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到台灣去的三個沙彌、兩個沙彌尼,已經受比丘戒、菩薩戒,受戒受完了。這可以說是,新的比丘在美國;也可以說是,新的菩薩回到美國來了。那麼受菩薩戒的人要行菩薩道,受比丘戒的人就執持佛法來教化眾生。他們五個人回來,美國人新產生這五個寶貝,你們大家應該擁護,來做護法,護持這三個比丘、兩個比丘尼,要來護持他們。大約在十三號,或者十四號,就會回來了。他們七號到香港去,到香港一個禮拜。在台灣,他們各處去參觀參觀有一個禮拜,到香港也是各處去參觀學校、佛教的寺院,佛堂,各處都去看一看。等到回到美國來,好提倡佛教,發揚光大。我希望美國人將來個個都成佛,要個個都修行,這是我的希望。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摩诃目犍連。

      “摩诃”是梵語,有三種的意思,就是大、多、勝。因為這個長老是國王大臣所恭敬,所以就是大。他學習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經典,所以謂之多。他和其他的旁門外道不同,超勝過他們,所以叫勝。“目犍連”是梵語,翻譯成“采菽氏”。采,就是去采取;菽,就是一種豆類。采菽氏是他的姓氏。又譯為“蘿菔根”,就是一種的菜的名字,蘿卜。因為他的先人修道的時候,吃這種的東西,所以也就以這個蘿菔作為姓氏。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一種樹的名字;因為他父親、母親,在這種樹神這兒祈禱,而生了目犍連,所以他名字就叫拘律陀。

       這位目犍連尊者,他的神通第一,神通最大。在他修道最初證得阿羅漢的時候,得到六種神通。六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

       一、天眼通:不單看見人間的事情,而且天人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看得見。

       二、天耳通:不單能看見天人一舉一動的事情,並且天人一言一行,他都可以聽見。

        三、他心通:這個他心通,就是在彼此面對面的時候,你有什麼意念在心裡還沒有說出來,他就知道了,知道你心裡想要說什麼、想要做的什麼事情,這叫他心通。

        四、宿命通:這個宿命通,不單知道你心裡所想像的事情,而且你前生是怎麼樣一個因果,也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叫宿命通。

        五、漏盡通:我們所有的人都有漏,從上邊裝下去一點東西,從下邊就漏了,就好像那一個玻璃瓶子,底下有窟窿,你裝不住水了。你裝上一瓶子水,它就漏出去了。你那個窟窿若大一點,它漏得就快一點;窟窿若小一點,漏得就慢一點;若沒有窟窿呢,才能不漏。那麼這個漏盡通,就是沒有漏了。

        我們人有什麼漏呢?你喝水、吃飯,變成大小便時,這也都是漏,這人人都知道這個漏。你歡喜生氣、發脾氣,這也是漏;你有貪心,這也是漏;有瞋心,這也是漏;有癡心,這也是漏;有慢心,這也是漏;有疑心,這也是漏──這都是漏。你有漏,就存在不住了。那麼這個漏盡通,就是把這一些個漏都沒有了。這一些個漏,就是所有的毛病。我們人沒有大病就有小病,沒有小病就有毛病;也就是說,你沒有大漏就有個小漏,沒有個小漏就有一個慢慢地漏的那種習氣。這個漏,講起來太多了。那麼現在沒有了,這漏盡通。

       六、神足通:又叫神境通,又叫如意通。怎麼叫神足通呢?神足,言其你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鬼神也都不知道你有千變萬化的力量。神境通,言其到一切的境界都通達無礙。如意通,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你想上天?哦,就到天上了;你想下地獄?啊,跑到地獄裡頭去了;你想鑽到那個水裡邊去?喔!到水裡邊也淹不死;你想到火裡邊去?也燒不死;你想在這個房子裡邊不必走那個門,不必從門口出去,呵!你只要這麼一作意:“我要從牆這旁邊走出去”,這個牆也障礙不住你。怎麼能這個樣子呢?就是遂心如意嘛!這叫如意通,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只要你歡喜什麼,就可以達到你的願望、你的目的。

       這個目犍連尊者,最初得到六種神通,他先得到天眼通,第一眼他就要找一找他的爸爸媽媽。爸爸,沒有那麼注意;對他的媽媽,他是很注意的,所以就先看看他媽媽到什麼地方去了。一看,啊!他媽媽在地獄裡頭呢!到地獄裡頭去了。為什麼到地獄裡頭去呢?就因為在生時,不信三寶──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不單不信三寶,而且還毀謗三寶。那麼又殺生,又吃魚子,吃魚肉,專門吃魚子,傷的這個生命太多了,於是乎就墮地獄去了。墮地獄,啊!那個目連尊者,就拿一缽飯給他母親送飯去了。

       到那兒,他母親哪,一個手拿著這個缽,另一個手就用袖子把這個缽遮上了它。為什麼呢?她怕其他的餓鬼看見了,和她搶;因為她貪心太重了。她有貪心,她才知道其他餓鬼也都是有這種貪心,所以把缽就遮上了;遮上了,自己就偷偷地吃這個飯。可是,雖然是一種好的飲食,她因為業障太重,沒有法子吃得下這個飯。這個飯到到她口裡就變成火炭了,不單不能吃,而且把嘴都燒壞了。目連一看這種情形,啊!他雖然有神通不是嗎?可是這個神通也沒有地方使去了,沒有地方用了。用什麼神通也沒有法子把這個飯,不叫它變成火炭。於是回去求佛給想法子去了。那麼請求佛,佛就教他一個方法來救他母親。什麼方法呢?就是教他設一個“盂蘭盆供”。

       這盂蘭盆供,“盂蘭盆”是梵語,翻譯的意思就是“解倒懸”,就是倒著掛起來這個人,那麼把他解開來。言其這個人在地獄裡變成餓鬼,就好像倒著掛起來一樣。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是佛歡喜日、僧自恣時,以百味飲食來供養十方僧,才能救他母親離苦得樂。於是乎,目連就照這樣做了,果然超度他的母親升天了;不但他母親升天,所有在地獄裡頭的餓鬼,同時都離苦得樂了。

       有的人就問了,說是:“我不相信我們所吃的飲食,這餓鬼一吃,它就變成火了。”這個難怪你不相信,我以前也不相信,可是在這個宇宙間,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一言難盡,況且在這個宇宙以外的事情,那又怎麼能清楚呢?就拿這個水來講,我們人看這個水,是水;一切的畜生看這個水,也是水。可是天人,天上的人哪,看這個水就不是水了。是什麼呢?是琉璃。天人看這個水,是琉璃;可是餓鬼看這個水,又不同了。什麼呢?餓鬼看這個水就是火。為什麼?這就是個人這種的業報所現。天人有天人的業報,人間的人有人間的業報,餓鬼有餓鬼的業報。所以,這是業力所現,就這個樣子。那麼目犍連,去請求佛救他母親,把他母親超度升天了。

      摩诃迦葉。

     “摩诃”也是有“大、多、勝”三種意思。“迦葉”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叫“大龜氏”。因為他先人,看見一個大龜,背著一個圖,就依照這個來修道,所以就以大龜作他的姓氏。又叫“飲光氏”,飲光,言其他這個身上有一種光,把其他的光明都遮蓋住了。怎麼他身上會有光明呢?因為在過去七佛的時候,他在毗婆屍佛那時候,有一座廟已經破爛了,佛像就在那兒好像露營似的,就是風也吹,雨也打,因為這個廟上邊已經都破爛了。在這個時候,就有一個貧女人,很窮的這麼一個女人,她就發心要補修這個廟,來給佛像貼金。這個女人各處去找人幫助,向人家化緣,等化這個錢已經夠了,回來就請一個金匠來補佛的金身。補完了,金匠對這個女人就生了一種愛心,他向這個女人說:“現在,你補修廟宇,給佛安裝金身,這功德是很大的。可是,這功德不要你自己做,我們兩個人兩份做好了──你出金子,我出工,我也不要錢了。”

