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家和萬事興:蔡禮旭:老師講(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貴賓,諸位長輩、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們看到孔老夫子的聖像就讓我想起當初師長的一段教誨,師長說到,學儒就要學孔老夫子,學佛就要學釋迦牟尼佛。我們的目標非常的明確。而學釋迦牟尼佛、學孔老夫子一定是要學他們的那顆仁慈博愛的心。所以孔夫子在《論語》當中有提到,他的希望整個社會是天下為公的狀況,「老者安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朋友信之」,親朋好友之間非常誠信互助,不分彼此,沒有爾虞我詐的現象;「少者懷之」,這些年輕的孩子們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我們是夫子的學生,以夫子的人生志向為自己的志向,我們都有這樣的志向,這個力量就不可思議。
在《易經》當中講到,二人同心,其利都可以斷金。我們不要求任何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求自己要有這樣的心境去立身行道。老者安之,孟夫子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我們有這樣的心境的時候,我們坐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自然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他一生也是為了家庭社會奉獻一輩子,我們那分恭敬的心自然就流露出來,我們給老人讓座。當我們走進百貨公司,那個百貨公司的門非常的重,回頭看看有些老人家要來,有些朋友們要進,我們趕快繼續撐著門口:老人家,您先請。其實我們都希望我們的老人、我們的父母,在生活的許多角落當中,都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得到他人的協助關愛,這是我們所希望的。很重要的,一定是先從我們開始去敬老、愛老、尊老。
剛好有次我從上課的地點要回到文化教育中心,坐上車去,開了不久,旁邊有個老人家,老太太,我很自然的就對她笑一笑。為什麼會有這個習慣?因為我們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在湯池鎮,看到很多人在打麻將,我們必須讓他們有更好的休閒活動,慢慢的他就不打麻將了。其實在打麻將當中我們為人長者要警覺,那已經給後代不好的榜樣了。你看多少家庭破碎,甚至於傾家蕩產,就是染上賭博的習慣,賭博可能比好色還嚴重,牽連的面更大。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辦敬老晚會來了三千人左右,所有的老人都坐在最前面,我們招待,給他們服務。老人家笑呵呵的,他說到你們都把我們老人當寶。我們看到老人這麼歡心,也很安慰。結果在這個晚會當中有個小朋友問了一個問題,那個問題就是:老師,打麻將算不算賭博?諸位朋友們,打麻將算不算賭博?你看孩子非常單純,他在請教,他的內心也希望不要做這些事情,很委婉的勸了他家裡的長輩。所以後來我們就在綠蔭之下,我們稱為綠色教室,在很多大樹下我們架了一個電視牆,播放一些講課的VCD,講課的帶子,慢慢的賭博的人就少了。
其實人都希望上進,都希望家庭愈來愈和樂,所以很多家庭有些夫妻也一起來聽課。夫妻看著講課,看到會心處,夫妻還會互相撞一撞,互相笑一笑。那個撞一撞可能在那裡老師在說你。但是這個態度不好。因為我們辦了很多講座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在聽課的表情,都是唉呀!我先生怎麼沒來;聽一聽,說唉呀!我兒子怎麼沒來。從頭聽到尾,所有的人都應該聽,就一個人不需要聽,誰不需要聽?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那人心不服,你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們,這個會反效果。所以這也是傲慢的表現。應該是正己,先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孔夫子說到,「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人與人太多的不愉快、太多的抱怨都來自於我們只要求別人並沒有要求自己;反而都是要求自己的時候,人家會被我們的德行所感動,你做得這麼好了,不只沒有要求我們,還不斷的反省、還不斷的自責,人的慚愧心會被叫起來。
所以古代有個讀書人叫缪彤,他是家裡的長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也很有當大哥的風范,非常用心照顧自己的這些兄弟姐妹、晚輩。後來幾個弟媳就開始有些計較,所以鬧著要分家。你看,這個大哥認真做了這麼多事情,這麼樣的付出,結果這些弟媳還在計較。假如是我們,馬上可能情緒就伏不住了。可是缪彤不只沒有指責他們,還走到祖宗的靈前,對著祖宗說到,我枉為讀書人,讀了這麼多修身齊家的道理,結果居然沒有辦法讓家裡人團結,這都是我的過失。他非常真誠的忏悔自己,接著拿起手來打自己的臉。這些弟弟還有弟婦們本來就很尊重這個哥哥,但是一時貪心、計較心作祟,才起了這些不好的念頭。看到哥哥不只沒有責怪,還只是反省自己,把他們的那種良知、羞愧心給喚醒。所以趕快過去阻止哥哥,一家又團結生活在一起。
其實我們要很冷靜,我們人生面對任何的情境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就是我們能轉境界更好,第二就是我們被境界所轉。所以當這個境界讓我們起貪心、讓我們情緒控制不住了,那我們一定會被境轉,而且人生的境界會愈來愈不好。我們早上提到,真的,調伏自己的壞脾氣特別重要,不然你看脾氣一發,對整個家庭、對自己、對他人絕對沒有好處。所以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守好我們這顆心,都在理智當中、都在仁愛當中、都在覺照當中,我們的身心以及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團體一定會走向愈來愈幸福的境界。
