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順境時也須主動空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空杯心態》    作者:吳甘霖

 

    處於順境時,千萬不要盲目樂觀,更不要自以為是,因為鮮花後面可能有陷阱,順境之後,可能正面臨很大的失敗。

 

    與其等到競爭來臨時,才被迫被動空杯,不如在順境中主動倒空自己,讓自己永遠處於最佳的優勢。

 

    看看曾國藩主動空杯的經歷,或許對每一個職場中的人,都會很好的啟示。

 

    與其被動空杯,不如主動倒空自己

 

    很多人認為,逆境時需要主動空杯,而順境中則沒有這個必要。但實際上,要想獲得大的發展,順境中更需要主動空杯。只有這樣,才能隨時跟上發展的步伐,不至於在安逸中松弛和懈怠,甚至等到要被淘汰的時候才措手不及。

 

    與其等激烈的競爭到了眼前時再被動空杯,不如早做准備,主動空杯,讓自己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保持優勢狀態。

 

    然而,很多人在順境時,往往意識不到危機的存在。

 

    一次,我到中國航天集團某研究院做培訓,研究院的企業文化部長向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有段時間,集團內部有些員工心很不穩定,蠢蠢欲動想出去闖闖,總覺得憑自己的能力,出去有的是更好、更大的機會。

 

    在了解了這些員工的想法後,這位部長並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用“有這麼好的工作還不知道滿足”、“你以為出去找工作那麼容易”之類的話去教育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去其他單位應聘。

 

    但應聘的結果卻很讓人意外:沒有一個人應聘成功。有的應聘一再遭到拒絕,有的盡管有單位要,但給的薪水卻比現在少得多。

 

    他們第一次感到了競爭的激烈,也開始明白自己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可言。

 

    這次經歷不僅給他們上了終身難忘的一課,也讓他們徹底改變了工作態度,不僅開始安心工作,而且開始主動學習。

 

    這件事也讓我觸動很大。其實在職場中,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以致於工作不用心、敷衍了事的現象很普遍。

 

    但實際上,自己所認為的“大材”並不一定就真的是“大材”,能夠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不僅如此,有的人到了一定的位置,就會自動感覺太好。這種最好的自我感覺,有可能恰恰潛藏最大的危機。

    這不禁讓我想到在《深圳商報》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小路在一家電公司做銷售工作。由於他對銷售工作很熱衷,所以業績一直不錯。小路的業績遭到了主管的嫉妒,總有意無意在工作中為難小路。

 

    終於有一天,兩人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小路一怒之下向老總遞交了辭呈。

 

    臨走時小路交給老總四份文件。這四份文件詳細記錄了自己的工作和工作計劃,其客戶的詳盡資料,應有盡有。

 

    面對小路的“臨終交待”,老總有些吃驚,這是以前包括一些主管都沒有做過細節。他最後的批復是:小路留下做主管,而那位主管被降職調離了這個部門。

 

    當那位主管向老總討個說法時,老總說:

 

    “像小路這樣的人才,你和他處不好關系,這本身就是失職。”

 

    主管對業務能力強的小路,並沒有抱著空杯的心態,而是在工作中給小路難堪,最後卻被老總降職。

 

    如果他能主動空杯,向小路學習,不自以為是,而是共同做好工作,結果就不會這樣了。畢竟他是主管,經營業績好,上級不會看不到他的付出。

 

    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處順境只有主動空杯,在職場上才會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曾國藩給我們的啟示

 

    多年前,我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中國青年報》的記者。

 

    剛進報社,我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憑著自己的努力,我開始頻頻獲得包括中國新聞獎在內的各種獎項,於是我躊躇滿志地想要有更大的發展。

 

    然而沒想到的是,我遭遇了職業瓶頸:我發現成功得來的並不只是掌聲,還有無形的阻力。

 

    我隱隱地感到,領導對我並不夠重視,同事和我的關系也不是十分融洽。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中國青年報》不是鼓勵個人成功的地方嗎?為什麼我做好了工作,卻還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同?

 

    有一次,我和一位師姐,也是我的頂頭上司談起了自己的困惑,她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很有深意地送了一本湖南作家唐浩明寫的《曾國藩》給我。

 

    開始我只是隨便翻翻,可越往下讀,越覺得有意思,並且從中領悟到了不少職場的智慧。

 

    曾國藩39歲就位居要職。他苦練湘軍,打仗取得了巨大勝利。可就在他事業做得最好的時候,也是他最失意的時候。

 

    皇上猜忌他,大臣排擠他,連他最好的朋友左宗棠也罵他虛偽。他一氣之下回了湖南老家,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一心為國家做事,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苦悶之中,他病了很久,最嚴重的時候,甚至吐過血。


    後來,在弟弟的引薦下,他認識了一位老道士,老道士建議他將《老子》和《莊子》仔細讀一遍。靜心研讀之後,曾國藩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並總結出了一句話:

 

    “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所謂“大柔非柔”,是說一個外表柔和的人,並不代表柔弱。

 

    而“至剛無剛”,是指內在剛猛的人,並不需要給人一種剛硬的感覺。也就是說在處理和別人關系時,一定要表現出柔和的一面,不要顯得過於剛硬。

 

    從此,曾國藩一改以往咄咄逼人的態度,變得處處考慮別人的感受,處處考慮環境的影響,因此越走越順,很快進入了職場的零阻力狀態。

 