       那麼把廟也補修好了,把佛像又裝金也裝好了,金匠就向這個窮女人求婚,於是乎兩個人就結婚了。結婚之後,因為給佛像裝金的緣故,所以生生世世都身上有紫金光色。而在九十一劫之中,生生世世,他們兩個都做夫婦。在今生,這個迦葉生到摩竭提國,這是印度其中一個國家;等到這個迦葉二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母親就要給他定親結婚。他說:“我呀,一定要找著有女人這個身上有金光的,我才和她結婚;如果我找不著呢,就不結婚。”那麼以後果然就遇著,另一個國家有一個這樣的女,她的身有紫磨金色的光,所以他們兩個結婚了。

      這是前因後果,由做這種善業感現,所以生生世世都身有金光。那麼,兩夫婦生生世世多數都是在一起修道,共同來研究修行的道理。在今生,這個迦葉出家作比丘,那麼他的太太也出家作比丘尼,叫紫金光比丘尼。

      那麼他父親母親,也是在樹神的前邊求得這個兒子,所以他的名字又叫“庇缽羅”。庇缽羅,也是樹名。那麼這是摩诃迦葉。

       摩诃迦葉在佛教裡邊,是占最重要的地位。因為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時候,有大梵天王來這兒給獻一個金蓮華。那麼釋迦牟尼佛,手拿著這個金蓮華示眾,在當時有百萬人天都在這個法會裡邊,誰也沒有什麼表示,唯獨摩诃迦葉破顏微笑,他就笑起來了。於是乎,佛就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心印法門,已傳給迦葉了。”所以迦葉尊者為佛教的初祖,西天第一代的祖師。釋迦牟尼佛,把法傳給迦葉。

迦葉尊者到現在還仍然在世界上。他皈依釋迦牟尼佛,出家作比丘的時候,已經就一百六十歲了;等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他已經就有兩百歲了。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摩诃迦葉尊者就到中國雲南省雞足山入定。他在那兒入定,由佛入涅槃之後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了,有三千多年了,可是他還是在那個地方入定。他入定做什麼呢?在那兒,他等著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出世的時候,把四天王所獻的缽,交給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那麼他所應做的事情才做完了。

       所以在雞足山,很多修道的人都到那兒朝拜迦葉祖師去了,給迦葉祖師叩頭頂禮。在雞足山常常有三種的光──有佛光,有金光,又有銀光。人到雞足山去拜的時候,如果有誠心,就會聽到山裡邊有大鐘,就會響的,自己會響。但是這個鐘響,可以聽見鐘的聲音,可是看不見這個鐘。這個鐘聲,在全雞足山幾百裡地以內都可以聽見,所以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這個迦葉尊者,他在佛的弟子裡邊,有兩個第一:第一,就是頭陀第一;第二,就是年齡第一。所有佛的弟子,誰的年齡都沒有他大,所以他年齡第一。在佛的弟子裡邊,最吃得苦,最受得苦,最能修苦行,那就是迦葉尊者。頭陀第一,這個“頭陀”也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叫“抖擻”,也就是打起精神來,勇猛精進。他行頭陀行。這叫苦行頭陀。

       頭陀行,有十二種。這個十二種頭陀行,就是住持佛法的一個表現。若有人行頭陀行,佛法就久住世間;若沒有人行頭陀行了,佛法就該滅亡了。那麼,這十二種頭陀行都是什麼呢?就是所穿的衣服有兩種,食的方面有五種,住的有五種。所穿的衣服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著糞掃衣,第二種叫但三衣。

       什麼是糞掃衣?就是一般人已經不要的衣服或布,放到垃圾裡邊。出家人把這種的衣服揀回來,洗干淨了,把它作成一件衣服,這叫糞掃衣。穿這種衣服有什麼好處呢?這個好處可就大了!

       第一,令你自己沒有一種貪心,沒有一種好好的心。穿上這個衣服,心裡很安靜的,也令其他的人沒有貪心,不生貪心;自己減少貪心,令他人也不生貪心。譬如,你若穿一件最好的衣服,其他人會生一種羨慕心,“這件衣服很值錢的!”他就生出一種羨慕心;然後就會由羨慕而生出一種妒嫉心;由妒嫉又會生出來一種偷盜的心,就令其他的人,生出一種貪心來了。你這糞掃衣,沒有人想偷你的。所以,這對自己有好處,對人也有好處。這是第一頭陀行。也就是現在一般修道的人所穿這個衲袍,叫破衲衣。出家人叫“衲子”;衲子也就是說穿這個衣服,是一個破衲衣。

      第二,但三衣。就是自己所有的東西就是只有三衣、缽、具。三衣,就是大衣、七衣、五衣。大衣,又叫二十五條衣,有二十五條,是一百零八塊,這種衣是講經說法、入王宮時所穿的。七衣,又叫七條衣,就是禮忏拜佛時所穿的。五衣,就是五條衣,是服勞執役、出入往還、迎賓待客、一切時所穿的。這是穿衣服有這兩種。為什麼他要就留這個三衣、缽、具呢?缽,就是吃飯的缽,化緣的那個缽。具,就是坐具。這也是教人常常知足,不要貪多,不要多的物質。這叫但三衣。

       在衣方面有兩種。然後就是食的方面。食,就是吃的方面。吃的方面有五種。

      第一種,常乞食。常常去托缽乞食,自己不立煙炊,就是自己不做飯。那麼每一天吃飯,都是去化,去乞食去。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次第乞。次第,就是一家挨著一家;不會說是“這家沒有錢,很窮的,我到那有錢那地方去乞食去。”不是的!要一個門口挨著一個門口,一天化七個門口。這七個門口如果都沒有人給供養,那麼這一天就不吃飯了。這叫次第乞。所謂“不能揀擇,平等乞食。”平等,也不能說那個有錢的,我不向他來化齋,我去化那個窮的去;也不能說,那個窮的我不化,化那有錢的去。不要像那個須菩提和大迦葉。

       大迦葉專門揀著窮人化,他的思想就說了:“啊!窮人太可憐了!應該種福。如果他不種福呢,來生更苦了,更窮了!”所以,越窮他越向他去化,化供養,化齋去。你窮不是嗎?啊!才應該供養。他的思想,他不化有錢的人。那須菩提呢,就不是了。須菩提專門化有錢的人。誰有錢,他就向誰去化緣,不化窮的。他也有他的見解,他說什麼呢?“這有錢的人,你要幫忙他繼續種福、繼續來作功德;如果他今生不作功德,不在三寶面前來種福,不供養三寶的話,來生他就沒有錢了,他就窮了。”所以他就專去化有錢的人。

       這各有各的見解,各講各的理由。這時候,佛就罵他們兩個人,說:“你們兩個人,這是阿羅漢的心,不平等去乞食,是有一種分別心,沒能平等。”就要罵他們兩個人。那麼次第乞食,就是不分別,次第而乞。這第二種,叫次第乞食。

       第三種,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就是早晨也不吃東西,晚間也不吃東西,只在中午十一點到十二點這個期間來吃飯,這叫日中一食。所以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為日中一食就是持午。其實不是!持午的,就是早晨吃、中午吃、晚間不吃,這叫持午。晚間也吃,中午也吃,早晨也吃,這叫能吃,吃飯能吃。在受戒的時候,問你說:“能持否?”有的答就說“能吃”。他不說“能持”,他說“能吃”,專門會吃東西。