有位老師今年也五十歲了,這位老師他從事教育公務人員工作將近三十年,後來了解到我們在文化教育中心推展傳統文化,他自己從教多年,覺得倫理道德教育最重要,他毅然把這個工作給辭掉。之前就有他的朋友給他提議,你不要就這樣辭了,一分錢都沒能拿得到,你就說生病,請假,然後把自己調到另外公辦的企業,請一段時間的假,可能這退休金就可以下來。但他是學弟子規的人,學中國文化的人,他不願意欺騙,所以他一毛錢也沒拿,他到中心來學習。
那段時間剛好非常多青少年辍學,不讀書,十七、八歲的年齡,假如不教導他做人做事,他可能就沉淪在這些網絡游戲當中不可自拔。所以這位傅老師他很快的就上了崗來帶這批孩子。一開始,這些孩子就很吵鬧,吃飯的時候整個客廳轟隆隆的響。他去勸告了那個最嚴重的學生,告訴他,你們小聲一點,這樣影響到團體,人家都吃不好飯。結果勸了兩次之後,這個孩子依然如故。傅老師走過去說你們起來,然後把孩子帶到一旁去。這些孩子心裡在想,可能老師要罵我了。但是傅老師把孩子帶到一旁先讓他們冷靜一下。走著走著他想起了一個情景,前不久在韓國,有一群讀聖賢書的學者集體到自己祖宗的靈前下跪忏悔。韓國現在的社會風氣愈來愈差,是我們讀書人沒有做好的榜樣,沒有給社會好的引導。所以我們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背後含有著對社會民族的職責,我們不是拿著知識分子來自以為有地位、自以為有學問,這就失去這個身分的意義了。這群韓國人的舉動讓我們聽到了感覺非常感動,也很慚愧。
我們現在高學歷的人那麼多,看到社會風氣的敗壞,有誰會站出來說是我的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想起為什麼古代社會這麼樣的穩定!不要說古代,三、五十年前就很穩定,那個社會一片祥和。我記得像我們上一輩的,那時候我十一、二歲,一些大我們差不多十來歲的年輕人要去當兵的時候,整個地方的長輩就好像送自己兒子一樣,在那裡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交代他要多照顧自己的身體,你看社會風氣都很好。
在那個年代,老奶奶、媽媽們煮了很好吃的食物,一煮起來,馬上第一個,孩子過來,你看年夜飯煮起來,這個水餃恭恭敬敬的端到祖宗的靈前去,不可以打噴嚏。教育在哪裡?教育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當這個小孫子端著這盤水餃,他學到了孝心、他學到了恭敬心。第二盤,給爺爺奶奶端去;再來,給家族裡面私塾老師(教書老師)給端過去。你看一個吃東西的順序,孝親尊師就扎了根。而這個孝親尊師是開顯一個人明德最重要的兩個態度。為什麼那時候的人一想到讀書人、想到教書的人都會這麼樣的恭敬?因為讀書人把這些做人的道理演出來,也告訴他們。所以他們覺得很感動,也很有收獲。今天我們是高知識分子,我們今天是從事教育的人,得不到社會大眾的尊敬,這時候我們不能責怪任何人,我們要反求諸己才對。
傅老師在跟孩子走過去的當中,想起了韓國讀書人的這一幕,自己突然覺得很愧對祖宗,覺得現在的孩子行為風范都沒有,吃個飯這麼沒規矩,都是我們當老師的責任。所以走著走著就走到了孔老夫子的像前,突然有感而發就跪了下來,跪在孔老夫子的像前忏悔。後面這三、四個孩子看到這一幕嚇了一大跳,本來想說老師是要罵他們,但是卻並沒有罵他們,還反省自己。而當老師跪下去的當下,那個至誠忏悔的心孩子感受到了。我們跟孩子們那都是心與心的交流,絕對不只是言語當中的引導而已,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們的心。當下這幾個孩子不自主的全跪下去了。後來是其它的學生把傅老師給拉起來。結果就在這個當下,本來鬧哄哄的餐廳,在那一刻,鴉雀無聲。而傅老師還沒給他們上課以前,這樣的行為風范讓這些學生們感動了。
後來教學一個多月,這些孩子本來是跟父母鬧著斷絕父子關系,但在一個多月當中接受《弟子規》、接受這些聖賢教誨的洗禮,有孝心了,恭敬了。其中有個孩子兩次跟他父親斷絕父子關系,一個多月之後回自己的故鄉辦新身分證,回去之後他的母親不敢相信這是他的兒子。所以我們對老祖宗的教誨要有信心,一定可以把他們的善心給喚醒,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母親很感動,通知阿姨、通知幾個長輩,結果幾個女人看到自己的晚輩改變那麼多,話都說不出來在那裡掉眼淚。
他的父親後來知道兒子改變很多,放下工作也趕來學校看看是不是真的。結果父親來了以後,這個兒子畢恭畢敬給他倒茶端水,服侍好了還站在一旁等著,看父親還有什麼需要,晚上還給父親洗腳。一個大男人看到兒子的這些轉變,也忍不住淚水在眼眶打轉。後來晚上父子同睡一張床,父親睡不著,兒子其實也沒睡著,父親坐了起來,伸出手來摸摸自己孩子的臉,他以為孩子睡了。當父親的大手落在自己的臉上,這個孩子也很感動,他眼淚也掉下來了,他自己回想到父親上一次摸他的臉龐是在小學的時候。你看,當孩子沒有得到這些倫理道德的教育,可能父子這分天性的親情漸行漸遠。而當受到聖賢教誨的啟發,他這顆孝心起來了,他的人生將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所以這些孩子學習不用人家催,傅老師他們教學都很快樂,這些孩子很主動,他們自己也覺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悅。
後來這個孩子的奶奶也來了,這個孩子在送奶奶回去的時候,扶著奶奶上了公交車,車子緩緩開走了,孩子想到的是「過猶待,百步余」,在那裡望著這輛車子遠遠離去。我相信孩子在送著奶奶離去的過程當中,他的內心是在回想奶奶在他成長過程當中對他付出的點點滴滴。等車子消失在他的眼前,這個孩子突然就跪下來磕了一個頭,然後站起來。旁邊在等車的人都覺得很驚訝,這個孩子做這樣的行為送自己的奶奶。當一個青少年不能夠好學,不懂事的時候,整個家庭,以至於所有愛護他的人,都會覺得日子很難熬。
