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印祖最反對送往生時摸摸頭頂熱不熱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66集 2012年12月12日講於香港
那個時代出家人還真的有道行,領眾念佛。像印光大師定的念佛堂規矩。念佛堂念佛沒有講經,有講開示。但是他的開示是很特殊的,不是一般的開示,他的開示就幾句話,老生常談,就是提醒大家的幾句話,叫你“放下萬緣,提起正念”。所以那個開示的時候,天天念的就這幾句話,為什麼呢?不能讓你有雜念,不能讓你有妄想。要幫助念佛的人心專一,這是念佛堂堂主,好堂主。他不起別的念頭,他就是阿彌陀佛,就是照顧這一句話頭,這個話頭就是阿彌陀佛,不許你有第二個念頭。你動的有妄念的時候,把你止住,“提起佛號,放下萬緣”,這樣的念佛堂往生的人真多。
印祖決不贊成說往生之後:他是不是真的往生了?去摸摸頭頂熱不熱,這是印祖最反對的。他真往生沒事;如果沒有往生,你這一摸他,他生煩惱。煩惱、嗔恨心一動的時候,他就墮地獄去了。你不是送他到極樂世界,你把他送到地獄去了。所以印祖不需要大家談這些事情,老實念就好。真正你要想知道他的時候,你求他托夢給你,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有這個能力,走了一兩天,他托夢給你:我在極樂世界了,甚至於品位都告訴你,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一定要如法!不如法送往生,不曉得送到哪裡去了。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什麼叫“邪師”?不依照經教理論見解,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這出問題。古大德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那是好的,算是不錯的,說錯一個字、說錯一句話。不要以為那個時候,現在大概不會了,現在更嚴重。要負責任,把這人送到那裡,不是眼前的事情,往後要負責任。如果他在三惡道裡,他怨恨你,你誤導了他。所以念佛堂不講經,念佛堂也不念經。
念經就是開始念的時候念一卷《彌陀經》,那什麼意思呢?收心。沒有在念佛堂之前心是散亂的,念一卷經再念佛,那收心。如果是老念佛堂裡面就沒有這個必要,為什麼?同修心是定的。我覺得用谛閒法師教鍋漏匠那個方法最好。我們過去在美國做過試驗,很成功,大家歡喜。我是把念佛堂分三個區域,佛像最好不要靠牆,像這個房子,佛像供在這邊位子最好,後面可以繞佛;前面這個地方擺幾個蒲團,他念累了,他坐下來念,坐下來不出聲,養養神,坐下來;這最前面是拜佛。拜佛;繞佛;止禁,就是坐下來念,分三個區域。我在達拉斯也是這個教法。佛堂面積大,我們共修的人不多,只有三五十個人,這個樣子。佛號統一的,心是定的。你喜歡繞佛,你就繞佛。實在講以繞佛為主;繞累了,你就止禁,坐下來念;昏沉,你就拜佛,拜佛的時候不要念,耳聽,聽佛號。拜佛,這樣子可以調身,時間持久,心是定在一句佛號。大家依眾靠眾,一個人有時候懶散,精神提不起來,大家在一起共修,互相勉勵。講經是一定的時間,實在講,真念佛的時候就不講經。講經是在准備進念佛堂之前兩三個月,講《阿彌陀經》,講《無量壽經》,把念佛的這個道理講清楚、極樂世界講清楚,目的是什麼?讓他真信。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正發心想求生淨土、想追隨阿彌陀佛,講經是目的就在此地。他真發這個心了,你就讓他一句佛號念下去,不要再干擾他了,什麼事情都不需要他知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古人所說的“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人多了是非就多。真正在一起修行,哪要那麼多人。覺明妙行菩薩十二個人,十二個都往生,第一道場!為什麼?每個真的都往生了。早年,我們初祖慧遠大師,東晉時代人,廬山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學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往生。結界了,不是人隨便來了就可以參加的,不是的。我們這幾個人志同道合,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的,我們來干什麼?我們是來念佛求生淨土的。“信、願、持名“,就這四個字,絲毫不夾雜。所以講經、聽教,那是進念佛堂以前的事情,這准備好;在念佛堂一面又聽、一面又念佛,心不能專一。
但是現在怎麼樣呢?現在時節不一樣,雖然進念佛堂念佛,他有疑慮,他還懷疑。因為這樣些情形,所以我們才想這個方法,每天至少聽經四個小時,那麼念佛的時候至少是十個小時以上。
……
菩薩上首只介紹了三位,在家菩薩沒說,這要把在家菩薩補上來。那麼在本品第二品特別注意這個標題“德尊普賢”。所以修淨土的人如果能修普賢行願,比什麼都好,為什麼呢?他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到極樂世界修什麼法門?全都修普賢,所以普賢十願是極樂世界主修的課程。我們現在就懂得的時候,就能跟他相應。普賢行願最殊勝、最了不起的就是心量大,他的心量是以遍法界虛空界為所願,他不是一個國土、不是一個世界,不是一尊佛。他起心動念就把遍法界虛空界全包了,一個都不漏。禮敬、一切恭敬,很難修!所以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對一切眾生都要把他當作佛來看待,你看,我們把他當作佛來看待。而在極樂世界,一切眾生是真佛,不是當作佛。