       這個日中一食,是依照佛的制度、佛的規則來修行的。制度就是規則,就是規矩。早晨是天人應供,天人吃飯的時候;佛只有中午來應供,因為中午是佛吃飯的時候;等過午未的時候,這是畜生吃東西的時候;晚間呢,就是鬼吃東西的時候。出家人為什麼晚間不吃東西呢?就因為你晚間一吃東西,這筷子、碗一響,那個鬼它就想來同你搶東西吃。可是人吃的東西一到鬼的口裡就變成火;一變成火,鬼就生瞋恨心了,就要跟你打齋了,令你生病。所以修行的人,晚間不吃東西,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叫日中一食,第三。

      第四,節量食。節,就是節省、節約,就是少吃一點。明明吃三碗飯能飽,吃兩碗半也可以;要吃兩碗就飽了,那吃一碗半。這麼樣子,總叫它差一點點,不要吃得太多了。因為你吃太多了,肚裡沒有地方存這個飲食了,就要做了很多的工,到廁所去很多次。今天吃多少,就一定吃多少,這是節量食。

      第五,過午不飲漿。就是過了中午十二點鐘也不飲這個漿。漿,譬如蘋果水、橘子水、牛奶,這都叫漿,還有那個豆子做的豆漿。過了午之後,真正行頭陀行的人,就不飲漿。行頭陀行,有的行一種頭陀行,有的行兩種,有的三種,有的四種,有的五種、六種、七種、八種、九種、十種、十一種、十二種;有的完全都行的,有的單行一種的,這沒有一定,量力而為。第五,是過午不飲漿。

      前邊講的這個衣有兩種、食有五種。現在講這個住的,也有五種。這衣、食、住,是修道的人也不能避免的。所以在修道的人,就把它定成十二種頭陀行。這個住的五種,是什麼呢?

      第一種,住阿蘭若處。什麼是阿蘭若?就是在人很少的地方,也很少人到的地方,很寂靜的這個寂靜處,梵語叫“阿蘭若”,此雲叫“寂靜處”。這個寂靜處,就沒有一切雜亂的聲音。有一句俗語說,“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好像你這個人,想要吃什麼東西,你看見了,食欲就生出來了,這個食的那個欲就生出來了,就想要吃,那口裡就饞了。耳不聽,你耳朵若不聽見很多雜亂的音聲,心裡也就沒有煩惱。在寂靜處的地方,就是很容易用功修行,很容易入定。這第一,住阿蘭若處。

     第二,樹下住。這修道的人,在樹底下住。住可是住,在每一棵樹底下住不超過三宿,住兩宿就要搬家。為什麼呢?你若住過三宿,就恐怕有人來供養了。因為行頭陀行的人不希望有緣法,不希望有人來供養豐富的飲食,所以在樹下住。

     第三種,露天住。露天,就是也沒有樹木,也沒有房子,就在露地那兒打坐,在那兒住著。

     第四種,你說在什麼地方住呢?在墳墓住。在那個墳墓的旁邊,住到墳墓旁邊去。這住在墳墓旁邊,自己能有一種警惕心。警惕,就是自己提醒自己:“啊!你看見這個人是個死人哪!我將來和這個人也是一樣的要死啊!如果不修道,死的時候來了,那怎麼辦呢?啊!還是要糊糊塗塗就死了?”就有一種對治的這種關系。所以,在墳墓旁邊住,自己就不會懈怠,不會懶惰,不會忘了修行。

      第五、脅不著席住。總是常坐不臥,在那兒常常坐著,不躺那兒睡覺;因為這樣才能用功修道,不懶惰,不怕苦。這是五種住的頭陀行。

      那麼迦葉尊者,他不單修行一種頭陀行,這十二種頭陀行,他都去修行;不但都去修行,而且還都修行得非常圓滿。他老得到兩百多歲的時候,佛看見他,都很不忍心看他還修這個頭陀行。

      有一次,迦葉尊者去見佛,佛就把他所坐的座位分開一半,就叫迦葉尊者在他旁邊坐下。坐下了,佛就對迦葉尊者就說:“你呀,年紀太大了!你現在已經兩百多歲,這麼老了,你不要行頭陀行啰!你呀!休息休息好了。太辛苦了!年紀老了,太辛苦會受不了呀!”迦葉尊者笑了一笑,也沒有說是聽佛的話,或者不聽佛的話,沒有說。但是他回去,還是照常行頭陀行,一點也不改變,還是修這十二種頭陀行。

      佛知道他還是照常修頭陀行,這麼老的人還是這麼精進,這麼用功。他也沒有說:“哎!我年紀太大啰!佛都叫我休息了,我不必行頭陀行了!”他還是修他的頭陀行。所以佛非常歡喜!佛說:“啊!在我法之中,有摩诃迦葉能以行頭陀行,會使佛法久住世間!他是對佛教最有貢獻的!”所以非常贊歎他。因此,大家都說迦葉尊者,他是頭陀第一。

      這十二種頭陀行,這是出家人所修的。有一個在家人,他就這樣來問我:“這都是出家人修行的頭陀行,我們現在都是在家人,沒有出家,你對我們講這頭陀行有什麼用處呢?”這一問,是很有道理的;在表面上看來是很有道理,再往深了一層講,就很愚癡的。為什麼?人哪,在今生,你沒有出家,你怎麼知道你在前生不是個出家人呢?你怎麼知道你在前生沒有修過這十二種頭陀行呢?你在前生修過,今生忘了,所以我現在不得不告訴你,這十二種頭陀行是你已經修過的。這是一個道理。

      那麼,今生就算你是個在家人,前生也不是一個出家人,但你又怎麼知道等到來生,你不會出家呢?或者在來生你的機緣成熟,這個菩提種子種下,在今生你的功德也圓滿了,那麼等到來生,你就出家了。你一出家,一修行這十二種頭陀行,覺著很熟的,覺得很相應的。為什麼呢?就因為你今生聽過,所以來生對這一種的頭陀行,是很歡喜去修行的。或者你在過去種的這個善因,今生有這個善果;或者你今生種這個善因,來生結這個善果。誰也不能說,誰永遠都是一個在家人;誰也不能說,誰永遠都是一個出家人;誰也不能說,誰永遠都是一個凡夫,凡夫將來都有成佛的機會。所以,你聽一聽這十二個頭陀行,對你將來是會有大用的。

       摩诃迦旃延。

      “摩诃”是大的意思、多的意思、勝的意思。“迦旃延”也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叫“文飾”,文就是文章的文,飾就是裝飾的飾。文飾,言其這位尊者善於文飾,就是善於論議。他是論議第一。論就是辯論;議就是不可思議的議。這位尊者,他無論和任何人來辯論一定會得到勝利的。

       有一些斷常外道和他來辯論,就說:“佛教裡的人說是有六道輪回,人死了還可以托生做人,互相輪回。我認為這個理由是不對的。為什麼呢?你說人死了會有輪回,再來做人,那麼我沒有見著一個人死了之後,再回來到家裡給送個信,所以你又怎麼能知道這個人死了還能做人呢?這是沒有根據的。我認為人死了就像燈滅了似的,不會再有來生了;就是有來生,這也是個想像的來生,並不是真的,只是這麼一想,‘啊!大約或者有來生吧!’這是人的一種假設之詞。”

      這個尊者聽斷常的外道這樣一講,於是乎就對這外道說:“人死了,他有沒有回來,這我先不要答覆你。我問問你,譬如這人犯了罪了,被政府把他拿去放到監獄裡頭。這個人是不是願意回到家裡來就回到家裡來呢?還是不能隨他自己的便呢?”