這些老師們發願來教導這些學生們,這分心也讓非常多的家長感念。還有整個家庭,這些長輩們一起到了這些老師的跟前,很感恩他們,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形容這分感激,就集體都要給老師行禮。老師趕快把他們給扶起來。後來傅老師提到,他說我們能教好一個孩子,讓他們能轉惡為善,都比那個退休金更值得。我們這一生能透過自己立身行道,透過自己用一分真誠的心去跟他人交流,能轉變他們錯誤的思想,能把他們引導到幸福的人生方向,這不是金錢買得到的。所以剛剛提到,確實我們在學習古聖先賢教誨的過程當中,每句經文是用來要求自己,每聽的課程也都是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別人。
剛剛跟諸位長輩、朋友們提到,我們有設了一個綠色教室,所以很多家庭吃飽飯後拿著扇子就到樹林下來聽課,我們稱為綠色教室。因為聽課的人很多,所以都認識我們中心的老師,看到我就會主動跟我打招呼、微笑。我也不知道誰認識我,所以我就養成習慣見人就笑。那天坐著車子開出來,看到旁邊這位老太太,我們也馬上對她笑一下。這個老太太手裡拿著一包糧食,挺重的,我一笑,這個老太太也對我笑。當我們看到她手上的糧食,馬上想到她一定很辛苦,趕快停車,我們問問老人家去哪。一下車,老人家,妳要去哪?我要到鎮中心去。我們也要去,來來,我們送您一程。結果這個老人不認識我們,就有點猶豫,突然對面的鄰居對著這個老人說到:這個車是文化中心的車,坐沒有關系。這些鄰裡鄉黨對我們信任,我們也很安慰。所以現在有些夫妻要鬧離婚,很多鄉親們就會跟他們說:先別離,你們先到文化中心去坐一坐。所以我們文化中心現在還幫人家婚姻協調。短短一年的時間,離婚率下降了一半。
我們在廬江湯池推展古聖先賢教誨,所有不好的指數都下降了,該升的也升上去了,犯罪率下降、離婚率下降、爭吵的情況下降了,而經濟發展,每個家庭的收入卻提高了。所以真正遵循古聖先賢教誨去做,家庭會更和樂、更有發展。絕對不是說經濟一發展,社會道德一定會下降,這是錯誤的。是因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忽略了倫理道德的教育,才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老祖宗在《禮記.學記》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這個老太太聽到旁邊的鄰居說坐,沒事,她點點頭,准備坐我們的車。結果我們同仁看到這包糧食底下有點土壤、灰塵,怕會把車弄髒,所以走到老人家面前說:老太太,我把妳這包東西放後車廂。老太太第一次見我們,還要把她手上的東西拿走,她馬上退了兩步,不敢給我們。夫子在《論語》當中提到這個仁字提了一百零五次。這個仁愛心從這個字當中感覺得到,兩個人,就是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也能想到別人,能夠感同身受。所以今天我們要去拿這位老者的東西有沒有感受到她的心還是有不放心在?我們同仁也很熱情,很多同胞們坐車坐三夜、坐四夜來上課的都有,一看到他們拿著行李過來,同仁們一擁而上,幫他拿東拿西的,拿到最後連他背在身上的皮包都要把他拿走,這個朋友都在那裡很掙扎,到底給不給我們。所以這時候要能感受得到對方的心情。
這時候剛好我們中心周泳杉老師他看到了,馬上走向前來,對著老人說:老人家,跟妳一樣,放在後座就好了。老人這時候心踏實了,坐下來了。結果後來開了三分鐘左右到了鎮中心,這個老人下了車,我們兩個人站在那裡目送老人離開。這個老人走了幾步路,突然回過頭來對我們說:我給你們兩塊錢。這個時候我們也感受到老人有點忐忑不安,受寵若驚。接著我們說到:老人家,送你一程這是我們該做的,不用了。這個老人點點頭,接著又走了幾步路,突然又回過頭來很認真的看著我們:我真的給你們兩塊錢。
後來送著老人離去,面對剛剛的情景,我們覺得是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要反思的時候。老人把他的一生給了家庭、給了社會,尊重他們、愛護他們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本分。但是為什麼老人接受我們服務的時候卻是這麼不敢相信?可能老人走在人群當中他都感覺到他是被忽視的人,沒有人重視他,甚至於自己在家裡,兒子、孫子都不孝敬他們,他們很難接受一個陌生人居然對他們這麼好。所以我們讀到孔夫子這句,希望「老者安之」,看到現在的社會現象,孔夫子在流淚。當我們看到自己的老師在流淚,那是我們的恥辱,我們沒有讓這些古聖先賢安慰、放心。
我們在湯池推展《弟子規》的教學,師長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交代我們,一定要照顧好老人。所以在前年的過年前夕,師長就交代,他回想到他們小的時候,過年前都會拿著一些糧食、這些掛面去看望每一位老人。你看那時候社會風氣敬老的氛圍非常好。結果師長就交代,把這些東西折合成現在的物價指數,差不多五十塊錢人民幣。所以我們的老師們就把每個紅包親手交給老人。七十歲以上都有發敬老金,八十歲以上還加發一個龍頭拐杖。結果我們在招待這些老人的時候,老人家都很感動。有一次發的時候還請一些老人吃飯,當我們給老人夾菜的時候,老人在那裡講到:我兒子都沒有對我這麼好。而當我們把敬老做出來的時候,人都有羞恥心,人家對我的父母都這麼好,他們生慚愧。
所以有一個老人九十幾歲了,大年初一我們一起去給老人拜年,老人家看到我們,笑呵呵的,然後對著自己的子孫講:你看,中心的老師都希望我長壽。這個老人重復了這句話好幾次,後來我們懂得老人的意思,他是藉這個機會教育自己的後代。看到他很多後代聽到「他們都希望我長壽」,他的後代們都笑得很歡喜,少部分的後代躲在牆角邊頭低低的不敢抬起來,你看他們的慚愧心起來了。還有一個老人把這個五十元金放在祖宗的牌位前面供起來,他對自己的後代講:我再怎麼窮,絕對不會花這五十塊錢,這五十塊錢代表著是釋淨空老教授對我們老人的尊敬。老人家感受到這分對他的關愛。
