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思惟各種喻意而修持無常
【四外加行之二 壽命無常】 5、思惟各種喻意而修持無常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劫的增減也是無常的。最初劫時,天空沒有太陽和月亮,人的身體會自然發光,身高可達數由旬,以神變在空中行走,以甘露為食,壽命長達八萬四千歲,福報受用可以與天人相媲美。然而人道眾生被無始劫以來的習氣牽引,產生了諸多煩惱,不斷造出惡業,導致福報逐漸衰減,變成了現在的這種狀況。我們可以看出來,現在人們的煩惱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重,道德越來越淪喪。我們正處在減劫當中,未來人們的福報還會繼續衰減。最後減少到壽命只有十歲時,各種疾病、戰爭、饑荒等災禍盛行,南瞻部洲的大多數眾生也將瀕臨滅絕,僅剩下極少數眾生,這是減劫。然後,彌勒菩薩所示現的化身將為那些眾生弘揚斷除殺生的妙法,那時候人的身高只有現在人的一肘長,壽命開始增長到二十歲。以後逐漸增長到八萬歲時,彌勒菩薩出世,示現成佛轉大法輪,這是增劫。 這樣反復增減十八次,一切眾生的壽命達到無量歲時,有勝解佛出世,他住世的壽命和時間是前面所有賢劫千佛住世的壽命和時間的總和,饒益眾生的事業也是前面所有賢劫千佛數量的總和,最終此劫也將滅盡。劫的增減也不離無常的本性。 當我們用心去觀察,就會知道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也在向我們展示著無常的本性。從殘陽西落到旭日東升,從百花爭艷到萬木凋零,從風和日麗到暴雨雷霆,從炎炎夏日到冰雪寒冬,這一切都無不在書寫著兩個字:無常。 我們居住過的城市村莊無不日新月異,我們參訪過的名山古剎也都在悄悄改變。從前富貴發達的,如今卻淪落衰敗,家破人亡;昔日窮困潦倒的,現在卻腰纏萬貫,金玉滿堂。同一個家族中的人也是如此,長輩們漸漸故去,無法了知他們轉生在何處;同代的兄弟姐妹們漸漸分散,彼此天各一方。所謂的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久必分、堆際必倒、高際必墮,這些都在向我們昭示著所有的一切都處在流轉無常的變化之中。 生際必死:沒有什麼可以抵擋死亡的來臨。哪怕你有遮天蔽日的權勢、富可敵國的資產、傾國傾城的美艷,在死亡到來之時,也只能赤條條地撒手人寰。即使是擁有無數弟子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個弟子,即便是擁有無數民眾的君主也帶不走一個臣民,即便是擁有無數財富的富豪也無法帶走一針一線,甚至連自己所珍愛的身體也要捨棄。有些人活著的時候雖然衣著華貴,享盡美味,但他們死後也只是一具僵硬的屍體。所以應當珍惜現有的生命,修持正法。 積際必盡;一切積聚最後終將散盡,即使是霸權王國的君主,也有淪為乞丐的可能。在現實當中我們就看到過許多人曾經呼風喚雨、富甲一方,但最後卻一敗塗地、傾家蕩產。所以應當反復觀想思惟這種無常而廣施財物。 合久必分;一切團圓歡聚終將結束,雖然現在師徒、道友、兄弟、姐妹、朋友、親屬、夫妻、父母和子女朝夕相處,但最終也必然各奔東西、生離死別。如果突然發生意外,就會在轉眼之間陰陽兩隔,一切都是無法確定的。所以既然緣分還在,互相之間就不要嗔恨、爭斗、嫉妒或指責,應當思惟:我們不會永遠相守,所以要在這極短的時間裡,彼此珍視,互敬互愛,和睦相處。 堆際必倒:無論怎樣富麗堂皇的建築都將倒塌,以往興旺發達的城市,如今也僅留下遺址供人憑吊。 高際必墮:集財富權貴於一身的權威之人,他們所具有的一切也不是恆常不變的。我們見到過無數這樣的悲劇:昨日還指點江山,今日卻淪為階下之囚,所以無常的權勢、聲名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親屬怨敵也是無常的。從前,嘎達亞尊者去化緣的時候,看到一位懷裡抱著兒子的施主。他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一邊用石頭打正在啃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曾經是施主的父親,母狗曾經是施主的母親,懷裡抱著的是前世殺害他的仇人,如今卻轉生為他兒子,來還債。尊者說了這樣的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希有。”由此可見,很多人雖然曾經是自己的仇人,來生也會變成自己的朋友。在輾轉輪回的過程中,所有的眾生都互為仇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和親屬等一切親屬怨敵也是無常的,因此我們應當以大慈大悲之心愛護所有的人。 苦樂也是無常的。很多人上半生富裕快樂,下半生窮困潦倒;也有上半生為乞丐,下半生變成國王的。在我們的身邊就有無數這樣的事例,上午還歡歌笑語,下午就變得痛不欲生。所以我們應當對現在所有的一切痛苦與快樂仔細加以觀察,了知一切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不要患得患失,而應當精進修行。 賢善與惡劣也是無常的。很多人知識淵博、能言善辯,但是功德、福德一旦耗盡,就會思惟顛倒、諸事不順,倍受他人的鄙視與欺辱,遭受無盡的痛苦。有些沒有智慧、見識淺薄,被他人嘲笑為狡詐、虛偽的人,日後時來運轉、有權有勢了,就被人當成是見多識廣。在沒有斷除我執、沒有生起無我的智慧、沒有得到聖者的果位之前,賢善與惡劣的顯現都是無常的。 所以我們應當時刻不停地修習無常,時刻觀察自己的過失,把自己放在最低處。 節選自《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 |