       那外道說:“哦!那人犯罪了,圈到監獄裡了,他就沒有自由了,所以不能願意回家就回家的。”

      這個迦旃延說:“哦!你明白這個道理啦?人死了,到地獄裡不能回來,也就是像這個人犯了罪,到監獄裡不能回來一個樣的。在這個生的時候,到監獄裡頭不能自由回來;那麼人死了,到地獄裡,更不能隨便你願意回來就回來啦!”

      這外道一聽,“啊!是呀,是有這麼個道理。你說這個對!可是到地獄裡的人不能自由回來,那要生到天上去,這個人是很自由的,怎麼也沒有看見在天上的人,回來給他家裡送個信,說:‘我昨天已經生了天了,你們不要掛慮我了,不要掛著我!’也沒有人給家裡送信?那麼由這個證明,生天這個事情也是靠不住的,也是沒有的;要是有的話,為什麼他不回來給他親戚朋友送一個信呢?”

      迦旃延說:“你講得很有道理。可是!我再給你舉一個譬喻。這個人不小心掉到廁所裡邊去了,……”我們要知道,那時候的廁所不是像現在我們這個水廁,我們這種的廁所,當然人掉不進去的,沒有法子掉到廁所裡去;因為這個廁所是小的,不是大的。那時候的廁所,是那種古老的糞坑。這個糞坑,上面躺幾塊板,那坑裡邊大約能有一間房子那麼大,就睡覺那個睡房那麼大。上面躺幾塊板,人就踩在那個板子上這麼大小便。那麼這個板,或者爛了,或者沒有放穩當,人到那個廁所上,就會掉這個糞坑裡了。

      他說:“……譬如,有的人不小心,掉到這個糞坑裡了,從這個糞坑再出去;出了這個糞坑之後,會不會再認為糞坑這個滋味不錯,再跳回來到那個糞坑裡。有沒有這個道理呢?”

       外道說:“不會的!這人要是從這個糞坑裡出去之後,再永遠不會回到這糞坑裡面來了,因為知道它這個氣味是不好的。”

      摩诃迦旃延說:“人,在這個世界上,也就好像在一個糞坑裡一樣,這個氣味不好。等到生到天上去呢,就好像出了這個糞坑的人一樣,所以不會再回來的。假設他要回來,從這個天上再回來,也要經過一個時間。……”因為什麼呢?天上一晝夜──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了──這個一晝夜就是人間一百年了。四王天一晝夜是人間五十年;忉利天,就是人間一百年了。

      摩诃迦旃延又繼續說:“譬如這個人生到天上去了。他最初生到天上,在什麼地方住,他要安排安排他家裡的事情,就過了一兩天時間。等到第三天就三百年了。這三百年的時間,他再回來,你早已經死了,你怎麼能知道他回來呢?所以,這你沒有法子知道。”

       這個摩诃迦旃延,他的辯才是這樣子。所以一般的外道──斷常外道,執斷的、執常的這個外道,和他一辯論就輸了,不會勝利的。

       這位尊者的名字“迦旃延”還有一個意思,叫什麼呢?叫“扇繩”。扇,就是一把扇子的扇;繩,就是一條繩子的繩。因為這位尊者在他出世沒有很久,他的父親就死了;他父親死了,他母親就想要改嫁,去重婚了。可是因為有這個兒子,就好像一條繩子把她絆住了,她不能走了,所以他有個名字就叫扇繩。

       他又有一個名字叫什麼呢?叫“好肩”。因為他那兩個肩膀,生得非常美麗、非常好看,所以叫“好肩”。又有一個意思,叫什麼呢?叫“好思”,就說他思想最好。為什麼他思想最好?因為他有辯才,辯才無礙。這辯才,有四種辯才:

      (一)法無礙辯:說法很有道理。

      (二)義無礙辯:講這個意思沒有窮盡。

      (三)辭無礙辯:辭就是言辭的辭,他說話說得言辭沒有障礙。

      (四)樂說無礙辯:這個說法,樂說無礙辯。

       他有這種種的無礙辯才,所以在諸大弟子裡面,他是論議第一。

       摩诃俱絺羅。

       這一位尊者就是捨利弗的舅父。“俱絺羅”也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大膝氏”;言其這個家裡的人,膝蓋都很大,所以就叫“大膝氏”。他也是善於辯論;因為想要勝過他的外甥,所以到南印度去學外道的論議,學這種外道法。他吃飯,也是很快把飯就吃完;喝水,很快就把水也喝完了;一天到晚都是學習外道的典籍,就連剪手指甲的時間都沒有了。沒有時間來剪手指甲、來修飾他的容貌,所以手指甲長得很長很長的,一般人就叫他叫“長爪梵志”。他這種因緣,在前面已經講得差不多了,所以現在不必再詳細講他。

       離婆多。

      “離婆多”是梵文,翻譯過來叫“房宿”。房宿,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第四個星宿,叫“房日兔”。為什麼叫房宿呢?因為他父親母親,向二十八宿這個房宿的星星來祈禱,求兒子;生了這個兒子,所以就叫房宿,又叫星宿。

       這位尊者,又有一個翻譯的意思,叫“假和合”。什麼叫假和合呢?因為這一位尊者,有一天就到外面去游玩;游玩呢,天色就黑了,回家大約是也來不及了,並且各處玩,玩了一天也很辛苦了,很疲倦了,於是乎在路邊上有個亭子,他就在亭子這兒睡覺,想就在這兒睡一宿。

       在這一想睡覺的時候,就來了兩個鬼:一個大鬼,一個小鬼。這大鬼身量大得不得了!這個小鬼呢,身體小得很小。大鬼,哦!青臉紅發,巨口獠牙,那口非常大,牙呢,像那個象牙支到嘴外邊,很難看的。嗐!一看見那個樣子,就恐懼得不得了。這小鬼,長得樣子更丑陋,啊!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去了,他眼、耳、鼻、舌、口,都長到一起了,很難看的!這兩個鬼抬著一個死屍,就問這個離婆多說:“你說,我們兩個人吃這個死屍好啊?是不吃死屍好?”意思間,他若說吃死屍好,這兩個鬼就要這樣說:“啊!你說我們吃死屍好,這你是叫我們吃死屍,我們單不吃死屍,我們要吃你。”意思間就這樣子。這個若說不吃死屍好,那麼兩個鬼,一個大、一個小沒有東西吃。呵!還是要吃他。所以無論他怎麼樣說,自己也要被這兩個鬼給吃了。

       他在這個時候,也不說吃好,也不說不吃好。他就不答覆他們這個問題;不答覆這個問題,這個大鬼就把死屍的兩條腿就給吃了。這個小鬼,就把這離婆多的兩條腿,給用力一抻,就給抻下來了,把死屍的兩條腿給補上。那個大鬼又吃死屍兩個胳臂;胳臂給吃了,這個小鬼也把離婆多這兩個胳臂給拉下來,又補到這個死屍身上。啊!這個大鬼把死屍給吃完了,小鬼也把這個離婆多的身體都給撕開了,又把這個死屍給補起來。他自己現在就這麼一想:“哦!我現在沒有身體了,我的身體被小鬼扯了,補到這個死屍上了。我現在就沒有身體了!”

       第二天,他就各處走;走,見著一個人就問說:“喂!喂!喂!你看看!我有沒有身體啊?”這個人看看他,什麼沒有身體呀?也不知道他是說的什麼,你明明有個身體,怎麼要看看你有沒有身體了?啊!碰著一個人,他就這麼問;碰著一個人就這麼問,說:“哎!你看看!我到底有沒有身體啦?我這個身體……?”自己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身體,就問人。見著一個人問一個人,見著一個人問一個人,把通街的人,弄得人人也都不敢接近他──看!這個發癫狂的人!這個人……!──也不敢接近他。但是他問人,各處問;問來問去,見著兩個和尚,就問:“喂!你們這兩個沙門,你們看看我有沒有身體啊?”