有個老太太,其實她才六十九歲,結果她跑來要領敬老金,我們數據一查,還沒七十歲,還差一年。結果這個老人她就對我們說:不可能,我去年就領到了。老人很可愛,馬上從她的口袋裡把去年的敬老金拿出來:你看,我去年就領到了。你看這不單是五十元錢,最重要的是我們對老者的恭敬、孝心,這些老人們時時想到都會歡喜,所以還隨身攜帶。結果這個紅包拿出來,不是我們中心發的,不是政府發的敬老金。後來了解到,她的兒子提前給她的,因為怕其它的老人都有,自己媽媽沒有,所以怕媽媽難受,他自己提早頒敬老金給自己的媽媽。我們了解到這個情況,政府跟我們的領導們都很感動,然後就決定讓老人家不要知道這個事情,趕快頒敬老金給她,成全這個孝子的心。後來這個孝子沒有接受這五十元錢,他對她的母親講,這些錢都是全球的愛心人士捐的,母親,就兒子給妳發敬老金就好了,我們不要拿這五十塊錢。所以整個社會風氣敬老就帶動起來了。
而當我們到每一戶老人家裡送敬老金,有些老人他行動已經比較不方便,我們去的時候,像他已經比較長期是臥在床上,看到我們來都很感動,都堅持下床送我們離開。人與人最可貴的就是這一分真誠的關懷。當我們一步一步離去的時候,這位長者扶在門口望著我們,不忍心走進去。旁邊的鄰居們看到這個景象他們也都很感動,說到:這樣是好人的行為。所以我們帶動整個社會善良的風氣,一定是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而老師們發完敬老金回來,我看到有些老師眼睛是紅的。了解情況,是他們在發敬老金的過程當中,看到有些老者七、八十歲,甚至八十幾歲,住在老房子裡面,房子很破舊,甚至窗戶都不完整,然後蓋著一條棉被。在廬江湯池,冬天最冷可以零下三、四度都有,一般時候也都是只有五、六度,七、八度,冬天。這樣的溫度,只蓋一條被子絕對不夠保暖,而且也沒有暖氣。我們看了都很辛酸。結果在這個破房子的旁邊居然蓋的是三層樓、四層樓的洋房,而那個房子是自己的兒子、孫子在住。而這棟大的房子居然大門深鎖,孩子出去賺錢,就是不願把大門打開來讓這麼老的老人住進去。老師們看到這個景象很不忍心。
我們是讀書人,為什麼這個孝悌的風氣現在社會這麼缺乏?是我們沒有去推展。孔老夫子說到,「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詩書禮樂沒有人來實踐,沒有人來學習了,誰的罪?「丘之過也」,夫子說是他的罪過,是他沒有盡心盡力去把它做好。夫子都這樣反省自己,我們當弟子的更應該去效法。所以這樣的情景更激勵我們的老師推展孝道、倫理道德,刻不容緩。所以這些老人的情境把他們的心量擴寬,把他們的責任喚醒。
我們在過年前辦了一個大學生幸福人生講座,大陸很多知名高校都有學生來參加。有個孩子參加完以後他的孝心起來了,他們家也是這樣的場景,奶奶就住在那個破房子裡面。但這個孩子學得很融通,他並沒有去責怪他的父母,他首先要求自己先做。所以這個孩子回去之後,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干干淨淨,整整齊齊,然後自己把奶奶接到了他的房間去住。諸位長輩、朋友們,現在家裡最好的房子給誰住?現在家裡最好的東西先給誰吃?這些生活的點滴,所影響的家風,天壤之別。你看我們第一口菜夾起來給誰吃?給爺爺、奶奶吃,孝道就傳承下去了。
在唐朝有戶人家姓崔,這戶人家有個老奶奶年齡非常大,牙齒都掉光了,她的媳婦姓唐,每天自己梳洗干淨,非常端莊,走到廳堂第一件事給婆婆問好,接著給婆婆哺乳。因為婆婆牙齒都掉光了,沒有辦法吃東西,所以她先把自己的乳汁給婆婆吃。我們現在為人媳婦能不能效法這樣的賢者?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動作,那是發自至誠,那個動作做下去,她的家道就已經承傳下去了。所以老太太有這麼樣的好媳婦,俗話講兒子孝不如媳婦孝,她非常的欣慰,身心很安樂。自己壽命將終都很有數,把子孫召過來,對著他們說,我這個媳婦非常的孝順,我對你們都沒有什麼要求,只有一個要求,一定要好好孝順你們的媽媽,孝順你們的奶奶。她都是當曾祖母輩。所以崔氏這戶人家成為唐朝當官最大的一戶人家。你看,孝悌承傳下去了,這個家族有大福分。
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給後代很好的福氣不是我們在那裡斤斤計較,在那裡有多會算、多精明。再怎麼精明也不會比老天爺精明,俗話說的「人算不如天算」。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你看身旁周遭,那個家族興旺起來的,絕對不是他家裡的長輩斤斤計較,而是他家裡的長輩非常的厚道,非常的老實,非常的孝順,這樣的家族就會興旺起來。所以我們讀到《弟子規》這一句,「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真正明白這句話,《弟子規》的每句話都很有重量,《弟子規》的每句教誨直接影響我們家道、我們事業的發展。所以《弟子規》是集所有家訓的集大成,太難得的一本經書,我們是如貧得寶,好好的學一句來做一句。
這位大學生回去之後,把奶奶送到自己房間去住,自己睡客廳的沙發。諸位朋友們,這個孩子他是在自己的房間睡比較舒服,還是在沙發上睡比較舒服?你們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我相信他是在沙發睡的時候最舒服。當自己躺在舒服的床上,奶奶卻睡在破房子裡面,良心過不去。所以這分至孝,沒有幾天的時間,他的父母慚愧了,自己主動的孝順自己的母親。你看一個年輕人的至孝,轉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所以讀到孔夫子這句,使「老者安之」,從我們做起,從我們弘揚孝道開始做起;「朋友信之」,這些成年人互相之間能誠信互助。
那問題來了,現在連夫妻都很難誠信互助,夫妻之間還互相都有私房錢。你看這麼親的夫妻都不能誠信了,怎麼談得上更遠的這些親朋好友?事實上真的是人不學不知道,還是教育問題。所以很多人來參加課程之後,開始反思自己的不對。有對夫妻剛離婚沒多久,孩子才一歲。結果離了婚之後,過沒幾天她的表姐送給她講座的帶子。其實一個人決定離婚,這個動作的前面他一定有非常多的掙扎、無奈、痛苦,誰也不願走向這個方向。後來送給她盤片之後,當天晚上她就看到半夜。其實都希望幸福美滿,只是沒有遇到我們古聖先賢教誨的緣分。所以我們把這些經典介紹給他人真的是刻不容緩,可能遲緩了就有家庭會破滅掉。
