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於丹:慈善,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關於什麼是慈善?從中國的傳統裡面我們可以反省兩個問題:第一是以什麼樣的標准評價什麼是慈善行為;第二個是慈善背後的力量是什麼?
《論語》裡面最核心的價值是仁愛的“仁”,這個字出現了191次,是中國儒家核心下的核心,基石下的基石。這個仁字寫法很簡單。什麼是仁愛?仁愛就是一種人際關系,一個人想構成仁愛,必須要和別人有關。
什麼是仁愛的行為?孔子的學生和他講,說老師,如果我做到博世於民,而能濟眾而如?我如果有很多錢能夠救濟到很多的百姓。我們每個人都想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確立價值,用這樣的心幫別人也立起來,我們立起來了以後,第二步想發達,用發達的心幫助別人也發達起來。這樣就可以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推到別人的事情,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就可以了,這就是關於仁愛的界定。這樣的理念走到今天。
什麼是慈善行為的標准?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已經擁有了太繁盛的物質文明,富貴階層在崛起的過程中,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財富是一種數字它可以迅速增長,但是生命的品質是對社會的一種承諾,有很多人貴了但是沒有這種尊嚴的分享。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的行為,它需要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需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比如壹基金提出的是一塊錢,一個人的力量,壹基金義工每個月拿出一點點的時間去做。其實慈善就是這樣的理念。
有一個大文豪,他在一個寒冬的夜裡,獨自行走在街上,這時候一個老乞丐拉住了他,跟他說:“我身上分文沒有,能不能施捨給我一點?”這個大文豪就摸遍了全身,那天他恰恰沒帶一分錢,他實在是太不落忍了,他就握著那個老乞丐的手,他說:“兄弟,實在是對不起,我今天沒帶錢。”然後那個老乞丐臉上突然就有了光彩,他說:“老哥,你剛才是叫了我一聲兄弟嗎?他說有這一聲就全夠了。”
我想,這個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一定是看著對方的眼睛的,他一定是帶著心中的歉意和誠意的,那也就是說你心裡的一種態度,會流露成一種表情,笑容就是一種這樣的表情,可以說隨時隨地對別人微笑也是一種慈善。
慈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的給予。你在給予的時候你也在獲得,從來不是一種施捨,因為你不能認為被慈善的人因為貧困而沒有尊嚴,所以我覺得慈善有一個真谛,就是平等與善意,誰都不要抱著高高在上的心。有些人說我們施與慈善了為什麼有些人不感激啊、不回報啊?我覺得慈善就是你憑自己的心去給予,得到笑容就是最大的回報。
|
|
|
|
|
|
上一篇:老朽:善知識對於修學佛法至關重要
下一篇:盛噶仁波切:說謙讓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