       這兩個沙門,是誰呢?就是兩個證果的阿羅漢。一看,哦!這個人現在的因緣快成熟了,將來要證到無我的法身了。於是乎,就對他講:“這個身體,本來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緣別離而滅的;也沒有一個是你,也沒有一個不是你。”這麼一說,哦!他開悟了,於是乎就出家了;出家,就證果了。所以又名叫“假和合”。那麼這是離婆多尊者。

       周利槃陀伽。

       這是兩兄弟,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叫“大地道”,弟弟是“小地道”。在印度的風俗,女人結婚了,要生小孩子的時候,應該回到母親家裡去生小孩子。這個大地道的母親將要生小孩子這幾天,就回到母親家裡去;她本來是應該早幾天回去,她大約不願意到她母親家裡去,就等著等著,等到最後一分鐘,要生小孩子這一天,她再不能等了,所以就回她母親家裡去了。你猜怎麼著?沒有走到她母親家裡,在半路上就把這小孩子生了,所以叫“地道”,這個小孩子是在道路上生的。頭一個小孩子是這樣,等到第二個呢,你就應該早一點回去了嘛!她還不早回去,還是等最後一分鐘。她大約也要試試看,試試這回會不會再在這個道路上生。於是乎,也就等到快要生小孩子這一天才回娘家去。又走到以前生小孩子那個地方,她又走不動了,小孩子在這兒又生出來了,所以這叫“地道”,“小地道”,在這個半路上生出來的。

       這哥哥是這樣生的,弟弟也是這樣生的。可是,同是一樣生出來的,但是不同性格。這哥哥是聰明絕頂,非常聰明,很聰明很聰明的。這個弟弟,你說怎麼樣?就愚癡得絕頂;絕頂愚癡,最愚癡了!愚癡到什麼程度呢?愚癡到連半句偈都記不住;佛叫五百羅漢教他念一個偈頌。輪著教他,今天這個羅漢教,明天就那個羅漢教。教什麼呢?就教他: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

      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可度世。

      “守口攝意身莫犯”,守口,守著這個口。攝意,就管自己這個意念,就是總好像止持這個意,不叫它跑,攝意。身莫犯,這個身,也不要犯戒律,就是身、口、意,這三業都清淨。“莫惱一切諸有情”,你不要對任何人,不要令人生煩惱。所有的一切的有情眾生,你不要令他因為你而有煩惱。

      “無益苦行當遠離”,不合法的苦行,好像持牛戒,學那個牛的樣子;持狗戒,就學狗的樣子;啊!那個事火外道,以火作他們的祖師;事灰外道,就躺到那個灰裡邊,把身上滾得一身灰,他說這是修道;又有那個苦行外道,睡那個釘的床,這底下釘上很多釘子,他睡到那個釘子上,那釘子也扎不壞他身上肉,認為這是修行了,這個是苦,修這苦行。你看!他不圖自在,就坐這凳子,坐在釘板上;坐那個釘釘子的板,坐那個地方,呵!一定很痛苦。這都叫做修無益苦行。無益苦行當遠離,不應該修這種沒有益處的苦行。“如是行者可度世”,像這種的修行的人才可以度世。

       這五百羅漢都有神通,每一天都來教他讀這個偈頌,啊!他讀了很久的時間,也記不住。這個小地道也不知道他記什麼!人家教他一遍,他也讀一遍;教兩遍,讀兩遍;教三遍之後,問他什麼來著?他說:“Idon'tknow!不知道!”說:“再教你一遍!”又教他幾遍,再對他說:“你自己念一念!”“我忘了!Iforgot!”就這麼樣。所以把他哥哥氣得說:“你這個東西!你有什麼用?你趕快回去了,不要出家了!”就趕他回家,不讓他出家。

       你說!這個小地道,他雖然是記憶力不好,可是脾氣很大的。怎麼樣子呢?他說:“你不叫我出家,我死給你看看!”於是乎,就跑到後花園的樹上就要上吊去了。自己拿著繩子就要上吊。正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變一個樹神,化身化一個樹神,到那兒給他說法。說:“你呀!你哥哥是你哥哥,你是你,他不叫你出家,你可以不聽他的。你只在這兒好好修行,你就當你死了不可以嗎?你何必又一定要死呢?”這麼給他說法。他說:“對呀!你說這個有道理!他是他,我是我;他不叫我出家,怎麼可以呢?我哥哥他沒有權力不叫我出家!”於是乎就又回來了。回來,釋迦牟尼佛說:“好!現在我來教你念這一個偈頌。念一句,你記不住這個半句,現在你只記這個‘笤掃’兩個字。這笤掃是掃地的,你記得這笤掃掃地。你拿這個笤掃來掃你的心,把你心裡的塵土都掃乾干淨淨的,就可以了。

       這“小地道”一聽,說:“哦!這個還不錯!我拿個笤掃來掃心。這個法子是很好的。好!”於是乎就記“笤”,哎!什麼?啊!記得“笤”字,把“掃”字忘了;記得“掃”字把“笤”字忘了。“啊!兩個字也記不住,記不住就是用這個東西來掃心,把這心裡的塵土掃干淨了它。”一天到晚就念“笤掃、笤掃……”這兩個字。

       你說!“笤掃”兩個字,我們人念佛,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心裡越念妄想越多。他一念這個“笤掃”兩個字,他記得佛叫他掃心。哦!“笤掃”,要把心裡掃干淨了它。念來念去,念沒有一個禮拜,豁然間開悟了!喔!這回什麼他都懂了!什麼都明白了!通達諸法實相,比他哥哥更聰明了。所以你們人,愚癡的人哪,你要肯用功,肯修行,一樣可以開悟的。你不要說:“我很愚癡的,我看經也不懂。”你不懂,你就不要看!你就自己看你的心。把你的心看清楚了,也就會開悟了。怎麼看心呢?就是把你心上面的那個妄想,都掃干淨了它,也就會開悟了。這是這個小地道周利槃陀伽,這是他最愚癡。

       你看!他最愚癡的人都開悟了,何況我們現在誰都比周利槃陀伽這個小地道聰明得很多,都比他聰明。你們最低限度,教你這個“笤掃”這兩個字,不要說教多了,念一遍你就會記得,永遠都不忘了。這不是比他聰明呢?所以我們自己不要自暴自棄,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小了,不往前用功,應該勇猛向前用功,來努力學佛法。

      我說得再妙的佛法,你若不相信呢,對你也沒有益處;我說的這個佛法,講得最沒有意義,可是你能以實實在在去行去,這對你也是妙法。我說得妙法,你若不實行,對你也不是妙法!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在時時刻刻向前去精進,不要向後退,不要生一種懶惰心,這是最要緊的。你能以時時刻刻向前去精進,一定會有一天,你會認識你本來的面目的。

      難陀。

       這一位難陀尊者是佛的弟弟,是佛的親兄弟。佛是四月初八出生,他是第二年的四月初九生日。佛有三十二相,這個難陀有三十相,比佛矮四個手指頭那麼高。“難陀”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一個歡喜的“喜”,叫“喜尊者”,這是他自己的名字。有的經上,把他和他妻子的名字也連到一起,叫“孫陀羅難陀”。“孫陀羅”也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叫“好愛”。好就是好不好的好,愛就是情愛的愛。孫陀羅難陀,言其這個難陀是孫陀羅的。這個難陀最愛他這個妻子,最愛孫陀羅。兩個人可以說是如膠似漆,天天都在一起,行住坐臥時刻不相捨離,時刻也不相離開。