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這個太太把四十片都看完了,她反省到自己有很多的錯誤,所以鼓起勇氣又回到了夫家,在婆婆、先生的面前道歉。結果婆婆跟先生一下子非常的驚訝、非常的不能接受,怎麼突然變了一個人,所以並沒有接納她回來。我們很冷靜的來想想,我們在學好了,我們是這分誠心,但是家裡的人卻不接受我們,這時候我們會不會很難受?我們不應該難受,你看我們這麼誠心要來挽回這個家庭,而婆婆、先生不能接受,因為他們以前在這一段歲月裡面,已經被我們折磨得很痛苦了,突然我們一變好,他們覺得一下子回不過神來。
所以諸位朋友們,我們學了弟子規、學了中國文化,回去很大的改變,家裡人有沒有馬上接受?不見得,他們要有一段調適期,甚至還會摸摸我們的頭,你還好吧?而且還會有考驗期。有個太太學了之後回去,好好做太太,回去以後那個禮拜非常認真打掃家務,這個先生一看,怎麼變個人!然後一個禮拜之後,在這個過程裡先生都沒有一句稱贊的話,這個太太邊做邊用余光看看她的先生:我做那麼多了,你到底有沒有看到。結果一個禮拜到了,那一天她在擦桌子,她的先生跷著二郎腿在看報紙,連看都沒看她。她實在受不了了,拿起抹布就往報紙扔過去。結果一扔,她先生把報紙放下來,非常有修養的對她說:看吧!還說學弟子規的,怎麼樣,撐不下去了吧!所以日久見人心。而且說實在的,我們不是要做給人看,我們是從內心覺得這是我們的本分,這是我們為人的道義,我們做得無怨無悔,心安理得。
這個太太對婆婆、對家人不能接納,她也心平氣和。回來之後更認真學習,有心得了,打給她的前夫跟他分享,慢慢的有了交流、有了溝通,彼此更加尊重對方。有天一起出去喝咖啡,喝著喝著,兩個人就一起又去結婚去了。我們當老師的最怕聽到孩子家單親,孩子家整個家庭結構不建全,我們一了解到都替這個孩子捏把冷汗。有個幸福的家庭,孩子在其中成長,人格都會很健康,都將成為社會國家的棟梁。
所以從夫妻開始,我們應該是至誠,應該互信、互愛,夫婦是道義的結合。我們在《禮記.昏義》當中看到,結婚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合兩姓之好,不是兩個人的結合,是兩個家族的結合,而且是讓兩個家族的未來愈來愈好,愈來愈欣慰,這是結婚的用意。你看我們的老祖宗在古代就懂遺傳學,要合兩姓之好,同姓之間盡量不要結婚,因為可能會有些遺傳基因出來。都是這樣的心境去面對婚姻。對上,上以事宗廟,就是夫妻的結合是為了承傳祖宗的家道。所以古代人的結婚很有意思,周文王娶他的太太太姒,結婚的時候不是說妳嫁給我吧,不是這樣。周文王是說請妳跟我一起來祭祀我的祖宗。你看那個很有味道,一起來承傳我的家風。
古代祭祀祖宗有個儀式,在《詩經.關雎》當中也有提到,「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這個荇菜是祭祀祖宗要用的一個植物,而采這個植物是媳婦去采。你看一個好的媳婦在那裡祭祀祖宗,祖宗在天之靈很安慰,太好了,娶一個好媳婦旺三代。諸位老師,這個三是指多的意思,一個好媳婦就可以讓家道一直興盛起來。我們文化當中稱自己的另一半叫「太太」,這是有典故的。周朝出了三個女聖人,太姜、太任、太姒,因為有女聖人,才會有出這麼多聖賢後代出來。所以我們對另外一半稱太太,是對另一半的尊重,也唯有她們相夫教子,我們的社會才能安定。所以整個社會的安定,女人家操之一大半。
一個真正為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往往都是有好的母親,還要再加上有好的太太。諸位長輩、朋友們,您家裡是生女兒的舉手。攝相機照一下。諸位朋友,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所以教女兒比教兒子還重要。娶一個好媳婦可以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媳婦會怎麼樣?不是敗三代,是敗到底。所以娶媳婦是人生的大事。嫁老公也是人生的大事,都是影響一輩子。所以一定要讀古聖先賢的書,我們才懂得去找一個好的對象。
我有些同學、同仁,尤其是女性,年齡都三十歲上下,家裡就很著急,妳怎麼還不找對象、還不嫁?這些同學們被摧得緊,急了,對著母親說:妳都不幸福,還要叫我嫁。她媽媽愣住了,有道理,我都不幸福了還要叫她嫁,冷靜了三十秒鐘,突然又說:反正妳就是嫁就對了。我們要很冷靜,今天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然掉到一個坑洞裡面去,一跌下去,幸好平常有做善事,大事化小,只跌了個跟斗,腳沒有跌斷,知足常樂,從這個坑洞爬出來,拍拍身上的灰塵。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下一個念頭是什麼?你們考慮這麼久,你們還有良心嗎?你看我們跌下去了,爬起來第一個念頭,怎麼只能我一個人摔,這樣我太不甘心了。趕快跑到旁邊的草叢裡面去,突然看到下一個人跌下去了,安慰多了。你看這樣的人生態度,折福!折到什麼程度?折到以後做什麼事都不順利,沒福。有福的人做什麼都做得穩,沒福的人再好的機會給他也沒用。我為什麼這麼清楚?因為我就是這麼過來的。
「福田靠心耕」,這個福都被自己不好的存心給漏掉了。我回想到自己讀書的時候,都是競爭,都是見不得人好。旁邊的同學考得比我差,我拿起考卷在他旁邊繞兩圈,然後就說:我昨天都沒念書就考得比你還高。人家已經很難受了還戳人家一刀,你看,那句言語漏了多少福分。人家考得比我們高還酸溜溜的,有什麼了不起,運氣好而已。所以你看,假如我們的孩子在這個成長過程當中,沒有成人之美的心,他往後的人生很難走得寬廣。
當我們聽到有個故事,這是在學校裡面發生的,四年級的學生,剛好班上數學最好的一個女孩,考試當天請假。同學們很驚訝,今天考數學,怎麼這個同學請假?好奇的問老師,老師說,這個同學的爺爺去世了,所以她今天去送爺爺最後一程。她的爺爺是大學裡面教數學的教授,爺爺常常教這個孫女數學,所以這個孫女成績挺好的。而所有的同學聽到這個女同學的爺爺去世了,當下的反應是,她爺爺終於去世了。大家要很冷靜,你看,現在孩子他只看到功利,只看到分數,只想到自己,他已經感覺不到人家失去至親的心理感受了。所以老師站在前面看到學生的反應居然是她爺爺終於死了,這個老師突然在那裡想著,我到底是在教一群人還是在教一群狼!所以我們希望孩子有福分,不是在那裡計較著他有多高的學歷、多少的才藝,而是要從根本心地下手。
