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煥法師:彌陀本願三層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彌陀本願四十八願裡面分有三個層次:法化願、接引願和成就願。在具體應用時也各有不同的要求。

法化是靈魂到了阿彌陀佛的身邊,由他來成全,不用我們去說什麼,我們交命就完成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你們去醫院看病,你們叫醫師用什麼藥還是醫師自己決定?你們到醫院把命交給醫師就完成了,沒有理由說用什麼藥給我,不能這麼說。如果你們這麼一說,醫師就說那你回去自己處理吧。所以我們到了醫院,聽醫師就可以了,醫師怎麼用藥是醫師的權利。我們把命交給阿彌陀佛,就由阿彌陀佛自己決定,不要再說要達到什麼了。法化願就這麼說。

法化是沒有條件可說,成就願就需要講了。成就願為什麼需要講?比如:我肚子痛,怎麼對佛講?——我肚子痛得受不了,願望你為我拔除肚子痛的業障根本。成就願就是要你把存在的和需要的講出來。為什麼叫成就呢?成就是根據我們自身需要,來成全你。法化不用說,我們交命就完了。等於學生到學校去,不用學生說什麼,你報名、交學費,進去了老師自然就教你,每天上多少課,你跟上就行了。

接引願呢?就是接受就可以了,不用說什麼。但是接受還有一個條件,是將來還是當下?當下親臨西方還是未來親臨西方?你沒有說當下,那佛就未來再成全你。這兩年我們助念往生有這樣的經驗,你說當下往生,十念以後,OK!馬上就走。你沒有說當下往生,念幾天幾夜,念得累死累活也沒有用,微妙就在這裡。

智慧的解釋非常廣泛,智就是決定,慧就是完善,你決定了以後就要去完善。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有智慧,這種人沒有理解智慧,以為智慧是什麼產物、什麼東西一樣。其實智慧就是明白你的決定,完善你的決定。所以我經常講定位就是這個道理,佛教不說是定位,佛教講願力。現在有些學佛人說願力不能發,我講:好啊!願力發不得,那你就永遠做牛嘛。

阿彌陀佛慈悲、高等到什麼地步?你們想發願了,但又不懂得怎麼發。等到你們真正發願了,也需要很多劫才完成願力!佛已經為我們准備好了,只要接受他的願力就行了。佛說:我已經做得圓滿了,你們需要我都給你們圓滿,只要你們接受就行了。就像我們的父親已經建好房子,我們進去住就行了,不用我們去操心。如果等我們自己發願,首先找資金,再買地等等,多少劫才建好房子?那父親買了房子、做好了房子,我們為什麼不願意直接進去住呢?

聽到這個道理,人們往往說哪有這麼容易。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這是難信之法!講到這個微妙的時候,有人就很難相信了。我是五幾年出生的,當時農村沒有電燈,那時候說將來電燈比白天還要亮,我們是不會相信的,老人更不相信了。那現在亮不亮啊?什麼叫做凡夫?凡夫是以見到才相信,不知道去完善。

為什麼法化比成就更高等呢?成就還有我們個人的成見在裡面,法化是沒有我們個人的成見,阿彌陀佛要我們達到什麼,就達到什麼。我們有自己的成見和願力,所以阿彌陀佛沒辦法操作到位,他只能圓滿我們的願力而已,明白了嗎?法化跟成就就有這樣的差別。你看佛慈悲到什麼地步!第一個願,連昆蟲他都能法化跟他本人一樣,看看他的願力多大!眼睛都看不見的最微細的昆蟲他都能成全跟他一樣,那就不得了了。

我也為這個問題琢磨了好多年,我原來也不相信這個道理。我想如果阿彌陀佛能成全這個世界的人都跟他一樣,為什麼我們這裡還有這麼多痛苦?我相信大家也是這麼想。我們之所以現在還在這裡,是因為我們沒有相信他接受他,他就沒有辦法幫我們的忙。所以我們才痛苦,這也叫做業力。接受就是願力,相信就到位了。我們用佛就是每一天都能乘佛本願,願望天天安樂,這是我們在生命果報未了前的願望。

你們很難相信受佛法化,越簡單你們越難相信,這就叫難信之法。什麼叫做凡夫?我們感覺越麻煩越好,越簡單我們越難相信,所以叫做凡夫。我們就像乞丐,什麼都撿,認為越多越好,結果你受用嗎?沒有受用。阿彌陀佛講得太簡單,我們始終不相信。

彌陀經有一句話:不可缺少善根福德因緣。過去很多大德解釋說法不一,我在這裡給大家說一說,能聞到佛法就是真正有善根,沒有善根就不會聞到法,更不會聞到阿彌陀佛的本願法。那福德是什麼樣呢?歡喜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叫做有福德。為什麼我今天要在這裡把善根福德這麼解釋呢?這是阿彌陀佛的本意,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本意。現在很多大德解釋都雜有個人的本意,沒有按照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原本的道理來解釋。善根福德就是說,在你聞法後,馬上就能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就是你善根福德圓滿!

 

上一篇:仁煥法師:乘佛本願是妙用
下一篇:蔡禮旭:為什麼跟親人不能時時用一分歡喜的心面對他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