       有一天,佛到王宮裡來化緣,回到王宮來乞食。在這個時候,孫陀羅難陀夫婦正在這兒一起吃飯,一看見佛來乞食,難陀就給佛去添缽,把缽裡添上菜飯要供養佛。他把佛這個缽拿過來,給佛裝滿了飯,當他要送飯給佛的時候,他太太孫陀羅就說:“你去給佛送飯,我現在吐一口唾沫到地下,不要等唾沫乾了,你就要回來。如果唾沫乾了,你再回來,我就要罰你了。”這難陀說:“好!”就拿著這個缽給佛送飯去。你說佛怎麼樣呢?呵!就用了神通。佛就往後退,難陀就給送這缽飯,就這麼拿著這缽飯給佛。佛往後退,他就往前走,他覺得走了沒有幾步呢,已經就到祇樹給孤獨園了。本來王宮離祇樹給孤獨園有五哩路遠,那麼佛用神通就把他帶到祇樹給孤獨園了;帶到祇樹給孤獨園,即刻就給他落發,就硬迫著叫他出家。

       因為佛是他的哥哥,叫他出家,他也不敢不出家。本來他不願意出家,因為放不下這孫陀羅,放不下他太太。那麼雖然放不下,但是佛叫他出家,他也在這兒出家,落發。他這麼想:“你今天給我落發,我找一天,有機會我就跑回去了。”於是乎,在這兒就等機會;今天等到明天也沒有機會,明天等到後天也沒有機會,啊!等得著急得不得了,顯得非常著急。很多天也沒有機會逃走,因為佛和這一些阿羅漢都在祇樹給孤獨園,他沒有法子跑。

       有一天,這回機會來了。什麼機會呢?佛出去應供,一切的阿羅漢也到外面去應供,就剩難陀在這兒看門口,看這個精捨。他說:“這回呀!今天我一定可以跑了!”但是佛走的時候,叫他把這個地掃干淨。他就掃地,把這個灰塵掃在一起,來一股風又給吹散了;吹散,他又往前一掃,掃到一起,又吹散了。於是乎,他就把這個窗戶都關上。關上這扇窗戶,那扇窗戶又開了;關上那扇窗戶,這個窗戶又開了。啊!奇怪!窗戶一開,這個地的灰塵就都給吹散了,這又要掃。

       那麼掃來掃去,開開關關這個窗,就用了大約兩三個鐘頭。他一看時間不早了,佛就要回來了,就想:“我一定要跑了,也不管這地掃干淨沒有掃干淨,你窗子開著關著,我也不管了!”把這個笤掃放下,就跑了;他心裡又想:“佛,走路都是走大路,他不走小路。我從小路上跑,大約是遇不著佛。要是從大路上回去,一定會遇著佛的。遇著佛,又跑不了了!”他從小路上跑。

       跑跑,跑出大約有一、二哩路的時間,一看,佛正從對面那個小路上走過來了。啊!他看見佛了,以為佛還沒有看見他,他就藏到一棵大樹的後邊,等佛過去,他再跑。誰不知,他往這邊藏,佛就往這邊走;他往那邊藏,佛就往那邊走。啊!一定要和他碰頭!那麼藏也藏不住了,就被佛看見了。佛就問他說:“你來做什麼來了?你不看門口?”這個難陀一想,說要跑吧,這是太不好意思了!就對佛說:“啊!我等你也不回來,等你也不回來,我到這個路上來迎接迎接你。恐怕你化緣,這缽裡裝滿了,很重的,我來幫你拿著缽。”佛說:“那這最好啦!啊!你這個弟弟真是最好啦!”於是乎,佛就把他又帶著回到祇樹給孤獨園,跑不了了。

       跑不了了,佛知道他是不安心,不想在這兒出家。於是乎,有一天,佛就對他說:“難陀!你跟著我到一個山上去看一看。”難陀說:“好啊!”心裡想,這回上山,我有機會,我還是一樣跑。到山上,這個山上有很多猴子(廣東話叫馬佬,猴子就是這個monkey),大約有五六百猴子這麼多。佛就問難陀說:“難陀!你說這猴子和你太太來比較,是猴子長得美麗呀?還是你的太太長得美麗呢?”

       難陀一聽佛這樣問,就說:“這又何必問!當然是孫陀羅生得美麗嘛!猴子怎麼可以比孫陀羅呢?這猴子長得最丑怪呀,最不好看呢!孫陀羅是最美麗的!最美麗的女人。佛!您怎麼可以拿這個猴子來比孫陀羅呢?”佛說:“哦!你真是很聰明,你能分別出來孫陀羅比猴子生得美麗。好!我們今天這個旅行就這樣了,回去了!”回去到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天,佛又對難陀說:“你沒有到天上去過吧!難陀!我今天帶你上天去看一看。”難陀一想:“哦!在山上,去爬山;回來,要上天,那天上果然沒去過,去看看天上是什麼樣子。”佛就和他在一起打坐,一打坐,佛用這個神通就把難陀給攝到天上去了。帶到天上各處走,一看,天上比人間真是美麗得不知幾千萬倍!啊!不知幾千萬倍。天人真是太美麗了!走到一個天宮裡邊,那兒有五百個天女,又有很多的宮人在那兒收拾地方。

       難陀一看,這些個天女,那簡直的從來也沒見過這麼美麗了!於是乎,他就生出一種愛心來,愛這些個天女。生出愛心,啊!他就問在這兒做工的宮人:“你們這個天宮怎麼沒有主人呢?誰是你們這個天宮的主人呢?”這宮人說:“哦!我們的主人還沒有來呢!我們的主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現在他跟著釋迦牟尼佛出家修道。那麼等他修行將來他就生到這個天上來,這五百個天女都給他做太太,都陪著他。”啊!這個難陀一聽,真是高興了!“我可一定要好好修行了,不要回去了。我在這兒好好修行,將來好生天。”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問他:“難陀!你看這個天女生得美麗?還是孫陀羅生得美麗呢?你看!是哪一個生得最好啊?”難陀說:“唉!孫陀羅怎麼可以比天女呢?天女這簡直是美麗到極點了,再沒有比這個天女再美麗的了!孫陀羅和天女來比較呀,孫陀羅就等於猴子那樣丑陋了。這個天女,孫陀羅不可以比的;也就好像猴子不能比孫陀羅一樣。現在拿孫陀羅來比較這個天女,孫陀羅變成猴子那麼樣的丑陋了。”

       釋迦牟尼佛說:“那麼你是願意要天女呀,還是願意要孫陀羅?”難陀說:“我當然要歡喜天女了嘛!沒有天女,那孫陀羅是比較美麗呀;可是有天女了,那這天女,這是太美妙了!”於是釋迦牟尼佛說:“這個地方是將來你生到這個地方來,你回去要好好用功修行啦!”難陀說:“是的,是的!回去一定要好好修行。”於是乎回去之後,晝夜都打坐用功來修行,預備將來生到這個天上去做天主。

       佛知道他這種的思想是錯誤,天福是有漏的,將來還會墮落,是不究竟的。所以現在就要指點他,叫他自己覺悟。於是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又對難陀說:“難陀!今天沒有什麼事情,我帶你到地獄裡看看去。”難陀說:“地獄?地獄,聽說很不好看的。您歡喜帶我去,那我都去看一看啦!”於是乎,佛又用神通,把難陀帶到地獄裡去。

       到地獄裡,一看有這個刀山地獄、劍樹地獄、火湯地獄,啊!還有寒冰地獄,種種的地獄,見著很多。最後見著一個地獄,那兒有兩個鬼在燒一鍋油。這鍋油也沒有燒滾呢,沒有燒開,但是這兩個鬼非常的懶惰,就在那兒一邊做工,一邊睡覺。燒油鍋那個火呀,又好像要滅,又有一點火。這個難陀也就生了一種好奇的心,想:“噢!這兩個鬼怎麼在這兒做工也不好好做,這麼懶惰,燒火也不好好燒。這個油要什麼時候才能熱呢,才能滾呢?”於是乎,他就問這兩個鬼說:“哎!你們這兩個小鬼在這個地方怎麼躲懶偷安呢?做工,燒火也不好好燒,火都要滅了。究竟你們是想干什麼?”

