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澳洲邦德大學,保羅威爾森院長向我請教這個問題,「怎麽樣使這個世間各種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能夠和睦相處、能夠互助合作,消除一切歧見?」他問我有什麽方法?你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明白了,這問題馬上解決了。我告訴他大乘佛法,特別是《華嚴經》,他聽了很有興趣。因為他們那個學校二千多個學生,來自三十多個國家,小型聯合國,所以他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今天的社會跟從前不一樣,從前農業社會,封閉的、保守的,往往一個人住在自己鄉村裡面,老死不相往來,隔壁的村莊,很多一生都沒有去過。鄉下人一生沒進過城的,他生活的空間就那麽一點點,心地清淨,外面事情都不知道,都不相干,好修行!現在交通便捷了,資訊發達,全世界哪個地方發生一點點事情,電視、廣播立刻就曉得,我們生活的空間變大了,這個地球是我們今天所關心的。我們要接觸這麽多的人、這麽多的事物,歷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完全不相同,現在一下碰到頭,這裡面的摩擦、隔閡決定不能夠避免。今天怎樣化解這個問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所以英國的湯恩比博士,這個人有智慧、有眼光,他能見到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儒家的學說跟大乘佛法,他講得一點都不錯,看得透徹、看得明白。
我們今天肩膀上擔負的使命,就是為這個社會、為一切眾生解決這個大問題。所以我們的同學要有使命感,要認真努力的修學,不僅在文字上、語言上,我們自己要真正做到,要真正改心,改變我們的觀念。為眾生、為佛法,決定沒有自己。對自己來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要求的是求自性無盡的智慧、德能,不是向外求;向外求,你所得到的非常有限。要向內求、向自性求、向清淨心求、向平等心求,才能得到如佛果地上的大圓滿,這才行。
我們現在展開佛經,或者看看古人的注子,看看他所寫的,看看他所說的,知道他達到哪一個境界。我們自己的境界不如他,達不到他那個境界,我們可以依他這個東西來做學習,我們超過他之後,一看他就曉得他到哪裡,那個時候就不必依靠了,永遠依靠你就永遠不能超越。在初學一定要依靠,不依靠他,沒有路可走,他鋪的路我們就走,走到他的盡頭,我們自己可以開辟路,他的路到此地為止,我再開路那就比他遠了。到那個路沒有路就止住了,那你永遠在他這個范圍裡面,你還能出人頭地?他證的是什麽境界?他證的是初地境界,我們突破初地就到二地;他證的二地境界,我們突破它就到三地。所以我們依循是有時間性,不是永遠要依靠他。永遠依靠他,那就是我們世俗人講沒出息。可是初學要不依靠,你沒有路可走,一定要依止善知識,一定要依止好的僧團,同參道友,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