我們今天人生走過的錯誤,掉下去的陷阱,我們爬起來,接著是不願意後代、不願意我們的孩子、學生繼續走我們這樣的路,這是我們當人的本分、良知。諸位長輩、朋友們,假如讓我們的下一代過我們現在的生活、現在的人生,願意的舉手?我再重復一遍,假如讓我們的孩子過我們還沒遇到古聖先賢教誨以前的生活,願意的舉手?那一定很多人都不願意。你看我們不懂這些道理,每天追名逐利,自己也很累,自己也覺得內心不踏實。像我自己,年紀二十多歲了才懂得這些道理,才開始學習,非常遺憾。假如我們從小就開始熏習,我們就懂得敬老尊賢,我們就懂得尊敬長輩、朋友們,那我們就能讓多少愛我們的人他們沒有受到我們言語、行為的傷害,我們也會覺得比較無愧於這些愛護我們的人。所以都覺得學得太晚,很慚愧。
所以我們應該是,從這個坑洞爬起來了,趕快到前面豎個牌子,「前面有坑洞,別再跌下去了」。不只要立個牌子,因為可能風吹了又把牌子給吹倒了、吹走了,還要盡力的把這個坑洞給填滿。我們心地當中最缺乏的倫理道德,讓我們的心地有缺陷,我們為人長者、父母、老師要把孩子心地這個缺憾給他填滿,讓他的人生往後能愈走愈寬廣。
所以父母現在不是急著要把女兒嫁出去,現在應該是讓她先學《弟子規》才對,她自己知道如何做人,她自己也知道如何選擇好的對象。而且《弟子規》還可以當護身符。比方要談一個對象,不知道他人好不好,你就丟《弟子規》給他,讓他去學。假如他拿了《弟子規》之後就石沉大海,這個人沒有善根,妳就逃過一劫了。假如他接受以後,每天在那裡跟妳分享,這句好、那句好,我自己做得不夠,甚至於他的父母都很認同,這時候我們就了解他這個家風很好。所以要用高度有智慧的判斷力去走婚姻。閩南話講說「選田要選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酹」,娶一個太太一定要去看她的媽媽好不好,因為這個女孩一定受到她家道的影響。
當我們看到《禮記》這段話,我們明白了,婚姻的結合不是兩個人喜歡不喜歡而已,更重要的是道義的結合,讓兩邊的家族因我們的結合愈來愈欣慰、愈來愈幸福,然後承傳祖宗的教誨。所以這句「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就是我們文化當中的這個孝字。你看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承先啟後,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可分。而我們走在婚姻的道路上時時想著不忘初心,我們就能盡這一分道義。
婚禮,我們中國的這些禮儀都是非常博大精深,我們深入經典,真正感覺到祖宗的智慧。不然以前念博大精深,都是寫作文的時候寫出來的,不深入體會不深刻。在婚禮的過程當中,大家比較有經驗,你看結婚當天第一件事做什麼?昭告天地,祭天,我們夫妻的結合是承傳人倫、是承傳文化。整個民族文化的承傳都是從家庭當中傳承下去的。所以我們這個行為要對父母負責任,要對祖宗負責任,也要對社會負責任,我們要幫社會培養出好的下一代。
當新郎要去迎娶的時候,大家應該看過穿狀元服,為什麼他那天可以穿?人家是考上狀元才可以穿狀元服,但那一天不一樣,結婚這件事非常的慎重,所以那天破例可以穿一下,那是為整個社會民族能有好的下一代產生。而新郎要出去迎娶以前,家裡面最後一個儀式是自己的父親端起酒杯敬自己的兒子。我們想想,我們對自己的父親非常的敬畏、非常的崇敬,都是我們給父親倒水、倒酒,都是我們敬父親,怎麼可能父親敬我們?假如父親今天跟我們坐一起:來,兒子,爸爸敬你一杯。我們可能從椅子上都快掉下去了,不能接受的,很不習慣。但那一天不一樣,那天父親是代表祖宗敬兒子,你要承傳這個家道,而且兒子不用回禮,當下那一幕深深印在兒子的心中。當兒子要去迎娶另一半,在那個路上,父親這個情境都在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來,所以去迎娶的過程,那不是兩個喜不喜歡的結合、不是欲望的結合,而是整個責任心、道義的結合。
到了新娘家裡,是岳父、岳母在那裡迎接他,親自把女兒交到他的手上。這個新郎要記住這一幕,時時要對得起另一半父母對他的信任。迎娶了新娘,新娘上了車之後有個動作,就是把扇子從窗戶扔出去。諸位朋友們,大家知不知道什麼意思?因為,你看以前的大小姐都拿個扇子在那裡搧,告訴新娘,嫁過去之後,要盡心盡力去為這個家庭付出。所以先要把大小姐的習慣、大小姐的脾氣丟掉、放下,家庭是談付出的地方,不是談計較的地方。
在《詩經》經文裡面有說到,「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你看這《詩經》很美,這首詩透過桃花,桃花開花,一下子開得很茂盛,結果也是一下子結很多果實,長葉子也是很快的就很繁盛。所以透過桃花,期許女子走向婚姻的時候,都想著要讓夫家的家族像桃花一樣這麼樣的興盛。你看桃子結果,果實累累。這都是在嫁過去的一個心情。所以我們說女子出嫁叫於歸之喜,這都有文化的典故。諸位朋友們,大家有沒有遇過有一個女子要出嫁的時候,她是說好!終於讓我等到這一天,我非搞個你雞犬不寧不可。沒有人這麼嫁出去的吧!所以我們走入婚姻,不管是為人先生還是太太,都要不忘走向婚姻這個初衷,這顆責任心,這顆道義的心。
把太太接回家裡來,夫妻一起喝交杯酒。那個交杯酒,盛酒的器皿是瓜類做的,這個瓜它的肉是苦的,拿這個來盛酒,盛的是甜酒。所以諸位朋友們,這杯酒喝下去了是提醒我們,走向婚姻要有什麼樣的態度?同甘共苦。所以文化很美,每個禮儀都提醒我們人生非常重要的心境。既然是一體,既然是同甘共苦,就沒有什麼計較,沒有什麼比較的心。今天假如我們遇到一個太太說:我對我先生可好了,他對我比較不好。其實這樣的心態,她會是一個好太太嗎?真正好的太太,她不會比較誰付出的多,反而都是反省自己做得還不夠,都是你爸爸做得好,我做得比較不夠;你媽媽做得比較好,我做得不夠;你們的優點都是跟你媽媽,像你媽媽。都把功勞給對方,這是真正時時感念對方的付出,自己的付出都覺得是應該做的,絕對沒有放在心上,這是道義的人生。假如我們還想著我付出比較多,在那裡計較,在那裡不愉快,夫妻很難和樂。