      這兩個小鬼,把眼睛揉一揉,完了,就看看他,說:“你問它干什麼?”難陀說:“我要想知道你們在這個地方做什麼?”這兩個小鬼就說:“我們呀,我們等著用油鍋煎的這個人還很久才能來,所以我們都有很多時間慢慢燒這鍋油。”難陀說:“那麼等著誰啊?”兩個小鬼兒說:“你想知道嗎?我現在告訴你,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弟叫難陀,他現在跟著佛出家修道呢。修道,他修道是修天福的,他歡喜那五百個天女。將來等他到這個天上,活五百年之後或者一千年之後,他還是會墮落;他墮落,就到這個地獄裡來,就把他放到我們現在燒這油鍋裡面來,用油鍋把他炸上。因為他到天上,就迷了,不知道修道了,造了很多罪業,所以他惡業成熟,將來墮地獄的。”

       難陀一聽,嚇得全身都冒汗了,全身都打顫顫了!“這得了!將來我到這個油鍋裡,啊!這痛苦要怎麼受啊?”這個時候,就請佛帶他回去。他由此發心不求升天了,認真修道來了生死,不久他也證果了。這是這個難陀出家的因緣。

       難陀相貌非常圓滿。佛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所以不認識佛的人,就以為這個難陀就是佛了。那麼有一次,有個裸體的外道……。怎麼叫裸體外道?就是不穿衣服,比現在這個嬉皮還厲害。他根本就不穿衣服,男的、女的都不穿衣服,說:“我們本來的面目,就是這麼樣子嘛!還要穿什麼呢?就是這樣子!我們不必做這個假面具,又穿上衣服把身體遮著,誰都知道是這麼一回事嘛!何必又這麼做假面具呢?”這是裸體外道。

       在當時,印度就有這種不穿衣服的裸體外道,他們來和捨利弗辯論。你說,捨利弗那麼聰明的人,那外道怎麼能有辦法來勝得了他。捨利弗一講道理,把這些外道講得沒有話可講了,沒有口開,就像沒有口似的,沒有話說。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理由。他們講的那個理由,說那樣就是本來面目的道理,不存在了,立不住了。所以捨利弗和他一辯,就把他辯得沒有口開了。

       那麼以後呢,這個裸體外道又見著難陀了,就想:“以前見著那個小比丘──捨利弗,身體不太高,很矮的,所以說那個小比丘我們都講不過他,何況這個堂堂的、這麼高大的這個比丘,我們怎麼可以和他來辯論呢?”於是乎,這個裸體外道統統都拜難陀作師父,跟著難陀出家。

       這個難陀,以後有很多人相信他,來皈依他。所以他以後修行,成就道果了。這是這個難陀──孫陀羅難陀。可是以後他出家,就把孫陀羅不要了,也不管了。因為他有天女,歡喜天女,所以把孫陀羅也不要了。以後把天女呀,覺得也不能究竟,恐怕墮地獄,所以以後一心修道了。這是難陀出家之後的這種情形。

      阿難陀。

     “阿難陀”是梵語,翻譯意思就叫“慶喜”。為什麼叫慶喜?因為阿難陀出世這一天,就是佛成佛的那一天。佛成佛是值得慶幸,值得慶祝的一件事,那麼阿難的生日,他父親也認為值得慶賀,所以叫慶喜。在諸大弟子之中,他是多聞第一。所有佛的經典,都是由阿難尊者結集而成的。佛所說的法,阿難尊者都記得清清楚楚的,永遠也不會忘了。所以阿難陀這一位尊者,他的記憶力是非常好;不單記憶力好,而且定力也不錯。

      他有八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第一、不受別請。《楞嚴經》裡有一段敘述阿難受別請,而遇上摩登伽女以〈先梵天咒〉,把他攝到YIN室裡之後,佛說這個〈楞嚴咒〉,叫文殊師利菩薩用這個咒,把阿難陀又救回來。從此之後,他就再也不受別請了。因為以前他受別請,而發生這種危險。怎麼叫別請呢?就是,在這一幫僧人之中,單獨地到外邊去應供,受某一個護法、居士請去供養,單獨去供養,這就叫受別請。在佛的制度裡邊,比丘不能受別請的。譬如,這兒有十個比丘,其中有一個人,有人歡喜他,對他很有緣,單單請他一個人去吃飯,應供,這不可以去的!必須要十個比丘一起都去,這才可以去;單單一個人不可以去的。那麼阿難尊者因為有以前受別請之後,知道是錯誤了,以後再永遠也不受別請。這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第二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他不受佛的故衣。一般的比丘都歡喜穿佛穿舊了這個衣服,都最歡喜爭著來求佛這個舊的衣服來穿。以為佛穿過的衣服,那麼他們穿上就會增很多的智慧,滅了很多的罪業。其實這都是一種貪心。那麼阿難尊者他不求受佛的故衣,這是第二不可思議的境界。

      第三種、阿難尊者他不見非時。怎麼叫不見非時呢?就是不應該看的時候,他就不看;應該看的,他才看。那麼也就是不合乎規矩的,他就不看;合乎規矩的,他才看。

      第四種、不生染心。染,就是染污的染。怎麼叫不生染心呢?阿難尊者隨著佛到天上去,或者到龍宮去,或者到阿修羅宮殿裡去,見著那個天女,或者阿修羅女,或者龍女,生得非常美貌,但是他不生這個欲心,沒有這種YIN欲心生出來,所以這叫不生染心。

      第五種、阿難尊者知道佛入定的時候入的是什麼定,其余的比丘就不知道。所以這是第五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第六種,阿難尊者知道佛在定中來教化所有的眾生。一切眾生得到哪一種的利益,阿難尊者都知道,知道眾生所得的利益。

     第七種,佛所說的法,阿難尊者完全都了解,都明白。這第七種的不可思議的境界。

     第八種,阿難尊者他法不再問。他所聽過的佛法就永遠記得,不需要再向佛來請問。

     所以,阿難尊者有這八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那麼其余的尊者呢,就沒有他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方才所說“不受別請”,這個出家人,在沙彌的時候,不能說自己想要吃東西就去吃去,自己想要喝就去喝去,必須要和大眾一起。譬如,吃飯的時候,不能自己單吃。就是沙彌、比丘都是一樣的,不能和大眾住在一起,但是自己單獨地我一個人單吃,不可以的!甚至於喝茶,也不能自己單獨地喝,要和大家一起。共同生活在一起,大家都一樣的,不能自己做一個特別的樣子。甚至於吃一個蘋果,大家要沒有吃這個蘋果,我自己不能吃。吃這個橘子、橙子,一切水果都是一樣的,甚至於一塊糖,一般人沒有吃的東西,我不能單吃。

      關於坐禅呢,也是這樣。大家坐禅打坐,我也要打坐。打坐,也不能打旁人的閒岔,或者人家那兒坐著,正如如不動了,你這個地方動動彈彈,搖搖晃晃的,弄出來很多的聲音,令其他人也不能入定的,或者正在坐坐,又起身跑了。這都是犯規矩的地方。

      本來坐禅,先要止靜,敲三下木魚之後,不要說人不可以走,就是韋陀菩薩也是站那兒,一步也不准動的;就是其他菩薩在這兒也是不可以動的。為什麼?你一動,令其他人功夫不相應,或者不能入定,那麼你這罪過是無量的。所謂

