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生根活佛:靜坐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對於靜坐,道教和佛教有著完全不一致的看法,道教講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佛教講靜坐修佛與不生不滅。為追求目標而靜坐往往存在著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在追求的時候就無法靜;靜的時候就不可能去追求。所以我們就應該更深入地去了解“靜”,不然的話,耳朵一聽到靜坐,就猶如發呆一般地坐在那裡,是一點用也沒有的。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靜坐”時的有關心理與生理問題,我們首先從心理說起。

靜坐的過程可分四步: 

第一步,為何靜坐? 我們反觀自心問自己,人為何想要“靜坐”呢?這當然有很多個理由,學佛的人會說:“靜坐修佛與不生不滅”、“靜坐往生極樂世界”或者“我欲出離世間”、或者“斷掉一切煩惱”。。。。。。其實如果把它們歸納起來,其實都是為了修佛悟心;道教所講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就是為了修道養生,都是為了“修道”、為了“養生”、為了“養心”等各種願望,總而言之,總要有一個目的。若是沒有目的,人們是不會去靜坐的。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路線,不同的修行目標,就有不同的靜坐方法。
 
第二步, 是誰在靜坐?我們靜坐之前要先認清“是誰在靜坐”,是我的“身”要靜坐,是我的“口”要靜坐,還是我的“心”要靜坐?當然是我們的“心”要靜坐,“心”不靜“身”和“口”也無法安靜下來,如果心靜則一切都靜下來了。因此我們知道了要心靜,那麼心靜又有誰知道呢?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原來是我們的靈性與清淨心知道,那麼清淨心又是什麼呢?是我們心中本有的原始自悟智慧,這個智慧是本來就清靜的、透明的、明顯的,靜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的清淨心顯露出來。如如不動,自由自在才是真正的靜坐。
 
第三步,是誰有了這個目的呢?一般人當然會說:“是我。”那麼,“我”又是誰呢?大家都會說五蘊和合而來的人叫做“我”。我們又問,那靜坐是“我”哪方面的動機呢?一定會說:“是心”。那麼“心”又是什麼呢? 這樣反復地思考與觀察,對我們的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對什麼都不求甚解,就去盲目地去盲修瞎練,一定不會有很好的效果。這裡所講的“心”也包括了現代觀念的腦、意識、思想等等。既然知道了是我們的“心”想要“靜坐”,那麼為什麼在靜坐的時候,反而會產生一些妄念或者追求與想法呢?何以在“靜坐”時妄念紛飛,其心不能安靜呢?其實我們的心,由生到死,從古到今,或者惦記過去,或者希求眼前,設計將來等等,根本上早已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思慮,它就如同日月交替,斗轉星移一樣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我們並沒有注意觀察到而已。所謂的思慮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從我們的心中來,我們的心從存在的那一剎那開始就有了思慮,可以說思慮與生命是共存的。
 
思慮就是心的動念,久而久之變成了習慣,但在忙碌的生活中並不會察覺到我們平常就有這麼多的思慮,一旦到了要“靜坐”的時候,在比較安靜、向內求靜的情況下,才會發覺自己的心思太亂。你發現心亂不能說是壞事,而且是個好事,因為你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心思太亂,從此你就會預防,你的靜坐修為自然就會提高,最後你才能靜下來。比如說,在平時生活裡有人欺騙你,若你沒有發現,你就會不斷地受騙上當,騙你的人也變成了習慣,你自己也習以為常了,那樣你的危險等級就會越來越高。一旦你知道自己受騙上當了,剛開始心裡難受,但從此你就會提防那個人,保護自己,你的危險等級越來越往下降,最後你自然就能脫離欺騙你的人。
 
第四步,如何靜坐?我們的思慮就像山澗的小溪一樣川流不息,我們的心怎樣才能靜下來呢?比如,小溪的水流到大海,它也需要有個過程和時間。靜坐猶如大山,我們也要一步又一步地往上爬,才能到達山頂。一說起“靜”就真“靜”下來是不可能的,若是靜下來的話,不一定就是好事,也許你只是發呆的“靜”。
 
