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虹鑒法師:禅意是人生最高的心靈享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主講人:虹鑒法師        

時  間:2011年7月23、24日

地  點:湖南省長沙市洗心禅寺

聽課人:北大“邵商總裁班”百名學員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洗心禅寺洗心,參加幾天的禅修體驗。願大家已入智慧寶所,滿受法益。

    我們先靜坐幾分鐘,我給大家做個靜修引導。。。。。。

    真正美好的東西,不是從外面求來的,而是本來就具有,不需要我們再創造,從來現成。如生命是最珍貴的,我們人人現都本有;時間最為寶貴,我們也從來擁有;快樂亦是一樣,每個人本自具足。所以佛常說,法爾如是。禅詩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就是本來具足的快樂,也就是禅!

    今天給大家講的主題是:“禅意人生”。

    既然說到禅,那什麼是禅呢?

    在這裡我用直白一點的語言來告訴大家,禅就是心,稱金剛心;是智慧,是生命的質量,是一切生命的真相——實相;是永恆的快樂;是本來具有的寶藏;是脫出主觀絕對客觀的——無我;是究竟圓滿的安樂——解脫;也是在座的每個人的自心。我們認識了自心,就明白什麼是禅了。

    再用哲學的語言來說:禅就是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本質本性。存在就是合理,此理即是禅。佛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如是。宗門祖師常說,一切眾生本住法身三昧。佛說:如是。即是一切顯現,其中包括了身心世界的全部,即是我們現前當下之整體一切。

    從現前來看,如果有人問:禅是什麼?告訴大家:洗心禅寺在湖南。禅是什麼?洞庭湖水碧如藍。再問:禅是什麼?此時正在聽禅。大家會嗎?……老婆心切,莫過如此也!

    今天的“禅意人生”講座我用三個小題目來闡述:

    1、禅意是人生最高的心靈享受;

    2、通過修習善法來臨近於禅的體悟;

    3、通過修習禅定,接近於禅。

    先說禅意是人生最高的心靈享受。

    在這裡用最高的心靈享受來說禅,形容禅意,是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領會、認識禅,是方便而說,如大海的燈塔,用以指示航標。我們的心比大海更寬廣,亦必須借方便才能認識領悟禅的內涵。其實在禅門宗下一說到禅,一般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它是一種現量無分別智慧,是超言絕思,離相離名,故常只用棒喝來令人契入。如今人們已不能接受此教育手段了,再要全然的一下認識禅是不容易的,只有用更多的方便來契入。

     佛經裡說的‘心’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本性為‘心’,而禅是直指本性認識本心的方法,故禅即是認識自心大海的燈塔,認識萬法根本的智慧,又叫根本智慧,一切智。

    在這裡要分清一點,佛說的心非同西方哲學所說的唯心主義的心。哲學的唯心是相對於物質還有非物質存在的精神與文明,以此相對於物質存在的精神為心,或以能思能推的意識心為心,是相對法,是二元的。因此人們對心的認識理解錯誤,或無知,迷失了自心,產生矛盾,不准確,模稜兩可,是非難分,從而人們失去真心,不能認識自心,亦不能擺脫迷茫與痛苦。

    人們因迷失自心故,心存無明,而生種種煩惱。因無明,心不安,令心殘缺,生起欠缺感,形成欲壑的由來。迷茫奔求於外相,深怕寂寞和孤獨。又因內在這種無知和不足,令內心欲壑難填,故從外在找種種用來彌補自心殘缺的那部份;因殘缺不足,生命有了種種的審美需求和向往,需從外在尋求物質與情感來填補空虛,做生命的依靠、依賴和躲避,令自心達到一種暫時性的滿足感。以此滿足,追求所謂的“幸福”。進而由個體的殘缺形成一個社會的殘缺,一個社會再影響一代人或多代人的殘缺,從而形成了一個整體的人類文明意志,一個時代的整體觀念,包括價值觀與世界觀,故在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觀念與審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與追求。然而所謂的“幸福”都是以這種共同的價值取向來衡量對比,產生得意滿足感,可是這種滿足只是短暫的,相對的快樂,這種快樂滿足並不長久,亦無止盡。故秦始皇雖統一天下,最後尤渴求長生不老,市井百姓希求安居樂業,可每個人此生都並沒有真正認為達到了滿足。是故常悲憾。只是人們在遺憾時懂得令文化來平衡自心,安慰自己。

    人們常歎自古難能全啊!人們因不知殘缺的不是外在的多少,而是‘心’,若不了解自心,任何的外在填補,只是一時的適應性,過會馬上又感覺這不是真的,又有新的需求,所以人們一直不斷的喜新厭舊,都想要找到真的快樂自在。然而真的在哪裡呢?究竟有真的嗎?實際上說,我們每個人從小孩開始,一生只是換了不同的玩具與玩法,並沒有真正的找到安樂自在。現在時間有限,這個話題在這裡不能深度談下去,待以後有機會再作更進一步地闡述。

