故宜應呵味。
觸欲如臥師子,近之則嚙,當知觸欲為生死之本,系縛之緣,余四欲各得其分,唯觸欲遍滿全身,生處廣故,染著亦廣,故此觸欲,為大黑暗處。過去有劫撥仙人,得五神通,為王者所敬重,飛行往返,王自捧仙足,用肴之時,手自供奉,如是者多年。時王有事遠行,王有一女,端正無比,王告女言,吾奉事仙,不敢失意,吾今遠行,汝供如我。彼仙飛至,女即以手擎接足,觸女柔軟之手,即起欲意,欲盛失通,無飛行之能,只挨步行出宮,可不畏哉?
古代名僧詩雲:‘遠之易為士,厄之難為情,香味頹高志,聲色喪軀齡。’《佛名經》曰:‘有愛則生,愛盡則滅。’故知生死,貪欲為本,若去貪欲之因,則生死苦輪之果報息矣!‘苦者’逼迫為義,謂五欲之法,逼惱身心,不得自由,故名為苦,以其六根,各有三受,即有三苦,六三即一十八苦,如是推窮,無量無邊。眾苦充滿,謂之苦海,所以說‘多欲為苦也’。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返觀觀自性,返聞聞自性,當下即是少欲出苦之方法。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者。吾人從無量劫來,生生死死,六道之中,何道未曾去過?十方世界,無一芥子許,非我受生之處,做一世人,有一世之辛苦。生如活牛剝皮,死如烏龜脫殼,苦痛萬端,經無量世則有無量辛苦,然自心本來不生不滅,有生有死者,皆因貪欲而起,悉是冤枉受輪回,遭虛妄之生死。眾生胡為乎受諸辛疲勞苦,故雲生死疲勞。《大智度論》雲:菩薩得天眼,觀諸眾生,輪轉五道,回旋其中,謂天中死,人中生,人中死,天中生,天中死,地獄中生,地獄中死,鬼趣中生,修羅鬼畜,亦復如是。欲界中死,色界中生,欲界中生,色界中死,色無色界,亦復如是。所以說六道輪回,生死旋轉,吾人從無始至現在,所有枯骸,堆積如山,所流眼淚,如四大海水,眾生不痛念生死苦,且將苦作樂,以強淩弱,爭名奪利,乃曰為國為民,豈非顛倒?如百千蚊蚋,於破瓶之中,分寸之間,啾啾亂鳴,慧眼觀之,殊屬可笑,徒勞辛苦而已。 然亦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在生死,由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圓覺經》雲:‘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是故吾等,須斷貪欲,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現吾等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於無量劫中為恩愛奴。所謂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 ——《寶靜大師全集》頁956-961
第一诃色欲。當知‘诃’之一字,即是用功夫之要道,入門之正軌,須以種種方法诃斥之。所謂男女形貌端正嚴好,修目即長眉,朱者紅也,素者白也,所謂丹唇皓齒,明眸善睐,種種可愛可悅之色相,愚人視之,遂生貪愛,此為貪愛男女之形色有情之正報。還有一種人,對於有情男女之愛,染心很淡泊,不生執著,而愛世間種種可尊可貴之寶物,謂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等七寶,及一切青黃赤白紅紫缥綠五光十色,種種微妙殊勝之色相,若智者觀之,了達原是虛妄,不生貪愛,而愚人遂生愛染,因迷惑故,從此作諸惡業,深造累劫之禍殃。如頻婆王事,即是引證。是王以貪愛色欲故,不顧國家之重,甘願身入敵邦,獨處於YIN女阿梵波羅房中。又如優填王,以愛樂色染故,遂截五百仙人手足,造大重罪。當知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於此茫茫欲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酬缪,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吾侪凡夫,應當猛省而討斥之……
第五诃觸欲。此觸欲最為厲害,為生死之根本。經雲:‘一切眾生,皆以色欲而正其性命。’因前四欲,各有界限,色屬眼一部分,聲屬耳一部分,香屬鼻一部分,味屬舌一部分,謂四根對四塵,各有所受。惟此觸欲,則周遍全體,所言觸欲者,謂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互相按摩,及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其他種種之殊好妙觸,無智慧之愚人,為之沉沒,能障礙行者之道業。如從前有一角仙,為觸欲而失神通,發惡願感天不雨,後被YIN女誘惑觸欲失通,騎其頭頸,是知觸欲之過罪,至大且危,可不慎哉!
——寶靜大師《修習止觀坐禅法要講述》頁69-73
倓虛大師(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師)
倓虛老和尚出家前之感言: 現在我下面已有一個姑娘已出門了,五個男孩,大的才十四歲,小的剛會走,又沒人教養他們,三四十年來東跑西奔,沒有一點積蓄,全靠這個小藥輔吃飯。我走了之後,藥輔無人照管必定歇業,將來全家挨餓,流浪失所,這怎麼辦呢?然而,又一想:天下流離失所的人太多了,許別人的眷屬流離失所,就不許我的眷屬流離失所嗎?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後,到各地去參訪,在路上遇見了我的孩子正在討飯,這時我管他不管他呢?唉!天下討飯的孩子太多了,許別人的孩子討飯,就不許我的孩子討飯嗎?這件事也不足深慮的!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語一聲去了之後,她領著五個孩子,生活上一定很為難,如果她要嫁給別人,這不是於我很難看嗎?以後我聽說,或者在一個村裡遇見她,將作如何感想?唉!又一尋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誰能保險她不改嫁呢?況且許別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許我的女人改嫁嗎?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誰的女人?來生又要變成誰的女人呢?這事也不足掛在心上的。如果真的為了妻子的事情,而連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實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遠沉淪下去了,這樣不但不能度脫妻子,同時也無法度脫自己。如果我現在能夠毅然決然的出了家,潛心佛典,得到真實的修行,將來遇見他們,也勸她們念佛修行,了生脫死,這不是兩全其美嗎?還有……唉!放下吧!……放下吧! ——《影塵回憶錄》頁46
凡學佛人,須知五魔利害,必須預防,早結同參道友,互相警誡。 此魔有五: 一者、死魔。 二者、病魔。 三者、煩惱魔。 四者、五陰魔。 五者、天魔。 破此五魔,最要是預作觀想。 一、觀生死一如,如鏡花水月,能破‘死魔’。 二、觀知苦所集,如露如電,能破‘病魔’。 三、觀世事如夢,逢場作戲,何須認真,能破‘煩惱魔’。 四、觀如幻如化,能破‘五陰魔’。 五、觀一切環境,完全是夢,能破‘天魔’。 更有五要: 第一、要看破聲色利貨,轉眼成空。 第二、要看輕榮辱得失,如朝露陽焰。 第三、要學吃虧,吃虧即便宜,確是修福。 第四、要不被順境所轉,須知轉眼成空。 第五、要割親斷愛,須知恩重仇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