所以今天我們遇到一個孝子,這個孝子會不會說:我對我爸爸可好了,我爸爸真有福氣,生到我這樣的兒子。大家一聽,他會不會是孝子?不會。孝子他是視父母為一體,甚至把父母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時時都是想著我做得還不夠,沒有讓我的父母安心、放心,這才是道義的人生。所以我們想到夫子這一段,他的願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夫妻信之,兄弟信之,「少者懷之」,讓年輕的孩子,這個懷就是呵護、養育、教育好他們,因為孩子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夫子這樣的心願,我們當弟子的要好好努力去做。
而我們冷靜的來看看,現在的孩子有沒有得到好的倫理道德教育?現在的孩子,道義的心沒有起來,反而都想到自己,就是自私自利,然後又受到很多社會一些錯誤的訊息影響。你看現在的小孩脾氣很大,現在的小孩好像很小就談戀愛了。我那時候說現在的小孩是不是十幾歲就開始談戀愛了?馬上有個老師說:什麼十幾歲,幼兒園就開始了。這都是值得我們這個時代深思,「學如逆水行舟」,他理智都沒起來,卻起的都是情欲,這個孩子有未來嗎?值得我們思考。
我們上次聽到一個訊息,一個學校有一千二百多個學生,初中,六百多個女學生,剛好做健康檢查,檢查完之後的結果,二十幾個學生懷孕了。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我們要從孩子的一輩子著眼,我們現在不能死盯著他的分數成績而已。今天一個孩子縱使考了一百分,她在初中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人生情況,她會有未來嗎?我們在五月份打開報紙,連續好幾天,大學生跳樓自殺,都是知名的大學。這些孩子在他成長過程當中,父母有沒有發現他的心靈出問題了,他的人格出問題了?老師們在教導他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引導他健康的價值觀?這個孩子不是忽然想不開的,是他患得患失,是他忍不了挫折,是他那分虛榮一步一步的把他推向這樣的人生方向。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都很值得我們所有家庭、學校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我們的學校教育,我們的社會教育到底缺了什麼重要的關鍵、重要的東西。
當我們看到報紙上很多的高官、很多的企業家觸犯法網,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們要問問自己,我的孩子會不會走向那裡?我的學生會不會走向那樣的結果?而當他的人生是這樣的結果的時候,那些一百分有什麼意義?那一百分不會影響他的人生,而所有正確的人生態度都是影響他的一生,甚至於影響他的世世代代。所以我們今天要真正修身,進一步齊家,我們就要開自己的智慧才行;我們愚昧了,不可能把孩子帶向光明的大道,我們的人生要看得深遠。
有個校長他們學校有一個教務主任,剛好去參加我們五天的課程,這個教務主任上了五天的課,跟我們說到,他說他的人生在這五天有幾個變化。第一,他抽了這麼多年的煙戒掉了。因為他在上課的過程覺得居然這麼多人都不抽煙,而且那麼多天,他覺得其實不抽煙也很正常,他把它戒了。第二件事,是他上五天的課抄下來的筆記比他學師范院校四年的筆記還要多。我們聽到他說的這段話,心裡也是覺得很不捨,因為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個教務主任非常有教育的愛心,但是他接受到的東西並沒有把他的教育愛心喚醒,並沒有讓他了解到這些倫理道德一定可以幫助他的學生。假如他在踏入師范院校的大門就有老師這麼樣告訴他,就有學長們這麼樣提醒他,他那四年會過得非常充實。
你看現在大學生考上大學走進校園,老師怎麼告訴他們?學長怎麼告訴他們?甚至於學長還告訴他,大學讓你玩四年。這樣的學長要負因果責任,誤導了一個學弟。我們要了解到,一個人考上了大學,家庭跟社會給了他多少的栽培跟付出。所以我們當老師也好,我們當長輩也好,當我們的晚輩考上大學,孩子來找你,學生來找你,這時候你要告訴他:孩子!社會、家庭對你有很多的栽培、恩德,這一生要過知恩報恩的人生,要好好回報父母、社會。所以大學這四年你好好的讀書,學很多的本事,出來就可以孝養父母,出來就可以奉獻社會。我們這樣去引導孩子,他那四年不會空過,他的人生格局一定跟別人會不一樣。
我們反思一下,我們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有沒有這樣去引導他、去叮咛他?還是當孩子考上大學,我們只是給他錢,你考上了,好,爸爸給你去游學一個月。他的道德心起來沒有?他反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考上這麼好的大學,他以後有好的表現都會跟父母談條件、要東西。所以整個社會的風氣受我們每個人的影響。
諸位朋友們,在台灣,大學分數最高的是醫學院。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醫學院的分數是最高的?根據我的觀察,粗淺的分析,因為當醫生賺錢賺最多,所以去讀醫學院。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當好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心境?「但願世間常無病,哪怕櫃上藥生塵」,醫生的心境就是希望世間人不要生病,縱使他藥櫃上面的藥都已經厚厚的一層灰塵,他都覺得很歡喜、很欣慰。我們現在感受一下,我們訓練出來的醫生、我們訓練出來的律師,有沒有守住他這個行業的正道?律師是維護社會公平,是希望世間不要再有沖突。假如我們當律師,剛好今天沒人來,說:今天怎麼沒人離婚?那麻煩了,都想著人家要來離婚,那天下不就亂了嗎?本來來了還有一點轉圜余地,結果我們在那裡添油加醋,很可能這個家庭就破碎了。
