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與祖師同行》文摘57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與祖師同行》文摘57

——祖師教誡多峻嚴

師父們教誡弟子,或者苦口婆心,或者循循善誘,或者呵斥打罵,不過,大多是呵斥打罵。比如自己,從沒有得到過師父的當面誇獎,常常是被罵得想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當然被師父循循善誘的時候也很多。所以禅宗的歷史上常常是“拳頭說法”,這在以前的日記《拳頭說法》裡面有說過。

所以有父子(禅宗師徒關系往往稱為父子關系)相見,如仇人相似之說。這在自己的日記《青出於藍》裡面也有描述。像孤山智圓*法師這樣的教誡就少見,可能是因為不是給自己的徒弟看的,所以語句緩和許多。下面我們看看孤山智圓法師是怎麼教誡徒弟的:

於戲大法下衰去聖逾遠,披缁雖眾謀道尤稀。競聲利為己能,視流通為兒戲。遂使法門罕辟教網將頹,實賴後昆克荷斯道。汝曹虛心請法,潔己依師,近期於立身揚名,遠冀於革凡成聖,發揮像法捨子而誰?

故須修身踐言,慎終如始,勤爾學問,謹爾行藏。避惡友如避虎狼,事良朋如事父母,奉師盡禮為法亡軀。有善母自矜,起過務速改。守仁義而確乎不拔,處貧賤則樂以忘憂。自然與禍斯違,與福斯會。豈假相形,問命谄求榮達之期,擇日選時苟免否屯之運,此豈沙門之遠識,實惟俗子之妄情。

宜乎見賢思齊,當仁不讓。慕雪山之求法,學善財之尋師。名利不足動於懷,死生不足憂其慮。倘功成而事遂,必自迩而涉遐。不沽名而名自揚,不召眾而眾自至。智足以照惑,慈足以攝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使真風息而再振,慧炬滅而復明。可謂大丈夫焉!可謂如來使矣!豈得身棲講肆,跡混常徒。在穢惡則無所間然,於行解則不見可畏。以至積習成性,自滅其身,始教慕彼上賢,終見淪於下惡,如斯之輩,誠可悲哉。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斯之謂矣。中人以上可不誡欤。

抑又戒慧分宗大小異學,悉自佛心而派出,意存法界以同歸。既而未曉大猷,於是各權所據,習經論則以戒學為棄物,宗律部則以經論為憑虛,習大法者則滅沒小乘,聽小乘者則輕毀大法。但見人師偏贊,遂執之而互相是非。豈知佛意常融,苟達之而不見彼此,應當互相成濟,共熟機緣。其猶萬派朝宗無非到海,百官莅事鹹曰勤王。未見護一派而擬塞眾流,守一官而欲廢庶績。原夫法王之垂化也,統攝群品各有司存。小律比禮刑之權,大乘類鈞衡之任;營福如司於漕挽,制撰若掌於王言;在國家之百吏鹹修,類我教之群宗競演。

果明此旨,豈執異端。當須量己才能,隨力演布。性敏則兼學為善,識淺則颛門是宜。若然者雖各播風猷,而共成慈濟,同歸和合之海,共坐解脫之床。夫如是則真迷途之指南,教門之木铎也。居乎師位諒無慚德,趣乎佛果決定不疑。汝無矜伐小小見知,樹立大大我慢,輕侮先覺熒惑後生。雖雲聽尋未補過咎,言或有中,汝曹思之。

盡管這樣,這鞭子也不可小看。所謂輕聲說重話,厲鞭不見痕。真的是恨之入骨,愛之不離;信之能到,持之以恆。

 

上一篇:一輩子不認識自己
下一篇:黃念祖居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第三卷1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