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法語:幫助眾生覺悟的事情叫做佛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 經典裡面所講的佛事,是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他們所做的工作,這叫佛事。
 
2 這個工作何以叫佛事?他們所做的工作只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幫助眾生覺悟的事情叫做佛事。

3 佛,這個名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就是覺。覺之體是智慧,沒有智慧你就不會有覺悟,所以智是體,覺是用,有體有用。

4 釋迦牟尼佛確實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他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為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後人,這是他的學生們把老師的教誨記錄下來,這成為經典。

5 現在我們看到的《大藏經》,都是世尊在世為一切大眾所說的,內容無比的豐富。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圓滿的智慧。

6 我們要想學智慧、要想開智慧,到哪裡去學?應當到佛經裡面去學習,佛經裡有真智慧。

7 但是非常可惜,現在這高等教育把佛法排斥在一邊,認為這是宗教,宗教都是迷信的。他也不去研究,就“迷信”這兩個字,就把諸佛如來真實智慧抹殺了,太可惜了!

8 2002年,我離開新加坡移民到澳洲去,佛菩薩安排的。這不是哪個人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我也從來沒有想到會到澳洲去,佛菩薩安排的。

9 到澳洲,就遇到這樣的環境,“九一一事件發生”,昆士蘭大學的校長派了兩個教授到圖文巴我們淨宗學院來看我。2001年,我曾經向學校送了一套《大藏經》,跟他們結了這個緣,但是校長沒見面,是學校圖書館館長他來接受的。

10 大概學校裡面聽說我早年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他們可能是聽到這些,我們在搞宗教團結、搞種族和睦。

11 這個九一一震動了整個世界,學校找我去討論這個問題。我參加了他們學校教授團特別舉行的座談會,出席的教授一共有十幾位。


12 我去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學校裡面有這麼一個機構,就是消弭沖突、促進和平中心,有這麼一個中心,而且這個中心成立八年了,研究怎樣化解社會沖突,這是個好事情。

13
我聽他們的報告,才曉得全世界有八個大學成立這麼一個機構,專門研究如何消除沖突、化解糾紛,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做了這麼多年,沖突一年比一年多,災害一年比一年嚴重。

14 到九一一之後,這個中心裡面十幾位教授認真反省,認為過去他們研究的什麼熱戰、冷戰都不能解決問題,要真正走和平的路子,所以把我找去,聽聽我的意見。

15 我聽了他們的報告之後,我跟他們說,我對於這個中心非常贊歎。這十幾位教授,中國人講的志士仁人,都有慈悲心。

16 可是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學校、有這麼多的好人都在那裡研究,為什麼不能解決問題?我說問題是沒有找到沖突的根本,所以你不能解決問題。像一棵大樹一樣,你只看到枝枝葉葉,你沒找到根。

17 我這樣一說,這些教授們眼睛都睜得很大看著我,根在哪裡?這個根是本性跟習性的沖突,這才是根。但是這個話他們聽不懂,講起來很麻煩,費事,這是佛學名詞,他們從來沒接觸過。

18 所以我就轉換個方法來說,我說自利跟利他的沖突,這大家好懂。但是“自利跟利他”跟“本性跟習性”,那相去真是十萬八千裡,但是這容易懂。

19 我說我們起心動念,利害當前都會為自己想,都不會想到別人,第一個想“於我有什麼好處”。縱然會想到別人,自利擺在前面,利他還在第二、第三,這化解沖突就難。我這是先把大前題說出來。

20 然後我告訴他們,我們要真正化解沖突,首先要從家庭做起,家庭是社會基礎的組織,我們中國古人重視,“家和萬事興”。

21 我也跟他們大家說,我這麼多年來在世界各國旅游,我也想選擇地方能住下來。可是我選擇,我一定看兩樁事:第一樁事,這個地區、這個城市離婚率很低;第二個我要觀察的是青少年犯罪率低,這就是我選擇的條件。

22 為什麼?如果說離婚率很高,青少年犯罪率很高的話,就說明這個地方社會有問題。縱然眼前沒有問題,它往後十年、二十年肯定出問題,這個地方不適於居住。

23 這你要問為什麼?孔老夫子說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這地方很危險!雖然眼前沒有危險,它那危險的動機已經存在。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我們要選擇地方居家立業或者是建道場,你不能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家庭比什麼都重要。

24 你看現在家庭,這個社會上普遍的現象,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這從根上就是這樣,你怎麼能搞和平!這和平沒指望了,根在這個地方。

25 然後我跟他們說,我說這還不是根,真正根在哪裡?根在自身,就是我先說的,我們自己內心的矛盾,自利與利他沖突。

26 我們自己內心沖突,裡面已經沖突,還能解決外面沖突嗎?難了!再往深處講,他就不懂了,不要看到那些教授是名教授。

27 我跟他們這樣就結了緣,他們聽聽我的,我有我一套解決的方法,我們這套解決的方法是佛菩薩教的、是古聖先賢教的,聖賢的教誨。憑著這個,我能解答你們所提出的疑難雜症。

28 這是個機緣,讓大家雖然沒有接觸過佛教,沒有接觸過佛經,跟我對談,提出問題,我跟你解答,我就代表佛門裡的智慧,代表經典裡面的學術,這麼樣提高了。

29 格裡菲斯大學校長邀請我到他辦公廳裡面見面,他茶點招待我,我們談了很多,最後他有個問題問我,他說:法師,你講經教學四十三年(那時候四十三年),你有沒有遇到過你不能答復的問題?

