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德與才能怎麼界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第三個問題,德與才能怎麼界分?
答:現在大家問的問題都很重要,也很不簡單。為什麼會問這麼好的問題呢?因為大家是真干的,真想把事做好,看事就愈看愈深入了。為什麼?“治本在得人”。一件事情要做得成,關鍵在人,所以叫“成事在人”。

《中庸》我們這次有沒有讀?《中庸》裡面談管理談得特別多,太精辟的管理學。其中說的“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用對了一個有德行的人,他的整個推展的工作就很順利,但是這個人假如去世了,哪怕有很好的制度,這個政治也會下來。
我們看,周公在的時候制禮作樂這麼興盛,後來周朝衰敗下來,請問周禮還在不在?在,得靠人去以身作則去帶啊。所以現在這個時代就是花太多時間在枝末,沒在根本,根本是德行,而不是制度。制度是為人所用,所以很多民主制度的國家變成什麼?那個小聰明的人在用法律、用制度。那有什麼意義?所以反而有德行了,制度縱使不是很完善,這個社會反而不會亂。所以我們從根上來講,體會到,人的德行才是治理安不安定的根本所在。
所以《論語》裡面又告訴我們,“舉直措諸枉”,舉一個正直的人,所有的小人他就不敢造次,他就趕緊走了,哎喲,要遭殃了,趕緊走了,他不敢再貪污了,“舉直措諸枉”。所以我們看,歷代的盛世都是用了一個很好的人,結果整個朝廷就興旺起來了。“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把這個好人一提起來,“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好人全過來了,不好的人就走掉了,風氣就起來了,好風氣。

所以《資治通鑒》才告訴我們,“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舉”,謹慎的去推舉人才,“慎舉在核真”,我們得考核他是不是真正的德行,而這個“核真”就是怎麼判斷他是真有德行。
我們看到漢朝的王莽篡了漢朝,那是一個大奸臣,自己想做皇帝。可是王莽還沒有露出他的馬腳以前,絕大部分的讀書人覺得他是好人,看不出來他在巴結谄媚。那就代表很多人還是貪,他用種種好處拉攏人心,還是判斷不出來。
所以《資治通鑒》裡面有一篇“才德論”,就是分辨什麼是才,什麼是德。而且這個“才德”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這個文章裡面都有講,今天我就是藉講才德先跟大家交流一下,但是我們在講君臣關系的時候再來看這一篇文章。為什麼?因為領導者用人太關鍵了,我們得要搞清楚這個才德的分辨。
“正直中和謂之德,聰察強毅謂之才”。我們看,大公無私的、公正、正直,這個都是無欲則剛才做得到。人有什麼情感的希求,人有什麼物質的希求,他就不可能無欲則剛,他就在攀關系、拉攏、袒護,都來啦。絕沒有為自己的人才能正,才能直。“中”,做什麼事情不偏激,不過與不及,都懂得適中去做事情。可能要考慮事情的來龍去脈,客觀去應對,這個“中”。當然從心性上來講,這個“中”就是沒有好樂、沒有忿懥,這些都屬於心地上的修養。“和”,時時能和氣對待他人,心平氣和,時時能以大局為重,調劑團體裡面的對立沖突,絕不去增加對立沖突,和,以和為貴,這個是有德之人。

所以一個人講到誰,那個表情就皺著眉頭,凶相都出來了,這個人絕對沒有正直中和,他的內心裡面瞋恨心還很重。可是人往往會被他吸引是什麼?因為這樣的人脾氣雖然大,很聰明,觀察力很厲害,人家想不到的,他想得到,他給你講幾句,你就“哦,你怎麼這麼厲害,能想到這些”,我們就很容易被這些東西吸引。聰明的人,觀察力很敏銳,然後做事很有魄力,說干就干,勇往直前,這個不是德,這是才,毅力,誰拉他都拉不回來。所以這樣子的人做錯事的時候,誰也拉他拉不回來。
我們那一天剛剛這個問題,“惡果敢而窒者”,是不是?那果敢的人就是強毅,可是他顧及不到大局,他的理沒有通達,可是他又“我一定要這麼干”。那個時候他也沒領導了,他也沒師父了,這些東西他都提不起來了。但是他很強毅,他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我們去冷靜看,一個朝代裡面,哪一個很有才的人一出狀況了,國家可能大傷元氣,甚至於救不回來。一個安祿山,唐朝幾乎滅國。可是他聰不聰明?你找不到幾個跟他有一樣能力的人。
所以德才都很好的,德才到極點的是聖人,德才都不錯的是賢人,德勝過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才德都不好謂之愚人,才德全備的謂之聖人。當我們沒有聖人、沒有君子可以用的時候,寧用愚人,不可用小人。為什麼?你用愚人,他最起碼不會給你添亂;可是你用小人,等出現情況了,很難收拾。所以司馬光先生是從所有的家族敗落、所有的朝代出現大問題,都跟用錯人有關系,分析這個給我們了解。

 

上一篇:蔡禮旭:年輕人除了要戒浮躁,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一篇:蔡禮旭:為什麼要強調恆心、精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