把一切眾生當作父母來看待。古時候說這個話有用,現在說這個話不管用了。為什麼?現在兒女不孝父母,眼目當中沒父母;現在學生心目當中沒老師。古時候父母、老師是人最尊敬的,他現在不敬了,不尊不敬了。所以現在用這個比喻都沒法子,用不上了,這就是佛法為什麼會衰,學佛的人為什麼不能成就,用心不一樣了。古時候真的有孝敬,孝敬到極處能感動神靈、感動天地。這個感動神靈、感動天地是不是神話呢?不是的!現在我們完全明白了,科學家證明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境隨心轉”。那麼孔子見堯、見舜,晚上做夢見周公,完全理解。他心裡頭真想他、真尊敬他、真仰慕他。我們心中真想一個人、念一個人,他就是有信心,“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的,天經地義,這是真理,一切大乘經就講這個事實真相。人難懂,現在科學幫助我們,讓我們很容易懂、很容易接受。
科學不要去看它別的,看它的報告,他的研究成果的報告,這是最簡單、對我們最有利益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它不是神話、不是迷信,完全是事實。我們念佛成佛,那個“理“是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天天想佛,他就變成佛;天天想菩薩,就變成菩薩,”一切法從心想生“,就這麼回事情。不要想世間東西、想名聞利養,這就是繼續不斷造輪回業,你還是搞輪回,出不了輪回。想你喜歡的人,想你喜歡的衣物、衣服、喜歡住的房子、喜歡住的環境,通通不行,全是六道的事情,那都叫做造六道輪回業,你還繼續不斷在輪回裡頭轉,你出不了。所以這個世間要徹底放下,不能有絲毫留戀,心裡面根本就沒有這些念頭了,你的念頭到純一了,清淨心現前了。清淨心現前,你法喜就充滿了。夫子《論語》裡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就是佛門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怎麼來的?“學而時習之”。
我們今天學淨土,我們把淨土落實就是“時習”,時時刻刻不離“信、願、持名”。這一句名號當中有信、有願;願裡頭有信、有持名;信裡頭有持名、有願,一而三,三而一。所以句句名號,句句信、願、行,這個人當然往生,當然成佛。他成什麼樣的佛呢?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佛。為什麼?我學阿彌陀佛,要學得像,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絲毫都不遜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贊美,叫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成佛的大圓滿。我們今天能遇到這個法門,怎麼能放棄、怎麼可以疏忽?念頭才歪一點點,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念頭一點都不能錯,我們的依靠就這部經書、就這部注解。我們對於蓮老、對於念公要感恩,念念佛號當中都有感恩的心,我們不忘本。
那麼首先念出在家菩薩的上首,賢護等十六正士。
“品末復標余之三眾及諸天大眾。以補足上品中六成就中之眾成就。”
我們才知道法會無比殊勝莊嚴。
“尤應著眼,本品名《德遵普賢》,蓋表與會之無量無邊諸大菩薩,鹹共遵修普賢之德。普賢之德,實亦無量,而其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則為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是為本品之綱。”
“綱”是綱領。這一品所說的總綱領就是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在修淨土的人非常重要。如果你明白、你懂得,你能在起心動念之處拓開心量,將來往生淨土決定是實報莊嚴土;這個做不到,往生淨土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這個提示非常好。只要真正能把”十大願王“搞清楚,心裡頭真有,做不到是力,沒辦法。有心,所以說“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這個心重要,那個念頭比什麼都重要。有這個念頭他就跟實報土相應。請看經文:
己二、在家菩薩。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連賢護一共十六位,這十六個人是在家菩薩。什麼地位的菩薩?跟諸位說,等覺菩薩。他們的地位跟前面所說的文殊、普賢、彌勒是平等的。在家菩薩,在家等覺菩薩,說了這麼多人,這什麼意思呢?這個法門最適合在家菩薩修,容易成就。在這個時代,出家容易造業。中國古人有一句諺語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話不是無緣無故說的。哪些人最容易墮地獄?出家比丘,道教裡面這些修道的道士。為什麼?他的規矩很嚴,戒律規矩很嚴,很容易犯過,所以他能修成,功德大,超過出家人很多;他要修得不好,他也墮落得很慘。他不是墮到別處,都墮在地獄,所以這句話對我們很深的警惕,不能夠疏忽,不能夠兒戲。為什麼?真墮落之後,苦不堪言。
那麼在現前的社會,亂了;佛門裡頭亂了;儒跟道也亂了,亂成一團了。今天許許多多人都在說、也都在做怎麼樣復興傳統文化,有這種熱忱,到處搞論壇,出去宣揚,社會上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讓大家都有這個念頭、都有這個認識,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難了,難在哪裡?老師在哪裡?這是師道。沒老師了!老師,要什麼樣的人做老師呢?要聖人,不是聖人不能做老師。什麼叫聖人?德行要具備,至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十二個字,字字具足,這就是世間聖人。這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把這十二個字做到了,聖人!這個人有資格做老師。到哪裡去找啊?現在誰懂得孝?誰懂得悌?“悌”就是尊重老師,它的范圍廣大,是尊重、敬愛長輩。這個長輩是年齡比我大的,我要把他看做老師一樣,看做大哥一樣,對他跟對父母差不多。現在沒有了!這是根本的根本。這兩個字沒有了,師道就滅亡了。這個問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