我們靜坐的第一步,必要知道自己的心思太亂,這時候,你的心自然就靜一點了,猶如瀑布的流水降到地上了。
 
靜坐的第二步,反觀自己的心思來源,或者將心安住在某個固定的對境之上,你的心自然就會輕松一點,猶如瀑布的水流到山谷裡一般,有時靜,有時亂。
 
靜坐的第三步,你要認識一切思慮都是由自心發作的,觀照自心,監督自心,不讓你的心東跑西奔,自然就能放松一點,猶如瀑布的水流到大地就會放緩一樣, 會延長心靜的時間,但偶而也會有心思亂動。
 
靜坐的第四步,你要認識自心是空的,觀照萬法皆空,萬物都是心幻的現象,將所謂的心思歸回到空性之中,你的心自然就更清淨一點,猶如瀑布的水流到大海,海水和瀑布的水融合為一體,心思和空性融入一體,你的心就自在了,但大海有時也會受暴風的影響而波動, 我們的心受外界的影響也同樣會動搖的。
 
靜坐的第五步,你要將心安住在空性之中,首先保持穩定,然後保持清潔,最後恢復到本來的清淨面目,你的心就猶如大山一般如如不動了。
 
其實,這些都是一般“靜坐”的方法。還有一個特殊的方法就是當下放下思慮,譬如一杯渾濁的泥水,當它還是很渾濁的時候,人們根本就看不見有漂浮物和渣子。如果你把這杯水放在平穩的地方、靜靜地放在那裡,你就會發現杯中的漂浮物就能慢慢地往下沉澱。並非因為在安靜的狀態下才發現有渾濁的漂浮物,而是它本來就渾濁不清,因為靜止時才被發現的。然後你當下就能夠放下一切的思慮,你的清淨心就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了。我們的妄念不是由於控制而靜下來的,而是自然放下才靜下來的,
 
譬如我們的房屋裡,平常看不見它有灰塵,當你走進去房間一活動,你就會發現在光線下有很多灰塵在亂飛,若你想去打掃它,或者用一個方法去擦掉它,很微小的灰塵卻是無法去掉的,說不定還會更加活躍。因此,你既不要去清掃它,也不要試圖去掉它,只要不去動它,不去增加、也不想減少,慢慢的任其靜止沉落下去,它自然而然地也就沉落下去了。我們的心也一樣,你既不要去控制妄念,也不要想方法除掉它,越想去掉就會越增添思慮,只要我們的心不惦記過去,不追求現實,不設計將來,當下就放下一切思索,不去增加,也不去減少,慢慢地任其靜止下去,你的心自然就會達到如如不動與不淨不垢的境界。
 
靜坐對心理上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最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當完全安靜下來的時侯,生理上就會感覺到有病痛、睡眠、疲勞、發呆等四種問題的出現。靜坐是養身靜心最好方法,但初學靜坐時可能會有腰、腿、腳和背痛,而且靜坐時間太長時也可能會出現惡心,頭暈等的問題,所以初學者靜坐的時間不能太長,最好在半小時之內休息,放松身體之後再靜坐,這樣反復地加強修煉,逐漸就形成了習慣,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即使你靜坐幾個小時也還會很自在的。如果靜坐時間太長的話,往往會昏昏欲睡,自己有可能進入睡眠的狀態之中。
 
有了這種情形,又怎麼辦呢?那時,你要仔細審察,體會自己,是從心理的昏沉和身體的勞累而來,還是由於心力的疲憊所致,那麼不妨干脆好好地先休息一下,等睡好睡足精神飽滿時再來“靜坐”。若你靜坐時感覺非常疲勞,困倦,沒有精神,那麼最好先做適量的運動,或者想辦法提起精神後再重新打坐。如果你靜坐時,不知不覺地時間就過去了,就像發呆的靜坐,猶如有些靜坐者睜開眼睛禅修,卻對眼前的任何現象都沒有什麼感覺,還自以為是自己的心靜,如果這時候不注意的話,也許你的靜坐就是在傻傻地發呆,我們要知道靜坐不是傻呆,那樣很容易神經出問題,那樣的話,最好能起身運動,轉動思想,或者提起精神,心情要爽快、清晰、清醒、透明、靈活,然後再去靜坐。
 

上一篇:十位強壯的素食男
下一篇:生根活佛:打坐靜修的功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