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學長:
謝謝蔡老師。學長們,大家好。
今天第一節課,我對蔡老師所講的“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容得性情上偏私,則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則是一大經綸”,老師說了,如果說我們能夠做得好的話,這個是轉經,是立身行道,這所謂就是“人能弘道”。
我現在有一個問題,我們如果對待五倫關系的話,我們的原則是什麼?因為現在年輕人除了要戒浮躁,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當年子貢他問孔子,他說:如果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請孔夫子送給子貢一個字。當時夫子送給他一個“恕”字。我想請問,如果我們要修持自己的這一生,是不是也要用這一個“恕”字?謝謝老師。
蔡老師:
好,謝謝!
這個第一個問題就是在五倫關系怎麼經營,這個我們接下來的課程,再詳細再來探討。
第二個是說年輕人有急躁要調伏,還有哪一些要對治的、要注意的?其實不外“貪”。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這個要能把持得住,不要貪著了,這樣子,你道德學問就上不去了。
當然這個財,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然後面對社會很多污染,包含一些很不好的誘惑,那一定要把持得住,不然會陷進去的。你說色啊、毒品啊、賭博啊,這些都會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這個要把持得住。所以年輕人一定要訓練自己的定力。當然這個定力從哪裡來?從不斷熏習聖賢教誨所產生一種行為的規范,就好像儒家的禮,他時時會從這個《弟子規》、從“一日常規”去提醒自己,他就不可能做出逾越道德的事情。有了戒、有了禮,他才能慢慢形成一個定力。有了定力,就能用智慧處理事情。
還有再來,孔子講的不只是年輕人,人都要戒一個傲慢。“如有周公之才之美”,有這麼高的才能,但是“使驕且吝”,驕傲、吝啬了,那這個人有再好的才華,也不可能能利益大眾了。他伏不住這個習氣,很可能到哪裡都給人家添亂。因為他的傲慢會去壓到人,這個人和就沒有辦法顧及,人和沒有了,力量就聚不起來。他走到哪裡人家都覺得矮他一截,都很難跟他相處了。
至於您剛剛講到的“其恕乎”,這個是非常好的。恕,寬恕;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看恕有包容寬恕,恕有時時想著我這麼做,我不希望人家這樣對我,我也不應該這樣去對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深入,恕是如其心,這個就變成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那他這個恕道就又提到更高的高度。就好像剛剛舉的劉寬那個例子,他沒有自己這個執著,他都是在每一刻當中是為對方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