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不理》文摘2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理》文摘24

坐禅功德勝造塔 

我們在禅堂裡面禅修,常常會聽到老前輩們或者是主七和尚給我們講開示。他們在講坐禅功德的時候往往就用一個偈子:“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不生成正覺。”他們常常使用這個偈子來勸我們努力地精進用功。從這個偈子我們知道,坐禅的功德非常大,比造七寶塔的功德還大。

讀過《普賢菩薩行願品》的人都知道,要如何供養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講到:“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也就是說,所有的供養裡面,法供養是最高級的供養。而佛教又是最講究供養的,佛教認為一切的佛事都是供養。

供養有法供養、物資供養、勞動供養、護持供養等等,可以說是包含了我們所有的一切佛事活動。當然世間的人一說到供養的時候,往往只想到物資供養,這是比較狹隘的觀點,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大一些,應該把供養看成是一切的幫助。

一說到法供養,我們往往又會狹隘地認為法供養就是助印經書,這是很可惜的。我們如果仔細閱讀下去就會發現“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從這裡來看,法——不光是佛所說的話(經書),還有實踐(如說行)。

其實法供養有很多的內容,其中延續法的傳承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造七寶塔,就是一種法的供養。這一舉動延續到今天,就連非佛教裡面都認為塔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可見造塔的精神力量有多大了,而上面說禅修的功德勝過了造塔的功德。偈子說得很明白,我們進行造塔供養最終是要化為塵的,而供養禅修者的功德呢?是讓禅修者覺悟、開悟,這個功德不得了。因為這是完完全全把法延續下去了,這當然是對法的最大供養,因為這讓法永遠不會斷絕。

所以,供養禅修者非常殊勝,是最殊勝的法供養。在宗門,禅堂有選佛場之稱,是所謂“陶龍鑄象”的地方。禅宗歷史上很多人才是從禅堂鍛煉出來的,許許多多的祖師都是在這個大冶烘爐中產生的。對禅修者的供養,是直接幫助修行者成就,這是直接對法的延續供養,這樣的供養利益自然最大。

禅門祖師曾引用過歷史上志公和尚與武帝關於坐禅功德的討論,然後對供養禅修者的意義和功德作出了總結,原文如下:

武帝又問:“僧道隱關坐禅,功德何如?”志公答曰:“為僧道人,堅持齋戒,福德難量,何況一心靜慮坐禅,掃除雜念,離諸妄想,細觀萬法皆空,心中不生一念,守到功成果滿,必定成佛不虛。”

但要個好人護法,久遠堅心不退。切莫好高骛遠,亦要清規細行。古人雲:“寧動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又雲:“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不生成正覺。”法界人天應當供養,此則名為真淨福田也。如是之人者,永嘉雲:“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所以捨財施主若能誠心誠意,功德豈可稱量也。

 

上一篇:明一法師:《與祖師同行》文摘69
下一篇:明一法師:智慧生活靠勤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