我們中心的副主任李毅多律師,他是京都大學法學博士,他當律師不請客吃飯,不去攀關系,不去巴結這些法官,都沒有,他憑著良心去做,還是做得很好。然後夫妻來了要離婚,他都介紹他們學《弟子規》,學著學著就不離了。然後兩個企業發生沖突,其實說實在的,這些企業沖突曾經都是合伙人多,後來因為一些利益擺不平,本來一起共患難的朋友,最後可能走上法庭。這樣的結果其實對彼此的人生都是很大的遺憾。所以這樣的企業來找李律師,他都是跟他們勸和,讓他們先消消氣,還自己掏腰包請他們去吃素食,因為吃肉脾氣會大。這不是我說的,這醫學上的書都講得很清楚。俗話說「吃什麼補什麼」,這句話是錯的,這句話應該怎麼講?吃什麼像什麼。真的,你看吃很多肉的他脾氣就很暴躁。你看很多出家的法師,他們都常年吃素,一看就是心平氣和,甚至於他們的眉毛都長得很長,很仁慈。所以最近我都一直拉眉毛。很慚愧,修養不好,都長不出來,還得用拉的。
到了素食店,那個音樂又非常優美,所以講著講著這個人就忘了要打官司,就開始跟他聊。然後就引導他,我這個委托人他說到,以前跟你一起合作的時候你也非常付出。這麼一提醒,對方還記得我的好,其實當初我們一起的時候他也對我很好。所以「恩欲報,怨欲忘」,慢慢這樣引導他,把兩邊,不是勸人家打,是告訴對方,對方怎麼講你的好,對方又怎麼講你的好。不只把一些可能打的官司化解掉,還讓本來沖突的企業最後還走向合作的關系上面去,這是真正把律師的行業做到好。
所以我們引導孩子走向醫生的行業,最重要的,這一顆把病人當作自己父母的心,不忍心他們痛苦,一定是用最好的方法把他們的病治好,希望他們下次不要再來了。而我們這些走向醫學院的孩子有這樣的引導嗎?還是媽媽,他要讀大學的時候對著他說:兒子,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你知不知道!你看巷口那個小明,他現在已經當醫生了,一個月都賺十幾萬,你要看著辦。那孩子去念醫學院一定念出來的不是仁慈心,而是如何靠醫學賺錢。
像我們當老師的,我們孩子去念師范院校我們應該怎麼引導他?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重利輕義,重自私自利,失去了做人的道義、做人的仁愛心,才會造成這麼多的沖突。自私自利了,人與人相處就有不平,就有怨,再發展就變成恨,變成沖突。所以我們要讓家庭、團體、社會,以至於國與國的沖突化解掉,要從根本思想、根本的做人心態調整才能真正解決。那我們自己的思想觀念是不是走在道義、仁愛的存心?假如我們不是走在這樣的存心當中,那我們喊和諧家庭,和諧團體、社會,都是口號。
我記得我考上正式老師,長輩來問我,第一句話跟我說:你一個月賺多少錢?諸位朋友們,我們有沒有問過這句話?你看我們這句話在引導孩子他在從事那個行業他重視什麼,重視自己的收入,而不是那個行業的天職,而不是那個行業服務人的那分初衷。後來我跟長輩交流,說你看,我去帶班,幾十個孩子,他們的父母信任我,社會、國家也信任我們老師,把下一代交給我們,我們要對得起社會國家,也要對得起他父母對我們的信任,也對得起孩子對我們的信任,所以我應該好好的來教這幾十個孩子,讓他們的家庭都很放心,很不擔憂。結果長者聽我這麼說,頻頻點頭:對,你這樣說很有道理。
所以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是我們每個人造成的,我們都有責任,從我們重道義開始做起。而實在話,當我們有道義,難道我們會沒有成就嗎?難道我們會沒有好的收入嗎?不可能,只要盡了道義,福分自然就來了。而當我們只有自私自利而沒有道義,沒福,這個財富一定不能長久。你看現在很多人推銷,親朋好友統統拉來買他的東西,不是真正為對方著想,這個生意只能做一次;而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他非常信任我們,有問題都來找我們幫忙,找我們服務。所以有道義,這個事業才能長久。
結果你看現在大學生不是這麼想,我聽說有一段順口溜說到,現在年輕人想到,「錢多事少離家近」,他們的理想就是自己的工作要錢多、事又少、離家又很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橫批,「妄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是假如年輕人是這樣的心態,他這一輩子會有大作為嗎?他會有大格局嗎?
這次課程我們送給大家的結緣品當中有一片是「新世紀飲食」,這是我們中心周泳杉老師講的。他自己本身是研究生畢業,專修的是醫學生物化學,所以對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他比較深入去了解。有人聽了之後說到他撿了十年的命回來。這個十年的命還要乘以n。為什麼乘以n?因為一個人身邊可能有三十個親朋好友,可能有五十個親朋好友,我們把這個正確的飲食觀傳遞開來,不是一個人撿回十年命,可能是很多人都能夠撿回十年命。
而周老師他曾經在企業服務,也做得很成功,他在我們中心專門講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管理科學的關系」,很多企業家會開幾個小時的車,每個禮拜來聽他講課。這也都是老祖宗的教誨確實能夠讓家庭、讓事業、讓企業有更好、更大的發展。當初他要去找工作的時候,他研究生畢業,當他接受老板的面試,老板談完話,覺得他挺老實,然後就跟他說你的薪水是多少。結果開完薪水以後,周老師對著老板講,老板,你給我的薪水太高了,你降下來幾千塊錢,不要開那麼高。諸位朋友們,您曾經面試過哪個年輕人進來,你給他開薪水,他說太高的,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年輕人?
你看現在年輕人來面試都問什麼問題?公司有什麼福利?我的薪資是多少?能不能栽培我出國留學?一年能放多少假?都是問著我的利益。年輕人少問了一句話,我能為公司做什麼?這是忠誠,而這分忠誠從哪裡來?忠誠出於孝子之門,一個孩子在家庭當中他時時想著我應該為家庭做什麼,我應該承擔什麼,他早上起來知道要灑掃庭除,晚上的時候知道要關鎖門戶,家就是他的責任。他這種責任的態度,不管他走到哪個團體,自然就提起來了。
………………
|
|
|
|
|
|
上一篇:家和萬事興:蔡禮旭:老師講(三)
下一篇:家和萬事興:蔡禮旭:老師講(一)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