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色身) 為骨頭搭建而成,而塗上血與肉,
其中充滿老死,驕慢與虛偽 (注)。 (偈 150)嘉娜帕達卡娅妮公主是佛陀姨母的女兒。她長得很美麗,別人都稱呼她美人兒。她與佛陀的堂弟難陀訂有婚約。有一天,她內心如此想著:「我的兄長,雖然可以成為聖王,卻放棄世間而出家,成為聖者,他就是佛陀。他的兒子羅侯羅和我的未婚夫難陀都出家為比庫。我母親是比庫尼。現在只剩我孤單一個人!」這番思量之後,她就自行出家為比庫尼。但她是因為執著於家庭而出家,而不是出於對佛法的信仰而出家。
她聽說,佛陀經常說色身無常。她於是認為,佛陀如果看見她,一定會輕視她的美貌,所以,就不去見佛陀。但從精捨回來的其他比庫尼不停地贊譽佛陀,有一天她終於決定與他們一齊去佛陀的精捨。
佛陀看見她來時,心中如此想著:「刺可以用刺加以拔掉,嘉娜帕達卡娅妮非常執著於她的色身,對她的美貌非常驕傲。我必須經由美貌這件事去破除她的驕傲和執著。」
佛陀於是運用神通,示現一位年僅十六歲,卻極美麗的女人坐在他身旁。只有嘉娜帕達卡娅妮才看得見這女子。當她看見這女子時,發現若與之相比,自己就像只又老又丑的烏鴉坐在美麗的白天鵝旁邊。她非常喜歡這女子,但再次注視時,卻訝異地發現該女子變成二十歲的女子。然後,每當她注視時,該女子一次又一次的變老,先變為成熟的女子,再是中年婦女,高齡女性,然後是老邁不堪的老太婆。而且,新的形象產生後,舊的形象就消失了。
這時候她才認清人身不停地變化和衰老。有了這一層的領悟之後,她對自身的執著也雲消霧散了。這時候,該女子進一步的老化,已經無法支撐身體,整個人癱瘓在地上了。最後死掉,全身浮腫,流膿,蛆蟲更從身子跑出來。
看完整個過程後,嘉娜帕達卡娅妮心想:「這女子就在我眼前衰老、死亡,同理,我的肉身也會衰老變化、生病而後死亡。」經過這番省思之後,她深刻了解人身的真相。後來,她更一步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誨,而證得阿拉漢果。
注:「虛偽」古譯為覆。
備 注:
1. 阿拉漢:巴利語arahant的音譯,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漢傳佛教依梵語arhant音譯為“阿羅漢”,謂為小乘極果。其音、用法皆與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2. 比庫:巴利語bhikkhu的音譯,指稱巴利語傳承的佛世比庫僧眾及南傳上座部比庫僧眾;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北傳曾譯為“比丘”、“苾刍”等,指稱源自梵語系統的北傳僧眾。
3. 沙馬內拉:巴利語sàmanera的音譯。是指於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持十戒之男子。漢傳佛教依梵語saràmaneraka音譯為“沙彌”、“室羅摩拏洛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