    曾國藩的這段經歷給我啟示很大,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就理所當然會成功。但曾國藩的例子卻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如果眼中只有自己,不懂得處理好與環境的關系,就算有能力,也不一定能成功。

 

    我的一位朋友在讀完《曾國藩》後,還總結出了一個“四氣”理論:

 

    銳氣藏於胸。

 

    和氣浮於臉。

 

    才氣現於事。

 

    義氣示於人。

 

    銳氣藏於胸:也就是說人一定要有銳氣,沒有銳氣就等於沒有生命力。但是,用好銳氣要有智慧,也就是懂得“藏”,要將銳氣和鋒芒藏在胸中。

 

    如果將鋒芒放在外面,咄咄逼人,不僅會傷別人,更容易傷自己。

 

    和氣浮於臉:跟人打交道,要學會一團和氣。和氣能使人更容易接納自己,為自己打開更大的空間。

 

    才氣現於事:才氣不是掛在嘴上的,而是體現在做事當中,只有做好事、做成事,才能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

 

    義氣示於人:義氣在這裡有兩個概念,第一,願意為別人服務,第二,敢於承擔。

 

    《曾國藩》和朋友的總結讓我突然明白了自己的瓶頸在哪裡。

 

    像當初的曾國藩一樣,我也走入了一個誤區:我是好人,我有能力,我應該獲得成功。但我卻忽略了和環境的關系。

 

    當我在報社做出成績得到了肯定後,不知不覺開始有些得意,常常流露出自以為是的神情。這樣一來,自然和領導、同事的關系就不太融洽。

 

    於是,我下決心讓自己歸零,時時提醒自己要懂得謙虛,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努力處理好自己和別人的、和環境的關系。

 

    這樣一來,我發現無形中阻力小了很多,不僅得到了領導的支持,和同事的關系也越來越好。

 

    讀《曾國藩》讓我明白了一個職場重要的法則:越是成功的時候,越要懂得空杯,越要善於處理好和周圍人和事的關系。只有融入團隊,才能實現最好的自我。

 

    警惕鮮花後面的陷阱

 

    很多人在逆境中往往能夠保持冷靜,而在順境和成功面前,卻容易迷失自己,甚至不知不覺陷入鮮花的陷阱。

 

    我有一位朋友是外地某銀行的分行行長,有一次,他到天津參加了一個“特殊”的培訓班,事後講起這次培訓經歷,他感觸非常深。

 

    原來他們是去天津的一個監獄裡聽課,而給他們上課的,是一些因為經濟問題而身陷牢獄的銀行領導。他們的犯罪歷程幾乎如出一轍:因為手中握有權力,經常受到追捧,被人受以“恩惠”,慢慢地迷失了自己,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們的現身說法,讓這位朋友觸動很大,他感慨地說:“越是成功的時候,越應該保持清醒,鮮花背後,往往隱藏著陷阱。”

 

    對於任何一個職場人士來說,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在取得成績、獲得成功的時候,必須保持空杯心態,時時倒掉那些驕傲自滿的情緒。

 

    所以很多表面看似好的東西,未必就真的好,也可能是糖衣炮彈,甜蜜的陷阱。如果不懂得主動空杯,就會迷失方向!這樣的例子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一些領導干部風光之後卻淪為囚徒,比如不久前被查處的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

 

    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在他人的追捧下,在鮮花和掌聲中降低甚至喪失了拒腐防變的能力。

 

    因此,在成功時,在鮮花面前,不妨淡然一點,多一點腳踏實地,少一點飄飄然。

 

    要居安思危,不要“自以為是”

 

    孟子曾經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也就是說,居安思危,才能再接再厲,達到事業的高峰。對於職場人士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否則就可能摔大跟頭。

 

    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其業績一直處在行業前列。可就在2007年,索尼的營業淨利大幅度萎縮,被同行的三星公司、蘋果公司大大趕超!

 

    這個消息讓大家吃驚不已,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索尼突然間由高峰跌了下來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於索尼太習慣成功了,總認為自己的技術是“最”好的。正是這個“最”字,給索尼埋下了隱患。

 

    索尼前任CEO出井伸之曾經帶領公司憑借一流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在本行業內遙遙領先。

 

    此後很多年,“索尼”、“出井伸之”似乎成了“成功”、“一流”、“卓越”的代名詞。

 

    這樣一來,公司的管理者們也覺得自己的公司有“最”好的技術、有“最”好的管理、有“最”好的經營模式,可以在市場中牢牢站穩腳跟。

 

    這其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次市場調查結果顯示,索尼的一款電視機和松下公司的一款電視機相比,消費者更青睐於後者。

 

    這本來給索尼提了一個很好的醒,可惜這並沒有引起索尼領導者的重視,他們仍然認為自己的電視機是“最”好的,是未來市場的引領者。

 

    這樣的結果使得索尼丟失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前不久,索尼集團執行副總裁井原勝美對此進行了反省,她說:

 

    “也許我們是太過成功了,這讓我們看不到危機。”

 

    井原勝美的話道出了索尼失去行業領頭地位的關鍵。因為領導者不懂得居安思危,認為過去是最好的,就永遠都是最好的,結果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成功的時候,我們往往自恃很高,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到別人的長處,只有等到危機來臨時,才發現自己錯失得太多。

 

    而真正優秀的人,總能把每一次成功看成新的開始,即使很能干,有功在身,但他們卻能倒空功名,將眼光和心思放在未來,放在有可能出現的危機上。

 

上一篇:淨空法師:科學家告知物質的真相是意念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
下一篇:淨空法師:真信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