      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

       一千條江裡的水呀,我可以把它搖動了,可是修道人的心,你不可以令他搖動。所以在打坐的期間,三槌魚子(木魚)止靜之後,在沒開靜之前,是不可以隨便出動靜的。如果有必要的事情,也要走路輕輕的,一點聲音也沒有,不令旁人聽得見。你就移動自己打坐的坐凳,都要輕輕把它拿起來,不能在樓板上來回這麼一拉,拉出很大的聲音。如果你在這些個地方不自己檢點自己,這就是造罪無量的地方。

      所以呢,這個做比丘、做沙彌都不能受別請,不能別眾食。譬如大家沒有吃,你就吃,這叫“別眾食”,和大家不同。這都是不合乎規矩的。不過有的地方,以前不知道,那麼有犯過呢,不管它。現在知道這是錯誤,就不可以再犯!做比丘、做沙彌的,晚間大家都休息了,這個時候也不可以隨便到街上去跑去,不可以各處去跑的。這個做比丘的,所以要常隨眾,隨著佛而住,不能自己願意怎麼樣跑,就怎麼樣跑的。這是這個阿難尊者,有這八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羅睺羅。

       這個羅睺羅是佛的兒子。釋迦牟尼佛做太子的時候,他的父親淨飯王就怕他出家,所以很早就叫他結婚了;結婚,太太就是耶輸陀羅。那麼以後,佛十九歲就出家了。在佛臨走的時候,他太太就向他要兒子,說想生個兒子。於是佛就用手這麼一指,耶輸陀羅就有孕了。

      佛出家,在雪山打坐六年,這個羅睺羅就在他母親肚裡住了六年。住了六年,所以他這個名字叫“覆障”。怎麼叫覆障呢?覆,就是遮覆的覆,蓋覆的覆;障,就是業障的障。因為羅睺羅在前生,把老鼠洞給堵住了,塞上了六天,所以他出世的時候,就受在母腹裡六年的果報。這就是因為他堵老鼠洞堵了六天,所以受這六年的胎障之苦。這個羅睺羅一生出來,給他母親就找來麻煩了。

      找來什麼麻煩了呢?因為這個淨飯王發了脾氣了,一般的釋種裡頭也都不高興了,說:“豈有此理!也沒有丈夫在家裡,就生出個小孩子來!你說,這要不是這個女人不守規矩,怎麼會有小孩子呢?!一定是耶輸陀羅不守規矩,引誘有情人(情人,就是boyfriend),才會有小孩子呢!如果沒有這個情形,佛已經出家六年,她怎麼會生的小孩子呢?”所有淨飯王這個家族裡邊都不高興了,說這是個壞女人。有一個宮人就對人解釋說:“不是,她真守規矩,連大門不出,二門不入的,一天到晚都在家裡,沒有和男人接近過,這個孩子的確是太子的兒子。”但是大家也不相信。

      大家不相信,就要殺這個耶輸陀羅,又要把她打死,又要把她用火燒了……。最後決定用火把她燒死,連耶輸陀羅帶的這個小孩子,兩母子一起都給他燒死。當時這種專制就這樣子。於是在這地裡挖了一個坑,裡邊就弄上火,點著火在這坑裡邊,預備把耶輸陀羅和羅睺羅推到這火坑裡頭去,用火把他們燒死。燒死,隨著就埋到這個坑裡,預備這樣子。

      耶輸陀羅在這時候就發願了,說:“一切的天神地祇,你們現在都應該顯一顯靈。這個孩子如果是悉達太子的,那麼我們母子倆在這火裡頭,就不應該被火燒死。如果不是他的,真是我不守規矩的話,那麼可以把我們母子倆都一起燒死!”發了這個願之後,就抱孩子跳到這個火坑裡頭去。一到火坑裡,你說怎麼樣?哈!不可思議的境界就出現了。本來是火坑,但是變成水池了!在這個火裡頭,又長出一朵金蓮華來,這個母子兩個人都站到這個蓮華上,一點也沒有損傷。所以大家才知道,哦!這個不是偷漢子有的小孩子,這真正是佛的兒子。所以大家才沒有毀謗了。

       等佛成佛了,回到王宮的時候,耶輸陀羅就叫羅睺羅送歡喜丸給釋迦牟尼佛。由這個大家一看,因為耶輸陀羅如果是偷漢子有的小孩子,她一定會怕佛的;現在她也不避忌,抱著小孩子送給佛,佛也就把這小孩子抱過來。那麼這樣子,大家才知道,這個兒子真正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

       釋迦牟尼佛的這個兒子,是非常有道心的,非常用功的。所以他在諸大弟子裡邊,他是密行第一。怎麼密行第一呢?他隨時隨地都用功,但是沒有人知道他用功。他用功,不是說各處想掛一個招牌,叫大家知道他用功修道。不是的!他是秘密用功,甚至於到廁所裡邊去,他都可以入定。一般人在廁所裡,那個氣味很不好的,不願意在那兒;他在那個廁所都可以入定。隨時隨地他都可以入定;他的密行,一般人不知道,所以這叫密行第一。

       那麼說起來啊,雖然說羅睺羅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但是釋迦牟尼佛不只這一個兒子。有多少個兒子呢?有三種的兒子:

      一、真子。第一種的兒子叫“真子”,真是佛的兒子,不是假的,是真的。誰是佛的真兒子呢?你看經,常常看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這“法王子”就是佛的真子。這是說的一切菩薩。

      二、內子。一切的阿羅漢,雖然他們悟明白偏空的理,而沒有得到中道的理,這叫佛的內子。在中國說“內子”是講自己的太太,但是這裡這個內子,就是內裡邊、家裡頭的兒子。

      三、外子。佛有很多的外子。外子,什麼叫外子呢?就是一切的凡夫,也不懂修行,在這兒顛顛倒倒,這都是佛的外子。

      所以,佛是我們眾生的大慈悲父。我們應該趕快回家找這個大慈悲父。若找不著這個大慈悲父,在《法華經》上說著,我們就是變成了窮子;若找著這個大慈悲父呢,佛的家業我們都有份的。

      憍梵波提。

      這個尊者的名字很奇怪的,“憍梵波提”是梵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叫“牛呞”。這“牛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好像牛那麼吃草。牛吃飽了草,在躺到地下,它這嘴裡總嚼,一邊嚼,一邊那麼呼嗤呼嗤地喘氣,嚼這個草,那麼喘氣,這就叫牛呞。憍梵波提就叫“牛呞”,為什麼他叫這麼個名字呢?就因為在往昔之中,很久很久以前了,他見著一個老的出家人。這個老的出家人吃飯,吃東西就這麼嚼來嚼去;因為牙也不好,大約也沒有力量,吃硬的東西就要慢慢來嚼,慢慢來嚼。

      他這麼嚼,這個橋梵波提就說了:“你這個老比丘呀,吃東西像老牛一樣的!”只這一句話,你說怎麼樣?他毀謗這個比丘像老牛似的,果然他死了之後,自己就去做牛去了。做牛做了五百世牛,這回他就知道這個牛的滋味,牛的這種辛苦了。後來就遇著釋迦牟尼佛教他修行,他就修成證果了。

      雖然證果,成了羅漢果,但是他還是這種習氣,牛的習氣不改,一天到晚總像牛吃東西那麼喘氣似的,所以名字就叫牛呞。釋迦牟尼佛看他這樣子,有這麼一個怪樣子,一天到晚都像吃草那麼樣子,恐怕人再毀謗他:“你真好像牛似的!”那麼毀謗他的人又會墮落,就叫他到天上去住。所以這位牛呞尊者,他是受天供養第一。由這個尊者看來,我們切記不要隨便講話,隨便罵人。你一罵人,自己就要受果報的

 

上一篇:宣化上人: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一)
下一篇:宣化上人: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