30 他問我這麼一個問題。我想了一想,我說:“好像沒有。”他說:“你是個真正的大學校長!”所以沒多久,他們學校榮譽博士學位就送給我,而且聘請我做他們學校的教授。這就是肯定佛法、肯定經典。

31 這不是我個人的事情,肯定佛法是高等教育,佛經可以在高等學校裡頭開課。所以這是佛菩薩安排的,不到澳洲,碰不到九一一都沒有這個事情,這是九一一打出來的。

32 肯定佛事是智慧的事情,開發我們一切眾生的智慧,智慧現前才能解決問題,沒有智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所以我常常提起湯恩比博士,這是英國的歷史哲學家,世界上有名的。

33 他在戰後在日本,跟日本的池田大作,這也是一個有名的學者,他們的對話有記錄,台灣翻成中文,我讀過,他裡面有一句話我覺得非常重要,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他肯定的,這句話說得好!

34 今天這個社會問題,真的除了大乘佛法、儒家學說之外,誰都想不出方法把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擺平。

35 說得沒錯,你要真懂,你要真會用,你才能得受用。如果你不懂,你不能認真去學,不能把這一些智慧學術落實到自己日常生活當中,你得不到受用。

36 我一生感激老師,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他怎麼說?他說佛法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我那個時候是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告訴我:“佛法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兩句話很中聽,我就是被他這兩句話引到佛門來的,所以我不是搞迷信。

37 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他是世界上知名的哲學家,他晚年全講佛經,在台灣大學講隋唐佛學、魏晉佛學、大乘佛學,他開這個課程。台大退休之後,他到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課,開華嚴哲學。

38 他所講的,他沒有講稿,他也不要書,隨口拈來,但是同學們那個時候給他錄音,從錄音帶寫成書,《方東美先生全集》大概有十幾冊,現在我們都可以能夠看到,這真正一生做學問的人。

39 我聽了他的話,依教奉行,這麼多年來他這兩句話兌現了,佛法確實是高等的哲學。在世界上哲學界來講高等哲學,認識的人不多。

40 學佛確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看到許許多多同修,甚至於出家人,還有煩惱,有煩惱就活得很苦。學佛的人沒有煩惱,學佛的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學佛的人自在隨緣,什麼都好!

41 學佛的人處處退讓,愈退路子愈寬,退到後面,金色光明的大道,成佛之道。永遠不跟人爭,永遠不多事,確確實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心都在經教上,每天跟佛菩薩在一起,你說這個日子過得多圓滿、多舒服!世間這些事情不知道。

42 我有幾十年沒有看過報紙,這很多同學曉得,沒有聽過什麼廣播、電視,統統沒有。這外面社會怎麼搞我都不知道,你一說我就懂,你不說我全不知道;你說了之後,我懂,但是我不會放在心上,我心裡還是天下太平,還是極樂世界,所以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43 你要把世間這些是是非非、拉拉雜雜放在心上,你不就苦死?自找苦吃。你看報紙自找苦吃,看電視都自找苦吃。我們把這個東西統統離開,我不接近這些東西。所以古大德常講“自求多福”。

44 你自己要會求,你要能夠把握這個方式,天天讀經,讀經是比什麼都快樂。如果有能力的人,年歲還輕,有這個能力、有條件,最好是讀《大藏經》,那真是快樂無比,確確實實能幫助你開智慧。那個《大藏經》,你一生念不完。可是這能得一些樂趣,真有趣味。

45 可是這一生要想真正成就,絕對不要再搞六道輪回,走這一條路子還不保險。所以你們要問我,我讀不讀《大藏經》?我這個《大藏經》是在沒有出家之前,偶爾去翻了一遍,走馬看花翻了一遍,知道這裡頭大致上的內容。

46 學佛之後,那個時候李老師的限制,李老師是不准,他是用古人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方法能幫助我們成就戒定慧三學,在佛法修持上根就扎穩了。諸位曉得我跟他十年,十年接受他的教誨。

47 我也曾經跟同學們說“廣學多聞”是不能少的。廣學多聞在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很困難,我們壽命短,生活條件環境不好,所以“廣學多聞”放在極樂世界。

48 我現在頭一步就是求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我再廣學多聞。為什麼?壽命長,無量壽!有的是時間。這要知道選擇,這都是智慧,都是屬於佛事。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釋迦牟尼佛晚年與捨利弗的對話
下一篇:傅味琴:理論是啟發,智慧要親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