     回過來佛說的‘心’是什麼呢?佛說的心可以用‘核心’的心來理解,是一切萬法的——本質、本性、本源、自性、真相。是絕對的。是心物一元的心;是一切法的本體;是我們每個人的本來面目。故佛說本來如是,本來清淨的面目——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自性。六祖大師當時悟道了就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說的就是這個心。

    若我們要用現代哲學科學來闡述心,是很難客觀明了,因要先接受某種概念,這時常常已經落於想象和經驗上了,很難真實客觀的全然認識心,但可以因指見月,見煙知火。心是一切法的本質,一切法的真相。我們可從微觀來分析萬法的本質,從宏觀來把握心的大體面貌。從微觀世界印度教有所說的梵我與無方微塵,道家所說的無,無為天地之始與道法自然,到基督教所說的上帝和三位一體等,以至物理學說到的基本粒子,原子、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誇克到波粒二同性與暗物質,相對論的超時空與量子力學的測不准原理,種種學說流派都從不同的角度試圖對本質進行研究和探索,各皆持理,又各莫衷一是,不明其妙,可謂不究竟,但也都說到了真相的邊際。

    然而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皆說得很徹底。中論裡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說明了一切法的現象,又說明了一切法的本質,“亦名為假名,亦名真實義。”說明了一切思想與事物的相對性和不確定性,在這裡不能細說下去,若對佛法有虔誠要了解的,可深入佛經。因佛法利益全在真修實踐上,所謂:凡有言說,皆非實議,佛常說戲論無益,若我們沒真實發心實踐真理,只圖好奇,那說多了也無益,反耽誤大家時間。總之佛說的‘心’即是禅,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是超脫一切分別念與主觀知見離我執我相取捨,契入禅悟,法爾本自如是。即真即假,離真假名。此心可謂即心即物,是心物的本體,非心非物,是顯心物的本身。非思維,是能思維的載體,非心,是能生心的本身,非物,是能現物的本身,非文明,是能產生文明的本身。

    一切思想起源於心,然心不見心,眼不見眼。如鏡不能自照,亦如我們自己眼睛不能見自己眼睛一樣,眼能看見一切,可看不見自體。我們用思想來認識萬物,但不能認識思想本身。如康德的二律背反,和不可知論。但他只是悟到了思想和經驗的緣起道理,但不明白心,故說不可知論,然而不知不可知論也是知,也是論,是誰知?是誰論呢?那又是什麼?大家反省觀察下。不知此心即是一切事物全部之整體,禅宗大德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又說,見物即見心,無物心不現。山色盡是廣長舌,大地無非清淨身。心淨則佛土淨等。究竟來說,心土不二,空有不二,心色不二,依正不二,全體本自圓融無礙。在《楞嚴經》中,佛陀有回答弟子,什麼是妙明真心,什麼是世界,一切生命與萬法最初的形成到輪回始終的規律,佛陀都做了精妙辨證的解釋。大家若要細了解,可在寺院請《楞嚴經》回去看。

     法界即是心,心即是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每顆心都有一個世界。眾生形體非一,然能知能覺之心不二。我們輪回苦海,皆因迷失自心,由不了本覺之性,錯而執情執物,令身心纏縛,隨業輪回流轉不息。若我們對心認識,就能擺脫不合於自心的錯誤知見,修正行為,從而使身心解脫,得真實安樂。佛是完全明了自心的智者,即知一切心的規律,明了一切法的原因,可以把握生命最究竟的快樂。孔子說:已欲達而達人。佛陀由自覺覺他,圓滿正覺。上令自己證得圓滿解脫,下化普度一切眾生。

    禅是獲得究竟圓滿快樂的智慧。快樂用佛門的話說,就是自在解脫。密宗裡說樂明無念,淨土宗說極樂世界,宗門下說任性逍遙。此種快樂,非比量可得,不同世間相比滿足的快樂。而是平等絕對的,不需參照,亦非遐想,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對心體現量的感悟,是解脫,是不須任何條件而本自具有的安樂。如油自燃,如水自潤,本自具足。佛說,證得自心的大成就者具足四種功德:“常樂我淨”。故我也在這方便說禅意是人生最高的心靈享受。我講享受,可看大家並不享受,好似聽得雲裡霧裡,那先休息十分鐘,等下再講。

 

上一篇:再次拜讀朱柏廬《勸孝歌》
下一篇:2011年農歷七月八日深圳龍華放生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